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生平及作品围城简介
钱钟书《围城》
![钱钟书《围城》](https://img.taocdn.com/s3/m/9c58c0c149649b6648d747eb.png)
杨绛
杨绛,1911年7月 17日生于北京,本 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著名的 作家,戏剧家、翻 译家。
1911年7月17日,
杨绛祖籍无锡的杨绛 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与钱钟书相知相爱结成夫妇。1935年至 1938年与夫偕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 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两人育有一女 钱瑗(1937年-1997年)。
还会迷恋钱吗
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
《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 被他婉拒。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 以及曝光率。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 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何必认识那下蛋的鸡呢
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各地甚至国外慕名来
拜访钱钟书,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 之不及。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 欢他写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作者。他 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 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 呢?”
《围城》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 讽刺小说。被誉为“新 儒林外史”。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
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 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 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 作者重新修订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 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 修改过几次。
•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 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 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 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 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 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围城》文学常识
![《围城》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dd37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d.png)
《围城》文学常识
《围城》是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
学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关于《围城》的一些文学常识:
1. 作者:《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生于1910年,逝世于
1998年。
他是中国文学界的重要作家和学者,也是著名的翻译家。
2. 发表时间:《围城》首次发表于1947年,是一部讽刺小说,描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3. 小说背景:《围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
陆城市,主要描绘了一个围在集市上的城市和围在城市内部的人们
的生活。
4. 内容概述:《围城》以一个城市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
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困境和无奈。
小说通过幽
默的文风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在困境中的选择
和生活态度。
5. 文学风格:《围城》以幽默讽刺和细腻描写为特点,情节扣
人心弦,同时富有哲理和思考性。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大量细节的
描写,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社会现象相结合。
6. 主要人物:《围城》中的主要人物有方鸿渐、白嘉轩、四爷、方鸿沟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经历,通过他们的故事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7. 主题思想:《围城》的主题围绕着个人的困惑、人性的矛盾
和社会的现实展开。
小说通过讽刺和幽默描绘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
的选择和困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总结:《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风
格的作品。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描写,作者钱钟书成功创作了
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
《围城》简介
![《围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405d598d0d233d4b14e69a4.png)
《围城》简介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
《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
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
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
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钱钟书《围城》简介PPT
![钱钟书《围城》简介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38fa93b14e852459fb5737.png)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 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 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
2020/4/10
7
03 经典语录
引例
01 心态概述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
她不是变心,因为她没有心;只能算日子久了,肉会变味。反正自己没 有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没得什么可怨。
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回莫测高 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 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 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 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 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2020/4/1活0 的希望。
第* 页
6
02 主人公介绍
引例
01 心态概述
方鸿渐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 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 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 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 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 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 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 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文学常识《围城》
