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
加快提升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典型经验材料。
加快提升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典型经验材料加快提升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是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内外加快提升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典型经验材料。
一、综合规划和整体设计1.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集合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公交和机场等多种交通方式。
该枢纽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互联互通,使得乘客可以方便地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交通方式,提高了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2.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机场不仅提供航空服务,还与地铁、巴士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连接。
机场内部设置有方便的步行道和电梯,以及信息系统和导航系统,使乘客能够轻松地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转换,并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体验。
二、多模式交通衔接1.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是伦敦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将高速铁路、地铁和公交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该枢纽通过优化站内布局、设置方便的过渡通道和引导标识,使乘客能够顺畅地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交通方式,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多模式交通衔接服务。
2.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也是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设有地铁和高速铁路站点,以及长途巴士和出租车等交通服务。
此外,机场还设置了设施齐全的转机中心,提供乘客便利的转机服务,使得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便捷。
三、智能化技术应用1.香港西九龙高铁站: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是一座集高铁、地铁和公交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该站利用智能化技术,在站内设置了自助售票机、自动取票机、自动检票闸机等设备,实现了高效快捷的乘客服务。
此外,站内还通过信息屏幕和导航系统提供乘客出行信息,帮助乘客方便地找到目的地。
2.日本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是日本东京地区的重要国际机场,也是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体系内外联动:世界五大城市群的经验
广 州 提 出走新 型 城 市化 道路 ,不 是异 想 天开 ,而是 按 照科 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在认 真总结 广 100 I 0 多年 城 市发 展 史 ,科 学 分析 广州 所 处 的历史 方 位 和阶 段性 特征 ,面 向 、 2
未来国内外城市发展趋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走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 首先要在
Vl POl EW NTS
化 与世界 级城 市研 究小组 ”报告 ( a G WC) ,将 全球 城 市分成 7 个层 级 ,广州 只位 于第6 个层 级 ,美 国 《 对外政 策 》的全 球城 市指 数排名 中,广州仅 列5位 。 7
● 新理 念
新 型城 市化广 州怎 么走 ?
观 念上进 行创 新 ,破除 “ 九大陈 旧观念 ” ,包括 :
破除 “ 重物轻人”的观念 ,向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人民的城市转变 ; 破除 “ 重增长
轻 环 境 ”的观 念 ,从 粗 放低 端 的增 长 方 式 向高端 发 展 、绿 色 发 展 、低 碳 发展 、生 态发 展 转变 ;破 除 “ 重建设 轻 管理 ”的观念 ,从低 效粗 放管 理 向精 细管 理 、 慧管 理转 变 ; 智 破除 “ 重经 济 轻社 会 ”的观 念 ,从 经 济 社会 不 协 调发 展 向包 容发 展 、大力 发展 民生社 会 事 业转 变 ;破 除 “ 城 区轻 农 村 ”的观 念 ,从 城 乡二 元 对 立到 统筹 城 乡发 展 转 变 ; 重 破除 “ 重规 模 轻结 构 ”的观 念 ,从 注 重城 市 规模 形 态摊 大 饼式 扩 张 向空 间布局 结 构优
化 、内涵提升转变; 破除 “ 重洋轻土”的观念,从 “ 千城一面”向更加重视传承历史文 化、发展城市特色转变 ; 破除 “ 自身轻周边”的观念 , 重 从独善其身向加强 区域协调互 动发 展转 变 ;破 除 “ 政府 轻 市 场 ”的观 念 ,从 政 府 完全 控 制型 向建 立 政府 引 导 、市 重
地球日特辑了解可持续交通规划的城市案例
地球日特辑了解可持续交通规划的城市案例在当今社会,交通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汽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可持续交通规划成为各个城市追求环保和高效交通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实施可持续交通规划的城市案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案例。
哥本哈根以其可持续交通规划而闻名于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汽车使用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
为了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哥本哈根大量投资建设了专为自行车设计的道路和桥梁,并建立了自行车租赁系统。
此外,该市还引入了电动公交车,以减少公共交通的尾气排放。
这些措施的成效显著,现在哥本哈根有超过50%的居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而私家车的使用率下降到25%以下。
第二个例子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可持续交通规划。
墨尔本通过建设全国最大的电车系统和改善公共交通网络,成功减少了对个人车辆的依赖。
市政府还积极推广“Metro Bike Share”项目,在市中心建设自行车租赁站点,并提供了免费自行车停车设施。
此外,墨尔本还支持和鼓励电动汽车的普及,通过建设充电站和提供购车优惠等措施,推动居民使用更加环保的交通工具。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可持续交通规划。
里约热内卢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辆在市区的使用。
该市引入了BRT(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便利程度。
此外,里约热内卢还为自行车骑行者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并通过推广共享自行车计划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这些可持续交通规划措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环保的出行选择,大大减少了城市拥堵问题。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首都北京的可持续交通规划案例。
