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律能力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律能力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塑造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能力则是这个阶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在3至6岁的儿童阶段,他们的大脑发育迅速,适时引导和培养他们的习惯和自律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如何指导儿童培养良好的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他们发展自律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们能够为儿童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1. 创造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对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定期规划儿童的日常活动,制定明确的作息时间和规则,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导他们正确刷牙、洗手、洗澡等基本卫生习惯,并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鼓励他们坚持。
3. 鼓励自助能力: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整理玩具、穿衣服、整理书包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助能力和责任感。
4. 设定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机制: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被认可的,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并且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混淆或矛盾的情况。
5.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选择健康的食物,鼓励他们尝试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同时,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摄入。
二、发展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儿童学习和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能力。
良好的自律能力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掌控自己的行为,并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儿童发展自律能力:1. 给予适度的自主权: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度的自主权。
比如,在学习上,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2. 设立目标和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帮助他们制订实施计划。
三到六岁儿童指南礼仪指导思想
三到六岁儿童指南礼仪指导思想
1.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关键时期。
我们应该教导他们基本的社会礼仪,如问好、道谢、请求等,并以身作则,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
要教会孩子们尊重他人,关心周围的人和环境。
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讲故事等方式,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 培养自理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逐步学习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手、收拾玩具等。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独立生活,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4. 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
用餐时要教导孩子们基本的餐桌礼仪,如不大声说话、不乱动、不挑食等,让他们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5. 培养分享和关爱的品质
要鼓励孩子们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他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并培养对弱小者的同情心。
6. 耐心指导,循序渐进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以耐心和爱心引导他们,不可操之过急。
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
地进行教育。
在这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以良好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礼仪修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品德发展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品德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促进其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个人成长,还能够对幼儿的品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起床、洗漱、穿衣、吃饭、睡觉等方面。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教育幼儿关注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幼儿的社交习惯对于其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例如,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并教导他们要友好与他人交往,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
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勤奋学习的习惯。
同时,还应该关注幼儿的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能力,培养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自律习惯自律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习惯之一。
通过培养自律习惯,可以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制定规则和要求,并与他们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重视品德培养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有意识的品德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品德品质。
例如,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友善、诚实等,引导他们分辨是非,争取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幼儿期是个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3_6岁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是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
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
3~6岁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托幼管理中心龙岗总园龙东幼儿园陈佳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人对幼儿所讲述的道理,孩子往往听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或者即使是言传身教,自己给孩子做榜样,效果却仍然不是很显著。原因可能就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习惯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长
期积累的过程,这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的过程。“行为形成习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长期培养、修正。让良好的行为成为幼儿的下意识的不经过思考的行为。
协调一致的教育。只要家园密切的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
参考文献:[1]学前教育 [2]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月.[3]林格 .怎样培养习惯 .新华出版社, 2006年 1月.[4]关鸿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形成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成人对幼儿所讲述的道理,孩子往往听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或者即使是言传身教,自己给孩子做榜样,效果却仍然不是很显著。原因可能就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习惯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同时也是培养孩子
幼儿培养的品德修养培养方法技巧
幼儿培养的品德修养培养方法技巧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品德培养将对孩子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品德修养的方法和技巧。
1. 以身作则家长和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幼儿的品德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做到言行一致,并且时刻注意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引导幼儿行为。
2. 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公平观念和其他良好的品德。
家长和教师可以设计有益于品德培养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幼儿扮演正直、善良的角色,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3. 阅读教育阅读是培养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给幼儿读一些寓言故事和伦理故事,可以教育他们认识善与恶、对与错的区别。
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故事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从中获取正确的道德观念。
4. 规则教育规则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从小就需要学会守规矩。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馈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规则,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5. 社交体验社交体验是培养幼儿品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参观观摩等方式,让幼儿接触社会,了解不同人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 评价方式评价是激励幼儿进步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家长和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应该注重表扬和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和遵守道德的表现,通过积极的评价来激励幼儿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品德修养。
幼儿品德修养的培养方法和技巧是多方面的,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正确的言行引导幼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通过游戏、阅读、规则教育、社交体验和积极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具体目标:1.行为习惯幼儿衣着整洁,言行礼貌,站、坐、行、睡姿态端正,仪容、仪表大方得体。
讲究个人卫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有关的行为习惯。
2.志趣情操阳光乐观,积极参加早操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能锻炼。
