素描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绘画素描常见问题

绘画素描常见问题

1.缺乏整体美感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的作业训练,在考试中不能在整体观念的指导。

一幅画的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一幅画是不真实的;然而,一幅画只有局部,没有整体,就算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

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意境”和如何观察事物的“想法”。

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

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画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要靠比较的方法,比较色调的深浅,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

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作品,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2.敏锐感加强
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

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是,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

3.画面把握不好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对比不强烈和画面锁碎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是因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缺乏完整统一的对比和变化规律,画面的层次就不清晰,画面的效果就不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给你的感受而定。

自身的关系是非常重大的,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素描静物常出现的七大问题

素描静物常出现的七大问题

素描静物常出现的七大问题素描静物常出现的七大问题在素描静物的过程中,有以下这些常见的问题在阻碍着我们画出好的作品,那么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是哪些问题吧!一、画面太“空”或太”满”这是由于构图不当造成的错误。

物体太小太集中,就会造成画面的“空”;而物体太大太散,画面就会“满”,甚至有时画面会“盛不开”物体。

解决的办法是:在一开始就要把整个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做好定位辅助线,在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构图的定位线,否则,就会破坏构图的初衷。

二、形体画得“歪”这是由于起草不严格造成的错误。

静物素描中物体的特点就是要“静”。

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对称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垂直线位置,垂直线画不垂直,就会使物体重心不稳,产生“歪”的错误。

画“歪”的错误还有另一个原因:对称物体画得不对称。

解决的办法是:起草时,左右两边要同时起草,不要等到起完一边,再起另一边。

三、轮廓线过“虚”这是因为画者错误地认为:越是立体的物体,它的轮廓越虚;越是后面的物体,它的形体越虚。

解决的办法是:依靠观察,依靠感受,了解视觉的“双眼视差”现象,学习造型的“线面”转换关系,不受“主观”影响,客观地表现对象。

四、轮廓线太“粗”这是因为画者还没有树立起“体面”观念,不懂得物体的轮廓是由“面”的转折形成的,不懂得形体是用明暗对比出来的。

解决的办法是:加强观察感受,排除非素描习惯的干扰,将“粗线”的一侧向暗部或背景过渡。

五、透视面过“大”初学者常常把物体的侧面画大,这是因为他们对视觉透视缩变现象理解的少,主观地认为,原来“那个面”没有那么小,没有完全按照客观观察的结果去画。

这说明,生活中的习惯还影响着画者。

纠正的方法是:认真学习透视规律,严格掌握比例关系,客观地表现对象。

六、画面太“灰”灰的直接原因是物体亮部画重了,这是由于明暗对比观察不足造成的,应该在调整时加重明暗交界线,提高亮部的明度。

七、画面太“碎”、太“平”、太“板”造成这三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表现物体主次不清。

浅谈素描静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素描静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素描静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杨心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5期【摘要】素描静物是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在考试中占据重要比例。

从素描静物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提高素描静物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素描静物教学问题对策素描静物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应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使理论、知识、实践协调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因此,素描静物教学如何协调绘画技能训练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

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有效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准确把握素描静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在尊重美术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素描静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美术院校的扩招,很多学校和学生将美术作为通向高等学府的捷径,美术教学也被当作高考录取率的重要增长点。

在这种形势下,美术生大量增加,美术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美术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

素描静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高考制度和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绘画技能的训练,甚至在教学中忽视美术造型规律寻找技巧捷径。

很多学生也是迫于高考压力走向美术专业道路,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绘画过程中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有所欠缺。

具体来说有以下突出问题:(1)素描静物教学偏离艺术造型规律。

当前素描静物教学是为高考升学率而服务,这就造成了素描教学将技巧的训练作为唯一目的,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高考和分数进行,却忽视了对素描造型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有2/3的时间都是在进行静物素描的训练,而对于素描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几乎为零。

素描常见问题

素描常见问题

素描常见问题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活动,在一个平面上留下一个笔记,或是画一条线段,都会立即改变那个平面,给中性的表面注入活力。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素描常见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素描常见问题1、形体画得“歪”这是由于起草不严格造成的错误。

