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合集下载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08药学,200831***,南宁,530200)摘要:目的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

方法维生素C在潮湿状态或者溶液中下容易被氧化,而使药效降低,因此可以加入抗氧化剂;有些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维生素C被氧化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因此可以加入配合剂将金属离子配合,防止金属离子起到催化作用;溶液的pH也会影响到维生素C的氧化,在pH为5.0 ~ 7.0时,维生素C最稳定,所以可以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

为了尽量避免微生物污染,对灌封等关键的操作步骤,生产上多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局部灌封处达100级。

结果维生素C注射液本为无色透明液体,但由于实验药品被严重氧化,制得的维生素C为橙黄色。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愈合,预防冠心病。

结论维生素C经过经过抗氧化处理和无菌处理后能制得保质期较长的维生素C注射液。

本文就该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及改进方法作出了系统的报告如下。

关键词维生素C注射液;药物氧化分解;处方设计仪器与材料1.1 仪器烧杯,两瓶,电磁炉,水浴锅,注射器,安瓿瓶,熔封器,G3垂熔玻璃漏斗 1.2 材料维生素C,碳酸氢钠,焦亚硫酸氢钠,EDTA-Na2,注射用水,亚甲蓝溶液。

2 实验内容2.1 处方维生素 C 5.2g 碳酸氢钠 2.42g 焦亚硫酸氢钠 0.2g EDTA-Na2, 0.05g 注射用水加至100ml2.2 制法取80%的注射用水,加入EDTA-Na2 ,搅拌混匀,再加入维生素C溶解。

然后分次缓慢加入碳酸氢钠,并搅拌至无泡,加入焦亚硫酸氢钠,并将溶液的pH调节在5 ~ 7之间。

然后将溶液倒入G3垂熔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并从滤器上补足注射用水至全量,灌封于2.0ml 安瓿瓶中,放入沸水中灭菌,然后将灭菌的注射液放入10.0g/ml的亚甲蓝溶液中检漏,并剔除废品。

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H2OCCCCH2OH OHOOCHCOOHOHH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

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氧化反应式如下: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2,3-二酮-L-古罗COOHCOOH C C HOOC OH H H OH CH 2OH 糖酸+草酸 L-丁糖酸溶液的pH 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 的氧化均有影响。

针对Vitamin C 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3)调节溶液pH 在最稳定pH 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金属离子对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Vitamin C 溶液中含有0.0002mol/L 铜离子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维护结缔组织、治疗感染、促进铁吸收、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人体无法自己合成,必须从外部获得。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中。

为了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维生素C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由于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维生素C含量偏低等问题,因此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进行测定,是确保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对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 熟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维生素C有特征性吸收波长,可以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测定,得到图谱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试剂:含0.1% H3PO4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维生素C注射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① 维生素C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维生素C标准溶液1mL,加入10mL比色管中,加入0.1%的磷酸溶液和适量的双氧水,用0.1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为3.0,加适量去离子水至刻度即可。

将所选维生素C注射液10mL加入容量瓶中,加入0.1% H3PO4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2. 测定实验① 范围测试设置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波长范围为200~400nm,用去离子水校准基线,并检查荧光灯是否正确打开。

② 确定波长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选择波长为265nm,记录基线的吸光度值。

将处理好的维生素C注射液1000μL加入试验药液中,稳定立即记录吸光度值。

④ 计算维生素C含量根据维生素C标准曲线,计算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处理好的维生素C注射液的吸光度为0.505。

根据维生素C标准曲线计算,该维生素C 注射液的含量为90.3mg/10mL。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维生素 c制剂是将维生素 c (或称甲基维生素)溶于稀盐酸溶液中制成,经加酶催化反应,然后与硫酸铜、硫酸铝钾、硫酸亚铁等反应得到一种脂溶性化合物,俗称“维生素 C”或“维生素 K”(亦称 VK),化学式为 KOH。

维生素 c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中,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等。

维生素 c不仅在生理上能保护心脏、肝脏、肌肉、造血、神经、生殖等器官及组织细胞,同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预防心血管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

在机体各个组织中分布广泛且较为稳定,但随着年龄增长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作用减弱而逐渐失去作用。

维生素 c作为一种广谱抗坏血酸药物,在防治疾病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而且治疗疾病效果明显;是一种理想且廉价的常用抗菌药物、抗病毒、抗生素制剂,在人类使用和治疗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维生素 c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药品采购目录中。

