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穴探讨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合集下载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引言:创伤经历是指个体在遭受生命威胁、严重伤害或触动基本生存价值体系的事件后所产生的创伤反应。

这些创伤事件包括战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在创伤后出现的常见精神障碍,其特征包括回忆性克里病变、回避行为、情感麻木以及持续的恐惧和焦虑。

针对旨在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受创个体的痛苦,并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一、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TSD,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和阿普唑仑等可缓解睡眠障碍和紧张不安。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氟哌酮可减轻PTSD患者的冲动和反应性症状。

然而,药物干预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够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通过调整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来治疗精神障碍的心理疗法。

CBT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中被广泛采用,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重塑思维过程和行为反应来减少创伤事件的负面影响。

CBT的主要技术包括曝光疗法、认知重构和应激管理。

曝光疗法通过在安全的环境中暴露患者于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条件下,帮助患者逐渐消除对刺激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认知重构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重新评估与创伤相关的负性思维,改变其负面情绪。

应激管理则是通过教授应对技能,如放松疗法和问题解决技巧,帮助患者减轻应激反应并提高适应能力。

三、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是一种结合了眼动刺激和心理疗法的新型治疗方法。

EMDR通过模拟快速眼球运动的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处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并改变其对创伤的情感反应。

EMDR的过程包括触发创伤回忆、引导患者进行眼动和进行正性自我陈述,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和内部眼动,促进患者的自我疗愈力量。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7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7例临床研究
(ot t u t s es i re sl —a n 抑 制 剂 ( S I) 抗 抑 郁 药 物 — — 帕 罗 西 汀 、 p s —r ma c t s ds d r e rt g a i r o f i S Rs 类 舍
sa ,T D— S 及 1 cl P S S ) e 7项 版 汉 米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曲林 , 般 治 疗 推 荐 使 用 帕 罗 西 汀 【 ( 其 他 对 一 ; 3)
者 一 般 资料 比较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00 ) 具有 6 。气 虚者 加 太子 参 、 白术 ; 盛 者加 制 南 星 、 P> . , 5 g 炒 痰 竹
可 比性 。
1 . 入 选 与 排 除 标 准 2
茹 ; 盛 者加 龙 胆 草 、 子 ; 阴 虚 者加 何 首 乌 、 热 栀 肾 枸 杞 子 : 阳虚 者 加 山茱 萸 、 肾 肉桂 ; 纳呆 者 加 神 曲 、 麦
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2 治疗 方法
2组均 给予 常规药 物治疗 原 发创伤 性疾 病 。
5 6例 观察 病 例 均 为 2 0 0 5年 3月~ 21 对 照组 .
给予 心理 疗法 : 由本科 专业 的心理 咨
20 0 8年 6月 在 本 院 经 急诊 收 住 入 院及 门诊 随 访 治 询 师 对 患者 进行 认 知 行 为 疗 法 、 露 治 疗 、 暴 眼动 脱 疗的 PS T D患者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2 7例 和 对 照 组 敏 与再 加 丁 以及其 他 治疗 技 术 的综 合 运用 [ 口服 2 1 。
业 人 员 对 2名 测评 者 进 行培 训 , 取 得 良好 一 致性 在 脑 , 虚 实 之 分 , 证 多 为 气 郁 、 蕴 、 血 或气 并 有 实 痰 瘀

精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精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0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摘要】 PTSD是一种焦虑障碍,特征是暴露于能引起慢性痛苦的创伤性事件后至少1个月的重现性体验,持续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无视普通人群的反应,持续的过度警觉症状。

这种情况经常慢性化且严重损害功能。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

方法药理学治疗和心理治疗。

结论药理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使患者解除疾病困扰,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治疗短时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持续时间不长或不影响一个人的功能,这是对外界威胁的一种正常反应,类似正常的悲痛反应。

PTSD是一种焦虑障碍,特征是暴露于能引起慢性痛苦的创伤性事件后至少1个月的重现性体验,持续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无视普通人群的反应,持续的过度警觉症状。

这种情况经常慢性化且严重损害功能,人群的终生患病率为1.3%~7 8%,女性比男性的患病风险更大。

最常共病的情况包括物质滥用障碍、 MDD、单一恐怖和GAD。

诊断1.对能引起明显紧张焦虑的创伤性事件的暴露史。

2.重现性体验,持续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无视群众反应,持续过度警觉的症状。

3.应该获得详细的精神病史来诊断与PTSD相关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的有效性尚不清楚,还有体格检查,但是在排除继发过度警觉症状的内科疾病方面有帮助,并且只经典的用在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时检查。

