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2. 自主探究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5.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7.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比较下面两个整数的大小,写出结果。

58 和 3792 和 852. 答案:58 > 3792 > 8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比赛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随堂练习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

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比较多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或者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来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学目标•能用数字符号表示1~100的数•能够识别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品数量•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少多少等于多少”的结构,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能够理解并使用“多少多少等于多少”的结构,解决简单的减法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正确识别1~100的数字符号并能够口算中等难度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品数量•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多少多少等于多少”的结构,解决简单的减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板书•数码卡片或计数棒•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拿着数码卡片向学生展示,询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数字符号表示它吗?”二、新知呈现(20分钟)1.介绍数字1~100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板书和数码卡片演示数字1~100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练习并掌握。

2.比大小活动教师拿出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品,让学生通过处理、比较,发现它们在数量上的差异。

3.自由对话练习加减法让学生跟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加法或减法答案,然后任选一名学生来回答,让其他学生判断其选项是否正确。

三、练习与小结(25分钟)1.自由练习题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做出老师提供的相关计算题目,同时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进行小结教师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对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疑点进行讲解。

四、练习题(10分钟)让学生在检查题上进行练习并进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当堂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的过程,本次课程主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字1~100的表示方法,并且识别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到加减法运算中。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练习题进行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力求让学生不断强化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通过端午节故事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我们周围的数”的第一个知识点。

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讲一个篮球比赛的故事,故事中两个球队在比赛,我们需要比较两个球队的得分,看看哪个球队的得分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示一些例题,如:35比26,47比38等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可以从十位开始比较,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试着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一些数对,如:35比26,47比38等等,然后让学生上台来,用粉笔在数对下面写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5. 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是否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作为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我,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谁的得分高”,主要内容是连加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要讲的是第一章第一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运算的规则,能够独立完成连加运算的题目,并且能够理解连加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和规则,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运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以及一些小玩具作为奖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比如孩子们参加比赛,每个孩子得分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一个人的总分?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连加运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连加运算的规则。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做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连加运算的规则和例子,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小明得分:3分 + 5分 + 2分 = ?分2. 小华得分:4分 + 6分 + 7分 = ?分3. 小红得分:2分 + 8分 + 5分 = ?分答案:1. 3 + 5 + 2 = 102. 4 + 6 + 7 = 173. 2 + 8 + 5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连加运算,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运动会上的得分等,让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一节,主题是“谁的得分高”。

我们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得分来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比较两个不同的得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分板、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得分板、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邀请几名学生来玩一个得分游戏,他们需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得分高的含义。

2. 新课导入:介绍大数和小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得分。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3个苹果和4个苹果,学生可以发现4个苹果比3个苹果多,所以4个苹果的得分高于3个苹果。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班级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哪个班级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题目,让他们自己比较得分的高低。

例如,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一组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比较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班级的得分情况,让学生计算哪个学生的得分最高,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大数和小数的概念2. 得分高的含义3. 比较得分的高低的方法七、作业设计答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哪个得分更高,并给出原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生活常识,但对除法和平均分的概念可能会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使用除法求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会使用除法求平均分。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故事情节,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实物道具,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运动员参加比赛,他的得分是所有参赛者平均分的三倍,让学生思考这个运动员的得分是多少。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篮子水果,让学生将其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除法求平均分。

例如,让学生将一篮子水果平均分给几个朋友,并计算出每个人分到多少水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平均分的初步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求一个数的平均分。

2.培养学生平均分的初步技能,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求一个数的平均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如何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卡片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包括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运动会的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运动员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运动员的得分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运动员,通过实际的操作,计算出每个运动员的平均分,并比较哪个运动员的平均分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如:哪个运动员的得分高?为什么?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如:如果有一组运动员的得分不一样,怎样才能求出他们的平均分?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以及能够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2. 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3. 学会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2. 学生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 学生能够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篮球,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篮球分成两半,每一半是这个篮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一半,就是二分之一。

”2. 教师再问:“那么,如果把这个篮球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这个篮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四份,就是四分之一。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得分8分,小红得分12分,谁得分高?”学生回答:“小红得分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的?”学生回答:“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三、随堂练习(10分钟)题目:$$\frac{3}{4}$$ 和 $$\frac{5}{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数的加减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得了$$\frac{3}{4}$$的分数,小红得了$$\frac{5}{6}$$的分数,他们两个一共得了多少分?”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法进行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谁的得分高",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出来。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通过对分数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 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2. 分数卡片;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和小华比赛跳绳,小明跳了30下,小华跳了40下,谁的得分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我通过PPT课件,展示分数卡片的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用符号表示出来,例如:"30 < 40",表示小明跳的下数少于小华。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红的分数是80分,小蓝的分数是90分,谁的得分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和符号表示。

