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金属塑性变形

合集下载

3个变形区

3个变形区

γ0↑ , Φ↑→ Λh ↓ε↓
剪切变形示意图
刀-屑接触区的变形与摩擦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大量实验表明: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存在着两种 不同性质的摩擦:粘结摩擦和普通摩擦。且主要的摩 擦形式为粘结摩擦。
Fn
Fn Fn (足 够大 )
Ft
FFtt
Fn (足 够大 ) Ft
峰点型接触 (普 通摩擦)
峰 点紧型密接型 接触触 两(种普(不通粘同摩结的擦摩摩擦)擦)
切割与挤压
第3章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切屑形成过程
以塑性材料的切屑 形成为例,金属切削区 可大致划分为:
三个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 第二变形区 第三变形区
(一)第一变形区 (剪切滑移区)
OA—始滑移线 OM—终滑移线
变形的主要特征: • 剪切滑移变形 • 加工硬化
一般速度范围内一区 宽度为0.02~0.2mm, 速度越高,宽度越小, 可看作一个剪切平面源自刀-工接触区的变形与加工质量
刀刃钝圆半径 rn 后刀面磨损带VB 弹性恢复区CD
变形特征:
挤压、摩擦与回弹
加工变质层
金属进入第一变形区时, 晶粒因压缩而变长,因 剪切滑移而倾斜。 金属层接近刀刃时,晶 粒更为伸长,成为包围 在刀刃周围的纤维层, 最后在O点断裂。
已加工表面的金属纤维被拉伸的又细又长,纤维方向平行 于已加工表面,金属晶粒被破坏,发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产 生加工硬化,表面残余应力,称之为加工变质层。
加工表面粗糙 少见
ac
Δac
厚 度 为 Δac 的 一薄层金属被 钝圆刃挤压塑 性变形后成为 已加工表面
第三变形区的金属变形
三个变形区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第一变形区的切削变形对刀具产生较大 的切削抗力;

轧制原理--第三章 变形区金属的流动 示范

轧制原理--第三章 变形区金属的流动 示范
A-A 入辊平面;B-B 出辊平面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分布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第3章 金属的变形规律 金属的流动规律
沿轧件断面高向的流动速度分布
塑性变形而产生的 金属质点纵向流动 两种运动叠加的结果 轧辊旋转的带动所 产生的机械运动 轧件在变形区 内金属质点在 高向上的流动
不均匀变形理论金属流动速度
变形不能深入到内部,产生双鼓形, 表面层变形较中心层大,外端对变 形过程影响更加突出
金属流动速度与应力分布 轧制缺陷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第3章 金属的变形规律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由最小阻力定律, 变形区分为四个部 分,金属横向流动 产生宽展,纵 向流 动产生延伸。
沿轧件断面横向变形分布
3.在变形区内有一断面,该处的 轧辊和轧件的水平速度相等;无 相对滑动,称为中性面。对应的 圆心角称为中性角。
4.中性面将变形区分为前滑和后 滑两个区
轧制过程速度图示
金属在不同断面上的运动速度
第3章 金属的变形规律
不同断面上的速度关系

轧制速度分布:
入口速度: 中性面速度: 出口速度:
v h v v H
由最小阻力定律
金属向前塑性 流动引起速度 增量Δ vh
金属向后塑性 流动引起速度 增量ΔvH
金属变形图示
金属在不同断面上的运动速度
第3章 金属的变形规律
不同断面上的速度分析
出口处金属的流动速度为:
vh v vh
vH v cos vH
vh 金属向前塑性流动所引起的 速度增量
第3章 金属的变形规律
变形理论
均匀变形理论
由于未发生塑 性变形的前后 外端的强制作 用

第三章 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1、体积不变定律的概念在金属压力加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计算中,通常认为变形前后金属的体积保持不变,它是变形计算的基本依据之一。

若设变形前金属的体积为V0,变形后的体积为V1,则有:V0 = V1 =常数2、最小阻力定律的内容实践证明: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则物体内的各质点将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最小阻力定律的定义。

3、弹塑性共存定律的概念和实际意义A 概念我们把金属塑性变形在加工中一定会有弹性变形存在的情况,称之为弹塑性共存定律。

B 实际意义弹塑性共存定律在轧钢中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可用以指导我们生产的实践。

(1)用以选择工具(2)由于弹塑性共存,轧件的轧后高度总比预先设计的尺寸要大4、极限状态理论A 极限状态的类型第一种极限状态是屈服,第二种极限状态是破坏。

屈服是金属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的转折点,是塑性变形的开端。

破坏则是金属塑性变形过程的终结。

B 金属屈服极限σs与金属屈服的概念(1)金属屈服极限σs的概念:它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即是在室温下,慢速单向拉伸或单向压缩(线应力状态)时测定的金属发生屈服时的单向拉伸或单向压缩的应力值。

(2)金属的屈服: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所需的外力大,则我们说金属难屈服,它的变形抗力就大,即不容易变形;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所需的外力小,则我们说金属容易屈服,它的变形抗力就小,即容易变形。

C 在线应力状态下由拉伸实验建立的屈服条件拉伸一试样,当主应力σ1的数值达到该材料的屈服极限(σ1=σs )时,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D 极限状态理论它是研究弹性变形终了、塑性变形即将开始时主应力与屈服极限间关系的理论。

E 主应力差理论(Tresca 屈服条件)Tresca 屈服条件为: (3-6) F 能量理论(Mises 屈服条件)其屈服条件表达式为:(3-7)Mises 屈服条件的简化形式:(3-8)式中的m=1~1.155。

第三章 固态材料塑性成形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第三章  固态材料塑性成形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检验 锻件
1)绘制锻件图
锻件图是以零件图为基础结合自由锻过程 特征绘制的技术资料。 锻件图是组织生产过程、制定操作规范、 控制和检查产品品质的依据。
锻件图绘制时要考虑的因素:
(1) 敷料 敷料是为了简化锻件形状、便于锻造而增 添的金属部分。自由锻适宜于锻制形状简单的锻件,对零 件上一些较小的凹挡、台阶、凸肩、小孔、斜面和锥面等 应进行适当的简化,以减少锻造的困难,提高生产率。 (2) 加工余量 自由锻件的精度低、表面品质较差,需 再经切削加工才能成为零件,应留足加工余量。锻件加工 余量的大小与零件的形状、尺寸、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等因素有关,通常自由锻件的加工余量为4~6mm。 (3) 锻件公差 锻件名义尺寸的允许变动量。自由锻 件的公差一般为±1~±2mm 。
塑性成形应避免在脆性区 (蓝脆区与热脆区)加热
2)变形速度
变形速度↑,使金属晶体的临界剪应力升 高,断裂强度过早达到,塑性降低;再结晶来 不及克服加工硬化,可锻性↓; 变形速度↑,变形产生的热效应提高温度, 可锻性↑。
3)应力状态 塑性变形时,三各方向的压应力的数目越多, 则金属表现的塑性越好;拉应力的数目越多, 则塑性越差。且同号应力状态下引起的变形抗 力大于异号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抗力。
举 例
双联齿轮,批量为10件/月,材料为45钢。
该双联齿轮属小批量生产,采用自由锻。
φ25mm的孔,放加工余量后小于φ20mm,无法锻 出。不采用锻孔,该孔由机械加工成形。
退刀槽用敷料。
半径上工余量放3.5mm,高度上工余量放3mm。
锻件公差取±1mm。
2)坯料尺寸计算
坯料质量可按下式计算: G坯料=G锻件+G烧损+G料头 式中 G烧损——加热时坯料表面氧化烧损 的质量(通常第一次加热取被加热金属的2%~ 3%,以后各次加热取1.5%~2%) G料头——锻造中被切掉或冲掉的那 部分金属质量