药理学治疗PTSD的药理学治疗经典的方法是要长期持续,因为有证据表明持续抗抑郁药治疗9个月能明显的预防复发和恶化。

而且,许多患者尤其是有重复创伤史的患者,对起初的干预无反应,可能需要几种药物,还要附加心理社会干预才能缓解。

抗抑郁剂抗抑郁剂治疗PTSD相对有效。

它们也有助于治疗经常共病的MDD、惊恐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如GAD。

SSRIs也经常用于治疗PTSD。

只有2种SSRIs(舍曲林和帕罗西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PTSD,而其他SSRls被用于非适应证的模式,部分是因为有阳性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的支持,如用氟西汀的病例。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策略探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策略探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策略探讨第一章: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暴力事件、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心理障碍。

它会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于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策略,以便为临床实践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

第二章:早期干预和心理教育早期干预是通过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尽早提供合适的支持来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

其中心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干预手段,通过教育患者了解创伤事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并适应事件。

第三章: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

CBT旨在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模式,改变有害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通过与患者合作制定计划,并教授他们应对焦虑和创伤的技巧,CBT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第四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阿片受体拮抗剂。

SSRIs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而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创伤回忆。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并且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因此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五章: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是一种结合了眼动刺激和心理治疗技术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方法。

EMDR通过引导患者回忆和处理创伤事件,并在此过程中提供眼动刺激,帮助患者减轻创伤的应激反应。

虽然EMDR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众多研究显示它在减少PTSD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第六章:社会支持和重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往往面临着与社交活动的退缩和社会支持减少的问题。

因此,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患者重建社交功能对于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至关重要。

这可以通过提供心理辅导、支持小组和社会参与活动来实现。

第七章:个体差异和预防策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针灸如何促进创伤后恢复

针灸如何促进创伤后恢复

针灸如何促进创伤后恢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各种创伤,无论是身体上的外伤,还是心理上的创伤,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促进创伤后恢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创伤可以分为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两大类。

身体创伤包括骨折、扭伤、烧伤等,而心理创伤则可能源于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重大疾病等。

这些创伤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和能量流动。

它的作用机制虽然尚未完全被现代科学所阐明,但有一些理论和研究为我们理解其促进创伤后恢复的原理提供了线索。

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针灸刺激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例如,它可以促进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物质具有镇痛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当我们经历创伤后,身体会产生疼痛和不适,而针灸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让我们感觉更舒适。

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创伤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处于应激状态,以应对可能的感染和炎症。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细胞因子的平衡,从而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抵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身体创伤的恢复,针灸有着显著的效果。

以骨折为例,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愈合。

同时,针灸还可以缓解骨折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

对于扭伤等软组织损伤,针灸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它可以减轻肿胀和炎症,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使得受伤部位的代谢废物能够更快地排出,新鲜的血液和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供应,从而加速恢复过程。

烧伤后的恢复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针灸可以帮助减轻烧伤后的疼痛和瘙痒,同时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创伤后应激障碍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

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

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

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

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形成和发展】许多人经历了创伤性和应激性事件后,会在接下来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出一些PTSD的症状。

可提供的数据显示8%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持续发展PTSD,大约有30%的这些个体会表现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

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在这之前的被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但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delay onset )。

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技术性灾难(technological disaster)、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罹患PTSD多为直接或接触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目击者与救援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作者:宗昆仑任颖伟王国强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8期【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指的是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的延迟出现的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持续的高警觉和回避使得患者感觉很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急需治疗,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就常见的PTSD治疗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Abstract】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is delayed and long-term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nexpectional threats or catastrophic psychological traum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repeatly invasive traumatic experience, sustained high alert and avoidance leading patients to painful feel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life.The urgen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TSD has been needed, about which increasing researches have been recently performed.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for PTSD.【Key words】PTSD; Psychotherapy; Medication; Acupuncture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指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的延迟出现的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目录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流行病学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临床表现 (5)2.致病因素 (5)2.1创伤事件 (5)2.2易感因素 (6)3.诊断与评估 (6)3.1诊断 (6)3.2评估 (7)4.治疗与预防 (8)4.1心理治疗 (8)4.2药物治疗 (8)4.3预防 (8)参考文献 (10)22 %;其他犯罪的受害者,26 %;非犯罪类的创伤(天灾人祸,事故,受伤等等),9%(Gilliland & James, 1998)。

