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北京课改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6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优秀教学课件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及意义。
2. 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
3. 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移多补少的概念、操作步骤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多补少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移多补少的案例素材。
3. 练习题。
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提供后续章节的详细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平性问题,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移多补少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移多补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3. 分析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移多补少解决。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移多补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等。
2.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移多补少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解决问题|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本节课主要讲解第4章第1节的内容,即解决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如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正确地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实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计算器,用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带100元钱去超市购物,购买了一瓶饮料和一包薯片,分别花了30元和20元,问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购买物品的实际情景,讲解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总价和找零。
以饮料和薯片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总价(30元+20元=50元)和找零(100元50元=50元)。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出题并解答。
例如,购买一本书和一支笔,书的价格是25元,笔的价格是10元,问需要支付多少钱?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购买物品总价找零饮料(30元) 50元 50元薯片(20元)七、作业设计一支笔15元,一块橡皮10元一本书48元,一枝花8元2. 妈妈给了小明50元,小明买了一支笔12元,一块橡皮6元,还剩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4)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4)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应用。
3. 教学准备:计算器、练习本、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计算23 × 45。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23和45分别拆成什么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3)学生尝试拆分:23可以拆成20和3,45可以拆成40和5。
(4)师生共同完成计算:20 × 40 = 800,20 × 5 = 100,3 × 40 = 120,3 × 5 = 15。
(5)总结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相乘,再计算一位数相乘,最后将结果相加。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计算34 × 27,48 × 56。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强调乘法分配律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练习本:完成练习本上相关习题。
(2)思考题: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提高计算速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掌握计算方法。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99页,我换⽛了——统计。
教学⽬标: 1、在体验⾃⼰换⽛的⽣活情境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的意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能⼒,感受统计在⽣活中的应⽤。
教学重点、难点: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的问题意识。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同学们,看照⽚上的⼥孩笑的多开⼼,你能猜猜他有⼏岁呀?(6岁)你能告诉⽼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因为他的⽛齿掉了,所以和你差不多⼤。
) 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师把⼤拇指送给你。
2、介绍乳⽛、恒⽛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知道吗?每个⼈⼀⽣中能长出两副⽛齿,从你⼀出⽣,就长出的⽛齿,叫乳⽛,⼤约2岁半就长齐了。
可是这副⽛伴随咱们的时间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就⼀个个脱落,⼤约12岁左右,乳⽛会全部掉光,长出⼀种新的⽛齿,谁知道这种⽛叫什么?对,叫恒⽛。
所以刚才同学说根据⽛齿猜他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告诉你们,这个⼥孩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齿,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换⽛了没有?找找哪是乳⽛?哪是恒⽛?有谁换⽛了⼤声告诉⽼师——我换⽛了!(教师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主学习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师听出来了:换⽛了,让你感觉很⾃豪,很⾼兴!是啊,换⽛也是⼀种成长的标志! 师:那你现在换了多少颗呢? 哦,你换了1颗⽛,你换了两颗,你换了三颗,还有换了四颗,五颗⽛的呢。
(根据学⽣的回答,板书:1颗、2颗、3颗、4颗、5颗……) 可是呢,⽼师⼜特别想知道换2颗⽛的有⼏⼈,还想知道换3颗⽛的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2)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并分享解题过程。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拓展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课堂问答和练习题的正确率。
4. 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5.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六课时)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六课时) 北京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六课时),这是北京版教材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这一课时中学习第六章“解决问题”的内容。
这一章主要围绕“两位数乘一位数”展开,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个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PPT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时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5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请问小明需要分给几个朋友?”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练习题讲解:接着,我会讲解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实践情景引入:小明有35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请问小明需要分给几个朋友?2. 例题讲解:23 × 53. 练习题讲解:32 × 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4 × 635 × 627 × 4小华有48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可以分到4个糖果,请问小华需要分给几个朋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在实践情景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小明分苹果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计算器、算盘等)、学生用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计算器和算盘。
