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排水

合集下载

隧道防排水原则

隧道防排水原则

隧道防排水原则
隧道防排水原则是指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水的渗入和防止水的积聚,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隧道设计要考虑地下水位、降雨量和周围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隧道的位置和纵、横断面尺寸,以便降低地下水位和降雨对隧道的影响。

2. 针对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如设置抗渗层、注浆固结或采用隔离帷幕等方法,防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3. 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隧道内的积水。

使用排水设施,如排水槽、泵站等,将水引入设立的水源。

4. 隧道内部及出口设置排水设施,如渠道、地沟、泵站等,有效排除隧道内的积水。

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确保排水设施的畅通。

5. 隧道建设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凝结在施工面上,影响隧道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隧道加热设备、降温设备或施工加热等手段,控制隧道内的温度。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隧道内的水渗入和积聚,从而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隧道防排水设施

隧道防排水设施

盲沟的维护与保养
盲沟的检查与修复
定期对盲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或堵塞 现象,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清理。
盲沟的清理
定期清理盲沟内的杂物和淤泥,保持其通畅 。
盲沟的防锈处理
对于金属材质的盲沟部件,应定期进行防锈 处理,防止锈蚀对排水系统造成影响。
05
CATALOGUE
隧道防排水设施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隧道防排水设施的应用现状
隧道防排水设施的类型
按功能划分
按材料划分
可分为防水型、排水型和防排结合型 三种类型。
可分为刚性防排水和柔性防排水两种 类型。
按设置位置划分
可分为洞内防排水和洞外防排水两种 类型。
02
CATALOGUE
隧道防排水设施的构成
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抗渗性能的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防水 剂或采用特殊配合比,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提高密实度,达到防水效果。
检查,确保无渗漏点,表面光滑、无气泡和裂纹。
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
要点一
总结词
排水系统是隧道防排水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 艺包括排水沟的设置、排水管的安装和排水口排水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隧道的设计要求设置排 水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断面形式,以确保排水顺畅。同 时,应安装排水管,选择耐压、耐腐蚀的材料,并按照设 计要求进行安装。排水口应设置在隧道洞口的低洼处,以 利于排水。最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排水系统无堵塞、漏 水和排水顺畅。
止水带的施工工艺
总结词
止水带是隧道防排水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 艺包括止水带的固定、接口处理和安装质量检查等步骤 。
详细描述
在止水带的施工过程中,应先确定止水带的安装位置, 采用可靠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隧道壁上。接口处理是 关键环节,应选择合适的粘结材料进行连接,确保密封 性。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无漏水点、无气 泡和裂缝等缺陷。同时应注意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直接 冲击止水带,以免造成损坏。

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

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

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隧道施工中的防排水工作则至关重要。

隧道的防排水施工工法旨在确保隧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防止水体渗入隧道内部,保障隧道的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

一、外部排水系统外部排水系统是隧道防排水的基本手段之一,主要包括排水管道、雨水排放装置和防渗墙等设施。

该系统通过将隧道周围的地下水引导至排水管道,再通过雨水排放装置将水体排放至外部环境,以避免地下水对隧道产生不良影响。

防渗墙则用于阻止地下水渗入隧道内部,保护隧道的稳定性。

二、排水井和泵站排水井和泵站是隧道防排水施工中的关键设施,用于收集和排除隧道内部的积水。

排水井通常位于隧道最低点,通过管道引入泵站进行排水处理。

泵站则负责将积水抽出隧道,并将其排放至安全地点或处理设施。

排水井和泵站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排水效果。

三、防渗涂层和防水堵漏隧道防渗工法的关键在于防渗涂层和防水堵漏技术的应用。

防渗涂层是一种涂覆在隧道内部表面的特殊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渗性能。

它能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透,保护隧道结构不受侵蚀。

而防水堵漏技术则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可能渗漏的部位进行堵漏处理,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

四、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是隧道防排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知隧道内部的水位、水压等参数,实时监测水体的运行状态。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和处理。

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隧道防排水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五、维护与保养隧道防排水工程的维护与保养是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

维护包括定期巡检,发现和处理排水系统中的故障或漏水情况,及时进行修补和更换设备。

保养则包括隧道清洁、防腐保护等,以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正常运行。

总结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是隧道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外部排水系统、排水井和泵站、防渗涂层和防水堵漏、监测系统以及维护与保养等工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水体渗入隧道内部,保障隧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隧道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排水施工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隧道结构防水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为辅,对变形缝、施工缝等特殊部位采用多道防线特殊处理的半封闭防水,达到二级防水标准。