我国军队医务工作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军人PTSD患病率为0,485%,其中,陆、海、空军和学员的P'TSD患病率分别为0.484%, 0.58%,0.84%和0.227 %,特殊兵种或在执行抗灾任务后的军人P'TSD发病率显著高于和平时期军人P'TSD横断面调查的结果(王, 崔, & 陈, 1996)。

目前,我国由自然灾难和突发事故引起的心理创伤已引起心理学界重视。

有些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数据,如张本等(张, 王, & 孙, 2001)对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的P'TSD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23%。

徐唯等的研究表明,特大爆炸事故后P'TSD的发生率高达78.6%。

1.3临床表现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组(Nietzel & Wakefield, 1996):第一组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如,侵人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第二组为保护性的反应,如,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和情感麻木;第三组为高度警觉的症状,如,惊跳反应和过度警觉。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实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假名)是某黉舍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涯还算稳固,13岁的儿子国平(假名)就在她地点的黉舍念书.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工,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涯过得平庸却很扎实.2008年5月12日下昼,丈夫背着木工对象,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忽然觉得地动山摇,无法掌握身材均衡的他,从山坡上掉落下去,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让本身停滞滚动.就如许,在含混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老婆赵梅打来的,求生本性给了他一丝力量,在德律风里告知了老婆本身的状况.在得知丈夫的遭受后,赵梅立刻疾走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查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小我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该,喊地地不灵.在掉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材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碰到了一辆三轮车.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病院.不幸的是,在路途中,因为掉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丈夫没了,工作没了.赵梅万念俱灰.她怎么也想不通,如许的好运怎么会降临到本身的头上.从此,她成天把本身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素性生动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小我.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念书.做功课,成天怏怏不乐.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支援自愿者上门办事,劝导了她.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但是她老是在自责.忸怩,觉得本身没有可以或许救活丈夫,没有心境出去工作.她的状况也影响了儿子.[剖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掉去了亲人,在身材和心理上消失了一系列的反响.她的情感中断低落,并对本来感兴致的事物损掉兴致.她把本身孤立起来,防止和他人交往.她表示出神色呆滞,对人对事反响迟钝.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形,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进程:1,情感处理.NLP快速处理情感的办法(情感抽离法我们老是轻易被如许或者那样不好的工作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境就如许被损坏了.所以要做的起首就是懂得引起你坏情感的原因.假如你知道问题地点,你就成功了一半.提到了一个异常简略的办法, 一,先让本身的重要的情感镇静下来.深呼吸,留意力分散在双肩,然后一边深呼吸一边放松肩膀.从而你整小我都邑慢慢的镇静放松下来. 二,然后用手按着本身的心脏的地方.对着本身措辞.比方,一切都邑好起来的,是吧.我要沉着..