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7周周练
高一12班第17周成绩

周 数学 48 60 54 51 60 56 54 64 53 59 66 56 59 60 52 43 54 56 52 40 57 51 38 63 62 54 59 39 59 66 59 63 60 46 49 50 51 48 38 59 39 43 48 118 124 94 76 92 120 98 118 101 101 99 92 81 96 102 91 62 113 101 59 118 65 102 92 77 75 102 70 111 111 105 80 108 132 129 96 99 99 98 118 81 68 85 英语 116 111 78 109 92 91 86 92 110 98 115 116 76 90 119 98 119 57 103 88 94 84 77 96 94 72 89 100 72 102 86 93 97 106 106 88 88 86 81 83 76 101 91 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 86 54 70 46 68 78 38 62 72 34 68 58 33 40 40 64 86 78 54 74 58 36 70 56 49 76 84 62 74 74 36 68 60 48 72 80 28 40 78 42 59 58 47 68 50 28 68 56 52 72 88 68 82 84 39 73 78 16 34 54 42 68 74 45 56 60 18 72 66 47 72 62 28 56 52 35 58 52 41 60 80 11 44 55 58 65 86 52 76 76 50 79 86 42 72 80 43 72 60 73 66 78 59 58 38 69 31 53 41 34 39 86 13 63 81 68 81 38 52 70 84 78 61 74 74 76 64 70 80
高考物理专题:闭合电路(1)

高三物理17周周测:闭合电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6V E =,内阻1r =Ω,外电阻2R =Ω,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是( )A .1AB .2AC .4AD .8A2.如图,将欧姆表与光敏电阻相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不透光的黑纸将0R 包裹起来,表针示数变小B .若用不透光的黑纸将0R 包裹起来,表针示数不变C .若用手电筒光照射0R ,表针示数变小D .若用手电筒光照射0R ,表针示数不变3.电源、电阻、电流表与开关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已知电阻 2.0ΩR =,电源的内阻 1.0Ωr =,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示数0.50A I =。
电源的电动势E 为( ) A .2.0V B .1.5V C .1.0V D .0.5V4.如图是由一节干电池和电阻构成的闭合电路,已知电池的电动势 1.5V E =,内阻0.5Ωr =;外电阻 1.5ΩR =,则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I 是( )A .0.75AB .1.0AC .2.0AD .3.0A5.如图,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电池,因户外使用时间较久,厂家标记的参数已模糊不清。
为了解相关参数,小明测量了此电池不接负载时两极间电压为22.0V ,接上10Ω的电阻时两极间电压为16.1V 。
则此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A .22.0V 和3.7ΩB .16.1V 和3.7ΩC .22.0V 和10ΩD .16.1V 和10Ω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 =6V ,内电阻r=1Ω,电阻R=5Ω,当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A .0.5AB .1AC .1.2AD .6A7.一电源电动势为6V ,内阻不能忽略,将其和一标有“6V 3W”的小灯泡构成闭合回路,则小灯泡( ) A .正常发光 B .比正常发光略暗C.灯泡两端电压等于6V D.灯泡两端电压大于6V8.如图所示的—U I图像,用U I图像中,直线Ⅰ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Ⅰ为某一电阻的—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A.该电源的效率为50%B.该电源的电动势为3.0V,内阻为0.5Ω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D.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0.5W二、多选题-图像中,直线a表示某电源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b为某一电阻R的U I-图像。
江苏大学 物理练习17

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简谐振动及其合成练习 十七一、选择题1. 一弹簧振子,水平放置时,它作简谐振动。
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光滑斜面上,试判断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 )竖直放置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不作简谐振动; (B )竖直放置不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作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都作简谐振动;(D )两种情况都不作简谐振动。
2. 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有( )(A )A 超前2π; (B )A 落后2π; (C )A 超前π; (D )A 落后π。
3. 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当质点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由平衡位置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 )(A )4T ; (B )12T ; (C )6T ; (D )8T 。
4. 当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时,分析下列物理量哪个不受影响:(A )振动的周期; ( ) (B )振动的最大速度;(C )振动的最大加速度;(D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
5. 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有质量为m 的重物,其自由振动的周期为T .今已知振子离开平衡位置为x 时,其振动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
则下列计算该振子劲度系数的公式中,错误的是: ( ) (A) 2m ax 2m ax /x m k v =; (B) x mg k /=;(C) 22/4T m k π=; (D) x ma k /=。
6. 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
第一个质点的振动表式为x 1 = A cos(ωt + α)。
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
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表式为 ( ) (A) )π21cos(2++=αωt A x ; (B) )π21cos(2-+=αωt A x ;(C) )π23cos(2-+=αωt A x ; (D) )cos(2π++=αωt A x 。
初中物理每周一测——物态变化实验专训

“好萌”老师每周一测——物态变化实验专训14.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15.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16.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17.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18.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0.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21.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22.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中,根据测得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是℃.(2)图象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比处于液态时小.23.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加热过程中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温度计的示数是℃.(2)实验数据表中第min的数据是错误的.(3)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4)实验中给水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2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选择套实验装置好一些.(2)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3)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象,从图象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图(5)若将A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并在A、B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好萌”老师每周一测——物态变化实验专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4.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甲;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小水滴(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3)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体温计的量程在35℃~42℃,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20℃~120℃,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2)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2)甲;小水滴;(3)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点评】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本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15.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吸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2)对于晶体物质,高于熔点时是液态,低于熔点时是固态,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3)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1)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海波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 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根据图表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故答案为:(1)BC;吸;(2)液;固;(3)相同;不同.【点评】图象题是初中物理实验题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读取图象的能力也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实验技能之一.温度﹣﹣时间图象是热学中最常见的图象,读取时要把握的关键是既要学会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还要能把握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最后要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6.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增加(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分析】(1)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的时候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由Q=cm△t判断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水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解答】解:(1)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冰融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冰用的时间长,吸热多.由Q=cm△t,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2)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沸腾图象的FG段温度保持,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2)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关键掌握晶体熔化和沸腾的条件和特点;同时还考查了水的沸点及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7.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第6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解答】解:(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冰有一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状态;故答案为:(1)吸热;不变;晶体;(2)0;固液共存态.【点评】本题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温度与时间变化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基础题.18.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不准确(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分析】(1)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就不能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盐水凝固的温度为盐水的凝固点,从凝固开始到凝固结束时间为凝固的过程经历时间.(3)根据表中盐水浓度从0~36%,凝固点从0℃降低然后上升到0℃可得出结论;(4)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5)根据盐冰的熔点低于0℃分析.【解答】解:(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分析图象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3%或者是22.5%根据第(3)问的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8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24%的零下17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5)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故答案为:(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4;(3)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点评】探究型的题目本身其实并不难,难就在于有些学生较少接触这类题目,一看要求自己来设计实验就慌了手脚,其实只要平时多思考、多练习,这类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高.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8℃;(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99℃;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C图(选填“C”或“D”);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2)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①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③首先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对应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图象;【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68℃.(3)①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 的温度也是99℃;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图象如下:故答案为:(1)B;(2)68;(3)99;C;(4)见上图.【点评】此题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中需要测量水的温度,所以有关温度计的读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20.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分析】(1)温度计在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液面所指示的来读数.(2)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进行解答.(3)同样的装置,水温上升的快慢不同,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解答】解:(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即上述三种情况中,甲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丙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即只有B是正确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其读数为96℃;(2)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由于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B;96;(2)99;小于;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点评】此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水沸腾特点及沸点的概念.21.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39℃.【分析】(1)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3)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故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并灵活运用到题中的气体温度计,故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2.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中,根据测得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是0℃.(2)图象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处于液态时小.【分析】(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小.【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该物质熔化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由图象知,固态时,2min内升高了3℃,液态时,2min内升高了1.5℃,根据Q=cm△t知,固态时比热小,液态时比热容大.。
初二物理周练运动和声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周练——运动和声(A卷满分100分)(说明:第1题~第25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第26题~第32题,每空2分,第33题10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做在答题卷上)【】1. 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你没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
关于司机和小女孩对乘车人运动状态的描述所选取的参照物分别为A.地面、地面 B. 地面、汽车C.汽车、地面 D. 汽车、汽车【】2. 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
