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粘土、淤泥地层掘进关键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粘土、淤泥地层掘进关键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粘土、淤泥地层掘进关键技术摘要:超大直径泥水盾构作为重要的隧道掘进施工设施来讲,其能够运用于隧道的复杂地层掘进施工操作,而且体现为良好的隧道掘进施工效果。

具体对于淤泥地层与粘土地层在从事掘进施工的环节中,运用超大直径的泥水盾构机械设施关键就是要明确淤泥与粘土地质特征,结合隧道地质特性完成隧道掘进施工。

关键词: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粘土;淤泥地层;掘进关键技术粘土地层以及淤泥地层都属于软弱土层,具有承载力较差以及沉降幅度较大的特性。

在此种情况下,隧道掘进的项目施工过程将会表现为较大难度。

由于受到淤泥土层与粘土层导致的掘进施工影响,因此将会造成软弱土层产生地基部位沉陷或者隧道整体结构倾斜等工程安全风险,增加来往车辆的安全通行隐患。

因此可以判断出,对于淤泥层与软弱粘土层如果需要运用超大直径的泥水盾构机械设施,那么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做到合理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充分保证盾构掘进操作的安全性。

1.超大直径泥水盾构运用于掘进粘土地层与淤泥地层的实例某越江隧道项目工程所在区域的施工地层主要包含强风化的砾岩、粉质黏土、胶结状的砂岩、粉质的细砂层,此外还包含硬塑膨胀性的全断面粘土层[1]。

工程施工单位对于上述的隧道地质层借助于超大直径的泥水盾构机械设施来完成掘进施工操作,在工程施工初期频繁遇到刀具磨损以及刀盘泥饼凝结的情况,导致地层掘进的施工速度被减慢。

经过反复的尝试与分析,施工人员对于泥水盾构的刀盘与刀具部位实施了全面的清理操作,进而有效避免了掘进特殊地层导致泥水盾构机械设施受到磨损的安全风险,提升了掘进施工效率[2]。

图为隧道淤泥地层与粘土地层的掘进施工剖面图1.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粘土与淤泥地层的关键施工技术要点1.实时监测隧道地质变化隧道地质变化必须被实时监测,否则将会导致隧道掘进中的潜在安全风险被忽视,进而造成显著的工程操作人员安全威胁[3]。

施工人员对于掘进孤石层的操作在初步开展时,要求盾构的洞门部位达到完全封闭的状态。

上软下硬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关键技术

上软下硬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关键技术

上软下硬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关键技术摘要:改革后,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带动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进步。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在上软下硬岩地层长距离掘进时,容易出现开挖面失稳、掘进参数突变、姿态不易控制、刀具异常损坏、泥水环流易滞排等现象。

以汕头海湾隧道项目为依托,通过研究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施工技术,从盾构机选型、施工方案选择、掘进管理与控制、掘进参数控制、掘进姿态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超大直径泥水盾构;上软下硬;掘进参数引言近年来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迅速,盾构隧道施工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施工方法,上软下硬地层施工的工程也日益增加,然而在这种地层下的施工会面对各种难点。

因此,针对该类施工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研究泥岩和砂卵石相交地层分析的掘进参数,依据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掘进参数范围。

研究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主要掘进参数的分布情况,总结出各个掘进参数的分布模型。

分析了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新建隧道对已有隧道的影响,总结了已有隧道沉降和变形特点。

刀具磨损、掘进参数及舱内状况等方面研究了盾构施工管理。

从刀具管理、掘进参数及冲刷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掘进管理建议。

研究了上软下硬富水砂层掘进过程中的注浆控制,采用了洞内超前注浆加固施工技术,保证施工安全。

目前,在上软下硬地层施工技术方面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但缺少对上软下硬地层掘进参数的分析研究。

本文基于和燕路过江通道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分析盾构施工技术的主要难点,探究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的变化情况,总结出解决主要施工难点的控制策略。

1上软下硬地层特点及施工难点根据地层组合的形式,上软下硬地层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第四系土层的上软下硬。