素描中物体的特点就是要“静”。

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对称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垂直线位置,垂直线画不垂直,就会使物体重心不稳,产生“歪”的错误。

画“歪”的错误还有另一个原因:对称物体画得不对称。

解决的办法是:起草时,左右两边要同时起草,不要等到起完一边,再起另一边。

2、画面太“空”或太”满”这是由于构图不当造成的错误。

物体太小太集中,就会造成画面的“空”;而物体太大太散,画面就会“满”,甚至有时画面会“盛不开”物体。

解决的办法是:在一开始就要把整个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做好定位辅助线,在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构图的定位线,否则,就会破坏构图的初衷。

3、轮廓线太“粗”这是因为画者还没有树立起“体面”观念,不懂得物体的轮廓是由“面”的转折形成的,不懂得形体是用明暗对比出来的。

解决的办法是:加强观察感受,排除非素描习惯的干扰,将“粗线”的一侧向暗部或背景过渡。

4、轮廓线过“虚”这是因为画者错误地认为:越是立体的物体,它的轮廓越虚;越是后面的物体,它的形体越虚。

解决的办法是:依靠观察,依靠感受,了解视觉的“双眼视差”现象,学习造型的“线面”转换关系,不受“主观”影响,客观地表现对象。

5、透视面过“大”初学者常常把物体的侧面画大,这是因为他们对视觉透视缩变现象理解的少,主观地认为,原来“那个面”没有那么小,没有完全按照客观观察的结果去画。

这说明,生活中的习惯还影响着画者。

纠正的方法是:认真学习透视规律,严格掌握比例关系,客观地表现对象。

6、画面太“灰”灰的直接原因是物体亮部画重了,这是由于明暗对比观察不足造成的,应该在调整时加重明暗交界线,提高亮部的明度。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素描产生于西方,后传入我国,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素描绘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创造力和绘描能力。

从最初的印象来说,素描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切单色的绘画,具体来说,素描又是专门用于形成美术技巧、掌握造型规律、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的训练过程。

所以从这个定义上来看,学习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通过素描的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从整体上学生的绘画能力也有了提高,经常练习,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的素描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经过多年的素描教学,总结了一些规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做了深入探析。

一、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1。

学习兴趣不浓,老师的教学难度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最爱幻想和想象最丰富的时期,还没有被固定的框架所束缚,对一成不变的事物不感兴趣,但是,素描就是让学生对一两只事物不断模仿,而且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去进行技法训练,这与学生的思想是逆向的。

比如,在素描课上主要的道具是几何石膏,这是练习的主要目标,学生在练习时需要长时间地盯着一个石膏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根据其立体构成、光线明暗等勾画出这个石膏.这样的练习时间长,色彩黑白单一,使本来好动、思维丰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直至消失,所以,老师的教学难度也相对很大,这也成为素描教育中的主要难题。

2。

教学方式单一导致难以拓展内容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视野、有创造性的学习美术技法,学生的想象、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虽然素描的教学方式非常丰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室内模仿教学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

在我国,针对学生的素描教学,一般的发展路径是:初级的线条训练-几何石膏训练—人像石膏训练—真人模特训练,这个路径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素描学习的重点放在初级的“线条训练"和“石膏训练"上,而后面的训练可以放在高中甚至是大学或者专业教学。

