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的广度与深度

合集下载

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严谨

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严谨

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严谨、细腻、充分,因此,其课堂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应是提前预测和设计时要注意的。

目前的语文课,大多有课件华丽、活动繁多、形式新颖、课堂容量大等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师生获益匪浅。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的质量:一、注重平时积累,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学会设计教案,注意三维目标的编写,注重教案的高效性,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反思,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

其次要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人类的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其次还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有良好的沟通艺术,这直接决定着这节课的成败二、上课认真,注意细节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特别是对讲课中的一些细节,要仔细琢磨,不能出现纰漏。

比如,朗读时,要有感情,有抑扬顿挫,有停顿,有重音;分析时,语速不要太快,带着学生一块思考;板书时,所写内容尽量要完整,精炼,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注音时,拼音应当用醒目的颜色标示,让学生看清楚;教字词时,点出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词语,加深学生印象;讲重点时,提醒学生注意记下必须要记的笔记;学生回答时,认真倾听,听完后要抓住发言的中心,分析归纳,引导提高……三、设置精练的思考题,重视层级思维的训练要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在思维训练的层级上狠下工夫。

教师应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设计的思考题要有思维的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题目的文字宜简洁,题目不宜太多,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养成阅读的悟性,形成思考钻研的良好习惯。

四、采用有文采的言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时,可以结合即将要上的课文内容或即将要写的作文进行,也可以增加课外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阅读。

五、设计简洁美观的板书,注重要点的识记与书写的示范在教学时,还是要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该板书时要板书,切不可完全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取代板书。

“深入浅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深入浅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深入浅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使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这是教师素养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假如在课前对教材内容的钻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教师上课前胸有成竹,课堂就可能使用自如,教得得心应手。

简单地说:只有钻得深,才有可能讲得浅。

“深入浅出”用之于语文课堂教学,指语文教师钻研文本要“深入”,而课堂上向学生表达文本时则要“浅出”。

可见,“深入”关乎教材的把握,“浅出”关乎教材的处理。

事实也确是如此,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不但要追求“深入”,同时也要追求“浅出”。

只有“深入”,才能理解深刻,才能把握真谛;也只有“浅出”,才能激发兴趣,才能产生高效。

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深入浅出”,是一门艺术,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钻研教材“深入”,处理教材“浅出”。

深入浅出”的语文教学,能通过开放式课堂、探究性学习,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从而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把握教材要深广。

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大家认为难教。

一是写作背景与学生久远,“国联”、“他信”、“自欺”等内容,学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了很多资料,阅读了相关课文的很多知识:如作者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历程、作者的写作缘由、鲁迅杂文及其特点,驳论文的写作,本文在这个单元、在这个册的重要位置等等。

其次,本文语言犀利如刀,字字含情,句句有意。

要引导学生理解,教师不但要理解通彻,还必须找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的最易最好的方法。

为此,我对课文反复咀嚼,从字词到篇章,仔细揣摩,反复琢磨,问个究竟,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文中出现多次的“脊梁”、最后一段中的“脂粉”、“地底下”等词句,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有难度。

对语文课的评价与建议

对语文课的评价与建议

对语文课的评价与建议语文课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语文课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促进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评价1.课程内容首先,语文课的内容设计丰富多样,涵盖了语文知识、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等方面。

这种综合性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语文,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方法语文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演讲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尤其是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4.评价方式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测验、作业、口头评价等。

这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二、建议1.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模拟写作比赛、朗诵演讲等。

这种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增加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2.增加互动环节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例如,对于阅读理解部分,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文章,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进度。

4.鼓励创新思维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诗歌创作等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加强阅读指导阅读是语文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并提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总结起来,语文课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老师在全优课堂中的深度与广度如何生成

老师在全优课堂中的深度与广度如何生成

老师在全优课堂中的深度与广度如何生成?一、巧妙设计,实现课堂的广度与深度所谓深度,是指教学能揭示文本的内在逻辑;能对文本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和把握;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充分利用文本教育资源;能够引发学生追问和探究的热情,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留下足够的空间。

