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名言
索尔仁尼琴名言索尔仁尼琴名言索尔仁尼琴简介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安格尔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
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
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1、“如果我们毫无根据就原谅斯托雷平的话,我们也不会有好下场”2、人们不停地重复着,而眼睛在嘿嘿地窃笑。
是的,在公然地嘲笑、戏弄。
彼得格勒的居民一向是愁眉苦脸的——他们表现得愉快才叫人感到奇怪呢。
3、“只有上帝能做出这种判断,凡人没有这种能力”4、但这些一般身份的群众并不令老爷们嫌恶,他们在慢慢移动,像要结合成一个整体似的。
他们想出一些娱乐点子,使一些大学生和高校女生容光焕发:人群很规矩,在人行道上联合着移动,一张张高兴而顽皮的脸,声音忧郁,像送葬似的,又像是地下传来的呻吟声:“给我们——面包……给——面——包……”没有粮食吃的人们聚在一起,阴沉地呻吟着,仿效做工的娘们儿那样呻吟着,声音向四周扩散:“给——面——包……给——面——包……”5、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6、普遍的无辜也就产生普遍的无所作为。
也许还不至于被抓起来?大多数人则麻木不仁地抱着一线希望。
既然你是无罪的,——那为什么要把你逮起来呢?这是错误!人家已经抓住你的衣领在拖,而你却还暗自念念有词:“这是错误,一弄清楚——就会放出来!”7、永远不要鼓励人们去寻求快乐,因为快乐本身不过是市场的一个偶像罢了。
索尔仁尼琴
很多西方人视其为与苏联当权者斗争的伟大文学家与英雄,
但索尔仁尼琴又抨击所有的民主派,资本家,个人消费者,
判有时候甚至让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一样感到困惑。”索
对于这样一位追求自由的作家的逝世,总 统非常悲痛,他向索尔仁尼琴的家属表达了 哀悼。 ——白宫发言人戈登·约翰德 罗代表布什总统对索尔仁尼琴逝世表示哀悼
索尔仁尼琴
人物简介: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
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
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 他作品的主题。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
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
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 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
尔仁尼琴既不像东方学者,同时也不像西方学者,他是美 国的“俄罗斯古董”,他更像是一个永远的挑战者,并被
套上意识形态的外壳,站在国家之间关系的风口浪尖上。
谢谢观赏!
2008年8月3日夜间,索尔仁尼琴心脏病发 作,闻讯前来的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进行了抢救。
2008年8月4日凌晨零时三十分,因心脏病抢救无
效,俄罗斯的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与世长辞,享 寿89岁。他的儿子斯捷潘·索尔仁尼琴4日说,父
亲死于心力衰竭。索尔仁尼琴的妻子娜塔丽娅·安
德烈耶夫娜说:“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 索尔仁尼琴病逝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
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 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 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 (1918——2008)
人物生平:
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 马特辽娜的家 读后感
《马特辽娜的家》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探讨了苏联体制下普通人的遭遇和在极权主义社会中的生存。
小说以主角马特辽娜为中心,通过她的视角和经历展示了一个被压迫和剥夺自由的社会中的普通人的生活。
马特辽娜是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女性,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生活,同时面对着政府的监视和限制。
小说通过她的故事,揭示了苏联体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剥夺,并反映了普通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挣扎。
《马特辽娜的家》以其真实而深入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苏联体制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通过马特辽娜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人们在恐惧、不确定和绝望中生活的细节。
小说中存在大量的真实感人的情节,例如政府的骚扰和打击、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以及人们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这些情节让读者对人类尊严和自由受到侵犯的现实感到震撼和愤怒。
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马特辽娜的家》引发了对权力和自由的深入思考。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揭示了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人类尊严的践踏。