7.6.1明洞防水(1)结构采用C35自防水钢筋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

混凝土抗渗标号P8。

为提高结构自防水能力。

采取如下措施:1)对各种粗细骨料、拌合水机外加剂进行严格的质量与计量控制;2)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实验反复比选,确定用于不同浇筑方法、不同施工环境的最佳配合比;3)采用添加HEA型混凝土膨胀剂(掺入量占水泥用量6%-8%,等量代替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4)对商品混凝土的计量、拌合、运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

(2)施作防水隔离层。

采用2.0mm厚的EVA防水卷材,背衬400g/㎡无纺布一层。

(3)在衬砌浇筑工作缝设置钢边橡胶止水带,在设置变形缝处设钢板止水带。

同时,在二衬迎水面设置背贴式止水带。

7.6.2暗挖隧道防水(1)结构自防水:C35自防水钢筋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措施同明洞结构。

(2)防水隔离层: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隔离层,采用 2.0mm 厚的EVA防水卷材,背衬400g/㎡无纺布一层,必要时可采用钢架混凝土代替钢筋混凝土,以方便施工和确保防水板施工质量。

(3)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在衬砌浇筑工作缝设置钢边橡胶止水带,在设置变形缝处设置钢板止水带。

同时,在二衬迎水面设置背贴式止水带。

(4)注浆防水:主要用于地下水量较大、有集中出水点地段。

隧道开挖前预先对地层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预加固和止水;隧道开挖后,在隧道拱部初支内预留注浆孔,对初期支护与围岩间空隙压注水泥浆液进行充填注浆。

7.6.3隧道内排水(1)隧道及明洞在路面两侧均各有排水沟一条,以保证路面水和消防水顺畅的排入隧道内的侧沟,并与洞外侧沟顺接。

隧道工程防排水的一般规定

隧道工程防排水的一般规定

隧道工程防排水的一般规定?【解答】1、隧道工程防排水,应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施工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目的。

对水资源保护有严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应做妥善处理,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2、隧道工程施工防排水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根据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耐久性要求、施工技术水平、防水等级,选用适宜的材料。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正洞和设备洞衬砌防水等级应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衬砌结构表面无湿渍。

4、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提高混凝土自防水性能,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6,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8.5、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施工缝防水应同时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与中埋式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的防水措施;变形缝防水应同时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及其它两种可靠的防水措施。

6、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重视初期支护的防水,并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满足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

7、隧道工程施工排水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并应符合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

对排、渗水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8、隧道工程施工前应对地表及隧道附近的井泉、池沼、水库、溪流进行调查,并应进行观测与试验,找出渗漏根源,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隧道开挖过程中对涌水地段的防排水处理?【解答】(一)涌水地段的防排水处理原则。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开挖面出现的涌水进行调查分析,找准原因,采取“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和不留后患的目的。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规定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规定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规定
1、隧道防排水应符合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及《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的有关规定。

隧道衬砌结构防水等级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一级标准。

2、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应铺设防水板。

防水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后期施作的隧道洞内埋设件,埋设深度应以不穿透二次衬砌为原则,以保护防水板。

3、隧道内均应设置双侧排水沟。

单洞双线隧道,根据地下水量,可增设中心深排水沟。

4、富水地层隧道应采用深排水沟,水沟水位应在铺底底面20cm以下,并符合规定。

5、水沟断面应根据水量大小确定。

深排水沟的设置应考虑清理和检查要求;中心深排水沟应设检查井,检查井可以设在线路中间或两侧救援通道下面。

检查井间距应根据水沟断面情况确定,检查人员不能进入水沟内部时,检查井间距宜为30~50m;检查人员能够进入水沟内部时,检查井间距宜为80~100m。

6、水沟两侧应预留进水孔。

衬砌边墙侧的进水孔间距宜为4m,道床侧泄水孔间距宜为1.0m.环向盲沟底部位置应设进水孔与排水沟连通。

7、水沟的结构外缘至同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3m.临近道床一侧的侧沟墙身应增设构造钢筋。

水沟可设在救援通道下面,但盖板必须坚固、平整,并与救援通道地面齐平。

8、隧道衬砌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9、隧道洞口及明洞防排水应执行现行《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中的有关规定。