![文学常识《围城》](https://img.taocdn.com/s3/m/4b1aa7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e.png)
文学常识《围城》
《围城》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7年。
这本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方鸿渐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困境和社会
的虚伪。
小说以幽默诙谐的口吻,描绘了上海滩上的知识分子生活,以及他们在围城中的处境。
在小说中,方鸿渐是一个中年的知识分子,他被自己的事业以
及家庭问题困扰着。
他渴望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生活,但却被现实中
的束缚所限制。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他都感到困顿和无奈。
《围城》通过描述方鸿渐的境遇,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
虚伪。
小说揭示了人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他们为了
适应社会而不断妥协的心态。
作者以幽默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社
会虚伪行为的批判。
这本小说具有深入的思辨性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它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也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进行了思考和审视。
《围城》所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具有时代的共鸣。
它让我们思考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中,是否存在着与小说中所揭示的相似的困惑和虚伪。
同时,它也敦促人们追求真实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被围城所束缚。
总之,《围城》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围城小说简介
![围城小说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80470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e.png)
围城小说简介《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于1947年发表,许多读者将其视为一部“中国版《伊索寓言》”。
小说主要围绕家庭生活,讲述一代中国富户对妻儿家产、情义等苦乐起伏的磨难题材,以人物心理为重点,融合生活实际直抒胸臆,表现出其几何的复杂艰辛,揭露了中国传统家庭及其家庭关系的深刻尴尬与脆弱,反映出旧社会的不完善。
本书讲述了西门庆家三代人的故事。
拥有上海宅邸的西门庆中年,他的命运一份风流,心有灵犀的少女一份嫁,他身负担重债务,又置身旧封建礼教的围城之中,为了把钱还清,又企图拉拢近旁贵族,并贪求财富,却又赴汤蹈火,终心浮气散,辛酸悲情满目而出。
开启了他家几代人苦尽甘来的故事,也给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国的族群关系、家庭财产的分配和受礼教束缚的后果。
中年的西门庆是个好读书的老汉,从他小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地阅读图书,性格木讷学识渊博。
在家里,他得到了母亲和仰慕家乡之恩的关照,而他父亲则是家里的财政管理者,同时也严格执行封建传统。
西门庆这样的家庭让他受到了不少文化和宗教观念的尊重和教育,而这些成就了他广博的读书基础。
上了年纪的西门庆有很多改变,他的感情也有变化,他的爱情故事令人心碎,并且他的婚姻遭到了巨大的磨难与冲击。
西门庆的心态也改变了,他开始穷途潦倒,没有放弃,而且有勇气和毅力为家庭的利益奔走。
他以俊聪的智慧搞定了很多家庭困难,而他的孩子和孙子也拿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心力,一起为社会做出了许多努力。
本书以充满深情与童话般的意味访问了许许多多真实又绝美的家庭文艺,述说了人们所流芳的宿命荣辱,它处处勾勒出一位全心投入爱情旅程,努力改善命运的老人,它既在某种意义上也触动了古典文艺的底色,也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把握更加深入,推崇传统的伦理准则与价值精神。
他的经历令人受益匪浅,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库,也表明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理智处之。
《围城》主题意义分析
![《围城》主题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c23b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6.png)
人生选择与决策
理性与感性的抉择
在人生选择中,人们常常需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做出抉择,有时候 这种抉择可能会让人感到纠结和矛盾。
短期与长期的权衡
人生中的决策往往需要权衡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有时候这种权衡可 能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在人生决策中,人们还需要考虑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如何在个人利 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
THANKS
03 主题二:人生的“围城”
人生的困境
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经济困境、健康问题、人际关 系等,这些困境常常使人感到无助和迷茫。
人生选择的限制
人生中的选择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如社会背景、家庭状况、个人能 力等,这些限制使得人们在选择时必须权衡利弊。
人生意义的追寻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种追寻往往伴随着 困惑和痛苦,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往往是相对的,因人而异。
《围城》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自我认知与成长
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启示读者要不断 自我反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 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勇敢面对困境
小说教会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不 逃避、不放弃,努力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
追求真实与内在美
作品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追 求真实、善良和美好的品质,而不是仅仅关 注外在的表象。
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在《围城》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例如,方鸿渐在 面对婚姻和家庭时,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又受到现代思潮的冲击,导致他 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方鸿渐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存在冲突,这使得他在处理人际关系和 社会问题时感到困惑和无奈。
《围城》赏析
![《围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2f3e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b.png)
《围城》赏析作者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小说散文集《人·兽·鬼》。
《围城》钱钟书小说代表作。
《围城》是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
在题材和主题上,钱钟书善于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
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写出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
在这一群现代新儒的生活里,充满了情敌之间的争雄夺雌,同路人之间的互相折磨,婆媳妯娌之间的勃谿斗法,亲家之间的鄙夷挑剔……人情世态荒凉丑陋。
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永远苦恼。
他总想摆脱困境,但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不仅是婚姻的“围城”,更是人生的“围城”社会的“围城”,“一无可进”,“一无可去”。
小说以不同侧面深刻剖析了处于封建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夹击下的中国知识分子进退失据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怯懦,无情批判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
《围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方鸿渐形象是其中最丰满的一个。
