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

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

(2分)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分)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分)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分)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1.什么叫工资?工资有哪些形式?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

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计时和计件两种。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最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也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3.如何理解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垄断价格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这是因为从全社会看,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以前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①废除人身依附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③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

5.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怎样的再认识?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列举说明。

答: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太多没打完)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基于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凡对对一切已丧失生命力的事物采取妥协的态度,反对把自己的学说当成僵死的教条;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要求。

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辩证关系与重要意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马原简答题必考

马原简答题必考

马原简答题必考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斗争,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的理论,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ﻫ(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ﻫ(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ﻫ(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ﻫ(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

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分)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一种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舍此别无它路。

(2分)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分)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过程。

(2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分)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原重点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马原重点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基本原理简答题及参考答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1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有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他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5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答:错误.客观实在性和根本属性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术语,具有不同的意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就物质和意识相比较而言,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坚持唯物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坚持辩证法.因此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同为物质的根本属性.、试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答1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2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则寓于同一性之中.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总包含着某种共性.4 这一规律主要是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第一,在分析矛盾发展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第二,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考察问题.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答:错.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其基本形式以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 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的特点: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实践.第二,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实践.第三创造精神文化的科学实验.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世界上的事物无限多样,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同时或同等重要地进入到人的认识活动领域中来,其中,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关注和认识的对象,是由实践活动的需要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通过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人的认识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不仅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而且还通过实际地作用于对象,使人的认识不断地由可能转化为现实.首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感知事物的现象.其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不能依人们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最终还要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得以纠正、正确的认识得以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总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人的认识,从它的产生、发展、检验标准到归宿,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实践,离开实践,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正确的认识.、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这一问题有何实践意义答:1科学是反映事物规律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理论体系,技术是科学在生产中的运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2在现代生产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①它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同生产力发展日益构成倍数或指数关系,引起生产力成倍或跳跃式发展.②它日益成为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在现代生产中,首先是科学的发现和突破而后应用于生产过程,开辟大批新产业.③它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科学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比重已由本世纪初的5%—10%,上升到本世纪中期的50%,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已高达60%—80%,有的生产部门甚至高达100%.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意义、这一命题是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①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努力发展高科技、振兴教育、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③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题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尽心之子和荀子五制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天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着第一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答案要点: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考,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2和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即劳动价值的决定包含了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的价值的构成和范围,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其自身价值即剩余价值的源泉.0 .金融资本是“银行支配而国家应用的资本”答:错误.金融资本是垄断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该命题的错误没有指出垄断这个重要内容,或者说没有指出进入资本的垄断实质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成.错误.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分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答: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的形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不变资本,它在生产中只是转移和再现原有的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可变资本,它在生产中能创造剩余价值.3分两者划分的意义表现在:第一,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和源泉,这种区分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第二,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4分3、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答: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加快预付资本的的周转速度,其中预付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正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如果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的可变资本,n为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量可由下面的公式表示:M=m'·v·n.可见,M与n成正比例关系.3分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如果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则其计算公式为:M'=M/v=m'·n.可见,年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3分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答: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一本质是通过其职能体现出来的,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作为社会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5、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① m 的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高低③资本周转快慢④不变资本的节省6. 简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答: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阶段:制造出新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售卖阶段:售出新商品,收回货币.3分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1货币资本,它的职能就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是产业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2生产资本,它的职能就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3商品资本,它的职能就是把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出售,转化为货币,收回预付的产业资本,并实现剩余价值.4分7.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答:1资本循环的中心问题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为了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单个产业资本,必须按其再生产过程所要求的一定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保持继起.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而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以及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本周转.7分撇开资本主义性质,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生产经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也必须根据再生产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也必须使三部分资金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保持继起.即做到人、财物合理配置和产、供、销三者互相衔接,保持平衡,才能使资金循环连续不断.资金周转速度是影响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省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8分。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认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传承,前者比如说测量水的沸点,后者如学生从书上学知识。

但传承的认识也来自于别人的实践。

实践和承传是源和流的关系。

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只有放在实践中才知道。

水的沸点究竟是不是一百度,只有亲自测量后才有发言权。

俗语说,事实胜于雄辨,就是这个道理。

三、认识用于实践。

我们认识了水的沸点,是什么目的呢?还是要指导下一个实践。

搞清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可以避免盲行动和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从真理的本性来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主观认识不能决定自己的对错,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对错,所以两者都不具有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资格。