浅谈静物素描写生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静物素描写生应注意的问题

缺乏 整体 以及物 体之 间 的相 互 比较 .此种方 法 的结
果 是 画 面物 体 之 间没 有 联 系 .支 离 破 碎 .各 自为 阵 ,在形 体方 面该长 的不 长 ,该 宽 的不宽 ;在 明暗
者 掌 握 :而 自然光练 习则 可 避免 学生 因 长期 单 一光 源练 习 ,盲 目照搬 明 暗光影 效果 .一 旦离 开单一 光
[ 中 图分 类 号 ]J 2 1 4 ( 文 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3 — 7 0 l 6 ( 2 0 l 3 ) o 3 — 0 1 0 3 — 0 3
素描 是美 术创 作 、艺术 设计 的基 础 ,是造 型艺
术如 国画、版 画 、油 画 、雕 塑 和工艺 美术 等专 业造
美 的线条 和笔 触和分 明 的层 次 密切关 联
1 . 观 察 的 方 法
在教 学 中 ,教 师要 遵循 先 易后难 、从 简 到繁 的 原 则 。开始 应 以形体 简单 、色泽 单纯 的 物体 为写生 对象 。如 石膏 几 何体 ,后 逐 渐过 渡 到 瓷 器 、金 属 、
玻璃 、 棉织 品和 丝织 品等 , 让 学生 体 会 不 同质 感 、 不
光线 也有 单一 光源 和 自然光 源 之分 .构 图也是 多 种 多样 。学 生要 根据 实 际情 况认 真加 以选 择 。
1 . 对 象的选择
给人 由远 而近 的动态 视觉效 果
二 、静物 素描 的绘制 阶段 应注意 的 问题
静物素 描作 品 的艺术效 果优 劣 .与正确 方 法 的 选择 、物 体形体 结构 的理解 、透视知 识 的掌握 、优
浅谈静物素描写生应注意的问题
叶 小 雷
( 太 原 市 文 化 艺 术 学 校, 山西 太原 0 3 0 0 1 2)

素描静物写生步骤及注意事项

素描静物写生步骤及注意事项

素描静物写生步骤及注意事项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绘画的骨骼;也是最节制、最需要理智来协助的艺术。

下面店铺来给大家介绍素描静物写生步骤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素描静物写生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一阶段:起草构图,勾画轮廓1.开始时,尽量用长而直的线条画出轮廓线,概括成简单的几何体,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2.轮廓线不要画得太死太实,用较软的铅笔画直线,在画出形体转折线和明暗交界线。

第二阶段:铺画大体明暗调子1.要用较软的铅笔沿着明暗交界线进行排线,即开始的时候用5b 以上的铅笔,深入刻画的时候用2b以下的较硬的铅笔。

2.尽量用长线条一排排的画,一层层的画,不要一次就画死,要有透气感。

3.在绘画同时注意对背景进行绘画,这个时候背景和边缘线的相接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背景的处理把轮廓线修理的更加准确。

4.玻璃杯等透明物体要和背景一起画5.苹果要注意苹果把,苹果窝和背光而不是反光地方的处理。

6.时刻注意从整体出发,而不是在一个地方不断深入。

幕布也要开始画的时候就画,注意处理好转折线,然后根据黑白灰上调子。

第三阶段:细致加工1.对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和轮廓线进行更加明确化的刻画。

2.注意调子的过度要自然,可以适当换成2b、3b、4b之类的铅笔3.橡皮不仅是修改工具,更主要的是造型工具,卫生纸有利于是画面干净整洁,同时能使铅笔的墨线自然的融进纸面。

4.小细节的修理要多用细利的铅笔去刻画。

线条走向顺着物体转折的`方向。

5.投影不能画成一团死黑,它有强烈的虚实关系,这种虚实主要体现在和其他物体的衔接上。

6.画盘子要画出盘子的厚度,而不是一张纸。

线条也要有虚实的变化,而不是远近一样粗细。

7.物体相接的地方,尤其是两个以上物体相接的地方,交界处要体现出对比强烈的明暗变化。

8.无论是哪一种物体,要突出这个形象,就要强调黑白对比。

第四阶段:深入刻画注意整体效果,注重明暗对比,强调光源效果。

可以用较硬一点的铅笔进行更加细腻的过渡。

素描静物知识要点

素描静物知识要点

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绘画写生中,整体概念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是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

当然,我们不能把整体概念庸俗化和绝对化,一味的强调整体而忽略局部也是错误的,没有局部整体无法依存。

整体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观念。

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物体组合一般较多,我们必须确立从整体出发的观念,整体认识、整体观察、整体把握。

画苹果想到陶罐,画方的想到圆的,画桌面想到背景。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深入局部,刻画局部,只要始终遵循整体法则,贯彻主次关系,局部画法是大有可为的。

