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现如今工业是地区与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随着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将发生变化。当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升级,其表现为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转移,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三个产业的比重也发生变化,即由一次产业为主转为二次产业为主,进而转为三次产业为主。因此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
此外,全球化已经成为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制定发展策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预测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可能情景。中国的比较生产成本和市场规模优势仍将对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外资和外贸的发展将促进和强化中国的“T”型空间格局的形成。在这个“T”型空间骨架上将形成若干个以主要门户城市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经济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步加深,各国都成为全球经济网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能力过剩,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发展趋势:经历了,,,,年,,,,,年连续四年的快速增长,,,,,年,世界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进入,,,,年,一方面,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新兴经济力量的崛起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失衡加剧,粮食、石油的国际市场价格在高位持续波动,美国等发达国家“次级贷危机”的影响继续释放,这些因素将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了全球的十大发展趋势:
(1)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新兴经济力量迅速崛起
从世界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来看,全球经济失衡具有一定长期性和规律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美国巨额逆差和东亚地区及新兴经济体的大量顺差为主要表现的全球贸易失衡和国际经济体系失衡不断加剧。近年来,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保持较
强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凭借着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以及日益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新兴市场受到国际资本更多的青睐,开始分享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更大利益,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进而将把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和转型带入加速期,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中独领风骚的局面将有所松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增强。
(2)全球化、新地区主义和经济爱国主义共同演绎国际经济关系的走向
毋庸置疑,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总体来看,全球化将继续向纵深发展,基于全球市场体系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等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利益关系逐步形成。与全球化并行的是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随着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推进,区域一体化将向更高层次、在更广的范围发展,地区主义的力量也将随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高涨,对区域合作话语权的争夺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内容。区域化和全球化作既相互促动,又相互制约。未来一段
时间内,全球化、新地区主义和“经济爱国主义”这三种趋势将共同演绎国际经济关系的走向,并有可能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利益与经济现实之间形成某种妥协机制,但由于这三种趋势之间的目标错位,也不排除导致在某些领域和国际议题上出现重大的分歧和矛盾,并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严重冲击,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3)技术创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和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影响显著增强,未来的产业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继续迅猛发展,将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和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未来全球技术创新的走向来看,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不断升级,其中技术标准的制定将成为高技术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同时,鉴于当代科技发展所具有的综合化和体制化的特征,科技研发中的“闭门造车”不仅将直接影响研发的整体效率,甚至会严重偏离世界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轨道,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式的“集成创新”将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各国在研发方向选择、基础研究投入、重大项目的团队建设以及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展,而一国产业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际研发中的地位将取决于对创新主导权的掌控。
(4)国际分工形成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多层次格局
随着全球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的增强,以商品贸易和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格局迅速向产业间分工、产业内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并存的新
型国际分工模式演进,形成动态、多层次、网络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同时,尽管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地位有所提高,但由于发达国家拥有的高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本等要素仍具相对稀缺性,因
而,在未来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凭借着先进技术、完善的创新体系、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等优势在国际分工格局掌握着主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使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资本和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但发展中国家仍将主要以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其所获得的分工利益也仍然主要集中在劳动要素的报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地位将导致其对外来资本、技术和制度安排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5)世界范围内产业融合趋势增强,产业升级的路径日益多样化
进入,,世纪,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传统领域的推广应用使各产业之间的技术趋同性提高,导致产业之间的边界趋于模糊,三次产业之间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技术和市场重叠化程度显著增强。同时,为适应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发达国家将加快把失去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性逐步加强,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和开放效应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世界产业结构的大系统,各国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互动中变迁。各国产业结构的互动无疑将增加我国融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体系中的机会,但在外资大量进入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及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则有可能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中陷入被动状态。
(6) 跨国并购再掀新高潮,全球并购的政策环境总体上更加宽松
从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并购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经历了,,世纪初的短暂调整后,跨国并购开始加速迈向第六次高潮。在新一轮全球并购浪潮中,随着各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保险、电信、传媒、电力及其他公用事业等服务业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领域。与产业资本投资或并购项目,,,,,年的经营周期相比,私募基金并购在东道国的经营周期大大缩短,一般仅为,,,,年,因而,很难给东道国带来技术、管理等“一揽子”资源,并对东道国的相关政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