所谓广度,即课堂的密度,所选内容要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求教师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合理安排好课堂设计的广度与深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效率的飞跃。

大纲对教材课文选编的要求是: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要难度适宜,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为了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大的教学效益,我们必须研究教材的处理方式与教学设计艺术。

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对教材处理的艺术,即对课堂设计的广度与深度的处理艺术。

课堂设计的广度与深度的处理一直是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当前,课堂阅读教学有一种趋向性的新模式:整体感知、探究研读、质疑评价、迁移拓展。

这其实就涉及到广度与深度的问题。

要处理好课堂设计的广度与深度,可作以下尝试:(一)、将文本重新组合,展示作者情感的多面或同面的多层性。

在同类的类比中探究原因,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既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做到广度与深度兼顾。

(二)、多作对比阅读教学。

将不同作家、不同类别等文本作比较迁移欣赏,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借助这一新的问题我们有可能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

于此,在做到广度的同时增加深度,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眼;在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的同时提升其人生境界。

(三) 、用问题方式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时机,选好角度,设计个性问题,适时激疑生惑,让学生入境深思,用有深度的思维构建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或紧扣课文的某一知识点或课文的某一触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甚或是人物的一个动作,协助学生展开多方面的联想,从而发现疑问,追根溯源。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广度与深度并存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广度与深度并存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广度与深度并存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既注重广度,又注重深度,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要力求教学广度。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语言、文学、修辞、阅
读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该讲授不同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化传统。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不同形式的作文、演讲等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要力求教学深度。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
的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构建等,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还要教授一些高级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使学
生能够运用这些技巧丰富自己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实施广度与深度并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可以组
织小组讨论、辩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辨;可以组织文学赏析活动和写作比赛,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可以设计项目学习和跨学科教学,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内容
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语文教学应力求广度与深度并存,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提出的“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提出的“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提出的“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提出了“大单元教学”这一教学理念,旨在推动语文教学向深度、广度、高度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大单元教学的概念、意义、特点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主题、问题、情境为纽带,集中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于一体,以一个相对完整的议题或主题为内容单位进行教学。

它不同于传统的零散知识点的教学,而是通过关联丰富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教学单元。

大单元教学主张从整体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大单元教学的意义1.促进学科整合。

大单元教学能够整合语文学科相关内容,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促进跨学科学习。

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取其他学科内容,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科整体性。

3.促进情感态度的培养。

大单元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通过情景营造、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4.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

大单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大单元教学的特点1.主题性。

大单元教学以一个主题或问题为核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整体的认知。

2.问题性。

大单元教学强调问题意识,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境性。

大单元教学注重情境营造,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4.综合性。

大单元教学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1.确定教学主题。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确定一个符合教学要求的主题,如“家乡的变化”、“友情与童年”等。

2.构建教学架构。

根据教学主题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教学架构,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深入浅出教语文论文

深入浅出教语文论文

深入浅出教语文“深”与“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语文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理解教材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握课堂中的种种深与浅,在教学中寻找“深”与“浅”的契合点,做到:深入而浅出。

一、教材挖掘要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这是教师素养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要上好语文课,必须要钻研教材,深入文本,占有资料。

首先要深入教材。

只有对教材内容钻研得比较深入,准备得比较充分,课上才可能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

对于教材的探讨,如果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话,才可以使教师心里有底。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其次语文教学还要占有材料。

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的读书、阅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中有意识地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还可以购买相关的书籍,认真阅读,开拓视野,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为了更好的把握课文内涵,认真分析了教材,特别是《教师参考用书》,此外还大概阅读了《骆驼祥子》的相关篇目。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引用了一段课文中没有的内容,来反衬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从而很顺畅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

我想这就是占有文本深广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吧。

二、主题挖掘要透语文是文学,更是人学。

深透的语文课应当在语言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明理陶情。

课文主题挖掘要深透就要深思熟虑、深情厚谊,更多地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有些语文课堂表演盛行、平移明显,学生的学习只浮游于文本表面的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所获无几。

