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

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二年级下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下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下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下第 1 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数学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咱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老师这里有 8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呢?咱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给每个小朋友分 1 个,分完一轮还剩下5 个;再给每个小朋友分 1 个,分完第二轮还剩下 2 个。

这剩下的 2 个不够再给每个小朋友分 1 个了,这剩下的 2 个就是余数。

那咱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8÷3 = 22 ,这里的 2 就是商,表示每个小朋友能分到 2 个苹果,后面的 2 就是余数,表示分完后还剩下 2 个苹果。

再比如,老师有 11 颗糖,要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那咱们还是一个一个地分。

先给每个小朋友分1 颗,然后再分1 颗,这样分两轮后,每个小朋友已经有 2 颗糖了,此时还剩下 3 颗糖,这 3 颗糖不够再给每个小朋友分 1 颗,所以 11÷4 = 23 ,这里的 2 是商,3 是余数。

小朋友们,那你们想想,如果有 15 个气球,要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会是什么情况呢?咱们一起来分分看。

先给每个小朋友分 1 个,再分 1 个,分三轮后,每个小朋友已经有3 个气球了,还剩下 3 个气球,所以 15÷4 = 33 。

那通过这些例子,咱们来总结一下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首先,有余数的除法就是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分到最后还有剩下的,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其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为什么呢?咱们想想,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等于除数,那说明还能继续平均分,就不应该结束啦。

比如 9÷4,如果余数是 4 或者比 4 大,那就说明还能继续分,就不满足有余数除法的要求啦。

那咱们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怎么想呢?比如说 18÷5,咱们可以想 5 乘几最接近 18 但又小于 18 ,5×3 =15 ,还剩下 3 ,所以 18÷5 = 33 。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6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熟悉《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洁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知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知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

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

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觉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许多情景等等。

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在心理上驱动着剧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

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争论、辨析,大家都参加了有余除法、余数等学问的发生、进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胜利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拟中探究方法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拟熟悉中探究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学问积存和力所能及的状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觉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拟中,学生还留意对事物的观看、分析、探究,自主发觉问题,使他们渐渐养成自主探究、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本课的教学,依据学生的共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量、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熟悉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生活,发觉生活中到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识有余除法的算法。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运算方法,它是指两个整数相除时,如果除不尽,则会有余数产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计算商场打折后的价格、计算考试成绩等等。

因此,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余数。

余数是指两个整数相除时,除不尽的部分。

比如,12÷5=2余2,这里的2就是余数。

在有余数除法中,我们通常用“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个术语来描述这种运算方法。

其中,“被除数”是指需要被除的数,“除数”是指用来除的数,“商”是指相除后得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指相除后得到的除不尽的部分。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即可:1. 将除数写在左边,被除数写在右边;2. 将除数和被除数对齐,从左边开始逐个比较,并将每次比较的结果写在商的上方;3. 将除数乘以商中的每一位数,并将结果写在被除数下方;4. 用被除数减去上一步得到的结果,得到新的被除数;5. 如果新的被除数仍然大于等于除数,则重复第3步和第4步,直到新的被除数小于除数为止。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有余数除法计算12÷5的商和余数。

我们将5写在左边,12写在右边,对齐后开始逐位比较,得到商为2:5 | 12- 10---2接下来,将5乘以2,并将结果10写在被除数下方,然后用12减去10得到2,这就是余数:5 | 12- 10---2 (2)因此,12÷5的商为2,余数为2。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商场打折的广告,比如“七折优惠”、“八五折特价”,这里的折扣就是指打折后的价格和原价之间的比值,而计算折扣时就需要用到有余数除法。

另外,在计算考试成绩时,我们也常常需要用到有余数除法,比如一场考试总分为100分,如果要计算出一个学生得到的百分数成绩,就需要用到有余数除法。

有余数除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运算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它。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6.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6.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 3 )个,还剩( 1 )个。
10÷3= 3 (个 )…… 1 ( 个 )
返回
1.圈一圈,填一填。
12朵花,每5朵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 2 ) 束,还剩下( 2 )朵。
12÷5= 2 (束 )…… 2 ( 朵 )
返回
1.圈一圈,填一填。
11个 ,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2 )份,还 剩下( 3 )个。
返回

7÷2=3(盘)……1(个)
余数 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就把剩余的数 叫做余数。
返回