衬砌外贴防水层应具有较好的耐热度、抗冻性、柔性、防腐和耐水、抗老化性能,防水层应铺至边墙泄水孔处。

隧道防排水技术原则、防水材料及施工措施

隧道防排水技术原则、防水材料及施工措施
10
3.2 喷射混凝土防水
提高喷射混凝土防水措施: ⑴对喷射混凝土的围岩基面进行处理。 ⑵对喷射混凝土背后空隙进行注浆。 ⑶对突出的锚杆进行处理。 ⑷对于喷射混凝土的湿润养护,减少裂纹。 ⑸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等,提高
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3.3 防水层
隧道防水层是由防水板及其垫层组成,它能将地层中 的渗水阻隔于二次衬砌之外,避免水与二次衬砌混凝 土接触,防止地下水通过二次衬砌的薄弱环节渗入隧 道。垫层的作用是保护防水板,使防水板免遭尖锐物 的刺伤,同时充当渗水通道。
金属垫圈 射 钉 (膨 胀 螺 栓 )
热塑性圆垫圈
初期支护
围岩
围岩
暗钉圈固定缓冲层示意图
38
隧道防水板垫层布设
39
铺设的步骤为:
①先在隧道拱部位标出纵向中线。
②使缓冲层垫衬基本与洞室轴线直交,留足基面凹凸部
位的富有量,由两边墙向拱部铺设。 ③用带热塑性圆垫圈的射钉将缓冲层平整顺直地固定在
基层上,固定点间距:一般拱部0.5~0.8m,边墙
防水材料
缓冲垫层
•无纺布(土工布)
•聚乙烯泡沫塑料 卷材(PE)
防水板
•PVC •EVA •ECB •LDPE
土工 布
防水 板
3.4 衬砌混凝土防水 混凝土衬砌是隧道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结构受
力的不同,混凝土衬砌的厚度一般在30~60cm之间。 铁路隧道混凝土抗渗等级要求P8,现在要求采用耐久 性混凝土,若配合比得当,浇筑工艺合理,一般能起 到防水混凝土的作用。
纵向排水盲管 横向排水盲管
纵向盲管 横向盲管
横向排水管出口
3.5.4 中央排水管 中央排水管是隧道最后的排水设施,它将衬砌背后的

隧道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排水施工一、概述矿山法隧道防、排水施工基本原则: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以排为主、综合治理。

主要防、排水措施包括铺设防水板,二次衬砌采用抗渗混凝土,设置盲沟引排,施工缝、沉降缝设置止水板(垫),注浆封堵,设置土工布、透水软管盲沟等综合工程措施。

隧道工程完工后,要求做到不渗不漏。

因此,结构物防排水工程是一项关键技术,其防排水效果是评定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

结构物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铺设防水板、透水软管,结构自防水,施工缝设置止水带(条)等。

防排水施工适用范围广泛,如山岭隧道、城市地铁及其他地下结构物工程等。

二、防水施工工艺1.铺设防水板施工流程:基面清理→土工布垫层施工→塑料垫片施工→防水板铺设。

(1)基面清理①首先对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确保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②隧道断面变化或转弯的阴角应抹成R≤5 cm的圆弧。

③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应采取封堵或引排措施。

(2)土工布垫层施工土工布采用水泥钉和塑料圆垫片固定于已达到要求的喷射混凝土基面上。

(3)防水板铺设防水板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

(4)施工缝、变形缝防水采用止水条、止水带等材料,施工缝按相关要求凿毛、清理后,安设止水条(带)。

(5)二次衬砌采用抗渗混凝土改善衬砌混凝土性能,随着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完成,增强衬砌结构自防水能力,达到增强防水功能的效果。

2.防水层施工要点①基面要认真处理,防止损伤防水板。

②采用无钉铺设技术安装防水板要确保防水板的完整性、密闭性(施工中要专门保护,不得有损伤)。

③防水材料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接缝要错开防水的薄弱环节。

3.排水施工(1)超前探测采用各种探测手段,对未来前方水文、地质进行超前探测,查明前方可能存在的地下水状态,针对探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对于较大的地下水,采用注浆封堵等工程措施堵截地下水,防止大量的地下水排出而导致地表下沉等地质灾害。

隧道防排水首件施工总结

隧道防排水首件施工总结

隧道防排水首件施工前言隧道工程建设中,防水排水是关键环节之一,其对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起着重要影响。

作为隧道内部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防排水首件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围绕隧道防排水首件施工进行,分享实践经验。