它提醒我们珍惜自由和民主的重要性,并警示我们要保护这些基本的人权价值。
总而言之,《马特辽娜的家》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批判性的作品,通过真实、深刻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描写,帮助读者理解了苏联体制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这部小说让人反思权力的滥用和对人类尊严的侵犯,同时也唤起了对自由的珍视和维护。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经典语录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经典语录
1、人生只有一次,但若认真生活,一次就够了。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2、今天舍弃的今天,明天就拿不回来了。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3、永恒的光荣,唯有义务能使我们得到。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4、要成功,就要认清自己的潜力,并善加利用它。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5、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6、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任何事情以疏忽的态度对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7、真理不会被谎言所胜过,也不会被哑巴所吞噬。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8、要学会不断地进步,别人也会看到你的进步。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9、只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才能取得成就。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10、要把每一寸土地都变成金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简介
索尔仁尼琴简介
1936年索尔仁尼琴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物理系,同时还通过函授攻读了哲学、文学和历史。
1941年他应征入伍,曾获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和红星奖章。
1945年2月,由于在写给童年好友的信中流露出反斯大林言论,他被朋友出卖而被捕。
同年7月被判刑8年,关进古拉格集中营。
1950年,索尔仁尼琴在哈萨克劳改营中患上癌症。
1953年2月,他成为永久流刑移民,被放逐一个小山村。
1956年被苏联最高法院恢复名誉后,他返回俄罗斯梁赞市定居,并在中学任数学教员。
此时他开始秘密创作小说《第一圈》,并酝酿《古拉格群岛》。
1959年,他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经赫鲁晓夫同意获准出版。
这本描写劳改营生活的小说立刻轰动全苏联,它先后被译成3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此后,索尔仁尼琴收到大量老犯人来信,并会见了227个见证人,为他创作《古拉格群岛》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1960年代初,《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参加列宁奖角逐,因遭到一些党员的强烈抵制而空手而归。
赫鲁晓夫下台后,索尔仁尼琴的日子更不好过。
1965年,克格勃没收了他收集的档案资料,并限制其作品的出版。
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 伊凡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读后感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以其作为一位反思苏联体制和权力的作家而闻名。
他的作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一部闪耀着对人性、权力和道德的深度思考的文学杰作。
阅读后,我被这部小说所探讨的主题所震撼和深深触动。
这部小说以伊凡·杰尼索维奇这个角色为中心,生动地展现了苏联古拉格劳改营中的残酷现实。
他是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农民,被错误地指控为“敌对分子”而被关押。
小说以一天为时间框架,通过伊凡的视角,揭示了劳改营的恐怖环境、囚犯之间的互动以及权力和腐败的存在。
索尔仁尼琴的文字描写生动而深刻,他通过伊凡的思想和内心独白,传达出独立思考、尊严和希望的力量。
尽管伊凡生活在极其艰苦和无望的环境中,他仍然努力保持自己的人性和智慧。
这个角色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苦难的时刻,个人的内心和意志也能保持独立和自由。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深入探讨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社会现象。
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伊凡试图向上级报告劳改营的不公和滥用,但却面临被打压和沉默的境遇。
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也是对权力的警示。
小说引发了我对权力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以及我们在面对不正义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总的来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对苏联体制和权力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质疑。
