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偏方治疗结肠炎

合集下载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中气郁结。

【治疗】益气止泻。

【菜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脾失功,湿热蕴肠,肝脾气滞。

【治疗】健脾温中,清肠利湿。

【菜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疗】温阳益气,收敛肠胃,止泻。

【菜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药方剂(4)【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成分】白头翁30g、秦皮20g、黄柏12g、黄连16g、白芍30g、白术30g、白术12g、茯苓30g、猪苓16g、贮片16g、山药30g、木香10g。

【用法】每天一剂,每天两次,在水中服用。

【来源】屠家云秘方慢性结肠炎,名为益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50克;炒白术,焦山楂,党参各30克;赤石脂,白芍各20克;乌梅,诃子,补骨脂各15克;煨肉蔻,茯苓,黄连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天为疗程。

配合溃疡速愈散(制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冰片,没药,孩儿茶,珍珠,青黛,共研细末)保留灌肠,每晚1次,15天为1疗程。

可以用中药调理。

你可以考虑使用9克黄芪、Angelica sinensis、Platycodon grandiflorum、石榴皮和印楝、3克肉桂、3克黄连、6克Paojiang、6克诃子和15克赤霉素脂肪。

结肠炎中药处方

结肠炎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组成】白头翁30克,秦皮20克,黄柏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苍术12克,茯苓30克,猪苓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仙桔汤[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

散成汤剂,每剂约140 mL,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20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结论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肯定.内治法肾阳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优秀文档】挑刺放血治慢性结肠炎偏方

【优秀文档】挑刺放血治慢性结肠炎偏方

挑刺放血治慢性结肠炎偏方
结肠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治疗结肠
炎的偏方吧!这个结肠炎的病因又是什么呢?
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特点的一种病症。

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认为本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传导功能失司所致。

辨证要点
1.取大蒜头数枚去皮,捣烂如泥,加米醋1杯,和匀,慢饮。

2.取葱白5根,将葱白捣烂炒热,敷于脐中神阙穴,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3.取大蒜头50克,将蒜捣烂炒热,敷于脐中神阙穴,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感受寒湿
发病急,病程短,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感受湿热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大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食滞肠胃
饮食不节,腹痛肠鸣,泻后疼减,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苔腻脉滑。

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着凉或吃凉和进油腻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1、芍草泻心汤[组成]炙甘草、法半夏各12 g,干姜、大枣各10 g,黄连5 g,党参、白芍各20 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一般服用4~6周。

[功效]补气和中,调畅气机,缓急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弱、气结胃肠。

[效验]共治疗124例患者。

其中,男63例,女61例;年龄21~30岁者28例,31~40岁31例,41~50岁35例,50~70岁30例;病程1年以内者38例,1~3年者62例,3年以上者24例。

结果:治愈(大便恢复正常,腹痛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84例,有效(腹痛减轻,泄泻次数减少;或腹痛消失、大便正常,但停药后又复发)24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化)16例,治愈率67.8%,总有效率87.1%。

[解析]本方由《伤寒论》甘草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

甘草泻心汤用以治疗脾胃虚弱,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等症。

本方在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降辛开、补气和中、调畅气机基础上,新加芍药并重用至20 g,与甘草相配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即《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之意。

药理研究证明,芍药对实验家兔的离体肠管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诸多实验研究也证实,芍药甘草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无论是中枢性的还是末梢性的均有缓解作用。

因此,芍药甘草相配并重用,对于缓解慢性结肠炎疼痛有重要意义。

2、公鸡蒜茎汤[组成]刚发育黄公鸡1只(交配已久者不宜用),洁白蒜茎1把。

(用法]将公鸡宰杀去毛,掏尽内脏,用凉开水冲洗腹腔后,擦干;将蒜茎填满鸡腹,隔水文火蒸熟。

空腹食用。

6天食用3只鸡为1个疗程。

[功效]补中升阳,行气消积。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弱、清气不升、食积气滞。

[效验]共观察82例患者。

其中,男51例,女31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17岁;最长病程13年,最短1年。