为什么余数“1”后面的单位是“个”?
余数是被除数平均分 后剩下的数量,所以
7÷2=3(盘)……1(个) 它的单位名称应和被
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余数
7÷2=3……1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返回
课堂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如果还有剩余, 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返回
课后作业
课本: 第60页第1题 第64页第1题
返回
伴你成长
贴近教 学服务师 生方便老 师
人教 二年级版数学 下册
课件PPT
6.1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重点) 2.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
11÷4= 2 ( 份 )…… 3( 个 )
返回
1.圈一圈,填一填。
刘老师买了13支铅笔,每位同学分2支,可以 分给( 6 )位同学,还剩( 1 )支。
13÷2= 6 ( 位 )…… 1( 支 )
返回
2.看图填算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6.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6.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
圈了( 7 )组,剩下( 2 )个。 23÷3= 7 (组)…… 2 (个)
课堂练习
有余数的除法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还
剩( )支。
4
1
9÷2= 4( 人 )…… 1( 支 )
课堂练习
有余数பைடு நூலகம்除法
(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把分的结果画出来。
每人分分( 2 )支,还剩( 1 )支人。 9÷4= 2(支)…… 1 ( 支 )
活动1:(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探究新知
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 3 )盘。 6÷2=3(盘)
探究新知
有余数的除法
把下面的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活动2:(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探究新知
13÷3=4(个)……1(个) 答:小明自己还有1个苹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余数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
7÷2=3(盘)…… 1(个)
被除商

除数


课后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6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情境导入
有余数的除法
活动:用9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
情境导入
用9根小棒能 摆2个正方形, 还剩1根。
有余数的除法
用9根小棒能 摆3个三角形。
用9根小棒能摆1个五边形, 还剩4根。
探究新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秋) (共28张PPT)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秋) (共28张PPT)
7÷3= □2 ∙∙∙∙∙∙□1
(2)7个小圆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 3 )个,还剩( 1 ) 个。
7÷2=□3 ∙∙∙∙∙∙□1
课堂练习
4. 摆一摆,填一填。 (1)16个○,每4个一份,分了(4 )份。
16÷4=□4
(2)16个○,每5个一份,分了(3 )份,还剩( 1 )个。
16÷5=□3 ……□1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表示平均分后不够再分而余下 的,因此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练习】 1. 填一填。
□÷3=□∙∙∙∙∙∙□,余数最大是(
);
□÷□=□∙∙∙∙∙∙3,除数最小是(
)。
知识梳理
2. 把一捆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最多还剩下几支? 【参考答案】1.2 4 2.4支。
【讲解】:先求出剩下的有多少本,再将剩下的本数平均分。
课后习题
8. 有一些糖,比20块多,比30块少,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 余下2块,每个小朋友可能分到多少块?一共有多少块糖?
【参考答案】3 26 讲解:这些糖的块数在20和30之间,运用8 的乘法口诀可知每个小朋友应分到3块,8×3=24块,加上余下 的块数可求出一共的块数即24+2=26块。
课后习题
2. 看图填写算式。
14÷4=□3 (盆)……□2 (朵) 14÷3=□4 (朵)……□2 (朵)
课后习题
19÷5=□3 (盘)……□4 (个) 19÷3=□5 (个)……□4 (个)
课后习题
3. 口算。 14+7= 21 40÷8= 5 3×6= 18 9×5=45 49-7= 42 27÷9= 3 6×7= 42 6×8= 48 42÷6= 7
28÷4= 7 25÷5= 5 35÷5= 7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一、知识点解读1.余数的意义(理解)知识点:平均分时,当被分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在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对除法的一次更深刻的研究。

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亲动手操作,比如利用小棒或圆片等学具分一分;或者画一画、圈一圈,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念的形成,从而为计算教学做好准备。

2.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写法知识点: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教学要求:在教学本知识点时,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可以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这样分层次进行,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相互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点: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此外,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规范其读法,读作:被除数除以除数商几余几。

规范写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要向学生强调要在商的后面点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第一节:认识除法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开始学习除法这一重要的数学运算。

除法运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和余数。

第二节:整除和余数在学习除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整除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也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例如,6除以3,得到的商是2,没有余数,所以6可以被3整除。

而余数则是指除法运算中,被除数无法整除的情况下剩下的数。

例如,7除以3,得到的商是2,但有余数1,所以7除以3的余数是1。

第三节:除法的过程除法运算一般遵循以下的步骤:1. 将被除数写在除号的上方,除以号写在被除数的右边。

2. 从被除数的左边第一个数开始,找到一个数,使得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不超过被除数。