二、观察与表现的关系有的初学者面对静物写生经常说不会画,似乎表现技法独立于实物之外,这是一种极端的误区。

古人说:“师法自然”,自然即老师。

作为写实性素描,就是在“师法自然”.不是不会画,而是不会看。

面对一组具体存在的物体,眼睛不会观察,看不到整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不出局部的细微变化与互动,而是一味的讨要方法,实在是写生的大忌。

观察不外乎整体对比:大和小的区别、高和矮的区别、平和斜的区别、黑和白的区别、硬与软的区别等等,找出相互的差别就是整体对比。

没有整体对比的观察方法,局部孤立的表现永远是错误的。

三、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面对一组静物中所有的物体,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照搬照抄呢?艺术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照相写实有一定的局限性。

尊重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艺术的最终法则。

如何处理表现与再现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初学者需要注意的。

确立整体观念,概括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前后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等,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四、结构与调子的关系对于初学者,理解结构有相当的难度,而训练调子要容易的多。

是调子重要还是结构重要呢?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结构更是本质,而调子则是表象。

调子素描如果失去了色调的层次感,则很难达到具象的目的。

当然没有结构,调子素描则失去内在的构造和骨架,是画面成为“表面文章”.结构素描抛弃调子因素,注重形体的构建与组合关系,倒是抓住了本质,忽略了表面,因此也更“艺术”.因此说,忽略调子尚可,而失去结构则永远不可。

素描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素描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素描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静物写生训练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在写生过程中予以注意,不能仅仅依靠“调整统一”阶段来解决。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结构、色调及整体性三个方面。

A、结构问题—糊与浮a、糊即对明暗色调的表现含含糊糊、虚实不分。

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结构缺乏深入地分析理解,不能将明暗色调同形体,结构联系起来,因而在描绘明暗色调时摸棱两可,该肯定的地方不敢肯定,该含蓄的地方又不甚明确。

即是说对形体结构认识含混,而导致色调描绘的含混,而失去表现形体结构基本特征紧密相联系的黑、白、灰大关系。

克服“糊”的办法,在于牢固树立结构观念,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

要从形体结构去理解表现于形体体面的明暗变化,描绘明暗色调要善于从形体结构上去找依据,弄清“为什么”再动笔。

要紧紧抓住由形体结构所制约的黑、白、灰大关系去塑造形体(图87)。

图(87)结构问题之一“糊”与作业修改。

b、浮即“浮光投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无实质内容。

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这里既有认识即对形体结构的理解问题,也有态度即“画风”问题。

华而不实,耍小“聪明”,也是产生“浮”的重要原因。

克服“浮”的办法一是在写生过程中要深入观察对象,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形体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把着眼点放在练好基本功上,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图88)。

图(88)结构问题之“浮”与作业修改B、色调问题—灰与脏a、灰即画面沉闷,不明亮。

有如罩上一层薄“灰”,该暗的暗不下去,该亮的亮不起来,主要原因是明暗两大部分色调比例把握不当,或中间色调层次繁杂重要,或对物象固有色缺乏比较,削弱了形体的明暗对比关系和画面整体的黑、白、灰的大关系。

克服“灰”的办法,是掌握整体观察,比较观察、本质观察的方法,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中间色,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强或减弱的办法,把握好黑、白、灰的大关系(图89)。

图(89)色调问题之一“灰”与作业修改b、脏即不该有颜色的地方涂上了颜色或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颜色,形成一块毫无联系的孤立的颜色。

2素描静物写生二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2素描静物写生二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素描静物写生二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一)静物较之几何形体变化多样,表现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等。

因此,在方法步骤上更需要强调作画的整体观念,严格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程序。

一、静物写生的步骤A打轮廓从本质上讲,打轮廓的过程就是运用几何化归纳法,去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过程。

具体地认识和把握物象外在的形体特征和内在的形体结构,以及物象特别是组成物象在画面的结构形式。

当我们准确地把握了物象外在的形体特征、形体结构和画面的结构形成,也就为进一步表现物象的透视、比例、明暗色调,体积空间等奠定了基础(图82)。

图(82)通过几何化归纳与结构分析,准确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形体特征和透视缩形,为明暗色调的概括与体积塑造奠定基础。