鉴于维生素 c制剂质量控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了保证医药产品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我部组织本实验室开展了维生素 c制剂质量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方案维生素 c制剂主要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维生素的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

对临床用量较大的药品,如治疗心肌炎药物、抗菌药物等,由于其成分含量的特殊性,在临床使用中其质量管理也尤为重要。

针对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料种植管理模式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我部有8个专业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实验室。

各实验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从原料到成品一条完整有序的质量管理链。

实验室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保证按照质量管理程序开展试验工作并顺利实施。

2、试样制备称取1 g维生素 c (浓度为10%)溶于150 ml稀盐酸溶液中,充分溶解后移入100 ml刻度玻璃瓶中。

取适量维生素 c加入100 ml10%磷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 min,使其溶解。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及注射液的质量检测方法。

对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课程进一步加深理解;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本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复习注射剂处方设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及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与方法等内容;掌握pH 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的使用方法。

根据Vc易于被氧化的性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自行设计Vc注射剂处方并按处方进行注射剂的制备与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内容根据Vc易于被氧化的性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处方考察项目结果,自行设计Vc注射剂的处方;根据设计的处方进行注射剂的制备;进行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四、实验操作(一)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1、加热时间及含氧量的影响取注射用水80mL,加入维生素C12.5g,分次加入NaHCO3,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至5.8?6.2,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配成125g/L的维生素C注射液。

将其分为A,A1两份,按表1要求操作。

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瓶,并作标记。

然后置沸水中煮沸40min,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

分别取五支混匀后测定。

表1 加热时间及抗氧剂对V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取通CO2气体饱和5min注射用水,加入维生素C12.5g,分次加入NaHCO3,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至5.8?6.2,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配成125g/L的维生素C注射液。

将其分为B,B1两份,按表2要求操作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瓶,并作标记。

注射剂的制备 (1)

注射剂的制备 (1)
16氢钠粉末020608101213g左右调节左右调节ph为为405055606570用用ph计测定立即测定每一计测定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透光率然后将它们灌封于份样液透光率然后将它们灌封于2ml安瓿中安瓿中作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作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40min后取出冷却后取出冷却各取各取5支安瓿混匀以蒸馏水为空白测定透支安瓿混匀以蒸馏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按上式计算透光率比并将结果填于表格光率按上式计算透光率比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 根据上述原则,对于维生素C注射液处 方组成的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下列 几方面:①加热时间的影响;②溶液pH 对维生素C氧化的影响,并求出最稳定 pH(pHm);③含氧量的影响,以及在 通入CO2和加抗氧剂后的抗氧化效果; ④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以及加入螯合剂的 效果。
• 注射剂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 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 骤。
• (4) 吸附:加0.1g针用炭,室温搅拌 10min。 • (5) 过滤:用滤纸过滤除炭,用 0.45μm孔径的微孔滤膜精滤。 • (6) 补液与灌封:添加二氧化碳饱和 的注射用水至全量,检查滤液的澄明度, 合格后灌装,2ml/支,熔封。 • (7) 灭菌:100℃灭菌15min。
• 【用途】 • Vc(vitamin C injection)临床上用于预 防及治疗坏血病,并用于出血性疾病, 鼻、肺、肾、子宫及其它器官的出血。 肌注或静脉注射,一次0.1~0.25g,一日 0.25~0.5g。
(三)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设计与制备 1.处方和工艺流程的拟定 (1)学生根据实验(一)各因素的考察结论, 拟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 (2)学生根据主药、辅料的性质,自己 拟 定工艺流程。 (3)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学生拟定的处方、工艺 流程进行审定。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抗坏血酸注射液的处方设计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抗坏血酸注射液制剂工艺的优选,科学地选择原料药物(供注射用原料及质量要求)、附加剂(品种、用量)及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本统筹兼顾。

从制剂的稳定性和内毒素检查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科学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关键词:抗坏血酸注射液;正交试验法;稳定性;热原检查;处方;质量控制1、抗坏血酸简介1.1、理化性质图一、维生素CIUPAC名: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

本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水溶性,比旋度:+20.5°至+21.5°,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

[1]1.2、药理毒理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每日l-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

孕妇应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2]1.3、抗坏血酸注射剂药效学研究蛋白结合率低。