等等的话语.如许有助于你可以或许在冲突中沉着下来处理问题.),使他们不再反复创伤阅历,防止了二次创伤,情感也很快得到了改良.2,认知治疗.经由过程认知调剂,赵梅熟悉到了本身对丈夫已经尽了最大的尽力,从此不再自责.忸怩.3,离别典礼.在丈夫的遗像前,赵梅离别了丈夫,在心理上接收了丈夫分开她的事实.4,走向明天.灾后那40天,赵梅一向生涯在“曩昔”,掉去丈夫的她,所看到的都是“掉去”,而疏忽了本身所失去的.在我们的引诱下,她找到了更多的资本,也找到了将来生涯的目的.经由五次治疗,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合的赵梅.她用当局补贴的抚恤金,买了一辆三轮车,开端了短途运输,接送交往于各乞助点的自愿者和当地的居平易近,天天的收入还算不错.我们天天都邑坐她的车.她儿子国平也慢慢地活泼起来,经常看到他在街上骑车跟小伙伴一路玩耍,看到我们就要我们到他家的菜园里摘菜吃.■案例二:不竭回想灾害现场,今夜难眠地震前王阿姨(假名)在镇上开了一家成衣店,一共有三台缝纫机,雇了别的两个员工,生意还算不错.那世界午,她们正在做活,忽然觉得衡宇激烈动摇.意识到产生地震了,她们匆忙跑出了房子,刹那间,全部衡宇都倒塌了,她当时无法站立,只能趴在地上,眼看着四周的衡宇接踵倒塌,被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觉得天崩地裂.在地上趴了一会儿,激烈的震撼曩昔后,看到的世界完整变了.全部镇上啼声一片,有呼救的,有哭喊的……“全完了,全完了!”王阿姨叫嚷着,在废墟中挖出了一台缝纫机,其他的器械都被逝世逝世地压在了废墟下……曩昔了两个多月,这些情景还依旧历历在目,让她一想起来就会毛骨悚然.两个多月以来,王阿姨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经常在夜里惊醒,老公一翻身,床板一动摇,她就会惊醒并敏捷跑出房间,认为又地震了.[剖析与治疗]PTSD的心理反响常表示为情感极端冲动.重要和恐怖,并经常会以闪回的情势不竭反复消失灾害的场景.这些强制回想导致患者常整夜不克不及入睡,处于恍恍惚惚之中,有时还会在睡眠中反复消失精力创伤时的气象.同样,一些阅历或目睹灾害产生的人群也经常会消失焦躁不安.压制.哀痛的情感.王阿姨所表示出的症状恰是如斯.对王阿姨的情形,我们用了经络催眠的办法来处理她的情感和掉眠状况.经络催眠是联合催眠术与经络学说为一体的治疗办法,可以有用地治疗PTSD的惊骇情感和掉眠,也是一种防止回想创伤画面而造成再度创伤的有用办法.这种办法可以经由过程点穴,直接消除情感,并且有用地改良睡眠状况.在灾区,用经络催眠治疗PTSD,后果明显,深受灾平易近的迎接.第一次治疗后,王阿姨反馈说当晚就睡了个好觉.经由三四次的治疗,王阿姨的掉眠以及各类不良情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良.■案例三:在灾害中受到惊吓,寸步不离怙恃一天,一对母子来到心理关心站.快走到门口的时刻,5岁的小铭(假名)忽然停住,一溜烟躲到妈妈逝世后,紧紧抱住妈妈的腿,不肯往前一步.妈妈哄他好半天,他才启齿问了一句话:“这个房子会塌吗?”尽管后来他照样进来了,却始终没松开妈妈的手,也没启齿说过一句话.妈妈回想说,那天正午小铭和小同伙们一路在幼儿园里午睡.地震产生时,先生们抓紧把孩子们都转移到了操场上,呵护了他们的性命安然,可是这突如其来的伟大震撼照样把孩子们吓得不轻,哇哇哭成一片.随即家长们纷纭冲向幼儿园查找本身的孩子,而小铭的妈妈因为路上的耽搁晚到了一点,让小铭在等待的进程中加倍恐怖惊惶.因为妈妈本身也受到惊吓,在急奔到幼儿园接到小铭后,已经无力抱起小铭,只能紧紧地拉着小铭的手,往家的偏向奔去,那边还有爷爷奶奶.一路上小铭紧拽着妈妈,也目睹了双方楼房倒塌.甚至压住人的场景.后来,小铭颤巍巍地问妈妈:“那些人好可怜哦,爷爷奶奶也会被压住吗?”妈妈却无言以对,因为这时已经无法接洽到爷爷奶奶了……自那今后,小铭跟着爸爸妈妈睡过马路.住过帐篷.去病院找过亲人和同伙,没有一步分开过妈妈或者爸爸,同时他也目睹了大量的悲惨甚至血腥的局势.逐渐地,小铭很少启齿措辞了,除了跟爸爸妈妈还有简略的交换,在见到他人时都是躲避潜藏,要进入任何建筑物之前都要跟怙恃确认好几遍“这个房子会塌吗?”.[剖析与治疗]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当他们碰到灾害事宜,最广泛的心理反响可能会表示为轻微的分别焦炙,不肯跟怙恃分开一步,这恰是他们的安然感极端缺少所致.小铭在受到地震动吓之后,已经极端畏惧惊骇,再加上等待妈妈的进程,加倍剧了他的焦炙不安,安然感急剧降低.之后,他又亲目击到了大量的悲惨局势,更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伟大的冲击和刺激.低龄儿童在受到创伤之后,我们更多借助于一种表达性治疗的干涉办法.1绘画治疗.这是逐渐打破贰心灵隔阂.树立起关系的最佳对象.我们之间不必说话,只用绘画的方法逐渐拉近了距离.2.游戏治疗.当他可以“摊开”爸爸的手后,我带他走出房间,走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玩耍.让他逐渐开端面临和顺应独处后的焦炙和恐怖.经由一个多月的追踪访问,小铭恢复得很幻想,话语开端多起来,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童真.。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过创伤性事件而引起的精神疾病。

该症状常常在遭受创伤后出现,并且可以严重影响受创伤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1.再现性体验:受创伤者经常会反复经历创伤事件,使得他们仿佛重新回到了创伤发生的现场。

这些经历可以是闪回、梦魇或者幻觉等形式,使他们感受到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强烈情绪和感官体验。