这种组合的特点是上部地层的标贯级数很低,含水量高,颗粒粒径小,下部地层反之。

二是岩石地层的上软下硬。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技术
杨国松;王海林;张兆远;敬怀珺
【期刊名称】《天津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2(32)4
【摘要】为确保地质差、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接收施工的安全,以实际工程为例,提出一种泥水盾构水下接收施工工艺,在分析水下接收各环节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总结水下接收施工关键技术。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杨国松;王海林;张兆远;敬怀珺
【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43
【相关文献】
1.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接收关键技术
2.成功改造14.93米泥水盾构机“第一人”——全硬塑膨胀性黏土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单管双层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纪实
3.滨海地区富水粉细砂层大直径泥水盾构钢套筒接收关键技术
——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盾构段为例4.滨海地区富水粉细砂层大直径泥水盾构钢套筒接收关键技术——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盾构段为例5.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水下接收加固及保障措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直径泥水盾构复合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大直径泥水盾构复合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目录分析
从研究重点上看,该书目录突出了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复合地层施工中的关键 技术问题。这些问题是盾构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盾构施工的技术水平,还能够推动相关领 域的技术进步。这种重点突出的目录设置,使得该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 意义。
大直径泥水盾构复合地层施工 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地层
关键
地层
泥水
控制
复合
泥浆
关键
技术
施工 技术
姿态
施工
直径
确保
工程
进行
实践
分析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大直径泥水盾构复合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 作为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在复合地层的施工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本书《大直径泥 水盾构复合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旨在系统总结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复合地层施工中的关 键技术,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本书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复合地层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在此基 础上,详细介绍了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适应性分析,包括地质勘察、盾构选型、施工参数设计等 内容。针对泥水盾构在复合地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地层稳定性、泥浆处理、盾构姿态控制等, 本书结合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书中重点介绍了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施工关键技术。
内容摘要

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施工技术

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施工技术

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施工技术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因施工扰动小、机械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在大断面、穿越江河及海底隧道中应用实例越来越多,而如何顺利、安全接收盾构机出井也成为诸多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盾构机水下接收过程中涉及的冷冻加固、基座施工、洞门凿除、接收井回灌及清渣、盾构接收段掘进等施工内容,阐述了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水下接收的关键工序及施工控制难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大直径盾构;加固;水下接收1、工程概况及地质1.1 工程概况本工程S线盾构段里程为SDK3+553~SDK7+687.6,全长4134.6m。

长江南岸大堤宽度为40m,大堤防洪墙里程为SDK7+266,盾构穿越防洪墙位置盾顶覆土厚度约为33.6m,盾构到达接收段里程为SDK7+400~SDK7+687.6。

图1.1纬三路过江通道平面示意图1.2 接收段水文地质盾构接收段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淤泥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处于长江漫滩沉积地貌单元,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6米至9米,水系比较发育,地下连续墙主要埋深在③1粉质黏土及以下。

据地堪资料显示,S线江南工区接收工作井处地层特征如图1.2所示。

工程所在区域气候较为湿润,雨水量大,对地下水补给充足。

据勘察资料显示,南岸S线明挖段场地上层潜水位于地面以下0.80m至1.00m之间。

本工程场地内所含地下水按其特征可以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水两种。

图1.2 纬三路过江通道S线盾构到达接收段地质纵断图2、盾构接收段施工技术盾构到达采用水中接收;接收井端头处理采用了水泥搅拌桩与高压旋喷桩相结合的加固方式,同时进行冷冻法辅助加固,当冷冻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洞门区域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凿除作业;洞门密封止水装置采用钢板刷(一道),同时对特殊环管片进行压注双液浆液及压注聚氨酯相结合的止水形式;当注浆完成后抽除接收井内的回填砂土和水,通过对钢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对止水箱进行二次注浆给予加固。

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是现代地下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在地铁、水利、矿山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盾构机选择、施工参数优化、土体力学行为分析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究。

首先,盾构机选择是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关键。

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需要选择具有足够推力和承载能力的盾构机。

同时,盾构机的控制系统也需要满足较高的自动化要求,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盾构机应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能够在不同地质情况下进行施工。

其次,施工参数的优化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在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需要合理设置推进速度、注浆量、盾构机与地层的接触力等参数,以保持土体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在参数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盾构机推进能力和泵送能力的匹配性,以及地层的可变性和复杂性。