金属塑性加工流动及变形规律

金属塑性加工流动及变形规律
铝—钢双金属轧制
变形抗力不同, 造成流动不均
不均匀变形产生的弯曲现象 1——铝;2——钢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3. 2. 6 金属性质不均的影响
变形金属中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夹杂物、 相的形态等分布不均会造成金属各部分的变形 和流动的差异。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3. 3 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3.2.1 摩擦的影响
摩擦影响的实质: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属的 流动特性并使应力分布受到影响。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镦粗时摩擦力对变形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接触面附近摩擦力,中心大,边部小
变形分成三个区 难变形区、易变形区、自由变形区
三个区的主应力图有区别,主变形图不同
σ1=σ2=σ3 ε1=ε2=ε3=0
0> σ2 = σ1>σ3 ε3<0 ε1=ε2= - ε3 /2
σ1>0 > σ3 σ2 =0 ε1=-ε3 ε2= ? 0 思考:没有摩擦力,怎么变形?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圆柱镦粗时接触表面单位压力分布图
用有孔的玻璃锤头压缩塑料
发现中间进入圆孔的塑料高度高于 边部
a) 圆型砧(zhen) b) V型砧 c) 凸型砧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图3-14 沿孔型宽度上延伸分布图
方形坯入椭圆形轧孔,沿 宽向的延伸不均匀,易造 成制品歪扭
3. 2. 4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外端的影响
外端(未变形的金属)对变形区金属的影响主要是阻 碍变形区金属流动,进而产生或加剧附加的应力和应 变。
变形不均,造成组织、性能不均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第三章固态成形技术

第三章固态成形技术

Page 13
3.2.2 塑性变形基本规律
⑴体积不变规律
金属固态成形加工中金 属变形后的体积等于变形前 的体积(又叫质量恒定定理 )
⑵最小阻力定律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其质点都将沿着阻力最小 的方向移动。(最小周边法则 ) (3)加工硬化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Page 20
3.3.1 自由锻造
2)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
①确定坯料质量: G坯料=G锻件+G烧损+G料头 式中:G坯料——坯料质量。 G锻件——锻件质量。 G烧损——加热时坯料因表面氧化而烧损的 质量,第一次加热取被加热金属质量分数的 2%~3%,以后各次加热取1.5%~2.0%; G料头——锻造过程中被冲掉的那部分金属 的质量,如冲孔时坯料中部的料芯,修切端部产 生的料头等。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三章 固态材料塑性成形过程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Page 1
主要内容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概述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理论基础 锻造方法 板料成形方法
其它他塑性成形简介
Page 24
3.3.1 自由锻造
典型锻件的锻造比
锻件名称 计算 部位 锻造比 锻件 名称 计算 部位 锻造比
碳素钢轴类 最大 零件 截面
合金钢轴类 最大 零件 截面 热轧辊 冷轧辊 齿轮轴 辊身 辊身 最大 截面
2.0~2.5
2.5~3.0 2.5~3.0 3.5~5.0 2.5~3.0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四节屈服准则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四节屈服准则

则,这个圆柱面就称为主应力空间中的米塞斯屈服表面。
屈雷斯加六角柱面
N
σ3
I1
I J
HGF
K
0
E
L
A
B
D C
σ1
C1
主应力空间中的屈服表面
屈服表面的几何
米塞斯圆柱面 意义:若主应力
空间中的一点应
力状态矢量的端
点位于屈服表面,
σ2
则该点处于塑性
状态;若位于屈
服表面内部,则
该点处于弹性状
态。
2、两向应力状态下的屈服轨迹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某些简化形式
(1)理想弹性材料——图a,b,d (2)理想塑性材料——图b,c
(3)弹塑性材料
理想弹塑性材料-图b 弹塑性硬化材料-图d
(4)刚塑性材料
理想刚塑性材料-图c 刚塑性硬化材料-图e
s
1、实际金属材料在比例极限以下——理想弹性 一般金属材料是理想弹性材料
2、金属在慢速热变形时——接近理想塑性材料 3、金属在冷变形时——弹塑性硬化材料 4、金属在冷变形屈服平台部分——接近理想塑性
引等倾线ON l m n 1 3
在ON上任一点 1 2 3 m
过P点引直线 PM ON
OM表示应力球张量,MP表示 应力偏张量
矢量
OP OM MP
σ1
MP OP 2 OM 2
σ3 σ3
0
σ1
N
P M
2
3
s
σ2
主应力空间
σ3
OP
2
12
2 2
2 3
N
σ3
P
M
OM 1l 2m 3n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未考虑中间应力 使用不方便

《材料力学性能》第三章塑性变形

《材料力学性能》第三章塑性变形

3.4.3 弯曲试验
1、弯曲试验分为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试样主要有矩形 截面和圆形截面。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试验时,在试件跨距的中心测定绕度,绘成P~fmax关系 曲线,即弯曲图。
由左图可知,塑性材料的 力学性能由拉伸试验测定, 而不采用弯曲试验;脆性 材料根据弯曲图求得:
Mb bb ; M b Pb L 4 , Pb K 2 W 3 W d 0 32, bh2 6
生产上用得最多的是A级、B级和C级,即HRA(金钢石圆锥压头、 60kgf负荷),HRB(1/16"钢球压头、100kgf负荷)和HRC(金钢石圆 锥压头、150kgf负荷),而其中又以HRC用得最普遍。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洛氏硬度的测量方法
洛氏硬度试验过程示意图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洛氏硬度是以压痕陷凹深度作为计量硬度值的指标。
洛氏硬度的压头分硬质和软质两种。硬质的由顶角为120°的金 钢石圆锥体制成,适于测定淬火钢材等较硬的金属材料;软质的 为直径1/16“(1.5875mm)或1/8”(3.175mm)的钢球,适于退火钢、 有色金属等较软材料硬度值的测定。洛氏硬度所加负荷根据被试 金属本身硬软不等作不同规定,随不同压头和所加不同负荷的搭 配出现了各种称号的洛氏硬度级。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试验法开始于1925年。 维氏硬度的测定原理和布氏硬 度相同,也是根据单位压痕陷凹 面积上承受的负荷,即应力值 作为硬度值的计量指标。
所不同的是维氏硬度采用锥面夹角为136°的四方 角锥体,由金钢石制成。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第三章_金属冷塑性变形