2.回避行为:PTSD患者常常试图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包括人、地点、物体或者情绪上的触发器。

他们可能会避免回忆起创伤事件,拒绝讨论或参与与之相关的话题,避免去相关的地方或接触相关的物体。

3.情绪症状: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出现与负性情绪有关的症状,包括焦虑、愤怒、抑郁或情绪波动。

受创伤者会经历持久的愤怒、无助感和内疚感,同时可能会遭受沮丧、悲伤和抑郁。

4.注意力和睡眠问题:PTSD患者可能会遭受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分心和记忆问题等困扰。

此外,他们可能会面临入睡困难、噩梦或过度惊醒等睡眠问题。

二、治疗方法1.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治疗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通过帮助患者控制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症状。

其他心理疗法如暴露疗法和眼动脱敏重建和加强患者对创伤记忆的处理和接受能力。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疗法结合使用,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症状、睡眠问题和注意力困扰。

3.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环境来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和群体治疗,旨在增加患者的社交支持网络和改善其应对创伤的能力。

4.其他治疗方法:除了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之外,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被用于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
后 2天到 1 周海马 G R表达明显增多 , 电刺激停止 1 MR 天
表达增高 , 3 2到 天则显著降低 ,而额叶皮层 G MR无明 R、 显 的改变。表 明海马惊厥 阈下电刺激可引发实验 大鼠较长
时程 的、以边缘区海 马结构为主 的 G R与 MR多重要结构被激 活 ,这些结构间的联 系可对精神运动反应以及应激相关的
海马结构 G R持续性 增高与 M R短期增高后较长时程的降
低在实验大鼠 P S T D样持续性情感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中
可 能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育异常,减低了额 叶的电激惹能力和小脑蚓部的兴奋能力

6 PS T D患者海马体积及代谢物水平的变化 有学者 按照种 族 、 性别 、 年龄 、 受教 育程度相 匹配 的原 贝, I采用磁共振成像( 1和频谱( s技 术对 P S J MR ) MR ) T D患者
记忆进行评价 。 .
反的不同反应性㈣。 固醇受体 的两种主要亚型 , 类 广泛分布
于中枢神经系统 , 特别是大脑皮层 , 边缘系统等处。MR与
G R各可 以引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二者的相互交汇作用 在海马齿状 回神经元兴奋性双向调节 、 细胞凋亡 、 突触长时 程增强及学习和记忆形成 中有重要意义…。得 出的结论是 】

应激后即可明显同步升高 ,2 时达高峰 ,4小时仍 明显 l小 2
增多 O是一种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使性气体物质 , 。N 也
是一种活性很强 的气体分子 自由基 『】 出的结论是 N 9。得 O
和 nO N S可能参与了 P S T D样情感行 为异常 ,短期学 习记 忆力受损与空间学 习和记忆能力障碍。 5 PS T D样大 鼠海马的糖皮质激素与 盐皮质激素 受体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包括多选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包括多选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包括多选题导语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历过一些创伤性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深远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创伤性事件而引起的持久性应激反应和心理问题。

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并获得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症状1:焦虑和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出现持续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法控制的紧张和不安。

对特定事物或场景的恐惧也是常见的症状,这种恐惧可能会触发他们的创伤回忆,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

二、症状2:回避行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有时会避开与创伤有关的事物、地方或人群,以减少刺激和情绪上的不适。

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逃避来减轻或规避对创伤的回忆和情感体验,这种回避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三、症状3:挑剔和易怒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可能经常表现出情绪上的不稳定和易怒,他们对他人的行为或话语可能会过于挑剔和敏感。

这种情绪上的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社交关系的紧张和破裂,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四、症状4:持续性负性情绪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经历持续的负性情绪,包括沮丧、绝望、内疚、羞耻等。

这些负性情绪可能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五、症状5:创伤回忆和噩梦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经历频繁且强烈的创伤回忆和噩梦,这些回忆和梦境可能会在昼夜之间不断地困扰他们,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焦虑加剧。

结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健康,还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及时了解并识别这些症状,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加强对患者的理解与关爱,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严重影响。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这一主题,并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更多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注和理解。

精神疾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认识症状和治疗方法

精神疾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认识症状和治疗方法

精神疾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认识症状和治疗方法精神疾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认识症状和治疗方法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疾病,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征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是由于遭受创伤事件(如战争、暴力袭击、意外事故等)而导致的。

受创伤事件的影响后,个体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 重复回忆与噩梦:患者常常无法摆脱创伤事件的思绪,并在清醒时或夜间经历噩梦。