通过伊凡的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压迫的个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尊严和人性的光辉。
这部作品不仅向读者呈现了历史中的黑暗面,也激发了对人类尊严和自由的珍视。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简介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简介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
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索尔仁尼琴简介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他为俄国文学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主要揭露劳改营的黑暗现实。
索尔仁尼琴出生在北高加索的一个叫基斯洛沃茨克的地方,后来又随母亲迁到一个叫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市。
他在那个地方读完了中学,并且还考入了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系,后来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但是他却非常酷爱文学,在毕业后在莫斯科攻读文学,后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他应征当了兵,并且还曾担任过大尉炮兵连长,在连长任职期间他作战勇猛,曾两次立功并获得奖项,但是好景不长,他在前线与他的朋友写信,但是信中内容对当时的政治不敬被判处流放改造。
索尔仁尼琴在改造期间受尽了各种的虐待,做过很多工种,而且他在劳动改造期间还切过肿瘤,但是他却不知道他得的其实是癌症。
1953年,他的癌细胞扩散,他曾在生死边缘徘徊,1954年,他被批准去医院接受治疗。
虽然他在劳改营里受尽磨难,却依然坚持他的创作,终于他完成了他的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后来他获释之后,他将劳动营的经历作为素材,不断的揭露俄罗斯政府对劳改营的黑暗统治。
索尔仁尼琴简介简单的描述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他一生虽然充满坎坷,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让他在创作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索尔仁尼琴作品索尔仁尼琴是俄国著名作家,他为俄国文学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对俄国的政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影响。
索尔仁尼琴一生有很多的作品,几乎每部作品都是文学精华,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癌症楼》、《第一圈》以及《古拉格群岛》等等,这些代表作都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他因为这些作品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索尔仁尼琴作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索尔仁尼琴:人类苦难的歌手
索尔仁尼琴:人类苦难的歌手莫斯科时间2008年8月3日深夜,俄罗斯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辞世,享年89岁。
随后媒体评论如潮,很多人惋惜地感叹“又一位大师走了”!对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及思想尽管人们有争议,但取得共识的是:索尔仁尼琴是老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有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
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一生饱经磨难,他的作品与人格却足以烛照未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传奇作家美国作家艾力?克森在《索尔仁尼琴道德的形象》一书中说,索尔仁尼琴是“一个燃烧着理想、信仰,具有动人生命史的人”。
在我看来,作家索尔仁尼琴是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满怀良知和独立人格的硬汉,是人类苦难的歌手。
在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中,苦难一直与他相伴。
他是一个遗腹子,遭受牢狱折磨长达8年,这之后又经历了长达20年的海外流亡生活,他还患过癌症……也许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他的伟大。
1918年12月11日,索尔仁尼琴诞生于北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市的一个哥萨克知识分子家庭中,在他出生前6个月,其父就战死在一战的德国前线,是母亲用微薄的薪水将他拉扯大。
1924年,索尔仁尼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
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物理系。
与此同时,索尔仁尼琴作为莫斯科大学的函授生,学习了莫斯科哲学文学与历史学院的函授课程。
索尔仁尼琴的人生转折点源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封信。
1945年2月,正在东普鲁士前线作战的索尔仁尼琴被捕了,被捕的原因是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有“批评斯大林”之意。
按照他自己说,信中不过就写了一些词,比如“那个蓄着络腮胡子的人”、“主人”和“老板”。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这是典型的“因言获罪”。
8年的劳改是一种精神的炼狱。
索尔仁尼琴在自传中说:“在那个时期,这算是比较温和的判决了。
