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噻嗪类药物的分析
吩噻嗪类药物分析总论
《药物分析》指导教师:姜艳丽所属院系:理学院年级:09级班级:化学一班姓名:刘鑫泽学号:090521112012.04.24吩噻嗪类药物一、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一)结构特点与典型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共同的硫氮杂蒽母核,结构差异:母核2位上的R‘取代基,通常为-H、-Cl、-CF3、-COCH3、-SCH2CH3等;10位上的R取代基,则为具有2-3个碳链的二甲或二乙胺基,或为含氮杂环如哌嗪和哌啶的衍生物等。
临床上使用的本类药物多为其盐酸盐。
(二)主要化学性质1.具有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本类药物的紫外特征吸收,主要由母核三环的π系统所产生。
一般具有三个峰值,即在204nm~209nm(205nm附近)、250nm~265nm(254nm附近)、和300nm~325nm(300nm附近)。
最强峰多在250nm~265nm (ε为2.5×104~3×104);两个最小吸收峰则在220nm及280nm附近。
2位上的取代基(R‘)不同,会引起吸收峰发生位移。
例如2位上卤素的取代(-Cl及-CF3)可使吸收峰向红移2nm~4nm,同时会使250nm~265nm区段的峰强度增大。
R’引起吸收峰位移,可能是通过对位效应影响三环π系统的S,而间位效应又影响三环π系统的N所发生的。
因此,利用其紫外特征吸收可进行本类药物的鉴别。
本类药物母核的硫为二价,易氧化,其氧化产物为亚砜及砜,与未取代的吩噻嗪母核的吸收光谱有明显不同,它们具有四个峰值。
因此,可以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的这些特征测定药物中杂质氧化物存在的量;同时也可在药物含量测定时对氧化产物的干扰进行校正。
吩噻嗪类药物取代基R和R‘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国内外药典已用于本类药物较多品种的鉴别。
2.易氧化呈色吩噻嗪类药物遇不同氧化剂例如硫酸、硝酸、三氯化铁试液及过氧化氢等,其母核易被氧化成自由基型产物和非离子型产物(砜、亚砜、3-羟基吩噻嗪)等不同产物,随着取代基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
吩噻嗪类药物分析
(2)定量依据
样品在二波长下吸收度差值(A):
A
Aab 1
Aab 2
(
Aa 1
Ab 1
)
(
Aa 2
Ab 2
)
Aa 1
Aa 2
( 1
2 )Cal
Ab 1
Ab 2
2位上取代基(R′)不同,会引起吸收峰发生位移。结 构中2价硫,易氧化,产物砜及亚砜有四个吸收峰。
5.红外吸收光谱特性:由于取代基R和R’的不同,具有 不同的红外光谱,已被药典用于不同品种鉴别。
第二节 鉴别试验
一、化学法
(一)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 吩噻嗪类药物10位的含氮取代基有碱性,可与生物碱
【 ChP盐酸氯丙嗪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
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与醋酐30ml溶解后,照电位 滴定法,用高氯酸 (0.1mol/L)滴定液滴定,并将滴 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35.53mg盐酸 氯丙嗪。
注意:
滴定剂的稳定性 非水溶液滴定法所用的溶剂为醋
注:避光操作;溶液临用新配。
LOGO
第四节 含量测定
酸碱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乙醇-水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滴定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酸碱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吩噻嗪类原料药物含量测定大多利用其侧链脂 肪胺碱性,国内外药典多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本类药 物及其盐酸盐原料药的含量。
氯丙嗪的碱性较弱,醋酐解离生成 醋酐合乙酰氧离子比醋酸合质子的 酸性强,更利于增加氯丙嗪的碱性
吩噻嗪类构效关系
吩噻嗪类构效关系
吩噻嗪类是一类具有吩噻嗪结构的化合物,常见的药物有苯噻嗪、噻嗪酮等。
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
吩噻嗪类药物具有降低体内血容量、抑制肾排钠和水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的目的。
在吩噻嗪类药物中,苯噻嗪和噻嗪酮是常用的代表。
苯噻嗪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钠、氯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流量,减少体液潴留和血容量。
噻嗪酮除具有苯噻嗪的利尿效应外,还有降低血管阻力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降低血压。
在构效关系上,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与其降压、利尿效应密切相关。
药物分子中间的吩噻嗪环结构为其活性部位,能够与肾脏排钠通道结合,抑制钠离子的再吸收。
此外,吩噻嗪类药物的脂溶性和电离性也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以及药效。
第11篇_吩噻嗪类药物分析
• 2.问题讨论
• 适用范围 • Kb﹤10-8的有机碱盐。 Kb为10-8~10-10 选冰醋酸作溶剂 Kb为10-10~10-12 选冰醋酸和醋酐作溶剂 Kb ﹤10-12 选醋酐作溶剂
② 有机弱碱盐的酸根影响
BH A HClO 4
BH
ClO 4
HA
*置换滴定,即用强酸(HClO4) 置换出与生物碱结合的较弱的酸(HA).