3. 将这个数写在商的上方,并将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写在被除数之上。

4. 用被除数减去上一步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得到余数。

5. 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重复步骤2-4,直到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第四节:练习题为了加深对除法的理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1. 20除以4等于多少?有余数吗?2. 36除以6等于多少?有余数吗?3. 51除以8等于多少?有余数吗?第五节:应用题除法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分享物品、分配任务等。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小明有20块巧克力,他要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人分多少块?解答: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将20除以4。

计算结果是5,所以小明的每个朋友可以得到5块巧克力。

第六节: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对除法的掌握,我们可以做一些巩固练习:1. 14除以2等于多少?有余数吗?2. 48除以6等于多少?有余数吗?3. 63除以9等于多少?有余数吗?通过这六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除法不仅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还有着实际应用的价值。

让我们继续努力,掌握好数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金沙县第四小学夏永权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剩余,这个过程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其中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写在除号的上面。

用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上面的数位对齐,写在横线的下面。

4、除号是厂记心间,被在里面除在外。

上商数位要对齐,积要写在被下边。

余数要比除数小,余除关系要记牢。

第二单元时、分、秒一、认识时、分1、钟面上有12个数,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稍长稍细的针是分针,最细最长的针是秒针。

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电子表的显示屏上有个“:”,它两边的数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的右边显示的是“00”时,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走1圈就是12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1大格就是5分,走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走1圈就是60分,分针走一圈时针刚好走1大格。

1时=60分。

4、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12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1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二、认识几时几分1、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就是几(较小数)时多,分针指向从12数起的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2、分针不是指向12,就不是整时,而是几时几分。

认、读几时几分时,顺着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3、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4、当钟面上不满10分时,用文字表示为几时零几分;用符号“:”来表示,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

5、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过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差几分和过几分,都说成大约几时。

三、认识秒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认识》教学反思引言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我们教授了学生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本文档中,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教学背景《有余数除法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部分,属于大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之一。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

而在有余数除法认识中,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是除法,什么是余数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我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引入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我使用了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除法以及为什么有时候除法有余数。

2.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在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概念后,我详细讲解了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我使用了具体的数字和图表来说明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并搭配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3. 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完运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和解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拓展应用在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运算后,我设计了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购物、分组等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评价学生反应大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表示理解和接受,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奋思考和解答问题。

其中一些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完成的练习题,我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生:………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二、新授: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苏教版奥数二下 第一讲 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余数)

苏教版奥数二下 第一讲 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余数)

苏教版奥数二下第一讲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余数)第一讲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余数)例1:有一堆苹果,总数不到50个,把这堆苹果平均分给7个人,还余下3个苹果,这堆苹果有多少个?类似的问题还有:1.一次跳绳比赛,奖品是圆珠笔,获奖选手有4人,每人得到几支圆珠笔,就余下几支圆珠笔。

准备好的圆珠笔共有多少支?2.有一批桃子,不到30个,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6只小猴吃,每只小猴分的个数比3多,结果每只小猴分别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不相等,这堆桃子有多少个?3.希望小学把买来的小足球平均分给5个班,买来的小足球不足20个,结果每个班分到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不相等。

学校买来最少多少个小足球?最多多少个小足球?例2:下面这道除法竖式题,余数是7,要你填相应的商、除数和被除数,你最多可以填出多少道?类似的问题还有:1.下面这道算式,你最多可以写出多少道?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你最多可以写出多少道?6=□ (1)3.幼儿园XXX拿来一包饼干,不够40块,比35块多,她从左到右依次发给XXX、XXX、小方、XXX,每人1块发完,再从左到右发起,直到分完为止。

每人拿到的饼干块数相同。

每人拿到几块饼干?饼干一共有多少块?例3:二(1)班学生排练团体操,班主任让全班排队,要求每行站8人,学生排成了5行,还多余几个学生不够排成一行。

二(1)班有学生多少人?类似的问题还有:1.二(1)班小朋友到玄武湖划船,每船坐4人,还余下小朋友,不够租一条船。

二(1)班最少有多少小朋友去划船?2.幼儿园XXX发小人书给6个小朋友看,小人书本数小于30,每人分到的小人书一样多,而且剩下的本数可以正好再分给1个小朋友看,XXX原来有多少本小人书?3.小白兔从山上采回一篮蘑菇,比20个多,比40个少。

