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及其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r追求低成本未来值得期待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r追求低成本未来值得期待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r追求低成本未来值得期待杨诗瑞【期刊名称】《太空探索》【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3页(P19-21)【作者】杨诗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 龙乐豪院士▲ 长征五号火箭宿东摄今年4月24 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在哈尔滨召开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龙乐豪详细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指能多次往返于地面、空间轨道及轨道与轨道间,完成快速运输、快速进出空间等多种任务,并按需返回地面的航天飞行器。

由于可重复使用的特征,使得这项技术具有廉价、快速、机动、可靠等特点,近年来在国际航天领域备受关注。

那么,我国在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有何安排与规划呢?多种路线同步推进自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人类一直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探索研究,经过几十年发展,航天飞机实现了工程应用。

之后,美国又投入巨资开展国家空天飞机计划、冒险星计划、空间机动技术验证飞行器等研究,形成了多种典型方案,其部分方案已经得到验证和应用。

龙乐豪表示,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总体来看可分为三种技术途径:一是传统运载火箭构型重复使用,一般包括运载火箭助推/子级回收和垂直起降运载火箭;二是火箭动力重复使用,如升力式构型运载器等;三是组合动力重复使用,如火箭基组合循环、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复合预冷等。

目前,我国已经在上述三种重复使用技术的发展路线上同步推进并形成了梯次能力。

▲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构型方面,现役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长征四号系列火箭采用的有毒推进剂,其箭体无法重复使用,但可通过伞降回收和栅格舵返回两种回收技术,实现落区精确控制,确保航区安全。

其中,伞降回收是在助推器/子级返回段利用降落伞减速,最终实现陆地、海上和空中回收的方式。

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技术航空航天领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创新技术的诞生,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航空航天行业的面貌,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轻型高强度材料航空航天行业对材料的需求一直是推动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过去,航空器和航天器常常使用重而坚固的金属材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轻型高强度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高的强度,能够减轻飞行器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并增加载荷能力。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飞机的结构部件,使得飞行器的性能大幅提升。

二、新型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是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对燃油效率和环保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了气流效率,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噪音排放。

另外,超音速发动机的研发也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这些新型发动机技术不仅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也为未来空中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一。

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算法,飞行器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飞行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机长的负担,提高航班的效率。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一些无人机和无人机飞行器上,但在商用航空器上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性和公众接受度等问题。

四、太空探索与开发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也扩展到了太空探索与开发技术领域。

例如,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和登月计划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可以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提高运载能力,并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登月计划则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空,并为未来更加广阔的太空探索铺平道路。

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人类太空探索的未来设定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总结: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航空航天行业的面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其再入制导技术

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其再入制导技术
深入研究的可 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制导关键技 术。
关键 词:可重复使 用运 载器; 再入 ; 制导
中图分类号:V 1 42 文献标识码:A
S c n n r t n Re s b eLa n h Ve i l n e o d Ge e a i u a l u c h cea d 0 isRe n r i a c c n l g e t e t y Gu d n e Te h o o is
Ab t a t h e s b e l u c e i l s am a e eo me tR n fs a e ta s o tt n s s m n t k y t c n l g e r s r c :T er u a l a n h v h c e i i d v l p n e d o p c r n p ra o y t a d i e e h oo i sa e n i e s
u d rd v l p n eman c u t e f h rd T er e ty g i a c o es c n e e a in r u a l u c e ce s o l e n e e e o i gi t i o n r s ewo l . h e n r u d n ef r h e o d g n r t s b el n h v h l h ud b nh i o t t o e a i
Ta h a Yu M e g u Ya g Yo , eZe ng ngYi u , n l n, n ng Xi bi
( eerhadD s nC n eC iaA ae f an hV hc eh oo y B in , 0 0 6 R sac ei et , hn cdmyo L uc ei e c n lg , e ig 1o 7 ) n g r lT j

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综述

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综述

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计划为了满足未来航天活动日益多样的需求,日本正在开发在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方面明显优于现有系统的航天运输系统。

然而,由于近年来火箭发射接连失败,日本大范围地修订了原有的发射进度和研制计划,并停止了由H-2 运载火箭发射的不载人带翼返回式飞行器——HOPE -X 实验飞行器的研制,以提高现有航天运输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高速飞行验证(HSFD)计划作为目前日本惟一正在进行的可重复使用飞行验证计划备受关注。