课下阅读自学
四
含量测定
• 一、非水碱量法 • 在水中碱性较弱,不能顺利地进行中和 滴定(滴定突跃不明显,难以判断滴定 终点)。 • 在酸性非水介质中(如HAc中),则能 显示出较强的碱性,滴定突跃增大,可 以顺利地进行中和滴定。
• 1.测定方法 * 供试品:以消耗滴定液8ml计算。 * 溶剂:HAc,一般用量10~30ml, *滴定液:0.1mol/L HClO4/无水HAc 溶液 * 指示剂:结晶紫等 * 做空白试验
( 3 )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母
核2位上 R 取代基和10位上R取代基的
不同。R 通常为—H、—Cl、—CF3、 —COCH3、—SCH3等。R基团为2-3个
,
,
碳链的二甲或二乙氨基;或含氮杂环,
如哌嗪,吡啶衍生物
S N CH2CHN(CH3)2 CH3 盐酸异丙嗪 HCl
S Cl N CH2CH2CH2N(CH3)2 盐酸氯丙嗪 HCl
(一)化学法
3.与钯离子配合呈色反应
吩噻嗪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二价硫可 与金属钯离子形成红色配合物。而其
氧化产物砜和亚砜则无此反应,专属 性强。
癸氟奋乃静
ChP
[鉴别] (2)取本品约 5mg,加甲醇 2ml 溶解后,加 0.1% 氯化钯溶液
十一章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的分析
过度镇静通常在服药后不久出现,对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严 重时需要停药。
抗胆碱能反应
总结词
抗胆碱能反应是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便秘、排尿困难等症状。
详细描述
抗胆碱能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
直立性低血压
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总结词
吩噻嗪类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能够有效控制阳性症状和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吩噻嗪类药物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 胺受体,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 觉、妄想等。长期使用吩噻嗪类药物可以降 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分类
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可分为典型和非 典型两类,典型药物包括氯丙嗪、奋 乃静等,非典型药物包括奥氮平、利 培酮等。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氯丙嗪是该类药物的代表性药物,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临 床。
发展
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物和剂型,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
要点一
总结词
丙氯拉嗪是一种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 病药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丙氯拉嗪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 受体,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它还对5-HT2受体有亲和力, 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丙氯拉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症和情感障碍,尤其适用于有焦虑和方式
优化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的给药方式,如开发口服、注射、透皮等不同给药途径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吩噻嗪类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指导教师:姜艳丽所属院系:理学院年级:09级班级:化学一班姓名:刘鑫泽学号:090521112012.04.24吩噻嗪类药物一、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一)结构特点与典型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共同的硫氮杂蒽母核,结构差异:母核2位上的R‘取代基,通常为-H、-Cl、-CF3、-COCH3、-SCH2CH3等;10位上的R取代基,则为具有2-3个碳链的二甲或二乙胺基,或为含氮杂环如哌嗪和哌啶的衍生物等。
临床上使用的本类药物多为其盐酸盐。
(二)主要化学性质1.具有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本类药物的紫外特征吸收,主要由母核三环的π系统所产生。
一般具有三个峰值,即在204nm~209nm(205nm附近)、250nm~265nm(254nm附近)、和300nm~325nm(300nm附近)。
最强峰多在250nm~265nm (ε为2.5×104~3×104);两个最小吸收峰则在220nm及280nm附近。
2位上的取代基(R‘)不同,会引起吸收峰发生位移。
例如2位上卤素的取代(-Cl及-CF3)可使吸收峰向红移2nm~4nm,同时会使250nm~265nm区段的峰强度增大。
R’引起吸收峰位移,可能是通过对位效应影响三环π系统的S,而间位效应又影响三环π系统的N所发生的。
因此,利用其紫外特征吸收可进行本类药物的鉴别。
本类药物母核的硫为二价,易氧化,其氧化产物为亚砜及砜,与未取代的吩噻嗪母核的吸收光谱有明显不同,它们具有四个峰值。
因此,可以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的这些特征测定药物中杂质氧化物存在的量;同时也可在药物含量测定时对氧化产物的干扰进行校正。
吩噻嗪类药物取代基R和R‘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国内外药典已用于本类药物较多品种的鉴别。
2.易氧化呈色吩噻嗪类药物遇不同氧化剂例如硫酸、硝酸、三氯化铁试液及过氧化氢等,其母核易被氧化成自由基型产物和非离子型产物(砜、亚砜、3-羟基吩噻嗪)等不同产物,随着取代基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
十一章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物的分析
硫氮杂蒽母核:
1.含S,N的三环共轭的大π体 系,S,N与苯环形成p-π共轭原 子具有还原性,易氧化呈色 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易与
金属离子络合呈色.