当然,我们不能把”深透”简单地理解为深奥,这里指的是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人曾经听过一所名校的语文教师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该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后作了有机的课外链接,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课内走到课外。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区别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区别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区别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是中国教育体系中连贯的两个阶段,尽管两者都是语文学科,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区别。

一、课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高中语文相较于初中语文,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和广泛。

初中语文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涉及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

而高中语文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涉及到更多的文学流派、文化背景和文学理论。

高中语文的课文内容也更加深入,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例如,高中语文会学习到更多的名著、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文化内涵。

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和课堂笔记为主要学习方法。

而到了高中,学生需要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解读文本。

学生需要自己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另外,高中语文还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思维方式的提升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相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语文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而高中语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需要培养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能够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高中语文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在课文内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高中语文课程更加深入和广泛,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谈谈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谈谈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谈谈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江西师大附中连信怀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

使课堂上的每分钟都得到充分的高效的利用,通过这种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

也就是说,在45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感悟更多的道理,培养更强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课堂中,如何在课堂上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课堂,进而提升师生生命价值.笔者尝试的做法是:一、课前“小动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关注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发挥课堂的价值,而课前来个“小动员”,应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做课前“小动员”,需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积极的、善良的心态精心设计课前“小动员”。

“小动员”内容以肯定、鼓励、鞭策的话语为主,这样会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2)课前“小动员”一定要精练。

短则一两句话,长则三五句话。

(3)避免重复,每一次课前“小动员”都要有新意。

当然,课堂并非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如果教师善于抓住随机发生的“契机”,进行“小动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课堂激情四射如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激情四射,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好做法。

如果老师带着一份愉悦、积极的情绪走进教室授课,教学思路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敏捷,对教学内容的阐述就恰到好处。

相反,如果教师带着忧郁、烦躁、愤懑等消极情绪授课,即使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也会出现思路阻塞、思维凝滞等现象,让学生感到老师不知所云,难以接受。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学生必然会觉得压抑、憋闷,又如何谈得上提高教学效率?1.面带微笑进课堂教师是一份极为特殊的职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向往未来与充满憧憬的学生,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语文课文知识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语文课文知识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语文课文知识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和研讨教科书上的课文,课外阅读也是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加深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语文课文知识。

一、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进行选择。

可以选择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相关或扩展性的书籍,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例如,当学习《红楼梦》时,可以阅读关于清代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关书籍,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背景。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不仅要注重阅读的深度,还要注重阅读的广度。

深度阅读是指对某一本书进行仔细阅读,包括品味文字、理解情节和分析人物等方面;广度阅读是指阅读多种类型的作品,涵盖不同领域和风格的书籍。

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通过广度阅读,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开展相关阅读活动除了自主阅读外,学生还可以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来增加自己对语文课文知识的掌握。

可以组织读书分享活动,学生可以就自己读过的书进行分享和讨论;可以举办读书笔记的撰写比赛,鼓励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来总结和理解书中的知识;还可以组织课外阅读读后感的写作比赛,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表达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体会。

四、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学习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能够把所读的书籍中的知识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关联。

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诗词、文章,同时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古文的内涵和意义。

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基本走向

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基本走向

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基本走向一、深度教学的理念深度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的本质不在于学生的记忆和应试技巧,而是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深度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究和应用知识。

深度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深度教学的教学模式深度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发现和制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和实验等形式,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发现新知识。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分组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问题解决式教学则是以真实的问题为起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提出一些有关文学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合作式学习则是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深度教学的实施方法在深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感受语言的魅力。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解析文字时,教师可以适当搭配音乐、影视等感官刺激,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美感。

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文字创作、实地考察等形式,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反思,并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深度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走向,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

优秀语文教研活动主题(3篇)

优秀语文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塑造人格、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以“探索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交流与反思,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参考和启示。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

