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

合集下载

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

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

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导读:本文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他们需要关爱一、内容说明: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以及了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这些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让学生换位体验,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目的: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并从中得到感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丝巾,课件,100元人民币,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

五、教学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板书“残疾人”)(2)、小朋友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他为残疾人。

你见过残疾人吗?2、通过活动,加深体验(1)、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一人明眼走完全程,路线是教室一圈。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5篇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5篇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使小学生有好心情,培养自信心。

2.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乐意学习,遵守纪律,按时作息,有责任感。

3.结合课文图画,展开合理想象,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图画,展开合理想象,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要按时起居、按时上学、遵守学校常规,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初识钟姐姐1.让学生猜谜语:一座小小机器房,不分昼夜工作忙。

态度认真又负责,时间观念比人强。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猜谜游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伊始,趣即生;同时通过谜面,初步感受钟表的特征及用途。

]2.实物展示,观察钟表,实际感知。

让学生展示课前模仿自家钟表制成的钟表模型,并分别表述钟表的形状、构造及特点,分享成果,进一步了解钟表的作用,小组交流并推荐几名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设计意图: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观察能力、倾听及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模拟情境,角色扮演,了解钟姐姐1.放录音,欣赏童话剧《钟姐姐笑了》。

(1)早晨明明睡觉,太阳公公站到了窗外,钟姐姐飞到他跟前唱起了歌儿……(2)吃早饭时,窗外可以看见有小朋友背着书包走过,钟姐姐对明明说……(3)上学路上,树上小鸟在叫,钟姐姐对他说……(4)课堂上写作业,钟姐姐趴在他耳边悄悄说……(5)晚上明明在看电视,时钟指到了8∶30,钟姐姐对明明说……[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的图画转化成录音童话剧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在优美的童话录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2.思考讨论:(1)假如你是“钟姐姐”,在以上不同情境中你会对明明说些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说?(3)明明该怎么做?[设计意图:这样的设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他们必然会主动观察教材图文,积极思考:该说什么?怎么说?]3.分组交流讨论,各小组选代表上台表演。

部编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

部编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

部编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套教材是部编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生活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册内容涵盖了生活与交往、生活与环境、生活与安全三个方面的知识,共有10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活与交往、生活与环境、生活与安全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基本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等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意识。

三、教学重点1. 生活与交往: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礼仪规范,增进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2. 生活与环境: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惯。

3. 生活与安全:学生认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四、教学方法本教材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活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 研究内容呈现: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3. 研究活动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适当的研究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4. 研究辅助手段运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辅助手段,使研究更加生动和有效。

5. 总结归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延伸: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课堂延伸,如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研究效果为中心,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如日常观察记录、小组讨论表现、作业评价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能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7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7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7篇思想政治课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第一单元“塑造自我”强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心理素质,本单元开始介绍待人的基本道德原则。

而诚信既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

因此,学习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对在复杂的社会中怎样待人所作的铺垫。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课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懂得诚实的要求和重要性。

(2)、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3)、知道谎言的危害,懂得重视承诺。

3、教学重点:诚实的要求和重要性。

八年级学生对诚实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判断对什么是诚实行为,什么是不诚实行为,对诚实的行为能做出肯定的评价,对不诚实的行为能做出否定的评价,但由于生活阅历简单,他们对诚实的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诚实、理解诚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4、教学难点:谎言的危害当今社会风气不正,使得“老实人吃亏”、“不说谎办不成大事”等不道德观念流行,给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有时,不诚信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利益的获得或可以逃避惩罚,如诚实的承认错误受到惩罚,而撒谎却逃脱了惩罚,这些情形使学生对认识谎言的危害产生了困难。

二、说教法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法。

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

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

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三、说学法诚信的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

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四、说程序〈导入新课〉小品表演:〈〈诚信摆渡人〉〉小品中的做船人首先抛开了“诚信”这一行囊,随即失去了更多。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篇一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知道他们各自在校园中的方位。

2、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

3、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4、懂得学校各种设施的用处。

说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生活。

2、懂得利用学校各中设施的用处。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学校的各个地方了吗?你们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吗?学:不知道,我还没有适应。