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首先,北京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增加了地铁线路和公交车数量,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其次,北京限制了私家车的数量和使用,通过摇号和限行政策来减少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
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实践案例
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实践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实践案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的建设成为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西部大城市的代表,成都市在构建都市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就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探索实践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展示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和代表性的大城市之一,也是国家中部地区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
成都以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卓越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和企业投资,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为了更好地利用区位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开始探索建设都市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成都都市圈的建设旨在整合成都及周边城市的资源优势,促进城市间的互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
通过都市圈建设,可以促进成都及周边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人才交流,提高城市发展的综合能级,推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成都市及周边城市在都市圈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实践探索:1. 成都-绵阳都市圈建设成都市与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自然条件优越,是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与绵阳市之间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居于全省前列。
通过深入合作,成都市与绵阳市共同打造了成都-绵阳都市圈,推动了两市经济发展的协同增长。
双方在产业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成都市与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成都都市圈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成都市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与自贡市共同打造了成都-自贡都市圈。
双方加强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都市圈的发展。
最佳实践成功的交通设施项目案例研究
最佳实践成功的交通设施项目案例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交通设施项目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本文将通过对三个不同国家的交通设施项目的案例研究,探讨最佳实践成功的交通设施项目的关键因素。
1. 案例一:新加坡地铁系统新加坡地铁系统是全球公认的一个成功的交通设施项目。
该项目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示范性建设方式:新加坡地铁系统通过建设其北南线和东西线的示范路段,展示了地铁的可行性和效益。
- 加强规划: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优秀的城市规划,地铁线路与城市的主要区域及重要地标相连。
- 技术创新:新加坡地铁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2. 案例二:荷兰自行车道网络荷兰自行车道网络是一个全球公认的鼓励自行车使用的成功项目。
该项目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政府政策的支持:荷兰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居民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 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荷兰建设了一套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将自行车道与主要道路无缝连接。
- 安全设施:荷兰在自行车道上设置了专门的交通信号灯、安全护栏等设施,保障骑行者的安全。
3. 案例三:中国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高速铁路网络是一个令全球瞩目的成功项目。
该项目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快速建设: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在短短几十年内得到了快速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
- 高技术应用:中国高铁在设计和建设中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如磁悬浮、超级列车等,提升了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 经济效益:中国高铁项目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结论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在最佳实践成功的交通设施项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充分规划和设计是一个成功项目的基础,通过合理布局和连接,确保交通设施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技术创新是一个成功项目的核心,利用高新技术提升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世界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级 版 的 快 进 键 。 考 察 梳 理 巴黎 都 市 圈 、 伦 敦 都 市 平 方 公 里 ; 跨 越 了法 国 ( 巴 黎 一 鲁 昂一 阿 费 尔 城 市 圈、 东京都市 圈 、 纽约都市 圈等业 已成熟 、 最 富 盛 圈 ) 、 德国( 莱茵一鲁尔城市圈 ) 、 荷兰( 兰斯 塔 德 城
巴黎都市 圈 、 伦 敦都市 圈 、 东 京都 市圈 、 纽 约 影 响 了 巴黎 城 市 的 发 展 定 位 —— 建 设 成 为 欧 洲 西 都 市 圈 等 世 界 四 大 都 市 圈 是 目前 全 球 公 认 最 成 功 北 部 的 中 心 城 市 。 1 9 3 2 年, 法 国 首 次 提 出 打 破 行
区整治 规划 管理 纲要 》 要 求 沿 城 市 主 要 发 展 轴 和 三 条 长 廊 地 带 , 同 时 在 长 廊 终 端 分 别 建 设 三 座 具 城 市交通轴建设卫 星城市 , 疏 解 城 市 中心 区人 口 , 有“ 反磁 力 吸引 中心 ” 作 用 的城市 , 在 更 大 的 地 域 重点 发展航空 与高速铁路 , 形成 巴黎至伦敦 、 布 鲁 范 围 内解 决 伦 敦 及 其 周 围地 区 经 济 、 人 口 和 城 市 塞尔 、 阿姆 斯 特 丹 、 科 隆 及 德 国 西 部 等 地 的 “1小 的 合 理 均 衡 发 展 问 题 。 1 9 7 1年 , 由 内伦 敦 、 大 伦