对两个小球的运动的描述以及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及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加速运动,速度更快 B.乙做加速运动,速度更快C.甲做减速运动,速度更慢 D.乙做减速运动,速度更慢【】3. 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物体所处初、末状态的位置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4.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 】5.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 SV 可知,物体的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 .速度及路程成正比C .速度及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 】6.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7. 两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 .4 : 9; B. 2 : 3; C. 1 : 1; D. 9 : 4【 】8. 古代战场上的战鼓,击鼓声远传四方,震人心弦,这是由于鼓皮振动的A .频率高B .振幅大C .音色好D .皮质好【 】9.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 .真空不能传声B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 .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及声现象有关的是【】11. 对于右侧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音监测仪”可以根治噪音污染【】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3. 为了探究音调及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14. 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5102.3 m,则A.该汽车的行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的平均速度一定是80km/hC.该汽车可能花4小时就能到达贵阳D.该汽车至少要4小时才能到达贵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空中宇航员能B. 手在小提琴上不C. 道路两旁的隔音D. B超检查身体是【】16.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信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物理第17周周练试卷与参考答案讲评

信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第17周周练试卷命题人:高二物理备课组审题人:高二物理备课组一、单选题(共7小题28分,每小题4分)1.关于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可能是恒力B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C .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公式F kx =-中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长度D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经过平衡位置回复力一定为零2.有两个简谐运动,其表达式分别是14sin(100)cm 3x t ππ=+,25sin(100)cm 6x t π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的振幅相同B .它们的周期不相同C .它们的相位差恒定D .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3.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若从平衡位置O 开始计时,如图,经过0.2s (0.2s 小于振子的四分之一振动周期)时,振子第一次经过P 点,又经过了0.2s ,振子第二次经过P 点,则振子的振动周期为()A .0.4sB .0.8sC .1.0sD .1.2s4.如图所示,一个单摆在做简谐运动,关于摆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摆摆动到O 点时,回复力为零,加速度不为零B .摆球从A 到O 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C .摆球向右经过O 点和向左经过O 点时,速度相同D .减小单摆的振幅,单摆的周期会减小5.冰雹(Hai )也叫“雹”,俗称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
若一个100g 的冰雹形成掉落之后由于空气阻力,到达地面的速度相当于冰雹从7层楼高自由落体到地面的速度,落地时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2ms ,则该冰雹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 .500NB .1000NC .1500ND .2000N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 球的速度是6m/s ,B 球的速度是-2m/s ,A 、B 两球发生对心碰撞。
对于该碰撞之后的A 、B 两球的速度可能值,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很多种猜测,下面的猜测结果一定无法实现的是()A .'A 2m/s v =-,'B 6m/s v =B .'A 2m/s v =,'B 2m/sv =C .'A 1m/s v =,'B 3m/s v =D .'A 3m/s v =-,'B 7m/sv =7.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练习题

1.关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更 B.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变更 D.速度的大小变更,方向不变2.一只小狗拉着雪橇在水平冰面上沿着圆弧形的道路匀速行驶,如图所示为雪橇所受的牵引力F与摩擦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3.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假如半径不变,而速率增加到原来速率的3倍,其向心力增加了64 N,则物体原来受到的向心力的大小是( )A. 16 N B. 12 N C. 8 N D. 6 N4.下列对圆锥摆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5.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一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受力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 B.只受绳子拉力 C.受重力、绳子拉力 D.受重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6.如图所示,圆盘上叠放着两个物块A和B,当圆盘和物块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物块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物块A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B受5个力作用C.当转速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增大,B所受摩擦力减小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转轴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边向碗底滑动,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若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则物块与碗的动摩擦因数为( )A. B. C. D.8.如图所示,物块P置于水平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运动,图中c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a方向与c方向垂直.当转盘逆时针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转盘匀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为cB.当转盘匀速转动时,P不受转盘的摩擦力C.当转盘加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aD.当转盘减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b9.如图所示,某物体沿光滑圆弧轨道由最高点滑到最低点过程中,物体的速率渐渐增大,则( )A.物体的合外力为零B.物体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C.物体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D.物体的合力方向始终与其运动方向不垂直(最低点除外)10.如图,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块随圆盘一起转动(俯视为逆时针).某段时间圆盘转速不断增大,但橡皮块仍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橡皮块所受合力F的方向的四种表示(俯视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1.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向下凹的半圆形轨道滑行,如图所示,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它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A.μ B. C.μm(g+) D.μm(g-)12.如图所示,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半径R=6400 ,地面上行驶的汽车重力G=3×104N,在汽车的速度可以达到须要的随意值,且汽车不离开地面的前提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大B.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等于3×104NC.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D.假如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则此时驾驶员会有超重的感觉13.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若转弯处内外轨道一样高,则火车转弯时( )A.对外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B.对内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C.对外轨产生向内的挤压作用D.对内轨产生向内的挤压作用14.(多选)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有多种表达形式,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 B.=2r C.=ω D.=mω2r15.(多选)如图所示,A、B两球穿过光滑水平杆,两球间用一细绳连接,当该装置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两球在杆上恰好不发生滑动.若两球质量之比∶=2∶1,则关于A、B两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球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B.A、B两球角速度之比为1∶1C.A、B两球运动半径之比为1∶2D.A、B两球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216.(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块,甲圆盘为主动轮,乙靠摩擦随甲无打滑转动.甲圆盘与乙圆盘的半径之比为r甲∶r乙=2∶1,两圆盘和小物体m1、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1距O点为2r,m2距O′点为r,当甲缓慢转动起来且转速渐渐增加时( ).A.与圆盘相对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ω1∶ω2=2∶1B.与圆盘相对滑动前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1∶2C.随转速渐渐增加,m1先起先滑动D.随转速渐渐增加,m2先起先滑动17.(多选)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摆球用长为L的细绳吊起,上端固定,使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绳就会沿圆锥面旋转,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摆球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C.摆球运动周期为2πD.摆球运动的转速为θ18.(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C,有两个可视为质点且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在球面内壁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迹平面高于B球的轨迹平面,A、B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间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β=37°,则( 37°=0.6)( )A.A、B两球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之比为4∶3B.A、B两球运动的周期之比为2∶C.A、B两球的角速度之比为2∶D.A、B两球的线速度之比为8∶319.(多选)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0时,汽车恰好没有向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v0,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车速虽然高于v0,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0的值变小20.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细线上端固定,让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求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重力加速度为g)(1)细线中的拉力大小;(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2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1的小球A与质量为m2的物块B通过轻绳相连,轻绳穿过光滑水平板中心的小孔O.当小球A在水平板上绕O点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物块B刚好保持静止.求:(重力加速度为g)(1)轻绳的拉力.(2)小球A运动的线速度大小.22.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 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锥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g取10 2,结果可用根式表示)求:(1)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ω0至少为多大.(2)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角速度ω′为多大.23.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求:(1)线的拉力大小;(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3)小球运动的周期.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匀速圆周运动指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故C正确.2.【答案】C【解析】雪橇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圆弧相切.又因为雪橇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力充当向心力,合力方向必定指向圆心.综上可知,C项正确.3.【答案】C【解析】依据向心力公式得:F1=m,当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时有:F2=,由题有:F2-F1=64 N,联立以上三式:64=8·m,m=8 N,解得:F1=8 N,C正确.4.【答案】D【解析】圆锥摆向心力由合外力供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D对.5.【答案】C【解析】该小球在运动中受到重力G和绳子的拉力F,拉力F和重力G的合力供应了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到的向心力;向心力是沿半径方向上的全部力的合力,所以受力分析时,不要把向心力包括在内.C正确.6.【答案】B【解析】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充当向心力,A错;物块B受到重力、支持力、A对物块B的压力、A对物块B沿半径向外的静摩擦力和圆盘对物块B沿半径向里的静摩擦力,共5个力的作用,B正确;当转速增大时,A、B所受摩擦力都增大,C错误;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向外,D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竖直方向的重力、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得-=m,又=μ,联立解得μ=,选项B正确.8.【答案】A【解析】转盘匀速转动时,物块P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摩擦力供应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O点,A项正确,B项错误;当转盘加速转动时,物块P做加速圆周运动,不仅有沿c方向指向圆心的向心力,还有指向a方向的切向力,使线速度大小增大,两方向的合力即摩擦力可能指向b,C项错误;当转盘减速转动时,物块P做减速圆周运动,不仅有沿c方向指向圆心的向心力,还有指向a相反方向的切向力,使线速度大小减小,两方向的合力即摩擦力可能指向d,D项错误.9.【答案】D【解析】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合力不为零,A错;物体做速度大小变更的圆周运动,合力不指向圆心,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等于向心力,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速度变大,即除在最低点外,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夹角为锐角,合力与速度不垂直,B、C错,D对.10.【答案】C【解析】橡皮块做加速圆周运动,合力不指向圆心,但肯定指向圆周的内侧;由于做加速圆周运动,动能不断增加,故合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11.【答案】C【解析】在最低点由向心力公式得:-=m,得=+m,又由摩擦力公式有=μ=μ(+m),C选项正确.12.【答案】C【解析】对汽车探讨,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得:-=m,则得=-m,可知,速度v越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越小,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小,故A错误.由上可知,汽车和驾驶员都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而驾驶员的重力未知,所以驾驶员对座椅压力范围无法确定,故B错误,C正确.假如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驾驶员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做圆周运动,须要有力供应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即方向指向内侧,此时外轨对火车的压力供应向心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火车对外轨产生向外的压力作用.故选A.14.【答案】【解析】15.【答案】【解析】两球的向心力都由细绳的拉力供应,大小相等,两球都随杆一起转动,角速度相等,A错,B对.设两球的运动半径分别为、,转动角速度为ω,则ω2=ω2,所以运动半径之比为∶=1∶2,C正确.由牛顿其次定律F=可知∶=1∶2,D正确.16.【答案】【解析】m1的角速度设为ω1,则有ω1r甲=ω2r乙,所以有ω1∶ω2=1∶2,选项A错.m1的向心加速度a1=2rω,同理m2的向心加速度a2=rω,所以发觉相对滑动前a1∶a2=1∶2,选项B对.随着转盘渐渐滑动,静摩擦力供应向心力,当起先发生相对滑动时,对m1有μm1g=m12rω1′2,可得此时角速度ω1′=,此时m2的角速度ω2′=2ω1′=2,此时,m2的向心力m2rω2′2=2μm2g,此时已经大于最大静摩擦力μm2g,即m2早于m1起先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错,D对.17.【答案】【解析】摆球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两个力的作用,设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θ=,r=θ,T=2π,转速n==,B、C正确,A、D错误.18.【答案】【解析】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且恰好供应向心力,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则==,故A正确.小球受到的合外力:θ=,r=θ,解得T=,则==,故B错误.依据公式θ=mω2r,所以ω==,所以==,故C正确.θ=m,得v=,则==,故D正确.19.【答案】【解析】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0时,汽车恰好没有向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即不受静摩擦力,此时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所以路面外侧高、内侧低,选项A正确;当车速低于v0时,须要的向心力小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汽车有向内侧运动的趋势,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外侧,并不肯定会向内侧滑动,选项B错误;当车速高于v0时,须要的向心力大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汽车有向外侧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向内侧,速度越大,静摩擦力越大,只有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以后,车辆才会向外侧滑动,选项C正确;由θ=m 可知,v0的值只与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弯道的半径有关,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无关,选项D 错误.20.【答案】(1)(2)【解析】(1)小球受重力与细线的拉力两力作用,如图所示,竖直方向:θ=,故拉力=.(2)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θ,向心力=θ=θ,而=m,故小球的线速度v=.21.【答案】1)m2g(2)【解析】(1)物块B受力平衡,故轻绳拉力=m2g(2)小球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轻绳拉力,依据牛顿其次定律m2g=m1解得v=.22.