师:不要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校园”。

通过照片视频来学习学习。

二、讲授新课1、讲授阶段地点一:教学楼师:我们在讲新课之前要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认识不认识这些地方。

我们首先来到了教学楼,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学楼高不高呀?生:高。

师:那么我们学里边有些什么呢?生:有教室,有办公室,有楼梯……师:那么我们教室里边有些什么呢?谁能说说看。

生:有黑板,课桌,讲台,标语……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标语是什么意思吗?(标语:进即静,坐即安)那么我告诉大家,这个意思是进到教室要安静,坐在位置上要安稳。

因为教室是个学习的地方,不能大声的喧哗和打闹。

师:那么我们如果在楼梯或者是在楼道里应该怎么做呢?生:上楼梯要靠右走,下楼时要靠左走。

在楼道里我们也不能追跑。

地点二:图书馆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谁去过这个地方呢?谁能说说看?师:这个地方就是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也是这样的,它里边有许多的书,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安静,并且要爱护书籍不能破坏。

同学们可以业余的时间来图书馆转转,找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好不好?地点三:医务室我们下个地方要去的是医务室?同学们应该知道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了吧?是治病的地方。

那么我们平时有个感冒了,咳嗽了或者哪里受伤了,可以来到这里,让医生给你看看病。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范文(8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范文(8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范文(8篇)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1 《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学期有幸听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下面谈谈个人浅薄看法: 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章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本堂课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

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政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已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岁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

商榷点: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者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③教学的形式比较单,致使蔡个课堂氛围还不够轻松、活跃。

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同学的参与,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已整理)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已整理)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已整理)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的一本教科书。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为主要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

本节课选取的内容是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学会尊重父母,懂得感恩。

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介绍、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如何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尊重父母,懂得感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尊重父母,懂得感恩。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尊重父母,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家庭关系,学会尊重父母,懂得感恩。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道德素养。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感受家庭关爱的同时,学会尊重父母,懂得感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小学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册集体备课说课稿

实验小学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册集体备课说课稿

实验小学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册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是一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

本册教材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为目标,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也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爱,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精品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优质范文三篇

精品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优质范文三篇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优质范文【三篇】【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爱国主义是做人之本,立国之本。

加里宁说:“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需从深入认识自己的祖国开始。

在小学阶段,就要唤起儿童对祖国真挚的爱”。

怀着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根据农村孩子平时生活视野较窄,但渴求知识、学习热情高;有表现*,但表现能力不强的特点,我力求程度的体现生活的气息,把“祖国”这一抽象的概念赋予为丰富多彩的感性形象,让儿童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发展儿童收集信息、资料,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

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审美情趣。

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一活动主题的重点、难点定点为: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祖国的壮美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二、说教法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录像演示、游戏体验、实物展示、资料比较、音乐渲染等,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祖国的魅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

三、说学法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设计思想。

在活动时采取分小组表演、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体会祖国的伟大与壮美。

四、说教学过程紧扣主题目标,我整合出这节课的一条主线,即五大板块:听歌曲,导入课堂——找中国版图,认识祖国——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课外延伸:可爱的长沙。

这五个板块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活动准备:活动即将开始,上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准备包括以下方面:老师准备: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图。

思想品德课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思想品德课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思想品德课一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神奇的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的手儿巧”为主题,试图以“我有两件宝”、“做个小玩艺儿”、“打扮我的小天地”三个活动主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和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自我,关注生活,体验合作和创造的乐趣。

《神奇的手》是“我有两件宝”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部分。

它要求学生认识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在运用手开展创造性活动中,发挥想象,认识手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三方面进行说课:一、分析教材特点,制定活动策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

《神奇的手》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来感受和体验生活,探究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采用了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进行体验性学习,创造开放又有活力的活动课堂。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VCD教学资源的引导作用,以多媒体VCD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地组织了起来。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创造活动1、创境激趣,引导参与爱因斯说过:“兴趣是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的开始,我采用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导入:“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学生很聪明,马上就联系实际猜出谜底是“手”。