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喜欢看书,有爱好,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
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具体措施:(一)提高幼儿道德品质幼儿教育是素质的基础,幼儿品德的教育更为重要。
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
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才。
根据《指南》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培养幼儿分辨对与不对、言语坦率、诚实、有自信心、不怕困难、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依赖他人、爱劳动、主动为集体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以及爱祖国等等,做到这些也就具备良好的品德。
1.各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幼儿品德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方法不能让幼儿感到单调、古板。
要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
2.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培养(1)利用常规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日常规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幼儿从入园时能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能主动和家长告别。
早操升旗,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天轮流做值日生,一个星期选一次小班长等,利用这些常规活动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爱祖国的好品德;教师在让幼儿自由活动时,注重幼儿和同伴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交流;带幼儿户外活动时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了礼貌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品德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要从点滴入手,使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针对幼儿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
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从他的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都要在具体的行为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习惯养成 3-6岁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及方法
习惯养成 | 3-6岁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及方法一个孩子做一件事并不难,做一天的文明人也不难,但长期坚持却不简单。
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当这些文明行为不断重复,就会像每天早上起来要刷牙洗脸一样,成为孩子语言、行为中自然发生的事,而不再需要去刻意去遵守。
那么,幼儿园老师该如何从各领域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呢?健康领域目标: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4岁■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4—5岁■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知道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每天早晚刷牙且方法基本正确5—6岁■养成每天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方法正确语言领域目标: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3—4岁■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4—5岁■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回应■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的声音大小■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5—6岁■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能根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
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社会领域目标: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4岁■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需要归还■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4—5岁■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知道接受了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5—6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勤俭节约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有利的环境要想孩子养成文明行为,最重要的是环境。
幼儿园品德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案
文章标题:幼儿园品德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案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品德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品德培养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这个阶段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细节,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在幼儿园品德培养中,我们需要重视细节,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
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明确的示范和引导,让他们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排队、用餐、说话等,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幼儿园品德培养中,游戏活动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团体游戏和合作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懂得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共享、宽容、倾听他人意见等品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三、倡导正面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在幼儿园品德培养中,我们应该倡导正面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通过正面的激励和奖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懂得自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立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幼儿园品德培养中,家园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老师和家长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和幼儿园中的教育方式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品德培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重视细节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倡导正面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以及建立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 早期教育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 早期教育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
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o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
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
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
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3―6岁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3―6岁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的习惯养成细目化地分类为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学习品质、社会性与情感三个方面。
本文从实践中总结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应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和环境化。
一、生活化,将养成教育实用化幼儿园不仅利用日常的集体和分组活动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同时还利用晨间谈话、离园谈话、餐前、午睡后等时间开展晨间谈话、种子活动、儿歌、歌曲等,真正做到了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实现了养成教育的生活化。
(一)以养成教育主题活动为依托,积累养成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需求和实际需要开展了养成教育主题活动课程探索。
设计了课程的主题说明、家园合作要求、网络图,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收集教案,将所有资料整合成了多册养成教育的园本研发课程集,积累了大量的养成教育主题课程资料。
(二)以隐性教育和随机教育为契机,将养成教育常态化幼儿园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入园、离园、晨间谈话、课间等待等时间段进行隐性养成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制定了养成教育菜单式计划,不需要教师备祥案,只需列出本学期的菜单式养成教育计划。
例如大班开展了晨间谈话活动,要求教师以幼儿行为礼仪、安全意识培养、生活习惯培养等为中心主题,列出本学期“养成教育晨间谈话菜单式计划”,利用早晨早餐后和第一节教学活动之间的十分钟时间开展养成教育晨间谈话活动,收效很好。
随机教育是养成教育个体化教育的常用手段,针对个体出现的问题就要当时进行个别教育,它是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机教育是养成教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有随机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不足,是渗透性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
二、游戏化,将养成教育兴趣化(一)利用安全场景游戏、童谣舞蹈、童话剧、创编儿歌等形式将养成教育游戏化。
幼儿在体验探究中习得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幼儿将好习惯养成三字经和儿歌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好习惯养成童谣舞蹈。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现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也会对他们未来成长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树立榜样和激励机制首先,成年人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将自己的行为举止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时期的孩子会模仿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行为。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做到言行一致。
此外,激励机制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和表扬来激励幼儿。
例如,当幼儿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明白好的行为会得到肯定和赞扬,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