2. 探索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一)核心素养解读与教学目标确立1. 邀请教育专家作核心素养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2. 结合讲座内容,分组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3.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高效课堂构建策略1. 优秀教学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其成功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

2. 小组讨论:结合优秀案例,探讨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

3. 互动交流: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互评互学。

(三)语文教学深度与广度探索1. 阅读教学策略:邀请阅读教学专家,分享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写作教学策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辩论赛、作文比赛等,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自评: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同伴互评:分组进行同伴互评,提出改进建议。

3. 教研组总结:针对教学反思与改进,教研组进行总结,形成共识。

四、活动安排(一)活动时间:为期一天,分为上午、下午两个时段。

(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三)活动流程:1. 上午:1.1 开幕式:介绍活动主题、目标、流程等。

关于语文课的建议和想法

关于语文课的建议和想法

关于语文课的建议和想法关于语文课的建议和想法语文课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语文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应试倾向、知识点过多、兴趣缺失等,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优化。

以下是我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想法: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课的精髓所在,只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他们才能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契合的文本来进行教学。

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仅仅追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由于应试压力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学生大多只注重记忆知识点而忽视了对语言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熟悉掌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减少知识点,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当前语文课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我们应该适度减少知识点的数量,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同时,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阅读理解、写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当前的语文考试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测试,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作业、写作展示、口头表达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五、注重文化传承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语文课涉及到了我们丰富的中华文化,我们要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学习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批判能力。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满意的语文课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我一点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1、老师要有高的专业水平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是要从做好一个文化专业水平高的语文老师做起,你有一缸水才能给人一碗水。

这样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考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断改进教学策略适应现在的部编版教材改革步伐,应用余老师教授"模块学"和"话题提问"等新鲜教学理念。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也是能教好语文的有利条件。

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老师要博览群书,博学多识。

语文课学生愿意上,听得进去,这就要求老师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师生互动,完成教与学二者之间的衔接。

2、走进学生心里,激发学习兴趣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走进学生心里,唤起共鸣,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借助语文这一教学载体,也可以借助作文这个平台,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走进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激起他们信心,才能焕发出学习兴趣。

3、深入研读,课有深度和广度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

同时课要有深度,也就是授课本源,是指教授学生新知识。

一节好课,更要有广度,涉及知识面不局限于我们今天讲的一点,延伸出来的就是课程资源。

语文课得讲究“度”

语文课得讲究“度”
中 最本 真 的光 华 挖掘 出来 .让 学 生 从 沈 从 文 最 朴 实 的
多课 。 后 , 反复 问 自 己 , 竟 什 么 样 的语 文 课 才 是 事 我 究 好 课 ? 之 再 三 . 觉得 好 的语 文课 应 该 有 “ ” 思 我 度 。


切 入 有 角 度 。 读 教 材 恰 如 解 牛 , 有 各 的 角 解 各
原因使它消逝了? ③题 目中的标点去掉好 不好 。 它表达
了 什 么 情 感 ? 绕课 题切 入 . 先 角 度 切 得 好 ; 前 两 围 首 对 问 , 多 教 师 也 会 设 计 , 第 三 问从 标 点 切 入 , 个 角 很 但 这
当然 . 倡 课 堂深 度 也 不 是一 味 的 求 深 艰 . 要 联 提 也 系学 生 实情 . 能 为难 学 生 , 免 曲 高和 寡 。 不 以 三、 勾联 有 广 度 。 文 学 的 百花 园 中 , 品 浩如 烟 在 作 海 。 象 多 如 繁 星 , 种流 派 、 形 各 思潮 层 出 不 穷 。 学 中 我 教 们 不 可 能将 它们 一 一 介绍 给 学 生 .只 能选 取 有 代 表 性
教参教 贝l 学考海 攀 大.拾l I I
张 。 样 。 能 真 正走 进 文 本 当 中 , 正领 会 、 这 才 真 理解 作 者
的创作意图 :有些孤独 。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法 “
语文课得讲究“ 度”
画 刘 小 华
回避 的元 素 . 我们 要成 长 , 不能 不 与 这 些 孤 独结 伴 而 就 行 ” 孤 独 之 美 ” 表面 上 看 , 深 度 好像 是 一 种 技 术 。 的“ 。 求 从 本 质 上 来讲 。 应是 执 教 者 广 阔 的视 野 。 就 是说 , 更 也