土体力学行为分析是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层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合理的推进速度和土体的承载能力,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不稳定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地层的渗透性和质地等特性进行评估,以预测盾构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挤压和切削阻力。

土体力学行为分析可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

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随着对地下资源的需求和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扩大,超深超大竖井及大直径长距离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盾构机的自动化程度和施工效率,加强对土体力学行为的研究和预测,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2)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2)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大直径隧道工程中采用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适用于大直径隧道施工,可达到4米以上的直径;2. 使用泥水盾构机进行施工,可实现同时掘进和支护;3. 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提高工程进度;4. 支护结构稳定,确保工程安全;5. 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施工,适应范围广。

三、适应范围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石地层:适用于岩石地层,对于硬岩和软岩都有良好的适应性;2. 地下水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通过泥水盾构机进行排水;3. 软土地层:适用于软土地层,可以通过施工工艺和合适的支护结构保证施工的稳定性。

四、工艺原理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泥水盾构机进行隧道的掘进和支护。

泥水盾构机由掘进机构、推进机构和支护结构组成,通过不断推进、掘进和注浆的方式,完成隧道的施工过程。

掘进机构:掘进机构由盾构头、刀具和刀盘组成,通过旋转和推进的方式掘进隧道。

刀具在掘进的同时将土层切割成泥浆,经过盾构机内部的输送管道排出。

推进机构:推进机构由推进缸和液压系统组成,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的力量推动盾构机向前推进。

推进缸和掘进机构协同工作,保证泥水盾构机的前进速度和方向。

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注浆和安装衬砌管对隧道进行支护。

注浆在隧道顶部和侧壁注入,形成稳定的土体-注浆体-衬砌体的复合结构,增加隧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五、施工工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准备工作:确定施工范围和进场道路,搭建临时施工设施,组织施工人员,并进行现场勘察和地质勘探。

2. 掘进:安装泥水盾构机,进行掘进工作。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技术杨纪彦(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14)摘要:超大盾构的到达施工作为盾构施工的重要环节,工艺复杂,风险巨大。

以南京长江隧道为例,阐述洞前水泥搅拌桩加固、降水、冷冻及工作井内灌水(土)等综合施工措施,成功实施了浅覆盖、强透水地层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的接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大直径盾构;到达;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 4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741X (2009)05-0548-04Case Study on Arri vi n g Constructi on Technology of Slurry Shi eldMachi n e with Super 2l arge D i a meterY ANG J iyan(The 14th B ureau of China R ail w ay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J 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A s one of the crucial p r ocedures of shield boring,the arriving of shield machineswith super 2large dia meters is comp licated in technol ogy and has great risks .Taking the arriving of the shield machine for Nanjing Yangtze R iver Tun 2nel as an exa mp le,the author p resents the comp rehensive constructi on measures,including the portal secti on reinf orce 2ment by m ixing p iles,de watering,freezing and water &s oil filling in shield arriving shaft .The above measures guaran 2tee the safe arriving of the super 2large dia meter slurry shield under the conditi on of shall ow cover and highly per meable gr ound .This paper can p r ovide reference f or si m ilar p r ojects in the future .Key W ords:shield machine with super 2large dia meter;arriving;constructi on technol ogy0 引言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多学科交叉,技术含量高。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接收关键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接收关键技术

收稿日期:2016-01-24;修回日期:2017-04-06第一作者简介:杨钊(1984—),男,湖北洪湖人,201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结构研究工作。

E-mail :yangzhaolp@126.com 。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接收关键技术杨钊1,孙国华2,杨擎1(1.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40;2.中交二航局工程装备分公司,湖北武汉430014)摘要: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N 线盾构接收施工为例,介绍软土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接收施工工艺。