第三章_金属冷塑性变形

图3.7 再结晶综合动力曲线
3、微量溶质原子
微量溶质原子的存在对金属的再结晶有很
大的影响。微量溶质元素会阻碍再结晶,提
高再结晶温度。不 同的溶质元素其提高再结 晶温度的程度也不相同。 微量溶质元素阻碍再结晶,其原因为何?
4、弥散相颗粒
弥散相质点对再结晶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基体上弥
散相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金属发生冷塑性变形时,
二、冷变形与亚结构的形成 金属晶体经充分塑性变形后,在晶粒内部出现了 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区域,取向差不大,这些小区域 称为亚晶粒,这种组织称为亚结构。
图3.4 冷变形引起的亚晶模型
亚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亚晶的大小、完整的程度和亚晶间的取向差随 材料的纯度、变形量和变形温度而异。 亚晶的特点和规律都可以从位错理论得到满意 的解释。
三储存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1储存能与位错密度的关系式中常数c052储存能与亚结构的关系式中常数15k是常数3储存能与取向的关系e110e111e112e100图31variationcellsize图32storedenergiescellboundarymisorientationdifferentorientationsrolledironcoldrolledironsteellocalorientation32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实质基本上就是位错的运动位错运动的结果就产生了塑性变形
• 塑性变形对位错的数量、分布和组态的影响是和 金属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 外在条件有关的。
一、冷变形与晶粒外形的改变 金属材料外形的改变必然反映在内部晶粒形状的 改变。 晶粒形状的变化与变形方式、变形程度有关; 严重变形后,金属内部组织形貌是纤维组织; 当金属内部有第二相的聚集,或杂质的偏析时, 变形会引起这些区域的伸长而呈带状组织特征。 一般由晶粒伸长而形成的纤维组织可通过退火来 消除,但由杂质或夹杂物伸长而形成的带状组织, 虽经高温退火也难完全消除。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变形与再结晶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变形与再结晶

两个过程重叠交织
形核
长大
形成多晶体
⑴晶核的形成
1)自发形核 从液态内部由金属本身原子自 发长出结晶核心的过程叫做自发形核, 发长出结晶核心的过程叫做自发形核,形成的 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 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
2)非自发形核 依附于杂质而生成晶核的过 程叫做非自发形核, 程叫做非自发形核,形成的结晶核心叫做非自 发晶核. 发晶核.
多晶体中每个晶粒位向不一致.一些晶粒的滑移面 和滑移方向接近于最大切应力方向(称晶粒处于软 位向), 另一些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最大切应 力方向相差较大(称晶粒处于硬位向).在发生滑移 时,软位向晶粒先开始.当位错在晶界受阻逐渐堆 积时,其它晶粒发生滑移.因此多晶体变形时晶粒 分批地逐步地变形,变形分散在材料各处.
过冷度对N, 的影响 过冷度对 ,G的影响
②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作为非自发 晶核的核心,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 晶核的核心,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 ③振动,电磁搅拌等 振动, 搅拌等 对正在结晶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 对正在结晶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一方面可靠 外部输入的能量来促进形核,另一方面也可使成 外部输入的能量来促进形核, 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显著增加. 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显著增加.
滑移总是沿着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 ⑵滑移总是沿着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密排 和其上密度最大的晶向(密排方向)进行. 面)和其上密度最大的晶向(密排方向)进行.
滑移系
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 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 塑性就 越多 越好. 越好. 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 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 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所以面心 立方晶格金属比体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塑性更好. 立方晶格金属比体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塑性更好. 铝等金属的塑性高于铁,铬等金属; 金,银,铜,铝等金属的塑性高于铁,铬等金属; 而铁的塑性又高于锌,镁等金属. 而铁的塑性又高于锌,镁等金属.

第三章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题解

第三章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题解

第三章金属切削变形过程3.1 必备知识和考试要点3,1。

1 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和方法1.明确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

2.了解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实验方法。

3.1.2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1.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变形区的划分。

2.熟悉各变形区内所发生的变形。

3.掌握相对滑移、变形系数、剪切角的概念。

4.掌握相对滑移与变形系数的关系式。

3.1.3 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1.了解切削过程中作用在切屑上的力。

2.明确剪切角φ与前刀面摩擦系数μ的关系。

3.理解内摩擦的概念。

4.熟悉影响前刀面摩擦的主要因素。

3.1.4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1.掌握积屑瘤的形成条件。

2.掌握积屑瘤对切削过程影响的要点。

3.掌握积屑瘤的生长高度与切削速度的关系。

4.掌握抑制积屑瘤的方法。

3.1,5 影响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1.掌握工件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屑变形影响的要点。

2,掌握切削速度对剪切角影响的要点。

3.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切眉变形影响的要点。

4.正确分析切削速度对变形系数影响的规律。

3.1.6 其他1.了解切屑形状的分类方法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切屑卷曲和断屑的机理。

3.2 典型范例和答题技巧[例3.1] 画图表示切削塑性工件材料时,金属变形区是如何划分的?各变形区中的变形情况如何?[分析]1.变形区的划分。

根据教科书中的“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滑移线和流线示意图”大致画出三个区域。

2.变形区的变形。

由于第一变形区区域宽度很窄,故可看成一个面,被称之为剪切滑移面。

显然第一变形区的变形,也就是在切削过程中,金属通过剪切滑移面时发生的剪切滑移变形。

这一变形决定了切削的进行,使被切削工件的切削层转变成切屑。

第二变形区发生在切屑底层,相对于前刀面的位置。

通过第一变形区变形后的金属在转变成切屑沿前刀面流出前发生的进一步变形。

此时发生的变形是前刀面作用于切屑的摩擦、挤压变形。

第三变形区内的变形是受到刀刃的钝圆部分及后刀面的挤压、摩擦变形。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1) 滑移 滑移带: 在金属学中便把在宏观及普通金相观察中看到
的滑移称为滑移带,如图3-1所示。
滑移线: 把组成滑移带的那些更细的线称为滑移线。
图3-1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滑移带
滑移线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滑移面和 滑移方向:
滑移总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和该面上一
定的晶向进行的,此晶面称为滑移面;此
晶向称为滑移方向。
滑移系:
一个滑移面与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 成一个滑移系,每一个滑移系表示金属晶 体在产生滑移时,滑移动作可能采取的一 个空间位向。 三种常见金属结构的滑移系见表3-1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1200~1280 1150~1180 1090~1150 1120~1180 1175~1200 450 860 750~800 800~850 930~950 870~925 870~925 350 650
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及合金工具钢 高速钢 铬不锈钢 铬镍不锈钢 纯铝 纯铜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三、 金属热变形
1.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
冷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压力加工 特 点 有加工硬化现象
热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压力加工
特 点
无加工硬化现象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表3-2 常见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温度


锻前最高加热温度/℃ 终锻温度/℃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3.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冷塑形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变形速度得到恰当配合。
主要工艺:微细晶粒超塑性、相变超塑性
小结
1.认识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的主 要特点;
2.认识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和晶界与晶粒位 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3.掌握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结构、组织与性能 的变化规律,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和实际意义;
滑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
孪生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 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的变形过程。
孪生的特点
金属晶体中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在孪生面
两侧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发生孪生的部分(切变部分)称为孪生带或 孪晶。
孪生带的晶格位向发
生变化,发生孪生时 各原子移动的距离是 不相等的。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单晶体
弹性变形
滑移变形
孪生变形
滑移变形在晶体表面留下变形痕迹 孪晶变形在晶体内部留下变形痕迹
滑移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 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滑移示意图
机械工程材料
滑移的特点
滑移与位错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各个晶粒位向不同,且存在许 多晶界,变形复杂。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各个晶粒位向不同, 且存在许多晶界,变形复杂。
(A)晶界的影响
晶界起强化作用
( B)晶粒位向的影响
轴向拉力F,试样横截面积A , 外力F作用在滑移面上,沿滑 移 方向的分切应力为:
晶界的影响
金属在热轧时变形和再结晶的示意图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⑴
①改善铸锭组织,表现在:

第三章塑性变形

第三章塑性变形
(细晶强化:霍尔-配奇公式s=0+kd-1/2 )。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 (有尺寸 限制) (2)晶粒越细,塑韧性提高 原因:晶粒越多,变形均匀性提高由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机会减 少,可承受更大的变形量,表现出高塑性。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萌生;晶界多,裂纹 不易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较多能量,表现高韧性。
3. 形变织构 (1)形变织构(deformation texture):是晶粒在空间上的择 优取向(preferred orientation), 如右上图。 (2)类型及特征 ①丝织构 ② 板织构 右图是因形变织构造成的制 耳
(二)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 加,强度和硬度不断上升,而塑性和韧性不断下降的现象。
① 塑性变形是不可逆变形,变形度大,一般金属的塑 性远大于弹性。 ②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由切应力引起,只有切应力才 能使晶体产生滑移或孪生变形。 ③ 金属塑性变形阶段除了塑性变形本身外还伴随有弹 性变形和形变强化,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直 线关系。
④ 高温下,金属塑性变形除了决定于应力外,还和温 度及时间有关,即高温时间效应。 ⑤ 表征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性能指标都是很敏感的性 能指标。 ⑥ 金属塑性变形时还会引起应变硬化、内应力及一些 物理性能的变化。
FCC晶体孪生变形
FCC晶体的孪生面是(111),孪生方向是[112 ]。图2是 FCC晶体孪生示意图。fcc中孪生时每层晶面的位移是借 助于一个不全位错(b=a/6[112])的移动造成的,各层晶 面的位移量与其距孪晶面的距离成正比。孪晶在显微镜 下观察呈带状或透镜状。每层(111)面的原子都相对于 邻层(111)晶面在[112 ]方向移动了此晶向原子间距的一 个分数值。

《金属与合金强化》第3章 细晶强化

《金属与合金强化》第3章 细晶强化

续长大,故使α进一步细化。
4、超级金属研究中采用的晶粒细化新方法
以往的晶粒细化方法只能将晶粒细化到10μm左右,为了进 一步将晶粒细化到1μm左右,在超级金属研究中采用了一些 新的细化晶粒方法: 1)大应变量变形 三维高应变锻造 高速大压下量轧制 2)剪切变形 3)低温轧制 4)叠层轧制 5)快速再结晶处理
2、形变热处理 7475合金:(成分) 0.004Si、0.04Fe、0.57Cu、<0.01Mn、2.37Mg、0.20Cr、5.58Zn
较低温度时效(673K)并水淬时,大 的第二相粒子和过饱和溶质原子存在,大 粒子和基体不共格使冷变形时变形均匀形 成位错网络。过饱和原子在位错网络上析 出。在高温时效使Cr的沉淀阻止再结晶时 晶界移动
比变形前有所增加, 即热力学上 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自发回复到变
形前状态的趋势。如果升高温度使
原子能够依靠热激活来克服势垒, 则可加速变形金属由不稳定状态向 稳定状态的转变过程。
加热时,依加热温度的高低和保温时间 长短,变形金属依次发生三种组织变化现象。
3. 回复
一般认为,回复过程是点缺陷和位错在退
在(γ+α)两相区形变又将突破无再结晶形变所能
达到的晶粒细化的极限而使晶粒进一步细化。在两
相区形变,使变形的γ转化为多边形的α,同时形
变的α则由于再结晶过程极为缓慢,故不易发生再
结晶,只发生回复而转变为亚晶,变形后冷却时,
未再结晶的γ转变成α时只能在回复的位错亚结构
上形核,而且长大过程中很快碰上亚晶界而不能继
的铁素体产生亚结构α′
在再结晶区内,随热变形及期间的停顿而发生的动态再结 晶和静态再结晶导致奥氏体晶粒细化。由于静态再结晶只发生 在晶界上,而且优先在三晶粒连接处形核,导致有些晶粒上形 核较多,有些晶粒上则少有形核。故晶粒分布不均匀。

第3章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第3章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P点继续逼近刀刃,由于 硬化现象,剪应力增大, 因此P点经过1—2—3—4, 到达4点时剪切滑移结束, 沿平行前刀面方向流出成 为切屑。
R2 R1
ac =
max
l
f
45° M
45° 45° 45°
4
A P
B 1
3 4' 2 3'
c
= 2' s
O
位置 应力状态 流动方向
区域
P < s 切削速度v
切削合力Fr与剪切力Fs之夹角为 (+-0),由材力知
(-0) 为切削合力Fr 与切削速度方向的夹角,称作用角, 以表示。
• 可得如下结论: • 前角 o 增大时, 增大,变形减小。故在保证刀刃
强度条件下增大前角可以改善切削过程(降低切削 力、温度、提高表面质量等); • 摩擦角 增大时, 减小,变形增大。故提高刀具 刃磨质量、使用切削液可减小前刀面上的摩擦,对 切削过程有利。
第三节 前刀面的挤压与磨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
根据前述,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受到挤压和摩擦,靠近 前刀面的切屑底层进一步变成第二变形区。 特征: ➢切屑底层晶粒纤维化,流速减慢甚至会停滞在前刀面上 ➢切屑发生弯曲; ➢刀—屑接触区温度升高; ➢第二变形区的挤压和摩擦影响切屑的流出,从而影响第一 变形区金属的变形,影响剪切角的大小。
• 从前面第一和第二变形区的分析可知,变形和摩擦是 影响切削过程的关键。影响切屑变形的主要因素可从 以下四方面分析:工件材料、刀具参数、切削速度和 切削厚度
1、工件材料方面
• 工件材料强度愈高,切屑变形愈小。 • 原因:工件材料强度愈高, 减小,增大,变形系数减小。
工件材料强度对变形系数的影响
2、刀具方面