打轮廓应注意三点,即观察、构图、落幅。

A、观察面对一组静物要多角度观察,同一组静物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组合关系条件下,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往往会发现新的审美情趣,获得新的感觉,带来新的构图形式和表现形式的联想,激发我们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

因此,要多角度地观察,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新鲜感受的角度位置进行构图。

写生角度位置的选择,也是画面构思与构图的组成部分。

B、构图根据确定的写生角度,在小纸片上试作几幅“小构图”。

在“小构图”上,将写生物象抽象为几何基本形,注意研究形的组合关系,如形体的大小、曲直的对比、明暗的分布、疏密的节奏等关系,使画面在变化与统一中,给人以美感,并用最基本的骨架将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表现出来,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新鲜感受的“小构图”定稿落实。

C、落幅①、所谓“落幅”是指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比较中,将“小构图”所确定的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在正式的画面上表现出来,如果说观察,构图是打轮廓的准备,落幅则是打轮廓的具体落实。

②、打轮廓要抓整体、抓大形、抓大关系。

在这里,几何化归纳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静物写生素描知识点总结

静物写生素描知识点总结

静物写生素描知识点总结静物写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绘画对物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提高他们对物体形态、结构和质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在写生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物体的形状、质地、色彩和光影等各个方面的特征,然后通过绘画来表现出这些特征,从而达到提高绘画水平的目的。

静物写生的重点是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形态和质地。

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地。

在观察时,学生需要注意物体的整体外观和局部细节,要注意观察物体的线条、比例、轮廓、几何形状、表面的纹理和细微的颜色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要通过观察来理解和把握物体的结构和形态,从而能够准确地表现在纸上。

在描绘物体的形态和结构时,首先要学会捕捉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关键点,从整体到局部的把握,再到细节的表现。

通过对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准确描绘,体现出物体的三维感和空间感,使其栩栩如生、富有表现力。

同时还要注意物体的质地和纹理的表现,这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手法,通过运用适当的线条、颜色和色彩层次的表现来模拟物体表面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另外,静物写生还要注意光影和色彩的表现。

光影是物体形态和质地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绘画来理解和表现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明暗关系和阴影的分布,从而再现出物体的形体和空间感。

同时,色彩的运用也是静物写生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在进行静物写生时,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物体的形态、质地、光影和色彩。

通过创造性的描绘,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表现力。

同时,静物写生也是一个不断练习和提升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技能,才能不断地提高绘画水平。

总的来说,静物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物体形态、质地、光影和色彩等方面的观察和描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素描静物写生中需注意的问题

素描静物写生中需注意的问题

素描静物写生中需注意的问题素描静物写生中需注意的问题一、结构分析:很多同学在静物素描写生时,只看到了物体的外轮廓,不对物体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一个物体仅仅靠外轮廓是不能充分体现结构的,很有必要对物体的内在结构也就是它的内轮廓作进一步分析,要强化圆形物体的方形结构。

比如罐子是经常出现的主体物,一定要分析罐子身子的球状结构和罐子口的圆柱体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穿插关系。

比如苹果就很有必要分析它的内在的方形结构,也就是它是包含在一个正方体里面的,要了解它的几个面的转折是方的。

在写生塑造时就要在方形结构的基础上找一些小斜面,逐步塑造的丰满圆润。

衬布的布褶是半圆柱结构,虽然布褶看似简单,但三大面五大调子都应该画上才能画的丰富。

二、对比关系的运用。

这是个大问题,绘画的本质就画的关系,各种关系的最佳组合就是一张出色的作品。

包括以下几种:(一)、虚实关系。

一张好的绘画应该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有了虚实就有了空间关系,有了主从关系,所以说虚实关系是一张画好坏的关键。