防水排水首件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隧道防水排水首件的作用。

隧道内部排水系统主要分为四种,即降雨水、地下水、盾构泥浆和地下渗漏水的排水系统。

防水排水首件则是从里到外依次设置的排水设施,起到以下作用:1.抵抗雨水或地表水渗入隧道开挖断面,以免泥灰浆中含水量过高影响土体稳定性。

2.起到防水隔离层的作用,以防隧道内部水渗入隧道周围土壤,导致隧道周围土体出现饱和和塌陷现象。

3.防止洪水等自然灾害,保证隧道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

施工步骤隧道防水排水首件一般采用水泥浆注浆法施工,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施工方案。

2.安排人员制定施工计划,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

3.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送至工地现场。

第二步:设备调试和现场布置1.对注浆泵、喷枪等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确保设备安装正确,以及运转正常。

2.进行现场布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仓库、浆池等施工设施的搭建。

第三步:洞口或井筒设置根据洞口结构及渗水情况,进行洞口或井筒的设置:1.洞口设置:将隧道开挖面较低段洞口用砖块砌筑封闭,封闭高度按实际地质情况定位。

2.井筒设置:在采取横向施工方式的时候,需要进行井筒设置,将井筒安装在施工区的最顶部。

第四步:注浆施工1.进行注浆前,需要先进行混凝土、砌砖等防水隔离层的加固。

2.采用全浆注浆法或套管注浆法进行注浆施工。

这里以全浆注浆法为例,注浆泵从洞口或井筒穿过,将注浆泵放在注浆浆池上,并将注浆管放进洞口或井筒里;将浆料倒入注浆泵中,开始注浆。

第五步:质量验收施工结束后,进行质量验收,确认是否达到设计施工标准。

\r \r ## 施工要点\r \r ### 隧道洞口处的设置。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
隧道防排水是隧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下水和降雨水对隧道造成损害。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必须按照规范和标准来执行,以下为详细解说:
一、防护层的设置
隧道施工之前要首先进行防护层的设置,以便起到隔水的效果。

防护层一般由特殊粘合剂、防水材料或者涂覆层来构成,材料选用要正规,质量保证。

二、预留跑水槽
隧道内的雨水和地下水由于其流动性,在隧道内不易排走。

因此施工时必须预留跑水槽,在隧道内的最低点设置排水口,将水直接排走。

跑水槽的设计成果要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

三、排水管道的极配
隧道内浸水严重时,必须设置一个专门的排水系统,将排水管路连接到排水槽,在排水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排水系统的设计。

排水管道极配合理,管道的斜率要与设计标准相符合,在其整个运行过程中保证其顺利排水。

四、灵活的出口设置
施工过程中,排水系统的出口位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位
置的调整,设计出多条出口,出口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
同情况下的排水效果。

五、安全性和保障性的提高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安全稳定,保障性高。

在实施时要
注重其重要性,严格按照标准和方案进行排水设计,确保整个排水系
统的安全运行。

以上就是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它们能够有效的保障隧道的运行,且能为后期的检修提供便利,是隧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隧道防排水详解

隧道防排水详解

2.加固围岩由于系统锚杆的加固作用,使围岩中,尤其是松动区的节理裂隙、破裂面等得以联结,因而增大了锚固区围岩的强度(c、φ值)。

锚杆对加固节理发育的岩体和围岩松动区是十分有效的四、锚杆支护类型选择与支护参数设计(1)预设计以工程类比为主,设计时通过把本工程的地质条件与类似的已建工程进行充分分析对比,以确定出本工程的预选设计方案。

一般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在预设计可参考表4-14-18和表4-14-19的衬砌参数。

对地质复杂、大跨度、超浅埋和有特殊要求的隧道,应在做充分的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检算。

预选设计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②开挖的方式、方法、主要机械设备;③初期支护的结构和设计参数;④二次衬砌结构参数和构筑时机;⑤施工程序,一次掘进长度;⑥监控量测计划;⑦复杂地质区段必须采用的和可能采用的预支护、预加固、排水等辅助施工方法及机械设备。

(2)对重要隧道,制定设计方案应当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把已建工程的客观条件和经验与本工程的客观条件相比较,应用工程类比法制定预选设计施方案。

第二阶段、先通过施工试验段验证预选方案是否可行,然后再制订工程实施设计方案。

(3)制订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通过对隧道围岩动态的量测工作监控设计施工全过程、并根据量测反馈信息在需要时修改和变更实施设计方案。

两车道隧道复合式衬砌的设计参数表4- 14-18注:有地下水时,可取最大值;无地下水时,可取小值。

采用钢架时,宜选用格栅钢架。

第四节隧道防排水一、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1.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2.隧道防排水的基本要求(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隧道防排水应满足下列到要求:①拱部、边墙、路面、设备箱洞不渗水;②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冰沟不冻结;③车行、人行横通道等服务通道拱部不滴水,边境不淌水。