【答案】1)(2)2【解析】(1)若要小球刚好离开锥面,则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如图所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在水平面内,故向心力水平,运用牛顿其次定律与向心力公式得:θ=mωθ解得:ω=即ω0==.(2)当细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时,由牛顿其次定律与向心力公式得:α=mω′2α解得:ω′2=,即ω′==2.23.【答案】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α指向圆心,供应向心力,由受力分析可知,细线拉力=.由=m=mω2R=m=α,半径R=α,得v==α,T=2π.【解析】。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周周练:第二章 声现象(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周周练:第二章声现象(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兰州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不同物质中声速均为340 m/s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常德中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3.(郴州中考)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长沙中考)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5.(南宁中考)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我们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人说话的声音B.在城市道路两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同学们能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6.(宜宾中考)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圆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第6题图7.(山西中考)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图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8.(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9.(东营中考)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声波获得信息.10.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能够传声.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针对情境回答: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______产生的.鼓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______不同.要想使锣鼓声更响些的做法是__________.12.如图甲所示,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但电铃仍然在______.如图乙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利用了声音的______.13.(龙岩中考)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______(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______个固有频率的音调.14.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B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患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15.(盐城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三、综合题(第16题8分,第17题4分,共12分)16.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______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_而传来的,主要是利用______来区分出是钟声的.17.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都会拿起陶瓷,然后轻轻敲一敲,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最后才决定买哪个.你认为这样做有依据吗?为什么?请用声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四、实验探究题(12分)18.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二章)1.D 2.D 3.A 4.C 5.D 6.C7.C8.C9.次超10.振动液体11.振动空气音色重敲鼓面12.介质振动反射13.低214.信息能量15.振动响度音调16.(1)上(2)振动空气音色17.是有根据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质量不同的瓷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陶瓷的好坏.18.(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题辑:课练+17+Word版含解析

课练17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1.(2018·河南南阳质检)(多选)下列关于力的冲量和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它的动量一定为零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为零,它的动量变化量一定为零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为零,它的动量变化量一定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它的动量变化率不变答案:CD解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动量不一定为零,A错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为零,有可能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只改变速度方向,而动量是矢量,所以其动量变化量有可能不为零,B错误;根据动量定理I=Δp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为零,则其可得物体所受的动量变化量一定为零,C正确;根据Ft=Δp⇒F=Δpt合外力不变,则其动量变化率不变,D正确.2.(2018·福建六校4月联考)(多选)如图所示,一颗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不计空气阻力.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A.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I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C.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D.过程Ⅰ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答案:CD解析:过程Ⅰ中钢珠所受的外力只有重力,由动量定理可知,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故D正确;在整个过程中,钢珠的动量的变化量为零,由动量定理可知,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故C正确;过程Ⅱ中,钢珠所受的外力有重力和阻力,所以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与过程Ⅱ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之和,故B 错误;过程Ⅱ中钢珠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由动量定理可知,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不等于零,故A 错误.3.(2018·山东枣庄期末联考)质量为60 kg 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2 s ,安全带长5 m ,不计空气阻力影响,g 取10 m/s 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A .100 NB .500 NC .600 ND .1 100 N答案:D解析:在安全带产生拉力的过程中,人受重力和安全带的拉力作用做减速运动,此过程的初速度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所以有v 0=2gh =2×10×5m/s =10 m/s ,根据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 ·t -F ·t =0-m v 0,解得F =mg +m v 0t =600 N +60×101.2 N=1 100 N ,故选D.4.(2018·河南周口一中等联考)(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 ,下落的高度为h ,速度大小为v ,不计空气阻力,在这段时间内,该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A .m v -m v 0B .mgtC .m v 2-v 20D .m 2gh答案:BCD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得,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所以Δp =mgt ,故B 正确;由题可知,物体末位置的动量为m v ,初位置的动量为m v 0,根据矢量三角形定则知,该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Δp =m v y =m v 2-v 20=m 2gh ,故C 、D 正确.5.(2018·福建厦门一中月考)(多选)一细绳系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过时间t =T 2,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为零B .经过时间t =T 4,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2m vC .经过时间t =T 2,细绳的拉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2m vD .经过时间t =T 4,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mgT 4答案:BCD解析:经过时间t =T 2,小球转过了180°,速度方向正好与开始计时的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反,若规定开始计时的时刻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Δp =-m v -m v =-2m v ,细绳的拉力对小球的冲量I =Δp =-m v -m v =-2m v ,A 错误,C 正确;经过时间t =T 4,小球转过了90°,根据矢量合成法可得,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为Δp ′=m Δv =2m v ,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I G =mgt =mgT 4,B 、D 正确.6.(2018·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AB 为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O 为圆心,AO 水平,BO竖直,轨道半径为R ,将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 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 )A .所受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B .所受支持力的冲量水平向右C .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D .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零答案:AC解析: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可知I合=m Δv ,Δv 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所以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即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A 正确、B 错误;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有mgR =12m v 2B ,解得v B=2gR ,即Δv =2gR ,所以I 合=m 2gR ,C 正确;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I G =mgt ,大小不为零,D 错误.7.(2018·安徽合肥二模)(多选)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水平外力F ,F 随时间t 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末,质点的动量为0B.第4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在0~2 s时间内,F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D.在1~3 s时间内,F的冲量为0答案:CD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在前2 s内质点受到的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质点经历了一个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动量最大,不为0,故A错误;该质点在后半个周期内受到的力与前半个周期内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反,前半个周期内做加速运动,后半个周期内做减速运动,所以质点在0~4 s 时间内的位移为正,故B错误;在0~2 s时间内,速度在增大,力F 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瞬时功率P=F v得开始时力F瞬时功率为0.2 s 末的瞬时功率为0,所以在0~2 s时间内,F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在F-t图象中,F-t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F的冲量,由题图可知,1~2 s之间的面积与2~3 s之间的面积大小相等,一正一负,所以和为0,则在1~3 s时间内,F的冲量为0,故D正确.8.篮球运动是大家比较喜好的运动,在运动场上开始训练的人常常在接球时伤到手指头,而专业运动员在接球时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球对手的作用力B.减小球对手的作用时间C.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D.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答案:A解析:专业运动员伸出手接球时延缓了球与手作用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动量变化量相同时,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两种接球方式中球的动量变化相同,动能变化相同,故只有A正确.9.(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18 kg 的垒球,以25 m/s 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 m/s ,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360 NB .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260 NC .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126 JD .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36 J答案:BC解析: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F ·t =m v 2-m v 1得:F =-1260 N ,则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260 N ,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根据动能定理:W =12m v 22-12m v 21=126 J ,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10.如图所示,一个下面装有轮子的贮气瓶停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左端与竖直墙壁接触.现打开尾端阀门,气体往外喷出,设喷口面积为S ,气体密度为ρ,气体往外喷出的速度为v ,则气体刚喷出时贮气瓶顶端对竖直墙的作用力大小是( )A .ρv S B.ρv 2SC.12ρv 2S D .ρv 2S答案:D 解析:以t 时间内喷出去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则Ft =ρS v t v =ρSt v 2,得F =ρS v 2,由于气瓶处于平衡状态,墙壁与气瓶间作用力与气体反冲作用力相等,故D 项正确.11.(2018·河北沧州一中月考)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 A =1 kg 的物块A 与质量m B =2 kg 的物块B ,A 与B 均可视为质点,A 靠在竖直墙壁上,A 、B 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 、B 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 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 p =49 J ;在A 、B 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 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 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形光滑导轨,轨道半径R =0.5 m .B 恰能完成半个圆周运动到达导轨最高点C .g 取10 m/s 2,求:(1)绳拉断后瞬间B 的速度v B 的大小;(2)绳拉断过程绳对B 的冲量I 的大小.答案:(1)5 m/s (2)4 N·s 解析:(1)设物块B 在绳被拉断后的瞬时速率为v B ,到达C 点的速率为v C ,根据B 恰能完成半个圆周运动到达C 点可得F 向=m B g =m B v 2C R ①对绳断后到B 运动到最高点C 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2m B gR =12m B v 2C -12m B v 2B ②由①②解得v B =5 m/s.(2)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 的速率为v 1,取向右为正方向,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B 的动能,则E p =12m B v 21③根据动量定理有I =m B v B -m B v 1④由③④解得I =-4 N·s ,其大小为4 N·s.12.(2018·山西灵丘三模)塑料水枪是儿童们夏天喜欢的玩具,但是也有儿童眼睛被水枪击伤的报道,因此,限制儿童水枪的威力就成了生产厂家必须关注的问题.水枪产生的水柱对目标的冲击力与枪口直径、出水速度等因素相关.设有一水枪,枪口直径为d ,出水速度为v ,储水箱的体积为V .(1)水枪充满水可连续用多少时间?(2)设水的密度为ρ,水柱水平地打在竖直平面(目标)上后速度变为零,则水流对目标的冲击力是多大?你认为要控制水枪威力关键是控制哪些因素?不考虑重力、空气阻力等的影响,认为水柱到达目标的速度与出枪口时的速度相同.答案:(1)4V v πd 2 (2)14πρd 2v 2 控制枪口直径d 和出水速度v解析:(1)设Δt 时间内,从枪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 ,则 ΔV =v S Δt ,S =π⎝ ⎛⎭⎪⎫d 22, 所以单位时间内从枪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 Δt =14v πd 2,水枪充满水可连续用的时间t =V 14v πd 2=4V v πd 2.(2)Δt 时间内从枪口喷出的水的质量m =ρΔV =ρS v Δt =ρ·π⎝ ⎛⎭⎪⎫d 22v Δt =14ρπd 2v Δt . 质量为m 的水在Δt 时间内与目标作用,由动量定理有F Δt =Δp ,以水流的方向为正方向,得-F Δt =0-14ρπd 2v Δt ·v =0-14ρπd 2v 2Δt ,解得F =14πρd 2v 2.可见,要控制水枪威力关键是要控制枪口直径d 和出水速度v . 刷题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找规律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 .t =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 .t =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 .t =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答案:AB解析:前2 s内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F1m =22m/s2=1 m/s2,t=1 s时物块的速率v1=a1t1=1 m/s,故A正确;t=2 s时物块的速率v2=a1t2=2 m/s,动量大小为p2=m v2=4 kg·m/s,故B正确;物块在2~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2=F2m=0.5 m/s2,t=3 s时物块的速率v3=v2-a2t3=(2-0.5×1) m/s=1.5 m/s,动量大小p3=m v3=3 kg·m/s,故C错误;t=4 s时物块的速度v4=v2-a2t4=(2-0.5×2) m/s=1 m/s,故D错误.2.(2016·北京卷,18)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动,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的定义,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卫星由轨道1进入轨道2,需在P点加速做离心运动,故卫星在轨道2运行经过P点时的速度较大,A项错误;由G Mmr2=ma可知,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在轨道1运行时,P点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加速度,B项正确,C项错误;卫星在轨道2的不同位置,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故动量方向一定不相同,D项错误.3.