(二)、黑白关系。

素描因为是单色的,所以黑白两大关系一定要明确,画一张作品起稿的同时就要把明暗交界线定出来,然后整体观察,把黑、重灰、中灰、浅灰,亮灰,高光等等都要交代清楚。

要像排列数字一样从最重到最亮明确排列,这样才能形成层次丰富色调。

(三)、对比关系。

说到对比关系,很多同学容易产生疑惑。

怎样才是对比最强?怎样才是对比减弱呢?是画黑了就对比强吗?其实对比是相对的,有亮才有黑,最强的对比应该是最重和最亮的对比。

画的黑了也不一定对比强。

比如一块深色的衬布,最重的和最亮的对比并不太强,反而浅色的的物体因其暗部和亮部的差别更大,对比最强。

还需注意一个问题:最强的对比往往在主体物上,绝大多数情况不在衬布上。

(四)、整体关系。

在所有形式的绘画中,整体观察都非常重要。

很多同学习惯于一点一点推着临摹,临到哪就露出来那一巴掌大的一块范画或自己的作业。

这样怎么能看的整体画的整体呢?写生中也要眯着眼观察,不要死盯着一个局部画起来没完,局部倒是画好了,但太抢整体效果了。

静物素描中应注意的问题

静物素描中应注意的问题

静物素描中应注意的问题静物素描是几何形体素描训练后的进一步基础训练,它的表现内容非常广泛,蔬菜、瓜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为它的写生题材,同时它也是色彩静物的前提训练,而且在很多单招的院校专业考试中它也被作为了高考科目,尤其是一些设计类院校,入校后仍把静物素描作为基础训练之一。

画好静物素描不仅是美术高考的必备技能,更是所有学习美术者必须掌握的训练科目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画好静物素描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掌握好静物的构图一个好的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前提,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当;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并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比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

摆静物时,画面一定要有中心、有变化、有对比,首先应选一个主体物,一般形体较大,并且让它占据构图的主要位置,根据黄金分割点,一般位于成组静物中间的偏左或偏右位置,然后选择和其搭配的静物,其形体要小于或低于主体静物。

搭配的静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定要考虑它们在大小、高低、方圆、深浅及质感上的变化,不要过于单一或过于杂乱,这样才能获得既有中心,又有对比变化的理想效果。

在整体的组织上一定要遵循构图形式美的法则,那就是:集中而不单调、稳定而不呆板、饱满而不滞塞、活泼而不散乱、有主有次、有远有近、疏密得当。

二、注意物体造型、比例的准确性静物的造型一般都是规整的、对称的,尤其是人工制造的瓶罐器皿,我们可以借助辅助线来造型。

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物体本身的各部分比例,例如茶壶和壶嘴之间、花瓶的颈与口之间的比例等等;另一方面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同一组静物中的酒瓶和罐子、碗之间相对的高低、宽窄比例、花瓶与水果之间相对的大小比例等等。

这些比例的掌握不像数理化那样有严格的数据,需要依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眼力,初学者可以依靠辅助中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的对比来衡量。

画静物素描注意事项

画静物素描注意事项

静物写⽣⼏点注意
1:静物写⽣的意义
静物写⽣,对形体质感的表⽩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调的对⽐变化。

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较松散的线条,⾊调不要过于均匀,⾊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素描造型能⼒。

但由于素描⼯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2.静物组合的原则
(1)体现⽣活⽓息,合乎情理。

这是⾸要的⼀点,富有⽣活⽓息便能产⽣⾃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某种情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有构思,不要盲⼝拼凑⼀堆静物。

(2)有中⼼、有变化、有对⽐。

摆静物应先选⼀个主体静物,⼀般形体较⼤,也就是要⼤于从属的静物,占据构图的主要位置,在构思和⾊调上起决定作⽤。

选择从属的,也就是配⾓静物,其形体要⼩于或低于主体静物。

搭配的静物可以是⼀个,也可以是多个,应该考虑它们在⼤⼩、⾼低、⽅圆、深浅及质感上的变化,不要过于单⼀或过于杂乱,这样才能获得既有中⼼秩序,⼜有对⽐变化的理想效果。