这样,学生对手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对本课的教学充满好奇心。

这种导入方式不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挖掘生活,丰富认识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后,我紧接着提出问题:你的小手会干什么?这个来源与自身生活体验的问题马上就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纷纷说出自己的手能帮助自己干什么。

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手的作用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VCD中的“手的用处多”这一内容,让学生观察、认识: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劳动,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其他的事情,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手。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并记住本课的关键词汇和词语- 了解并描述一些基本的道德和法治概念- 理解并运用一些简单的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 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描述一些基本的道德和法治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三、教学内容1. 本课的主题为:法治是什么(人教版第一单元)2. 研究关键词汇和词语:- 法律- 规则- 公平- 公正- 社会秩序3.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短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关于法治的思考- 知识讲解:介绍法律、规则和社会秩序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影响- 规则游戏:设计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法律规则的制定和遵守- 活动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法治的理解和观点4. 教学手段和教具:- 多媒体设备(短片或图片)- 互动讨论- 教学案例- 游戏道具- 学生作品展示四、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互动讨论,促进思维发展-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治的意义和作用-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作品展示法: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加深对法治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五、教学评价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互动和表现- 参与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游戏和活动的参与程度-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法治的理解程度有所提升,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一些简单的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

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对法治概念理解不深、记忆不牢的情况,需要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加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3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3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3篇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为家人添欢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紧紧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但同时,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学生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但他们对法治的理解较浅,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说课准备的⽂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忧考⼩编整理了⼩学⼀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会理东西》 1.教材 本篇课⽂是让学⽣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整理物品的⼀些技能。

⽇常⽣活中,物品放在⼀定的地⽅,既整齐、美观,使⽤时⼜⽅便。

从⼩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后就不会丢三落四。

本教材在⽣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是符合学⽣实际的,对其以后的⽣活与学习有⾮常重要的影响。

2.学情 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我控制能⼒较差,常常⼀件事没做完⼜想着做另⼀件事,显得做事杂乱⽆童,缺乏条理。

同时,现如今⼤多数的⼩学⽣在长辈的呵护下,更缺乏整理⾃⼰物品的意识和能⼒。

根据学⽣的年龄特征,⼩学低年级是进⾏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为落到实处。

3.教学⽬标 在教学中,我们拟定的教学⽬标是:通过续编故事,使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的⽣活环境。

通过⽐赛,让学⽣懂得整理的原则是⽅便、美观。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法,如物品分类放、⽤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

同时,通过两次⽐赛,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4.教法 游戏导⼊,揭⽰课题续编故事,明⽩道理讨论交流,归纳⽅法 ↓ 指导⾏为 ↓ 联系实际,整理讲台运⽤学具,模拟⽣活⽐⽐赛赛,评选标兵 ↓ 学会整理 5.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赛,给学⽣创设了充分⾃主的学习情境,让学⽣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实施 本课我们打算⽤⼆课时来完成。

第⼀课时的教学⽬标是: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的⽣活环境;懂得整理的原则是⽅便、美观。

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落实。

活动⼀:游戏导⼊,揭⽰课题 游戏符合学⽣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还能使使教师了解到学⽣整理东西的实际能⼒。

同时,通过游戏评选出的⼩能⼿,也能在班中树⽴起这⽅⾯的榜样。

最新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整理

最新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整理【篇二】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当小草长绿了地面,当花儿盛开在窗前,那柔柔的春风把我们领进了美丽的春天,满怀着对春的畅想,我的品德教学之旅就此起航!教材分析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风儿吹呀吹》。

本单元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主题,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风儿吹呀吹》由“风在哪里”“风与我们的生活”“与风一起玩”三个板块组成。

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风在哪里”这个板块的教学。

主要是带领孩子感受风的存在。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明灯,它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

我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教材特点,以及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以下四条学习目标和相应的评价策略。

学习目标和评价策略1、能在图画上、文字中、生活中找到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动作做出风的不同感觉。