2. 回避刺激:患者会试图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可能会避免特定的地点、人群或活动。

3. 持续的紧张情绪:患者会持续感到紧张、烦躁、易怒和害怕,常常表现出易激惹和集中困难等情绪和认知问题。

4. 清晰度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的问题。

5. 超常的反应:患者对于轻微的刺激会出现过度反应,如极度惊恐或暴怒,并可能会出现身体上的紧张反应,如心悸、出汗和颤抖等。

以上只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些症状特征,实际情况可能因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

若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治疗方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常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来减轻症状。

同时,暴露疗法也常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帮助患者逐渐面对恐惧和回忆,并通过反复暴露来降低恐慌感。

2. 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SSRIs可以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在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面临着来自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

本文将就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探讨,包括其定义、表现、处理方法等方面,并希望可以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引起的持久性应激反应引起的心理障碍。

这种创伤事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战争、灾难、意外事故、暴力事件等。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可能还包括考试失败、恋爱问题、人际矛盾等心理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回忆与想象、焦虑、抑郁、睡眠问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业。

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持续回忆与想象:大学生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表现为对创伤事件的持续回忆与想象,包括噩梦、闪回等症状。

这种回忆与想象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情绪问题: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学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或抑郁等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

身体问题:除了情绪上的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还可能导致头痛、胃痛、背痛等身体问题,影响到身体健康。

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方法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社会各界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辅导、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和过度焦虑,并逐渐使其走出心理创伤。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成立相关组织或开展活动,提供沟通交流平台,让遭受创伤影响的大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并在克服困难时得到援助。

自我调节:大学生本人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音乐欣赏等自我调节方式来缓解因创伤带来的不适情绪。

结语总之,大学生中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通过心理干预、社会支持以及自我调节等多方面方式来帮助他们尽快从心理创伤中走出来,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自身发展和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疗效比较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疗效比较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疗效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通常在个人经历或目睹了令人恐惧、震惊或令人痛苦的事件后出现。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暴力犯罪或严重事故等。

PTSD的症状包括回忆、噩梦、焦虑、易怒、失眠和避免与刺激相关的情感反应。

治疗PTSD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本文将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疗效比较。

一、选择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是治疗PTSD的一种常见选择。

这些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抗抑郁药(TCA)。

SSRI药物如帕罗西汀(Paroxetine)和舍曲林(Sertraline)已被广泛研究,证明对于减轻PTSD症状有效。

SSRI药物通过增加5-羟色胺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

然而,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药物的疗效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二、考虑使用辅助抗抑郁药物在一些情况下,单一的抗抑郁药物可能无法完全缓解PTSD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辅助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可能是一个选择。

例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和奥氮平(Olanzapine)等抗精神病药物已被用于减轻PTSD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症状。

此外,利培酮(Risperidone)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被用于治疗PTSD相关的暴力行为。

三、考虑使用辅助抗焦虑药物PTSD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症状,因此在治疗中考虑使用辅助抗焦虑药物是有益的。

例如,阿普唑仑(Alprazolam)和氯硝西泮(Clonazepam)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已被用于减轻PTSD患者的焦虑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依赖和滥用。

四、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在使用药物治疗PTSD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失眠、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糖尿病和运动障碍等。

基于“脑玄府失调-血脑屏障受损”理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辨治思路

基于“脑玄府失调-血脑屏障受损”理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辨治思路

中医论坛 基于“脑玄府失调-血脑屏障受损”理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辨治思路柏若雪1,杨正宁1,李 兰1,张 旭1,陈 钧2(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 近年来疫情肆虐,灾难多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玄府理论由来已久,经后世发挥,在各学科的临床应用中显示了突出的疗效,尤其是脑相关疾病。

本文基于中医脑玄府理论,结合大脑微观结构血脑屏障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血脑屏障受损参与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血脑屏障与中医脑玄府理论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认为脑玄府失调-血脑屏障受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病机,扶正补玄、祛邪清玄和安神养玄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核心治法,虫类、风类药物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要药,以期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血脑屏障;脑玄府;风类药物;虫类药物;中医药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4.06.013[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4)06-0798-04[通信作者] 陈钧,E -mail :chj2002819@ [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3-JC -YB 656);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21-ZZ -JC018);陕西省专项资助计划项目(2019-YS0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患者在遭受突发灾难性的事件后因个体无法承受而造成精神创伤,从而产生的延迟性、持续性的精神障碍。

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常采用抗抑郁焦虑药搭配治疗,如文拉法辛、舍曲林、帕罗西汀等,但传统抗抑郁药物存在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1]。