第3章材料塑性成形,思考题

第3章材料塑性成形,思考题
思考题
▪ 1、金属为什么容易塑性变形?生产塑性变形的本质? ▪ 2、金属常见的塑性成形方法有哪些? ▪ 3、金属的冷变形和热变形是如何区分的?各有何特征? ▪ 4、什么是金属的可煅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 5、影响金属冷成形的主要力学性能参量有哪些? ▪ 6、轧制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提高轧制件的质量?
(1) 金属的成分:纯金属好于合金,低碳钢优于高碳钢,低碳低合金钢优于高碳高合金钢;有害杂 质元素一般使可锻性变坏。
(2) 金属的组织:单相组织好于多相组织;铸态下的柱状组织、粗晶粒组织、晶界上存在偏析、或 有共晶组织都会使可锻性变差。
(3) 加工条件 1) 变形温度:一般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可提高金属的可锻性;当温度接近熔点时,会引起过烧, 使可锻性急剧降低
2) 变形速度:一方面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回复与再结晶过程来不及进行,不能及时消除加工硬 化现象,故使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可锻性变坏。
另一方面随着变形 速度的增高,产生 热效应,使金属的 塑性升高,变形抗 力降低,又有利于 改善可锻性。
3) 应力状态:拉应力成分数量愈多,要求材料塑性愈好;压应力成分数量愈多,可降低对材料塑性 的要求。
▪ 若想保持材料本身的晶粒尺寸与晶型,选择冷轧更适合。
➢ 自由锻 定义:是指借助锻压设备上下砧块的压力使坯料成形的压力加工方法。在锻造过程中,金属 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上自由变形;包括手工锻、锤上自由锻、液压机上自由锻等 基本工艺过程
视频
特点和应用 1、锻件的质量范围宽,操作工具简单; 2、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金属损耗大; 3、锻件尺寸精度低,形状不太复杂; 4、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锻造大型零件毛坯。
▪ 正挤压:挤压模出口处的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 ▪ 反挤压:挤压模出口处的金属流动方式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 复合挤压:挤压过程中,在挤压模的不同出口处。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二次加工: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Ⅱ.按成型时工件的温度可分为热成形、冷成形和温成形..第二章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不同时性是由多晶体的各个晶粒位向不同引起的..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晶粒之间的连续性决定;还要求每个晶粒进行多系滑移;每个晶粒至少要求有 5个独立的滑移系启动才能保证..3晶粒与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的变形的不均匀性.. Add:4滑移的传递;必须激发相邻晶粒的位错源..5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变形更不均匀..6塑性变形时;导致一些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7时间性..hcp系的多晶体金属与单晶体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晶界阻滞效应和极高的加工硬化率;而在立方晶系金属中;多晶和单晶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就没有那么大的差别..4.试分析晶粒大小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①晶粒越细;变形抗力越大..晶粒的大小决定位错塞积群应力场到晶内位错源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又影响位错的数目n..晶粒越大;这个距离就越大;位错开动的时间就越长;n也就越大..n越大;应力场就越强;滑移就越容易从一个晶粒转移到另一个晶粒..②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塑性就越好..a.一定体积;晶粒越细;晶粒数目越多;塑性变形时位向有利的晶粒也越多;变形能较均匀的分散到各个晶粒上;b.从每个晶粒的应力分布来看;细晶粒是晶界的影响区域相对加大;使得晶粒心部的应变与晶界处的应变差异减小..这种不均匀性减小了;内应力的分布较均匀;因而金属断裂前能承受的塑性变形量就更大..5.什么叫加工硬化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对塑性加工生产有何利弊加工硬化----随着金属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加工硬化的成因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有关..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反应和相互交割加剧;结果产生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以致形成胞状亚结构;使位错难以越过这些障碍而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这样;要是金属继续变形;就需要不断增加外力;才能克服位错间强大的交互作用力..加工硬化对塑性加工生产的利弊:有利的一面:可作为一种强化金属的手段;一些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的金属材料;可应用加工硬化的方法来强化;以提高金属的承载能力..如大型发电机上的护环零件多用高锰奥氏体无磁钢锻制..不利的一面:①由于加工硬化后;金属的屈服强度提高;要求进行塑性加工的设备能力增加;②由于塑性的下降;使得金属继续塑性变形困难;所以不得不增加中间退火工艺;从而降低了生产率;提高了生产成本..6.什么是动态回复为什么说动态回复是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动态回复是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自发地向自由能低的方向转变的过程..动态回复是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是因为:①动态回复是高层错能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唯一的软化机制..动态回复是主要是通过位错的攀移、交滑移等实现的..对于层错能高的金属;变形时扩展位错的宽度窄;集束容易;位错的交滑移和攀移容易进行;位错容易在滑移面间转移;而使异号位错相互抵消;结果使位错密度下降;畸变能降低;不足以达到动态结晶所需的能量水平..因为这类金属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即使变形程度很大;变形温度远高于静态再结晶温度;也只发生动态回复;而不发生动态再结晶..②在低层错能的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回复虽然不充分;但也随时在进行;畸变能也随时在释放;因而只有当变形程度远远高于静态回复所需要的临界变形程度时;畸变能差才能积累到再结晶所需的水平;动态再结晶才能启动;否则也只能发生动态回复..Add:动态再结晶容易发生在层错能较低的金属;且当热加工变形量很大时..这是因为层错能低;其扩展位错宽度就大;集束成特征位错困难;不易进行位错的交滑移和攀移;而已知动态回复主要是通过位错的交滑移和攀移来完成的;这就意味着这类材料动态回复的速率和程度都很低应该说不足;材料中的一些局部区域会积累足够高的位错密度差畸变能差;且由于动态回复的不充分;所形成的胞状亚组织的尺寸小、边界不规整;胞壁还有较多的位错缠结;这种不完整的亚组织正好有利于再结晶形核;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需要更大的变形量上面已经提到了..7.什么是动态再结晶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动态再结晶是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基本一样;也会是通过形核与长大来完成;其机理也是大角度晶界或亚晶界想高位错密度区域的迁移..