例如:30 < 40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1. 小明有20个苹果,小华有30个苹果,谁的苹果多?答案:小华的苹果多。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采用丰富的情景和多样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统计图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懂得如何分析和运用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准备电脑、投影仪、统计图素材等教学设备和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比赛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精品教案

1.1谁的得分高1、教学目标掌握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估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3、重点难点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估算,并解决估算的过程。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谁的得分高一、谈话引入(3分)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你知道的套圈游戏是怎样进行的?今天,淘气和笑笑也参加了好玩的套圈游戏,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呢?二、师生活动设计(25分)1.指导探究(1)出示淘气和笑笑套圈情况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淘气用蓝色圈,笑笑用黄色圈。

小动物下面有不同的数字。

离得越远分数越高,离得越近分数越低。

他们分别套了三次……师:老师把淘气和笑笑三次套圈的成绩整理成表格,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得分情况出示表格第二次第三次淘气 24 30 41笑笑 23 44 29(2)分数记录下来以后呀,淘气和笑笑产生了一点矛盾,是什么呢?淘气认为自己的三次成绩有两次是比笑笑高的,自己肯定是获胜的但是笑笑不这样认为,他们谁说的对呢?(学生讨论,结合表格进行比较)师:如果是按照三局两胜的游戏规则,那么淘气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机灵狗说过的话:“每人套三次,总分高的获胜!”(出示机灵狗的话)也就是说,三次得分相加,谁的分数更大,谁才是胜利者。

(3)那我们就来算一算淘气和笑笑分别得了多少分?三次比赛结束时,淘气共得了多少分?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列式:24+30+41=同桌两人讨论:你是怎么算的?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得出算法:1、先算十位20+30+40=90 再算个位4+1=5 最后合在一起90+5=95分2、用竖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注意书写格式,数位对齐(4)你学会怎样列竖式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笑笑的得分。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加法表达式的概念。

2.掌握加法的基本特点。

3.能够准确使用加法的基本特点求解简单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加法敏锐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反思自己的方法和步骤,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组内合作,互相学习提高成绩。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生间相互比较,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熟悉加法表达式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使用加法的基本特点求解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加法敏锐观念。

四、教学内容1. 加法与加法表达式教师先用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概念,再引出加法表达式的概念。

例子:小明放了3个苹果,小红又放了两个苹果。

那么,小明和小红一共放了几个苹果?3 + 2 = 52. 加法的基本特点引出加法的基本特点:1.顺序可交换。

2.加0结果不变。

3.加1结果加1。

4.整体不变性原则。

3. 加法的应用以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出加法的应用。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强比小红多1个苹果。

那么小强比小明多几个苹果?3 + 2 + 1 = 6答案:小强比小明多3个苹果。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强比小红多1个苹果。

那么小强比小明多几个苹果?”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应用。

2.教师以课件为主,介绍加法与加法表达式的相关概念。

解释加法的基本特点。

3.案例演练:教师通过简单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经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5.撰写练习: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互相批改。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加减法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训练精细动手能力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1.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护集体和合作共进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精细动手能力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加减法口算加强十位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概念•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小明和小小明一起考试,小明得了8分,小小明得了4分,谁的分数高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三分钟后交流讨论后得出答案。

3.2 活动2:学习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5 + 3 = ?然后老师再出示一道口算题目6 - 2 = ?老师可以通过比划手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概念,重点强调十位进位和个位借位。

3.3 活动3:巩固老师在纸上列出下面的十道计算题,同学们自己完成,要求写清楚计算步骤。

3 + 2 = ?4 - 1 = ?6 - 4 = ?5 + 4 = ?6 - 1 = ?9 - 6 = ?1 + 9 = ?7 - 5 = ?2 +3 = ?8 - 2 = ?3.4 活动4:交流分享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题和步骤贴在黑板上,让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口算方法。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查和评价答案的正确性,如果有错误,要求重新检查。

3.5 活动5:综合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如下的数据:小红得了6分,小明得了7分,小丽得了5分,小强得了4分,小华得了9分让学生把这些数据加起来,求出他们的平均分。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数据的数量和长度。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启蒙课,旨在通过一些有趣的小问答和口算练习,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和计算准确性。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比较”方法较为准确地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拓展小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群体比较的方式增强小学生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及意识。

二、教学内容1.跨小组比较每组得分,如何判断哪一组得分更高。

2.让小学生们思考各种情况下,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小学生桌子上每组备有学习笔记本,笔,橡皮等。

2.教师准备记录每组得分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学生两两配对,互相交流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比较方法。

2.从学生的答案中总结出以下比较方法:–数值比较法。

–画图比较法。

–差值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求和比较法。

3.给学生演示例子,使用不同的比较方法,并对小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

2. 学生完成小组得分比较任务。

1.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不等。

2.从学生中选出每组一个代表,由代表统计自己小组成绩的最高值,其余随机选取一个成绩。

3.将各组得分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并确定各自小组的得分榜。

4.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各组得分如何比较大小。

5.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尝试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来比较各组得分。