提出一种新型的盾构接收洞门密封结构形式,采用弹簧钢板束结构代替传统密封结构,避免了常规洞门密封结构易损坏、操作不便的缺点;设计制作用于加强洞门封堵注浆的特殊管片,实现了良好的洞门封堵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盾构接收;端头加固;洞门密封;注浆DOI :10.3973/j.issn.1672-741X.2017.S1.019中图分类号:U 4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741X (2017)S1-0116-05Key Technologies for Receiving of Super-large Diameter Slurry ShieldYANG Zhao 1,SUN Guohua 2,YANG Qing 1(1.National Enterprise Technology Center of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Ltd.,Wuhan 430040,Hubei ,China ;2.Engineering Equipment Branch of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Ltd.,Wuhan 430014,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receiving technologies for super-large diameter slurry shield used in soft strata of Line N of river-crossing passageway on Weisan Road in Nanjing are introduced.A new kind of shield receiving portal sealing structure ,namely steel spring plate bundle structure ,are adopted ,which can avoid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sealing structure ,i.e.in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easy damage.Special segments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portal sealing grouting effect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nd good effects are reached.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Keywords :river-crossing passageway on Weisan Road in Nanjing ;super-large diameter slurry shield ;shield receiving ;end soil reinforcement ;tunnel portal sealing ;grouting0引言目前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1-3],但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接收工艺仍未完全成熟,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施工工艺。

隧道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

隧道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

始发井 盾构隧道线路
二、工程概况
盾构隧道经过的原天津碱厂为百年老厂(已拆迁),历经多次改造,建筑资料缺失,地下桩基等 障碍物埋置情况不明,由于地层的特殊性,现有技术手段均无法准确探测,对盾构施工的影响存在不 确定性。探明及清除这些未知障碍物难度大。盾构隧道穿越天津碱厂的段落约占掘进总长的1/3。
盾构隧道最小曲线半径450m,占掘进线路总长近1/3,在这种曲线半径下,盾构施工的灵活性和 有效性明显降低,技术难度明显增大。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这么小半径的曲线,在我国尚无先例。
经评定,隧道沿线风险点共有26处 ,其中,极高风险点8处,高度风险点5 处,中度风险点11处。需采取措施进行 保护的建筑物共计19处,其中需采取地 面措施的有9处,有18条管线需进行加 固处理。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传统的保 护方法因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而无法实施 。根据风险点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建筑 物及重要管线合理实施保护,是工程的 难点。
二、工程概况
二、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是铁道部和天津市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从天津站引出,至滨 海新区于家堡商务核心区,线路全长45公里,按照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建设。我集团承建解放路隧道 。
天津站
塘沽站
解放路隧道工程 位于京津城际延伸线 的东端,是京津城际 延伸线的控制性工程 、难点工程。
地方城际铁路如:广东珠三角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 部分隧道也大量采用盾构施工。
多年的铁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实践,我们认识到 铁路隧道应用盾构技术的必要性,但也有其特点和难点,需要 不断总结和提高,促进我国铁路隧道盾构技术的发展。
铁路隧道盾构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
1、铁路盾构隧道尺寸的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2、新建铁路进出城市的通道采用地下车站、地下隧道方式 ,有利于环境保护,更好的开发地下空间。 3、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如何更好保护周边建构筑物。 4、泥水分离与处理量较大,占地多,要求严格。 5、大直径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兴且高效的隧道施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建设地下交通隧道。

而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直径隧道的需求。

面对这一问题,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采用了泥水盾构机进行施工,具有高效、快速、环保等优势;2. 使用干接收技术,避免了地下水压力对围岩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3. 施工过程中无需排水,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4. 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质条件,如软土、砂土、岩石等;5. 施工速度快,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对大直径隧道的迫切需求。

三、适应范围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需要建设大直径的地下隧道,如地铁、交通枢纽等;2. 地下水位较高,排水困难的地质条件;3. 需要快速、高效完成隧道施工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使用泥水盾构机,将锚杆支护与涂浆封固技术相结合,在实际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的安全与稳定。

具体包括:1. 地质勘探与预测: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勘探,确定了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和难点。

2. 施工参数确定:根据地质勘探结果,确定了盾构机的施工参数,包括推力、转速等。

3. 微站控制:通过调整微站压力和控制盾构推进速度以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

4. 钻爆预处理:对于较坚硬的岩石地层,采用钻爆预处理来减小盾构机推进阻力。

5. 涂浆封固: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进行涂浆封固处理,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干接收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前期准备:进行现场布置,安装盾构机,进行预处理工作。

2. 地表施工:开挖起始井,逐步沟通隧道断面,开挖回填。

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洞内接收施工技术-最新文档

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洞内接收施工技术-最新文档

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洞内接收施工技术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建设蓬勃发展。

