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简介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主要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主要教导的是“道”,认为万物皆有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洁净和精神的自由。
道教主要分为道家和道教两个派别。
道家主要注重“道”,强调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而道教则围绕诸多神祇、崇拜神仙,发展出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宗教仪轨。
二、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与道德道教中的“道”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或者法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它是大自然的规律,无处不在,包容一切。
而“道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2. 阴阳五行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代表了宇宙的动态变化,五行则代表了宇宙的物质构成。
在道教的传统中,对于宇宙的一切都能用阴阳五行来阐释。
3. 长生不老道教强调通过修行、炼丹、服用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密宗、丹道、内丹术等实践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长生的目标。
4. 神仙教道教所崇拜的是各种神祇和神仙,认为他们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世间百姓,实现人类的愿望。
这些神祇多数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众多经典著作,主要有道德经、道藏、无上文经、中庸通辩和太上清净玉册、周易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道德经,被誉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4. 道教的历史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智慧、医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5. 道教的布教传播道教的传播主要包括民间传播和官方传播两种方式。
道教的祭祀、庙宇、道观、道士等都是它的传播方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支持,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 当代道教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道教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的改革,使道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以上就是对于道教考试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道教的基础常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的内容。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中国传统道家包括老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玄学派、道教学派六个派别,老子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关尹,代表作是《道德经》;杨朱学派代表人物是杨朱,没有著作传世,《列子》中的杨朱篇只具有参考价值;庄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作是《庄子》;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郭象、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人,代表作是《列子》、《大人先生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桃花源记》、《世说新语》等,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彭蒙、田骈等人,其代表作是一系列的辉煌巨著,如《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此外,王充的《论衡》也是黄老道家的名著。
道教学派以葛洪、成玄英、司马承祯、陈抟等为代表,其代表作是《道藏》。
另外,最近由于考古,新发现了一些道家经典,如《帛书本老子》、《黄帝四经》、《竹简本老子》、《恒先》、《太一生水》、《文子》残简、《道藏敦煌遗书》等。
道教文化与民间习俗
庙会: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 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庙会起源于寺 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 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 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 动,所以叫“会”。庙会是中国民间 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它的 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 息息相关。在各地方不同的庙会上, 亦有祈子、祈福求财、求医祛病、卜 问吉凶等活动。
祭灶神:又称送灶神,汉族节日,灶 王爷又称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民 间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困 而死;玉皇大帝哀怜他,封他为“九天东 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 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随着岁月流逝 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 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 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 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在对民间神祀的指导方面, 更加突出的是道教的“基层”神 道城隍、土地、灶君等。总之, 道教文化在中国民间活动的方方 面面均有所反映,对中国民俗影 响深远,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有重大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安定 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今,科技的发展尽管使得大部分 人们对于鬼神的敬畏感降低了很多,道教 在城市中的存在感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在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能看到道教的踪迹, 如农村建房屋的选址、布局,农村门上挂 照妖镜等。
三、道教文化与民间祭祀
祛病消灾:古人生病了往往请道士,道士 用法术驱逐致病的妖孽鬼祟。这种驱妖的法事 场面一般比较大,《红楼梦》里面就有相关章 节描述贾府请道士做法驱妖,由此可见道教对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习俗影响之大。近代民间仍 有请道士做法祛病的习俗。
丧葬:古代人死后家中要请道士或和 尚来做道场“超度”亡灵。在湘西、鄂西 和贵州、浙江等地仍有为亡人“开路”、 “打绕棺”、“接煞”等习俗。
道教建筑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道教建筑山门
山门殿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组成:山门殿 幡杆 华表 供奉:门神 土地爷 华表 幡杆
道教建筑灵官殿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灵官殿 供奉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驮。其形象通常 是赤面、三目、披甲执鞭、足踏风火轮。 灵官殿两侧,往往还配祀四元帅。它们是:飞天神王马元帅(三只 眼),黑虎降魔赵元帅(骑黑虎、执钢鞭),东岳太保温元帅(青脸红 发),精忠报国岳元帅(红脸)。
道教建筑
道教简介 道教建筑布局 道教建筑实例
道教简介
中国本土宗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是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从敬天祭祖到殷商时代 天神崇拜,春秋战国的黄老道家,秦汉时期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和东汉“五斗米道”,“太平道”一 路走来的。是中华国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 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 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供奉:王灵官
道教建筑三清殿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道教宫殿的主殿。 “三清”: 天宝君,又称“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境,手持宝珠,居中; 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于上清境,手持阴阳镜,居左; 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子),居于太清境,持扇子,居右。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无极:道; 无极 太一:炁; 太极 两仪:阴、阳; 两仪 “无极”原指“无边际,无穷尽”出自《庄子·逍遥游》,也指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 极性的概念。“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 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