名 的世界 四大都 市 圈的发展 脉络 , 提 炼 总 结 其 发 市 圈 ) 以及 比利 时 ( 安德卫普城市 圈) 等 4个 国 展特点 , 有 利 于 我们 更 好 地 遵 循 城 市 发 展 规 律 、 呼 家 。其 兴 起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1 8世 纪 。 当 时 , 巴 黎 应 人 民 群 众期 盼 、 续 写 新 型 城 市 化 的生 动 “ 浙 江 实 已经 成 为 欧 洲 的 文 化 中 心 , 启 蒙 孟德 斯鸠 、 卢 梭 等 大 师 向各 地 播 散 。 莱 茵 河
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
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本文将介绍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评估和回顾,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如何在城市交通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环境。
【主体部分】1. 伦敦伦敦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
伦敦地铁系统运营时间长,站点密集,乘客能够方便地抵达城市的各个角落。
伦敦还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自行车共享和步行。
2. 新加坡新加坡以其先进的交通规划和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而闻名。
新加坡地铁网络覆盖全岛,自动驾驶地铁的运营也进一步提高了交通效率。
该城市还积极推广电动公交车和电动汽车,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
3. 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地铁网络日益完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北京还推广公共自行车和共享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效提高交通效率。
4. 孟买孟买作为印度的经济中心,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孟买开展了公共交通优化计划,扩建地铁线路,并推广了公共自行车和公交车的使用。
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5. 东京东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东京发展了复杂而高效的地铁系统,并加快推广可持续交通方式,如共享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等。
这些举措使得东京的交通系统更加便利和环保。
6. 赫尔辛基赫尔辛基是一座致力于绿色出行的城市。
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赫尔辛基非常流行,市民可以轻松地租用自行车,享受自由的出行方式。
赫尔辛基还实施了电动公交车计划,减少了尾气排放。
7. 温哥华温哥华是加拿大的一座环保城市,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该市的地铁和公交系统覆盖面广,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
温哥华还倡导步行和骑行的绿色出行方式,并积极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
国外典型都市圈市域铁路发展及启示
务 ,线路 示意见图2。其 中,JR Lll}线 长34.5 km,29个
车站 中有24个是换 乘站 ,在连接地 铁 、JR线 、私铁
发 挥 着 重 要 作用
(3)私铁 :主 要在 JI{线 术覆 盖 的 域 承 尔 京 都
中 一12,23区 的 客 流 输 送 , 主 以 JI{Il_J于 线 各 站 ,t_为起 点
铁 路 )较 少 ,北 京 、 _f:海 等 都 市 圈 市 域铁 路 的 长 度 都市罔 与茨城县 、枥木县 、群 马县等组 成 )5个 圈层 。
均 不 足 l00 km (如 北 京S2线 77.0 km、上 海 金 山铁 路 其 中东 京首都圈 、都 市圈 、东 京都示意 见图 l。由于都
定规模 的市郊 客流 。
按 照传 统观 点 ,通 常将 东 京划 分为都 心 三 区 (中
纵 观 东 京 、 巴黎 、纽 约 等 国 际 大都 市 圈 ,为 解 央 区 、千代 田区 、港 区 )、东 京都 中 f i,23区 、东 京都
决 人 们 在 城 市 与 周 边 新 城 或 卫 星 城 镇 之 间 的 工 作 和 (行政 意义 的东 京 , 由东 京 都 中心 23区 、西 部 的
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借鉴——以上海为例
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借鉴——以上海为例摘要:对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进行梳理,主要包括都市圈的主城区与新城联系的交通需求特点、道路公路网络形态、轨道交通以及铁路结构。
总结国外交通联系模式的经验,为上海都市圈以及我国大都市圈主城区与新城的联系提供了可借鉴的交通模式。
关键词:大都市圈,新城,交通联系模式,对比研究1.前言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重构大都市地区空间体系,强调新城的能级提升、更关注新城主城区之间以及与新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
随着进一步发展,现有规划中新城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模式已不能满足大都市圈发展需求,同时也未考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更新对出行圈层距离的影响。
上海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与纽约、伦敦等公认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圈层交通联系还在发展阶段。
通过案例比较建立大都市圈发展背景下适应性强的交通规划思路。
1.基础指标对比1.城市概况全球城市城市的范围可分为主城区、新城范围、都市圈范围,具体规模如下表所示。
其中,为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将城市圈划分为4个基本区域:第一圈层为主城区(中心城)范围;第一圈层、第二圈层为主城区(中心城)及新城范围,第三圈层为都市圈范围(邻近城市),下表为第一圈层的居住人口及密度。
图1 东京、纽约、伦敦、新加坡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尺度对比表1 国际大都市各圈层的面积及居住人口表2国际大都市居住及就业人口密度(人/km2)1.1.交通设施指标各大都市圈中新城之间联系主要有5种方式:个体交通主要依靠高快速路、主干路,公交包括轨道交通、中运量、常规公交。
新城与中心城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轨道交通的联系,相关轨道交通长度、密度见下表。
表3轨道交通线路长度km[1]1.交通发展模式1.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1.东京东京城市发展模式为环连中心式,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中心被城市骨架环线串联起来。
东京在距城市中心30-40km的范围内规划了4个大规模的新城。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案例研究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案例研究引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一个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研究,探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案例一:新加坡的交通规划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交通规划备受国际瞩目。
新加坡政府通过综合交通规划,成功地解决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首先,他们实施了严格的汽车管制政策,包括高昂的车辆购买和使用成本,以及限制车辆数量的配额制度。
