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你绝对想不到的细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事件你绝对想不到的细节

文/朱学勤有关此次事件,我们的耳膜里充满了各种政要的声明和发言,我们听得够多了。而真正震动我的则是一个小人物的一句话。两天前我从中央电视台听到播音员口播一条消息:911袭击中还有第四架飞机,那架飞机上曾经有一个男人用手机与他地面上的妻子打过一个电话,那个男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男乘客投票决定与歹徒搏斗。”飞机后来在匹茨堡附近坠落,歹徒与乘客同归于尽。我在课堂上讨论这一问题时,我向我的学生坦白承认:你们的老师做不到这一点。在飞机被劫持乘客生命面临危险的关头,你们的老师可能选择不搏斗,因为这是文明社会的惯例,我如此选择,不会因此而遭谴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只可能提气一呼,喊一声:“怕死的,往后退;不怕死的,跟我上!”我这样喊,不会想到自己正在侵害别人的权力,因为这是我从小所受教育使然。我最不可能作的选择,就是那位那个男乘客所做的那种的选择: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投票决定与歹徒搏斗。你们打死我,我也想不到要投票决定,因为这一习惯远在我的“文化”积淀之外。我们可以逐点分析这一遗言的“文化”含量:

1、男乘客:这一强调性别的称谓,通常会激起女权主义的反感,但在那一特殊时刻,则不会引起她们的反对。这一说

法包涵了古典“文化”的积淀,在那个封闭的机舱里,男人面对歹徒,他们是弱者,面对女乘客,他们又是强者。强者必须有义务保护弱者。而那些歹徒则相反,他们在上飞机前,或许是世界秩序中的弱者,一旦机舱被封闭,他们立刻成为手持利刃的强者,面对弱者和更弱者,他们是一视同仁地劫持,并强迫别人成为他手里的人体炸弹。“弱者”的这一行为特征,或许能在目前广泛流传的这一观点上撕开一道裂隙:弱者的反抗总是正义。2、搏斗:我们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鼓励乘客搏斗,那时我们时常在电视中看到,能这样做的空姐披红戴花从飞机走下,然后由一个更小的女孩扑上去鲜上更多的鲜花。很可能直到有一次空难发生,终于停止了这一不文明、甚至是漠视旅客生命的“英雄行为”。而在主流文明中,遭遇劫持,放弃搏斗,则是普遍接受的惯例。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不能以别人的生命为冒险代价,去完成那一类“英雄行为”。但在获悉世贸大厦已经被袭击的前提下,搏斗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生命牺牲,为此打破惯例起而搏斗,不仅是正当的,也是正义的。3、投票决定:即使是正当的、正义的行为,也必须征得他人的同意。任何一个合法公民的生命,不能由别人来任意处置,哪怕是出于高尚的动机。最难做到的是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还能想到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自由。我们曾经一再模仿杜威的口吻说,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

方式,或者用我们二十年来最为习惯的口气说,只有首先成为一种“文化”,才可能成为一种制度。制度与文化孰先孰后?可能会引起一场使知识分子们激动起来的争论。但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确实是平民百姓已经养成的生活方式,或者就用那个词――“文化”。没有一生的习惯,就不会在最后一分钟以那样谦卑和自然的口气说:我们投票决定。

从那以来已经四天,我们听到的是各国政要在发表各种慷慨激昂的讲话、声明,但我以为,不会需要多长时间,所有这些讲话、声明都会隐退到历史的幽暗深处,并逐渐淡化,被人们忘却;而这位普通乘客用手机从天空中打下来的这一句遗言,平淡无奇,却会逐渐升起,载入史册。这不过是一个丈夫给一个妻子的一句耳语,却胜过所有政要通过麦克风响遍世界的千言万语。这一普通平民的耳语,应该和公元前五世纪伯里克利葬礼上的演说、公元后十九世纪林肯在葛提斯堡的类似演说连接在一起。它给了我们一个实在的安慰,在文明遭受如此野蛮袭击之后,人人都在象斯宾格勒那样发出哲学气味实足的疑问时,我们或许也能小声地说,这个文明看来还能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