索尔仁尼琴——传奇与复杂的一生
是单 纯 的分析 历史 事件 , 人 们 在这 些 历 史 事 件 中 的位 置 , 而 是 讲
述 了俄罗 斯人 的 内心世界 。
观其 一生 , 索尔 仁尼 琴一 生命 途多舛 , 光 辉与 坎坷 交织 并存 。 2 0 0 8 年 作家 因急 性 心力 衰 竭 逝 世 于 家 中, 俄 罗 斯 总 统 普 京 在 悼 念词 中说道 : 这 是全 俄 罗斯 的巨 大损 失 。我 们 深 感 自豪 , 索 尔 仁 尼琴 是我们 的同胞 和 同代 人 。我 们会 永 远 记 得他 是 一 个 品格 高
语 言 ・国 情 ・文 化
59
索 尔 仁 尼 琴— — 传 奇 与 复 杂 的 一 生
秦 梦 华 中师 范大学
亚历 山大 ・ 伊 萨 耶维 奇 ・索尔 仁 尼 琴 ( A ̄ e K c a H ,  ̄ p P I c a e s H u c 0 J I e H H Ⅱ b I H ) ( 1 9 1 8 -2 0 0 8 ) 是俄 罗斯 著名 的作 家 , 诺贝 尔文 学奖 得 主 。他命 途 多舛 , 阅历 丰 富 , 经 历 了卫 国 战争 、 古拉格监狱 、 被 驱逐 出境 、 海 外流 亡 , 最 后 荣 归故 里 。俄 罗 斯 总 统 弗 ・ 普 京 评 价 他: “ 这个 人与 人 民一起 经历 了巨大 的悲剧 并且遭 受 过迫 害 , 他用 自己的人 生和 创作 给社会 种 下 的疫苗 , 能抵 御任何 类 型 的暴 政 ” 。 是的, 作家 本人 就如 同这 句 评语 一 般 , 追求真理 , 坚持正义, 尽 管 为此 一直受 到 压制 和迫 害 , 但 却最 终 享 有 崇 高 的威 望 , 深 受 俄 罗 斯 和 世界各 国读者 的爱戴 和尊 敬 。 索尔仁 尼 琴 曾说 过 : “ 我 真想 变成一 种记 忆 , 成 为苦 难深 重 的
索尔仁尼琴+昂山素季+茨威格+马尔克斯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病房》《第一圈》《古拉格群岛》)人物名言:1.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2.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有多高远。
3.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4.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
5.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就还可以生活。
6.如果不相信有神,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作品特色:索尔仁尼琴的创作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在创作中注重继承与创新。
以他被逐出境的1974年为界,可将其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成就较高,早期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性。
他的才华在早期的两部小说中表现较为充分。
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试图揭开一页沉重的历史。
他成功地扮演了思想家和批判家的角色,力图超越时代,审视现实,针砭时弊,反思历史。
而后期则较为平淡。
索尔仁尼琴力图以其作品诊疗时弊,解剖社会,评判历史。
在前苏联,他第一个突破思想和文学的禁区,开掘出劳改营主题,为俄罗斯劳改营文学的滥觞打开了闸门。
他以丰硕而深刻的作品成为苏联“回归文学”的卓越代表,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俄罗斯小说体系。
他的《一天》和《癌症楼》与俄罗斯文学传统有血缘关系,几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所有的特点。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取材于现实,他的人物都是苏维埃时代的人,但其作品内涵远离苏联文学,肖似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与古典大师托尔斯泰、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们息息相通,一脉相承。
索尔仁尼琴摆脱了苏联文学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羁绊,却承继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他延续了果戈理们锋利的批判精神,也继承了他们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武器抨击社会罪恶,揭露不人道的司法制度戕贼人性,肆意践踏人的尊严,剥夺人的自由,毁掉美好的生命。
最终他把许多的罪恶归咎为统治者的专制。
这一切与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十分相似。
人物评价:(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之一,是异议的化身。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言名句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言名句1、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有多高远。
——索尔仁尼琴2、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3、普遍的无辜也就产生普遍的无所作为。
也许还不至于被抓起来?大多数人则麻木不仁地抱着一线希望。
既然你是无罪的,——那为什么要把你逮起来呢?这是错误!人家已经抓住你的衣领在拖,而你却还暗自念念有词:“这是错误,一弄清楚——就会放出来!”——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4、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
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5、永远不要鼓励人们去寻求快乐,因为快乐本身不过是市场的一个偶像罢了。
而应该鼓励人们互爱。