家庭环境应该充满温暖和爱,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满足孩子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在学校,教师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规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和习惯来引导幼儿的行为。
例如,每天早晨起床后,幼儿要整理床铺、洗漱等;用餐时要注意餐桌礼仪和分享食物等。
这样的规定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逐渐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模式。
三、以情感教育促进品德和行为发展幼儿时期是感受情感的重要阶段,因此以情感教育促进品德和行为发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情感教育包括尊重、关爱、宽容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情感表达。
当幼儿出现情绪困扰或焦虑时,家长和教育者应给予安抚和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
其次,建立正面的亲子、师生关系,关心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关爱。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了解幼儿的内在感受,并相应地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何做好幼儿的品德教育
如何做好幼儿的品德教育3~6岁的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塑造一个人个性的最初阶段。
幼儿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品德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幼儿品德培养应该从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进行培养。
一、做好家庭的教育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应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分清好坏,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父母有时间、有条件,还可以带孩子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2.进行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
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
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
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
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父母在管束孩子时要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
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
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
3.做好榜样,积极鼓励孩子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
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
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
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4.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
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
1.身教为先:幼儿会模仿大人的行为,父母和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好的道德价值观,比如诚实、友善和正直。
通过亲身示范和积极的行为引领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2.创设道德情境:为幼儿创造各种道德情境,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能够亲身体验和感知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错的行为。
例如,在幼儿园里安排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尊重、合作和分享。
3.用故事和游戏教育:通过故事和游戏,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例如有关勇敢、友善或诚实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能够领悟和体验这些道德品质。
4.引导情绪管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父母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增强友善、耐心和宽容的品质。
5.提供奖励和惩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一套规范行为的制度。
当幼儿表现出好的品德行为时,可以适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而当幼儿做出不当行为时,可以适度地进行惩罚,以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6.家庭和学校合作: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
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品德发展和行为表现。
通过家校配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正确的品德观念。
7.激发兴趣和热爱: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更加投入,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绘画、体育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表现出友善、合作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身教、情境创设、故事和游戏教育、情绪管理、奖惩制度、家庭和学校合作等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6岁幼儿培养行为习惯
3-6岁幼儿培养行为习惯3-6岁幼儿培育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孩子人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在3-6岁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育,关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关心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规章和界限。
在幼儿期,孩子们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规章来关心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应当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简洁明白的规章,并且要清楚地告知他们这些规章的重要性和详细内容。
例如,要求孩子们在用餐时保持宁静,或者要求他们在睡觉前刷牙洗脸。
同时,为了让孩子更简单理解规章,可以采纳嬉戏化的方式来教育,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绘本故事来演示规章的正确执行。
树立榜样。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仿照家长和老师的行为。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己的行为示范,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例如,假如家长和老师能够自觉遵守规章,讲究卫生习惯,孩子们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渐渐形成自己的习惯。
要赐予正面激励。
幼儿期的孩子们对于赞美和鼓舞特别敏感,他们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欣赏。
因此,在孩子们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当准时赐予正面激励,例如鼓舞和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这样的乐观激励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念,进而培育出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
急躁引导和订正。
在幼儿期,孩子们的认知和自控力量还不够成熟,会消失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有急躁地引导孩子们,关心他们熟悉到不良习惯的不利影响,并供应正确的方法和替代行为。
同时,要留意准时订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实行适当的惩处措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查找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3-6岁幼儿期,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育对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规章和界限,树立榜样,赐予正面激励,以及急躁引导和订正,我们可以关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培育指南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进展。
三到六岁儿童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到六岁儿童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三到六岁的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家长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大人的行为举止。
如果家长自己能够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规则,注重礼仪,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
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用语、爱护环境等,孩子也会逐渐养成这些好习惯。
相反,如果家长自己经常违反规则、不讲文明,孩子很可能会有样学样。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十分重要。
一个整洁、有序、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到舒适和安心,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个固定的学习和玩耍的空间,让他们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同时,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环境的维护中来,如一起收拾玩具、整理书籍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从简单的穿衣、刷牙、洗脸,到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让孩子逐渐学会照顾自己。
一开始,孩子可能做得不够好,但家长要有耐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鼓励。
通过不断地练习,孩子的自理能力会逐渐提高,同时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作息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执行。
比如,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吃饭时不能挑食,晚上要按时睡觉等。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有条理。
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在与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
家长可以多组织一些小朋友之间的聚会,让孩子有机会与不同性格的孩子接触。
幼儿园托班儿童品德养成计划
幼儿园托班儿童品德养成计划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托班的儿童,通常为3-4岁,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性格和品德的关键时期。
对于如何引导和培养这些年轻的孩子正确的品德,是每个幼儿园班级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品德养成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制定品德养成计划的目的1.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2.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3.增强幼儿园对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三、品德养成计划的内容1. 良好的家庭教育-幼儿园鼓励家长积极投入孩子的教育中来,与老师密切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