以氯丙嗪作为例子学习:
如图,氯丙嗪具有硫氮杂蒽母核,硫氮杂蒽母核为 共轭体系,有S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硫酸,硝酸 等氧化剂氧化,与金属离子配合呈色;有脂肪烃氨 基,可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呈弱碱性;紫外光吸 收特性(最强峰多在250~265nm),红外吸收特性.
药物
溶剂
入max(nm)
E
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
奋乃静 盐酸氟奋乃静
氟奋乃静 盐酸三氟拉嗪 盐酸硫利达嗪
盐酸(0.01mol/l) 盐酸(9→1000)
甲醇 盐酸(9→1000)
乙醇 盐酸(9→20)
乙醇
249 254,306 258,313
255 260 256 264,315
883~937 915(254nm)
计算题设计
盐酸氯丙嗪片剂的含量测定:取标示量为50mg/片本品20片,精密称定 为,研细,精密称取片粉,置于500ml量瓶中,加酸及水溶解并稀释至刻 度,取上清液,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在254nm测得吸收度为, 已知盐酸氯丙嗪在254nm的为 为915,,计算标示量百分数?
谢谢观看
2.ChP2010盐酸氯丙嗪(糖衣)片鉴别法:取本品,除去包衣, 研细,称取粉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氯丙嗪50mg),加水5ml,振摇 使盐酸氯丙嗪溶解,滤过;滤液照盐酸氯丙嗪项下的鉴别项 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药物 盐酸异丙嗪
常用吩噻嗪类药物的氧化显色反应
硫酸
显樱桃色;放置后, 色渐变深
硝酸
过氧化氢
生成红色沉淀;加热, 沉淀即溶解,溶液由 红色变为橙黄色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吩噻嗪类药物(药物分析课件)
二、鉴别试验
(一)紫外特征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
本类药物可用UV和IR鉴别,Ch.P中UV鉴别实例如下:
药物名称 溶剂
浓度(μg/ml) λmax(nm) A
E11%c
盐酸氯丙嗪 盐酸(9→1000) 5
254 0.46 915
m
306
——
盐酸异丙嗪 盐酸(0.01mol/L) 6
249
— 883-937
奋乃静 无水乙醇
7
258 0.65 —
癸氟奋乃静 乙醇
10
260
——
盐酸氟奋乃静 盐酸(9 →1000) 10
255
— 553-593
盐酸三氟拉嗪 盐酸(1 →20) 10
256
— 630
盐酸硫利达嗪 乙醇
8
264与315 — —
二.显色反应
1.与氧化剂的显色反应
药物名称
硫酸
硝酸
过氧化氢
盐酸氯丙嗪
作为对照溶液(1)和(2)。 •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己
烷-丙酮-二乙胺(8.5:1:0.5)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 (254nm)下检视
•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3个; • 其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2)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 如有一点超过,应不得深于对照溶液(1)的主斑点。
O
OH
Cl
(Ⅰ)
(Ⅱ)
H
CH3
H H3C C CH2N(CH3)2 +
N +
NaOH
Cl
S
H3C N CH3
H3C N CH3
CH3
N
HCl, CH3COCH3
吩噻嗪类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指导教师:姜艳丽所属院系:理学院年级:09级班级:化学一班姓名:刘鑫泽学号:09052111吩噻嗪类药物一、大体结构与化学性质(一)结构特点与典型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一起的硫氮杂蒽母核,结构不同:母核2位上的R‘取代基,一样为-H、-Cl、-CF3、-COCH3、-SCH2CH3等;10位上的R取代基,那么为具有2-3个碳链的二甲或二乙胺基,或为含氮杂环如哌嗪和哌啶的衍生物等。
临床上利用的本类药物多为其盐酸盐。
(二)要紧化学性质1.具有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特点本类药物的紫外特点吸收,要紧由母核三环的π系统所产生。
一样具有三个峰值,即在204nm~209nm(205nm周围)、250nm~265nm(254nm周围)、和300nm~325nm(300nm周围)。
最强峰多在250nm~265nm (ε为×104~3×104);两个最小吸收峰那么在220nm及280nm周围。
2位上的取代基(R‘)不同,会引发吸收峰发生位移。
例如2位上卤素的取代(-Cl及-CF3)可使吸收峰向红移2nm~4nm,同时会使250nm~265nm区段的峰强度增大。
R’引发吸收峰位移,可能是通过对位效应阻碍三环π系统的S,而间位效应又阻碍三环π系统的N所发生的。
因此,利用其紫外特点吸收可进行本类药物的辨别。
本类药物母核的硫为二价,易氧化,其氧化产物为亚砜及砜,与未取代的吩噻嗪母核的吸收光谱有明显不同,它们具有四个峰值。
因此,能够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的这些特点测定药物中杂质氧化物存在的量;同时也可在药物含量测按时对氧化产物的干扰进行校正。
