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学案例:幼儿探索性活动案例(一)我的小鼓响咚咚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教师朗读《我的小鼓响咚咚》这个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2.能通过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鼓”、“响”、“咚咚”。

3.能模仿故事中小兔子为小鼓打鼓,表达对音乐的兴趣与喜爱,并能够表达喜爱的原因。

4.能够口头表达部分故事情节并使用简单的词汇形成简短的句子描述。

二、教学材料1.儿童绘本《我的小鼓响咚咚》。

2.小鼓及鼓槌。

三、教学过程1. 上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绘本及小鼓和鼓槌,并把小鼓与绘本放在观察区域的桌子上。

并做好教材展示,以及呈现PPT等工作。

2. 导入学习教师首先向孩子们展示小鼓及鼓槌,并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气氛。

随后,教师向孩子们展示绘本《我的小鼓响咚咚》,并讲述故事中的情节。

在介绍时,教师可以对故事中的关键词进行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方式。

3. 教学过程第一遍朗读教师首先按导读课程的特点,向孩子们进行第一遍朗读,帮助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调,并带动孩子们一起认真听故事。

理解故事在读完故事后,教师可当着小朋友的面再次向孩子们介绍故事情节,并询问孩子们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主人公等基本信息,检验孩子们是否了解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问题、幻灯片等形式深入探讨故事中的情节。

复述故事教师请孩子们依照故事情节的顺序,分组复述故事的内容,可以灵活的使用图片、问答、组合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孩子们的会话能力和思考能力。

认读词语教师分别向孩子们展示鼓、响、咚咚这三个汉字,并指出它们在故事中的位置和作用。

教师帮助孩子们正确读、写这些汉字,并引导他们使用这些字汇来构建简单的句子,并能够正确应用在生活中。

模仿活动在孩子们理解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小兔子打小鼓。

孩子们可以用鼓槌敲打小鼓,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气氛。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让孩子们全面感受音乐的美好。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朋友们初学汉字,所以在汉字认读方面,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1)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1)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中的第二个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知音乐节奏,培养音乐兴趣,锻炼动手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鼓,学习用小鼓敲击不同的节奏,创编简单的小鼓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小鼓,知道小鼓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用小鼓敲击不同的节奏,培养音乐节奏感。

难点:创编简单的小鼓节奏,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鼓槌、音乐CD、PPT。

2. 学具:每人一个迷你小鼓、鼓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谜语“圆圆的肚子,鼓鼓的,用手一敲,响咚咚”引出小鼓,让幼儿猜测谜底,激发兴趣。

2. 认识小鼓(5分钟):出示小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鼓的特点和用途。

3. 学习小鼓节奏(10分钟):(1)教师示范,让幼儿学习用小鼓敲击基本节奏。

(2)幼儿跟随音乐CD,用小鼓敲击简单节奏。

(3)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4. 创编小鼓节奏(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简单的小鼓节奏。

(2)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大家共同评价。

5. 随堂练习(5分钟):播放音乐,让幼儿用小鼓敲击所学的节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小鼓响咚咚》2. 板书内容:(1)小鼓的特点和用途(2)小鼓的基本节奏(3)创编小鼓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小鼓为家人表演一首歌曲。

2. 答案:根据所学节奏,为家人表演一首简单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认识小鼓,学习小鼓节奏,让幼儿对音乐节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乐器创编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创新能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童谣》,具体内容为《我的小鼓响咚咚》。

通过学习这首童谣,让幼儿感知语言的节奏与音韵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熟悉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理解其含义,能够复述童谣内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语言和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童谣的节奏和音韵,学会正确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音响设备、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音频。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鼓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小鼓的特点和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引导幼儿跟读,讲解童谣的含义,让幼儿感知其节奏和音韵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模仿童谣的节奏进行表演。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模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教师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表演奖,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小鼓响咚咚》2. 板书内容:童谣歌词节奏图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表演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并尝试用画笔描绘出小鼓的形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和特点,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小鼓响咚咚》5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小鼓响咚咚》5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小鼓响咚咚》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小鼓响咚咚》精选5篇(一)课程名称:小鼓响咚咚年级:幼儿园小班教案编写人:(填写编写人姓名)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目标一: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二: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目标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课程简介:《小鼓响咚咚》是一堂旨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课程。