出身于江南某小县城一个传统守旧封建家庭的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
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因此履历上不填得过博士学位。
当他在三闾大学得知韩学愈借助同样的一张假文凭混了个教授兼系主任的地位时,便承受老实人吃亏和骗子被揭穿的双层痛苦。
钱钟书 围城
![钱钟书 围城](https://img.taocdn.com/s3/m/6737f7d984254b35eefd3444.png)
《围城》一、钱钟书生平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
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3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做特殊的学生。
1933年,与杨绛订婚。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
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女儿钱瑗出生。
1944—1946年,写作《围城》。
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
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
钱钟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毛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
1955—1957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8年,《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
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含冤自杀。
1975年,《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82年,《管锥编增订》出版。
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4年,《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
《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9年,《钱钟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
此书包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中国现代文学史(钱钟书《围城》)27
![中国现代文学史(钱钟书《围城》)27](https://img.taocdn.com/s3/m/fe40f413227916888486d7a1.png)
第6——7章:写三闾大学期间的生活。
第8——9章:写方鸿渐从结婚到婚姻生
活的解体。 主要内容: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 条件下留学生及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命 运的刻划。 着重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几类形象。
2、《围城》的人物形象: (1)方鸿渐: 一个弱质知识分子的形象。
(2)除方鸿渐外,小说还对其他现代中国上
所以《围城》的主题具有多层面阐释的空间:
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仿佛积蓄了 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 ‚一,二,三,四,五,六‛。六点钟是五个 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 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 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简等鸿渐回家来吃晚 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 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 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据作者自己的说法《围城》是剖析现代中国社
会某一部分人类的“基本根性”,指向20世纪 人类普遍困境的现代派杰作。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4、《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 一方面,《围城》的幽默和讽刺具有一定的知识容量。 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
性与深刻性统一起来。 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 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 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 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 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 eassiegee,城 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鸿渐,是不 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
围城 -钱钟书
![围城 -钱钟书](https://img.taocdn.com/s3/m/451009034a7302768e9939f0.png)
断的陷在自己的“围城”之中。他的第一圈“围城”是他 想做一个大人物,这一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他应 该算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又有点良心的 知识分子。这是构成他的第一圈“围城”的最重要的因素。 他的第二圈“围城”就是他那千辛万苦买到的假文凭。这 张假文凭带给他许多灾难。他在买这张假文凭的时候给了 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 是商人,要看契据."在这张假文凭的带领下他忍气吞声地 做了个副教授,出现了许多意料外的事儿。他的第三圈 “围城”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的玩世的态度。从苏文纨 到唐晓芙,再到孙柔嘉,他一次次地在感情面前徘徊又懦 弱。好不容易与孙柔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又面临着婚姻 的崩溃„„在有了第一圈“围城”时就注定了会有第二圈, 有了第二圈就注定会有第三圈„„这一圈圈的围城将方鸿 渐团团围住了。
主要内容
此书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方鸿渐海外"游学"数年,回国前花了几十块美金 到一个爱尔兰人处弄得一纸假文凭骗过父亲与"岳父"。真 才实学的苏文纨喜欢他,而他喜欢美丽纯真的唐晓芙,最 后由于他与这对表姐妹之间的种种误会,暂且离开了上海, 稀里糊涂地与同在三闾大学教书的孙柔嘉结了婚。婚后, 方鸿渐对一直喜欢苏文纨的挚友赵辛楣说:"若是你真娶 了苏小姐,会觉得也不过尔尔。"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 中的感悟吧。 “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 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 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 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 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 的世井百态图。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 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 定江山。
《围城》
![《围城》](https://img.taocdn.com/s3/m/c39c7600b52acfc789ebc959.png)
赏秋景 闻秋声 感秋意
• 苏小姐在船上,替方鸿渐洗手帕、钉扣子。方鸿渐有 这样的心理:
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 缝纽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他和苏小姐 在一起,不是怕袜子忽然磨了洞,就是担心什么地方的 钮子脱了线。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 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 求婚的责任。
• 作为学者小说的代表,《围城》的语言以作者丰富的 学识为基础,以形象、新奇的妙喻为特,以幽默、讽 刺为语言风格,使得全书充满了趣味和知识。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那片树叶的功用, 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赤条条 的,没有包裹 •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 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唇抹一抹茶 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宣誓时的把唇碰一碰 《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活佛或罗马教皇 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再如方鸿渐和赵辛楣的一段对话。