道家介绍 ppt课件
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 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 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 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 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 智慧。
道家重要思想。
•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 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 主的“道”的哲学。
•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 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 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 之道。
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 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 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 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炼丹。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 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 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 值与生命力。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简介
目录
一:道家发展历程。 二:道家重要思想。 三: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 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教文化Word 文档
道教文化1、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
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
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
2、简介道教[1]以"道"名教,对老子之道一要学习,二要信仰,三要继承。
四要发扬。
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
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
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
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
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
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
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3、内容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道教神学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
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
道教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主义
道教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主义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境界。
道教强调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宇宙观念,将其应用于医学、养生、哲学、术数等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关系1. 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道教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观念在现代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现代社会应借鉴道教的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无为而治与简政放权道教倡导无为而治,强调政府应减少干预,让民间自主发展。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应简化政府机构,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民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人文关怀与共同富裕道教关注民生,强调人文关怀,提倡扶贫济困、互助互爱。
这一观念与现代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契合。
现代社会应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 精神追求与精神文明建设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修炼、德行修养。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应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5. 医学养生与健康中国道教在医学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如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理论,对现代社会主义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应挖掘道教养生文化,推广中医养生理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结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研究道教文化,挖掘其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契合点,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道教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成分,加以批判和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主义事业。
关于道教的简介
关于道教的简介1.道教道教三祖: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别称:道家、黄老、老氏、玄门、道门道教思想:除"人君南面之术"外,还有阴阳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2.道教发展史战国中期,齐国,兴盛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
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
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
道教简介
中国道教史的简介
中国道教史的简介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道教史的简介。
中国道教史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政治上给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
北宋真宗开始,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掩盖北方强邻压境造成的耻辱,这是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明代中期,帝王迷信道教,妄图成仙,道教受到重视,并干预政治,参加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这是道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
中国道教史概况道的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可分为思想方面和道与宗教方面的道。
现在名思想方面的道为道家,宗教方面的道为道教。
宗教方面的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的道家,就饮食易阴阳五行的玄理。
道家的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这思想自与佛教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的道教。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
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
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
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降为教团势力和政治影响最弱的一个。
道家道教的管理之道
二、道家的管理之道
(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
“无为”并非指无所作为,而是强调要以顺应事物特 性和自然规律的方式去作为。
“无为而治”管理之道的现代启示: 1、“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2、“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管理 3、“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管理
(二)道家“有无相生”的管理之道 及其现代启示
3、动静相资
《淮南子》:“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 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身也。”
4、淡泊寡欲
《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 人行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庄子:坐忘——忘物、忘己、物我两忘。