(2015·重庆卷,3)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m 2gh t +mg B.m 2gh t -mgC.m gh t +mgD.m gh t -mg答案:A解析: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h ,获得速度为v ,由v 2=2gh ,得v =2gh .安全带伸长到最长时,人下落到最低点,此时速度为零.设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mg -F )t =0-m v ,F =m 2gh t +mg ,所以A 正确.刷仿真模拟——明趋向4.(2018·河北唐山模拟)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用头颠球,若足球用头顶起,每次上升高度为80 cm ,足球的重量为400 g ,与头顶作用时间Δt 为0.1 s ,则足球一次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及足球对头部的作用力大小F N 分别为(空气阻力不计,g =10 m/s 2)( )A .t =0.4 s ,F N =40 NB .t =0.4 s ,F N =36 NC .t =0.8 s ,F N =36 ND .t =0.8 s ,F N =40 N答案:C解析:足球自由下落时有h =12gt 21,解得t 1=2h g =0.4 s ,竖直向上运动的时间等于自由下落运动的时间,所以t =2t 1=0.8 s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 -mg )Δt =m v -(-m v ),又v =gt =4 m/s ,联立解得F =3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足球对头部的作用力F N =36 N ,故C 正确.5.(2018·河南郑州一中调研)(多选)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A.重力的冲量相同B.斜面弹力的冲量不同C.斜面弹力的冲量均为零D.合力的冲量不同答案:BD解析:设斜面高度为h,倾角为θ,物体质量为m,可求得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2gh,所用时间t=1sinθ2hg.由冲量定义可求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I G=mgt=m2ghsinθ,方向竖直向下,故A错误;斜面弹力的冲量大小为I N=mg cosθ·t=m2ghtanθ,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正确,C错误;合力的大小为mg sinθ,I合=mg sinθ·t=m2gh,方向沿斜面向下(与合力方向相同),即合力冲量的大小相同,方向不同,故D正确.6.(2018·四川成都一诊)(多选)如图所示,ABCD是固定在地面上、由同种金属细杆制成的正方形框架,框架任意两条边的连接处平滑,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面内,BC、CD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α>β),让套在金属细杆上的小环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若小环从A经B滑到C点,摩擦力对小环做的功为W1,重力的冲量为I1;若小环从A经D滑到C点,摩擦力对小环做的功为W2,重力的冲量为I2,则()A.W1>W2B.W1=W2C.I1>I2D.I1=I2答案:BC解析:小环从A经B滑到C点,摩擦力对小环做的功W1=μmg cosβ·s AB+μmg cosα·s BC,小环从A经D滑到C点,摩擦力对小环做的功W2=μmg cosα·s AD+μmg cosβ·s DC,又因为s AB=s BC=s AD=s DC,所以摩擦力对小环做的功W1=W2,故A错误,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gh-W f=12m v 2C,因为两次重力做的功和摩擦力做的功都相等,所以两次小环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小环从A经B滑到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环从A到B的加速度a AB=g sinβ-μg cosβ,小环从B到C的加速度a BC=g sinα-μg cosα,同理,小环从A到D的加速度a AD=g sinα-μg cosα,小环从D到C的加速度a DC=g sinβ-Mg cosβ,又因为α>β,所以a AB=a DC<a BC=a AD,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1>t2,由I=mgt得,则重力的冲量I1>I2,故C正确,D错误.7.(2018·山东枣庄一模)如图所示,一根固定直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将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通过某种外部作用,使滑块和小球瞬间获得初动量后,撤去外部作用,发现滑块与小球仍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且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β>θ.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A.动量方向沿杆向下,正在均匀增大B.动量方向沿杆向下,正在均匀减小C.动量方向沿杆向上,正在均匀增大D.动量方向沿杆向上,正在均匀减小答案:D解析:把滑块和球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沿杆和垂直于杆建立直角坐标系,假设滑块速度方向沿杆向下,则沿杆方向有(m1+m2)g sinθ-f=(m1+m2)a,垂直于杆方向有F N=(m1+m2)g cosθ,其中摩擦力f=μF N,联立可解得a=g sinθ-μg cosθ,现对小环进行分析,因θ<β,则有a>g sinβ,所以g sinθ-μg cosθ>g sinβ,g sinθ-g sinβ>μg cosθ,因为θ<β,所以g sinθ-g sinβ<0,但μg cosθ>0,所以假设不成立,即滑块速度方向一定沿杆向上.滑块沿杆向上运动,滑块重力有沿杆向下的分力,同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杆向下,滑块的加速度方向沿杆向下,所以滑块沿杆减速上滑,则滑块的动量方向沿杆向上,正在均匀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刷最新原创——抓重点8.物体A和物体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质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甲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下落速度大小为u,如图乙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A.m v B.m v-m′uC.m v+m′u D.m v+mu答案:D解析:解法一:对A有I弹-mgt=m v,对B有m′gt=m′u,解得弹簧弹力的冲量I弹=m v+mu.解法二:对A、B两物体系统有I 弹-(mg+m′g)t=m v-m′u,m′gt=m′u,联立解得I弹=m v+mu.9.(多选)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上端接有一定值电阻(其余电阻不计),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一导体棒以平行导轨向上的初速度从ab处上滑,到最高点后又下滑回到a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大于下滑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B.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下滑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C.上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大于下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D.上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等于下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答案:AD解析:考虑到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机械能不断向内能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导体棒上滑和下滑分别通过任意的同一个位置时,上滑的速度大,故上滑过程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F安=BIL、I=BL vR,知上滑过程的平均安培力要大于下滑过程的平均安培力,故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大于下滑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故A正确,B错误;设导体棒上滑的距离为x,上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I=F安t=BIL t=B BI vR Lt=B2L2v tR=B2L2xR,同理,下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I′=B2L2xR,故上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等于下滑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的冲量大小,故C错误,D正确.刷易错易误——排难点易错点1容易忽视动量运算的矢量性10.在空中相同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一个平抛,若不计空气阻力,从三个小球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A.三个小球动量的变化量相同B.下抛球和平抛球动量的变化量相同C.上抛球动量的变化量最大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动量相同答案:C解析:三个小球以相同的速率抛出,可知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运动的时间大于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的时间,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的时间大于做竖直下抛运动的小球运动的时间,所以做上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根据动量定理知,mgt=Δp,可得上抛球动量的变化量最大,下抛球动量的变化量最小,故C正确,A、B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12m v 2-12m v 20,可知三个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由于做平抛运动的小球速度方向与做上抛运动和下抛运动的小球速度方向不同,则三个球落地时的动量不同.故D 错误. 易错点2 不能正确选择研究对象11.(2018·北京模拟)根据量子理论: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动量;光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之间的关系是E =pc ,其中c 为光速.由于光子有动量,辐射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被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一定的冲量,也就对物体产生了一定的压强,这就是“光压”.根据动量定理可近似认为:当动量为p 的光子垂直照到物体表面,若被物体反射,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为2p ;若被物体吸收,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为p .有人设想在宇宙探测中用光作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光率为η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薄膜时对每平方米面积上的辐谢功率为P 0,探测器和薄膜的总质量为m ,薄膜面积为S ,则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为(不考虑万有引力等其他的力)( ) A.(1+η)S P 0mc B.(1+η)P 0S mc C.(2-η)P 0S mc D.(2+η)P 20S mc答案:B解析:在时间t 内辐射到薄膜表面的光子的能量E 总=P 0tS ,光子的总动量p =E 总c =P 0tS c ,根据题意,由动量定理得2ηp +(1-η)p =F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联立解得加速度a =(1+η)P 0S mc ,故B正确.刷综合大题——提能力1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 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 );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答案:(1)ρv 0S (2)v 202g -M 2g 2ρ2v 20S 2 解析:(1)设Δt 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 ,质量为Δm ,则Δm =ρΔV ①ΔV =v 0S Δt ②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Δm Δt =ρv 0S ③(2)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 ,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对于Δt 时间内喷出的水,由能量守恒得12(Δm )v 2+(Δm )gh =12(Δm )v 20④ 在h 高度处,Δt 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Δp =(Δm )v ⑤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 ,根据动量定理有F Δt =Δp 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 =Mg 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h =v 202g -M 2g 2ρ2v 20S 2⑧。
新教材202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案17 周测卷十四 电学实验课件

内阻为 r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R+Er+rA
变形为1I =E1 ·R+r+ErA 为保证得到的图像为直线,应作1I-R 图像。 (3)若已知该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为 k,则 k=E1 所以 E=1k
7.(14分)(2023·重庆高三检测)某同学为精确测量某金属圆柱的电 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现在需要两个量程为200 mA的电流 表,但实验室提供的器材中,一个电流表的量程为100 mA,内阻为12 Ω,另外一个电流表的量程为200 mA。
(4)本实验中电阻率的测量值__大__于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解析 ](1)由图可知,游标卡尺读数d=102 mm+8×0.05 mm= 102.40 mm=10.240 cm
(2)实验要求测量数据范围越大越好,则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 故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4。
先进行电压表改装,电压表量程U=Ig1(r1+R2)=1.5 V 电压表内阻RV=r1+R1=150 Ω 由于电压表内阻确定,电流表A2内阻不确定,故应将电流表A2外 接,电路图如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 R0 最大阻值对应电阻丝长度 L=nπD 电阻丝的半径 r=2dn 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S=πr2=π4nd22 根据并联电路特点,有 I1(r1+R2)=(I2-I1)R0 得 R0=I1Ir21-+IR1 2 由电阻定律 R0=ρLS得 ρ=4ID1rI1+2-RI21dn23
② 将 选 择 开 关 旋 转 到 欧 姆 挡 的 _____×__1_____( 填 “×1”“×10” “×100”或“×1 k”)位置。
③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并将两表笔短接,调 节_欧__姆__调__零__旋__钮____,使电表指针对准__电__阻___(填“电阻”或“电流”) 的“0”刻线。
初中物理典型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典型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的值。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第一个用实验发现了周围存在磁场。
2.在家庭电路中,测量用户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是,如果增加工作的家用电器个数,通过该仪器的电流就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图1中,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是由光的现象形成的,“错位”部分是钢笔通过厚玻璃成的一个 (选填“虚”或“实”)像。
4.如图2所示,铁丝反复弯折后铁丝内能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铁丝内能的。
5.为了安全,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安全气囊会在汽车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不会由于而撞到车身上。
6.如图3所示,神州六号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约1米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由此返回舱也受到向上的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同时飞船也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7.在塑料、橡胶、木头和大地中,属于导体的是。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甲、乙两电阻丝,甲的长度是1.20米,乙的长度是2米,则 (选填“甲”或“乙”)的电阻大。
8.通往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全长约32千米,一辆轿车匀速通过大桥需要半小时,该轿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
轿车上的人看到大桥栏杆在运动,他是选取为参照物。
9.如图4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图中的滑轮是一个滑轮(选填“定”或“动”),若不计滑轮和绳子的重,工人所用的拉力为牛。
在匀速上升过程中,铁桶的机械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10.功率为5000瓦的起重机在匀速提升货物,20秒内起重机能做焦的功,可以将重力为10000牛的货物匀速提升米。
11.体积为2×10-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10米深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牛,方向为竖直。
2022江西省瑞金市瑞金六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周练《第十三章 内能》(解析版)

瑞金六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周练《第十三章内能》(解析版)一、填空题1.往两杯底注入等量的红墨水,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由于海水的_____较大,当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海水同时接受相同的阳光照射时,海水的温度变化更_____的缘故(选填“大”或“小”)。
3.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人们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________大来调节气温.园丁小区喷水池内有5t水,水温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4.________和______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的。
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______改变手的内能,后者是靠______改变手的内能。
5.夏天,天气很热中的“热”指的是________,高温物体把热传给低温物体中的“热”指的是________.(均选填“温度”或“热量”)6.汽车发动机通常都用水来冷却,是利用水比其它液体的______大,在发动机周围同样的条件时循环所能带走的热量比较______.7.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
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_____现象。
8.如图所示a、b、c三杯水中,b、c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比较它们的温度后,可知:_____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二、单选题9.办公室里某位物理老师特别喜欢喝咖啡,每次他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咖啡香味。