通过幼儿参与歌唱、故事讲解及乐器演示等活动,让幼儿在愉快中学习。

1. 歌曲:《小鼓响咚咚》2. 故事:《小鼓的故事》第三部分:教学步骤步骤一:热身活动(5分钟)为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进行一些热身活动,例如让幼儿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声音模仿游戏。

步骤二:歌曲学唱(10分钟)播放《小鼓响咚咚》歌曲,给幼儿听。

然后由教师引导幼儿跟唱。

首先逐句教唱,再一起唱完整歌曲。

步骤三: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小鼓的故事》。

故事讲解要生动有趣,以图画或实物辅助来增加幼儿的理解。

讲解后,教师可以用简单的问题来检验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步骤四:乐器演示(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例如小鼓、钢琴、锣等。

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并由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奏《小鼓响咚咚》。

步骤五:创作活动(15分钟)根据故事和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可以是自由绘画、小组合作游戏,或者是小鼓打击节奏等等。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部分:课程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可以通过歌曲学唱了解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通过故事讲解了解乐器的演奏方式,通过乐器演示的合奏活动提升了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希望这样的课程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小鼓响咚咚》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听、说、唱、做的基本技能,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发音。

幼儿探索性活动案例(一)我的小鼓响咚咚

幼儿探索性活动案例(一)我的小鼓响咚咚

幼儿探索性活动案例(一)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实录1: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游戏,沈扬也走进了教室,他东看看、西望望,哎!他的眼睛一亮,朝着露台走去,原来,露台上放着可以发声的玩具,有沙球、有小鼓和鼓棰,他走上前去,用筷子敲敲小鼓——“咚!咚!”,用沙球摇摇——“沙!沙!”他似乎沉静在各种声音中,快乐地享受起声音带来的奇妙刺激。

“沈扬!沙球借我玩玩!”这是顺顺的声音,沈扬是个大方的孩子:“好吧!就借一小会儿。

”沙球借走了,美妙的声音失去了一个音符,沈扬有些失落。

他用手上的鼓棰,敲击着铁栏杆“叮——叮——”铁栏杆居然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他再敲敲“叮叮叮”真美妙呀!顺顺被这声音吸引过来了,她学着敲,还向敲小鼓似的用两个筷子,敲起了“爵士鼓”,她这样敲,我就敲上面,沈扬用鼓棰敲击横杠,呀?横杠也能发出声音呀!于是,露台的金属栏杆全成了他们的“打击乐器”,不一会儿,身边就又多了几个毛脑袋,他们也学着敲,沙球、小鼓、似乎没那么“走俏”了……评析:粗看在这个活动中,我似乎什么也没做,只是观察而已,但我认为,我没有任何的显性的指导不等于没有指导,我恰恰是通过给予他们互相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不干预”作为指导策略。

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即使当幼儿的探索不成功时,也要尽量避免直接干预。

因为对幼儿来说,探索中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

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不同材质敲击的不同感受,这对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指导要尽可能做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孩子们的探索是自发的。

当沈扬第一次敲击的时候,他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行为造成的结果,让他欣喜,他敲得很欢快,如果这时我出面“干预”,他探索而得的经验——敲击会产生声音会被我“无情”地割裂。

孩子的探索积极性会被我打消或者牵扯到其他的地方,经验会“流产”。

孩子们的探索是互相借鉴学习的。

当顺顺也学着沈扬的样子,敲击时,我更是把观察露台的视线收了回来,使他们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发地互相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得到直接经验的传授,看着“毛脑袋”的增多,看来沈扬这个小老师,当得不错。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目标】1.\t认识音乐节奏中的“长音、短音”并能够初步辨别。

2.\t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t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小鼓演奏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t乐曲《我的小鼓响咚咚》2.\t乐器小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t认识乐曲节奏中的“长音、短音”并能够初步辨别。

2.\t学习指法和动作,进行小鼓的演奏。

【四、教学方法】1.\t听觉感知法2.\t示范讲授法3.\t学生自我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1.\t教师先示范小鼓的演奏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2.\t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小鼓的练习,先练习“长音”,再练习“短音”。

3.\t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奏《我的小鼓响咚咚》。

【六、教学评价】1.\t教师观察学生掌握乐曲节奏的能力,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