通过教师倾听、观察、点拨,使95%的学生达成该目标。

2、在游戏比赛、图片观察、教师点拨的情况下知道空气的流动会产生风。

通过倾听、观察使90%的学生能达成该目标。

3、在小组合作、活动体验中能制造出风。

通过教师倾听、观察,使100%的学生能达成该目标。

4、通过赏一赏、画一画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大自然。

在教师的观察、倾听中使95%的学生达成目标。

教学学法结合以上目标,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活动体验等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主人,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用耳听、用眼看、动嘴说、动手做。

教学流程:为了扎实高效地完成教学,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体验风的形成——寻找风的足迹————画画风的样子教学预设下面我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一、体验风的形成一年级的孩子最喜欢做游戏,游戏也是儿童学习的有效方法。

因此我设计了“风车转转转”的游戏。

一上课我就拿出一个漂亮的风车,迅速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谁能让风车转起来?请三个孩子到前面尝试。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一:《我们去春游》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一.说教材《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二.学情分析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四.教学教法: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五.活动过程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_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_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_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活动三;照镜子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已经掌握的本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体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在教室里设计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果子,果子后面分别写着:〝你会独立作业吗〞〝你会梳头吗〞〝你会刷牙吗〞〝做完作业后自己会理桌子吗〞等一些调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经常要面临的问题.通过让不同小组对于这个问题特别能干的孩子来摘果子,并做一做,介绍介绍自己的经验.让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受到鼓励,其余小朋友在羡慕中进步,显示一种榜样示范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在这个活动中,也让孩子们动一动,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双小小手》,在动动.做做.唱唱.跳跳中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父母的情感意识,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小结.导行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二:《小手拉小手》一.教学内容:一年级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_课.二.教材分析:本课处于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篇.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现在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人关爱,不知去爱别人的现象,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编排了《小手拉小手》.《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让他们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的成长.《小手拉小手》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遇到困难应学会求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三.设计理念: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学期,班级开展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班级即将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爱心标志,制定了成员守则.这节品生课,就是与班队活动相整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互帮互助,明理导行,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四.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2.了解并学会求助他人时要用的文明用语,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困难,忘带画笔.这一小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向同学求助.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二)——爱心互助,行为辨析通过〝忘带水杯〞A.B两组情景剧的辨析,〝一把雨伞〞小组讨论后的几种不同做法与结局,进一步明确〝求〞要有礼貌,〝助〞要尽我所能.活动(三)——情感热线,升华道德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爱爱鸽〞做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交流,说出助人后的快乐和被人帮助后的幸福,被别人帮助和助人后的感受,只是表述出来才能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活动(四)——成立互助中心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儿歌,表达了被人帮助后的快乐感受,通过吟诵儿歌,既把本课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课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题.最后老师推出〝爱心花〞,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帮助别人的事添入每一片爱心花瓣,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五.教学反思: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通过创设〝忘带画笔〞这一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到生活,回到课堂.回到身边.增强了学生兴趣,体验到〝爱〞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忘带水杯〞两组情景剧表演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感悟,辨析小品中两人言行,展示出学生对别人的爱心,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音乐.班队.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同学共同填写〝爱心花〞图:把每天为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三:他们需要关爱一.内容说明: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以及了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这些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让学生换位体验,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二.教学目的: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并从中得到感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帮助残疾人.三.教学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四.教学准备:丝巾,课件,100元人民币,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五.教学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板书〝残疾人〞)(2).小朋友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他为残疾人.你见过残疾人吗?2.通过活动,加深体验(1).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一人明眼走完全程,路线是教室一圈.)请同学们谈谈体会.(2).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单手戴红领巾〞,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戴.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的感受.(3).刚才,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就感到了许多的不方便,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却不是那么容易.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么不容易啊.尽管如此,许多残疾人像我们一样地学习.工作.(师出示张海迪的画面及介绍)说说你还了解哪些这样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小组讨论,交流.(4).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那种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呢?(板书:关爱)那么他们的做法对不对?(出示课件)(5).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你们知道我们社会对残疾人有哪些关爱吗?(引导学生认识盲道.无障碍通道.人民币上的盲文,电视台的哑语新闻,助残日等).3.情境表演.巩固深化:(1).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闻名的表现.小朋友们,那么当你在公园里遇见聋哑人向你问路时,遇见坐在轮椅上的阿姨要过小水沟时,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盲人急着要过马路时,你会怎么做呢?(出示课件)让我们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做一做.(2).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关心残疾人?学到这里,你懂得了什么?(板画:爱心)4.总结激励,延伸导行:在这世界上,我们人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世界都充满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将永远成为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努力去行动吧!回家去约上爸爸.妈妈,约上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关心残疾人.跟录音齐唱:《爱的奉献》.板书:六.教学反思:通过《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而实验教材正好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活动性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不再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学习,其中行为体验正是一条绝好的途径.1.创设情境,引发体验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看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初步了解残疾人,从中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此同时,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查一些感人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画.断臂青年的篆刻及口书,还有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画面的选用,使教材的功能得以拓展.2.参与游戏,亲身体验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成了学习的容器,个性被磨圆,创新的火花被掐灭.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如〝换位体验〞中的〝蒙眼走路〞.〝单手穿衣〞这一活动形式是令学生喜爱的,强调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人人都得到体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由地进行体验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及相互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四:《我会理东西》1.教材本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技能.日常生活中,物品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齐.美观,使用时又方便.从小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大后就不会丢三落四.本教材在生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入手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学情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想着做另一件事,显得做事杂乱无童,缺乏条理.同时,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长辈的呵护下,更缺乏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行为落到实处.3.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拟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比赛,让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同时,通过两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4.教法游戏导入,揭示课题续编故事,明白道理讨论交流,归纳方法↓指导行为↓联系实际,整理讲台运用学具,模拟生活比比赛赛,评选标兵↓学会整理5.学法在教学中,通过比赛,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6.实施本课我们打算用二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落实.活动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还能使使教师了解到学生整理东西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游戏评选出的小能手,也能在班中树立起这方面的榜样.活动二:续编故事,明白道理教材中冬冬的故事可能就曾发生在班中学生的身上,通过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可启发学生该怎样改正这个坏习惯.活动三:讨论交流,归纳方法通过创设〝帮助冬冬〞这个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归纳并掌握整理东西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样,也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活动一:联系实际,整理讲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行为落到实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