一头野兽在咆哮眼前的猎物时会感到快乐,而我们人只有在互爱时感受爱,这是人类可以取得的最高成就。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6、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
——索尔仁尼琴7、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亚·索尔仁尼琴8、从你那干涩的嘴唇里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因而过往的人们便把你和你的刽子手们误认为是一起遛弯的好朋友。
我自己也有过许多次喊叫的机会。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9、一九二九——一九三零年,一条冲决一切的巨流滚滚而来,这就是数以百万计的被扫地出门的富农。
他的流量过于巨大,尽管我们的侦查监狱十分发达,恐怕也是容纳不下的(况且已被“黄金”水流填满了)…….它在俄国的全部历史上无与伦比。
这是国民大迁徙,这是民族的浩劫。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10、人类的二十世纪比之前的任何一个世纪都更血腥残忍,而且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根本没有丝毫减少任何恐怖。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1、“抵抗!为什么不见你们抵抗!”——现在哪些始终太平无事的人到责骂起我们来了。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语录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语录标题: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语录:人性的辉煌与黑暗引言: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他的语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坚定追求。
本文将以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语录为标题,探讨人性的辉煌与黑暗。
第一部分:人性的辉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曾说过:“人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它可以被压抑,但永远不会被摧毁。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乐观态度。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辉煌之处。
在苦难中,人们展现出无尽的勇气和坚韧,他们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正义。
无论是在古拉格中的囚徒还是在极权统治下的普通人,他们都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语录:“人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也告诉我们,人性不仅仅是个体的力量,更是一种集体的力量。
在压迫和不公正面前,人们团结在一起,为自由而战斗。
这种团结和奋斗的精神使人性的辉煌得以展现,它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尊严的坚守。
第二部分:人性的黑暗然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也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黑暗面。
他说:“在人类心中,有一块黑暗的土地。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的邪恶和自私。
在极权主义和压迫统治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良知常常被扭曲和摧毁。
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和权力,不惜践踏他人的尊严和自由。
这种黑暗的一面使人性陷入了深渊,丧失了原本的光辉。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语录:“在人类心中,有一块黑暗的土地”提醒着我们,人性的黑暗并非不可避免。
我们需要警惕自己的欲望和权力的诱惑,以免陷入邪恶的深渊。
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道德的坚守,我们才能拯救人性,让其回归辉煌。
结论: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语录为我们提供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中既有人性的辉煌,也有人性的黑暗。
我们应该正视人性的复杂性,既要坚信人性的辉煌,又要警惕人性的黑暗。
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简介生卒:1918年11月12日-2008年8月3日描述: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籍贯:苏联个人概述: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
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
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
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
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
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
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由于他是个遗腹子,童年全靠母亲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
学习上他刻苦努力,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学物理系。