2.\t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小鼓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乐曲《我的小鼓响咚咚》,通过小鼓的演奏动作学习,让学生认识乐曲节奏中的“长音、短音”,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奏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示范讲授,让学生观察我的演奏动作并模仿。

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先练习“长音”,再练习“短音”。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奏乐曲《我的小鼓响咚咚》。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

他们通过观察并模仿教师的动作,逐渐掌握了小鼓的演奏技巧。

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奏乐曲时,学生们按照乐曲的要求进行演奏,表现出了良好的节奏感。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演奏乐曲。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其次,我还可以增加一些音乐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我的小鼓响咚咚”。

通过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鼓的特点和声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小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幼儿模仿小鼓声音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模仿小鼓的声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认识小鼓,了解小鼓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鼓一个,鼓槌一个,示例图片若干。

学具:画有小鼓的纸张,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是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小鼓”并描述其声音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小鼓,讲解小鼓的结构和特点。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鼓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教师示范用鼓槌敲击小鼓,让幼儿模仿并发出“咚咚”的声音。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小鼓的声音,如“我的小鼓响咚咚”。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画有小鼓的纸张。

让幼儿用彩笔给小鼓涂色,并剪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小鼓的制作。

完成后,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小鼓模仿敲击动作,并说出“我的小鼓响咚咚”。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鼓传声”游戏。

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小鼓,按照指定的节奏传递,传递过程中要说出“我的小鼓响咚咚”。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鼓。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小鼓响咚咚2. 板书内容:小鼓的结构和特点小鼓的声音:咚咚幼儿制作的小鼓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小鼓,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红色的小鼓,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咚咚”声。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学会运用动词和名词的语言表达。

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复习动词和名词的基本概念。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小鼓响咚咚》。

- 准备一只小鼓,并示范击打出一串连续的音符。

- 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小鼓?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小鼓?二、讲解(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小鼓并讲解其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教师解释动词和名词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小鼓的例子进行说明。

- 动词:搓、敲、击打- 名词:小鼓、音符、声音三、示范(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动词和名词来描述小鼓的声音和动作。

2. 学生跟读示范并模仿敲打小鼓的动作。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鼓的声音和动作,鼓励他们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

四、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

2. 每个小组分别分配一个乐器,并为乐器取一个名字。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乐器的特点,并用动词和名词的语言描述出来。

4.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乐器和描述结果。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动词和名词的运用。

2. 教师强调语言描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

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互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词和名词的运用。

通过引入乐器的主题,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加强引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我小鼓响咚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手册》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学习使用小鼓进行节奏敲击,通过有趣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和音乐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使用小鼓进行简单节奏敲击。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集体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音乐兴趣,培养他们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简单节奏敲击,并能与同伴保持和谐合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音乐兴趣,提高他们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鼓槌、音乐播放器。

2. 学具:每人一份小鼓、鼓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邀请孩子们进入“小小乐队”,让他们拿起小鼓和鼓槌,一起为歌曲《我小鼓响咚咚》伴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向幼儿讲解小鼓基本使用方法,演示正确敲击姿势和力度。

(2)教唱歌曲《我小鼓响咚咚》,让幼儿跟随歌曲节奏敲击小鼓。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按照指定节奏敲击小鼓,进行集体协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小鼓和鼓槌图案。

2. 写出歌曲《我小鼓响咚咚》歌词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到敲击小鼓技巧,并一起完成一首简单节奏敲击歌曲。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音乐兴趣浓厚,但在节奏敲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练习。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多设计一些有趣节奏游戏,提高幼儿节奏感。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打击乐器,如沙锤、铃铛等,进行节奏创作和表演。

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感受音乐带来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呈现,是教学过程中互动与指导,以及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呈现1. 教学内容趣味性:我选择一首富有节奏感和童趣歌曲《我小鼓响咚咚》,并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扮演小小乐队成员,增强他们参与感和兴趣。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理解并背诵《我的小鼓响咚咚》的歌词。

2. 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感受节奏和韵律。

3. 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小鼓”、“响咚咚”。

4. 培养学生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和节奏感受。

2. 词语“小鼓”、“响咚咚”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1. 《我的小鼓响咚咚》的歌曲录音和歌词。