随着盾构机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盾构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底层及周边环境影响小、人员工作环境好等优点,盾构施工法成为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首选工法。

但由于受限于城市既有建筑环境影响,盾构机到达接受端的接受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盾构机很难实现竖井直接接收,而更多的采用旁井接收或洞内接收,这就对接收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由于本项目不设盾构接收井,盾构接收通过在东端暗挖段洞内设置扩大段,作业空间小,无法使用大型吊装设备等诸多困难及施工难题,工程通过系统的思考、分析和论证,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可靠的盾构接收施工技术,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洞内接收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1.工程概况1.1盾构接收端概况盾构接收端位于前门东大街南侧辅路,该位置南侧距隧道7.5米位置为前门东大街6号楼,北侧为地铁二号线,另在接收端范围在有两条与隧道平行的管线,分别是:横断面结构尺寸为2.0*2.0m的电力管线;直径为Φ1000的上水管线。

本项目不设盾构接收井,设计考虑通过在东段暗挖段与盾构衔接位置对一定区域内的暗挖段进行扩大,盾构到达后刀盘破除洞门衬砌结构进入暗挖扩大段,然后停机分解刀盘及其它各系统,盾壳弃于洞内,最后直接在盾壳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实现盾构接收及拆机。

盾构接收的暗挖扩大段已提前施工完成,衬砌内壁里程为DK1+624-DK1+609.15(共14.85米长)。

该段暗挖段宽净宽13米,最大净高13.85米,为弧形断面,拱部内壁设计半径为8.25米。

设计该段底部做设备安装层使用,中间通过中层板将上下进行分隔,支撑柱及中层板施工已完成,其中中层板距盾构接收端墙净距为1650mm。

根据扩大段采用洞桩法施工,其中盾构洞门墙竖向每障隔4米设置有角撑。

盾构洞门端头墙厚1350mm,其中初期支护分两次施作,厚度为350+150mm,二衬为850mm厚钢筋混凝土墙。

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要。

大直径泥水盾构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在城市繁华地区的应用愈发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技术原理到施工实践,全面分析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旨在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1. 概述:介绍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关键技术:探讨泥水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盾构机选择、隧道设计、盾构掘进等方面。

3. 应用案例:分享一些成功的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案例,展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4. 挑战与机遇:分析当前泥水盾构施工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5. 结论:总结繁华城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强调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研究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 引导读者了解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引起读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2. 介绍本文将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或关键技术,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3.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即为了解探讨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目的部分的撰写中,需要简明扼要地描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使其对本文的内容和结论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2.正文2.1 关键技术1: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械设备的选用在繁华城区进行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时,选择适用的机械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备选型上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盾构机的功率和扭矩。

大直径泥水盾构作业通常需要较大的功率和扭矩才能穿越坚硬的地层,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超大型泥水盾构水中接收施工技术

超大型泥水盾构水中接收施工技术

超大型泥水盾构水中接收施工技术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辟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长、大、深越江越海隧道得到了迅速进展。

地下工程越来越依靠有利于环境庇护的盾构施工技术。

鉴于盾构接收施工风险较大,特殊是对于大型泥水盾构,因为其掌子面的保压特性,在破洞门时必定造成内外压力失衡,易消失盾构与洞门圈间隙涌泥涌砂及地表沉降现象,因此,如何平安、顺当地完成盾构接收,是盾构法地下工程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1 工程概况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左汊盾构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的结构形式,隧道自浦口工作井始发,在梅子洲工作井进洞接收。

盾构隧道采用14. 93 m 的泥水混合式盾构机,盾构管片环外径14. 5 m,内径13. 3 m,壁厚0. 6m,环宽2 . 0 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抗渗等级S12。

接收段共计150 m,含75 环正线隧道管片及末环管片,末环管片外圈全周预埋钢板。

1. 1 线路平纵断面接收段盾构隧道线形较容易,纵断面处于4. 5%的上坡段,左线隧道平面上里程LK6 + 531. 85 以小里程为半径2 500 m的右转曲线,LK6 + 531. 85 ~LK6 +622. 025 为直线段。