与此同时,作为莫斯科大学的函授生,他在攻读文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人生经历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
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
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
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
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
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名言
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名言我一直对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充满敬意。
他的名言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和思想的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索尔仁尼琴说过:“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哎呀,你仔细想想,这话说得多么有力量啊!在我们的生活里,真话有时候就像是那最珍贵的宝石,可却被很多人藏起来,不敢拿出来。
就好比在一个满是迷雾的森林里,大家都在迷雾里瞎转,互相说着些半真半假的话,而这时候,一句真话就像一把明亮的火炬,能一下子穿透迷雾,让大家看清方向。
可是,为啥真话这么难以说出口呢?我有个朋友叫小李,有一次在公司里,他发现了一个项目中的重大漏洞。
那可是关系到整个公司未来走向的大问题啊。
他知道要是说出来,可能会得罪不少人,那些人就像一群护着自己窝的老母鸡,容不得别人挑刺。
但是他想起了索尔仁尼琴的这句话,他想,要是都不说真话,这公司不就像一艘到处漏水却没人吭声的船吗?最后他还是鼓足勇气说了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捅了马蜂窝,好多人指责他,说他多管闲事。
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发现他说的是对的,公司及时调整了项目方向,避免了一场大祸。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真话的力量真的是巨大的。
索尔仁尼琴还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这就更厉害了。
一个作家啊,他手里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可以剖析社会的病症。
你看,在一个社会里,政府负责治理国家,管理各种事务。
可是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呢?他能把社会底层那些不被人看到的痛苦、那些隐藏起来的黑暗都给挖出来,让所有人都看到。
这就好像在一个屋子里,大家都觉得屋子里干净整洁,可作家就像一个能发现角落里灰尘的人。
我记得在一个读书会上,大家讨论到这句话。
有个年轻的姑娘说:“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啊?一个作家能有这么大的能耐?”旁边的一位老学者就笑了,他说:“姑娘啊,你可别小瞧了作家的力量。
就像索尔仁尼琴自己,他的作品揭露了苏联当时的很多问题。
他的文字就像警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这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原谅的5个名人故事
关于原谅的5个名人故事【范文一】原谅的力量作为人类的一部分,错误和过错在人生中都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在我们犯了错时,能否得到原谅却是让人倍感温馨和感动的。
以下是五位名人的原谅故事,它们告诉我们原谅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首先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是俄国一位文学家,被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府定为政治犯,在劳改营中受尽了残酷折磨。
尽管如此,当他被释放后,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灵魂的百公里》的演讲,称赞哥伦比亚的一关押他的警察在他那里下马威之后,向他道过歉。
尽管他的目光越过那些伤害他的人,他仍然能够意识到并赞美他们的善良和质朴。
其次是尼尔·阿姆斯特朗。
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
然而,在墨西哥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因为询问中文传译的质量问题而发表一些种族歧视的言论,事后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和谴责。
最终,他向相关人士道歉,并承认自己得到了受害者或接受者的原谅,他感觉到沉重负担已经卸下他的肩膀,并且他自己人生的观点也得到了重大的改变。
吉尔伯特·格雷普斯是一位前美国国家篮球协会球员,他在比赛中殴打了一名其他球队的球员,因此在他们两队的比赛上打了一个永久纪录。
然而,双方的父母面对这种情况时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宽容和理解,他们走到特定点上击手互相握手,这一幕也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狂欢。
格雷普斯后来表示,看到对方的父母和受害者的宽容和接纳,让他开始思考和反思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后来又有杜尚,他是一位当代优秀的艺术家。
他在想象案中毁掉了一件名贵的艺术品,这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谴责。
但他毫不犹豫地请求原谅,并直接向所有受过他的伤害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家庭致歉。