b.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如:23 × 4 = ?c. 学生通过计算器、算盘等工具,尝试计算并找出规律。
d.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a. 教师提出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b.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c.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 × 3 = 36。
d. 学生通过计算器、算盘等工具,验证答案。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可以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问题?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3)
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5册 P57页实际问题(移多补少)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列式等方法,使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和愉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去年春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你们还记得吗?看!学校让我们班成立一个“小记者”团队,做好运动员的采访和宣传工作。
“小记者”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去拔河区看看,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请你们预测一下,哪个队会取得胜利?为什么?师:面对这样的比赛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目的:引发学生质疑比赛不公平)2.生质疑: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比赛不公平。
师:是呀!无论什么比赛都是以公平为前提的,你有什么好方法使两队的人数同样多?生1:把红队的人数去掉4人,这种方法我们给取个名字,可以叫“去多法”生2:把蓝队的人数增加4人,这种方法我们给取个名字,可以叫“补少法”生3:将红队的队员给蓝队2人,师:你的方法是移,也就是在总人数不变时,将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这种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移多补少问题,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移多补少问题!那红队给蓝队几个人,两队的人数就同样多了呢?二、动手操作:探究移多补少,感悟数量关系!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好方法?对,你可以借助手里的小圆片摆一摆,红色圆片代表红队,蓝色圆片代表蓝队。
也可以画一画,用三角和圆分别代表红队和蓝队,也可以画线段图,还可以列式。
同位的两个人可以合作完成,一人摆,一人将你们理解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当辅导。
3.谁想到黑板上来摆,两人合作。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本智慧广场呈现的是“剪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这个问题,学习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1.经历用移多补少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经历摆一摆到画一画的探究过程。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中,感受“移多补少”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法表示移多补少的结果【教学难点】总结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教具准备】题纸、课件,学具,学具操作版【教学过程】一、微课汇报学生交流学习反馈单,在介绍摆一摆的画一画的过程中,明确一一对应的方法和分出的两部分:相同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微课后,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反馈单,课上集体交流,思维碰撞,在生生问答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确本节课两个重点。
二、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出示信息窗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谈话: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为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借助经验,探索方法1.独立思考,初步解决(借助学具摆一摆)谈话: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解决?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谈话:摆好了的同学和你的同位说一说你的想法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说一说摆一摆的具体方法。
预设:先摆了14个,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了10个,然后再从多的这里拿出2个给黄的,他们就一样多了。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PPT课件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北京课改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4 解决问题
两级混合运算解决 实际问题(2)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返回
课前导入
一年级植树30棵,三年级植树是一年 级的4倍,三年级植树多少棵?
30×4 =120(棵) 答:三年级植树120棵。 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183+95÷5 167-16×8 36×9÷4 65×7+323 674-288÷9 92-17+197
返回
课堂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9+48= 77
36+27= 63
84÷4= 21
65÷5= 13
83-16= 67
91-64= 27
13×6= 78
12×8= 96
返回
2、绿化队星期一植树147棵,星期二到 星期五每天植树185棵。这一周绿化队 一共植树多少棵?
方法二:脱式计算。 130-18×3
=130-54 =76(包)
注意:“=”后面 第一个数字和原题 第一个数字对齐。
返回
每包有25本练习本,三(1)班领来了 6包以及8本,一共领来多少练习本?
本题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先求6包有多少本? 再求一共有多少本?
返回
每包有25本练习本,三(1)班领来了 6包以及8本,一共领来多少练习本?
147+185×4 =147+740
星期二到星期 五共4天。
=887(棵)
答:这一周绿化队一共植树887棵。
返回
3.在先算的部分下面画上横线,再计算。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四解决问题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四解决问题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比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中,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学生在体验实践的过程,获得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能力。
3、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无限乐趣。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主要是相差数÷2;此外还有平均数-小数、大数-平均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在低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基础数量关系和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分析:
前测:怎样使两种星星同样多?