5、道教养生术 呼吸养生、导引养生、辟谷养生、房中养生、
“有无相生”的哲学内涵:任何具体事物即“有”都是从 “无”中产生的,又不断地转化为“无”。
“有无相生”管理之道的现代启示:
1、“有无相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革故鼎新”的辨证思维;
2、“有无相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虚实相资”的管理艺术;
3、“有无相生”告诉我们要综合运用有形管理与无形管理。
三、道家的处世之道
《道德经》:“上善若水。”
4、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
《道德经》:“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道德经》:“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德经》:“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 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一、道家、道教简介
道教简介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1、道教的思想源流一是古代鬼神、巫术、仙人、仙药思想;二是汉代的谶纬之学;三是两汉黄老道对黄帝、老子的神化;四是先秦时期的精气说。
早期经典书籍:《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太平清领书》(太平经)《周易参同契》2、道教的创立道教的前史特别长,上限不易确定。
两个早期组织:五斗米道、太平道。
五斗米道:创立时间:汉顺帝时(126-144年)创立人:张陵→张衡→张鲁地点:西蜀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奉道者须出五斗米酬谢道师,故称五斗米道;因张陵自称太上老君降命其为天师,也被称为天师道,后世称“正一道” 。
元朝封张陵其后裔于江西龙虎山作为道教的宗祖,1949年后被取消。
张天师是道教宗主,民间看法比较一致。
五斗米道治病方法:病人思道悔过,不愈,再请神杀鬼;“三官手书”为请祷祭仪(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最高目标:长生成仙;成仙途径:除去死籍,消灭三尸,节禁魂魄不弃人身.太平道:时间:汉灵帝熹平年间(172年-178年)地点:河北巨鹿创立人物:张角3、道教的演化与发展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上层知识分子“出儒入道”,对道教进行改造,早期道教发展演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
二、道教的教义思想1、“道”是宇宙的根本“道”是宇宙本体,道超然于万物而存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始无终、无生无灭。
《阴符经注》:“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道德”一体:“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
”《庄子·天地篇》:“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并称:“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太平经》:“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
……夫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
道和德为“生长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
道教文化简介
▪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 ▪ 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
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 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 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 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 和成果。
道教文化
▪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
பைடு நூலகம்
道家仙风
▪ 在历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为人们所耳 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 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 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老子 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 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 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 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 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
▪ 葛洪:东晋著名道士,人称葛仙翁, 丹阳旬容人(今江苏境内)著有《抱朴子》 一书,共70篇,主要记载炼丹的方法。对 我国化学,医学,制药学有一定的贡献。
▪
▪ 王重阳,金代著名道士,陕西咸阳人,是道教中 全真教的创始人,著有《明阳立教十五论》,是 道教养生学的倡导者。
▪ 张三丰:明代著名道士,武当派创始人,冀 川寥阳人(今河北)精通丹术,著有《全丹玄要》 三篇。《道藏辑要》中收录生人所编《张三丰先 生全集》对道教武术和道教音乐作出重要贡献。
▪ 徐福:秦时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 险家,琅砑人(今山东胶南,诸成一带),是道 家医学的创始人。
▪ 东方朔: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 (今山东陵县)人。著有《神异经》,《海内十 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 “仙人”。
▪ 张道陵:东汉人。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 教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沛国丰人(今江丰县)是 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天师。
道教的简介主要历史介绍
道教的简介主要历史介绍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中国的洪荒时代起人类首先开始寻求自然的庇佑,遂而认为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教的简介。
道教的简介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中国的洪荒时代起人类首先开始寻求自然的庇佑,遂而认为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英语:animism),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敬信,灵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直至在历史的河流里慢慢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的信仰,后世各类至上神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时代,已有先贤追问生命的意义,挑战人类生命的极限。
炎黄子孙的先祖,中华民族始祖,古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应为第一人,据《史记·封禅书》载“且战且学仙”,“黄帝问道于广成子”。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对自然敬信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天命实际上是指对自然的规律、法则的敬畏信仰。
《荀子·天论》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时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
(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
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
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
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
)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信仰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完整的系统。
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法祖。
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
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 道教 主要思想《易经》为伏羲、 周公、孔子三圣创立,伏 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 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则为易 经作《易传》,由此形成 了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 诸子百家的开始。 东汉时 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 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 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 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 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
道教的创立