与右线隧道间距呈减小趋势,接收端两线间距仅有7. 49 m。

1. 2 工程地质条件1. 2. 1 地形地貌南京长江隧道是衔接主城区与江北浦口区的重要通道。

隧道位于长江河床底部及长江冲淤积低漫滩。

两岸低漫滩高程7.00 m 左右,并分布少量水塘、沟渠;南岸长江外堤高程11. 40 m。

1. 2. 2 地质特性盾构穿越梅子洲长江大堤后,即进入接收段施工,盾构埋深由19. 12 m 渐渐削减至7. 48 m。

按照详勘报告隧道范围内无建造物存在。

盾构接收段土体按照沉积时代、成因、状态及其特征,划分为4 个工程地质层:②-3粉质黏土层,④淤泥质粉质黏土、④-2粉土夹粉质黏土,⑦-1粉细砂,⑧粉细砂。

1. 2. 3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表水主要为长江水,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区域降雨量大,土中的腐蚀介质基本溶入地下水中,且附近又无污染源。

富水软性地层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水下接收技术

富水软性地层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水下接收技术

富水软性地层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水下接收技术丁振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DOI:10.32629/bd.v3i5.2334[摘 要] 接收施工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事在富水软土地层等恶劣地址条件下如何保证盾构以正确的姿态顺利出洞并防止出现坍塌等事故是施工的重点。

本文以南京过江隧道左线盾构水下接收为例,对富水软土地层泥水平衡水下接收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富水软性地层;水下接收1 接收概述盾构接收是盾构施工安全控制的重、难点,特别是泥水盾构施工。

采用泥水盾构正是因为地质条件很差,开挖面土体常为松软的含水地层,盾构在接收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国内通常采用加固洞门前方土体,盾构停止泥水循环,直接步入接收洞门的方案。

采取这种接收方案,加固体一面临空,一面有泥水加压,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等恶性事故,特别是大直径泥水盾构,这种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接收过程中,为规避施工风险,采取水下接收方案。

即在盾构井与后续段间施工隔离墙,再接收井形成封闭空间;接收过程中在接收井内加灌泥水;盾构在维持泥水平衡、保证环流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步入接收井,完成接收。

水下接收方案在左右线接收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水下接收的施工技术方案及操作中控制重点进行下述介绍。

2 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左汊盾构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的结构形式,左线隧道自浦口工作井始发,在梅子洲工作井进洞接收。

盾构隧道采用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Φ14.93m的泥水混合式盾构机,盾构管片环外径14.5m,内径13.3m,壁厚0.6m,环宽2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抗渗等级S12。

左线接收段共计150米,含75环正线隧道管片及末环管片,末环管片为适应盾构进洞的需要,管片外圈全周预埋钢板。

2.2水文地质盾构接收段位于梅子洲大堤内,为长江冲积。

地表基本为农田,隧道范围内无建筑物存在。

关于大直径泥水盾构的矿山法隧道内接收施工技术及措施

关于大直径泥水盾构的矿山法隧道内接收施工技术及措施

关于大直径泥水盾构的矿山法隧道内接收施工技术及措施[【摘要】:^p ]为了实现大直径泥水盾构安全顺利完成在矿山法隧道内的接收施工,益田路盾构隧道工程项目采用了管棚侵限检测与矿山法隧道扩挖、矿山法隧道顶部埋设32的锚杆、空推段导台施工以及端头墙至矿山法下台阶等技术,为确保施工质量,还采取了相应的扩挖施工、断面复喷处理、施工放样、锚杆注浆、砼导台浇注、焊接牛腿等措施。

这些施工技术在大直径泥水盾构的矿山法隧道内接收施工中是可行的且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p ]大直径泥水盾构;矿山法;接收施工技术;措施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但高速发展的城市存在大量既有建筑,其对盾构机到达接收端的接收方式有较大的限制作用,盾构机在实现竖井直接接收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更多施工单位选择了旁井接收或洞内接收,而这对接收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将以益田路盾构隧道施工为例,简要分析^p 大直径泥水盾构的矿上法隧道内接收施工技术及其措施。

1、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益田路盾构隧道接收施工,该盾构隧道起点里程为DKl07+915,终点里程为DKl09+385.6,隧道总长为1470.6m。