这使得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其次,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了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新加坡的交通规划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交通设施的效率等。
案例二:伦敦的交通规划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交通规划也备受瞩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伦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首先,他们引入了“拥堵收费”政策,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收取费用。
这项政策有效地减少了私家车的数量,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其次,伦敦政府大力发展了地铁系统,并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
这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减少了交通拥堵。
此外,伦敦政府还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和步行,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等措施,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
伦敦的交通规划经验告诉我们,要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限制车辆进入、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非机动出行等。
案例三:东京的交通规划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交通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东京政府通过建设高效的交通系统,成功地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首先,他们发展了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包括多条地铁线路和大量的地铁站点。
这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减少了交通拥堵。
近零碳交通示范区的实践案例
近零碳交通示范区的实践案例近零碳交通示范区是指在城市或特定区域内推行低碳交通方式的示范区域,旨在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10个近零碳交通示范区的实践案例。
1. 深圳坪山新区:深圳坪山新区是中国首个以近零碳交通为目标的示范区,该区域通过建设地铁、公交、自行车道和步行街等交通设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2. 荷兰鹿特丹市中心:鹿特丹市中心的交通示范区采用了多种低碳交通方式,例如建设自行车道、提供共享自行车服务、推广电动汽车和电动公交车等,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
3.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纽约市曼哈顿区通过建设地铁、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和推广步行街等措施,鼓励居民使用低碳交通方式。
该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4. 日本东京奥运村:东京奥运村作为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采用了多种低碳交通方式,包括建设地铁、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和推广电动汽车等,以减少运动员和观众的碳排放。
5. 加拿大温哥华市:温哥华市通过建设地铁、轻轨和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6. 英国伦敦市中心:伦敦市中心通过实施拥堵收费和建设自行车道等措施,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以降低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7. 新加坡滨海湾:新加坡滨海湾是一个低碳交通示范区,通过建设地铁、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和推广电动汽车等,鼓励居民和游客使用低碳交通方式。
8. 法国巴黎圣母院区:巴黎圣母院区实施了严格的交通限制措施,减少了私家车通行,推广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以改善区域的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
9. 德国柏林市:柏林市通过建设地铁、轻轨和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
10. 澳大利亚悉尼市:悉尼市通过建设地铁、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和推广电动汽车等,鼓励居民使用低碳交通方式,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这些近零碳交通示范区的实践案例表明,通过建设低碳交通设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国外大都市圈或首都圈产业布局规划与实践
城市化的过渡阶段, 纽约等美国大都市圈出现再城市化现 象, 而东京大 都市圈跨越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阶段,直接进入新一轮城市化阶段。 2 .空 间开 发 与产业 布局 。半个 多世 纪 以来 ,发达 国家大都 市 特别是首都城市的规划思想不断发展。 伦敦突破14年大伦敦规划的同 4 9 心 圆 闭布局模 式( 封 中心城 一隔 离带 一卫星城)2世 纪6 年代 中期的 大 ,0 0
维普资讯
国 大 市 或 都 产 布 规 与 践 外 都 圈 首 圈 业 局 划 实
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的城市发展、 产业结构与空间布
局调整 由来 已久,经历 了上 百年 的历程 ,积 累 了丰 富的经验 ,也有一 些 失败 的教训 , 中巴黎和 东京 大都市 圈及首都 圈的发展 与问题 最具典型 其
通 问题 ,将 大型公共建筑 与交通设施在 “ 三环半 地 带集中建设 ,以改 善 中心 聚焦 的困境 。巴黎为 了避 免向旧城 聚焦 ,采取积极 的规划布局 措 施 , 6 年规划沿塞纳河 南北 两边平行轴 线发展新城;19 年规 划建设 15 9 94 多中心 的城市总体格局 1 6 年开始 鳊制 的 第二次纽 约区域规划 , 8 9 最主 要 的内容也是把 纽约改违成 为多中心大城 市 , 为大量增 长的就业需求做 准备 ,并且 集 中提供 高水平 的公共事业 。发达 国家的实践证明 , 一座城 市的生存 与繁 荣并不仅仅依赖 于 自身的发展 , 而需要 其腹地 郊 区 巴黎居 民同等 的生活水平。 1 7 ~1 8 年 ,新城增 加人 口占整个 巴黎 大区新增人 95 94 口的 4 % ,与 巴黎市 区构成统一的城市体 系,达到 了 7 重新布局 巴黎大 区产业和 人 口、保持 巴黎 国际竞争力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在连接城市、区域乃至国际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其布局设计的合理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的剖析,总结其设计理念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从枢纽的选址、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布局、换乘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成功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实践策略。
通过对这些国外典型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有效连接城市内外交通二是功能定位明确,能够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三是交通组织有序,能够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四是空间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五是换乘设施便捷,能够为乘客提供快速、舒适的换乘体验。