所谓检验真理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是这种时间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必然需要实践来解释和论证,当认识付诸于实践,所得到的结果与先前的认识是否相符,这直接决定了认识的真理与否。

实践的这种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的主要根据。

先前我们就说检验真理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具有绝对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它的绝对性在于它的唯一性,只有实践能告诉我们我们的认识是不是具有真理性。

其次,它的不确定性在于我们不能把单独的实践活动、某一种实践活动就看作是对真理性的绝对检验。

单一的实践活动对真理性的检验具有诸多的局限性,如历史环境、社会条件等等。

所以在确保实践是检验真理性唯一方法的同时,也要把实践对真理性的检验看作是一个过程,一个永不完结的过程。

唯一与永恒是相互统一的。

显而易见,唯一与永恒达到了统一,可我们要怎样来给真理下一个决断呢?难道真理也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吗?过去的真理在现在看来可能就不会是真理,现在所谓的真理在未来也可能被看作是谬论。

在这反反复复中,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说,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历史的真理。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专题一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答: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答: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是: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机械唯物主义表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机械性.二、形而上学性.三、唯心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种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十分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重视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最具有科学性又最具有革命性的哲学形态.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原简答题——精选推荐

马原简答题——精选推荐

马原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原⽼师强调了从⼴义和狭义两⽅⾯来回答)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答:(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到新时代,并有⽑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S: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定义做基本了解吧)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产阶级⽃争的性质、⽬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法论,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多数⼈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命性和科学性的⾼度统⼀。

(下⾯回答的其实是如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③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本原问题,括号中的简单了解⼀下)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马原简答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大全

1.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P20-21(1)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个方面: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4)依据①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4)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2. 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27(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行动。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 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P30-33(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2)普遍联系①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层含义: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物质?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物主义得以产生和长久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3.为何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明显、最根本的特色。

4.认可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认可相对静止,才能掌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认可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划分开来进行科学解析。

5.如何理解意识活动表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响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一样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响差异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类差其余原由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响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扭曲的,这是意识最鲜亮的主观特色,但任何反响归根究竟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何说新惹祸物是不行战胜的?第一,新惹祸物吻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拥有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程。

第二,新惹祸物优胜于往事物,拥有更强盛的生命力。

第三,新惹祸物从根本上吻合人民民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获得广大人民民众的拥戴和支持,必然能战胜往事物。

7. 什么说对峙一致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中心?第一,对峙一致规律揭露了事物广泛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峙一致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余规律和范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峙一致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解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能否认可对峙一致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峙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余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由;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由;外因一般要经过内因此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重点]量变是事物的数目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驰,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3】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①两种对立的发展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5】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表现是哪些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3.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4.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7】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9】为什么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3)是否坚持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1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2】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作用?1)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重要作用:(同一性)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第三、规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转化的可能。

(斗争性)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发力量的变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力量。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真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6分)(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1)①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

二者的同一表现在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看到了病症和病因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

③材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原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

正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问题。

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州官倪寻因为饮食过多引起头疼发烧,州官李延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2008年真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一生的哦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参考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材料中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盾,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同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

以往的观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同一关系。

通过这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使医生认识到了二者的同一性,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同时,这次活动也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促进了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2)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

“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的人,只需要物理上的治疗,同时还是社会的人,需要人格上的尊重。

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同时还需要有爱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患者的利益作为医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还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他还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双方的关系,容易使矛盾激化。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妥善解决,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创造一切条件,使矛盾向好的一面转化,防止矛盾激化。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

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

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

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

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

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

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

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

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

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

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

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

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1) 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分)(2)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分).【答案要点】(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分)①人改造自然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和前提。

实践决定认识。

在本材料中,有人认为垃圾应该全部回收利用,是实践主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合理说法的提出充分证明了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正确的。

③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提出正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④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具有相对性。

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在本题中,体现了如下矛盾分析方法。

①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方法论。

在材料中,针对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再采用粗放型处理方法,要变废为宝,没有退路就必须多想出路,充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这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