道教所谓的“道”,从宗教教义上讲,源于古代 神道设教的“神道”。《周易·观卦》彖辞曰: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 天下服矣。”所谓神道,就是要尊天明鬼。《中 庸》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 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道。使天下之人,斋明 盛服,以承祭祀。”从而鬼神崇拜、神道合流, 以及先秦时期的巫术、方术、占卜、符咒等均被 早期道教吸收成为传教手段和祭礼内容。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倡的调阴阳、 顺四时、序五行、配月令等阴阳五行 递变说深刻地影响着早期道教的产生。 儒家思想的尊天地、敬君师、孝友悌 的伦理思想,也成为道教内部的戒律, 认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 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够,而但 务方术,皆不得长生”(《抱朴子·对 俗》)
早期道教的形成,还是黄老思想的衍变和老子宗教 化、神仙化的产物。在经历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 汉相争的战争之后,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 汉初统治者假借黄帝之言,以黄为本,以老为宗, 宣扬无为而治的经世治国术,史称“黄老道德之 术”。司马迁《史记》不以墨家崇尚的夏禹、儒家 尊称的尧舜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论大道则先黄 老而后六经”,(《汉书·司马迁传》)正是当时崇 尚道家思想的反映,也是道教推崇老子为宗主的先 河。
西汉政权巩固之后,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政务的指 导思想已不合社会的潮流,汉武帝断然抛弃了它而独尊 儒术,被冷落的黄老学派逐渐分衍成几个支派:一种转 而研究老庄之学,改政治主张为学术和方术;另一种吸 收老庄哲学中“守雌”、“柔弱”、“无为”的思想, 退隐世事,追求神仙养生术;还有一种发展成“上标老 子,次述神仙”的神仙说,把有修养的人分为“神人”、 “圣人”、“真人”、“化人”。 这些思想对道教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黄老学说的分衍,为道教的形成孕育了思想源泉, 道教尊崇黄帝、老子,并奉老子为教祖,也与这种历史 背景有直接关系。东汉灵帝时,张角利用《太平清领书》 创立太平道;桓帝时期,张陵在巴蜀地区创立五斗米教, 标志着早期道教的产生。
道教起源
目录第1章道教简介 (4)1.1 道教的起源 (4)1.2 道教名字的由来 (4)1.3 道教的影响 (6)第2章道教简释及道教历史发展 (6)2.1 道教简释 (6)2.2 道教在古代的影响 (7)2.3 道教历史发展 (8)2.4 道教在现代 (9)第3章道教神仙的来源 (10)3.1 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10)3.2 对圣贤崇拜的承袭 (10)第4章道教法术 (13)4.1 道术的来源 (13)4.2 道术——山 (13)4.3 道术——医 (13)4.4 道术——卜 (14)第1章道教简介1.1 道教的起源道教1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道教名字的由来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
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
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
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万万不可混同。
老子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1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图1-4老子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道教简介
道教徒修炼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最早称作庐或静室,南北朝时称作道馆,隋唐以后称作宫观或庵堂。历代宫观形式和规模不尽相同,但大多为宫殿式,一般有三清、玉皇、吕祖、灵官等殿堂。唐宋以后,道教宫观遍布各地城乡山林。道教日常宗教活动有诵经礼忏功课、节日的祭神祝祷,以及为信徒作道场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等等。道教内部拜师、授经、传度法箓、日常生活起居、出外云游、修炼打坐等等,皆有复杂的科仪戒律。
隋唐北宋时期,官方道教兴盛发达。唐朝王室自称为太上老君后裔,自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管理,有名的道士受到朝廷礼遇厚赏。又下令两京及全国各地大建宫观,供奉老君,并屡次托称老君降临,传授祥瑞之物。北宋真宗、徽宗尊奉道教神赵玄朗为王室始祖,屡次加封玉皇大帝尊号,建立宫观供奉。由于唐宋统治者的尊崇扶持,道教在当时极为兴盛。唐代和北宋还由官方主持多次编修《道藏》,研究道经和教义、科仪的学者纷纷涌现,对道教学术文化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历史与教派道教从东汉中叶开始形成。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正式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最初形成的教团组织,主要有沛人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流传于西南巴蜀地区;巨鹿人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遍布中原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皆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善道教化民众。从其教义和方术来看,属于民间原始宗教团体。这两个道团在汉末魏晋时期常组织发动下层民众起义造反,严重威胁统治阶级利益,因而受到官方的镇压和限制。魏晋以后,道教开始向体制化的官方正统宗教发展。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一书中,对战国秦汉以来社会上流行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加以系统的总结,从理论上阐述了修道成仙的可能性,提出以服食金丹大药为主,兼行其他方术的修仙途径。他还猛烈抨击早期民间道教的活动,提出以道为内,以儒为外,使神仙方术与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的教义,从而为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从东晋后期至南北朝时代,中国南北方都出现了由门阀士族道教徒发起的道教改革活动,代表人物有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道教的经典、教义、教规和教派组织得到改造和充实发展,以重视经典科教和神仙方术为主要宗旨的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楼观道等新兴道派相继出现,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新兴道派得到官方统治者的承认,为后来儒释道三教鼎立并盛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道教结印手势图教学设计
道教结印手势图教学设计引言:道教是中国传承已久的宗教和哲学体系之一,而结印手势则是道教修炼中重要的一环。
结印手势通过特定的手势与呼吸方式相结合,能够帮助修炼者达到身心灵的平衡与自我觉醒。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教结印手势图的教学设计,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修炼技巧。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1. 道教简介道教起源于中国,追溯到约公元前4世纪左右。
正式成为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是在东汉时期。
道教强调跟随自然道悟,追求长生不死和真我觉醒。
2. 结印手势的作用结印手势是道教修炼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修炼者调整身体能量和内在平衡,增强意识和专注力,进一步提高修炼效果。
第二部分:结印手势图解析1. 第一种结印手势:阴阳手指相扣a. 将两手合十,靠近胸口,且掌心朝下。
b. 交叉大指,将左手的食指和右手的中指交叉。
c. 握住大拇指,并且让其他手指自然放松。
d. 进行深呼吸,并专注于手指的感觉和能量流动。
2. 第二种结印手势:天地手指合扣a. 将两手合十,靠近胸口,且掌心朝下。
b. 将小指弯曲,并且交叉。
c. 拇指相对,并且相互扣紧。
d. 手指放松,身体保持笔直,进行深呼吸。
3. 第三种结印手势:五行手指合扣a. 将两手并拢,掌心朝上,放在腹部位置。
b. 每只手指与相对的手指并拢在一起。
c. 小指代表“金”,无名指代表“木”,中指代表“水”,食指代表“火”,拇指代表“土”。
d. 进行深呼吸,并注视手指,感受五行能量的流动。
第三部分:结印手势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结印手势图,帮助修炼者理解和掌握结印手势的正确姿势和练习方法。
2. 教学步骤a. 介绍结印手势的背景和作用。
b. 逐步解析每一种结印手势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c. 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逐步跟随练习。
d. 提醒学生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度。
e. 定期进行练习检查和反馈。
3. 教学资源a.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用来显示结印手势图。
b. 手势示范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确的手势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
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
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
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
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
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
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
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
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
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