动态再结晶的能力除了与金属的层错能高低层错能越低;热加工变形量很大时;容易出现动态再结晶有关外;还与晶界的迁移难易有关..金属越存;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能力越强..当溶质原子固溶于金属基体中时;会严重阻碍晶界的迁移、从而减慢动态再结晶的德速率..弥散的第二相粒子能阻碍晶界的移动;所以会遏制动态再结晶的进行..9.钢锭经过热加工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见 P27-31①改善晶粒组织②锻合内部缺陷③破碎并改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的分布④形成纤维组织⑤改善偏析10.冷变形金属和热变形金属的纤维组织有何不同冷变形中的纤维组织:轧制变形时;原来等轴的晶粒沿延伸方向伸长..若变形程度很大;则晶粒呈现为一片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当金属中有夹杂或第二相是;则它们会沿变形方向拉成细带状对塑性杂质而言或粉碎成链状对脆性杂质而言;这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会很难分辨出晶粒和杂质..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钢锭内部粗大的树枝状晶逐渐沿主变形方向伸长;与此同时;晶间富集的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的走向也逐渐与主变形方向一致;其中脆性夹杂物如氧化物;氮化物和部分硅酸盐等被破碎呈链状分布;而苏醒夹杂物如硫化物和多数硅酸盐等则被拉长呈条状、线状或薄片状..于是在磨面腐蚀的试样上便可以看到顺主变形方向上一条条断断续续的细线;称为“流线”;具有流线的组织就称为“纤维组织”..在热塑性加工中;由于再结晶的结果;被拉长的晶粒变成细小的等轴晶;而纤维组织却被很稳定的保留下来直至室温..所以与冷变形时由于晶粒被拉长而形成的纤维组织是不同的..12.什么是细晶超塑性什么是相变超塑性①细晶超塑性它是在一定的恒温下;在应变速率和晶粒度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所呈现的超塑性..具体地说;材料的晶粒必须超细化和等轴化;并在在成形期间保持稳定..②相变超塑性要求具有相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或合金在相变温度附近反复加热和冷却;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就可以获得很大的伸长率..相变超塑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温度幅度和温度循环率..15.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塑性指标为什么说塑性指标只具有相对意义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它是金属的一种重要的加工性能..塑性指标;是为了衡量金属材料塑性的好坏而采用的某些试验测得的数量上的指标..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扭转试验..由于各种试验方法都是相对于其特定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条件的;由此所测定的塑性指标或成形性能指标;仅具有相对的和比较的意义..它们说明;在某种受力状况和变形条件下;哪种金属的塑性高;哪种金属的塑性低;或者对于同一种金属;在那种变形条件下塑性高;而在哪种变形条件下塑性低..16.举例说明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对钢的塑性的影响..P41-44①碳:固溶于铁时形成铁素体和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多余的碳与铁形成渗碳体Fe 3C;大大降低塑性;②磷:一般来说;磷是钢中的有害杂质;它在铁中有相当大的溶解度;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在冷变形时影响更为严重;此称为冷脆性..③硫:形成共晶体时熔点降得很低例如 FeS的熔点为 1190℃;而 Fe-FeS 的熔点为 985℃..这些硫化物和共晶体;通常分布在晶界上;会引起热脆性..④氮:当其质量分数较小0.002%~0.015%时;对钢的塑性无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氮化物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钢的塑性降降低;导致钢变脆..如氮在α铁中的溶解度在高温和低温时相差很大;当含氮量较高的钢从高温快速冷却到低温时;α铁被过饱和;随后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氮逐渐以 Fe 4N形式析出;使钢的塑性、韧性大为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时效脆性..若在 300℃左右加工时;则会出现所谓“兰脆”现象..⑤氢:氢脆和白点..⑥氧:形成氧化物;还会和其他夹杂物如 FeS易熔共晶体FeS-FeO;熔点为910℃分布于晶界处;造成钢的热脆性..合金元素的影响:①形成固溶体;②形成硬而脆的碳化物;……17.试分析单相与多相组织、细晶与粗晶组织、锻造组织与铸造组织对金属塑性的影响..①相组成的影响:单相组织纯金属或固溶体比多相组织塑性好..多相组织由于各相性能不同;变形难易程度不同;导致变形和内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因而塑性降低..如碳钢在高温时为奥氏体单相组织;故塑性好;而在800℃左右时;转变为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组织;塑性就明显下降..另外多相组织中的脆性相也会使其塑性大为降低..②晶粒度的影响: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塑性也越好..因为在一定的体积内;细晶粒金属的晶粒数目比粗晶粒金属的多;因而塑性变形时位向有利的晶粒也较多;变形能较均匀地分散到各个晶粒上;又从每个晶粒的应力分布来看;细晶粒时晶界的影响局域相对加大;使得晶粒心部的应变与晶界处的应变差异减小..由于细晶粒金属的变形不均匀性较小;由此引起的应力集中必然也较小;内应力分布较均匀;因而金属在断裂前可承受的塑性变形量就越大..③锻造组织要比铸造组织的塑性好..铸造组织由于具有粗大的柱状晶和偏析、夹杂、气泡、疏松等缺陷;故使金属塑性降低..而通过适当的锻造后;会打碎粗大的柱状晶粒获得细晶组织;使得金属的塑性提高..18.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体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上升;在加热过程中的某些温度区间;往往由于相态或晶粒边界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脆性区;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在一般情况下;温度由绝对零度上升到熔点时;可能出现几个脆性区;包括低温的、中温的和高温的脆性区..下图是以碳钢为例:区域Ⅰ;塑性极低—可能是由与原子热振动能力极低所致;也可能与晶界组成物脆化有关;区域Ⅱ;称为蓝脆区断口呈蓝色;一般认为是氮化物、氧化物以沉淀形式在晶界、滑移面上析出所致;类似于时效硬化..区域Ⅲ;这和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形成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共存有关;也可能还与晶界上出现FeS-FeO低熔共晶有关;为热脆区..19.什么是温度效应冷变形和热变形时变形速度对塑性的影响有何不同温度效应:由于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变形体温度升高的现象..热效应:塑性变形时金属所吸收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一般来说;冷变形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开始时塑性略有下降;以后由于温度效应的增强;塑性会有较大的回升;而热变形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开始时塑性通常会有较显着的降低;以后由于温度效应的增强;而使塑性有所回升;但若此时温度效应过大;已知实际变形温度有塑性区进入高温脆区;则金属的塑性又急速下降..第三章2.叙述下列术语的定义或含义:①张量:由若干个当坐标系改变时满足转换关系的分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张量;②应力张量:表示点应力状态的九个分量构成一个二阶张量;称为应力张量; .