全班48人,调查结果:
多的去少的添移多补少合在一起再平均分
12 11 23
2
25% 22.9% 47.9% 4.1%
我的设想:
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我想孩子们的直观动手能力强,那我就通过设计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帮助孩子建立“移多补少”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力求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移多补少” 的实际问题
思路一:借助直观图摆一摆。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排比第一排多了()捆,把多出的这()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捆,即从第二排拿出()捆放到第一排,两排小棒的根数就一样多,即小红给小刚()根小棒,两人就同样多。
思路二:小刚有()根小棒,小红有()根小棒,他俩一共有()根。要使两人同样多,就需要把这100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人应该有()根小棒,小刚有小棒的根数比50少()根,所以需要小红给他()根,两人就同样多了。
4.5解决“移多补少”的实际问题
内 容
1.看一看,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比第一行多()个○。
2.思考:小刚搭积木,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要使两堆的积木块数相等,应从第二堆拿几块到第一堆?
3.小刚有30根小棒,小红有70根小棒。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可以先求相差数,移动数是相差数的(),即相差数÷()=移动数。还可以先求总数,再求每份数,少的一方或多的一方与每份数的()就是移动数。
5.丁丁有23支铅笔,明明有17支铅笔。丁丁给明明多少支铅笔后,两人的铅笔支数就相等了?
6.丽丽有40张画片,平平有30张画片。丽丽给平平多少张画片后,两人的画片张数就一样多了?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比多少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比较直观。
参考答案
1.2201002100250
502020
4.一半2差5.(23-17)÷2=3(支)
6.(40-30)÷2=5(张)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0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体现课标思想: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新的知识点是把口算的过程用笔算脱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时教给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用脱式的方法计算两步式题。
2、会用两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重点: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
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的实际问题。
课时:14课时。
第一课时脱式计算教学目标:1、会用脱式方法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格式。
2、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p58情景图:车上原来装了105箱苹果,我运走了40箱,他运走了30箱,问:车上还有多少箱苹果?二、自主探究:1、学生根据实际列式:105-40-30 105-(40+30)为什么这样列式呢!2、教师引导:你列的算式也可以用脱式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在先算的下面画横线那么不计算的数脱下来。
100-40-30 100-(40+30)= 60-30 = 100-70= 30(元) = 30(元)3、试一试:752-316+147 752-(316+147)96÷4×2 96÷(4×2)做完后比较一下左右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练习提高:p59:练一练1、强调脱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3、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
四、作业:做前说说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脱式计算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学生对于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并不陌生,但是在进行脱式计算时,个别学生就有些懵,在练习中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多让他们说运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3)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购物找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购物找零。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购物找零情景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购物找零。
2. 新课讲解(1)计算方法回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 23 45,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数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某一位的和超过 10,就向前一位进 1。
(2)购物找零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购物找零。
假设小明去商店买了一件衣服,价格为 68 元,他给了售货员 100 元,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用两位数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小明给的钱(100 元)减去衣服的价格(68 元),即 100 - 68。
计算过程如下:```100- 68------32```所以,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 32 元。
3. 情景模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购物找零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情景模拟。
请一位同学扮演顾客,另一位同学扮演售货员。
顾客购买一件衣服,价格为 68 元,给了售货员 100 元。
售货员需要计算找零金额,并交给顾客。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计算题。
(2)教师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了购物找零的问题。
通过情景模拟和练习,同学们掌握了这个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4-6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教学课件
如果把小丽的画片给小强5张,两个人 的画片张数就同样多了。原来小丽的 画片张数比小强多几张?
分析:
小强给小丽5张,两人现在同样多, 说明小丽原来比现在多5张,小强比 现在少5张,所以小丽比小强多10张。
如果把小丽的画片给小强5张,两个人 的画片张数就同样多了。原来小丽的 画片张数比小强多几张?
4 解决问题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小红有60张卡片,小明有40张卡片, 小红比小明多多少张卡片?
60-40=20(张) 答:小红比小明多20张卡片。
探究新知
小刚有30根小棒,小
红有70根小棒。小红
给小刚多少根小棒,
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小 刚
小 红
你知道
小刚有30根小棒 小红有70根小棒
了什么?