本盾构隧道分两段展开施工,第一段为DKl07+915至DKl09+255,总长为1340m,采用盾构法施工;第二段为DKl09+255-DKl09+283,总长130.6m,采用矿山法开挖以及盾构法空推施工,采用矿山法开挖上台阶部分,保留中下台阶后采用盾构对下半断面进行开挖。

本项目中的2号竖井位于莲花山莲花路南,地处缓丘,盾构线路穿越最大丘顶标高为41m,丘坡较为平缓,竖井施工场地依山开挖而建。

盾构到达端在DKl08+255,线路在此部分的埋深为29-33m,项目地表为富莲大厦裙楼和莲花北村的停车场。

1.2水文地质条件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了地质勘查,勘查结果显示,益田路盾构隧道项目中,端头盾构始发地层为1-3弱风化变质砂岩,厚度约为6.1m,往上依次为1-2强风化变质砂岩、1-1全风化变质砂岩、1-1分制粘土和填土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直径泥水盾构水下接收关键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9-07-29T12:16:43.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陈郁忽慧涛莫康康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因施工扰动小、机械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在大断面、穿越江河及海底隧道中应用实例越来越多,而如何顺利、安全接收盾构机出井也成为诸多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因施工扰动小、机械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在大断面、穿越江河及海底隧道中应用实例越来越多,而如何顺利、安全接收盾构机出井也成为诸多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盾构机水下接收过程中涉及的冷冻加固、基座施工、洞门凿除、接收井回灌及清渣、盾构接收段掘进等施工内容,阐述了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水下接收的关键工序及施工控制难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大直径盾构;加固;水下接收
1、工程概况及地质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S线盾构段里程为SDK3+553~SDK7+687.6,全长4134.6m。

长江南岸大堤宽度为40m,大堤防洪墙里程为SDK7+266,盾构穿越防洪墙位置盾顶覆土厚度约为33.6m,盾构到达接收段里程为SDK7+400~SDK7+687.6。

图1.1纬三路过江通道平面示意图
1.2 接收段水文地质
盾构接收段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淤泥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处于长江漫滩沉积地貌单元,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6米至9米,水系比较发育,地下连续墙主要埋深在③1粉质黏土及以下。

据地堪资料显示,S线江南工区接收工作井处地层特征如图1.2所示。

工程所在区域气候较为湿润,雨水量大,对地下水补给充足。

据勘察资料显示,南岸S线明挖段场地上层潜水位于地面以下0.80m至1.00m之间。

本工程场地内所含地下水按其特征可以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水两种。

图1.2 纬三路过江通道S线盾构到达接收段地质纵断图
2、盾构接收段施工技术
盾构到达采用水中接收;接收井端头处理采用了水泥搅拌桩与高压旋喷桩相结合的加固方式,同时进行冷冻法辅助加固,当冷冻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洞门区域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凿除作业;洞门密封止水装置采用钢板刷(一道),同时对特殊环管片进行压注双液浆液及压注聚氨酯相结合的止水形式;当注浆完成后抽除接收井内的回填砂土和水,通过对钢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对止水箱进行二次注浆给予加固。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2-1所示。

2.1盾构接收井端头加固
(1)盾构接收端头加固
盾构接收端头地基加固采用Ø850@600三轴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水泥掺量≥25%)与Ø1200@900旋喷桩加固(水泥掺量≥25%,垂直精度≤L/200)相结合的加固形式。

其平面布置方式如图2.2所示。

图2.1 盾构水下接收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2接收井端头加固平面布置图
(2)端头土体加固及质量检测
在进行洞门破除施工作业之前,须先对接收井端头土体的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后序施工;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加固区强度检测、加固厚度、土体连续性检测、加固土体与地下连续墙连接紧密性检测等项目。

在盾构隧道轴线的两侧采用钻设排水孔法对端头土体加固效果进行检测,需对称钻取6组试样进行检测,取样深度应同端头土体加固深度一致,检测加固土体连续性;检测完成后垂直钻孔须用标号为M7.5的水泥砂浆回灌。