3: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般规律。

静物写⽣形象⽐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美术高考中色彩静物常见的疑问和解决方法

美术高考中色彩静物常见的疑问和解决方法

美术高考中色彩静物常见的疑问和解决方法美术高考中色彩静物常见的疑问和解决方法色彩的学习中要采用什么观察方法?任何基础训练都必须采取整体的观察方法。

色彩学习当中更加需要如此.色彩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脏、乱、花、粉、灰、火等等的问题。

这些问题归跟结底都是观察方式上的局部化。

没有从整体的画面关系去考虑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色彩的学习中如何把握构图?构图是一幅优秀的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面上常见的教科书经常会总结一些构图基本形式。

如三角形、S形、圆形、梯形等等。

但这还不能解决学习构图知识的最根本的问题。

构图有它基本的一些规律:如主次、大小、黑白灰的布局、空间的错落、物体的聚散和形状的变化、正形和负形的形状分割等等。

掌握好这些规律的东西任何构图都只是万变不离其宗。

色彩中如何用笔?用笔是色彩训练当中的重要课题。

生动的用笔能给作品本身提升品格。

一般的摆、铺、点、勾、揉等是常见的用笔方式。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的工具会产生不同的笔触感觉。

学生应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去体验不同的材质所带来的绘画体验,这对熟练生动的解决用笔问题是个可以借鉴的方式。

色彩中如何用色特别是白色、灰色、重色、蓝色、黄色?如何用色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提法。

色彩的运用是一个比较灵活的和需要在长期的绘画体验当中得到的经验,学会用色必须先对水粉颜料的色彩性格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白色是色彩绘画当中必不可少的颜色,但如果过度的到处滥用会造成画面的粉气。

在任何一个颜色当中加入白色都会使得颜色的明度提高而纯度降低,在绘画中须把握这个规律。

灰色是色彩绘画当中比较难把握的,除了明度的控制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灰色的冷暖区别。

重色的运用中比较容易形成闷、燥,在画的时候需要注意控制。

蓝色和黄色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颜色,画的时候注意控制色彩的饱和度。

色彩中如何把握色彩的衔接与覆盖?色彩的衔接上注意控制干湿程度以及用笔的方式,同时注意色彩的对比度。

颜色的覆盖一般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颜料的厚薄程度,厚盖薄。

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年 4 期 总第 609 期新一代New Generation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曹晓丹(广东省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鹤山 529700)摘 要:静物素描是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科目之一,在考试中占据重要比例。

本文结合静物素描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了提高静物素描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静物素描;美术;教学随着高等美术院校的扩招,很多学校和学生将美术作为通向高等学府的捷径,美术教学也被当作高考录取率的重要增长点。

在这种形势下,美术生大量增加,美术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

静物素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高考制度和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绘画技能的训练,却忽视美术造型规律而寻找技巧捷径。

很多学生也是迫于高考压力走向美术专业道路,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绘画过程中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有所欠缺。

作为美术教师来说,要不断发现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尊重美术基本原理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静物素描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科目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物素描的重要性速写和色彩是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科目,在美术考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学好静物素描为速写、色彩科目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静物素描黑、白、灰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运用为更好的塑造静物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以后色彩静物的塑造起到了奠基作用,能更好的塑造出色彩静物的体积感、画面的空间感和虚实感。

对于速写造型、比例、动态的准确性把握和线条的驾驭能力的提高也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素描基础教学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结构和明暗关系问题。

经过多年的静物素描课堂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下:(一)忽略画面整体性一些学生在刚刚学习静物素描时,常常会把绘画对象当作孤立的一部分,使之脱离了整体,相互之间缺乏联系。

素描静物要点总结

素描静物要点总结

素描静物要点总结
在进行素描静物创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观察和构图。

要仔细观察物体的形状,质地,光影变化等,选择好构图方式,找到物体的主体,确定好整个画面的空间感。

第二,线条的运用。

线条是素描的基础,应该掌握好不同线条的
运用,如粗细,轻重,明暗等。

线条应该有变化,具有生命力。

第三,阴影的处理。

阴影影响画面的分明度,要善于捕捉物体的
阴影特点,包括感光度,锐利度和厚度。

合理处理阴影,能够增强画
面的立体感。

第四,颜色的运用。

虽然素描是黑白灰的,但是在表现物体时,
颜色也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在灰度上进行冷暖,明暗的处理,可以达
到更为真实的表现效果。