PTSD 虽在中医古籍中无具体病名描述,但该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体征都与中医情志病有着紧密联系,其临床表现属百合病、惊悸、脏躁、不寐、郁证等范畴[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2-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3321)作者简介:王燕真(1985-),女,河北平乡人,医学学士,硕士研究生。

从选穴探讨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王燕真,张虹,彭玉琳,杨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以调神醒脑、安神通督开窍为治疗原则,辅以益肾助阳调志的治法,针刺选取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艾灸肾俞、志室、命门。

以针灸理论为依据讨论选穴的依据,为今后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针灸疗法;选穴依据;调神醒脑;安神通督开窍本文引用:王燕真,张虹,彭玉琳,等.从选穴探讨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J ].河南中医,2013,33(8):1321-1323.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8-1321-0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指对于发生在创伤伤害等较严重的应激因素后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

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等,一般在创伤事件发生后3个月左右出现精神症状,但也可能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发作。

患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特征性症状群:持续重复体验创伤事件经历(焦虑、记忆闪回、噩梦)、逃避相关回忆及反应麻木(与他人疏远、情绪麻木),持续性的焦虑及伴有或不伴有躯体表现[1]。

有学者研究发现,PTSD 患者中有很多人除上述的典型症状外,还常常伴有其他精神症状的出现,大约有50% 90%的慢性PTSD 患者会合并有抑郁和焦虑等症状[2]。

目前临床上对于PTSD 的治疗大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属于心理干预治疗方式的一种,需要患者的配合,而PTSD 患者的焦虑、逃避、警惕性高的心理状态对于该治疗方式的实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3],很多时候无法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而药物治疗虽然目前临床使用较多,但常用的如帕罗西汀等西药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且疗程较长,易导致患者的药物成瘾性,即便药物可以使病情稳定,但在进行撤药时往往又会有反复或戒断症状的出现,且现代研究认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西药的使用增加了跌倒、骨折以及产生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由于上述的弊端存在,西药这种治疗方式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和问题[4]。

目前也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5]及中医温补肾阳方治疗PTSD 的研究[6]。

笔者前期进行的“针灸治疗5.12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观察”的研究采用大样本的方式对地震后PTSD 患者进行治疗,证实针灸疗法治疗该病是有效的,并且确立了调神醒脑、安神通督开窍,辅以益肾助阳调志的治法[7]。

现笔者针对针灸治疗PTSD 的中医理论及选穴的依据进行初步探讨。

1流行病学研究国外有研究表明,大约50% 70%的人一生中可能曾经暴露于创伤性时间,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有大约5% 12%的人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8];卡特丽娜飓风后有17.1%的受访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9];瑞典调查研究青少年及儿童交通事故的PTSD 患病率1个月内为30%,3 6个月患病率接近13%[10];在南非照顾艾滋病孤儿的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28%[11];二战中幸存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从1.83%到47.25%不等[12];德国一项研究表明驻外士兵的PTSD 患病率为2.9%[13];海地地震后PTSD 发病率为24.6%[14];美国研究表明从2005-2010年美国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的患病率从5%上升至20%[15];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后有研究结果显示,18.5%的患者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16]。

中国近年来一些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PTSD 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黄国平等[17]在汶川地震1a 后对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33.8%符合DSM 、PTSD 症状学诊断标准;汶川地震1a 后儿童患病率PTSD 为8.6%[18];汶川地震3a 后在北川县的羌族老人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仍为22.65%[19];有学者研究发现[20],在地震影响程度不同的两个地区,PTSD 的发生率分别是37.8%和13.0%。

此外,患者还常会伴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躯体反应。

有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于无创伤性事件的受试者相比更易患2型糖尿病[21]。

2PTSD 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虽无“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名的明确记载,但在“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病的描述中可散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症状以及发病机理的描述。

此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其病位在脑,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气郁、痰蕴、瘀血或气血上逆所致;虚证多因气虚、阴血不足、脏腑亏虚所致,二者相互影响,临床多虚实兼见。

·1231·古代医学认为此类情志疾病属于精伤气乱,神散不藏所致。

《灵枢·本神》曰:“神伤则恐惧自失……恐惧不解则伤精”。

《灵枢·寿夭刚柔》曰:“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灵枢·本神》曰:“是故怵惕思虑者则神伤,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

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恐惧者,荡惮而不收”。

宋代医家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说:“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

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认为是“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脑为元神之府”,将脑的生理功能与神明联系起来;与此同时,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则表现在五藏,脑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

