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在商朝已有了贝壳的使用,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少已接近货币了,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长时间。

把铜用来作为货币,也许是从仿铸贝开始的。铜贝也有几种:

有些凸起得更像真贝,锯齿纹成曲线;有些则比较扁平,锯齿纹成直线。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大家在交换时就将刀、铲、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一个地方对一种生产工具用得最多的话,这种生产工具就变成了这一地区的货币。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币钱。

布币:

古代有一种农具叫做鎛,布币的形状就很象鎛,由于"鎛"、"布"同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很象鎛的钱币叫做布币了。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铲形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空首布也有很多种类,最早的空首布特别粗大,科就是农具铲。这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布币。还有一种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两面大都没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这种又可以分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种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空首布中有些比较小型的,上面有两个字,如济釿、艴、釿、东周、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个字的。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

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尖足布坚韧,普通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圆足布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裤裆。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圆足布以?字布为最多。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

开一个圆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点。普通圆足布背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货币的流行。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它财物如珠、玉、贝、银等都不能作货币。秦时制造半两钱。这时铸币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所以现在所见半两钱枚枚不同。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因此方孔圆钱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汉承秦制,只是这时黄金只作为宝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日常交流中专用铜钱,铜钱的地位也就愈发重要了。

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已渐渐的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

是由地方铸造,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据史书记载西汉的铜钱有八种,其实有些钱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同,名称相同。实际上可归纳为三种钱:

半两、三铢、五铢。

汉半两的重量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半两钱,身小肉厚,文字也没有规则,大家认为这类半两是汉初半两。汉初半两钱是比较大样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了几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的种类就多了,普通五铢钱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这是和以前的钱币所不同的。五铢钱中也发现有少量是光背的,这是最早的五铢即元狩五铢。武帝以后的五铢钱只有宣帝五铢可以辨别。它的特别就是五字相交的两画向内收,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它记号,比如内廓上面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

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除形制特殊的钱币外,几元钱即可买到一枚,而使用了几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铢钱就达数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将五铢改为三铢的。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灵帝这时曾铸有一种四出五铢钱,就是五铢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的四角直达边缘。当时就有人说铸成此钱政权必四道而去,后来果然黄巾起义,推翻刘汉统治。

西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激化了,西汉皇帝完全陷在绝望的困境中。这时候,上层毫强地主的代表王莽,取汉帝而代之,做上了皇帝。王莽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汉成帝起,王家就有九个人封侯,连王莽在内有五个人做了大司马,朝廷大权几乎全部归王家掌管,地方官也多为王家任用的人。

公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马后大封亲信,这些举动得到刘、王二姓的支持,有了基础后王莽便废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

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大的币制变动有四次,钱币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这种空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

居摄二年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

“大钱五十”,又铸造契刀、错刀、与五铢钱并行。第二次改动币制在始建国元年,罢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专用大小钱。大钱值五十,另铸小泉直一。第三次币制改动在始建国二年,行宝货制。宝货制的内容,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

即金银铜龟贝;六名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王莽的宝货制最后完全失败了。老百姓对于这种光怪陆离的制度,流通时必定头昏眼花,布币十种一级只相差一铢重,很难辨别,到于龟贝之类的货币就必须随时测量。引起诸多麻烦,所以民间拒用宝货制,只用大小泉。于是王莽废龟贝布属,复行大小钱。第四次改制,废大小泉,改用货布、货泉两种。大钱五十行久,令民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近六年。王莽的币制虽然失败,而且只行于一个很短的时期,但钱币艺术却达到了历代钱币的一个高峰。莽钱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是青铜铸的。

错刀的黄金划环部“一刀”二字,又称金错刀。刀身模铸阳文“平五千”三字。

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千钱。解放后在陕西临潼一带发现过“一刀平五千”数枚,现在一枚“一刀平五千”值人民币5000元左右。契刀通长二寸二分(汉尺),实测

7.3厘米。错刀重大约20至40克,契刀重约

16.4克。另外还有泉货六品、布货十品、十布筹码货泉与货布。

王莽的这六泉十布中除“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干”外,其余的十三种价值都大,“中布六百”和“壮布七百”价达人民币2000元至4000元不等,而“壮泉四十”一枚就值人民币

