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图解下载

合集下载

汽车结构与新技术图解综述

汽车结构与新技术图解综述
格言:
1、节能、环保、安全, 是汽车发展的趋势! 2、技术创新是产品竞争 力的核心! 3、人材素质是企业兴衰 的根本。
一、汽车最新技术介绍:
核心技术—单板机:
1、ECU是一个多路电源的控制器, 其中央处理器CPU是核心部件。
它具有:输入输出、模式转换、数据处理、逻辑 分析、计算修正、报警自诊、故障存储、学习控 制等功能,它有3种类型存储器。
1、电控汽油机、柴油机都可采用双燃 料喷射系统:计量准确、工作可靠、 性能稳定、转换方便、配合增压技术, 将广泛使用。
2、混合动力汽车HEV:
内燃机和电动机混合动力源汽车, 两者“取长补短,并肩战斗”, 200V直流电源,经变频器变为 500V交流电,驱动电机工作。
(1)起步和市内低速行驶时—电机 驱动,内燃机不工作。交流电机MG2 驱动,调速范围宽,起步加速牵引力 大,符合汽车牵引特性要求。MG1发 电,实现“零排放”、“零油耗”。
在结构方面增加了:高压油泵和轨 道压力传感器,喷油压力5Mpa。
实现了“低油耗、低污染、 高功率”的梦想。 1、压缩比12~13:1; 2、A/F=30~40:1; 3、超稀薄分层燃烧; 4、动力性+10%;经济 性+40%; 5、对燃油无质量要求 (因为有两次喷射,还应 使用指定的标号汽油)。
(三)增压技术在汽油机、柴油机 上的普及:大众 1.4L TFSI双增压系统:
1.4L的排量,可获得2.5L的动力。FSI系统 100%的使用了增压技术。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己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M3, 天然气汽车应推广普及。2010年己增 加到30万辆,仅限于市内公交车使用。
1、当前汽车检修人员和设备状态:
(1)检修设备,落后于在用车辆 的性能所求; (2)检修人员技术素质,落后于在 用车辆的结构所求; (3)传统的检修内容,覆盖不了新 车型电控、智能系统的要求内容。

汽车新技术课件

汽车新技术课件
ASR的电子控制器(ECU)发出的控制指令有如下几 种:① 控制滑转车轮的制动力;② 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 ③ 同时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和驱动车轮的制动力。
在实际应用的ASR中,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调节发动机 输出转矩的方式来控制汽车驱动力矩。而调节发动机的输 出转矩,通常是利用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节气 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的方式来实现。
该系统增加了电子踏板、电控单元、阀驱动器及电 液制动阀,取消了原有的压力控制阀,保留了原动力制动 系统中的泵、蓄能器充液阀、蓄能器及制动器,如图17-1
所示。
电子伺服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控液压制动系统(EHB)
电液制动系统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方案,如防抱死制 动、遥控制动及牵引控制制动等。图17-2为MI-CO公司带 有牵引控制的电液制动系统方案。
驱动防滑转系统(ASR)和ABS一样,主要由电子控制 器、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器等三大部分组成。ASR中 的电子控制器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ABS共用,轮速 传感器可与ABS共用,ASR与ABS的制动压力调节器也 可以共用。因此通常将ASR和ABS组合在一起。
1.ASR的电子控制器(ECU)
由于ASR和ABS的一些输入信号和处理都是相同的,为了 减少电子器件的应用数量,使结构更紧凑,ASR电子控制 器和ABS电子控制器通常组合在一起。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转向(简称EPS)系统利用直流电动机提供转向 动力,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根据 其助力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动液压式(简称EPHS)和电 动机直接助力式两种。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液压泵(齿轮泵)通过电动机驱 动,与发动机在机械上毫无关系,助力效果只与转向盘角 速度和行驶速度有关,是典型的可变助力转向系统。其特 点是由ECU提供供油特性,汽车低速行驶时助力作用大, 驾驶员操纵轻便灵活;在高速行驶时转向系统的助力作用 减弱,驾驶员的操纵力增大,具有明显的“路感”,既保 证转向操纵的舒适性和灵活性,又提高了高速行驶中转向 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汽车结构与新技术》图解课件

《汽车结构与新技术》图解课件

汽车结构与新技术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汽车的结构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本文将以图解的形式,介绍汽车结构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2. 汽车结构汽车的结构是指汽车的主体部分,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等。

2.1 车身车身是汽车的外部结构,由车顶、车壳和车轮等部分组成。

车身的材料通常使用钢铁、铝合金、塑料等。

2.2 底盘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结构,由车架、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组成。