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 离了。”
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们离亲叛 众……”
•小说写船到香港,方鸿渐与鲍小姐上岸吃西餐,一段生动的比 喻让人忍俊不禁:“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 军陆战队,已登陆好几天了;肉象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 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1、人生嘲讽
围城就是人生本质,人生不过是出来、进 去的无休无止的循环过程。不过是由无数 个追求——幻灭组成的一个过程而已。就 象方鸿渐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看到的那 个大门一样: 好象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院,引 得人进去,原来什么也没有,一无可进的 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
钱钟书:《围城》
![钱钟书:《围城》](https://img.taocdn.com/s3/m/d7a63b8e84868762caaed5e3.png)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 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 弄讽刺,钱钟书的笔触及了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 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描写了寓公们的可 笑可鄙生活。作品还描画了江南小县和由浙江到湖 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表现了旅途的艰难,抗战中 的混乱,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 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教育界 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为 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行径与灵魂。
2、作者:学者型作家 《围城》是一部学者的作品,而迥异于其他 作家的创作,因而具有其多方面的独特性。
《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 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 一部。” ——夏志清
《围城》的主题 围城》
《围城》揭示了现代与传统、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中国 知识分子自我围困的主题。这种围困是广泛的:社会的围困, 婚姻情感的围困,日常生活的围困、文化的围困 。小说借围 困的主题,对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思考:——生命如同围城, 被围困之后又一无所有,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处境。 《围城》从具体的人生体验中超越出来,达到对普泛的 人生经验的冷峻的思考。它反映的现代意识正好与时代剧变 中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产生了某种契合;它所揭示的人的 事业围城、爱情围城、婚姻围城等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 暴露了现代社会的生命困惑和精神危机,具有现实的认识价 值。
历史系系主任韩学愈外表木讷,却内心龌龊,用买 来的假文凭行骗,并能把谎言坚持到底,还娶了个 白俄女人冒充美国公民。 陆子潇一心攀龙附凤,桌子上轮流装点着两封信, 一封“行政院”的来信,一封“外交部欧美司”的 去信;他专事吹拍,一得知方鸿渐也是克莱登大学 毕业的,立即向韩学愈报告,是个浅薄猥琐的势利 小人。 女生指导范懿在情场上施展手段,费尽心机,在借 给赵辛楣的书上自己伪造作者赠言,以提高自己的 身份,还极力贬低自己意识中的情敌……
围城
![围城](https://img.taocdn.com/s3/m/3923bdf2700abb68a982fb35.png)
第四,赵辛楣还痴情。他不象方鸿渐那么有“异性缘”,也不象方鸿渐那么能“将 就”(文中与方有关系的四个女性可是性格迥异),用孙柔嘉(听鸿渐说赵辛楣新结婚后) 的话来说:“辛楣看中的女人,汪太太、苏小姐,我全瞻仰过了。想来也是那一派。”他 喜欢的就是一个类型的女性,苦苦追求苏文纨不成,能够令他再次心动的女人,都是有些 似苏小姐的。 第五,赵辛楣的外形也不错啊,书中是这么说他的:“这时候进来一个近三十岁,身 材高大、神气轩昂的人”、“他父亲信算命相面,他十三四岁时带他去见一个有名的女相 士,那女相士赞他:火星方,土形厚,牛眼,狮鼻,棋子耳,四字口,正合《麻衣相法》 所说南方贵宦之相,将来名位非凡,远在老子之上”。 总之,赵辛楣是一个有智慧、有本领、有情义、有情趣的魅力十足的成熟男人。
方鸿渐 与赵的霸气十足不同,方鸿渐是个让人倍感亲切的人,也是深得女性喜爱的人 物。他很好相处,与他在一起不会有压迫感;他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关心体贴; 他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既能逗人开心,又能化解矛盾。其实仔细 想想,书中好似并未描述这位男主人公的长相,尚年轻的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深入 人心,似乎大家也都认为书中的方鸿渐就是那么一个颀长俊秀、温文尔雅又时不时 冒点“坏水儿”的形象。从文中不难看出:对方鸿渐,鲍小姐的引诱、苏文纨的追 求、唐晓芙的垂青和孙柔嘉的费尽心机,想来,他肯定是个年轻俊雅的男子。 可惜,我认为方鸿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从一出 场到全文结束,他都在受别人和命运的摆布,几乎没有一件事顺了自己的意愿。 其实,方鸿渐在同龄人当中,也应该算是个佼佼者了。他“家学渊源”,“家世 头衔都不错”,而且留过洋,人也生得一表人材,为人正直,谈吐幽默,还颇讨女 人喜欢,为什么人生的道路就这么不顺利呢?
钱钟书《围城》简介
![钱钟书《围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b4cb555a1c7aa00b52acbcb.png)
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
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
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
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
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
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
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
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第辛*
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页
02 主人公介绍
引例
01 心态概
述
方鸿渐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
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
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
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
脱或依附。
03 经典语录
引例
01 心态概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
述 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 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
她不是变心,因为她没有心;只能算日子久了,肉会 变味。反正自己没有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没得什么可 怨。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新儒林外史”——
围城——钱 钟书
生
01生卒
04代表作品
出县生地:江0苏2别无锡名作者03介毕绍业院《 锥校围编城》》《《谈管艺
出年2逝1生(世日日庚日期戌期: 年 :钱良默0生)11199卒仰 、 存191180先 ,月 , 号清 牛0别2字 槐名华 津哲 聚大 大学 学录 《 《0毕3》人写业院在·兽人·鬼0代生4表》边作
围城简介
![围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5ea930d16fc700abb68fce5.png)
围城(钱钟书小说)编辑《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丰富的一部小说。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1作者简介编辑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其父是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在父亲的影响和督导下,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其后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1946年写成并发表了长篇小说《围城》,同年发表短篇小说《人·兽·鬼》。