隧道防排水设施

隧道防排水设施

Tunnel Engineering目录01隧道防排水的必要性02隧道防排水设施隧道防排水的必要性水对隧道运营的危害1.增大荷载产生水压力产生膨胀力膨胀性围岩)产生冻胀力(寒区隧道)增大围岩容重(一)水对围岩和支护衬砌的影响2.降低承载力软化围岩加速围岩风化冲蚀衬背围岩侵蚀支护结构(一)水对围岩和支护衬砌的影响l 降低设备效率,缩短寿命l 引起渗漏水,侵蚀衬砌结构l 威胁运营及司乘人员健康恶化运营环境l 水雾造成能见度降低l 渗漏水导致路面湿滑l 引起电力系统漏电或火灾威胁运营安全(二)水对隧道运营的危害隧道排水措施防设不透水层防止穿透,如防水凝土、防水层排排走进入隧道区域内的水,如排水沟、盲沟截防止水进入隧道区域,如截水天沟堵堵塞渗水通道,如注浆、止水条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1.材料:土工布+防水板;复合防水板2.布设:半包或全包3.拼接:双缝焊接设施一:土工布+防水板防水(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设施一:土工布+防水板防水热熔衬垫1.环向排水盲管+纵向排水盲管2.环向排水盲管:土工布和初期支护(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设施二:排水盲管和排水沟排水盲管3.纵向排水盲管(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设施二:排水盲管和排水沟排水盲管l 材料:开孔PVC花管l 直径:100-150mm l 布设:两侧拱脚l 纵向坡度:随路线,不小于0.3%l 安装:素混凝土基座上设碎石反滤层(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设施二:排水盲管和排水沟排水沟双侧水沟、中心水沟1. 沟底纵坡与线路纵坡一致铁路隧道不得小于3‰公路隧道不得小于5%2.铁路隧道横向排水坡不小于2%公路隧道横向排水坡不小于1%3.1.位于隧道洞口外2.防止水进入隧道区域设施三:截水沟(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1.材料:橡胶;缓膨胀橡胶2.布设:每道施工缝设施四:衬砌施工缝止水条(带)(一)隧道防排水建筑物、1隧道防排水的必要性水对围岩和支护衬砌的影响、水对隧道运营的危害2隧道防排水设施 “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3隧道防排水设施土工布+防水板防水、排水沟、盲管、截水沟、施工缝止水条(带)思考隧道防排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Tunnel Engineering。

交通隧道防排水设计

交通隧道防排水设计

交通隧道防排水设计一、设计概述交通隧道防排水设计首先是要确认隧道采用的防排水方式,其基本依据是隧道所处地理、地质环境。

根据隧道排水对环境、对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来确定防排水方式。

如,在灰岩地区的山岭隧道,采用注浆封堵岩溶管道工程量大、难度大、还易产生高水压引起施工和运营危害,因此,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以排为主的半包式防水。

而在水下隧道环境或水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居民用水保护区等)的隧道排水不仅会对隧道工程本身带来灾害,也会严重影响自然环境或人民群众生存条件,因此,必须采用全包式防水。

在部分城市地区,隧道排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可能引发地表沉降继而引起影响区域房屋沉降、损坏,而采用全包式防水工程造价过高而使工程无法实施,因此,可采用防排结合的控制型防排水方式。

防排水方式确定后的主要工作是防排水材料的选择。

交通隧道防排水材料主要依据相关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3370.1—201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确定,其中铁路隧道通过《铁路隧道防水材料第1部分:防水板》(TB/T 3360.1—2014)及《铁路隧道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TB/T 3360.2—2014),专门对防排水材料的使用做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排水材料选择及技术指标交通隧道中,常用的排水材料有无纺织物(土工布)、排水管等,它们的基本参数与选择如下。

(一)土工布类型及技术指标如前所述,在隧道防排水系统中,使用的无纺织物不仅起排水、反滤作用,同时作为防水层与围岩或初期支护接触的缓冲层,起到保护防水层的作用。

因此,交通隧道用土工织物单位面积质量是最主要的指标。

2004年以前,公路隧道内采用的无纺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一般为200~250g/m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3370.1—201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均规定,隧道排水层内使用无纺织物单位面积不小于300g/m2,但从目前多数公路隧道实例工程设计来看,均已用到了350g/m2,而从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实用情况来看,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有的已用到700g/m2,如德国、中国台湾等。