1 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RLV)研制计划回顾日本早就意识到有必要在降低航天运输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载器的可靠性。

为此,1999 年4 月,日本科技厅成立了空间活动委员会来管理航天运输系统的研制。

该委员会下设RLV 研制小组,专门负责RLV 的研制。

空间活动委员会于2000 年5 月提出了从现有一次使用运载火箭(ELV)向RLV 发展的规划。

其中,两级入轨运载器(TSTO)作为目标系统,其第一级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第二级采用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

日本RLV 的研制计划原打算分为3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都要经过评审和修订。

第1 阶段研究的重点是发动机系统,包括吸气式发动机和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

HOPE 实验飞行器将承担第二级运载器的飞行试验任务。

在第1 阶段的前5 年,重点研制涡扇直径为30cm 的ATREX 发动机。

ATREX发动机可使HOPE 的飞行马赫数达到6。

除了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外,第1 阶段还将研制10t 级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

这些基础技术研究的成果将经过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验。

在超音速和再入飞行区域,运载器的系统性能将通过HOPE 的后续飞行试验来评估和验证。

HOPE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重复使用能力,HOPE 计划的高速飞行经验有助于TSTO 第二级的研制,对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的实验飞行器的研制也有帮助。

第2 阶段将为TSTO 的两级研制大尺寸实验飞行器。

每个飞行器都将单独进行飞行试验,其中第二级实验飞行器将由现有的ELV 发射。

-英国未来的SKYLON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英国未来的SKYLON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2010年第6期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No.6 2010 总第310期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Sum No.310收稿日期:2009-12-16;修回日期:2010-02-04作者简介:康开华(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航天科技信息研究工作文章编号:1004-7182(2010)06-0053-04英国未来的SKYLON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康开华,丁文华(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76)摘要:SKYLON是英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采用涡轮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水平起降、单级入轨运载器,其新颖的轻质结构设计是在吸取了HOTOL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完成的。

详述SKYLON 的设计方案和采用的“佩刀”(SARBE )发动机方案。

关键词:重复使用运载器;SKYLON ;“佩刀”发动机 中图分类号:V475 文献标识码:ABritish Future SKYLON Reusable Launch VehicleKang Kaihua, Ding Wenhua(Beijing Aerospace Long March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076)Abstract: SKYLON is a British single-stage-to-orbit fully reusable spaceplane. It is based on SABRE, a hybrid airbreathing/rocket engine, which allows conventional aircraft-like horizontal takeoff and landing. The design work started in 1990s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HOTOL. In this paper, the SKYLON design concept and its SABRE are given in detail.Key Words: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SKYLON; SABRE0 概 述SKYLON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设计目的主要是降低进入空间的成本。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飞行控制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飞行控制

l er ain c nrl( L )i iv le o d a cdn niertakn n o u t o to, n h r ad i ai t o to T C s n ovd fra v n e o l a rc iga d rb s c n rl a dt ef w r n z o n o
u p wee l .D f rn o to srtg s r sda cr igt h h rcei i o c h e T aetr n o rdc mb ieet nrl taei e e codn t e aatr t f ahp a . rjcoy i c ea u o c sc e s
Na j g 2 0 1 ,C i a ni 1 0 6 hn n
Ab ta t sr c :Ast eii a fg tp aeo e sbelu c e il R V) teacn igp aeh t p c l h t ll h hs f ua l a n h vhc n i i r e( L , h e dn h a i se i s s s s a
第2 8卷 第 2期
2 0 3 01 年 月






Vl .2 No.2 0 1 8
Ma. 0 0 r2 1
J U RN A L O F PPLI O A ED C I S EN CES — El c r nis a d I f r a i n i e r n — e t o c n n o m ton E g n e i g
t c ntco r lr quie e s he a e nt o e s r m nt .
பைடு நூலகம்
Ke ywo d :ru a elu c e il, s e t tae t r i e rz to , i h o to,n n ie rsmua in r s e s bl a n h v hce a c n , r j co y l a ia in f g tc n r l o l a i lto n l n

航展有新知丨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你见过吗?

航展有新知丨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你见过吗?