ζηη.x xy xz③应力张量不变量: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④主应力:在某一斜微分面上的全应力S和正应力ζ重合;而切应力η=0;这种切应力为零的微分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做主应力;⑤主切应力:切应力达到极值的平面称为主切应力平面;其面上作用的切应力称为主切应力⑥最大切应力:三个主切应力中绝对值最大的一个;也就是一点所有方位切面上切应力最大的;叫做最大切应力ηmax⑦主应力简图:只用主应力的个数及符号来描述一点应力状态的简图称为主应力图:⑧八面体应力:在主轴坐标系空间八个象限中的等倾微分面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的每个平面称为八面体平面;八面体平面上的应力称为八面体应力;⑨等效应力:取八面体切应力绝对值的3倍所得之参量称为等效应力⑩平面应力状态:变形体内与某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无应力存在;并所有应力分量与该方向轴无关;则这种应力状态即为平面应力状..实例:薄壁扭转、薄壁容器承受内压、板料成型的一些工序等;由于厚度方向应力相对很小而可以忽略;一般作平面应力状态来处理11平面应变状态:如果物体内所有质点在同一坐标平面内发生变形;而在该平面的法线方向没有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平面变形;对应的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变状态..实例:轧制板、带材;平面变形挤压和拉拔等..12轴对称应力状态:当旋转体承受的外力为对称于旋转轴的分布力而且没有轴向力时;则物体内的质点就处于轴对称应力状态..实例:圆柱体平砧均匀镦粗、锥孔模均匀挤压和拉拔有径向正应力等于周向正应力..3.张量有哪些基本性质①存在张量不变量②张量可以叠加和分解③张量可分对称张量和非对称张量④二阶对称张量存在三个主轴和三个主值4.试说明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的物理意义..应力偏张量只能产生形状变化;而不能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由应力偏张量引起的;应力球张量不能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塑性变形;而只能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12.叙述下列术语的定义或含义1位移:变形体内任一点变形前后的直线距离称为位移;2位移分量:位移是一个矢量;在坐标系中;一点的位移矢量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称为改点的位移分量;一般用 u、v、w或角标符号ui 来表示;3相对线应变:单位长度上的线变形;只考虑最终变形;4工程切应变:将单位长度上的偏移量或两棱边所夹直角的变化量称为相对切应变;也称工程切应变;即δrt = tanθxy =θxy =αyx +αxy 直角∠CPA减小时;θxy取正号;增大时取负号;5切应变:定义γ yx =γ xy= 1θyx 为切应变; 26对数应变:塑性变形过程中;在应变主轴方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变增量的总和;记为它反映了物体变形的实际情况;故称为自然应变或对数应变;7主应变:过变形体内一点存在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应变方向称为应变主轴;该方向上线元没有切应变;只有线应变;称为主应变;用ε1、ε2、ε3 表示..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可以认为小应变主方向与应力方向重合;8主切应变:在与应变主方向成± 45°角的方向上存在三对各自相互垂直的线元;它们的切应变有极值;称为主切应变;9最大切应变:三对主切应变中;绝对值最大的成为最大切应变;10应变张量不变量:11主应变简图:用主应变的个数和符号来表示应变状态的简图;12八面体应变:如以三个应变主轴为坐标系的主应变空间中;同样可作出正八面体;八面体平面的法线方向线元的应变称为八面体应变13应变增量:产生位移增量后;变形体内质点就有相应无限小的应变增量;用dεij 来表示;14应变速率:单位时间内的应变称为应变速率;俗称变形速度;用ε& 表示;其单位为 s -1;15位移速度:14.试说明应变偏张量和应变球张量的物理意义..应变偏张量εij / ----表示变形单元体形状的变化;应变球张量δijεm ----表示变单元体体积的变化;塑性变形时;根据体积不变假设;即εm = 0;故此时应变偏张量即为应变张量15.塑性变形时应变张量和应变偏张量有何关系其原因何在塑性变形时应变偏张量就是应变张量;这是根据体积不变假设得到的;即εm = 0;应变球张量不存在了..16.用主应变简图表示塑性变形的类型有哪些三个主应变中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变;反映了该工序变形的特征;称为特征应变..如用主应变简图来表示应变状态;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和特征应变;则塑性变形只能有三种变形类型①压缩类变形;特征应变为负应变即ε1<0 另两个应变为正应变;ε2 +ε3 = .ε1 ;②剪切类变形平面变形;一个应变为零;其他两个应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ε2 =0;ε1= .ε3 ;③伸长类变形;特征应变为正应变;另两个应变为负应变;ε1 = .ε2 .ε3 ..17.对数应变有何特点它与相对线应变有何关系对数应变能真实地反映变形的积累过程;所以也称真实应变;简称真应变..它具有如下特点:①对数应变有可加性;而相对应变为不可加应变;②对数应变为可比应变;相对应变为不可比应变;③相对应变不能表示变形的实际情况;而且变形程度愈大;误差也愈大..对数应变可以看做是由相对线应变取对数得到的..21.叙述下列术语的定义或含义:Ⅰ屈服准则: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它是描述受力物体中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质点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所必须遵守的力学条件;Ⅱ屈服表面: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在主应力空间中的几何图形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曲面称为屈服表面..假如描述应力状态的点在屈表面上;此点开始屈服..对各向同性的理想塑性材料;则屈服表面是连续的;屈服表面不随塑性流动而变化..Ⅲ屈服轨迹:两向应力状态下屈服准则的表达式在主应力坐标平面上的集合图形是封闭的曲线;称为屈服轨迹;也即屈服表面与主应力坐标平面的交线..22.常用的屈服准则有哪两个如何表述分别写出其数学表达式..常用的两个屈服准则是 Tresca屈服准则和 Mises屈服准则;数学表达式分别为max minTresca屈服准则:ηmax =ζ .ζ = C2 式中;ζmax 、ζ min ----带数值最大、最小的主应力; C----与变形条件下的材料性质有关而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常数;它可通过单向均匀拉伸试验求的..Tresca屈服准则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体内的一点的最大切应力ηmax 达到某一值时;该点就进入塑性状体..Mises屈服准则:ζ= 1 ζ1 .ζ 2 2 + ζ 2 .ζ3 2 + ζ3 .ζ12 =ζs2 = 1ζ 2s2zx2yz2xy2xz2zy2yx6ζηηηζζζζζ=+++.+.+.所以 Mises屈服准则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体内一点的等效应力ζ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进入塑性状态..23.两个屈服准则有何差别在什么状态下两个屈服准则相同什么状态下差别最大Ⅰ共同点:①屈服准则的表达式都和坐标的选择无关;等式左边都是不变量的函数;②三个主应力可以任意置换而不影响屈服;同时;认为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是一样的;③各表达式都和应力球张量无关..不同点:①Tresca屈服准则没有考虑中间应力的影响;三个主应力的大小顺序不知道时;使用不方便;而 Mises屈服准则则考虑了中间应力的影响;使用方便..Ⅱ两个屈服准则相同的情况在屈服轨迹上两个屈服准则相交的点表示此。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