1.5万元。莽钱虽然版别多,但铸造工艺讲究,大体上钱文都是以悬针篆为主,制作精细,铸币轮廓斜削,笔划细挺流畅,布局匀称。莽钱伪品较多,普通的:

大泉五十“无伪品,但是币背有星、月纹、吉语等这类“大泉五十”也有伪品。

东汉后期愈来愈黑暗的政治,逼得广大农民不能生活下去了,于是农民起来造反,全国陷入混战之中,献帝初平年间袁术、曹操等军阀也起兵,董卓挟天子入长安,销熔五铢钱,铸小钱,使汉代又发生了一次物价狂涨。汉末的战乱持续到三国鼎立时期,从经济上说,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

蜀汉政府治理经济,铸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这大概是攻入程度时所铸的。初铸很厚重,后来逐渐薄起来。厚重的有一种背面有文字,这是四川犍为所铸,这是方孔钱中纪地名最早的钱。第二种币是直百,最大的有四铢重,后来越小直至每枚不到半铢。另外有两种五铢钱,一种钱文类似直百五铢,有内廓,小样。另一种钱文类似直百五铢,没有内廓,稍大且薄。

这两种直百五铢价格都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人民币不等。孙权统治下的吴国最初是使用王莽大泉,后自己铸币,嘉禾五年铸大泉五百,赤乌元年铸大泉当千,后又铸当二千,当五千的大钱,都是用红铜。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有各种

大小,初期的厚重,以后逐渐减重。现在一枚大泉当千,当二千等币价格都在千元以至万元不等。曹操创立魏国,初期使用五铢钱,后又废弃。至到太和元年,又铸五铢钱。这种太和五铢现在价格一般在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魏国自曹睿死后,蜀国自诸葛亮死后,吴国自孙权死后,逐渐衰落。于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灭诸国建立了短暂的晋王朝。由晋到隋的三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代。

这个时期在中国大货币经济史上也有其重要性,年号钱的出现,钱币的称文,称贯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事。

这个时期在钱币方面,自然是以铜钱为主,在南朝萧梁时候,曾普遍使用铁钱。两晋的币制很混乱,流通的钱有吴国以前的铸币和各种古钱。只有沈郎钱是新铸的,沈郎钱是指沈充所铸的小五朱,这种钱遗留后世较多,这种钱的特点是称"朱"而不称"铢",铜色发白。传世的丰货钱和汉兴钱也属这一时代。东晋偏安江东,以后南方经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它们的币制均混乱,这四个朝代都曾铸钱。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立钱署铸四铢钱,比五铢钱减重20%,后来一再减轻。民间也私铸铜钱。孝武帝孝建元年,改铸"孝建四铢",重

2.4克,正面孝建两字,背面四铢两字,都是左右读。废帝永光元年又铸二铢钱,有钱文

"孝建"、"永光"、"景和"三种,钱面铸有二铢字样。较小的恶钱称为"鹅眼钱"、"綖环钱"。

隋统一全国后,铸行五铢钱,叫做"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并禁止以前的各种钱流通。隋五铢制作精整,背肉好,都有周廓,面无好廓,"五"字交叉,两笔稍曲,孔石有一竖纹。

隋五铢几元和几十元一枚,台湾价百元以上。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概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史思明铸造的。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

2.3厘米,重3克。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铸假币。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

会昌年铸会昌开元,铸一"昌"字表示地名。会昌以后还铸过乾元重宝小平钱等币,数量极少。乾元重宝当三十的重轮钱,值数十元。一般开元钱由于量大,流通时间长,显得并不珍贵,因而价钱看落,值人民币一元钱左右。

五代十国混乱时期,钱的种类却很多,也较乱。史书上多无记载,只有凭历代古钱币学家的钻研使我们知道当时钱制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轮廓。

五代时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遗留极少。后唐有天成元宝,也是很罕见。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汉汉汉元通宝,后周周元通宝,传世数量较多,天福钱铜质薄小,字文昏昧。当时允许民间私铸,所以遗留下来的多是私钱。汉元钱则比较精美。