他列举了诸如“我创造这件作品的方式不知不觉地伤害了你们,还是你们对我的创作产生了实质性的阻碍,“我没有给你们和社会带来够多的益处,“我为他人的贡献感到沮丧和嫉妒但我并没有欣赏对他人的付出”等等。
这场直播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叹,也为艺术家和其他受害者们提供了愈合的机会。
索尔仁尼琴的命运与理想
索尔仁尼琴的命运与理想作者:侯艾君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10期2008年8月4日23时45分,当代俄罗斯的杰出作家、政论家、苏联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那颗心脏再也不堪重负,在莫斯科的家中,他因心力衰竭在妻子的怀抱里溘然长逝。
苏联“伤痕文学”领军人索尔仁尼琴走完了自己近90岁的漫长人生,加入到不朽者的行列,而俄罗斯国民则告别了一位伟大的思想者。
在这位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思想者的身上,折射出时代的光与影,浓缩了俄罗斯民族的过去和未来,追抚之下,让人唏嘘感慨。
1918年12月,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出生在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哥萨克家庭,他是遗腹子。
一战期间,在沙俄军队中服役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在德国战死。
母亲是中学教员,全家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生活。
1941年,他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学物理系,酷爱文学的他还上了莫斯科大学的函授文学班。
卫国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任炮兵连长,因作战勇敢而两次立功受奖。
1945年2月,因在致儿时朋友的信中尖锐批评“各民族人民领袖”斯大林在战时的活动,在前线被捕,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判他作为“特别移民流刑犯”在中亚卡拉干达(现哈萨克斯坦境内)劳改,整整8年他都在劳改营中度过。
1957年,赫鲁晓夫政府为其平反,此后定居梁赞市,担任乡村老师,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在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过程中,索尔仁尼琴生逢其时,其作品配合了赫鲁晓夫的自由主义改革。
1962年,经赫鲁晓夫亲自指示,大型文学杂志《新世界》主编、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将他的处女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索尔仁尼琴一举成名。
1963年到1966年,索尔仁尼琴在《新世界》连续发表多篇小说。
在索尔仁尼琴的影响下,一些反映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的文学作品大批涌现,这即是苏联的“伤痕文学”,后来被文学史家称为“劳改营文学”现象。
流亡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64年,赫鲁晓夫在黑海岸边疗养,莫斯科发生宫廷政变,赫鲁晓夫被用举手表决的方式罢免了。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名言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名言整理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名言1、国家需要财产,需要黄金,从一九二九年起开头发作闻名的黄金热,只是发热的不是哪些找寻黄金的人,而是哪些被搜刮黄金的人。
“黄金”水流的特点是,国家政治保卫局对于这些家兔们,说实话,并不指控有什么罪行,并且不肯定把他们送到古拉格之邦(监狱)去,而只要按强者的权利取走他们的黄金。
2、逮捕!!说它是你整个生活的急剧转变?说它是晴天霹雳对你的当头一击?说它是那种并非每人都能习惯并往往会使你失去理智的不行忍受的精神震荡?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嘶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倒塌了。
3、这条水流和以前各股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这次不用讲客套,用不着先抓一家之主,然后再瞧瞧怎样处置他的家属。
相反,这次一下手就是连窝端,必需全家一起抓,甚至特殊留意不让十四岁、十岁、六岁的子女逃掉一个:全家必需一个不剩地动身到一个地方去,一起被毁灭。
4、然而,每个人都有一打自圆其说的理由,解释他没有牺牲自己是对的。
他们还盼望有一个平安的结局,怕一叫喊就坏了事。
……其他一些人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构成向群众呐喊的内容的哪些概念。
须知只有革命家,他的口号才在唇上,到时候便会脱口而出,而一个驯顺的、毫不相干的庸人,这种口号从何而来呢?5、普遍的无辜也就产生普遍的'无所作为。
或许还不至于被抓起来?大多数人则麻木不仁地抱着一线盼望。
既然你是无罪的,——那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什么要把你逮起来呢?这是错误!人家已经抓住你的衣领在拖,而你却还暗自念念有词:“这是错误,一弄清晰——就会放出来!”6、从你那干涩的嘴唇里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因而过往的人们便把你和你的刽子手们误认为是一起遛弯的好朋友。
我自己也有过很多次喊叫的机会。
7、果在大规模捕人入狱时期,比如列宁格勒,当把全城四分之一的居民投入监狱的时候,人们不是坐在自己的地窖里,听到每一次大门砰砰响声和楼梯上的脚步声就吓得发呆——而是明白了他们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于是精神抖擞地几人一组手中拿着斧头、锤子、火钩子,拿着顺手拿到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门道里设下潜伏,那又会怎样呢?……。
威塞尔:为什么索尔仁尼琴令我烦恼