吩噻嗪类药物取代基R和R‘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国内外药典已用于本类药物较多品种的辨别。
2.易氧化呈色吩噻嗪类药物遇不同氧化剂例如硫酸、硝酸、三氯化铁试液及过氧化氢等,其母核易被氧化成自由基型产物和非离子型产物(砜、亚砜、3-羟基吩噻嗪)等不同产物,随着取代基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
吩噻嗪类构效关系
吩噻嗪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吩噻嗪环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可以增强作用。
例如,氯丙嗪2位有氯原子取代,使分子具有不对称性,10位侧链向含氯原子的苯环方向倾斜是这类抗精神药的重要结构特征。
吩酚噻嗪母核上10位氮原子与侧链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碳原子时,抗精神病作用强。
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可以是脂肪叔氨基,也可以是哌啶基或哌嗪基。
其中,以哌嗪侧链的作用最强。
吩噻嗪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和性质对抗精神病活性及强度都有密切关系。
1、3和4位有取代基时活性均会降低,只有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可增强活性。
当氯丙嗪的2位氯被吸电子作用更强的氟甲基取代时,抗精神病活性增强,如三氟丙嗪抗精神病活性为氯丙嗪的4倍。
2位取代基增强抗精神病的作用强度与其吸电子性能成正比,对活性大小的影响是CF3>Cl>COCH3>H>OH。
2位乙酰基取代可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乙酰丙嗪虽然作用弱于氯丙嗪,但毒性亦较低,2位乙酰基取代的乙酰奋乃静,帕金森副作用比奋乃静低。
总的来说,吩噻嗪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主要表现在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2位取代基的影响以及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等方面。
钯离子比色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原理
钯离子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吩噻嗪类药物中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钯离子比色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原理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步骤。
一、钯离子比色法原理1. 吩噻嗪类药物的特性吩噻嗪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含氮杂环结构的药物,常见的有卡托普利、雷米普利等。
它们对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
2. 钯离子的特性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表现出显著的催化作用,能够与含硫杂环结构中的硫原子形成络合物,并产生特有的颜色。
3. 反应原理在钯离子比色法中,吩噻嗪类药物首先与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发生络合反应,形成深红色络合物。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络合物进一步转化成难溶的沉淀。
最后加入硝酸钯溶液,沉淀中的络合物和硝酸钯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的紫红色络合物。
通过测定紫红色络合物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样品中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吩噻嗪类药物样品加入适量的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中,并摇匀溶解。
2. 沉淀制备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并过滤收集沉淀。
3. 离子染色将沉淀加入硝酸钯溶液中,转移至比色皿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4. 含量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得出样品中吩噻嗪类药物的浓度值。
三、应用与优势1. 应用钯离子比色法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药物分析中,由于其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2. 优势与其他方法相比,钯离子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优势。