2. 手鼓或其他节奏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我的小鼓响咚咚》的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聆听。

2. 教师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听到里面的小鼓声?我们今天就要唱一首关于小鼓的歌曲,一起来学吧!”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读。

2. 教师分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的合唱。

3. 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节奏的把握和韵律的感受。

三、理解词语(10分钟)1. 教师出示词语“小鼓”和“响咚咚”,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鼓是什么样的乐器?我们平时在哪里会听到小鼓声呢?”3. 教师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与学生一起朗读和模仿。

四、表演秀(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准备一段与小鼓相关的表演,比如:打小鼓、舞蹈、唱歌等。

2. 学生表演时,其他同学观察和欣赏,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歌曲连唱(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连续演唱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由地选取自己喜欢的乐器伴奏歌曲,增加韵律和节奏感。

六、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次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增强了对节奏和韵律的理解。

通过表演小组秀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音乐与语言》,具体内容为《我的小鼓响咚咚》。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知音乐与语言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鼓的特征和声音。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能够跟随音乐敲击小鼓。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并能够用小鼓敲击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音乐播放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小鼓、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敲击小鼓,让幼儿感受小鼓的声音。

邀请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鼓的特征和声音。

2. 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小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讲解小鼓的基本知识,如材质、形状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我的小鼓响咚咚》,让幼儿跟随音乐敲击小鼓。

教师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音乐节奏,引导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敲击小鼓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敲击姿势和节奏感。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敲击小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小鼓响咚咚》2. 板书内容:小鼓的基本知识(图片、文字描述)音乐节奏示例(简谱、文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个小鼓,并和家人分享你的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家庭作业展示,让幼儿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小鼓制作成果,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电视广告、动画片等,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1)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1)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我的小鼓响咚咚”。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声音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对语言和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声音节奏的感知能力,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节奏和韵律。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鼓、铃铛、音乐播放器、故事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敲击小鼓,让幼儿感受鼓声的节奏,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变化。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节奏和韵律,让幼儿跟随故事中的鼓声做出相应的动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故事卡片,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小组内用小鼓、铃铛等道具创作自己的音乐故事,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音乐故事,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2. 故事重点词汇:鼓、响、咚咚、节奏、韵律等。

3. 小组创作提示:用道具创作音乐故事,注意节奏和韵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故事,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进行表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创作音乐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家庭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和趣味性4. 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5. 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故事复述、节奏模仿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与身体》,详细内容为学习使用小鼓进行简单节奏的敲击,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韵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音乐韵律感。

2.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简单节奏的敲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韵律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音响设备、音乐CD。

2. 学具:小鼓、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小动物们过生日派对的场景,让幼儿扮演小动物,用小鼓为生日派对敲击出欢快的节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如何使用小鼓进行简单节奏的敲击,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敲击,感受音乐的韵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们用小鼓敲击出指定的节奏,进行团队协作练习。

4. 创作环节(10分钟)每组幼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制作小鼓装饰,将小鼓装饰得更加漂亮。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敲击节奏和装饰小鼓,大家共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我的小鼓响咚咚》2. 教学目标:感受音乐韵律、培养团队协作、激发创造力3. 教学难点与重点:简单节奏敲击、音乐韵律感、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用小鼓敲击出喜欢的节奏,并分享给大家。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彩色纸、剪刀、胶水制作一个独特的小鼓装饰。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简单节奏的敲击,培养了音乐韵律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打击乐器进行节奏敲击,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组织更多形式的团队协作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精彩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精彩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精彩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我的小鼓响咚咚”。

通过学习,引导幼儿感知鼓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鼓的声音,了解鼓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鼓的声音,学会用小鼓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奏。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鼓的声音特点,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奏。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感知鼓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鼓槌、音乐播放器、图片等。

2. 学具:人手一份小鼓、鼓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小鼓,引导幼儿关注鼓的声音,邀请幼儿模仿鼓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引导幼儿感知鼓的声音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示范用语言描述鼓的声音,如“咚咚、咚咚,像小熊的脚步声”。