抗战及解放以后,先后担任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总纂、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主要进行翻译和中国文学的研究,出版了《宋诗选注》《旧闻四篇》《七缀集》以及《管锥编》等学术著作。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印行。
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
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
但两个人都没有方鸿渐的经历,倒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担任大学教授,与作品有相合之处,作者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启示,但并不能对号入座。
围城知识点总结
![围城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e99f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c.png)
围城知识点总结《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文革时期的小城故事,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展现了现代人的困境和内心挣扎。
本文将对《围城》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的特点、作品的主题等等。
一、作者背景及生平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笔名槐聚、黄雪峰、仝濂、仙李、石太清、触身等,江苏无锡人,祖籍宁波。
现代文学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英国文学学者,上海以西简称“钱”而知名。
钱钟书先生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他主持了《英国文学史》、《古代英国文学史》的编译工作,使中国读者首次得以接触到一部英国文学史的通俗读本。
在文学上,他著有《围城》、《谈艺录》、《吴晗传》,在散文创作上,有《人生自古谁无死》、《从园外到园内》、《会见专家》等数十篇。
二、作品背景《围城》是一部以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社会生活为题材, 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后为历史背景的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人们,即以及这些人们在思想和生活上的矛盾和软弱。
小说以高度的风趣和幽默的语调,搭配虚写实臆的形式,无比抒发了钱钟书先生对人生与命运的深邃理解。
三、作品主要内容《围城》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8年中国内战爆发前后的这几年时间里。
小说以讨论现实题材为主,反映了人生与命运的深刻认识。
在一九四九年冬天的最后几天里,通过一幢小楼里住着的、由一男三女四人组成的家庭关系群像,写该建筑物檐楹台阶上,一亲数字,掘坟挖土,所以只能事倍功半所出售,瞒过房东的跋扈王署子,如何又笃定见识极广的经纪人陆文昌,风范派拿手高踢的满不在乎的艺术家陈清扬的因果关系,最后写出了梦中的铁蛋沿着围城在寻找的结尾。
四、主要人物特点1. 余罪《围城》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个既懦弱又机智的小人物。
他在小说中始终处在被别人左右的位置,无法对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有自主权。
围城简介及主要内容作者是谁
![围城简介及主要内容作者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01ee46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a.png)
围城简介及主要内容作者是谁《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围城》主要内容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
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城》作者介绍《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印行。
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赏析
围城简介
• 全书共9章,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 1937年自欧洲留学返的故事开始,接着是他在上海和家乡无锡的短 暂经历。先是在归国邮轮上,方鸿渐经不住鲍小姐的引诱,而一夜风 流,体验了“遭欺骗的情欲”。到上海后,他被动地卷入了与他并不 喜欢的留法博士苏文纨的恋爱游戏,而他主动追求的则是政治系大学 生唐晓芙——在他主观看来纯洁而可爱的理想中的姑娘,却可望而不 可即,并在似乎将要成功之时遭到了苏小姐的彻底破坏。第二部分的 中心内容是去三闾大学的途中的种种风俗风景,主人公以及同行者所 遭受的种种磨难,以及他们的种种表现。在这时出现了本书的女主人 公孙柔嘉,以及其他一些漫画式的人物。第三部分写他在三闾大学期 间的经历,极其生动而辛辣地表现了学术圈中伪文化人的面目,而方 鸿渐也在不知不觉中糊里糊涂地落入了孙柔嘉的情网。第四部分写方 鸿渐与孙柔嘉一起返回上海,在谋生的困厄和夫妻琐屑的矛盾中,最 终导致了夫妻“不离而散”的结局。
书 钱 钟
钱 钟 书
钱钟书生平
•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 苏无锡教育世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 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 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 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 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 年)。 •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 105岁。[1
作
•
品
•
1937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毕业 论文) 1941 《写在人生边上》(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 1945 《猫》(《文艺复兴》1月10日);《人兽鬼》(开明书店6月出版) 1947 《围城》(晨光出版公司5月出版) 1948 《谈艺录》(开明书店1949年6月初版) 1958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出版) 1978 《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明报月刊》7月) 1979 《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 《管锥编》(中华书局8月初版) 1980 《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 《管锥编增订》(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 《也是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谈艺录》(补订本)(中华 书局9月第1版) 1985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 《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年第5期) 1995 《槐聚诗存》(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 《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出版)
性
格
• 钱锺书因周岁“抓周”时抓住一本书,被长辈取名“锺书”。人如其 名,钱锺书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 • 钱锺书是一座学贯中西、记忆超群的活体图书馆。 • 钱钟书的记忆能力无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 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钱钟书学富五车、才 高八斗,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钱江晚报评) • 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 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 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 天真、淘气和痴气,不谙世故,纯善。 • 钱钟书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 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 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 钱钟书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优秀部分与生俱来的突出要求和愿望: 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