1. 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交通集结点,更是连接不同交通方式、实现交通流转换的关键节点。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以及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出行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集散大量的客流和货流,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从而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对于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和建设往往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
综合交通枢纽还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跨国合作与项目案例分享国际交通设施项目的合作经验和案例
跨国合作与项目案例分享国际交通设施项目的合作经验和案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跨国合作在各个领域中日益普遍。
其中,国际交通设施项目合作是一个关键的领域,涉及到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努力改善道路交通、铁路、航空、水运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国际交通设施项目的合作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期能够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跨国合作在国际交通设施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交通设施项目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单一国家很难独立完成。
通过跨国合作,可以整合各国的资源和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中国与巴西共同合作建设的南美洲跨洲公路项目。
该项目连接南美洲大陆东北部的巴西群岛与南极洲,将加强南美洲与南极洲的联系,并促进整个南美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中巴两国的强大技术支持、资金投入和政府合作。
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两国共同努力,项目最终按期完成并投入使用。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美国与英国合作建设的大西洋隧道项目。
该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交通设施项目,将连接美国东海岸和英国,缩短大西洋两岸的距离并提高交通效率。
该项目的成功受益于美英两国的密切合作、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
双方共同投入资金和人力,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最终建成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隧道。
除了以上两个案例,还有许多其他国际交通设施项目合作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这些经验包括:充分的合作伙伴选择,确保各合作方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协调机制,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遵循合作过程中的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充分发挥各国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跨国合作在国际交通设施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作,不仅可以整合各国的资源和优势,还能够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球交通体系的发展。
通过分享以上的国际交通设施项目合作经验和案例,希望能够为日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国际交通设施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摘要:对国际上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剖析,包括旧金山的港湾站、巴黎的拉德芳斯站及柏林的来哈特站;描述了其内部的换乘流线,概括了其平面及立面布局的特点,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平面布局,立面布局Analysis of Typical Layout Design in Foreign IntegratedTransport Hub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transport hub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port hubs of Transbay Terminal in San Francisco, La Defence Terminal in Paris and Laher Bahnhof in Berlin,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ect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s, holds that the know-how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road shall be introduced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ransfer line, transect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尚不完善,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先进枢纽有不小的距离。
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但设计理念和布局设计方案不合理也是一项重要原因。
本文试图剖析国外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包括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巴黎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换乘枢纽及柏林的来哈特枢纽(Lehrter Bahnhof),重点分析其布局设计特点,从中提炼其设计理念,供有关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城市交通设施规划最佳实践与成功案例
城市交通设施规划最佳实践与成功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各地纷纷进行交通设施规划,并实施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城市交通设施规划的最佳实践,并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城市交通设施规划的最佳实践1. 综合考虑交通出行需求在进行城市交通设施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市民的交通需求。
这包括对城市内部的通勤需求、商务需求和休闲需求的综合考虑。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可以合理安排交通设施的建设。
2. 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交通设施规划应当注重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率。
这包括增加公交线路,优化线路布局,增加车辆数量和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可以推广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方式,使得市民更加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