(2)教师演示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人手一份小鼓,尝试用语言描述鼓的声音。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演奏姿势。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节奏练习,用小鼓演奏简单的节奏。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学到的鼓的声音描述和演奏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小鼓响咚咚》2. 板书内容:(1)鼓的声音特点:咚咚、咚咚(2)鼓的演奏方法:左手握鼓,右手敲击(3)节奏练习:简单节奏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鼓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并用语言描述鼓的声音。

2. 答案示例:咚咚、咚咚,小鼓唱歌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鼓的声音特点的描述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doc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doc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doc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5、理解童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6、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隹备:1、知识准备: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二、展开教育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l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

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

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

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

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教师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要学会大胆放开自己,让自己充分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

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语态,优美的歌声等等。

这些都是一节好的音乐活动所必备的。

教学点评: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

因此,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童谣,体验作品语言的结构形式、韵律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童谣。

【幼儿教案】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幼儿教案】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我的小鼓响咚咚》

情境创设:通过 实物小鼓,营造 生动的教学环境
互动游戏:设计 有趣的游戏,让 学生在游戏中学 习
示范教学:教师 示范,学生模仿, 加强语言表达能 力
小组合作:分组 合作,培养学生 的协作能力
03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达成:基本达到 预设的教学目标
幼儿参与度:大部分幼儿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幼 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可 能影响幼儿学习兴趣
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影响 教学效果
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幼儿参与度 针对幼儿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注重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情感目标: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态度目标:培养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和 态度
适用对象
年龄:3-4岁 语言能力:能够表达简单的需求和情感 认知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和规则 社交能力:能够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合作
课程准备
教材分析:了解《我的小鼓响咚咚》的课程内容和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和热爱,感受音乐的美妙和 魅力。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学习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了解小鼓的节奏和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正确地发出小鼓的响声,掌握儿歌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小鼓、儿歌图谱等教具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 标 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教学资源,如小鼓、PPT等

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1)

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1)

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打击乐活动”,主要围绕第二章“有趣的打击乐”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鼓及其基本演奏方法,学习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鼓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够熟练地演奏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通过集体合作演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掌握小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准确演奏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鼓、鼓槌、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每人一个小鼓、鼓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让幼儿初步感受小鼓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介绍小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握槌、击鼓等。

(2)教师示范演奏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引导幼儿观察演奏方法。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分配小鼓和鼓槌。

(2)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小鼓演奏,纠正演奏方法。

(3)分组合作,练习演奏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自主练习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奏,检验学习效果。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鼓演奏方法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课后继续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我的小鼓响咚咚》2. 小鼓基本演奏方法(1)握槌方法(2)击鼓方法3. 歌曲节奏:强弱、快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奏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熟练掌握节奏和演奏方法。

2. 答案:正确演奏歌曲,节奏准确,表现力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演奏方法和节奏感进行针对性指导。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教育教材《启蒙乐园》第三单元,具体内容为第5节《我的小鼓响咚咚》。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感知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故事中角色特点的理解,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难点:培养幼儿对故事中角色特点的理解,以及通过故事学习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故事挂图、角色头饰、卡片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鼓手,敲击小鼓,引导幼儿模仿鼓声,感受韵律美。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2. 故事角色:小鼓手、小动物们3. 故事情节:小鼓手敲鼓,小动物们跳舞,大家一起欢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故事《我的小鼓响咚咚》。