对于含硫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不受样品中其他化合物的干扰。
结语钯离子比色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在吩噻嗪类药物的测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掌握其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有助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钯离子比色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原理的理解,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药物分析--吩噻嗪类含量测定
【示例11-37】盐 (酸U氯SP丙32嗪-注NF射2液7)的含量测定
测定波长: 254nm(最大吸收波长) 277nm(等吸收波长)
空白对照液:0.1mol/L盐酸溶液
计算公式: 1 2 .5 C (A 2 5 4 A 2 7 7 )U /V (A 2 5 4 A 2 7 7 )S
式中:C(mg/ml)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V(ml)为所取供试品的体积; 括号内的公式分别为供试品溶液(U)和对照
• 性质:弱碱性、紫外光吸收特性、金属离 子配合呈色
• 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高 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酸碱滴定法
Hale Waihona Puke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 结构:母核上10位取代基的烃胺-NR2、哌嗪基及 哌啶基具有碱性 1. HClO4非水溶液滴定法基本原理
BH+A- + HClO4
BH+ClO4 + HA
1.五氟利多;2.匹莫奇特;3.氯普噻吨;4.硫利达嗪;5.三氟拉嗪;6.阿 米替林;7.氯米帕明;8.氟西汀;9.丙米嗪;10.马普替林;11.地昔帕明; 12.舍曲林;IS.还阳酚
谢谢各位的聆听
冰醋酸中加入不同量的甲酸,也能使滴定突跃显著 增大。
【示例11-31】盐酸氯丙嗪测定ChP(2010)
取本品约0.2g ,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与醋 酐3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用高氯酸滴 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 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35.53mg 的C17H19N2ClS.HCl。
4、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Kb<10-8的有机碱盐的含量测定。对碱性较 弱的杂环类药物,只要选择合适的溶剂、滴定剂和终 点指示的方法,可使pKb为8~13的弱碱性药物采用 本法滴定。 ✓ Kb为10-8~10-10时,宜选冰醋酸作为溶剂; ✓ Kb为10-10~10-12时,宜选冰醋酸与醋酐的混合 溶液; ✓ Kb<10-12时,应用醋酐作为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吩噻嗪类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结构、典型药物和化学物质
吩噻嗪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共同的硫氮杂蒽母核,
基本结构如下:
R基团为具有2~3个碳链的二甲或二乙胺基,或为含氮杂环的衍生物。
R`基团通常为
典型药物有:盐酸异丙嗪,结构如下
主要化学物质:
1、具有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主要由母核三环的 系统所产生。
利用其紫外特征吸收可进行本类药物的鉴别和含测。
2、硫氮杂葱母核的硫为二价,易氧化。
利用该类药物遇不同氧化剂例如硫酸、硝酸、过氧化氢等被氧化随着取代基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可用于药物的鉴别,利用吩噻嗪类药物在酸性介质中,可被硫酸铈定量化进行含量测定。
3、硫氮杂葱结构中未被氧化的S原子,可与金属离子(如Pd2+)形成有色配位化合物。
利用此物质可进行药物的鉴别和测量鉴定。
4、吩噻嗪母核上氮原子的碱性极弱,不能进行滴定,而10位取代基R多为烃胺具有碱性可用非水滴定。
二、鉴别试验
1.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一般具有三个最大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204-209nm、250~256nm、300~325nm
典型药物的紫外吸收特征
药品溶剂
盐酸异丙嗪盐酸液(0.01mol/L)
盐酸氯丙嗪
2.氧化反应
本类药物遇不同氧化剂,如硫酸,溴水(加热至沸)硝酸等氧化呈色
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均为盐酸盐,应显Cl- 的鉴别反应(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一般鉴别试验”项下Cl-的鉴别反应.