3. 鼓励非机动交通方式推广非机动交通方式,如步行和骑行,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有效手段。
通过建设步行和骑行道路网络,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交通方式,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量,减轻道路拥堵状况。
4. 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交通设施的效率。
利用交通监控系统,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间,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利用智能导航系统,推荐司机和行人选择最佳、最短的路线,也能减少交通拥堵。
二、成功案例分享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的城市,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新加坡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同时严格控制汽车数量,并通过交通管理系统控制路况。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的交通状况相对较好,同时也鼓励市民改变出行习惯。
2. 伦敦伦敦是世界上公共交通系统发达的城市之一。
伦敦的交通设施规划注重发展地铁、轻轨以及公交系统,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
市民可以通过一张交通卡,在伦敦的各个角落自由出行,既方便又节省时间。
迈向“治理联盟”全球大都市圈空间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迈向“治理联盟”:全球大都市圈空间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赵 峥 王炳文当前,以大都市圈为空间单位参与全球竞争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战略选择,大都市圈已经成为最重要并且最具效率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是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平台。
而不断完善大都市圈治理体系、提升大都市圈治理能力,也日益成为国家或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在大都市圈快速形成与成长阶段,为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与都市圈内诸多主体往往倾向于构建不同类型的利益创造与分配机制,使大都市圈成为以经济规模增长为导向的“增长联盟”。
这种纯粹经济利益导向的治理模式,容易导致大都市圈内部交流与外部交往更多限于经济领域,且往往竞争多于合作,并引发诸如府际合作效率不高、跨区域治理“碎片化”、空间资源错配与发展失衡等问题。
为弥补“增长联盟”的不足及应对大都市圈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治理等问题,世界主要大都市圈都在积极推动治理创新,实现治理理念从“重增长”向“重发展”的转变,努力形成发展导向的“治理联盟”,推动治理效率、发展质量及成果共享的有机统一。
世界主要大都市圈的空间治理探索(一)纽约大都市圈。
纽约大都市圈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以纽约为中心,面积和人口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五分之一。
纽约大都市圈在空间治理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凸显规划人本理念。
1929年,纽约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编制了全球首个完整的大都市圈规划。
随后,针对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现实需要,纽约大都市圈分别在1968年、1996年和2017年出台了三次规划(如表1),逐渐把大都市圈发展的重心从经济增长转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就业增长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区等方面,更加重视缩小贫富差距及推进教育、医疗、生态等公共产品的均等化,以不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大都市新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城在全球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交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新城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学习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是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中,公共交通建设一直是优先考虑的方向。
例如,伦敦的地铁系统向来被誉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它为伦敦的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成为伦敦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比如北京的地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为首都的居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
因此,我国在发展新城时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二、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在国外大都市新城的发展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交通方式。
除了地铁、公交等传统交通工具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逐渐成为新城交通发展的热点。
这些新型交通方式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我国,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共享汽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正在逐步普及。
因此,我国应该在发展新城时,积极引入和推广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在国外大都市新城的发展中,交通规划与管理一直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交通规划可以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指导,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同时,科学的交通管理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品质。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摘要:本文通过简略比较和探讨已趋向成熟的国外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特点、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我们认清都市圈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大都市圈所处发展阶段和存在不足,从而为我国大都市圈的培育发展提供有效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都市圈比较启示目前,国际公认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为核心的国外五大都市圈,以其人口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经济和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当今世界最大财富和最先进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城市经济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纽约都市圈——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一)基本概况及特点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经济最发达的东海岸,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包括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纽约都市圈以曼哈顿岛为核心,然后逐渐向外蔓延和扩散,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四个圈层:一是核心圈,主要包括曼哈顿地区,是典型的中央商务区(CBD),是纽约的城市商务活动中心和高档功能集聚区域,也是整个纽约都市圈的核心部分和美国经济的“心脏”,曼哈顿岛总面积58平方公里。