2. 答案:幼儿能够熟练地复述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韵律美,如儿歌、古诗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组织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熟练掌握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
孩子的经验毕竟是松散的,如同沙漠中的黄金,如果忽视不见,一瞬的记忆显然对他们毫无卑益,我觉得,适时地点拨,把自己从“老师”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以“学生”的角度,去讨教孩子们,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用语言说出来,就象沈扬说的“亮的东西会发声音的!”我认为他的话简直就是概括了所有可以发出声音的金属物的特质,他们的“稚语”有时比我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评析:
粗看在这个活动中,我似乎什么也没做,只是观察而已,但我认为,我没有任何的显性的指导不等于没有指导,我恰恰是通过给予他们互相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不干预”作为指导策略。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即使当幼儿的探索不成功时,也要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因为对幼儿来说,探索中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不同材质敲击的不同感受,这对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指导要尽可能做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2、教师的指导可以是以“学生”的角度去向孩子们“讨教”,帮助孩子把探索的经验提炼一下,但时机要掌握,最好是等他们尽兴了以后,以询问的方式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是孩子都能接受的,是他们的语言,或许觉得教师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常识知识,但是孩子的学习是有自己的年龄阶段的,“等待”这个字眼我们经常用,等待并不流于表面,不强制他们接受他们这个年龄不适宜接受的知识,是我认为最体现格塞尔成熟理论观点的一条。
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游戏,沈扬也走进了教室,他东看看、西望望,哎!他的眼睛一亮,朝着露台走去,原来,露台上放着可以发声的玩具,有沙球、有小鼓和鼓棰,他走上前去,用筷子敲敲小鼓——“咚!咚!”,用沙球摇摇——“沙!沙!”他似乎沉静在各种声音中,快乐地享受起声音带来的奇妙刺激。
指导要点:
1、孩子对周围事物的主动探索,都是自发的,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和老师创设的环境、提供的心理空间的大小都是有关联的,当孩子发现了一样他们特别感到好奇的事物,他们通常的行为表现是反复重复地做,然后吸引一群孩子到身边来模仿他的行为,旁人模仿的越多,他们的成就感就越强烈。在这个时候,老师的干预会使这一探索行为趋于瓦解,而且,老师的话在孩子看来是不可不听的,他们对原先的“创举”会失去兴趣,从而对未来的兴趣走向,失去了个人独特的观察角度。原发的探索,应该!”这是顺顺的声音,沈扬是个大方的孩子:“好吧!就借一小会儿。”沙球借走了,美妙的声音失去了一个音符,沈扬有些失落。他用手上的鼓棰,敲击着铁栏杆“叮——叮——”铁栏杆居然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他再敲敲“叮叮叮”真美妙呀!顺顺被这声音吸引过来了,她学着敲,还向敲小鼓似的用两个筷子,敲起了“爵士鼓”,她这样敲,我就敲上面,沈扬用鼓棰敲击横杠,呀?横杠也能发出声音呀!于是,露台的金属栏杆全成了他们的“打击乐器”,不一会儿,身边就又多了几个毛脑袋,他们也学着敲,沙球、小鼓、似乎没那么“走俏”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孩子们的探索是自发的。当沈扬第一次敲击的时候,他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行为造成的结果,让他欣喜,他敲得很欢快,如果这时我出面“干预”,他探索而得的经验——敲击会产生声音会被我“无情”地割裂。孩子的探索积极性会被我打消或者牵扯到其他的地方,经验会“流产”。孩子们的探索是互相借鉴学习的。当顺顺也学着沈扬的样子,敲击时,我更是把观察露台的视线收了回来,使他们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发地互相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得到直接经验的传授,看着“毛脑袋”的增多,看来沈扬这个小老师,当得不错。
实录2:
隔天中午时分,我走到露台上,用手敲击阳台的砖头“扑!扑!扑!”“不对!不对!”张顺顺提醒我,她用鼓棰敲敲金属杆“叮!叮!叮——好听么?”我好奇地问:“怎么那么好听呢?我怎么敲不出来?”她扶着我的手,硬是把鼓棰交给我:“只有这里才会发出来的!”她帮着我,用力敲击——“叮!叮!好听么?”阳光撒满了露台,金属杆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我想出来的!”沈扬急匆匆地冲过来,“这里发亮的!就会发声音的!”“是么?还有哪些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沈扬用发亮的眼睛叮着桌上的金属小罐,顺顺则看上了另个小朋友的金属皮鞋扣,我悄悄退出了露台,只见大家都对自己发亮的东西感到有趣起来,王胡冰用手指敲击着自己的金色纽扣,邓雯婷用筷子敲着自己的小汽车,因为小汽车的车轮也会发光……
幼教教学案例:幼儿探索性活动案例(一)我的小鼓响咚咚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的指导可以是以“学生”的角度去向孩子们“讨教”,帮助孩子把探索的经验提炼一下,但时机要掌握,最好是等他们尽兴了以后,以询问的方式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是孩子都能接受的,是他们的语言,或许觉得教师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常识知识,但是孩子的学习是有自己的年龄阶段的,“等待”这个字眼我们经常用,等待并不流于表面,不强制他们接受他们这个年龄不适宜接受的知识,是我认为最体现格塞尔成熟理论观点的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