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作文

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作文

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作文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学识渊博”这样的词。

我一下子就又想起我爸爸,他什么都明白!他会讲特殊能量动物的故事,会做一些好吃的东西,还会修家里的灯泡!
我最不喜欢上科学课,但是科学课却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学到了地球是圆的,水会变成冰,还能用磁铁做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我还爱学画画,画画就像用颜色讲童话故事,我可以画出自己想象的世界!
数学课有点难,但我也很喜欢。

数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它们可以改变,可以算出很多有趣的结果!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算1+1,我一下子就答出来了!老师点点头说我真不笨!
我很想学很多很多东西,就像一颗种子,要想长大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它吸收土壤里的大部分营养,也要沐浴阳光和雨露。

最近很喜欢自己学习,因为学习让我快乐,学习让我的世界更加广阔!。

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区别

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区别

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区别随着学龄段的增加,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增加。

语文作为学生的主要学科之一,在二年级的上下册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区别。

一、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二年级的上册中,语文课程主要以学习拼音、认读字词、句子和课文为主。

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接触语文课文,学习认读字词和句子的构造。

而在下册中,课程内容则变得更加深入和广泛。

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汉字,掌握更多的词语和句子,还需要学习更多的课文和文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上册有所增加。

二、学习任务的要求在二年级的上册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课文阅读和默写,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而在下册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词语和句子,还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掌握更多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学会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和思考问题。

学生的学习任务从简单的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变为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在二年级的上册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学习语文知识。

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来教授知识,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和默写来巩固知识。

而在下册中,学生需要逐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他们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和自主写作来拓展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群体合作和参与小组活动来交流讨论。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综上所述,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习任务的要求以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上。

随着课程的增加和学习任务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的提高。

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如何让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如何让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哎,说真的,每次跟孩子们聊语文,我都有点儿头疼。

你说这玩意儿吧,看似简单,不就是读读写写,然后背背古诗吗?但想要学得深入学得广,还真不容易。

就拿我前两天上语文课的事儿说吧。

我给学生们布置了阅读课外书的任务。

结果,有个孩子告诉我,他看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看得津津有味,但怎么也读不懂里面的那些专业名词。

你说气人不气人?这孩子对恐龙的兴趣那么高,却因为一些专业词汇就把书给扔下了。

我当时就反思,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学太注重“学而优则仕”了?老是灌输一些古文、诗歌,忽略了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兴趣。

孩子想了解恐龙,这难道不好吗?再说了,语文不就应该服务于生活吗?于是,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方法。

我让孩子们先说一说他们对恐龙的了解,然后我再带着他们去查阅资料。

这个过程里,我发现孩子们对恐龙的各种“冷知识”特别感兴趣,比如,霸王龙的咬合力有多强?三角龙的角有什么作用?还有,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你看,这看似是科普知识,但其实也包含着语文学习的内容。

我们让孩子们去查阅资料,这其实就是培养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孩子们要像侦探一样,去寻找线索,去分析数据,才能得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接触到更多的专业词汇,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写一篇关于恐龙的作文。

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和想象写出来,也可以编造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

这其实就是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所以,想要让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关键在于要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且将其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别老是想着灌输知识,而是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语文学习,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孩子们去探索。

相信我,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一年级语文教案广度

一年级语文教案广度

一年级语文教案广度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编写一年级语文教案时,需要注重广度的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年级语文教案的广度设计,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方面的内容。

二、阅读广度设计1. 图书选择在一年级语文教案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程度的图书。

