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 超详细分析共42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时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限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 (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辨析】种群、个体、物种(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是个体所不具备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示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和特点:【说明】1.处于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于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完整版)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 死亡率→不变年龄组成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5 年8 考)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注意事项调查程序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等)对象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1)统计图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2)类型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2)曲线图和柱形图{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1)针对“样方法”(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S”型曲线“J ”型曲线项目①须做到“随机”取样。

②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 方形地块“五点取样。

”③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④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2) 针对标志重捕法N 初捕数 × N 再捕数①须牢记估算公式:N 总= N 再捕中标记数 ;②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

种群与群落

种群与群落
例如: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传粉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
牛、羊等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共生也是其中的 一个例子。(消化纤维素)
人和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之间也是共生关系。 (提供人体不能合成的维生素)
A

B


共生
3 时间
B



A
寄生
4 时间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它是群 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 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 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 昆虫。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 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 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 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 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大小等生态因子从赤道 到北极依次有 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苔原等 不同类型的群落.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苔原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牛吃草
种间关系中的——竞争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抢夺水源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1. 2.
3.
4.
生物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现存的生物 普遍能适应环境 生物个体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表 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浮流生物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属于群落的是 ( C)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125万多动物中有120 万多是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 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企鹅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一)易混淆概念比较
1.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概念
种群水平的研究
群落水平的研究
种群数量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的空间结构:
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的基因库。
(8)血细胞计数板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10
10
11
9
8
大方格Ⅰ (0. 1mm3)
大方格Ⅱ (0. 1mm3)
25×16
16×25
若酵母菌样品稀释100倍后,统计计数板的大方格
内5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如上图所示,则样品中酵
母菌数量为 2.4×108 个/ml。
注意:显微计数法统计了所有的活菌和死亡的菌体。
酵母菌在封闭环境 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O
迁入时间
形成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条件 没有敌害等。
天敌数量增多等。
λ值
λ为某一定值。
λ的值是变化的。
K值
无K值。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有对应的K值。
增长率 增长 速率
等于λ-1。 逐渐增大。
一般来说逐渐减小。 种群数量在K/2时达到最大。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所以不能用样方法, 同时由于个体较小,所以也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2)血细胞计数板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振荡试管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 部时,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若酵母菌数量 过多,则应稀释后再进行计数操作。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要点精析】[ 基本知识]一、种群(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特征: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的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2.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年龄组成类型:(1)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年老个体少,种群密度增大。

(2)稳定型: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大致相当,种群密度趋于稳定。

(3)衰退型:年轻个体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减小。

3.性别比例: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有的比例。

性别比例类型:(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3)雄多于雌: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4.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个体数为出生率。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为死亡率。

二、生物群落(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别。

[ 重、难点知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学习生态系统知识的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说明:1.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的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2.种群中各个体间的关系既有互助也有斗争,但无论是互助还是斗争都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延续。

3.种群概念中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的大小。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说明:1.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同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在地球上,不存在没有动物栖居的植物群体,也没有不与植物发生关系的动物群体。

正是由于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才构成了生物群落这一复杂的种间关系。

2.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种间互相关系,又有种间斗争关系,还存在着种内关系。

3.研究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从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着手,这种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与群落-超详细分析知识讲解

种群与群落-超详细分析知识讲解

纯说 衰是 退出 型生 :率 出高 生造率成的死。亡率→减小
③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④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
率。
⑤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
降低出生率。
1、种群密度——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 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62
种群与群落-超详细分析
栏目
2.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此单元在高考中是高考三大考点遗 传、代谢和调节之后最重要的考查内容。 (2)考查内容 ①“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②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③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图解与能量流动的过 程图解。 ④生态缸的制作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
解析: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 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 平均密度为3只/m2。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种 年龄组成情


A
幼年多,老 年少
B
各年龄段比 例适中
幼年少, C
老年多
出生率和 种群数量变
死亡率情况
化趋势 所属类型
二(2、)分种析群:的特征:
①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
②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 。
③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④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3)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
增① 长城 型市 :人 出口 生的率剧增死—亡—率迁→入增率长>迁出率造成的。 稳② 定中 型国 :人 出口 生的 率增长死—亡—率出→生基率本>不死变亡率 种造 群成 密的度,不能单