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B.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D.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10.A、B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已知,,,当它们吸收热量时,它们温度变化量分别为和.则在不计热量损失的前提下应为()A.1:1B.4:27 C.4:3D.9:411.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球和水,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球立即投入水中,则()A.铜球和水之间无热传递B.热量由铜球传给水C.温度由铜球传给水D.热量由水传给铜球12.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小红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记录加热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则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B.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则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D.若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03J/(g•℃),则乙的比热容是×103J/(g•℃)13.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比是()A.3:8 B.8:3 C.4:3 D.3:214.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A.分子之间距离很大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三、多选题15.下面是我在“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热量上是等效的B.在远处闻到酒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但是温度一定升高16.下例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两杯水质量、温度、状态相同,内能也相同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通常用水作为冷却物质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 ℃的水比0 ℃的冰效果好四、简答题17.用双手分别握住一段铁丝的两端,然后快速地弯折十余次,再用手触摸一下弯折处,你会有什么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五、计算题18.呼和浩特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热器将200㎏的水从17℃加热至97℃,已知水的比热容是×103J/㎏·℃。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全册(新版)新人教版

周周练 1(第一章 机械运动)、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1.( 泉州中考 )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 .实心球成绩为 40 mB .立定跳远成绩为 10 m 跳绳 1 s 跳 100 次1 000 m 跑步用时 4 min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山B .船C .地面D .河岸4.到 2020 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 30 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 5 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 (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 ) 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卫星 1 相对于卫星 2是运动的 B .卫星 1 相对于卫星 2 是静止的C .卫星 1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卫星 2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 (成都中考改编 ) 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 6 月 12日的步行情 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C .D .C .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泰州中考 )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A .小李的身高大约为 170 dmB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3 000 m D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则他在这 3 秒内 ( )A .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 m/sBC .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7 m/sD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10 m/s.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 米,第 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5 米,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7米,.后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7.( 玉林中考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 v - t 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A.甲 B .乙 C .丙 D .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 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 ___ c m ;该同学在 1 000 m 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 18 km/h ,合 _ m /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 A 、B ,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 O 的距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13.( 凉山中考 ) 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 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4 m/s ,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6 m/s ,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s.14.如图所示,“ 40”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____ min.三、实验探究题 (第 15题 9分,第 16题 12分,共 21分) 15.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学成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1 2 3 4 5测量值(cm)17.7217.69 17.7 17.1817.71(1) 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C . 8 cm/sD . 7 cm/s 二、填空题 (每空 2分,共 24 分) 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5 ______ ;一个10.( 烟台中考 )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 运动状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 ,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m/s ,当 t =4 s 时,物体 A 、 B 之间的距离为 m.A . 10 cm/sB .9 第 10 题(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 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1) 小球在做 _____ ( 填“匀速”或“变速” ) 直线运动.(2) 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mm ,小球从 B 点运动到 D 点的路程是 ______ cm ,平均速度为______ m/s.(3) 小球在 _____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 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__ .四、计算题 (第17题9分,第 18题6分,共 15分) 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 列问题:上车 13: 41 下车 13:56起步价 10.00 元 路程 7.2 km金额 ××××元(1)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 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 10元,限 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 2.60 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保留到 1 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 10 m/s 的速度向前方 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知:鹰在野兔后方 110 m 处以 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 )1. D 2. C 3. B 4. A 5. C 6. B 7. B 8. B 9. min m/s 10. 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 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 17.55 5 12. 1 4 13. 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 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 40 km/h 12 15. (1) 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如图:(2) 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 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 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 17.72 cm + 17.69 cm +17.71 cm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 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cm. 16. (1) 变速 (2)1 4.00 0.1 3 13: 41 上车, 13: 56 下车,出租车行驶= 13: 56-13: 41=15 min = 0.25 h 元; 2 km ~ 7.2 km 共计 5.2 km ,按照 ≈24 元 18. 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 (3)EF (4)C 17. (1) 小明 s 7.2 km v = = = 28.8 km/ht 0.25 h2.60 元/ 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 s 50 m (2) 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 0~2 km ,10.00 10.00 元+5.2 km ×2.60 元/ 千米= 23.52 元 t =v =10 m/s =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 Δv =30 m/s - 10 m/s = 20 m/s ,则 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 s =Δv ×t =20 m/s ×5 s = 100 m<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周周练 2(第二章 声现象)1.A .、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 苏州中考 ) 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 黑龙江中考 )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3.B .C.D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 聊城中考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 常州中考 )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 .超声波清洗机 D .真空罩中的闹钟 C . D .A.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5.(南平中考)如图所示,.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6.( 陕西中考 )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 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7.( 荆门中考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 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8.( 常州中考 )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 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 .方向性好B .穿透力强C .能量集中D .遇物反射二、填空题 (每空 2分,共 32 分)9.( 徐州中考 )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 ___ .10.( 泉州中考 ) 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 喇叭,这是在 _____ 减弱噪声.11.( 盐城中考 )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______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___ 发生改变. 12.( 黄冈中考 )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 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 ( 如图 ) .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 填“高”或“大” )些.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13.(娄底中考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 ( 如图所示 ),它 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 6.75 k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第 5 题第 6 题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14.由于雾霾严重,小明咳嗽看医生,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音诊断疾病,是因为声可以传递__ ;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加湿器利用声波传递___ 将水打碎形成小水滴.15.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如图是某次监测的结果,则波形_______ 是乐音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三、简答题 (第16题 8分,第 17题 5分,共 13分)16.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 __ 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 传来的,乘客主要是利用_____ 来区分出是钟声的.17.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四、实验探究题 (15 分 )18.(上海中考 )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 1所示,其中 a、b、c、d 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他选择 b、d 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 2 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 C点后拨动对应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_____ 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 点.参考答案周周练 (第二章 )1.B 2. D 3. D 4. B 5. C 6. D 7. B 8. D 9. 振动 声波 噪声 10. 空气 声源处 11. 振动 响度 音 调 12. 避免声音的干扰 大 13. 液体 9 14. 信息 能量 15. a 波形振动有规律 16. (1) 上 (2) 振动 空气 音色 17. 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 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18. (1) ①长度 ② a b (2)A B周周练 3(第 1节 第 2节)一、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1.( 遵义中考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2.( 扬州中考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3.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 37.5 ℃,若没有甩过就直接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 36.5 ℃和 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 )A . 36.5 ℃和 38.5 ℃B . 36.5 ℃和 37.5 ℃C . 37.5 ℃和 38.5 ℃D . 38.5 ℃和 38.5 ℃4.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B .只有熔化过程5.用质量相等的 0 ℃的水与 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 .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6.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D .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A .只有凝固过A.甲在第 2 min 时是固态C.甲的熔点是 48 ℃甲在 ab 段不吸热7.(大连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A.缓慢加热 B .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 .缩短实验时间8.(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 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5 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22 分) 9.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___ ℃.10.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无” )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 )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 12.(佛山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熔化过程需要_____ min.13.大家爱吃蛋清完全凝固而蛋黄还没完全凝固的溏心蛋,你可听说过蛋黄凝固而蛋清还稀溜溜的“温泉蛋”?原来蛋黄超过 60 ℃即可凝固,蛋清在 80 ℃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水温在_℃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未必非得使用温泉水了.三、简答题(第14题 5分,第 15题 9分,共 14分) 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 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 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 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 (第 16题 15分,第 17题 9分,共 24分)16.(青海中考 )如图 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2)如图 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 (填“ A”“ B”或“ 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 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 态.17.“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 2 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的温度值记录如下: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8 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固固(1)该混合物的凝固点是____ ℃ .(2)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__ .(3)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 ( 可多选 ) .A.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B.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 6 ℃C.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以将水和酒精分开D.从实验结论中可以推想,冬天雨雪天后,可通过向马路上撒盐等方法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避免路面结冰造成交通意外参考答案周周练(第 1节、第 2节)1. B 2. D 3. C 4. D 5. B 6. B 7. A 8. C 9. 35 ℃~ 42 ℃ 39.2 10. 凝固 熔化 有 11. 熔化 吸收 12.乙 70 10 13. 60~ 80 14. 