航展有新知丨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你见过吗?
1、重复使用的火箭是什么?
这里讨论的是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也称为可回收运载火箭,即可以从一个安全的地面发射垫(相当于能够多次使用的飞机)重新发射、重复使用的火箭。

2、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的优点有哪些?
(1)它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精力和财力;
(2)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燃料的消耗;
(3)它也有利于减少污染,有助于保护环境;
(4)它还可以为未来的宇宙航行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可靠的保障。

3、重复使用的火箭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重复使用的火箭在世界航空发射历史上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实际应用普遍只能从1970年代才开始。

此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以及欧洲都建立了可重复使用系统,代表作品有美国的太空猫、俄罗斯的、以及欧洲的火神。

4、近期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近期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市场上火箭种类繁多,如SpaceX的猎鹰9火箭,伊隆·马斯克的“一号火箭”,阿波罗火箭,以及国家航天局的太空梭等。

5、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发展前景
可重复使用火箭已经在国际航天航空社会获得了广泛应用,其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根据统计,在去年的计划外航天任务中,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使用占比就已经达到了85.2%,并且火箭的发射频率还在持续上升,而且发射造价也在不断降低。

因此,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未来应用将广受全球航空社会的重视。

航天技术的新发展该课题的研究

航天技术的新发展该课题的研究

航天技术的新发展该课题的研究
"航天技术的新发展" 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课题,涉及到航天领域的众多方面,从火箭发射、卫星技术、太空探索,到载人航天、太空资源利用等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探索和研究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如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以降低航天成本,提高发射频率。

2. 太空探索和探测技术:研究太空探索任务,包括行星探测、小行星采样、星际任务等。

探索更多未知领域,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3. 载人航天的未来:探讨载人航天在未来的可能性,包括登陆火星、建立月球基地、太空旅游等。

4. 太空资源的利用:研究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发电、太空矿产开采等,以满足地球资源需求。

5. 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研究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的发展,提高其精度、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6. 太空垃圾治理:研究处理和清理太空中的垃圾,防止太空垃圾对航天活动造成威胁。

7. 太空生态系统研究:探究太空中的生态系统,研究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为未来的太空居住做准备。

8. 新材料和技术应用:研究在太空环境下使用的新材料,如抗辐射材料、自愈材料等。

9. 国际合作与竞争:分析全球范围内的航天领域合作与竞争的格局,以及国际合作可能带来的影响。

10. 航天法律和伦理问题:探讨航天活动引发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如太空资源的产权、外太空探索的道德考量等。

这些只是航天技术新发展课题的一部分,具体研究方向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领域将持续充满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有人投身于相关研究。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思路探讨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思路探讨

里程碑。
继美 国之 后 ,苏联 也研 制 了与美 国航 天 飞机相 似 的暴 风雪 号航 天 飞机 ,并 于 18 9 8年 l 1月 1 5日 成 功进 行 了首 次不载 人 飞行试 验 。
长而又竞争激烈的商业发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占
的奇迹 。然 而除 美 国和 苏联 的航 天飞 机外 , 目前所
有的航天运载器都是一次性使用运载器 ( L ) EV。
2 纪 中期 ,冯 ・ 劳 恩和钱 学 森提 出 了重 复 0世 布 使 用 天 地往 返 运 输 系 统 的概 念 。重 复使 用 运 载 器
系 列关键 技 术难 题 ,但 几 十 年来 世 界航 天大 国一 随着 Ar n5 t s 、D l4等 新型 一 次性火 i e 、Al 5 et a a a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MISL ND S A EVE I星 S I EA P C HC
No42 o . 06 S m . 8 u No 2 4
文章编号 :10 —1 22 0 )40 0 —4 0 47 8 (0 60 —0 10
收稿 日期 :20 .50 0 60 .9
作者简 介 : ̄
(98) 16.,男 ,博 士 ,研 究员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重 复使用 运 载器 总体 与发 展 战略
维普资讯

新的高度,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技术 目臻成熟。为
了推 动航天 运输 技术 的持续 发展 ,并确保 在 日益增
A src: u a l l n h v hce( L )i amand v lp n e do p c a sott n b ta t Re sbe a c e il R V s i e eo me t rn fsa et np r i u t r ao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着陆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着陆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着陆在2020年9月6日,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再次成功完成了从太空左右飞行回到地球大气层并着陆的试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这篇文章将对该事件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与传统的一次性使用航天器不同,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是一种可以进行多次任务的飞船。