十国中除了吴越等国四国外,其余都曾铸钱,楚曾铸天策府宝铜铁大钱,又有乾亨通宝铜钱。通宝钱遗留不多。铅钱有两种,一种光背,薄而大,为广州所铸。另一种背有"邕"字,为广西邕州所铸,稍小且厚。前蜀王建曾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和光天元宝,王衍铸乾德、咸康、均为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铜钱和铁钱。

十国中以南唐钱种类最多。数量较多的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三种。北方刘仁恭父子,盘距幽州,称燕。铸有永安钱、铁五铢、铁货布,铢岐天元宝。永安钱有几种;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铜铁都有。

铁五铢是用隋五铢范,铁货布用莽范,但背上加铸有"三百"两个字;铢岐天元宝用史思明的钱为范,背面有"百"字和"千"字两种。永安一千大铜钱少见,因而常

有伪品出现。五代十国钱币甚多,五光十色。但也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的盛行。唐朝除在乾元年间这样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都使用的是小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当千。二是这个时期铸币多是低级金属,以前用铁钱极小,而这时铁钱流通最大。这个时期铸币质量不高,只有后周的"周元通宝"精美异常,与唐开元钱相似,以前认为周元钱是毁佛像而铸,可以祛病镇邪,后代仿制极多,如见周元通宝背有龙凤、佛像、公鸡等图案后,皆为后人仿制的。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史称北宋。赵匡胤用了近二十年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大致统一了全国。北宋时期,北方和西方的辽、金、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鼎立,公元1126年金兵灭北宋。赵构在今天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两朝共历三百多年。

两宋的钱币制度,仍是以钱为主。但这时白银已大大地重要起来,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该朝币制最大的特点。

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多。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四川一带就是专用铁钱的。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大宋、宋圣、皇宋)。

在北宋,大约开封府、荆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西两路等十三路用铜钱;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专用铁钱;陕府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都用。在南宋,铜钱限于东南,四川用铁钱。但实际上那时各地用纸币的很多,因为金属货币根本不够。这就在货币经济方面造成了割据局面。宋钱币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大小五种,南宋又往往有当百钱,又有临安铜钱牌。南宋的宝文很杂,嘉定铁钱宝文最杂,在中国钱币宝文中是最多的,至于钱文书法,就有多种多样,有篆书、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楷书及宋体,大观、崇宁钱就是宋徽宗的御笔瘦金体。铸造精良的瘦金体宋币,常常使伪品立即暴露。宋钱的版别也特别多,比如宣和、政和共有数百种版别。背文把纪地、纪值都区分开了,普通宋钱,无人伪造。但象靖康通宝之类价值千元以上的古币就有伪造的了。宋朝的钱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小平钱为主,南宋则以折二钱为主。

宋太祖在建隆元年铸宋元通宝。这是赵宋第一种钱,这不是年号钱。宋太祖在位没有铸过年号钱。乾德钱是十国钱,不是宋太祖乾德年间所铸。太宗铸太平通宝。这是宋朝第一种年号钱,背面有星月,牌别比宋元钱少。淳化五年铸淳化元宝。宋元钱和太平钱都用的是隶书,到了淳化时发生了变化,正式确立了宋朝多种书体裁的钱制。淳化钱也有真、行、草三种书体。淳化钱也有铁钱,但流传后世的极少。

自唐末起,西北各民族崛起,对中原施以巨大的军事压力,这些民族就是契丹、西夏、女真和蒙古等。由于他们的军事政治力量,在中原取得一部分或全部

的政治权,所以对一这个时期的币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兴建的国家。公元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国家,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建国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进入货币经济阶段。辽所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宝,隶书;太宗时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这些钱流传极少。比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康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辽钱的制作都不精,钱背常常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辽钱珍贵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等。

目前辽币统和已有伪品。金朝是女真族于1115年建立的政权。金灭疗后,继而灭北宋。金朝在币制方面,主要是受宋的影响。它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铜钱、白银、纸币。铜钱方面,最初是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时自铸正隆通宝,仿宋的小平钱。世宗铸大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背面间有申字和酉字。