总体而言,素描静物创作需要认真观察,并注意细节的处理。


有掌握好这些要点,才能够创作出有生命力,形象逼真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描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静物写生训练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在写生过程中予以注意,不能仅仅依靠“调整统一”阶段来解决。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结构、色调及整体性三个方面。

A、结构问题—糊与浮
a、糊
即对明暗色调的表现含含糊糊、虚实不分。

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结构缺乏深入地分析理解,不能将明暗色调同形体,结构联系起来,因而在描绘明暗色调时摸棱两可,该肯定的地方不敢肯定,该含蓄的地方又不甚明确。

即是说对形体结构认识含混,而导致色调描绘的含混,而失去表现形体结构基本特征紧密相联系的黑、白、灰大关系。

克服“糊”的办法,在于牢固树立结构观念,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

要从形体结构去理解表现于形体体面的明暗变化,描绘明暗色调要善于从形体结构上去找依据,弄清“为什么”再动笔。

要紧紧抓住由形体结构所制约的黑、白、灰大关系去塑造形体(图87)。

图(87)结构问题之一“糊”与作业修改。

b、浮
即“浮光投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无实质内容。

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这里既有认识即对形体结构的理解问题,也有态度即“画风”问题。

华而不实,耍小“聪明”,也是产生“浮”的重要原因。

克服“浮”的办法一是在写生过程中要深入观察对象,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形体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把着眼点放在练好基本功上,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图88)。

图(88)结构问题之“浮”与作业修改
B、色调问题—灰与脏
a、灰
即画面沉闷,不明亮。

有如罩上一层薄“灰”,该暗的暗不下去,该亮的亮不起来,主要原因是明暗两大部分色调比例把握不当,或中间色调层次繁杂重要,或对物象固有色缺乏比较,削弱了形体的明暗对比关系和画面整体的黑、白、灰的大关系。

克服“灰”的办法,是掌握整体观察,比较观察、本质观察的方法,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中间色,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强或减弱的办法,把握好黑、白、灰的大关系(图89)。

图(89)色调问题之一“灰”与作业修改
b、脏
即不该有颜色的地方涂上了颜色或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颜色,形成一块毫无联系的孤立的颜色。

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认识物体的明暗色调变化,使色调关系出现混乱,或着眼于明暗与描摹,忽略了形体的塑造和明暗色调关系。

作画方法不当,缺乏控制笔迹线条的基本技巧,也是造成“脏”的原因。

克服“脏”的办法,要从形体结构出发,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分析明暗色调变化,把握明暗层次比例关系,处理好物体的固有色关系。

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防止橡皮和手上的污迹弄脏画面,同时注意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图90)。

图(90)色调问题之二“脏”与作业修改
C、整体的问题—花与板
a、花
即画面缺乏整体感,或“反光”过跳,或高光过多,不分主次地“深入”面面俱到“刻画”,局部似“精细入微”、整体却“支离破碎”。

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观念,注重于局部而忘记了整体。

克服“花”的办法,重要的是树立整体观念,掌握整体观察的科学方法和“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程序。

将明暗色调和“细节”的刻画,都统一了形体体面的大关系之中,对“细节”刻画要概括取舍,抓住主体,注重整体(图91)。

图(91)整体问题之一“花”与作业修改
b、板
即画法僵硬,死板,缺乏生动感。

画面无主次之分,无方法之别,如实描摹,机械复制,缺乏艺术处理。

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正确领会“真实”与“整体”的含义,误把如实描摹当“真实”,把千篇一律当“整体”,不能正确理解客观制约与主观表现的关系,同时,造型语言贫乏,缺乏造型技能技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克服“板”的办法,重要的是提高对素描造型的认识,培养艺术的感受能力。

在素描造型中要有主功表现对象的热情和欲望,要加强素描造型的技能技巧训练,丰富造型语言,提高驾驭造型语言的能力(图92)。

图(92)整体问题之二“板”与作业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