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

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l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2]2、处方筛选实验证明,抗坏血酸注射液的色泽变化比含量下降敏感得多,注射剂在贮存或加热过程中,当透光率降至80%左右时,含量一般仍维持在95%左右,因而在筛选处方时以透光率作为考察指标。

本文采用初筛和正交试验法对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溶液的PH以及制剂工艺条件作了较大量的筛选工作,经过多次重复和对比试验,最后拟定以下处方。

实验二、VC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二、VC注射剂的制备

(6)pH值对VC注射液的稳定性影响
VC溶液呈酸性,在偏酸环境中比较稳定。 影响稳定的因素:氧气、pH值、金属离子、温度 及光线等,VC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 变黄和含量下降。《药典》规定:VC注射液检查颜色,用分 光光度法在420 nm处测定A值不得超过0.06(以蒸馏水为空 白)。 操作:取 VC,配成5%溶液,将上述溶液分成4份,每份 25 ml,置于小烧杯中,用NaHCO3调节pH,分别至4.0、5.0、 6.0、7.0(用pH试纸),倒至25 ml具塞试管中,0时间测吸光 度1份(以蒸馏水调空白),再同时煮沸1h,分别于0.5、1.0 h测定各pH值溶液的吸光度,于0、1.0 h取各溶液2ml,按VC 含量测定方法(碘滴定法)测定溶液中VC含量。
①溶液型:是指易溶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或溶于克注射油性介 质的都可以制备溶液型注射剂。 ②混悬型:是指水难溶性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混悬 液。 ③乳剂型:是指根据需要将水不溶性药物溶解在油性溶剂中,再分散于水相, 制成乳剂型注射剂。 ④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针,采用无菌操作法或冻干技术制成的粉末制剂。 (2)常用溶剂或附加剂: 常用溶剂:注射用水、注射用油,其他:乙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 甘油、二甲基乙酰胺,等。 主要附加剂:抗氧剂、金属螯合剂、pH缓冲剂、助悬剂、稳定剂、增溶剂、 抑菌剂、局麻剂、等渗调节剂,等。
通用名称:维生素 C 注射液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L- 抗坏血酸。
临床应用:VC注射液
辅料为: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依地酸二钠、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山梨醇、氢氧 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 C 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 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② 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 ③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规格】(1)2ml:1g (2)2.5ml:1g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 次;小儿每日 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 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必要时,成人每次 2~4g,每日1~2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 C 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厥。

实验三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 实验目的

实验三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 实验目的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及密度都大于氮气,故药物与二氧化碳不发生作用时通 入二氧化碳比通入氮气好,但注意二氧化碳会使药液的 pH 值下降,要考虑到 pH 值 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故对酸敏感的药物不宜通二氧化碳。
4)配液:取注射用水 120ml,煮沸,放置至室温,或通入二氧化碳(约 20-30min) 使其饱和,以除去溶解其中的氧气,备用。按处方,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于 处方量 80%的注射用水中,溶解,加维生素 C 使溶解,分次缓慢地加入碳酸氢钠固 体,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搅拌至无气泡产生后,加焦亚硫酸钠溶解,加碳酸 氢钠固体调节药液 pH 值至 5.8-6.2,最后加用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全量。用 G3 垂熔玻璃漏斗预滤,再用 0.45μm 孔径的微孔滤膜精滤,检查滤液澄明度,合格后 即可灌装。
安瓿 常水洗 2 次 去离子水洗 2 次 干燥(250℃) 放冷 通 CO2
灌装(2.15ml) 3. 操作
通 CO2
封口
灭菌(100℃15min)
(1) 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在用前先用常水冲刷外壁,然后将安瓿中灌入常水甩洗 2 次(如果安瓿
清洁度差,须用 0.5%醋酸或盐酸溶液灌满,100℃加热 30min),再用过滤的蒸馏水
乳胶管:先用水揉洗,再用 0.5%-1%氢氧化钠液适量,煮沸 30min,洗去碱液;再 用 0.5%-1%盐酸水适量,煮沸 30min,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注射用水煮沸即可。
3)惰性气体处理:因维生素 C 极易氧化,故配制时需通惰性气体,常用的是二氧 化碳或氮。使用纯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时依次通过分别装有浓硫酸除去水分、1%硫酸 铜除去有机硫化物、1%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微生物,最后通过注射用水,除去可溶性 杂质和二氧化硫。目前生产常用的高纯氮(含 N299.99%),可不经处理,或仅分别通 过 50%甘油、注射用水洗气瓶即可使用。