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

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

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

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

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

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

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

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四、教学教法: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活动过程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

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

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

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

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

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

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

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

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

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已经掌握的本领。

如何在活动过程中体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在教室里设计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果子,果子后面分别写着:“你会独立作业吗”“你会梳头吗”“你会刷牙吗”“做完作业后自己会理桌子吗”等一些调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经常要面临的问题。

通过让不同小组对于这个问题特别能干的孩子来摘果子,并做一做,介绍介绍自己的经验。

让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受到鼓励,其余小朋友在羡慕中进步,显示一种榜样示范作用。

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

在这个活动中,也让孩子们动一动,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双小小手》,在动动、做做、唱唱、跳跳中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父母的情感意识,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

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

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

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11课。

二、教材分析:本课处于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篇。

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针对现在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人关爱,不知去爱别人的现象,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编排了《小手拉小手》、《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

让他们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的成长。

《小手拉小手》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遇到困难应学会求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三、设计理念: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学期,班级开展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班级即将成立互助中心。

前期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爱心标志,制定了成员守则。

这节品生课,就是与班队活动相整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互帮互助,明理导行,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

四、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了解并学会求助他人时要用的文明用语,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困难,忘带画笔。

这一小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向同学求助。

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爱心互助,行为辨析通过“忘带水杯”A、B两组情景剧的辨析,“一把雨伞”小组讨论后的几种不同做法与结局,进一步明确“求”要有礼貌,“助”要尽我所能。

活动(三)——情感热线,升华道德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爱爱鸽”做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交流,说出助人后的快乐和被人帮助后的幸福,被别人帮助和助人后的感受,只是表述出来才能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

活动(四)——成立互助中心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儿歌,表达了被人帮助后的快乐感受,通过吟诵儿歌,既把本课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课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题。

最后老师推出“爱心花”,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帮助别人的事添入每一片爱心花瓣,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教学反思: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

例如通过创设“忘带画笔”这一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到生活,回到课堂、回到身边。

增强了学生兴趣,体验到“爱”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兴趣是学习之魂。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

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