3. 教师总结、评估1.随机询问几个学生,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方法,评判是否合理、科学。

2.对于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代表向其他小组发起挑战,谁能在“谁的成绩高”的游戏中胜出。

五、课后拓展1.学生们可以通过做口算练习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们可以通过群体活动,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学生们可以继续探索数学知识,积极学习发掘数学应用的乐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布置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同方法的比较展示出学生们的创意思维,培养了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不过,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完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好的辅导理解,增强记忆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本次小组任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中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培养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通过比较得分,激发学生用心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两个数相加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用心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 检查作业
老师提醒学生检查昨天的作业,并点名批改一些同学的作业,以确保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2. 导入新知
老师介绍加法的概念和符号,并通过多个示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3. 讲解相关知识点
老师详细讲解两个数相加的口算和计算方法,并给学生发放计算题目,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计算。

4. 课堂互动
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小组内的同学依次进行口算计算,并记录下每个同学的得分。

5. 比较得分
学生每个小组进行得分比较,看看谁的得分高,并学习高分的同学的口算技巧和计算方法。

可以让得分高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方法,帮助其他同学提高计算能力。

6. 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五、教学反思
进入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对课堂还不太适应,兴趣和积极性不是特别高。

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和比赛调动学生情绪,增强了教学效果,但需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

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老师有必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正确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解决能力。

但是,对于小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引出今天的课题——《谁的得分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彼此的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了解“高”这个概念;•学生会比较大小,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掌握“得分高”这个概念,进一步了解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知识点分析在生活中,“高”这个词经常被使用。

但在数学中,“高”也是数学概念中常用的一个词语,如“得分高”、“身高高”等等。

主要是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使用“高”这个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得分高”这个概念,进一步了解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室内摆放好相应的学习教具,如比较大小的卡片。

Step 1 导入新课做一组小测试,询问学生有多少人的考试成绩高、身高高等等。

引出“高”的概念。

Step 2 引入新知老师用卡片上的两个数字,告诉学生如何判断哪个数字更高。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说出标准后,教师带领同学们大声说出答案。

学生需要注重不同标准下“高”的表达。

Step 3 课堂练习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判断学生的算数小测验得分高低,让学生通过比较正确得分高的学生和错误得分高的学生的小测验上的数字,进一步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Step 4 总结让学生概括掌握“高”的不同含义,总结判断大小的具体方法,拓展“高”这个数学概念。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和掌握“高”的概念,为日后更加复杂的比较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应耐心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还应进一步拓展概念,让学生理解更多以“高”为关键点的数学概念。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或数据的大小,来判断谁的得分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物体大小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判断物体的大小。

但是,学生在比较复杂的图形和数据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比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或数据的大小,判断谁的得分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或数据的大小,判断谁的得分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得分卡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比赛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两个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哪个容器的物品多,从而引出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体的得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比较得分,并选出得分高的同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得分数据,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并判断谁的得分高。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案

1.1 谁的得分高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有20以内的连加和100以内的加法运算的基础,所以正确计算出100以内三个两位数连加的和并没有多大难度。

受课题的影响,学生很容易直接连加求和解决问题,而缺乏深入视察情境图的耐心和提出问题并寻找多种方法策略解决问题深度思考。

3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况,看谁的得分高。

(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有序视察图意,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3、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视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4、师:说一说,谁会赢?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活动2【讲授】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产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将物品按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2.能够用 <、=、> 号来表示两个数(物品)的大小关系。

3.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使用<、=、>进行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使用<、=、>进行数学运算。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数量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会用<、=、>进行数学运算。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数量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一些相同的纸张让学生估计数量,比较两个同种物品的数量,采用手指、眼睛等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

•导入符号 <、=、>,让学生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以及使用 <、=、> 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新知识•教师以“谁的得分高”为主题,通过学生们比较成绩的活动,引出 <、=、> 的使用方法。

同时,展示各种成绩单,让学生们猜测各自的成绩,并尝试使用 <、=、> 号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使用 <、=、> 号表示两个数(物品)的大小关系。

•老师用小数点表示小数,让学生听写 0.5、1.25、2.75,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和整数的大小关系,并使用 <、=、> 号进行比较。

3. 练习•学生们进行相互比较,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逐一进行纠正与解答。

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的练习。

4. 课堂检测•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抽查学生成果。

出现比较不理解、认知不足现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解答及纠正。

五、教学方法1.观察练习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辨认能力,从而巩固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教师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交流和理解。

3.听写法:教师通过规定时间限制,让学生磨练数量的聚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大小的辨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的得分高》教案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
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
生1:淘气说得不对。

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

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

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

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给以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是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用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笑笑三次
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知道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获胜。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体验算法多样化。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

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