由于其设计和制造成本较低,其主要用途是进行测试和试验,以验证和完善新型航天技术。

该航天器还具有较短的准备和回收时间,这意味着可以更快地进行改良和优化。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对于航天事业很重要。

首先,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可以降低航天花费。

这是因为它们可以进行多次任务,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使用航天器,其成本更低。

其次,多次试验和测试可以使航天技术大幅度提高。

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可不仅是一种实验载体,它们还可以被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多次任务的场合,比如说探测和修复卫星等。

而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着陆的成功,更是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着重突出。

在这项试验中,我国成功实现了太空左右飞行、大气层再入和精准着陆。

这无异是在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巨大突破。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再次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着陆探索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提高,也需要人才的涌现。

我国航天工程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有经验的人才。

然而这也是被积极发展的领域之一。

通过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技能,我国的航天工程可以更好地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总之,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着陆的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

它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为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铺平了道路。

我们应该重视对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研究和开发,培养更多的有经验的人才。

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航天飞机 最详细资料

美国航天飞机 最详细资料

美国航天飞机 (SPACE SHUTTLE)王丹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间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

它由轨道飞行器、外贮箱和固体助推器组成。

按设计要求每架轨道飞行器可重复使用100次,每次最多可将29.5t有效载荷送入185—1110km近地轨道,将 14。

5t有效载荷带回地面。

轨道飞行器可载3—7人,在轨道上逗留7—30天,进行会合、对接、停靠,执行人员和货物运送,空间试验,卫星发射、检修和回收等任务。

航天飞机可从两个发射场发射。

从肯尼迪角发射执行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低倾角轨道任务,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执行包括极轨道在内的高倾角轨道任务。

航天飞机在发射场垂直起飞,上升过程中抛掷工作完毕的固体助推器壳体和外贮箱。

助推器在海上回收、整修后供再次使用,外贮箱不回收。

轨道飞行器执行任务后返回机场,水平着陆。

轨道飞行器具有2000km横向机动能力。

原规定轨道飞行器的维护周期为160h,即2周后便可执行下一次任务。

到目前为止共有6架轨道飞行器,它们是OV—101“企业号”(Enterprise)、OV-102“哥伦比亚号”(Columbia)、OV—099“挑战者号”(Challenger)、OV—103“发现者号”(Discovery)、OV—104"阿特兰蒂斯号”(Atlantis)和OV—105"奋进号”(Endeavour)。

“企业号”为试验机,其它5架为工作机,其中“挑战者号”已在1986年1月的事故中炸毁。

航天飞机的研究工作开始于60年代末。

1969年9月“阿波罗”首次登月后2个月,美国总统便指定美国空间工作组研究制定未来空间研究的方针和途径,当年该工作组正式提出研制包括航天飞机在内的新的空间运输系统。

1971年政府正式接受了此项建议,并由总统发出命令。

自此便正式开始了航天飞机的研制工作。

研制工作共分A、B、C、D 4个阶段。

太空旅行中如何保证航天器的重复使用

太空旅行中如何保证航天器的重复使用

太空旅行中如何保证航天器的重复使用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太空旅行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

然而,太空旅行的高昂成本一直是限制其广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太空探索的效率,保证航天器的重复使用成为了关键。

首先,航天器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在太空极端的环境中,材料需要承受高温、低温、强辐射、微流星体撞击等多种考验。

因此,用于制造航天器的材料必须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耐低温、抗辐射等特性。

例如,新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在强度和耐腐蚀性方面表现出色,可以有效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同时,材料的可修复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在太空飞行中航天器的表面受到轻微损伤,能够在返回地球后进行相对简单的修复,将大大提高航天器再次使用的可能性。

其次,先进的热防护系统是保障航天器重复使用的重要环节。

当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这对航天器的结构和设备构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隔热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隔热问题,但存在易脱落、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近年来,新型的热防护涂层和主动冷却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热防护涂层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减少热量向航天器内部传递;主动冷却技术则通过循环冷却液或气体来带走热量,降低航天器表面的温度。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航天器的重复使用提供更可靠的热防护保障。

再者,可靠的推进系统是航天器重复使用的核心之一。

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可重复点火、推力可调等优点,因此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推进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需要对发动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如燃烧室、涡轮泵等。