生物种群与群落

生物种群与群落

1、竞争
竞争:利用有限资源(食物,空间等)的 个体的相互作用,导致竞争个体的适宜度 降低.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
(1)种间竞争的类型 ①资源利用型:不同物种利用向他资源。
②直接干涉型:他感作用或抗生,一个产 生物质抑制另一物种。
(2)种间竞争的结果(资源利用型) ①相互抑制,均衡共存;
鲑鱼的密度调节
螨的气候调节
(三)种群调节的主要观点
1、气候学派:气候因子是调节种群密度的 主要因子。
2、生物学派:种群的密度首先决定于竞争, 其他因子是次要因子。
3、中间观点:在自然稳定的条件下,生物 自我调节起主要作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 起主要作用的是非生物因子。
(四)r-选择和K-选择
(3)过小:雌雄相遇困难,遗传同质化, 易灭绝。
(二)密度调节和非密度调节
1、密度调节:种群的增长变化与其密度或 种群的大小有关,是种群密度的函数。如 种间和种内竞争、捕食、寄生、疾病等生 物因素。逻辑斯蒂方程反映种内竞争。
2、非密度调节:种群的增长变化与其密度 或种群的大小有关,而受其他环境要素影 响,常常是灾变要素,如天气、pH值、污 染物等。
②优胜劣汰,处于不利地位物种迁出或灭 绝;
③生态位分离,一个物种被迫迁出或食用 另一种食物或生态习性改变。
狮子与鬣狗 青霉菌分泌青霉素
桉树林
2、捕食行为
(1)概念:一种生物捕捉并取食另一种生 物。
(2)生态学意义: ①维持被捕食者种群健康和繁荣-捕食染
病、衰老以及超出环境容量的个体。 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6.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完全相互依赖。
九.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的功能地位、适应的生境和

种群与群落 超详细

种群与群落 超详细


= <
增加
波动 降低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甲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 而图乙相反,应为 衰退型。
16
幼年少, 老年多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 的比例。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群体动物。 (3)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2、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 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 冬天低„„ 3、外来干扰——如农田中喷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 下降„„ 4、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 害虫减少„„ 9 5、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②曲线2
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
K值时),t1对应K/2值,t2对, 应K值。
25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⑴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 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 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 解读: ③曲线3 a.横坐标:种群数量,
二、种群的特征: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
第八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二课时
种群和群落
要点、疑点、难点
1 生物的种群
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它是由鱼苗、小鱼和 大 鱼组成;
要点、疑点、难点
种群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
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同种,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
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 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 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 衰退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个体较多,这样的 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要点、疑点、难点
(3)性别比例
A 概念 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B 特点 *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 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家白蚁等 * 性别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延伸、拓展
【解析】(1)第2代后种群数量回升表明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 这种蛆蝇已对杀虫剂产生适应。原因是通过杀虫剂的逐代选择作用 使抗杀虫剂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 (2)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属人工诱变,它使种群出生率下降,种 群年龄组成变为衰退型。起效慢的原因是人工诱变效率较低,需要 在多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增多。 (3)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7~14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 图中a曲线相似。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害虫难以适应,杀虫效果较 好。1) 种群密度

种群跟生物群落文档

种群跟生物群落文档

项目
“J”型曲线 “S” 型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 限
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 降
K值(环境负荷量)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 动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呈J型曲线增长. 它的特点是:增长率 不变,无限增殖.
生物群落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 落,简称群落。
一、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 性及其对光、温度、 水、营养等的需求 不同,因此它们会 处在群落的不同高 度。
2、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个别差异。
类型: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 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中 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 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 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
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和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入手,考
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⑴考查的是温度和湿度对种群数
量的影响,属于基础性的内容;③要注意λ 代表的是第
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是代表增长率;第
1、随机分布型:个体分布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 2、集体分布型:如蚂蚁成窝,鱼类集队成群。有些植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种群与群落 超详细分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Hale Waihona Puk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