三.含量测定
(一)非水滴定法
吩噻嗪类药物母核上的氮原子的碱性极弱,不能进行滴定,但其10位取代基上的烃胺如-NR2或,具有一定的碱性,可用非水滴定法测定。
吩噻嗪类原料药物国内外药典多采用非水碱量法测定,大多以醋酸、醋酐为溶剂,以结晶紫为指示剂,盐酸盐的影响,可通过加入醋酸汞试液消除。
但在醋酸介质中,某些吩噻嗪(如氯丙嗪)的氧化作用受醋酸汞的催化,形成红色产物,
影响结晶紫对目视终点的指示。
可加入抗坏血酸消除干扰,而且不影响终点颜色变化的敏锐度,因抗坏血酸及其氧化后的产物去氢抗坏血酸,对高氯酸是中性的,不干扰测定。
对于吩噻嗪类药物的片剂与注射剂,因其赋形剂与稳定剂、溶剂的干扰,一般不能直接采用非水碱量法测定,需经碱化提取后再用本法测定。
(二)铈量法
基于吩噻嗪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适当酸度下,可用硫酸铈标准液定量氧化。
滴定开始时,吩噻嗪类药物首先去一个电子形成一种红色的自由基离子,到达终点时,被测吩噻嗪均失去两个电子,现时红色消褪,借以指示终点。
此法也可采用电位法或永停法指示终点。
反应如下:
采用本法时,最佳滴定酸度:盐酸氯丙嗪为0.05-0.5mol/l,盐酸异同仁嗪为0.6-0.7mol/l,在此酸度下,片剂辅料无干扰。
本法既可用于原料,变可用于片剂的含量测定。
盐酸氯丙嗪及其片剂的测定:
取本品约0.2g(或相当于0.2g盐酸氯丙嗪的片粉,精密称定,加水20ml与稀硫酸(约1mol/l)10ml,溶解,立即用硫酸铈液(0.1mol/l)滴定,至形成的红色消失,即得。
每1ml的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77mg的C17H19ClN2S·HCl(分子量355.33))。
(三)钯离子比色法
吩噻嗪类药物可与一些金属离子(如Pd2+)在适当PH值的溶液中形成有色配位化合物,借以进行比色测定。
如丙嗪、氯丙嗪和异丙嗪在PH2的缓冲液中,可与Pd2+形成红色配位化合物,在500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10min后呈色完全,呈色可稳定2h左右。
在反应过和中,溶液的液性变化对呈色强度有景响,故反应多采用在PH2+0.1的缓冲液中进行。
当用对照品同时进行测定时,则无需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
钯离子比色法的优点在于:可选择性地用于未被氧化的吩噻嗪类药物的测定,因Pd2+仅与未氧化的硫共价,故专属性较强。
使用氯化钯作为显色试剂时,其缺点是:所行成的配位
化合物的溶解度较小,当供试品量较大时,易出现混浊,影响测定。
若采用使二烷基硫酸酯钯盐,则可增大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溶解度,且灵敏度亦有所提高。
本法已为usp(23)所收载,用于奋乃静盐酸奋乃静的片剂口服剂等的含量测定。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吩噻嗪类药物在紫外光谱区具有特征吸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多用于本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1.直解分光光度法
在药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利用吸收系数(E1cm1%)计算含量。
但国产盐酸氯丙嗪及盐酸异丙嗪注射剂处方中含有抗坏血酸做为抗氧剂,其在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吸收,干扰测定,因此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均未选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而选用次大波长测定,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的测定波长为306nmE1cm1%为115,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测定波长为299nmE1cm1%为108。
(2)萃取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USP(23)对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的测定采用此法,主要用来校正样品中氧化产物对测定的干扰。
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合性的原理
样品在Λ1处的吸收度(A=A待+A干)为待测组分在该波长处的吸收度A待与干扰组分在该波长处吸收度A
干
之和,同理,样品在λ2处的吸收度Aλ2为待测组
分在Aλ2波长处的吸收度A
待与干扰组分在波长处的吸收度A
干
之和(Aλ2= A待
`+A
干`),由于干扰组分在λ
1
处的吸收度A干与其在λ2处的吸收度A干`相等。
则
样品在λ1处与λ2处的吸收度之差∆A:
∆A=Aλ1-Aλ2=A待+A干-A待`-A干` =A待-A待`=(ε待-ε待`)C待∙l
即吸收度差值(∆A)仅与待测组分的浓度有关,而与干扰组分无关,即干扰组分被消除。
例如,氯丙嗪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4nm,其氧化产物在此波长处也有吸收,大约在277nm波长附近氧化产物也有吸收,且其吸收度与其在254nm波长处的吸收相等,而氯丙嗪在此无吸收。
因此,可由二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之差用对照品溶液同时测定,计算氯丙嗪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