底盘的材料通常使用钢铁。

2.3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来源,由燃烧室、活塞、曲轴等部分组成。

发动机的类型包括内燃机、电动机等。

3. 汽车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

3.1 智能驾驶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是指汽车通过感知、决策和控制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是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

3.2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指使用非传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技术。

新能源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3.3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无线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

智能交通系统有助于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4 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是指将汽车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车辆之间和车辆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车联网技术可以提供车辆导航、远程诊断等服务。

4.本文以图解的方式介绍了汽车结构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结构和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精选《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资料

精选《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资料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可变进气系统的分类:
(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 方案:
第一,通过凸轮或摇臂控制气门在设定的工况下开或关; 第二,在进气道上设置旋转阀门,根据设定工况打开或关 闭该气门的进气通道,这种结构比用凸轮、摇臂控制简单。
(2)可变进气道系统。 ① 双脉冲进气系统。 ②四气门二阶段进气系统。 ③三阶段进气系统。
1.1.3 丰田汽车公司VVT-i技术
丰田汽车公司VVT-i(Vatiable Valve Timing intelligent)称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VVT-i的结构。VVT-i系统由VVT-i控制器、凸轮 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VVT-i控制器的结构: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控制系统使摇臂内部的液压活塞沿箭头方向移动。 此时主、副及中间摇臂在同步活塞的作用下连成一体,均由中间凸轮 (高速凸轮C)来驱动,从而获得高功率所需的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3)i-VTEC发动机。
i-VTEC系统是在VTEC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称为 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可变正时控制)的装置——一 组进气门凸轮轴正时可变控制机构,即iVTEC=VTEC+VTC。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1.10 对置式发动机 1.10.1 发动机结构形式概述 直列发动机(LineEngine) 。 V型发动机。 W型发动机。 水平对置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作原理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3. 共轨组件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1.8.4 电控共轨系统应用举例 华泰现代2.9升特拉卡CRDI。 哈弗TC柴油车。 1.9 发动机增压技术 1.9.1增压系统的特性和种类

《汽车新技术》ppt课件-理论课--05ESP工作原理

《汽车新技术》ppt课件-理论课--05ESP工作原理
4、横向加速度传感器 G200 由于物理方面的原因,该传感器应尽量与汽车重心离的近一
些,因此该传感器装在司机座椅下。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5、偏转率传感器 G202 这个传感器也应尽量离车的重心近一些。在Passat车上该传
感器位于左前脚坑的舒适系统中央控制单元前。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6、组合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 G200+偏转率传感器 G202) 以后这两个传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优点主要有安SCH和ITT Automotive系统的比较 目前大众、奥迪汽车公司使用的ESP都是以BOSCH和ITT
Automotive两种系统结构为主,具体车型应用的系统见表所示。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活动二 ESP基本原理 一、力和力矩
物体上作用着各种力和力矩,当这些力和力矩的总和为零时, 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不为零,那么物体就沿合力方向运动。
在同一板上,还有偏转率传感器,该传感器与横向加速度传 感器在空间上是分开的。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7、制动压力传感器 G201 该传感器拧在行驶动态调节液压泵内 。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8、ASR/ESP按键 E256 该按键的位置根据车型不同而不同,一般在组合仪表区,司
机用该按键可关闭ESP功能。踏下制动踏板或再次按下该按钮, 即可再次接通ESP,如果忘了再次接通ESP,那么在下次起动发 动机时,ESP自己就会自动激活。
汽车新技术新结构
项目三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 活动一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概述 一、一些缩写的含义 由于一些系统的缩写听起来很相象,为避免误解特做如下说明: 1、ABS 2、ASR 3、E BV 4、EDS 5、ESP
Elektronisches Stabilitats-Programm,即电子稳定程序,本装 置可在适当时候启用制动器及发动机管理系统,以防止车辆侧滑。 6、MSR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2汽车基本结构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2汽车基本结构
配气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主要部件的装配基体。它主要由气 缸体、气缸盖、气缸盖罩、气缸垫、油底壳等组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3 汽车发动机—基本组成
• 活塞连杆组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同时将 作用于活塞上的力转变为曲轴对外输出转矩,以驱动汽车车 轮转动。它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瓦 、连杆盖、活塞销卡环、连杆衬套、连杆螺栓及定位套筒等 组成
• 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前轮转向的驱动形式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1.1 二轮驱动
• 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的形式。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1.1 二轮驱动
• 后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后部,与差速器和变速器连 成一体,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的形式。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1.1 二轮驱动
• 点火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3 汽车发动机—基本组成
• 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 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 为发动机的起动系统。
• 起动系统主要由起动电源(蓄电池)、起动机和点火开关组 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 (3)承受外界给予汽车的各种力和力矩的冲击与震动,并 使之缓冲减震,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4)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 (5)与制动系统协调配合工作,保证汽车的安全性与稳定
性。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4.2 行驶系统
• 汽车的行驶系统由车架、车桥、悬架、车轮与轮胎组成
汽车新结构新技术
2.2 汽车总体结构—
• 汽车总体结构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组成。