第二阶段特征: 1)加工硬化率( Ⅱ )很高,且和应变量呈线 性关系; 2)加工硬化率对金属的种类或合金的成分(只 要为面心立方晶体)不敏感,对晶体的位向也不 敏感; 3)滑移线长度随应变量有如下规律:
2 l2
4)每根滑移线上位错数大致不变; 5)其位错结构缠结,形成胞状结构。
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另一特点是,体心立方金属的明显 屈服效应、动态形变时效现象。 原因是晶界附近最容易偏析杂质原子,由于溶质原子 特别是间隙原子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强烈,柯垂尔气团 对位错的钉扎很牢,应力一应变曲线出现屈服效应现 象。当温度从室温上升时,出现动态形变时效,上下 屈服点反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波特纹一李一沙特里 效应。
一、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为了显示晶界对变形的影响,可将由几个晶粒 组成的大晶体承受变形并观察和测量它的变形 分布情况。如下图:
图3.6 总变形量相同时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实际变形量
由图可知: 1)总变形量相同时,在多晶体内,不仅各晶 粒所承受的实际变形量不同,而且每个晶粒内 部各处的实际变形程度也不一致。 2)在晶粒边界处变形程度都比晶粒内部小, 这既表明晶界处较难变形;也显示出晶界在促 进变形的不均匀分布上起很大作用。
3)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0略有降低, Ⅲ而则显著降低,
Ⅱ , Ⅲ 变短, Ⅰ 和 Ⅱ 与温度关系不大,而 Ⅲ
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FCC金属形变单晶体的表面现象
面心立方晶体研究发现,无论层错能高低,只要是 处于同一个阶段形变,都具有相同特征的表面现象。 各阶段观测研究的结果简述如下: 第1阶段;用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到滑移线。 第Ⅱ阶段:光学显微镜在暗场下可以看到滑移线, 线长随应变的增加而递减。电镜观察到的单个滑移 线比第1阶段的粗而短。 第Ⅲ阶段:出现滑移带,带中包括靠得很近的滑移 线。应变增加时,带间不再增加新线,形变集中在 原来的带中,带端出现了碎化现象。所谓碎化现象, 系指相互连接着的滑移带的侧向移动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形变织构产生: 金属塑性变形到很大程度(70%以上)时, 由于晶粒发生转动, 使各晶粒的位向趋近于一致, 形成特殊的择 优取向, 这种有序化的结构叫做形变织构。 形变织构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各晶粒的一定晶向平行于拉拔方 向, 称为丝织构, 例如低碳钢经高度冷拔后, 其<100>平行于拔丝 方向; 另一种是各晶粒的一定晶面和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 称为 板织构, 低碳钢的板织构为{001}<110>。
合金的组织由固溶体和弥散分布的金属化合物(称第二相) 组成时,第二相硬质点成为位错移动的障碍物。在外力作用 下,位错线遇到第二相质点时发生弯曲,在第二相质点周围 留下一个位错环,位错通过。 第二相硬质点的存在增加了位错移动的阻力,使滑移抗力增 加,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强度。这种强化方式叫第二相强化, 也叫弥散强化。
④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再结晶是一个扩散过程,需要一 定时间才能完成。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在较高温度下 发生,而保温时间越长,再结晶温度越低。
37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3) 再结晶后晶粒的晶粒度
晶粒大小影响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因此生产上非常 重视控制再结晶后的晶粒度, 特别是对那些无相变的钢和 合金。
细晶粒
温度高、时间长 (降低缺陷)
粗晶粒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主要因素是: 加热温度和预先变形度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产生各向异性 : 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形成, 使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 如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和塑性明显高于垂直方向的。用有织构的 板材冲制筒形零件时, 即由于在不同方向上塑性差别很大, 零件 的边缘出现“制耳”。
在某些情况下, 织构的各向异性也有 好处。制造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 因 沿[100]方向最易磁化, 采用这种织构 可使铁损大大减小, 因而变压器的效 率大大提高。
T再 = (0.35~0.4)T熔点(K)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最低再结晶温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预先变形度:预先变形度越大,金属的晶体缺陷就越多, 组织越不稳定,最低再结晶温度也就越低。
②金属的熔点:熔点越高,最低再结晶温度也就越高。
Hale Waihona Puke 最低再结晶温度 TR 纯金属 TR =(0.4 ~ 0.35)T0 合金 TR =(0.5 ~ 0.7)T0
21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3 合金的塑性变形
合金的组成相为固溶体时,溶质原子会造成晶格畸变,增加 滑移抗力,产生固溶强化。 溶质原子还常常分布在位错附近,降低了位错附近的晶格畸 变,使位错易动性减小,形变抗力增加,强度升高。
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剂类型的合金相。
22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4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二、孪生
☆孪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 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 产生塑性变形。
孪晶中的晶格位向变化
15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孪生与滑移的区别是: 1)临界分切应力>>滑移分切应力 2)孪生通过晶格切变使晶格位向改变,发生切 变、位向改变的这一部分晶体称为孪晶带或孪晶。 3)孪晶中每层原子沿孪生方向的相对位移距离 是原子间距的分数,而滑移时滑移面两侧晶体的相 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4) 变形速度极快,接近于声速。
20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3)晶粒位向 多晶体中每个晶粒位向不一致。一些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 方向接近于最大切应力方向(称晶粒处于软位向), 另一些晶 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相差较大(称晶粒 处于硬位向)。在发生滑移时,软位向晶粒先开始。当位错 在晶界受阻逐渐堆积时,其它晶粒发生滑移。因此多晶体 变形时晶粒分批地逐步地变形,变形分散在材料各处。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24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亚结构形成 ,金属经大的塑性变形时, 由于位错的密度 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 大量位错堆积在局部地区, 并相互缠结, 形成不均匀的分布, 使晶粒分化成许多位向略有不同的小晶块, 而在晶粒内产生亚晶粒。
金属经变形后的亚结构
25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 Fe Cu Al
T熔(℃ ) T再(℃ )
1538
450
1083
269
660
100
36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③杂质和合金元素:由于杂质和合金元素特别是高熔点元 素,阻碍原子扩散和晶界迁移,可显著提高最低再结晶温 度。如高纯度铝(99.999%)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80℃ , 而工业纯铝(99.0%)的最低再结晶温度提高到290℃ 。
☆ 塑性加工包括锻造、轧制、 挤压、拉拔、冲压等方法。 ☆ 金属在承受塑性加工时, 产生塑性变形,这对金属的组
织结构和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5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实质 —— 原子移动到新的稳定位置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
☆滑移 ☆孪生
6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形变织构示意图
26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1)加工硬化(work hardening ):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升 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也称形变强化。
原因: 塑性变形 → 位错密度增加(106 → 1011~12),相互缠结(亚晶 界),运动阻力加大 → 变形抗力↑;晶粒破碎细化,强度提高。
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理论滑移力与实际滑移力(Cu) ❖ 理=6400N/mm2 ❖ 实= 1.0N/mm2
9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滑移的实现 —— 借助于位错运动
位错的观察
连接视频
滑移的结果会在晶体的表面留下滑移痕迹,称为滑移带。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W 球内部W 颗粒上的滑移带形貌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因形变织构造成 深冲制品的制耳示意图
29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产生残余内应力
残余内应力 σ内 :外力去除后残留于且金属内部的应力。 种类: 宏观内应力;微观内应力;晶格畸变内应力
a. 宏观σ内, 金属各部位变形不均匀所造成的。 b. 微观 σ内 , 晶粒之间或晶内各部分变形不均允引起的σ内。 c. 晶格畸变σ内, 晶体缺陷引起的。 残余内应力的危害:
23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1)形成纤维组织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晶粒沿形变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当变形
量很大时, 晶粒变成细条状(拉伸时), 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拉长,
形成纤维组织。
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 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拉 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重 合或纤维沿零件外形轮 廓连续分布。
引起零件加工过程变形、开裂,耐蚀性↓
(4)物理、化学性能变化 如使电阻增大, 耐腐蚀性降低。
30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 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 变化。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竹节现象
17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晶界: ⅰ.滑移的主要障碍: 原子混乱排列区,较不规则缺陷、杂质集中。滑移不能从 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另一个晶粒中去。 ⅱ.协调变形: 晶界自身变形,以维持相邻晶粒变 形保持连续。 位错塞积----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 受到晶界阻碍而堆积起来。
18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通知:
1、直接进入网址 http://59.73.156.10/ 工程材料 实验预约 用户编号是学生学号, 用户密码是 001
2、到教材库购买实验指导书!指导书的 名称是:《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及实验 报告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与再结晶
2
章节内容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4 金属的热加工
3
重点
※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加工硬化、细晶强化的概念。 ※ 再结晶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难点
☆ 塑性变形的本质和滑移机理。
4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 金属材料通过冶炼、铸造,获得铸锭后,可通过塑性加 工的方法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型材、 板材、管材或线材,以及零件毛坯或零件。
☆加工硬化消除 —— 强度、硬度大大↓ ,塑性、 韧性大大↑
☆内应力全部消失 ☆物理、化学性能基本 上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
34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2)再结晶温度:
变形后的金属发生再结晶的温度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所说 的再结晶温度指的是最低再结晶温度(T再),通常用经过大 变形量(70%以上)的冷塑性变形的金属,经1小时加热后能 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来表示。最低再结晶温度与该金属的 熔点有如下关系:
一、滑移
☆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 (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 任何应力都可以分解为: ➢ 一个正应力(σ ) ➢ 一个切应力(τ)
☆ 正应力------伸长、断裂 ☆ 切应力------滑移变形
7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8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变化示意图
31
§3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一、回复---连接视频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低温加热时 ,发生回复过程(去应力退火)
回复温度 =(0.25 ~ 0.3 )T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