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 降到 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 15. (1) 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 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2) 长时间坐在凉垫 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 (3) 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 16. (1) 固体受热均匀 (2)B(3) 晶体 9 固液共存 17. (1) - 6 (2) 能 (3)BC周周练 4(第三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1.( 宿迁中考 )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 1 度”B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2.( 宿迁中考 )关于下列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 .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 .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3. (天津中考 )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D .第 10 min 时物质处于液态第 4 题图4.( 邵阳中考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 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 ( 如图) ,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 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 .液化放热B .蒸发吸热C .凝固放热D .升华吸热5.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水分能快速蒸发的主 要原因是 ( )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 ( )A 该物质为非晶第 3 题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6.(盘锦中考)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 水温度计B8.(凉山中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24 分)9.(广东中考)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如图 1 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_______ ℃,如图 2 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_ (填“晶体”或“非晶体” ).10.(宁波中考)2016 年1月 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 ℃ .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冰凌.11.(广东中考)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 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 100 ℃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 减小而降低.1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 热量.13.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______ (填“高”或的沸点低” ).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___ 和 _____ 两种物态变化.三、简答题 (每题 5分,共 10 分)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 78.5 ℃,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 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1) “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 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15.在零下 20 度左右的无风严寒天气里,走出室外吹出一个肥皂泡,当肥皂泡轻轻落在雪地上时,你会看到肥皂泡已经冻成水晶球,里面还有晶莹剔透的冰花,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水晶球内的冰花形成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 (第 16题 16分,第 17题 10分,共 26分)16.(娄底中考 )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 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_ .(2)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 温度上升速度较 ( 填“快”或“慢” ) ,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 将 温 度 计 插 入 试 管 中 时 , 温 度 计 的 玻 璃 泡 在 放 置 上 有 什 么 要 求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4) 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_ (填序号 ).A .水蒸气B .小水珠(5) 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 __ ( 填“晶体”或“非晶体”),从。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位置放得不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图中读数为1.20 mm3.(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4.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成都中考改编)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7.(玉林中考)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________;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________.10.(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________cm;该同学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 km/h,合________m/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第12题图第14题图13.(凉山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4.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2分,共21分)15(1)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路程是________cm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四、计算题(第17题9分,第18题6分,共15分)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1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 处以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上车13:41 下车13:56起步价10.00元 路程7.2 km金额××××元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D 2.C 3.B 4.A 5.C 6.B 7.B 8.B 9.min m/s 10.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17.55 5 12.1 4 13.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5.(1)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图:(2)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 =17.72 cm +17.69 cm +17.71 cm 3=17.71 cm. 16.(1)变速 (2)1 4.00 0.1 (3)EF (4)C 17.(1)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t =13:56-13:41=15 min =0.25 h v =s t =7.2 km 0.25 h=28.8 km/h (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 km ,10.00元;2 km ~7.2 km 共计5.2 km ,按照2.60元/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10.00元+5.2 km×2.60元/千米=23.52元≈24元 18.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t =s v =50 m 10 m/s=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Δv =30 m/s -10 m/s =20 m/s ,则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s =Δv×t=20 m/s×5 s=100 m <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7周 理综(物理)物理高三小测

打点计时器鹏权中学2010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八)第一部分 选择题 ( 共11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某电解池,如果在1s 钟内共有2.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5×1018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A 、0AB 、0.8AC 、1.6AD 、3.2A14、通过电阻R 的电流强度为I 时,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Q ,若电阻为4R ,电流强度为I/2时,则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 )A .2QB .QC . Q/2D . Q/415、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测得阻值为4Ω,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A .16ΩB .4ΩC .2ΩD .1Ω16、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是100V ,线圈电阻是1 ,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 ,则电动机因发热损失的功率为 ( )A .500WB .25WC .20WD .100W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多选、不选得0分) 17、若将额定值为“220伏,25瓦”、“220伏,60瓦”的两个灯泡并联后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工作,则( ) A .两个灯泡均不能正常工作B .25瓦的灯泡比较亮C .60瓦的灯泡比较亮D .两个灯泡工作都正常18、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线表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
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A 点飞向B 点,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负电。
B 、.粒子在A 点加速度大。
C 、粒子在A 点动能小。
D 、A 、B 两点相比,A 点电势能较高。
19、有A 、B 两个电阻,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从图线可以判断( )A 、电阻A 的阻值大于电阻B B 、电阻A 的阻值小于电阻BC 、电压相同时,流过电阻A 的电流强度较小D 、两电阻串联时,电阻A 消耗的功率较小20、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周考8试题和参考答案

物理周考试题8双向细目表物理周考试题(八)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将某均匀长方体锯成A、B两块后,在水平桌面上对齐放在一起,现用水平力F推B,使A、B整体保持长方体并沿F方向匀速运动,则()A.A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B.A在水平方向受到五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C.A对B的作用力方向与A、B接触面垂直D.B对A的弹力大于桌面对A的摩擦力15.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 和弹簧压缩量Δx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B.当Δx=0.3 m时,小球处于超重状态C.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D.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16.假想在地球赤道上有一颗苹果树,其高度超过了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高度.树上若有质量相等的三个苹果A、B、C,其高度分别低于、等于、高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A的线速度最大B.苹果B所需向心力小于苹果A所需向心力C.苹果C离开苹果树时加速度减小D.苹果C脱离苹果树后,可能会落向地面17.如图所示,在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重力不计)以速度v从AC边的中点O垂直AC边射入磁场区域.若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均为2L,要使粒子从CD边射出,则v的取值范围为()A .qBL m ≤v ≤22qBL mB .qBL m ≤v ≤ 5qBL mC .qBL 2m ≤v ≤(2+1)qBL mD .qBL 2m ≤v ≤ 5qBL2m18.如图所示,磁单极子会在其周围形成均匀辐射磁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圆环当通有恒定的电流I 时,恰好能水平静止在N 极正上方H 处.已知与磁单极子N 极相距r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kr ,其中k 为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静止时圆环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俯视)B .静止时圆环沿其半径方向有扩张的趋势C .静止时圆环的电流I =mg (H 2+R 2)2πkR 2D .若将圆环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19.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239 94Pu 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239 94Pu →X +42He +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频率很大的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B .X 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C .8个239 94Pu 经过24 100年后一定还剩余4个D .衰变过程的总质量不变20.如图所示,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 、B ,其连线中点为O .在A 、B 所形成的电场中,以O 点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面垂直于AB ,以O 为几何中心、边长为2R 的正方形abcd 平面垂直圆面且与AB 共面,两平面边线交点分别为e 、f ,g 为圆上一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d 、e 、f 六点中,不存在场强和电势均相同的两点 B .将一电荷由e 点沿圆弧egf 移到f 点,电场力始终不做功 C .将一电荷由a 点移到圆面内任意一点时,电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 .沿线段eOf 移动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21.如图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 ,电阻为R .线框绕与cd 边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以角速度ω从中性面开始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线框转过π6时,线框中的电流方向为abcdaB .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BSω2RC .线框转一周过程产生的热量为2πωB 2S 2RD .线框从中性面开始转过π2过程,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BSR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47分)22.(5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以下两个规律:①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接,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②系统机械能守恒.P、Q、R为三个完全相同的带有遮光片的物块,P、Q用细绳连接,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物块R与轻质滑轮连接,放在细绳正中间,三个光电门分别放置于a、b、c处,调整三个光电门的位置,能实现同时被遮光.最初细绳水平,现将三个物块由静止释放.(忽略R上的遮光片到轻质滑轮间的距离)(1)为了能完成实验目的,除了记录P、Q、R的遮光片的遮光时间t1、t2、t3外,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A.P、Q、R的质量MB.两个定滑轮间的距离dC.R的遮光片到c的距离HD.遮光片的宽度x(2)根据装置可以分析出P、Q的速度大小相等,则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3)若要验证物块R沿绳方向的分速度与物块P的速度大小相等,则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4)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23.(10分)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图中a为标准电源(电动势为E s),b为待测电源(设电动势为E x);供电电源的电动势为E,R为滑动变阻器,G为零刻度在中央的灵敏电流计,AB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滑动片C可在电阻丝上移动,AC之间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出.(1)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对供电电源的要求是E________E s,E________E x(填“>”“=”或“<”).(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电路;②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合适位置,闭合开关S1;③将S2接1,调节滑动片C使电流计示数为零,记下______;④将S2接2,重新调节C位置,使____________,并记下____________;⑤断开S1、S2,计算待测电源的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 x=________(用E s和所测物理量表示).24.(12分)如图所示,某次高速滑行测试中,C919大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经t1=20 s达到最大速度v m=288 km/h,之后匀速滑行一段时间,再匀减速滑行,最后停下来.若滑行总距离x=3 200 m,且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与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取g=10 m/s2.(1)求C919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C919的质量m=8×104 kg,加速过程中飞机受到的阻力恒为自身所受重力的0.1倍,求飞机加速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小;(3)求C919在整个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5.(20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置一光滑绝缘轨道,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P 从高为h1处由静止下滑,轨道末端水平并放置另一质量也为m的不带电小球Q,经碰撞后,球P和球Q合为一体水平抛出.在距轨道末端下方h2的水平线MN下方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若PQ整体水平抛出后,穿过MN进入电、磁场区域,并恰好经过轨道末端的竖直线与MN的交点O.若P、Q均可视为质点,已知m=0.1 kg,h1=5 m,h2=1.25 m,q=0.1 C,E=20 N/C,取g=10 m/s2.求:(1)P、Q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v;(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3)定性画出PQ整体从O点穿出后的运动轨迹(至少画一个周期).(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对于同一理想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E.在阳光照射下,可以观察到教室空气中飞舞的灰尘做无规则运动,灰尘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2)(10分)一艘潜水艇位于水面下h=200 m处,艇上有一个容积V1=2 m3的钢筒,筒内贮有压强p1=200p0的压缩气体,其中p0为大气压强,p0=1×105 Pa.已知海水的密度ρ=1×103 kg/m3,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设海水的温度不变.有一个与海水相通的装满海水的水箱,现在通过细管道将钢筒中部分气体压入该水箱,再关闭管道,水箱中排出海水的体积为V2=10 m3,此时钢筒内剩余气体的压强为多少?34.