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电子课件可编辑全文

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电子课件可编辑全文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二节 手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是怎样变速的?
第三节 同步器
手动变速器为什么需要同步器? 同步器是怎样工作的?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AT)
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哪些机构组成?
第五节 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六节 行星齿轮变速系统
第四节 机械增压器
机械增压器是怎样工作的?
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有什么区别?
涡轮增压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动力 来推动涡轮转动的,然后再带动空气压 缩机将即将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压缩,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达到提高发 动机动力输出的目的。而机械增压就不 同了,它的空气压缩机是由发动机直接 带动的,然后也是对即将进入气缸的空 气进行压缩,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动力 输出的目的。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三节 燃油喷射系统
多点喷射和单点喷射有什么不同? 缸内直喷和缸外喷射有什么不同? “双喷”发动机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要采用高压喷射燃油?什么是高压油轨? 怎样控制喷油时刻和喷油量?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思考题
6.1 炭罐起什么作用? 6.2 燃油缸外喷射是将燃油喷射在哪里? 6.3 燃油缸内直喷有什么优点? 6.4 什么是“双喷”发动机?它是怎样工作的? 6.5 喷油器的喷油量大小是怎样被控制的?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一节 冷却系统
发动机都有哪些冷却方式? 为什么发动机不能过热或过冷? 散热器是怎样散热的?
《视频图解汽车构造与原理》
第二节 润滑系统
机油在发动机内是怎样流动的? 为什么机油能起润滑作用? 为什么要使用机油滤清器? 湿式油底壳和干式油底壳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更复杂?