图书内容宜涵盖不同主题,如动物、自然、友情等,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2. 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推荐、小组互动阅读、语音模仿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三、写作广度设计1. 写作题材在一年级语文教案的写作设计中,应涵盖不同的题材。

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写作描写自然风景、家庭生活、校园环境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写作形式除了常见的日记、作文形式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尝试其他写作形式,如诗歌、小故事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拓展他们的创作思维。

四、听力广度设计1. 录音材料选择在一年级语文教案的听力设计中,应选择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录音材料。

例如,通过听儿歌、故事等,培养学生对音调、语音的敏感性。

2. 听力练习教师可设计听力练习题,如听录音选图、听录音填空等,以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

五、口语广度设计1. 对话模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日常对话,如问候、道谢等,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2. 主题演讲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主题演讲。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六、综合设计在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设计中,要注重综合广度。

即将以上所述的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知识深度与广度 小学老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知识深度与广度 小学老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知识深度与广度小学老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在当今社会,知识深度与广度对于小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本文将探讨小学老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从知识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展开。

首先,小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广度。

知识广度是指教师所掌握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小学老师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有全面的知识储备。

他们可以通过积极阅读各类教科书、参加学科培训班、研究学科教学大纲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

比如,语文老师可以阅读文学作品、语文教育研究论文;数学老师可以参加数学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等。

这样的知识广度可以使小学教师具备更多的背景知识,更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其次,小学老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深度。

知识深度是指教师在某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小学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深入学习该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经验。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熟悉数学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掌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提升知识深度需要小学教师经常参加专业研讨会、学术讲座,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等,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

另外,小学老师还应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进修学习、参与教学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创新性和针对性。

此外,小学老师还应加强与家长和同行的沟通合作。

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信件、电话和社交平台等多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与同行的沟通合作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课的深度与广度
河南省滑县实验学校李竹梅
近段,学校正在进行观课议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接着是各位教师公开课,做课中的同课异构,虽说教学重难点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预设内容不同,学生不同,课堂生成当然更有意料之外的惊喜,课堂犹如百花盛开,精彩纷呈。

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交流进步的机会,参与做课、观课议课的老师,彼此都得到了提高。

不管是参与观课议课活动中的授课,还是我们平时的授课,借着观课议课过程中的思考,我想从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和大家交流一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这是鲁迅先生经典名篇,作者笔下的百草园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鲁迅离开家乡20年多后,为什么他会觉得百草园是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呢?对三味书屋的先生和生活记忆也如此清晰呢?如果我们没有联系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些话难免有些苍白,在走进主题的环节,不妨走近中年的鲁迅:
作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十篇中,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所作。

(北洋军阀政府曾拟通缉当时北京文教界人士鲁迅等五十人,因此作者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处。

)地方时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第六篇,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926年的9月18日,
是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

我们来听听鲁迅的心声: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
《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
——《朝花夕拾·小引》
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渴望回到自己的童年,回到自己的家,他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拨亮童年的那一盏灯,站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童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在鲁迅看来是如此的美好、难忘。

这就是四十六岁的鲁迅先生的真实心境。

这些生动俏皮的文字,打开了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的童年之窗,在这儿,我们发现了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
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这些俏皮的文字,写出了作者不泯的童心。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会读到一个热爱自然、童真的鲁迅。

读《朝花夕拾》和鲁迅的其他作品,我们就更能理解,时隔多少年之后,鲁迅写起童年生活为什么会这么温情。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把八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作课的老师把这篇文章短文长教,进行了群文阅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同是苏轼,读出旷达之美:与苏轼词《定风波》、文《游兰溪》对比阅读,此三篇皆是被贬黄州之作,不难读出一个乐观旷达的苏轼。

同是夜半,读出率真之美:与《王子猷雪夜访戴》、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读出率性从真的性格。

同是月色,读出和谐之美:与《赤壁赋》对比读出月色与人与境的和谐之美。

同遭被贬,读出人生之美: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以上对比阅读,更好的解读了这篇小品文和苏轼。