同时,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材料,提高部件的耐磨损、耐高温性能。

此外,发动机的检测和维护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

在每次飞行任务后,对发动机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确保发动机在下一次任务中的正常运行。

航天器的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同样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导控制方法综述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导控制方法综述

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导控制方法 关系
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导控制方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再入轨迹的设计与制 导控制方法的选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再入轨迹的参数和特性会 对制导控制方法的设计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制导控制方法的优劣和控制精度会 影响再入轨迹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先进传感器、计算技术和优化算法的应用,运载器再 入轨迹与制导控制方法的综合设计和优化将更加重要。同时,随着空间任务的不 断扩展和复杂化,对再入轨迹和制导控制方法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需 要发展更加灵活、高效、智能的再入轨迹与制导控制方法。
运载器再入轨迹研究现状
运载器再入轨迹是指运载器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运动轨 迹。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再入轨迹可分为反弹式、升力式和电推进式等 类型。
反弹式运载器是一种常见的再入轨迹类型,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低,适用于对成本敏感的民用航天任务。然而,由于其再入速度较高,对地面的 冲击较大,因此在军用航天任务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制导控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建 立描述运载器运动规律和环境特征的模型,实现运载器的自主导航和制导控制。 这种制导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能够自动调整和优化制导控制 策略,适用于对环境变化响应快速的任务。然而,其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 资源,且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谢谢观看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导 控制方法综述
目录
01 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 导控制方法综述
02
运载器再入轨迹研究 现状Biblioteka 03制导控制方法研究现 状
04
运载器再入轨迹与制 导控制方法关系
05 结论

探索航天航空的科技前沿

探索航天航空的科技前沿

标题:探索航天航空的科技前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航天航空领域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革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航天航空的科技前沿,以及这些前沿科技如何推动我们的太空探索进程。

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当前航天航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前沿之一。

通过这种技术,火箭在一次任务后能成功返回地面,进行修复和再次使用,大大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

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火箭和蓝色起源公司的New Glenn火箭都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他们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还降低了太空探索的门槛,使得更多国家能够参与到太空探索中来。

二、先进的推进系统在推进系统方面,核热火箭和离子推进器等先进推进系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火箭。

这些新型推进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长的续航能力,使得太空飞行器能够以更低的能耗实现更远的航行。

例如,NASA的核热火箭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生物技术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在航天航空中应用生物技术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比如,在太空环境中种植植物用于食物供应,这就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此外,通过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生理的影响,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能够在太空中长期居住的设施。

未来的太空站和火星基地可能就会使用这些研究成果。

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扩大。

无人飞行器已经在很多任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进行太空探测、物资运输等。

而人工智能则可以在更复杂的任务中发挥作用,例如自主导航、故障诊断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五、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航天航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量子通信,我们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高安全通信。

这对于需要与地球上其他地方进行频繁通讯的深空探测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而量子计算则有可能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自由穿梭天地之梦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技术

自由穿梭天地之梦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技术

其次 , 实施 运载 器进 入太 空 ;{制 更加 安 全 、 4开 . 可靠 且 员运 输及 其它轨 道运输 任务等 ; 更加低 廉 的第三 代 R VS 继续 对 现有航 L ; 天飞机 的安 全性能进 行改 进 ,直 至研 制出 的是 第 三 代 R V研 制 计 划 ( 1-2 2 L 2 0 -0 5 0 年) ,这种运载 器的发射价 格 比现有 航天飞
K l 可 以进 行 国际空 间 站0 s —还 s) 物 往 的货
K 返 运输 ,也可 以一次 发射 多个小 型有效 载 运 载 嚣 名 称:—l 基 荷, 这些 小有效 载荷是 作为 次有效 载荷 的。 开 发 商: 斯 特 勒 公 司
级 数 : 2
同时 ,— 还 可以用 于执行特定 任务 。 Kl
已有多 家公司 陆续参 与 了投标 ,提 出 了各
自的 R V设 计 方案 。在 发展 第 二代 R V L L 技术 方面 , 国政 府 也实施 了若 干项计 划 , 美
1 国 防 科技 2 0 . 1 6 0 21
维普资讯 EJI Jl AN DU A NK
如 X 3 、.4和 X 3 计划 等 。 - 3)- (3 -7
货 物作 了准备 。轨道 转移 器安装 有 自己的
推进 系统 , 以满足离轨 和轨道 机动的需 要 。
二 、 国 私 营 企 业 的 可 重 复 使 用 运 美 载 器 方 案
如 上 所 述 ,美 国 已 有 一 些 公 司 向 N S A A提 出 了 自己的 R V方案 , L 还有 的公
L ,此阶段 研制运 载器 的主要 任务 是完 业 途径研 制的第二代 RL V的设 计方案 。自 方案 ; 研制 可满足 N S 3 . A A航 天运 输要 求 R V 成各 项空 间运输 、 间站交 会与 对接 、 天 从 N A开始进行 计划招标 工作 后 ,目前 空 航 AS 的商业 R V, 证 N A 可以选 择更 多 的 I 保 AS