铁路隧道防排水材料第1部分

铁路隧道防排水材料第1部分

铁路隧道防排水材料第1部分摘要:一、铁路隧道防排水的重要性二、铁路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三、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四、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现状与问题五、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铁路隧道防排水的重要性铁路隧道防排水是隧道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隧道的防水和排水对于隧道的使用寿命、正常运营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隧道防排水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隧道渗透水、渗土、坍塌等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二、铁路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铁路隧道防排水遵循“防、堵、截、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具体来说,防排水工程需要从隧道洞口、洞身和洞底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治理,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

三、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技术要点1.隧道洞口工程:隧道洞口的防排水措施需要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这包括隧道引道范围内的桥梁墩台、路基、边坡等工程的防排水处理。

2.隧道洞身工程:隧道洞身的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防水涂料、防水板、排水板等。

这些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

3.隧道洞底工程:隧道洞底的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系统、防水系统、地面防水层等。

排水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排出隧道内的积水,防止水压过高;防水系统需要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和雨水的渗透;地面防水层需要能够抵抗地下水的侵蚀。

四、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隧道防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防排水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有待提高,隧道防排水施工的监测和维护不足等。

五、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高效、安全,如绿色防水材料、高效排水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隧道防排水措施

隧道防排水措施

隧道防排水措施一、隧道工程防排水原则隧道防排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构造防排水、施工防排水。

二、施工防排水措施地面排截通过地面排水系统或阻水,防止地表水流入或渗入洞内;洞内排水通过洞内排水沟、集水坑视顺坡、反坡情况分别采用重力式或强制式排水;辅助坑道排水通过辅助坑道将水排出洞外;地面及洞内井点降水通过设置于地面(浅埋情况)或洞内的井点将水通过水泵排出洞外。

三、构造防排水措施(一)喷射混凝土堵水当围岩有大面积裂隙渗水,且水量、压力较小时,可结合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堵水。

但应注意引时需加大速凝剂用量,开展连续喷射,且在主裂隙处不喷射混凝土,使水流能集中于主裂隙流入盲沟,通过盲沟排出。

(二)塑料板堵水当围岩有大面积裂隙滴水、流水,且水量压力不太大时,可于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二次支护施作前,在岩壁大面积铺设塑料板堵水。

(三)模筑混凝土衬砌堵水模筑混凝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渗阻水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参数恰当处理各种施工缝以提高自身防水性能而到达堵水目的。

(四)注浆堵水注浆在加固岩的同时,实际上也起到了堵水作用。

若二次支护因混凝土质量欠佳而产生渗漏,则可以对其开展构造注浆堵水。

(五)盲沟排水盲沟的作用是在衬砌与围岩之间提供过水通道,并使之汇入泄水孔,主要用于引导较为集中的局部渗流水。

传统的盲沟有灌砂木盒、灌砂竹筒。

因其加工、安装均较麻烦,且接头处易被混凝土阻塞,所以现在逐步被新型柔性盲沟所替代。

柔性盲沟通常由工场加工制造。

它具有现场安装方便,布置灵活,连接容易,接头处不易被混凝土阻塞,过水效果良好,成本也不太高等优点。

其构造形式有:弹簧软管盲沟、化学纤维渗滤布盲沟。

(六)泄水孔排水(七)排水沟排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固围岩由于系统锚杆的加固作用,使围岩中,尤其是松动区的节理裂隙、破裂面等得以联结,因而增大了锚固区围岩的强度(c、φ值)。

锚杆对加固节理发育的岩体和围岩松动区是十分有效的四、锚杆支护类型选择与支护参数设计(1)预设计以工程类比为主,设计时通过把本工程的地质条件与类似的已建工程进行充分分析对比,以确定出本工程的预选设计方案。

一般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在预设计可参考表4-14-18和表4-14-19的衬砌参数。

对地质复杂、大跨度、超浅埋和有特殊要求的隧道,应在做充分的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检算。

预选设计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②开挖的方式、方法、主要机械设备;③初期支护的结构和设计参数;④二次衬砌结构参数和构筑时机;⑤施工程序,一次掘进长度;⑥监控量测计划;⑦复杂地质区段必须采用的和可能采用的预支护、预加固、排水等辅助施工方法及机械设备。

(2)对重要隧道,制定设计方案应当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把已建工程的客观条件和经验与本工程的客观条件相比较,应用工程类比法制定预选设计施方案。

