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政策)【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政策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原则、方针。

它与社会行政相对应,属于间接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会政策涉及的面较广,可以解决多数人遇到的问题。

(2)社会政策的特点
①社会政策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
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
③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
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2.简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

答:社会政策的制定涉及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选优、政策方案合法化等各种环节。

(1)确认政策问题
确认政策问题的必要条件是:
①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某一问题不但业已客观存在,且公众与政府对该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达成了某种共
识。

②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当某一问题日趋严重,导致部分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发生障碍,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便会出现并日趋强烈。

③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当问题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即如再不采取行动,政府履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的能力与公信力将受到挑战时,从政府的角度看,便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2)建立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

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大体可视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

在前一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界定比较模糊,一般也不提出可行性方案或解决办法。

到了政府议程阶段,对问题已有了明确的界定与陈述。

(3)制定政策方案
确定政策目标是设计政策方案的第一步。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是政策方案设计与择优的基础,也为政策效果的评估提供标准。

政策方案的设计包含一系列具体步骤,大致可分为轮廓勾画和细节设计两个步骤。

轮廓勾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实现特定目标,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应方案;二是将各种方案的轮廓勾画出来。

细节设计是指按照所勾画的各种政策方案轮廓,确定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措施和手段,包括政策界限的规定和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预算、物质保障等。

(4)政策方案选优
政策方案的选优是指对已设计出来的各种政策方案进行评选,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的
过程。

在进行政策方案的评估时,应当坚持以下标准:
①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②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地少;
③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地小;
④实施中产生的负作用应尽可能地小。

(5)政策方案合法化
政策方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遵循,还需经过一定的程序获得合法性。

政策方案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称为政策方案合法化。

3.简述社会政策调整的方法有哪些?
答:社会政策的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结果,对现行社会政策进行修改、补充、分解或终止的过程。

政策调整的方式很多,包括替代、合并、分解、缩减等等。

(1)政策替代。

政策替代是指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但政策所针对的问题不变。

(2)政策合并。

政策合并是指旧的政策作为整体虽被终止,但其部分内容仍然适用,因而被合并到其他政策中。

(3)政策分解。

这是指将原政策的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自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原政策内容庞杂、目标众多而影响政策效果时,对其加以适当分解,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4)政策缩减。

政策缩减是采用渐进方式对某一政策加以终结,这样可避免仓促终结所可能产生的剧烈反应。

一般而言,对已实际完成预定目标的政策,可通过逐渐减少政策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完成政策终结的目的。

4.选择一个社会政策,分析其适用的决策模式?
答:观察不同政策的一般过程,有些偏向由科学系统分析来决定政策,有些是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影响的产物,有些则考量现实状况而非用科学理性分析来制订政策。

因此,至少可以归纳出三种社会政策决策模式:理性模式、政治模式、渐进模式。

(1)理性模式有系统分析的特征。

①社会必须能对某社会问题的认定有一致看法,同时认为有必要去处理;
②对某社会问题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价值都能纳入考量,并判断各种价值的优先顺序;
③对各种解题的政策选择都要纳入考虑;
④考量每种政策选择对于政策的目标人口与非目标人口的短长期成本效益;
⑤计算每种政策选择的成本效益的比率;
事实上,要充分考虑并计算每种政策选择的成本与效益并非易事,因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论点,即在某个限度范围内考虑数种政策选择,并决定出一个适当政策,该政策较能在合理成本范围内达成既定目标。

(2)政治模式涉及权力分配。

由于不同人或团体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与解法都不同,又因为不同的人与团体拥有的权力大小也不同,政策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冲突,政策便成为权力大小相互影响与抗衡的产物。

因此,政府责任就是管制因权力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狄尼特指出,政府需要建立各个利益团体加人一般过程的规范,并设法平衡利益团体间的冲突,以达成共同的协议,制订出政策。

(3)渐进模式主张新政策的产生是在既有政策的基础上增删或变更。

政策规划不像理性模式必须先回到社会问题的本质加以分析,渐进模式是在现有政策与预算的框架下来思考如何改变政策。

因此,新政策未必能真正处理社会问题。

然而,由于延
续了既有政策,政策制订者可以掌握新政策的效果,可以避免太多变动带来的反抗或冲突。

5.选择一个政策议题(如,都市中贫穷问题),思考你要运用何种政策分析方法来检视目前的政策?
答:运用描述分析方法来检视目前的政策,描述分析主要陈述某项政策的内涵,其具体表现为:
(1)简单描述以下内容
都市扶贫政策为何要推动(即政策目标),政策提供哪些给付或服务,谁有资格领取给付或服务,推动政策的经费从何而来,以及如何运用,由政府或民间的哪些单位推动;列出相关统计数据(如,预算或支出金额、服务次数或人数等),以呈现政策实际运作的状况。

(2)针对该政策议题讨论各种政策选择的可能性。

政策选择包括:对象是普及式还是选择式,提供给人民的是现金还是实物?推动政策的组织体系是属于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还是地方分权的方式,政策应由政府来推动还是由民间来推动,所需人力是以志愿工作者为主还是专业人员为主?
(3)比较分析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都市贫困问题,比较其各自对应的应对贫困的政策。

(4)历史分析
了解在不同时代中回应贫困问题的政策,以及分析影响政策转变的因素。

历史分析时常会加入社会分析、经济分析与政治分析。

二、论述题
1.试述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包含哪些基本环节(程序)?
答: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包括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四个阶段。

(1)社会政策的制定
①确认政策问题
确认政策问题的必要条件是:
a.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某一问题不但业已客观存在,且公众与政府对该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达成了某种共识。

b.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当某一问题日趋严重,导致部分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发生障碍,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便会出现并日趋强烈。

c.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当问题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即如再不采取行动,政府履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的能力与公信力将受到挑战时,从政府的角度看,便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②建立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

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大体可视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

在前一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界定比较模糊,一般也不提出可行性方案或解决办法。

到了政府议程阶段,对问题已有了明确的界定与陈述。

③制定政策方案
确定政策目标是设计政策方案的第一步。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是政策方案设计与择优的基础,也为政策效果的评估提供标准。

④政策方案选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