如果按5个一组来数,则余4个。

如果按3个一组来数,则余1个。

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例4:下面两题中的△,□各代表一个数字,△、□各代表数字几算式成立?类似的问题还有:1.下面除法算式中,有些数字用□、△代替,你能求出□、△各代表什么数字吗?1)△6÷△=8 (4)2)□5÷7=7……△2.用什么数字代替下面算式中的“※”,得到的商为9,并且有最大的余数,余数是几,被除数是多少?9÷9=9……()。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后反思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

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

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一、教材内容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10÷4=38÷2=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 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 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第1~3页)1.让学生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能正确表达商和余数,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让学生通过操作、思维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小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情景图)师: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们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

老师奖给豆豆10支铅笔。

豆豆想:这10支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师: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支、5支呢?……让我们来分一分吧!【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具有亲切感,从而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渗透“生活数学”的意识】1.教学例1。

师: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请一个小组上台来分一分。

学生演示分法,展示分的结果。

师: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现在我们一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记录表)师:如果每人分3支、4支、5支,分别可以分给几人呢?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以上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2023最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

2023最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

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人教版几年级学余数

人教版几年级学余数

人教版几年级学余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余数的概念。

一、教材中的位置与基础铺垫。

1. 除法初步认识之后。

-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知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4个苹果,列式为12÷3 = 4。

这为学习余数打下了基础,因为余数的产生也是在平均分东西的情境下。

2. 二年级下册的具体学习内容。

- 教材通过分物的操作活动引出余数。

例如把一些草莓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不能正好分完,就会产生余数。

如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这个剩下的1个就是余数。

用算式表示为7÷2 = 3(盘)……1(个)。

-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也是这部分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大量的分物操作和算式对比,学生可以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例如10÷3 = 3……1,11÷3 = 3……2,12÷3 = 4(没有余数),如果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就说明还可以继续分。

二、学习余数的意义。

1. 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余数的例子。

比如班级分组活动,有23个同学,每5个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还剩3个人。

这3个人就是余数,在这种情况下,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余的数量,它反映了实际情况中不能整除的部分。

2. 数学运算中的意义。

- 在除法运算中,余数是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它和商、除数、被除数共同构成了除法算式完整的信息。

知道余数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除法计算是否正确,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时,确定答案的合理性。

三、余数相关的练习类型。

1. 填空题。

- 例如:19÷6 = 3……(),这里就是让学生根据除法运算得出余数。

2. 解决问题。

- 如:有30个气球,每4个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还剩几个气球?这就需要学生先列出算式30÷4 = 7(束)……2(个),然后回答可以扎成7束,还剩2个气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
单元

1
课 总第 1 个教案
教学时间: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有余数活动的意义。

能列出正确的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有余数活动的意义。

教具准备:每人10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8个三角形,如图
说说这8个三角形是怎样分的,并写出2道除法算式。

8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4个。

8÷2=4
8个三角形,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8÷4=2
(在说的过程中,重点要说到平均这两个字,还要突出没有剩余。


小结: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
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但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可以正好分完,有时却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后一种情况下应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探索新知
1、小明在学校组织的数学比赛中和同组小朋友一起夺得了冠军,奖
品是10枝铅笔。

小明想把这10枝铅笔分给他的好朋友们,为了不
思考与调整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每人要分3枝)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每人要分4枝)……
2、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有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

师:
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有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

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
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②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其余两条看情况出示:10÷1=10 10÷10=1 )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③这几种分法是正好分完的,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另外的几
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种分法:10枝铅笔,每人3枝,可以分给
3人,还剩1枝。

写成除法算式是:
10÷3=3(人)……1(枝)

余数(指出这部分是和以前的算式不
同的部分,叫做余数,表示平
均分后还剩余的部分。


这样的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要求学生照着样子读一读
④说说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进一步理解算式的含义。

⑤你能把分铅笔时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吗?(试一试)
⑥交流:你写的是哪道算式?表示的是把10枝铅笔怎样分?每人
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这道算式的商和余数各是多
少?
三练习拓展
1、想想做做第一题。

①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②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第二题。

①看图独立完成。

②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填空情况。

③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第一题是先确定每几个一份,第二题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但是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游戏:老狼和小红帽
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

交待活动方法:如请8人上台表演“小红帽”,教师扮演老狼,台
下的同学一起问:“老狼老狼几点了?”
教师说3点了!
台上的同学就每3人抱在一起,请台下的同学列出除法算式。

组织活动,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除法说一说,说给父母听。

五、作业设计
《当堂反馈》第1页。

六、板书设计
8÷2=4 8÷4=2
10÷2=5 10÷3=3(人)……1(枝)
10÷5=2 ︰
余数
10除以3等于3余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