要求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
棒,两个人的小棒同样多。
画图摆一摆:
小刚:
小红给小刚20 根就同样多了。
小红:
根据数量关系解答:
小刚有30 根小棒
小红有70 根小棒
小红比小刚多 70-30=40(根)
或者也可以换 一种思路。
把40根平均 分成两份
拿出其中的一 份给少的一方
16-8=8(千克) 8÷2=4(千克)
答:将16千克桶中的水倒4千克到另一个 桶中,这样两个桶中的水就同样多了。
课堂小结
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 移动数是相差数的一半, 即相差数÷2=移动数。
方法二:先求总数,再求每份数,少的 一方或多的一方与每份数的相差数 就是移动数。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解决问题》课件公开课
小组交流:
1.悄悄地认真品读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
你认为错的画“\”,看不懂的在旁边画“?”。 2.交流作品。 3.修改完善。 4.确定分享作品的顺序。
活动二:
10千克
学习要求: 1.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题意。 2. 思 考 信 息 间 的 关 系 , 确 定 如 何 解 决 ? (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 列式计算,验证是否正确,再写“答”。 4.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
马建涛 北京市延庆区大柏老小棒
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学习要求: 1.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题意。 2. 思考信息间的关系,确定如何解决? (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 列式计算,验证是否正确,再写“答”。 4.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答: 或者也可以换
小刚有30
一种思路。
根小棒
一共有
平均分,每人得
小红有70 30+70=100(根) 到100÷2=50(根)
根小棒
差多少,要
多多少,给
多少
多少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小刚有30根小棒,小红有70根小棒。小红 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解答:
70+30=100(根) 100÷2=50(根)
50-30=20(根)
答:小红给小刚20根小棒,两个人就
同样多了。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拔河比赛,左边有10个人,右边有6个 人,请你帮他们调整一下,使两边的 人数同样多?
10-6=4(人) 4÷2=2(人) 答:从左边调2人去右边,这样两边 人数就同样多了。
方法二:先求总数,再求每份数,少的 一方或多的一方与每份数的相差数 就是移动数。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如果把小丽的画片给小强5张,两个人 的画片张数就同样多了。原来小丽的 画片张数比小强多几张?
分析: 小强给小丽5张,两人现在同样多, 说明小丽原来比现在多5张,小强比 现在少5张,所以小丽比小强多10张。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如果把小丽的画片给小强5张,两个人 的画片张数就同样多了。原来小丽的 画片张数比小强多几张?
北京课改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4 解决问题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课前导入
小红有60张卡片,小明有40张卡片, 小红比小明多多少张卡片?
60-40=20(张) 答:小红比小明多20张卡片。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探究新知
小刚有30根小棒,小
红有70根小棒。小红
给小刚多少根小棒,
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小 刚
小 红
你知道 了什么?
小刚有30根小棒 小红有70根小棒 要求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
棒,两个人的小棒同样多。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画图摆一摆:
小刚:
小红给小刚20 根就同样多了。
小红: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答:
小刚有30 根小棒
小红有70 根小棒
小红比小刚多 70-30=40(根)
或者也可以换 一种思路。
把40根平均 分成两份
拿出其中的一 份给少的一方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小刚有30根小棒,小红有70根小棒。小红 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解答: 70-30=40(根) 40÷2=20(根)
答:小红给小刚20根小棒,两个人就 同样多了。
解答:
5×2=10(张)
答:原来小丽的画片张数比小强多10张。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课堂练习
1、小华有53个玻璃球,小莹有25个玻璃球。 要使两个人玻璃球的个数同样多,小华要给 小莹多少个玻璃球?
53-25=28(个) 28÷2=14(个)
答:小华要给小莹14个玻璃球。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2、有两桶水,喝了以后,有一桶剩16千克, 有一桶剩8千克。要使两个桶中的水同样多, 可以怎么办?
16-8=8(千克) 8÷2=4(千克) 答:将16千克桶中的水倒4千克到另一个 桶中,这样两个桶中的水就同样多了。
返回
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课堂小结
解决“移多补少”பைடு நூலகம்题的方法:
方法一: 移动数是相差数的一半, 即相差数÷2=移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