威塞尔:为什么索尔仁尼琴令我烦恼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1928-)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ИсаевичСолженицын(1918-2008)陈东飚译埃利·威塞尔为什么索尔仁尼琴令我烦恼这些言论都出于主观,而我是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写下的。
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英雄,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正是一个。
他的写作,从他根据自己在一座斯大林式劳动营中的经历写成的第一部反响强烈的小说起,就证明了他的勇气与他的天才。
我一直喜爱他的小说与短篇故事,而我也一直钦佩他作为一个自由人的表达。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执著于正义与真理的良知,一个严肃对待他工作的使徒,一个以无数受害者的名义说话的信使,官方的刽子手已经令他们永远沉默。
我对这一切心怀感激。
我也感激他的《古拉格群岛》,他谦逊地称之为“一部文学调査”。
自然,它不止于此,它还是别的什么。
它是一声恐怖的呼喊。
它是由这个无权无势的见证人发出的呼喊,在挺过了耻辱与无望的经历之后,他希望自己被听见。
他的声音是如此有力,你无法逃避它。
毫不轻信地,我们跟随他进人了那可憎的宇宙,那里的国王是犬儒主义。
在古拉格一切都被扭曲,被玷污。
那里,领袖与上帝暴露出他们并无任何伟大之处。
革命的建设者,希望的预言者,他们的法律本该震撼历史,却只是傀儡而已。
刽子手们卑鄙、懒惰、猥琐——他们是恐惧的囚徒;他们只想到保自己的命。
光荣?一个词而已。
理想——一个玩笑。
伟大的布哈林[1],畏缩如一条狗,作好准备去背叛——别人和他自己——不是为了改变或解放人,而只是为了领受暴君的恩泽。
得到了两百多位前难友的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回忆与数据丰富了他,索尔仁尼琴在这里从头展现了劳动营的肮脏世界。
而你阅读此书不可能不受到深深地震撼。
甚至还不止于此,因为劳动营的人口代表了人类的全范围:知识分子与工人,军官与学生,理想主义者与青年军人——包括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 琴 1918年出生于高加 索,2008年因心脏病 与世长辞,享寿89岁。 生前被誉为“俄罗斯 的良心”
一、主要事迹
学业-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的物
理数学系。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 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代表作有《莫要靠谎言过日子》 等。
二、主要作品
4、《癌症楼》-1968年完成的长
篇小说。是索尔仁尼琴以自身经历为 素材创作的,主人公有着作者的影子。 小说叙述了患癌症的永久流放犯科斯 托格洛托夫及病房里形形色色人物的 不同命运和经历,是一部以人道主义 为武器沉痛书写劳改、流放生活,逼 真再现生活现实的小说,关注小人物, 批判现实,是对人民性与人道主义传 统的延续
一、主要事迹
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动改 造。1953年获释,开始在哈萨克斯坦的境内流放生 活,。先后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数个劳改营劳动,在 一个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特别”劳改营。期间他的第 一个劳动果实诞生——短篇小说《伊万· 杰尼索维奇 的一天》。
劳动改造与流放- 1945年被苏联以“进行反苏
二、主要作品
1、《伊万·杰尼索维奇的 一天》- 1954年索尔仁尼琴
完成的的处女作中篇小说。这 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 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 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甚 至连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 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 代真实情况的作品”
二、主要作品
2、《马特辽娜的家》-1963年完成的短篇小说揭
示了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中担负着拯救俄罗斯使命的 女性形象的复归,并从历史文化渊源、作家的人生经 历以及俄罗斯文学传统3个方面探讨了作家第一圈》-1968年完成
的长篇小说。索尔仁尼琴借用第 一圈的喻意,描写了地处莫斯科 郊区的一个特殊监狱—玛尔非诺 里的生活。这里关押的犯人,都 是被指控犯有“叛国罪”、“间 谍罪”以及其它莫须有的罪名的 科学家,他们享受比普通犯人要 好的待遇,在玛尔非诺从事绝密 的科学项目研究。
二、主要作品
5、《古拉格群岛》-1973年完成长
篇小说《描述的自1917年起近四十 年期间囚犯的各种人和事,实际上反 映的是苏联“古拉格”成立之前和之 后近四十年期间苏联境内劳改营、监 狱和边远地区开发建设事情,以及对 同“古拉格”息息相关的数百个人物 命运的描写。
一、主要事迹
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0年,
“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 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 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 奖。
一、主要事迹
流亡与回归- 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
主席团宣布剥夺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到西德,同年 12月起侨居瑞士苏黎世,后流亡美国。苏联解体后, 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于1994年回归俄罗斯,他 原来遭禁的一些作品也已陆续在国内出版。 1997年当 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