[选修3-4](15分)(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B.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C.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D.医学上用激光做“光刀”来进行手术,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E.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10分)一半圆柱形透明体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截面的圆心,半径R= 3 cm,折射率n = 3.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AOB边上的A点以60°的入射角射入透明体,求该光线在透明体中传播的时间.(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0×108 m/s)物理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22.(5分)(1)BCD (2)t 1=t 2 (3)t 3t 1=2H 4H 2+d 2 (4)gH =12x 2)111(232221t t t ++ 23.(10分)(1)> > (2)③AC 的长度L 1 ④电流计示数再次为0 AC 的长度L 2 ⑤L 2L 1E s24.(12分)解析:(1)288 km/h =80 m/s , 由题意可知v m =at 1=80 m/s , 解得a =4 m/s 2由于减速过程和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减速滑行的加速度大小a ′=4 m/s 2. (2)加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kmg =ma 解得F =4×105 N(3)加速过程t 1=20 s ,x 1=12at 12=800 m减速过程t 2=20 s ,x 2=12a ′t 22=800 m匀速过程t 3=x -x 1-x 2v m =20 s故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v =xt 1+t 2+t 3≈53.3 m/s.25.(20分)解析:(1)由题意可知:mgh 1=12m v A 2P 、Q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m v A =2m v 解得v =5 m/s.(2)P 、Q 碰撞后进入电、磁场前做平抛运动,有 h 2=12gt 2,解得t =0.5 s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CCCCABBCBDx =v t =2.5 m v y =gt =5 m/s则PQ 进入电、磁场区域时,v 合=5 2 m/s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下 在电、磁场区域中,G =2mg =2 N ,电场力F =Eq =2 N G =F ,则PQ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Bq v 合=2m v 合2R ,B =2m v 合Rq由几何关系可知:R =x sin 45°=542 m 解得B =8 T.(3)PQ 从O 点穿出后在MN 上方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33.[选修3-3](15分) (1)(5分))BCD (2)(10分)解析:钢筒中气体初始状态: p 1=200p 0,V 1=2 m 3与海水相通的水箱中的压强:p 2=p 0+ρgh =21p 0设钢筒内剩余气体的压强为p 3,钢筒中排出的气体在压强为p 3时的体积为V 3, 则有p 3V 3=p 2V 2对钢筒中所有的气体有:p 1V 1=p 3(V 1+V 3) 解得:p 3=9.5×106 Pa. 34.[选修3-4](15分) (1)(5分)BCD (2)(10分)解析:设此透明体的临界角为C ,依题意sin C =1n =33当入射角为60°时,由n =sin 60°sin α,得折射角α=30°此时光线折射后射到圆弧上的C 点,在C 点入射角为60°,比较可得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同理在D 点也发生全反射,从B 点射出. 在透明体中运动的路程为s =3R ,在透明体中的速度为v =c n在透明体中传播的时间为t =s v =3nR c=3.0×10-10 s .。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周考1试题和参考答案

物理周考试题1双向细目表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14.下列选项中所提到的物理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关于他们的贡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法拉第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提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元电荷e的数值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运用油滴实验精确测定的C.伏特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给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D.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引入电场线描述电场15.如图甲所示,有界匀强磁场Ⅰ的宽度与图乙所示圆形匀强磁场Ⅱ的半径相等.一不计重力的粒子从左边界的M点以一定初速度水平向右垂直射入磁场Ⅰ,从右边界射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θ角;该粒子以同样的初速度沿半径方向垂直射入磁场Ⅱ,射出磁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2θ角.已知磁场Ⅰ、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B2,则B1与B2的比值为()A.2cos θB.sin θC.cos θD.tan θ1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最大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17.某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过程如图所示,测量得到比赛成绩是2.5m,目测空中脚离地最大高度约0.8 m,忽略空气阻力,则起跳过程该同学所做功约为()A.65J B.350J C.700J D.1250J18.银河系处于本超星系团的边缘,已知银河系距离星系团中心约2亿光年,绕星系团中心运行的公转周期约1000亿年,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根据上述数据可估算()A.银河系绕本超星系团中心运动的线速度B.银河系绕本超星系团中心运动的加速度C.银河系的质量D.银河系与本超星系团之间的万有引力19.如图所示,T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A1、A2为理想交流电流表,V1、V2为理想交流电压表,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原线圈两端电压u=220 2sin 314t(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光照增强时,电压表V1示数为44 2 V保持不变B.当光照增强时,电压表V2示数变大C.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0次D.当光照增强时,电流表A1、A2示数同时变大20.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有异种点电荷+Q和-2Q,以AB连线中点O为圆心作一圆形路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场强大小关系有E a<E b、E c=E dB.电势高低关系有φa>φb、φc=φO=φdC.将一负点电荷沿圆弧由a移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D.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a移动到d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小于将该正点电荷沿直线由d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21.如图甲所示的水平传送带AB逆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沿曲面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以某一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滑上,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起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关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第一次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t,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μ=0.4B.μ=0.2C.t=4.5 s D.t=3 s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47分)22.(6分)某同学利用倾斜气垫导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l,结果如图2所示;b.读出导轨标尺的总长L0,并用直尺测出导轨标尺在竖直方向的高度H0;c.读出滑块释放处挡光条与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d.由静止释放滑块,从数字计时器(图1中未画出)上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2读出l=________mm.(2)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必要用天平称出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3)多次改变光电门位置,即改变距离s,重复上述实验,作出1t2随s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当已知量t0、s0、l、L0、H0和当地重力加速度g满足表达式1t20=________时,可判断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3.(9分)某学习小组欲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提供下列器材:A.电压表V(量程6 V,内阻约6 kΩ)B.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10 Ω)C.电阻箱R1(0~999.9 Ω)D.定值电阻R2=200 ΩE.定值电阻R3=100 ΩF.滑动变阻器R4(0~10 Ω)G.滑动变阻器R5(0~100 Ω)H.规格为“6 V,6 W”的待测灯泡I.电源E(电动势约12 V,内阻较小)J.开关、导线若干(1)某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将电流表的量程由0.6 A扩大至1.0 A,首先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内阻.闭合开关S1,反复调节电阻箱阻值,当R1=19.0 Ω时,发现闭合和打开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相同,则电流表的内阻R A=________Ω.若忽略偶然误差,从理论上分析,实验测得的电流表内阻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选填“R4”或“R5”).(3)图2是测量小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置于最左端).24.(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滑块,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的平板小车上,若小车质量M=4kg,平板小车足够长,滑块在平板小车上滑动1s 后相对小车静止,g取10 m/s2.求:(1)滑块与平板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此过程中小车在地面上滑行的位移.25.(18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1kg,带电荷量为q=+0.5C的小球以速度v0=3m/s,沿两正对带电平行金属板(板间电场可看成匀强电场)左侧某位置水平向右飞入,极板长l=0.6m,两极板间距为d=0.5m,不计空气阻力,小球飞离极板后恰好由A点沿切线落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ABC,圆弧轨道ABC的形状为半径R<3 m的圆截去了左上角127°的圆弧,CB为其竖直直径,在过A点竖直线OO′的右边界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10V/m,取g=10m/s2.求:(1)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大小U;(2)欲使小球在圆弧轨道运动时不脱离圆弧轨道,求半径R的取值应满足的条件.(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两个分子之间的分子力会随着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B.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只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C.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等容变化过程,如果吸热则其内能一定增加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微粒的无规则热运动E.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10分)如图所示,气缸长L=1m(汽缸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汽缸中有横截面积为S=100 cm2的光滑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当气缸内的温度为t=27℃,大气压强为P0=1×105Pa时,气柱长L0=0.4m.现用水平拉力向右缓慢拉动活塞.①若拉动活塞过程中气缸内的温度保持27℃,求活塞到达缸口时缸内气体的压强;②若汽缸、活塞绝热,拉动活塞到达缸口时拉力大小为500 N,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下列关于振动、波动和相对论内容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必须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B.光速不变原理是指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C.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小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E.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如果只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2)(10分)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折射率为2,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B点.激光束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结果屏幕MN上出现了两个光斑,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22.(6分) (1)8.20(2分) (2)没有(2分) (3)2gH 0l 2L 0s 0(2分)23.(9分) (1)9.5(2分) 等于(2分) (2)R 4(2分) (3)如图所示(3分)24.(14分)答案:(1)0.4 (2)0.5 m解析:(1)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对滑块和平板小车组成的系统:设m 滑上平板小车到与平板小车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1(3分) 对m :根据动量定理得 -μmgt =m v 1-m v 0(3分) 代入数据解得 μ=0.4(3分)(2)对M :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s 车=12M v 21(3分)解得:s 车=0.5 m(2分) 答案:(1)0.4 (2)0.5 m25.(18分)答案 (1)10V (2)3 m>R ≥2518 m 或R ≤2563m解析:(1)在A 点,竖直分速度:v y = v 0tan 53°=4 m/s带电粒子在平行板中运动时间:t =Lv 0=0.2 sv y =at ,得a =20 m/s 2 又mg +E ′q =maE ′=Ud,得U =10 V(2)在A 点速度v A =v 0cos 53°=5 m/s①若小球不超过圆心等高处,则有 12m v A2≤(mg +qE )R cos 53° 得R ≥2518m故3 m>R ≥2518m②若小球能到达最高点C ,则有 12m v 2A =(mg +qE )R ·(1+cos 53°)+12m v C 2 在C 点:mg +Eq ≤m v C 2R可得:v C ≥(mg +qE )Rm联立解得:R ≤2563m故圆弧轨道半径R 的取值条件为:3 m>R ≥2518 m 或R ≤2563m33.(15分)答案:(1)(5分)CDE (2)(10分)①4×104 Pa ②102 ℃解析:(2)(10分)①活塞刚到缸口时,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SL 0=p 2SL 2,得p 2=4×104 Pa(3分) ②温度升高,活塞刚到缸口时,L 3=1 m p 3=p 0-F /S =5×104 Pa(2分) p 3L 3S T 3=p 1L 0ST 1(3分) T 3=p 3L 3T 1p 1L 0=5×104×1×3001×105×0.4K =375 Kt 3=375 K -273 K =102 ℃(2分)34.(15分)答案:(1)(5分)BDE (2)(10分)(3+1)R解析:(2)入射光线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设折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距B 点的距离为L 1,反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距B 点的距离为L 2,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得sin rsin i=n 解得r =45°(2分) L 1=R (2分)由反射定律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 L 2=R tan 60°=3R (3分) L =L 1+L 2=(3+1)R (3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周周练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含答案

周周练(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广州中考)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2.5 km B.2.5 mC.2.5dm D.2.5 cm2.下列各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3.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4.(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 B.船C.地面 D.河岸5.(常州中考)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6.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 s内通过了5 m,第2 s内通过10 m,第3 s内通过15 m,则这辆小车()A.在第1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这3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C.在这3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只在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8.(乐山中考)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 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 mB.v甲>v乙,s=8 mC.v甲<v乙,s=16 mD.v甲<v乙,s=8 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________;(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________;(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________m.10.(无锡中考)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11.如图(a)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如图(b)所示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a)(b)12.(重庆中考)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 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 s,其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 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13.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三、实验探究题(第14题8分,第15题12分,共20分)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丝的直径表达式为________.15.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计算题(第16题6分,第17题10分,共16分)16.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17.(宜昌中考)宜昌快速公交“BRT”预计于2015年6月建成试运营.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为24 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 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 km/h的速度运行60 s,停车12 s,再以50 km/h的速度运行36 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周周练(第二章)1.D 2.D 3.D 4.B 5.D 6.B7.C8.D9.(1)m/s(2)μm(3)310.战机地面(航母)11.337.50.1 2.50 12.汽车(自己) 126 13.1 4 14.(1)A C 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 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L 2n15.(1)变速 (2)0.1 (3)EF (4)C 16.(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从08:48到08:58,即10 min (2)出租车行驶的距离s =4.2 km =4 200 m 出租车行驶的行间t =10 min =600 s 则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 =s t=4 200 m 600 s =7 m/s 17.(1)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时间:t =s v =24 km 30 km/h =0.8 h (2)由v =s t可知,车的路程:s =s 1+s 2=v 1t 1+v 2t 2=60 km/h×603 600 h +50 km/h×363 600 h =1.5 km 平均速度:v =s t = 1.5 km 603 600 h +123 600 h +363 600 h =50 km/h。