太空旅行中如何确保航天器的可再利用性

太空旅行中如何确保航天器的可再利用性

太空旅行中如何确保航天器的可再利用性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太空旅行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且经济高效的太空旅行,确保航天器的可再利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不仅能够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还能大大提高任务的效率和灵活性。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从航天器的设计阶段开始,就需要充分考虑可再利用性。

这意味着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航天器分解为多个独立且可更换的模块。

例如,推进系统、生命支持系统、控制系统等都可以设计成单独的模块。

当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或需要升级时,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和更换,而无需对整个航天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材料的选择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航天器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运行,因此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具备高强度、耐高温、耐辐射等特性。

同时,这些材料还应具有良好的可回收和再加工性能。

比如,使用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它们在经过太空任务后,能够相对容易地被回收和重新利用,以制造新的航天器部件。

为了确保航天器的可再利用性,高效的推进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传统的化学燃料推进系统在可再利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化学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弃物难以处理,而且燃料箱的重复使用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比之下,电推进系统或核推进系统具有更大的潜力。

电推进系统利用电能加速带电粒子产生推力,其消耗的推进剂较少,且系统相对简单,便于维护和重复使用。

核推进系统则能够提供更强大的推力,并且核燃料的能量密度高,有助于减少燃料的携带量和储存空间。

在太空旅行中,航天器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微流星体撞击、空间辐射等损害。

因此,航天器的防护系统需要具备自我修复或易于修复的能力。

例如,采用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材料制造航天器的外壳,当外壳受到轻微损伤时,能够自动修复裂纹或孔洞。

或者设计可拆卸和更换的防护板,一旦防护板受损严重,可以迅速更换新的防护板,以保证航天器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

精准的着陆和回收技术是实现航天器可再利用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2019, 7(2), 33-44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jasthttps:///10.12677/jast.2019.72005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nd Its KeyTechnologiesJiaxi Liu1, Danghui Liu21Graduate School,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2Depart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May 8th, 2019; accepted: May 27th, 2019; published: Jun. 3rd, 2019AbstractReusable launch vehicle is one research hot spot of the future space launch vehicle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review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s briefly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by the partially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nclud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horizontal land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the fully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ncluding combined power reusable carri-er, lift rocket powered reusable carrier, some key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from structural de-sign, power design, heat protection design and flight control design. Finally, the proposal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re presented.Keywords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Structural Design, Power Design, Heat Protection Design, Flight Control Design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及其关键技术刘佳玺1,刘党辉21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北京收稿日期:2019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7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3日摘要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是目前航天运载器发展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刘佳玺,刘党辉载器的发展概况,然后将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按照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垂直起降两类,将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按照组合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升力式火箭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两类,分别从结构设计、动力设计、防热设计和飞行控制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其关键技术,最后对未来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结构设计,动力设计,防热设计,飞行控制设计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航天运载器是目前将各种航天器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唯一手段,一般采用一次性运载火箭,发射成本高昂。

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放松和商业资本的进入,商业航天骤然兴起,太空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但是,一次性运载火箭高昂的发射成本大大限制了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不能满足人类未来探索、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需求。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探索发展快速、低成本、高可靠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截至目前也已先后研制了航天飞机、X-37B、“猎鹰”-9火箭等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并开始研制未来新一代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2.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概况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RLV)的概念早在20世纪中叶就提出来了,但由于推进、材料、制造、回收等技术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

航天飞机是第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虽然大体可以实现无损以及定点回收,但每次回收后的维修以及测试都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以及物力,并没有实现能够降低运载费用的初衷。

