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意义上来讲,城市群是指城市发挥其机能时与周边地域所形成的种种 密切联系所波及的空间范围,因此它是一个超越城市行政地域、景观地域 、功能地域的概念。 城市群的特征: (1)城市群的空间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城市 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职能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对周边 城镇与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是整个城市群域内的经济中心和增 长极。 (2)城市群一般可分为单中心城市群和多中心城市群。 (3)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和次一级的中心城镇也具有相当的人 口规模与人口密度。 (4)城市群内具有相对发达并高度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交通 网络。 (5)城市群是一个以经济联系、社会联系以及生态联系为核心形成的一 体化的区域。
在纽约,同时吸引了与之相关的各种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 部门,形成了一个控制国内、影响世界的服务和管理中心。
波士顿:是有名的文化城市。全球闻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 学院就在该城。以波士顿为中心的128公路环形科技园区已形 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园,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美微电子技术中心。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各国中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
1、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主 导作用。 2、城市布局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3、城市化通过推力机制和拉力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城市是区域经济联系的枢纽,城市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城市群),以不到1/10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面积,承载了全国1/3以上的人口, 创造了全国1/2以上的GDP。未来5到10年内,预计我国城市群 将涵盖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会占到城市 总人口和GDP的82%和92%。城市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日益凸显。
但就总体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城市群仍存在着三大问题。从 全球层面看,主要问题是“发育不足”。与20世纪中后期形 成的世界五大城市群、美国21世纪初期涌现的十大城市群 、2008年西方学者佛罗里达提出的全球经济产出排名中超1
切联系且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一旦形成城市群就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 头。城市群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组 织模式、经济分工的协作体系,实现以城乡互动、区域一 体化为特征的高级演进形态,通过不同规模、不同类型、
不同结构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等级、不同分工。
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补充,使得规模效应、聚集效 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城市群建设强调产 业联系,注重关联性,因此群内的经济增长容易形成扩散 效应,这对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叠加。
纽约:是这个城市群的核心。联合国6个主要机构的5个设 在这里。早在20世纪初,纽约就享有全美国“银行之都” 的称号。近一个世纪以来,其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世界的金 融、证券和外汇市场。纽约历来又是美国和国际大公司总
部的集中地,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约有30%的总部设
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经济特征:制造业产值占 全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美国最大的商业贸 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带内的每个主 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若
孤立地看待每个城市,其功能大多为单一的,但整体性功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
和人口,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 强,对周边区域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城市群是区域经济 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其中,中心城市对群体内其他城市 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文化辐射和向心作用。
三、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城市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分布一定数量的不同性 质、类型和等级 的城市,它们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交 通条件和信息网络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并以一个或两 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等密
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
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 等城市群。
可以预期,在未来五年,中国的城市群整体上将进入快速 发育的阶段,初步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将构 建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充任区域发展的主要抓手。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的关系
职能为主的政治中心,市区人口中的一半是受联邦政府雇佣的
官员和服务人员。 费城:该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它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重 化工业发达,为美国东海岸主要的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 全市就业人口中的2/5从事制造业。费城港也是美国主要港口 之一,主要承担近海航运。
从上可见,该城市群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 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间又 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各种生产要素 在城市群中流动,形成了城市群巨大的整体效应。世界城
而现在各港口之间也有合理的分工:纽约港是美国东部最
大的商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 运;巴尔的摩作为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而波士顿则 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同时兼具渔港的性质。
第二节城市群的概念与功能
一、城市群的概念与特征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最先明确提出的城市群概念当属美籍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城市 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 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聚集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的、 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戈特曼认为,大城市 群的形成有五个基本条件或标准: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中心城市与都市 圈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 之间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 (4)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市纽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先导创新作用。通过合理的
调整,既成功地加强了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地位,又使周围 地区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如纽约作为一个老工业中心,在 20世纪初的就业人口中,制造业占35%,到1950年下降为 29.5%,但制造业绝对就业人数仍缓慢增长。
5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服务职能的增强,制造业就业人 数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呈直线下降,1980年仅占 17.4%,而同期第三产业却从54.7%上升到81.8%。又如, 这一城市群多港口,早先各城市的发展都以港口为基础,
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和创新及扩散等
。产业对聚集经济的追求使得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向 城市聚集,最终导致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范围的扩张。 聚集和扩散两种力量的互动,最终推动城市群的空间形态 不断演化,实现城市群域内地域空间组织的优化。
三、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机制
城市群的生产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规模经济 的追求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根本动力。 2、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 3、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是城市群生成与发育的运行条件。 4、技术进步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 5、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 6、正确的空间规划指引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制度保证 。
四、城市群内的分工与资源整合
城市群内各主要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 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整体聚集优 势。城市群作为一定数量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聚合体,更 强调各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各城市职
能的协调与互动。因此,对区域内城市职能分工的研究是
城市群区域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而良好的职能分工是一 个地区获取竞争力的关键。
一、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整体, 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核心,而区域 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腹地,两者不可分割。 城市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 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二、城市群的性质与功能
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城市群具有以下的经济性质与功能: 1、城市群的高聚集性。 2、城市群的高能级性。 3、城市群的开放性。 4、城市群的自组织性。
第三节 城市群的形成机制
一、城市群形成过程的阶段性 戈特曼认为大城市群是城市化历史进程在工业社会和后工 业社会的必然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 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各阶段城市规模、城市中间的联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将城市群作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重要方式。 《建议》称,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 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
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雷同化”与“同质竞争”
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培育城市群内部良好的城市层级和分 工体系,还有可能重蹈东部发达地区“先污染,再治理”的 覆辙。
在城市群自身方面,主要存在着四大瓶颈:一是在发展模式 上呈简单化和粗放型,不利于城市群的均衡和精细增长;二 是未形成有效的文化协调和联动机制,层级体系和一体化 缺乏内生动力;三是区域合作尚处于“浅表阶段”,战略与
系和空间结构可以归纳如下:
1、城市孤立发展阶段。
2、单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
3、多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 4、大城市群发展及成熟阶段。
二、城市群形成与演进的动力
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动力 来源于对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聚集经 济,这是因为产业通过在空间上的聚集,可以获取一种因 共享区位而由相邻企业相互提供的“免费服务”,包括降
5、城市空间结构决定城市竞争力,进而决定区域竞争力。
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二、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 告诉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重合, 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 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千亿美元的前四十个城市群相比,由于起步晚、资源条件不
足和发展环境复杂等原因,我国城市群尚未形成良好的城市 层级和分工体系,区域协调和一体化水平比较滞后,在城市 生态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差距更大,并出现了“城市群 未立”而“城市病多发”等危险迹象。
从全国范围看,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长三角、珠 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目前扎堆出现的中西部城 市群尽管数量已远超东部,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 模也有较快增长,但整体发展水平却与前者差距很大,存在
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群成形最早,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从 波士顿向南,经过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10座 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以及它们附近的一些卫星城 镇,连绵不断,构成带状大都市带。该城市群面积6万km2,
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4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
第四节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规划
自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城市群”战略以来, 目前我国初具规模或得到普遍认可的城市群已在30个左右,其 中,排名居前的十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
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