陕西省咸阳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考试卷(4)(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百灵中学八年级(上)周考物理试卷(4)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21cm=21cm÷÷C.8nm=8×1×10﹣3μm=8×10﹣3×1000=3800㎜2.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3.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A.用力拨动琴弦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打鼓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4.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X课桌的高度约为20dm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C.一名初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00mmD.一个鸡蛋的直径约为50mm5.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动若脱兔 D.姗姗来迟6.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以上说法都正确8.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9.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7m10.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1.人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蝙蝠不会发声 B.蝙蝠发声响太小C.发声的频率太高D.发声的频率太低12.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二、填空题(1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7分)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①0.08m=nm=µm ②36min=h③54km/h=m/s ④5m/s=km/h.14.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16.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18.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三、实验与设计题(每空2分,共20分)19.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 50水(20℃)1480 软木500海水(25℃)1531 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3)真空中声速是.20.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21.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五、计算与分析题22.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23.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百灵中学八年级(上)周考物理试卷(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21cm=21cm÷÷C.8nm=8×1×10﹣3μm=8×10﹣3×1000=3800㎜【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21cm÷100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同时cm和m不能直接相除.故A不正确;÷1000m”≠0.0056m.故B不正确;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C正确;D、中间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D不正确.故选C.2.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B、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放正且重合,没有歪斜;尺的刻面紧也贴被测对象.测量方法得当,所以选项B 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3.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A.用力拨动琴弦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打鼓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考点】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C、用力敲打鼓,可以使得其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X课桌的高度约为20dm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C.一名初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00mmD.一个鸡蛋的直径约为50m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 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在4cm左右,一个鸡蛋的直径略大于此数值,在5cm=50mm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5.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动若脱兔 D.姗姗来迟【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要明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用速度来描述,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解答】解:A、离弦之箭说明物体像离开了弦的箭一般,冲出去,只说明很快,到底多快,无法计算,故A错误.B、一日千里说明运动速度很快,既有时间也有距离,描述很明确,故B正确.C、动若脱兔是指运动速度很快,如迅速逃脱的兔子,但到底多快,无法计算,故C错误.D、姗姗来迟只说明很慢,到底多慢没有具体的说明,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当音叉发声时会振动,所以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故选A.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以上说法都正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8.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分别以这位同学为参照物和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分析此题即可.【解答】解: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当他看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时,是选择了自己为参照物;因为汽车的速度较大,当以这辆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是向后退的,即自西向东的.故选C.9.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7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先算出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解答】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时间:t=×0.1s=0.05s,由v=可得,人至少到高墙的距离:s=vt=340m/s×0.05s=17m,即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17m.故选C.10.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从波形上显示为排列密集;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从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远;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甲、乙的波形特点是: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为两列波的形状不同反映了波的音色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11.人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蝙蝠不会发声 B.蝙蝠发声响太小C.发声的频率太高D.发声的频率太低【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人的听觉X围在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解答】解:人耳的听觉X围是20Hz到20000Hz,蝙蝠的发声X围是10000Hz到120000Hz,蝙蝠发出的声音可能由于频率过高而超出人耳的听觉X围,因此人们看见蝙蝠飞行时,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故选C.12.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方法.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解答】解: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1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7分)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①0.08m= 8×107nm= 8×104µm ②36min= 0.6 h③54km/h= 15 m/s ④5m/s= 18 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根据不同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①因为1m=109×109nm=8×107nm;因为1m=106×106μm=8×104μm.②因为1min=h,所以36min=36×h=0.6h.③因为1km/h=m/s,所以54km/h=54×m/s=15m/s.④因为1m/s=3.6km/h,所以5m/s=5×3.6km/h=18km/h.故答案为:①8×107;8×104;②0.6;③15;④18.14.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2:1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2:1 .【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解答】解:(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所以速度之比为2:1;(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1:2,所以速度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2:1.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8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3.80cm.16.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甲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路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三位同学进行的是百米赛跑,那么路程一定,用时较少的跑的就快,由此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由表中数据知:甲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的最快;故答案为:甲;路程.1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18.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解答】解:(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三、实验与设计题(每空2分,共20分)19.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 50水(20℃)1480 软木500海水(25℃)1531 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vt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1531m .(3)真空中声速是0m/s .【考点】声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表某某息总结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2)从表中查出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海水深度.(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①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②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1s,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1s=1531m.(3)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故答案为:(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2)s=vt;1531m;(3)0m/s20.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不能弹起.(选填“能”或“不能”)【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不能.21.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v=;(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刻度尺、秒表;(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0.39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实验的测量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2)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分析;(3)根据公式代入数据便可求出.【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v=;(2)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3)平均速度:v===0.39m/s.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0.39.五、计算与分析题22.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火车过大桥的路程等于大桥的长度加上火车长度,知道火车的速度,由公式t=可求出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火车通过大桥要运动的距离:s=L车长+L桥=200m+1800m=2000m,由v=可得,这列火车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100s.答: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100s.23.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首先要根据灰太狼到羊村路程和跑的速度计算出灰太狼到达羊村用的时间t狼,然后根据喜羊羊到羊村的路程和安全跑进羊村的最大时间t狼即可求得喜羊羊至少用的速度.【解答】解:狼在羊的后方100m,羊距羊村200m,则狼距羊村为300m.由v=得:t狼===20s.v羊===10m/s.答:喜羊羊至少要用10m/s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17周周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5章电功和电热
一、电能表与电功
姓名
一、科学内容:
1、1600imp/(kW·h)表示。
2、电能表的示数由和
(红色框内的数字)组
成。
3、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
符号,俗称度。
1kW·h= J.
4、电功大小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
通过的和
有关。
二、小试牛刀:
2
1、小明家2003年1月底与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计算,小明家2月份消耗多少电能若1kwh电费为0.52元,应付多少电费
1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
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
2月份共用电 kwh
2月份电费为元。
2、小明同学用“电热水壶”烧开水,他注意到该壶铭牌上有“220V,
2.5A”的字样,当水沸腾时他看了一下手表,用时15min。
那么
小明烧开这壶水消耗多少电能?
3、
3
4
二、牛刀小试:
1、如图所示,要使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 )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S 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 ,V2的示数为6V ,则电源电压为 ( )
A.3V
B.6V
C.9V
D.12V
(第2题) (第3题)
3、如图所示,a 是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头,开关S 闭合后,a 接b 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V ,a 接d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 ,则a 接c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V
,则灯L1
两端电压为 V ,灯L2两端电压为
V 。
4、灯L1与灯L2串联,先用电压
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
再测L2两端 电压时,只将电压表
接A 的一端改接在C 处,这种接法
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___ ____。
5、560Ω= M Ω;245k Ω= Ω;0.05M Ω= k Ω。
6、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铝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
图12(甲)
A .长导线的电阻大
B .细导线的电阻大
C .长度相同,粗导线的电阻大
D .粗细相同,长导线的电阻大
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小明发现实验器材中金属丝只有一根,其它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其中他不可能...
完成的是( ) A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B .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 .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 .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8.在(1)铁、(2)玻璃、(3)大地、(4)橡胶、(5)人体、(6)纯水、(7)盐水、(8)瓷棒、(9)铅笔芯、(10)糖水、(11)食用油、(12)酱油、(13)醋中,
属于导体的是 ; 属于绝缘体的是 (填序号) 。
9.小明设计了如图12(甲)所示的电路图,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的实验,在A 、B 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U 恒定,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
(1)小明应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实验采用的方
法叫。
(2)他正确选择后,将电阻丝分别接入A、B间,闭合开关,观察或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实验中同量程,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大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一次接入的电阻丝阻值 (填“较大”或“较小”)。
10、下列措施中,不能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A.改变导体的长度
B.改变导体的材料
C.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D.改变导体在电路中连接的位置
11、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
“法”。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
6
(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
( 3 )若选用A、B两根导体,可研究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