目前,各国正在开展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研究,代表性的航天运载器有美国波音公司承制的X-37B试验机以及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1]。

X-33等研究计划的下马,说明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关键技术所面临的风险依然很大。

如今,各国在总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的基础上,都倾向于采用分步走发展策略,以美国为例,先发展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然后再发展以吸气式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为动力的第三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未来,商业飞机和商业运载器将没有区别:空天飞机能够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起飞,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轨道,到达飞行目的地,NASA设想的第四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可实现平常的太空旅行,并且费用降低1000倍,安全性提高20,000倍[1],本文列举了各代典型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如表1所示。

2.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现状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可以按系统的级数、起降方式、所采用动力形式等多种方式分类,而不管采用何种分类方式,可重复特性是各国未来发展航天运载器的目标。

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但部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已获得较大成功。

刘佳玺,刘党辉Table 1. The development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表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概况类型典型运载器发展现状及规划第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航天飞机[2]不是理想的运载系统,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航天应用提出的快速、可靠、廉价进入空间的要求。

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X-37B [3]“猎鹰”-9 [4][5]X-33 [1]XS-1 [6]发展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单级入轨空天飞机为最终目标,预期达到费用降低10倍,安全性提高100倍。

第三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云霄塔”空天飞机[7][8][9]X-30(NASP) [1]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适用于以火箭发动机为基础的组合循环推进系统上,同时必须开展先进材料和先进燃料研究。

1) 部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部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分为垂直起飞、水平着陆与垂直起降两类。

其中垂直起飞、水平着陆的典型运载器有航天飞机和美国波音公司承制的X-37B试验机;垂直起降的典型运载器是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

航天飞机是第一代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按照总体模式来看,航天飞机是部分可重复使用的、水平着陆的载人航天运载器。

由于航天飞机在技术上、运营上都存在问题,尤其没有充分认识到降低运营成本对降低运载器系统全周期成本的重要性,致使美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实现最初的初衷,如今航天飞机计划已经下马。

X-37B是NASA第一个演示验证在轨飞行和再入段飞行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验证机。

从严格意义上说X-37B也不是一架真正的空天飞机,只是一架能像卫星、航天飞机一样能绕地球轨道飞行的飞机,这说明美国的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仍未达到空天飞机一级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的标准,甚至连二级水平起降的标准都达不到,但其无论对于单级入轨还是两级入轨,都可提供关键技术的演示验证。

2015年12月,Space-X公司“猎鹰”-9号运载火箭首次实现内陆着陆场的发射回收,在完成发射卫星任务的前提下实现运载火箭一子级回收。

2017年3月“猎鹰”-9火箭采用2016年在海上回收后返修的一子级进行重复试验,发动机、推进剂贮箱、电器系统均实现复用。

成功发射卫星后再次实现海上回收,标志着火箭下降一子级回收和复用技术趋于成熟。

2) 完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完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分为组合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两类。

组合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关键技术在于验证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主体的吸气式组合循环推进系统、先进材料、先进热防护系统、计算空气动力学和主体冷却结构等先进技术,包括美国著名的NASP计划以及如今欧洲正在开展的单级入轨“云霄塔”(SKYLON)空天飞机。

未来第三代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核心技术难度极大。

发展升力式火箭动力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分步走计划的第一步,典型运载器有美国X-33试验机和XS-1空天飞机。

其技术可行性以及对返回热环境的大幅度改善等优点使其可作为最终发展单级入轨空天飞机的过渡和切入点,成为各国先期构建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进出空间的基础平台。

2.2.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趋势1) 国外发展趋势发展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各国纷纷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计划,而近期研制的RLV将以火箭发刘佳玺,刘党辉动机为动力,采用吸气式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的空天飞机则是RLV 的理想形式。

其中以火箭发动机为基础、采用升力体外形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近期RLV 的主要研究方向。

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和多级可重复使用火箭是近期内实现RLV 的现实途径。

2) 中国的发展规划基于对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分析,结合中国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研究现状及技术基础,中国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路线按照基于运载火箭构型的重复使用、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组合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3条技术途径同步开展研究,梯次形成能力,如图1所示。

Figure 1. Development path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n China [10] 图1. 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路线[10]3. 部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关键技术3.1. 垂直起飞、水平着陆模式1) 结构设计垂直起飞、水平着陆的航天运载器都是两级起飞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