2. 课程计划-加强课程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鼓励正面行为。
3. 互动游戏-利用互动游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分享文化、尊重规则等基本社交技能。
4. 社区互动-幼儿园鼓励孩子与社区建立联系,以介绍孩子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孩子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
5. 活动计划-不断丰富与孩子互动的活动形式,促进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发展。
四、具体措施1. 良好的家庭教育:(1)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开展家长会议,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2) 进行课堂观摩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收获和进步。
(3) 家长参与教育,在幼儿园开展“家长进班”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学习情况。
2. 课程计划:(1) 教师要在课堂中监测、评估和纠正学生的行为。
(2) 建立和谐、愉悦、鼓舞人心的学习氛围。
(3)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在伙伴中碰撞新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认识自我、发挥合作的最大潜力。
3. 互动游戏:(1) 快乐互动,创造兴趣。
(2) 游戏过程中学到的基本社交技能,例如合作、分享、帮助等。
(3) 多种互动形式,开展室内室外,单人、双人、小组和大班等不同类型的游戏和体验活动。
4. 社区互动:(1) 打造社区教育活动平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参与教育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成长历程。
3-6岁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
三至四岁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
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
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四至五岁1、对长辈会称呼“您”。
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
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
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五至六岁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
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
不喊成人的名字,不给别人取外号。
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
2、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生活常规,遵守上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各项规则。
知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别人。
3、成人委托的事情能认真做,不偷懒,不争论,听话,并能按顺序争取较好地完成任务。
有集体荣誉感。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3-6岁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
三至四岁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
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
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四至五岁1、对长辈会称呼“您”。
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
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
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五至六岁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
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
不喊成人的名字,不给别人取外号。
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
2、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生活常规,遵守上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各项规则。
知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别人。
3、成人委托的事情能认真做,不偷懒,不争论,听话,并能按顺序争取较好地完成任务。
有集体荣誉感。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
三至四岁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
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
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四至五岁1、对长辈会称呼“您”。
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
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
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五至六岁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
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
不喊成人的名字,不给别人取外号。
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
2、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生活常规,遵守上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各项规则。
知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别人。
3、成人委托的事情能认真做,不偷懒,不争论,听话,并能按顺序争取较好地完成任务。
有集体荣誉感。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
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
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
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
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
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
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
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2幼儿的思维与学习2.1孩童的思维从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
例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这个大圆圈是爸爸,那个小圆圈是我),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在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非现实性的幻想)。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
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他们认为,名称都是事物固有的,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称。
当他们知道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发廊是干什么的"?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
例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讲VCD 机怎样用时,他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术语,像"往前转"、"往后停"之类,等他讲完之后,另一个孩子还是不会使用VCD机,因为他把最重要的信息漏掉了,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幼儿还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或他以为词汇所包含的信息比实际的多,他相信,含混的"东西"也能表达物体的性质。
所以,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
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
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
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
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
这种消极情绪对他将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
很多成人认为,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很远。
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事实恰恰相反。
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
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父母就断定孩子懂得这句脏话的含义,于是打骂孩子一顿了事。
其实,孩子说的这句话,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
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告诉他,有些话听了让人高兴,有些话让人讨厌。
你说的这句话就让人讨厌。
有些孩子说脏话,只是在试探爸爸妈妈的反应,一旦发现父母的反应不愉快,他们以后就不再说了。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
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
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2.2在游戏中学习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我们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
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
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不管这些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举个例子,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做饭的。
老师教给他们剥豌豆皮,削胡萝卜皮和土豆皮。
在干这些活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要炒的土豆必须削皮和怎样削皮,要煮汤的豌豆必须剥皮。
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开水怎样把蔬菜烫软了,煮熟了,又怎样使另外一些食物(如鸡蛋和肉)变硬了。
他们还知道了,食物在烹饪之后的颜色和重量都有变化,等等。
所以,做饭这一活动不仅是加工自然食品的过程,它提供了概念形成、语言丰富和数学实践的机会。
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
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
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的作用。
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付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
2.3幼儿不适合于规则学习成年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幼儿可以按照规则来学习。
许多父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结果,他们就可能在今天接受别人帮助时说了"谢谢",明天又忘了。
幼儿不能掌握外界强加的规则。
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所以,对幼儿进行语法、数学等正式教育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