实验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一、原理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实验试剂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

(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一)提取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

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样品的测定: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 1。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doc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doc

第一章前言1引言1.1 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维生素 C 注射剂(即L- 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 C 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 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

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 丁糖酸。

由于维生素 C 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

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1.1.1 维生素 C 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5、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6、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7、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2 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理性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 ( 亚硝胺 ) 生成的作用。

1.1.3 药代动力学蛋白结合率低。

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

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 14g/ml 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1.1.4 适应症(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

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六一、实验目的1、通过维生素 C 注射液处方稳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

2、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

3、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指导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应根据剂型特点、主药的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要求,从制剂的稳定性(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安全性(毒副作用)和有效性(速效、长效等)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学方法进行原、辅料(品种、用量)的选择,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问题。

本实验通过对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组成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并设计处方,再按拟定的处方进行制备。

初步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研制和生产过程。

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干燥固体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则很快变色,含量下降。

这是由于维生素 C的分子结构中,在羰基毗邻的位置上有二个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生成黄色的双酮化合物,再迅速水解、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其反应如下。

因此,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应重点考虑如何延缓药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常会受到溶液的pH值、空气中的氧、重金属离子和加热时间(如加热溶解与灭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延缓药物氧化分解可采用下列措施:(1)除氧溶液中的氧和安瓿空间的残余氧对药物稳定性影响很大,应设法排除。

在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接触,可在配液和灌封时通入惰性气体。

配液前,注射用水应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去除溶剂中溶解的氧。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氮气,采用二氧化碳驱除维生素 C溶液中的氧,其效果优于氮气。

但应注意二氧化碳可使溶液的pH下降,呈酸性,也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影响其稳定性。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驱除安瓿空间的氧,用氮气较好。

(2)加抗氧剂常用于偏酸性水溶液的抗氧剂有焦亚硫酸钠(NazSQ)、亚硫酸氢钠(NaHS⑨、亚硫酸钠(Na z SO)等,用量一般为1.0〜2.O g / L。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三、试剂与器材
1.试剂: 维生素C、碳酸氢钠、亚硫酸氢钠、依地酸
二钠、注射用水、CO2 2.器材: 250ml烧杯、量筒、电子天平、3号垂熔玻
璃漏斗、0.45µm的微孔滤膜及滤器、安 瓿(2ml×50支/组)、pH计、灌注器、 熔封设备、水浴。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1、处方: 维生素C 碳酸氢钠 亚硫酸氢钠 依地酸二钠 注射用水
10.4g 4.84g
0.4g 0.1g 加至20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2、取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CO2饱和, 加依地酸二钠、维生素C,使溶解,分次 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 加亚硫酸氢钠溶解,搅拌均匀,调节药 液pH至5.8-6.2,添加CO2饱和的注射用 水至足量。 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预漏, 再用0.45µm的微孔滤膜精滤。
维生素c注射液 的制备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结果 5、注意事项 6、思考题
一、目的要求
• 1.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 • 2.了解注射剂灌装方法。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二、实验原理
• 通用名:维生素C注射液 • 英文名:Vitamin C Injection •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
3、灌注与熔封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A灌封 ①灌装器的处理:首先要检查灌注器玻璃活塞是否严密
不漏水,用洗液浸泡再分别用常水、蒸馏水抽洗灌装 器直至不显酸性,最后用注射用水抽洗至流出水澄明 度合格,即可用于灌装药液。 ②装量调节:在灌装前先调节灌注器装量,按药典定, 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液使用时不少于标示装量。 ③灌装操作:将过滤合格的药液,立即灌装于2ml安瓿中, 2.15ml/支,通入二氧化碳于安瓿上部空间,随灌随封。 灌装时要求装量准确、药液不沾颈壁,以免熔封时产 生焦头。一般措施是使药液瓶略低于灌注器位置,灌 注针头先用硅油处理,快拉慢压可以防止焦头。