二是纽约市(城区),主要包括纽约市辖的曼哈顿、皇后、斯塔腾岛、布朗克斯、布鲁克林等五个自治区,总面积约830平方公里。
三是纽约大都市区,是指由纽约市区及其周边若干郊区相连接、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所组成,其中的郊区不属于城市当局管辖,但与城市经济高度联系,是主要的通勤区域,属于纽约大都市圈的内圈,总面积为10202平方公里。
四是纽约大都市圈,即上述所界定的“跨越10个州、包括五大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包括纽约大都市区加上纽约大都市圈的外圈,总面积为13.8万平方公里①。
纽约都市圈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功能最完善的大都市圈。
世界发达国家城市交通治理经验
世界发达国家城市交通治理经验Post By:2005-8-9 11:49:00 [只看该作者]交通拥堵是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治理交通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经验之一:优先发展公交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有28条地铁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地铁站遍及全市各地。
此外还有公共汽车线路244条,总长3000多公里。
纽约还有连结周围地区的通勤火车,为居住在纽约周边地区的人上下班提供经济快捷的交通服务。
据统计,纽约公交系统每年运送的乘客达24亿人次,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公交系统。
目前,在曼哈顿中央商业区工作的人中有80%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手段。
旧金山市政府也早在1973年就提出了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Transit First Policy),目前进入旧金山市中心上班的人中,有20%是利用公共交通,这在美国同等规模城市已是最高水准。
英国是欧洲使用汽车最多的国家。
以伦敦市为例,目前,伦敦已建成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一体,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伦敦交通有70%依靠地铁,每小时发出的列车达90班次。
与此同时,地面公共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地铁、火车和地面公共汽车立体交通网遍布伦敦市各个角落。
拥有约1200万人口的东京市,多年来一直大力发展轨道公共交通。
东京人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东京的地下交通承担着全市80%的流量。
在东京都的23区中,公共交通承担着70%的出行,为世界之最。
目前,东京市拥有400公里的地铁网络,即便地面交通全面瘫痪,轨道交通也完全可以承担交通任务。
新加坡约有80万辆汽车,其中约50万辆为小汽车。
为此,新加坡也断然采取了抑制私人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
目前,新加坡全国公路干线长度已超过3000公里,其中以泛岛高速、中央高速和淡滨尼高速为主的9条高速公路总长已达140多公里,构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有效地鼓励人们舍弃私人交通工具,享用便利而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从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长三角区域高速城际交通、国际海港、国际空港、国内空中巴士、水上高速通道等重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着手,提出了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区域重大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国家和二省一市有关部门制定长三角区域重大交通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体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对于促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泛长三角区域乃至中西部地区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重大交通设施统筹规划的时代背景和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21世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趋势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大都市群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
一方面,随着资源、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超大城市群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浪潮的涌动和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都市群发展必须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水平、集约化和可持续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大都市群发展两大趋势和特征客观上要求长江三角洲都市群区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制定为长三角重大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重大要求。
这些都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依据。
而长三角区域一大批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既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化的协调机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
同时,也将改变长三角以宁、沪、杭、甬为四大节点的“Z”字型区域空间发展格局。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具有国际影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沪崇苏大通道(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启大桥、崇海大桥)的全面竣工,将使长三角区域空间交通格局走向以上海、宁波、南通共同构成的长三角东部极核区为前导增长源,并形成纵向(沿海)发展轴,以上海苏州南京(沿江、沿线)、宁波杭州(金华、衢州沿线)为两条主要横向发展轴,共同引领长三角区域乃至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π”型空间格局。
(参见图1-1)长三角区域“π”型空间交通格局的形成将极大地推动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