第二阶段、先通过施工试验段验证预选方案是否可行,然后再制订工程实施设计方案。

(3)制订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通过对隧道围岩动态的量测工作监控设计施工全过程、并根据量测反馈信息在需要时修改和变更实施设计方案。

两车道隧道复合式衬砌的设计参数表4- 14-18注:有地下水时,可取最大值;无地下水时,可取小值。

采用钢架时,宜选用格栅钢架。

第四节隧道防排水一、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1. 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2.隧道防排水的基本要求(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隧道防排水应满足下列到要求:①拱部、边墙、路面、设备箱洞不渗水;②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冰沟不冻结;③车行、人行横通道等服务通道拱部不滴水,边境不淌水。

(2)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隧道应做到:①拱部、边墙不滴水,路面不积水,设备箱洞不渗水;②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

(3)当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时,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当隧道内渗漏水引起地表水减少,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时,应对围岩采取堵水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渗漏。

二、隧道防排水的基本方法和措施1、隧道防水措施(1)洞外防水措施当隧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宜采用疏导、勾补、铺砌和填平等处治措施。

废弃的坑穴、钻孔等应填实封闭。

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隧道附近的水库、池沼、溪流、井泉水、地下水渗入隧道。

(2)洞内防水措施①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时,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应设置防水板及无纺布。

防水板应采用易于焊接的防水卷材,厚度≮1.0mm,接缝搭接长度≮100mm。

所采用无纺布密度要求≮300g/m2。

②隧道二次衬砌应满足抗渗要求。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有冻害地段及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不低于S8,其余地区不低于S6。

③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是防渗漏水的薄弱环节。

设计时常采用不同止水带、止水条等结构防水材料和构造形式。

图4-14-12为二次衬砌施工缝、沉降缝的主要构造形式。

④有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侵蚀混凝土,压注抗侵蚀浆液,或铺设抗侵蚀防水层。

⑤对于围岩破碎、涌水易坍塌地段,可采用向围岩内预注浆进行堵水加固。

⑥当隧道位于常水位以下,又不宜排泄时,隧道衬砌应采用抗水压衬砌。

图4-14-12 二次衬砌施工缝、沉降缝的主要构造形式2、隧道排水措施(1)隧道内排水应符合下列既定:①路面两侧应设纵向排水沟,引排营运清、洗水消防水和其他废水;②隧道纵向排水坡宜与隧道纵坡一致;③路侧边沟可设置为为开口式明沟(4-14-13)或暗沟(图4-14-14),当边沟为路沟时,应设沉沙池、滤水蓖、其间距宜为25~30m;④检修道或人行道的道面应考虑排水,可酌情设0.5% ~1.5%的横坡,亦可在墙脚与检修道交角处设宽50mm、深30mm的纵向凹槽,以利道而清洁排水。

图4-14-13 开口式明洞图4-14-14暗沟(2)路面结构底部排水设施的设置要求:①路面结构下宜设纵向中心水沟(管),引排地下水,中心水沟(管)断面积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②中心水沟(管)(图4-14-15)纵向应按间距50m设沉沙池,并根据需要设检查井;③隧道应设横向导水管,以连接中心水沟(管)与衬砌墙背排水盲管;横向导水管的直径不宜小于100mm,横向坡度应≮2%,其纵向间距应根据地下水量确定,一般可按30~50m设置;当不设隧底中心水沟(管)时,横向导水管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0m;④路面底部应设不小于1.5%的横向排水纵坡;⑤寒冷和严寒地区有地下水的隧道,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低于-10℃时,应采用深埋中心水沟;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5℃时,应在隧道下设防寒泄水隧洞。

(3)隧道衬砌外排水设施(图4-14-16)设置要求:①在衬砌两侧边墙背后底部应设沿隧道的纵向排水盲管(沟),其孔径不应小于80mm;②沿衬砌背后环向应设置导向盲管,其纵向间距应≯20m,遇水量较大时,环向盲管应加密,对有集中水处,应单独设竖向盲管,盲管的直径应≮50mm;③环向盲管、竖向盲管应与边墙底部的纵向排水盲管(沟)连通;纵向排水盲管(沟应与横向导水管连通,以形成完整的纵横向排水系统,环向盲管、竖向盲管。

纵向排水盲管应用无纺布包裹。

图4-14-15 中心水管图例图4-14-16 衬砌背后排水措施④当地下水发育,含水层明显,又有长期充分补给来源时,可利用辅助坑道排水或设置泄水洞等截、排水设施。

⑤当洞内水质有侵蚀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排水造成环境污染。

三、洞口与明洞防排水(1)隧道、辅助坑道的洞口及及明洞应设置截水沟(图4-14-17)和排水沟,洞口边坡、仰坡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比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