与五脏皆有关联,《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灵枢·本神》曰:“任物者谓之心”,因此心是思维的主要器官;清代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认为“元神,即吾真心之主宰也”,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灵性记忆不在心而在脑”,《类经》中说:“恐则精却,故伤肾”。

《血证论》说:“胆气不壮,易发惊惕。

”而近代中医对于精神类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情志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因此脑与肝在调节情志变化方面起主要作用和主导地位[22]。

根据PTSD的几个特征性症候群的临床表现,结合古今众多医家对于类似病证的相关记载,笔者认为PTSD属于中医学中的情志病,病位主要在心、脑,同时与其他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病机为脑神失养、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惊恐伤肾,最终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对于情志障碍类疾病的治疗,针灸是古代医家常选择的方式,并得到广泛流传,现代医学也证实针灸对于PTSD是有效的[23]。

3针灸治疗PTSD的选穴依据《灵枢·本神》中关于情志描述提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PTSD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心理以及行为的异常,常伴有躯体症状,而中医学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以及行为表现均是由“神”所主管。

督脉为“阳脉之海”,主管一身之阳,而任督二脉又为同源之脉,两者相通,因此督脉有协调一身阴阳之功;“脑为元神之府”,心脑之功能,是依靠督脉之联系而建立,督脉不仅直接入属于脑,并且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冲任二脉等脏腑在经络上有着广泛的络属。

失眠、多梦、语言减少、行为怪异与动作迟缓,多与督脉经气运行不利有关。

不仅中医认为督脉循行“上额交巅,入络脑”,而且现代的大脑解剖研究发现,大脑部分脑区皮质通路的投影也位于督脉循行路线的附近,再根据中医针灸“气至病所”的理论,因此笔者认为通过调理督脉可起到改善脑部功能,进而达到调节情志心理的目的和作用。

故治疗PTSD时主要选取位于督脉之上的要穴百会和神庭,另外加取同样位于头部的四神聪和头枕之下的风池,艾灸取肾俞、命门、志室。

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位居巅顶,是针灸临床上治疗情志心理类疾病的常用穴,从位置来看百会穴与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根据邻近取穴的原理,百会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中医学理论认为百脉之会,贯达全身,有醒神益智、安神定志之功效,头为百脉之宗,巅顶之处亦为诸阳之会,百会穴顾名思义,即各经脉之气会聚聚集之处,通达一身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因此百会对于维持和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会隶属于督脉,督脉入络脑,而情志类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脑。

此外,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气街”理论,“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即循行到头部的经脉其经气都与脑有联系。

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

杨上善提到“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

因此百会对于情志类疾病是有作用的。

有些学者认为针刺百会可以对情绪调节起到作用,还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24-25]。

有研究发现治疗抑郁症患者时选取百会、神庭、神门为主穴有较好疗效[26]。

神庭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又称发际,为督脉之穴,同时又是督脉、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三经交会之穴。

神庭位于脑之前方,为神志之所在,中医理论认为其主要功能为宁神开窍、疏郁定惊,这些功能与PTSD的临床表现相对应。

与百会穴相同,神庭穴位于督脉之上,根据前述理论,笔者认为神庭同样是与脑部功能密切相关的。

大脑中的额叶可以进行情绪调节,而PTSD患者往往有情绪表现的异常,神庭深部即是大脑的额叶所在之处,传统针灸理论认为神庭穴具有较明显的调节情志、醒脑开窍、镇静安神的功效,因此该穴常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的诸多疾患。

马良等[27]研究表明电针百会、神庭不仅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还能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风池位于头枕部之下,左右各一,最早见于《灵枢·热病》,其位处清阳之高位,上连髓海,居髓海之下,行于少阳之侧,旁络阳维脉。

现代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有通经解络、镇静安神的作用[28]。

少阳为中枢之脉,有通利枢纽之功,而风池旁络的阳维脉又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因此该穴亦可治疗神志病。

有学者进行针刺风池穴对于脑血流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针刺该穴可以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其机理是通过引起脑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变化,使得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发生相应变化[29]。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围绕于百会四周,在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虽为经外穴,但四神聪与督脉及足太阳经关系密切,前后神聪二穴与百会共同位于督脉上,《难经·二十八难》中关于督脉的循行提到“贯脊属肾”“入属于脑”,左右神聪在百会左右旁开1寸,与足太阳膀胱经伴行,《灵枢·经脉》中关于足太阳膀胱经提到其“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而四神聪又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因此四神聪也有补益元气、益脑安神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