实验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3.另取10mL用10%盐酸酸化的蒸馏水做空 白对照滴定。 样品提取液和空白对照各做三次。 计算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一、目的 1、学习维生素C 测定法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掌握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测定维生素C的化学方 法,一般是根据它的还原性。本实验利用维生 素C的这一性质,使其与2,6-二氯酚啶酚作 用。
计算公式: 维生素C ㎎/100克样品=(VA-VB) ×S×100/W
VA:滴定样品提取液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ml 数 VB:滴定空白对照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ml 数 S:1mL2,6-二氯酚啶酚溶液相当的VC的mg数 w:10ml样品提取液中含样品的g数
三、操作方法
1.制备含维生素C的样品提取液 称取30g白菜置研钵中研磨,放置10min, 用2层纱布过滤,将滤液滤入 50ml容量瓶中。 如此反复提取2~3次,将滤液并入容量瓶中。 最后用酸化的蒸馏水定容,混匀,备用。 2.量取样品提取液10mL放入锥形瓶中。用微 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啶酚标准溶液滴定样 品提取液,呈微弱的玫瑰色,持续5秒钟不退色 为终点,记录所用2,6-二氯酚啶酚标准溶液 的mL数。整个过程不要超过2分钟。
2,6-二氯酚啶酚作用
2,6-二氯酚啶酚钠盐的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环境 中为玫瑰色,当被还原时则脱色。 根据上述反应,利用2,6-二氯酚啶酚在酸性环境中 滴定维生素C的样品溶液。开始时样品溶液的维生素 C 立即将滴入的2,6-二氯酚啶酚还原脱色,当样品中维生 素 C全部被氧化时,再滴入的2,6-二氯酚啶酚就不再被 还原脱色而呈玫瑰色。故当样品用2,6-二氯酚啶酚标准 溶液滴定时,溶液出现浅玫瑰色时则表明样品中的维生 素C 全部被氧化,达到了滴定终点。此时,记录滴定所 消耗的2,6-二氯酚啶酚标准溶液量,按下述公式计算样 品溶液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的含量。

温州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报告册

温州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报告册
编号:
同组成员:
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药剂学试验》报告册
~ 学年 一 学期
年级/班级: 专 姓 学 业: 名: 号:
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二 0 一一年 五 月
1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3
实验二、维生素 C 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定……………..…9
实验三、片剂的制备……………..……………..………………..15
5、分析液体石蜡乳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6、干胶法与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8
实验二、维生素 C 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定
地点: 日期: 月 日 今天天气:晴/阴/雨/多云
二、 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操作: 1)5%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制备: 处方:
制备:
9
操作注意:
质量检查: 2)维生素 C 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PH) 制备:
3、片剂崩解实现合格,是否其溶出度必定合格?为什么?
16
4、片剂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5、片剂崩解实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6、产生片剂重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干法制粒法压片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7
实验四、软膏剂的制备;栓剂的制备
地点: 日期: 月 日 今天天气:晴/阴/雨/多云
五、 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操作: 1)莪术油(液体石蜡)明胶微球的制备(乳化-化学交联 法): 处方: 工艺:
22
操作注意: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五、思考题:
1、化学交联剂甲醛为什么要用异丙醇配置成溶液?
23
实验六、脂质体的制备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及注射液的质量检测方法。

对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课程进一步加深理解;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本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复习注射剂处方设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及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与方法等内容;掌握pH 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的使用方法。

根据Vc易于被氧化的性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自行设计Vc注射剂处方并按处方进行注射剂的制备与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内容根据Vc易于被氧化的性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处方考察项目结果,自行设计Vc注射剂的处方;根据设计的处方进行注射剂的制备;进行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四、实验操作(一)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1、加热时间及含氧量的影响取注射用水80mL,加入维生素C12.5g,分次加入NaHCO3,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至5.8〜6.2,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配成125g/L的维生素C注射液。

将其分为A,A1两份,按表1要求操作。

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瓶,并作标记。

然后置沸水中煮沸40min,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

分别取五支混匀后测定。

表1 加热时间及抗氧剂对V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取通CO2气体饱和5min注射用水,加入维生素C12.5g,分次加入NaHCO3,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至5.8〜6.2,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配成125g/L的维生素C注射液。

将其分为B,B1两份,按表2要求操作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瓶,并作标记。

然后置沸水中煮沸40min,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

分别取五支混匀后测定。

表2 含氧量及抗氧剂对V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几种情况下透光率的大小,得出结论:2、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按1项下工艺配成250g/L维生素C溶液80mL,精密量取15mL置25mL 量瓶中,共5份,按表3所示加入试剂,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的透光率。