(2)为防止洞外水流人隧道内,可在洞口外设置反向排水边沟或采取截流措施。

(3)明洞防排水要求如下:①明洞顶部应设置必要的截、排水系统;②回填土表面宜铺设隔水层,并与边坡搭接良好;③靠山侧边墙底或边墙后宜设置纵向和竖向盲沟,将水引至边墙泄水孔排出。

图4-14-17地表水沟的形式;④砌外缘应敷设外贴式防水层;⑤明洞与隧道接头处应做好防水处理,明洞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新旧混凝土施工规则要求施做,明洞防水层应往隧道方向延伸一定长度,并做好仰坡脚与明洞填土的搭接。

第十五章隧道通风、照明与救援设施第一节隧道营运通风一、隧道营运通风的目的和要求车辆在隧道中行驶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CO2、N02、SO2及烟雾等),这一方面致使洞内空气恶化,不仅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感,还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洞内大量烟雾使能见度降低,给行车安全带来直接威胁。

因此,通风的目的就是:对有害气体(主要是CO)进行稀释,保证隧洞内卫生条件;对烟雾进行稀释,保证隧洞内行车安全;对异味进行稀释,提高隧道内行车的舒适性。

我国《公路隧道通风与照明设计规范》规定了隧道中有害气体和烟雾浓度以及风速应达到的标准:采用全横向通风方式与半横向通风方式时,CO设计浓度可按表4-15-1取值;采用纵向通风时,CO设计浓度可按表4-15-1所列各值提高50ppm取值。

交通阻滞(隧道内各车道均以怠速行驶,平均车速为10km/h)时,阻滞段的平均CO设计浓度可取30Oppm。

阻滞段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l km。

对于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长度不宜超过2000m,其CO设计浓度应按表4-15-2取值。

隧道中的烟雾设计浓度当采用钠灯光源时,应按表4-15-3取道。

当采用荧光灯光源时,烟雾设计浓度应提高一级。

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应按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考虑。

此外,在隧道内进行养护维修时,应按现场实际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考虑。

为增加洞内行车的舒适感,隧道内应不间断通风换气,以稀释洞内汁眛;其换气频率一般不低于5次/h;对于交通量较小或特长隧道,可采用3~4次/h。

采用纵向通风的隧道,隧道内换气风速不应低于2.5m/s。

通风设计时必须考虑火灾对策,长度大于1500m且交通量大的隧道应考虑排烟措施。

火灾时的排烟风速可按2~3 m/s取值。

隧道内所采用的分级要求存环境温度250℃情况下,可靠运行时间≥60min 。

二、隧道营运通风方式的选择隧道通风方式按送风形态、空气流动状态、送风原理等划分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机械通风又可分为纵向通风、半横向通风和横向通风,见表4-15-4 。

隧道通风方式种类表4-15-4自然通风射流式通风方式纵向式风道式和喷嘴式竖井式机械通风半横向式横向式混合式隧道应选择哪一种通风方式应根据隧道长度、车流量的大小、纵坡坡率、海拔高度、车辆组成、设计时速等因素综合比选来确定。

其中隧道长度、车流量的大小是影响隧道通风方式的主要要因素。

1. 自然通风这种透风方式不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是利用存在于洞口间的自然压力差或汽车行驶时活塞作用产生的交通风力,达到通风目的。

自然通风方式一般只适用于短隧道,且车流量较小的情况。

下列经验公式可作为选择自然通风的判据:(双向行车)LN≥6×105(4-15-1 )(单向行车)LN≥2.5×106式中:L——隧道长度(m);N——车流量(辆/日)。

当L与N的乘积大于6×105(双向行车)或2.5×106(单向行车),必须考虑机械通风。

采用交通风进行通风的隧道,其风流在出口处或多或少地要受自然风的影响。

单向交通的隧道,如果风是从出口吹进隧道内部,则会对交通风的速度起削减作用。

由于交通风的作用较自然风大,因此单向交通隧道即使隧道相当长,也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由于各种风的方向和参数的差异,在自然风方向,隧道内风向以及交通方向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组合方式。

2. 射流式纵向通风纵向式通风是从一个洞口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洞口排出污染空气的方式。

射流式纵向通风是将射流式风机设置于车道的吊顶部,吸人隧道内的部分空气,并以30m/s左右的速度喷射吹出,用以升压,使空气加速,达到通风的目的,见图4-15-1 。

射流式风机可根据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