随机分为两组。

食疗组42例,采用上法;西药组40例,采用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

结肠炎偏方有效

结肠炎偏方有效

结肠炎偏方有效(转载)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

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结肠炎偏方发表时间:2010-05-09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44)民间中医授我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

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

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

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

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

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

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

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

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

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

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

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在临床上,习惯用汤药方调治。

而口服用药,须经胃、小肠吸收,再下达结肠和直肠,药力由此减弱,难以控制。

故疗效往往欠佳。

本法用直肠给药,药专力宏,直达病所,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炎症病灶,使病变部位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影响。

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

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

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6个月而到医院就诊。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每天3至4次,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时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每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后加剧。

患者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

患者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病史。

形体消瘦,脸色苍白。

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大便常规示:可见黏液脓血,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巨噬细胞和病原体。

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表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偶见糜烂及溃疡。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

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

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

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

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

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

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

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

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

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亏肾虚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饮食:1、银花红暮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

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

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

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

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

加水常法煮饭。

可早晚服食。

连服15日以上。

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

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

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有哪些偏方治疗结肠炎
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

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

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

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

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

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

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
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

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

开始我从养的角度下手,喝了半年多的益力多,意在培养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效果明显,但一停用则立即反弹。

从去年开始,我从中医的角度猜测可能是体内湿气重,所以经常吃薏米和红豆排湿,但效果时好时坏,似乎也不完全对症,直到去年夏天求教我的中医师傅,他诊断的结果是上热下寒症,典型的肝克脾,根在脾虚。

在五脏之中,脾为后天之本,主五脏之调和,畏寒,忌思虑过度。

在现实生活中,脾不好的人,除了消化排泄不正常之外,体型上则过胖或者过瘦。

对中医来说,无论是腹泄还是便秘,都得从调理脾脏入手。

慢性结肠炎,临床又叫激惹性肠炎。

下腹痛,便稀,常伴粘液便,重时带血,时好时坏,延绵多年甚至几十年。

药物治疗效不明显,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故称“激惹——精神剌激惹的祸”。

1、双手叠合,以脐为轴心、以下腹为重点,旋转式按摩,顺(时针)30,逆30圏,触到痛处稍为加压,每天一次,早晚均可——促进肠腔粪便排空,促进网膜血管增粗,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旺盛。

2、独头蒜苦干放蜂蜜中浸泡1~2月后,每晨一粒,凉开水一大杯(300毫升)送服——消炎祛湿,温肠和中。

3、力戒烦躁和郁闷,自我调节好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心理调养,保持平衡。

我今年84岁,曾患慢性过敏性结肠炎长达40余年。

每天午饭后1 2小时下腹部胀痛,腹泻,大便从不成形。

中西药和各种治疗从未间断,也没好转。

2001年春,经同事启发,我开始服用生姜。

每天午饭时选不嫩也不老的鲜生姜约5克,切片随主副食同时食用,一周后开始见效,于是连续长期服用。

为防止鲜姜缺货,便买2斤切片
盐渍装瓶长期服用。

经8个多月后,饭后腹胀、腹痛、腹泻消失。

至今已停止服用一年多,过敏性结肠炎再未复发。

邻居陈大妈今年65岁,曾患慢性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长达10余年。

后来,陈大妈受到一则验方的启发,尝试用生姜防治结肠炎:每天午饭时,选择鲜生姜约5克,体积约像成人第一节食指。

将生姜切片随主食同时食用,并尽量少喝菜汤。

一周后就有了效果,陈大妈感觉腹胀和腹泻轻了许多。

于是,她坚持每天服用。

经过8个多月,陈大妈饭后腹胀、腹痛、腹泻的毛病消失了,过敏性结肠炎再未复发。

民间流传着“生姜治百病”之说。

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

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

结肠炎的你知道吃“姜”的五大忌吗?
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气候炎热时,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
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可增进食欲。

姜的吃法很多,例如喝姜汤,吃姜粥,炒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扁食、水饺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于醒胃开脾,提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有助胃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1、不要去皮。

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

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分片。

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

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烂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5、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

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结肠炎治疗偏方
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
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

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