2.2 冷冻加固
为保证盾构机水下接收工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高接收区域土体的加固强度及密封性,工程冷冻加固采用整体板块全深冻结的加固施工方案:在已加固土体区与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区域,即在地下连续墙外侧0.5m至1.3m范围内布设2排冻结孔,采用人工制冷的方式对本区域进行冷冻加固,目的为形成一个完整冻土壁,从而使得端头加固土体区域与地下连续墙结构形成胶结,以达到隔绝地下水的目的,在冻土壁与地下连续墙的共同支护作用下,进行接收井洞门处的混凝土破除施工作业。

参考盾构机始发端冷冻加固的相关数据及参数,确定接收区域冻结加固体范围为:盾构掘进至接收井计划穿经的洞口下方需向外延伸
3m,冷冻冻结壁与地下连续墙胶结宽度应至洞门直径范围向外延伸至少2.5m,冻结壁厚度为1.6m。

冻结加固主要技术要点:
(1)冻结孔的钻孔位置其误差范围应控制在50mm以内,当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有限时,可视情况调整冷冻孔的钻孔角度,但必须确保最终成孔后七最大间距控制在1200mm以内,同时需满足首排冻结孔距地下连续墙的水平距离≤400mm。

(2)应选用耐压强度应≥0.8MPa的冻结管,且耐压强度应≥1.5倍冻结工作面内的盐水压力值。

(3)成孔后,须设计打压要求进行打压试验。

(4)设计积极冻结时间为30天。

要求冻结孔单孔流量不小于5m3/h;当测得盐水温度及流量未达设计要求,须延长积极冻结时间。

(5)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洞门凿除时间过长时须在凿除面上敷设保温层,保温层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3 基座施工
盾构接收基座在采用了两种断面形式:在位于大里程端16.85m范围内基座采用断面矩形形式,同时为了确保管片在接收段拼装过程中有足够的反力支撑,在盾构机底部以上2.3m的范围内使用标号为M7.5 水泥砂浆进行填筑;位于小里程端4.35m范围内盾构基座采用弧形的结构形式。

盾构接收基座的中心线应与盾构掘进进入接收井的理论轴线保持一致。

接收基座的轨面标高须适合盾构机入井后的姿态,为确保刀盘破土后管片拼装反力,可视实际情况将接收基座的轨面坡度增大。

盾构接收基座定位放置后,采用型钢对盾构接收基座前方和两侧进行固定及加固,避免在盾构机推入盾构接收基座的过程中接收基座因受力产生移位。

2.4 封堵墙施工
为了避免基坑回填时砂土及水涌入已完工的明挖段区域内,在进行回填作业前应在明挖段端头浇筑堵水墙进行封堵。

结合接收井的现有已完成施工结构及接收井部分围檩结果,在接收井靠近明挖段侧浇筑临时封堵墙,使其与接收井内现有的永久性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共同组成盾构机到达江南接收井的水下接收体系。

封堵墙采用C35混凝土,墙高16.5m,墙厚度为700㎜,靠近两侧暗柱处为900㎜,封堵墙紧贴现有混凝土围檩。

封堵墙与相邻工作面接触处采用植筋,钢筋采用A25,封堵墙与永久主体结构内衬墙接触部分采用2㎝的隔离板进行隔离。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植筋、打孔→植筋→钢筋安装→预埋件安装→模板安装→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2.5 洞门凿除
在确保接收井端头土体冷冻加固已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地下连续墙凿除条件时,方可进行洞门凿除的施工作业;凿除共分2层,第一层为:凿除70cm,凿除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并对地下连续墙首层钢筋进行切割;第二步为:凿除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至第二层钢筋处,大约凿除45cm。

进行洞门破除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洞门的温度变化及洞门掌子面的位移情况。

最后应预留5cm厚地下连续墙砼,由盾构机刀盘切削破洞。

图2.3 洞门地下连续墙凿除分层示意图
2.6 洞门止水装置安装
盾构机进入接收井内并到达预定拆机位置后,在接收井内回灌水压与地下水土压力的平衡作用下钢板束在因身弹力将自动弹压至管片上,以达到阻断地层渣土流失的目的。

与此同时,应先向靠近钢板束的特殊环由下向上注入双液浆,注意控制压力及注浆量,注浆量应控制在1m3/孔,注浆压力应比管片的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