另外,本课还可以抓住“闲人”这一关键词来引导、启发,“闲”不是一般意义的闲,是闲情逸致,正因为有闲情逸致,才有月下似真似幻,空灵澄澈、摇曳多姿美景的,“闲”,还有闲职的意思,不受朝
廷重用,被贬黄州,官职有名无实,“闲人”一词,真是道尽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我们理解了作者的处境,对“闲人”一词,有老师有更好的解读,“闲人”,相反的是——忙人,他们忙什么,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忙人追名逐利,这些忙人被名利堵塞了内心,所以他们眼中也没了美景。

“忙人”即“盲人”也,谐音的修辞手法,是不是更符合苏东坡的本意呢?
《桃花源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陶渊明笔下的渔人因迷路而幸运的进入了桃花源,看到了桃源美景,人们安居乐业,又受到热情款待,感受了桃源的民风淳朴,停留数日离开。

桃源中人嘱托他不要对外人说,可他不顾这些,他不但没在这个美好世界里生活,出了桃源,还处处志之,不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再次来,脱离外面的生灵涂炭的社会,而是告诉太守,太守派人寻找,又有高尚士刘子冀寻找的事情,幸好,没找到,如果桃花源被找到了,会怎么样?不得而知。

在这篇千古名篇中,作者不是选择了打猎的人,也不是砍柴的人,而是选择了“渔人”,所以,“渔人”真愚,乃“愚人”也!,陶渊明是否也运用了谐音,意在说这个渔人是个愚蠢的人呢?古人已经作古,留给后人推测、猜测。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我们在授课时,都要进行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教学,通大意、做翻译,对论语这样的经典,出现七年级,我们怎样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最好的方法
莫过于联系实际和扩充《论语》中的人物故事来解读,如讲解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通了大意的基础上,反问同学们一句:学习,再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是快乐的事吗?不用回答,答案是否定的:学习、复习功课当然不是快乐的事,而且还是很吃苦的事情,除了有一部分同学能主动学习之外,大部分同学都要老师家长督促、监督着学习,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看来,学习是件苦差事。

那为什么具有大智慧的教育家孔子还要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呢?引导同学们思考,同学们在启发下意会出:学习、复习功课本身不是快乐的事,在学习中产生的思考、疑惑、困难和解决的过程是快乐的,结果有了收获,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让人内心充实了,这才是让人感到快乐的真正原因。

联系同学自身的实际,这不是最好的解读吗?
第七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吃着一碗粗茶淡饭,喝着一瓢水,住在破陋的巷子里,人们都不能忍受(这种环境)而感到忧虑,可是颜回却不会改变志向,乐在其中。

这是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

学习这一则时,可以是老师或者同学讲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故事一: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

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

”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

之后再没有发现好学的人了。


故事二: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忍饥挨饿。

大家七天没有吃到米饭,颜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饭,在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塞。

孔子默默地离开了,装作没有看见,也没有去责问颜回。

等颜回煮好了饭,将饭食献给孔子的时候,孔子才说:“我刚刚梦到祖先了,我想,我们应该把这锅没有动过的白米饭,先敬献祭祀祖先。


颜回立刻拒绝到:“不行的!这锅饭我刚才已经吃了一口了,不能用作祭祀!”
孔子看着颜回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颜回说:“因为刚才煮饭的时候,房梁上掉了些灰尘在锅里,我觉得沾了灰的白饭扔掉可惜,于是就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闻,教育弟子们说:“平时,我最信任的就是颜回,可是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可见我们的内心是难以稳定和确定的,你们要牢记这件事,不要随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别人,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这两则故事中,读出孔子对弟子颜回的情感,也更好的了解了孔子和颜回,特别是颜回。

我们会更深的理解这则的开头结尾出现了两次的“贤哉,回也!”
以上几课,或联系原著,或群文阅读,或咬文嚼字,或丰富事例、联系实际,注重了课的深度与广度,以这几课为例,抛砖引玉,思考课堂、把握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