第15章汽车新技术-69页PPT资料

第15章汽车新技术-69页PPT资料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共性基础技术层
10
汽车电子技术
— 电控技术层
发动机电控技术
汽油发动机:电控喷射、 电子点火、 怠速控制、 排气再循环 最新有可变进气和配气相位控制 、稀燃控制、 缸内直喷。 柴油发动机:从位置控制、时间控制到高压共轨燃油喷射
控制 还有可变截面涡轮增压 、排气再循环控制和排放后处理系
建立分类的汽车模型和数据库,搭建配套的设计平台, 协调和优化汽车计算平台各系统,使之与汽车的功能要求相 匹配,做出最佳性价比的资源配置方案设计。 通过结构设计CAD,利用优化仿真CAE使汽车计算平台各 系统性能结构和汽车整车及相关总成系统的性能结构协调匹 配,并为相关电控产品提供结构接口。
22.09.2019
国家汽车计算平台正在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具体组织规划。 该项目起点很高,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实施该项目不但在 技术上是个很大的挑战,而且在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上也 有很大的难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武汉有可能成为国家汽车计算平台工程基地之一。东风和 武汉正在东湖开发区联手策划武汉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工程。
14
汽车电子技术
防滑制动系统电控技术
— 电控技术层
防滑制动系统电控技术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驱动防滑系统(ASR)(也叫牵引力控制TCS)。
车辆稳定性控制亦称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是世界 上最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之一,ESP 是ABS/ASR技术发展 的整合和扩展。也是今后防滑制动系统发展的方向。
主干网
电控网络 高速 CAN
22.09.2019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21
汽车电子技术
— 整车网络总线系统
移动办公 无线通讯 GPS接收 语音控制/识别 输入操作/人机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对置式发动机 1.11 W12发动机 1.12 HEMI发动机 1.13 发动机管理系统 1.14柴汽混燃发动机技术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1.1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
• 1.1.1 可变进气系统 作用: ①能兼顾高速及低速不同工况,提高发动 机的动力输出和降低燃油消耗; ②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污染; ③改善发动机怠速及低速时的性能及稳定 性。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1.1.2 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控制系统
1.本田汽车公司VTEC技术 本田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称为电子控制可变气 门正时与举升系统,当改变气门升程时,气门正时 与气门重叠角随之改变。
•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控制系统使摇臂内部的液压活塞沿箭头方向移动。 此时主、副及中间摇臂在同步活塞的作用下连成一体,均由中间凸轮 (高速凸轮C)来驱动,从而获得高功率所需的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பைடு நூலகம்
(3)i-VTEC发动机。
i-VTEC系统是在VTEC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称为 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可变正时控制)的装置——一 组进气门凸轮轴正时可变控制机构,即iVTEC=VTEC+VTC。
1.1.3 丰田汽车公司VVT-i技术
• 丰田汽车公司VVT-i(Vatiable Valve Timing intelligent)称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VVT-i的结构。VVT-i系统由VVT-i控制器、凸轮 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VVT-i控制器的结构: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1.2 电子节气门 • 1.2.1 电子节气门的结构
• 电子节气门一般由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节气门执行 器、节气门控制ECU、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等组成
节气门执行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
节气门
节气门控制ECU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发动机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可变进气系统的分类:
(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 方案:
第一,通过凸轮或摇臂控制气门在设定的工况下开或关; 第二,在进气道上设置旋转阀门,根据设定工况打开或关 闭该气门的进气通道,这种结构比用凸轮、摇臂控制简单。
(2)可变进气道系统。 ① 双脉冲进气系统。 ②四气门二阶段进气系统。 ③三阶段进气系统。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2)工作原理。
• 根据发动机ECU的指令,当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位于图(a)所示时,机 油压力施加在活塞的左侧,使得活塞向右移动。由于活塞上的旋转花键 的作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凸轮轴正时带轮提前某一角度。
• 当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位于图(b)位置时,活塞向左移动,并向延迟的 方向旋转。进而,凸轮轴正时控制阀关闭油道,保持活塞两侧的压力平 衡,从而保持配气相位,由此得到理想的配气正时。
2. 宝马汽车公司VANOS系统。
宝马汽车公司VANOS(Variable camshaft control),称为 可变凸轮轴控制系统,属于气门正时连续可变,但一般只 是进气气门正时可变。如果进排气气门正时都可变,则采 用双可变凸轮轴控制(Double VANOS)。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目录
• 第1章 发动机新技术 • 第2章 底盘新技术 • 第3章 汽车电子与电气新技术 • 第4章 汽车安全新技术 • 第5章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II • 第6章 汽车相关知识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第1章 发动机新技术
1.1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 1.2 电子节气门 1.3 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 1.4 复合火花点火发动机 1.5 稀燃发动机 1.6 可变压缩比技术 1.7 转子发动机 1.8 柴油机共轨直喷技术 1.9 发动机增压技术
(1)VTEC结构。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2)VTEC工作原理。
• 当发动机在中低速工作时,控制系统使主、副摇臂与中间摇臂分离,利 用两侧的低速凸轮A、B驱动主、副摇臂,压动气门开启。中间摇臂在 弹簧的作用下与中间凸轮(高速凸轮)一起转动,但此时由于没有油压 作用于同步活塞,所以中间摇臂与气门的开闭无关。
• 1.2.2 电子节气门的工作原理
•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将驾驶员需要加速或减速的信 息传递给节气门控制ECU,ECU 根据得到的信息, 计算出相应的最佳节气门位置,发出控制信号给节 气门执行器,由节气门执行器将节气门开度控制在 计算出的最佳节气门位置。ECU 通过与其它电子 控制单元进行通讯,并根据得到的节气门位置传感 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送来的信号 对节气门的最佳位置进行不断的修正,使节气门的 开度达到理想的位置。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1.2.3 电子节气门的应用 • 宝马汽车公司Valvetronic电子气门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1.3 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 • 1.3.1 缸内汽油直喷系统概述
• 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一般简称FSI发动机,FSI (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字面意思为燃油分层喷射, 使汽油直喷式发动机的一项创新技术。将燃油直接 喷入气缸的FSI发动机相比燃油喷射到进气管的发 动机,其优点主要有:动力性显著提高的同时可降 低燃油消耗15%左右。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1.3.2 缸内汽油直喷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EA888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 FSI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层进气原理。FSI发动 机采用类似于柴油机的供油技术,通过一个活塞泵 提供所需的油压,将汽油输送到位于气缸内的电磁 喷油器。喷油器将喷射时间控制在千分之一秒内, 将燃料在最合适的时刻喷入气缸,通过燃烧室的特 殊形状,使气体产生较强的涡流,在火花塞周围的 混合气较浓,其它区域混合气相对较稀,保证了可 靠点火的情况下实现混合气的稀薄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