药剂学实验·实验三注射剂和酊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三注射剂和酊剂的制备

实验原理·酊剂
酊剂是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 的澄清液体制剂。一般酊剂每100 ml相当于原药 物20 g,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有效成分应依照其 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调整,也可按100 ml相当于原 药材10 g。
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和稀释法 (化学药物用溶解法),其中渗漉法使用得较多。
实验原理·注射剂制备要求
(3)注射液的配制:配制方法可采用浓配法或稀配法 (适于优质原料)进行,并应注意药物与辅料的调配顺序。 (4)注射液的过滤: 过滤介质有滤纸、脱脂棉、绢布、多孔陶瓷、微孔滤膜等。 注射剂的生产常采用砂滤棒、垂熔玻璃漏斗等进行粗滤, 再进行滤膜精滤。 过滤过程中往往用到助滤剂如活性炭、纸浆等。
思考题
1.制备易氧化药物的注射液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注意温度、湿度、光照、氧化剂等,避免药 物被氧化。
2. 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什么原因要煮沸注射用水?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答:避免维生素C被氧化,能够加入抗氧化剂。
思考题
3. 制备注射剂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答:无菌操作
4. 什么原因能够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维生素C注射液的 颜色,目的是什么? 答:Vc的水溶液在高于或低于PH5~6时,受空气、光 线和温度的影响,分子中的内酯环可发生水解,并进 一步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糠醛聚合成色(如今的共扼双 键更多),使溶液颜色加深,如今测得的吸光度变大。 因此吸光度大说明试剂被水解得更多,制剂更不稳定
实验原理·注射剂制备要求
(5)注射液的灌封:滤液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灌装和封口。 小试常采用手工灌封,灌装要求剂量准确、不沾瓶,并根 据装量和药液性质进行补量。 封口常采用拉封方式,实验室使用酒精或煤气喷灯进行 此操作。 在安瓿灌封中常出现封口不严、大头、焦头、瘪头、 爆头等不合格现象,应分析原由及时解决。 (6)注射液的灭菌与检漏:依照药液的稳定性选择适宜 的灭菌法,灭菌完毕后观察药液量和加入色液(亚甲蓝或 曙红)进行安瓿的漏气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

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氧化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

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3)调节溶液pH在最稳定pH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金属离子对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Vitamin C溶液中含有L铜离子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量筒,普通天平。

3号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l),pH计,灌注器,熔封设备,电炉,水浴,澄明度检查台。

材料:Vitamin C(注射用规格)、碳酸氢钠(注射用规格)、焦亚硫酸钠(注射用规格)、依地酸二钠(注射用规格)、二氧化碳、注射用水、钢瓶、亚甲蓝、硫酸铜。

四、实验内容
处方:
维生素C 52g
碳酸氢钠 24.2g
亚硫酸氢钠 2.0g
依地酸二钠 0.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
(1)原辅料质检与投料计算供注射用的原料药与辅料必须经检验达到注射用原料标准才能使用。

按处方计算投料量,如注射剂灭菌后含量下降,应酌情增加投料量(2)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锯口→圆口→灌水→热处理→洗涤→烘干
(3)注射液的配制
量取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依地酸二钠、Vitamin C使溶解,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焦亚硫酸钠溶解,搅拌均匀,调节药液,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

用G
垂熔漏斗预漏,再用0.65mm的微孔滤膜精滤。

检查滤液澄
3
明度。

(4)灌注与熔封
将过滤合格的药液,立即灌装于2ml安瓿中,通二氧化碳于安瓿上部空间,要求装量准确,药液不沾安瓿领壁。

随灌随封,熔封后的安瓿顶部应圆滑、无尖头、鼓泡或凹陷现象。

(5)灭菌与检漏
将灌封好的安瓿用100℃流通蒸气灭菌15分钟。

灭菌完毕立即将安瓿放入1%亚甲兰水溶液中,剔除变色安瓿,将合格安瓿洗净、擦干,供质量检查。

2. 质量检查:
(1)pH值:应为~;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 VI H检查方法进行;
(2)颜色: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检查方法进行;
(3)澄明度: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检查方法进行;
(4)热原: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XI A检查方法进行;
(5)含量测定:应为标示量的%~%;
其他: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注射剂通则(附录I B)项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