金人虽有文字,但他们的钱文,都用汉字。铸钱工艺水平极高,正隆通宝已很精整了,大定通宝更胜一筹。金代钱币很珍贵,价钱常至千元,有的更是无价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继承了元朝的专制制度,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使权利更加集中,专制主义的同志也更为加强。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钞票,而不是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辅。明朝钱比元代的钱多,但又比不上其它各朝代。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在江西设置宝泉局,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铸造。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洛、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各,折二以上还有数目字,如广西铸的折二钱称桂二,福建铸的折三钱则叫做三福。朱元璋早期的这类大钱,如今价值上千元,泉友们需留意。朱元璋正式继统之后,于洪武八年定洪武钱制,分小平、折二、折

三、折五、当十五等钱。洪武通宝除南京宝源局外,各省都设宝泉局来铸造。小平钱在背面穿孔右边有"一钱"两字,这是纪重。折二为二钱、折三为三钱、折五为五钱,当十为一两,这当十钱的背面,除有"一两"二个字外,穿上面还有一个"十"字,读起来就是十一两。这是脱胎于元代的至正钱。这种纪重的钱为京师铸的,其它各省铸币,只铸局各和纪值。大中洪武小钱,也有日本铸的。

努尔哈赤是明末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16年他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与明政权抗衡。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清灭明,建立了清朝。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末位,大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

清代的铜钱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满洲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铸币了。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的汉文。太宗天聪元年铸天聪江钱,背面穿左右满文十字,

穿右有满文一两字样。顺治元年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字、满汉文钱。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后铸造小钱。雍正以后,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局所铸的钱,局名有时也用汉字。乾隆年间铸乾隆通宝,乾隆通宝红钱中,还有库车地名的,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当十"两个汉字。乾隆钱的成色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铸钱不加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东字。咸丰时铸局大增,咸丰钱也特别多,特别复杂。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钱,钱上有铸局名称,所以各局所铸,文字不同,而且福建所铸,除了计值上,还有计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说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间的当十钱较多,小制钱在咸丰就已停止铸造,而当十以上的大钱,因民间不用而停铸。光绪年间铸造当十钱光绪重宝,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

宣统年正式用旧法铸钱的。大概有宝泉局,另外有宝广和宝福两种机器钱,以及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钱币。光绪时广东的机器铸币最为通行。广东铸的机器钱,有制钱、当五、当十,当五、当十是样钱。制钱中又有大小两种。大制钱又有两种,一种背面穿左为一满文"广"字,穿右为一汉文"广"字,穿上横写"库平"二字,穿下有"一钱"两个字。另一种是顺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满文"宝广"二字。光绪二十六年,广东开始铸造铜元,正面为"光绪元宝"四个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宝广"两个满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背面是蟠龙花纹,下面近处廓有英文字样。后改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为"每元当制钱十文"。

清代钱币仍多为伪品出现。太平天国建国多年,也铸货币发行,以铜钱为主。币面全为汉文,正面多是"太平天国"四字,前面"圣宝"两字。也有正面"太平圣宝";而背面"天国"。而且背面的"天国"两字有时分别排在穿孔的上下,有时是左右分排。也有正面"天国圣宝",背面"太平"的,种类也多,分不清哪一种是哪一省铸造的。因为币面没有铸造有省名,作价也不清楚。钱文制作有几种书体,如真书宋体等。太平天国钱币大钱、花钱的伪品尤多。太平天国的钱币流传下来的不多,因而每枚大钱都在数百或上千、上万元,自然伪品是不少

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后也铸太平通宝钱,背有日月,象征明字,也有背面穿上有"明"字的。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 先秦 ?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燕国:一化 ?战国赵国:阳曲布 ?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 ?战国中后期:半环 ?商中晚期:铅贝 ?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 ?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 刀币尖首刀 ?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 ?秦始皇:半两 ?汉 ?汉文帝刘恒:四铢

?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 ?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 ?三国时期:太平百钱 ?三国刘备父子:直百 ?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晋 ?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 ?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 ?南北朝 ?太货六铢 ?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 ?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 ?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 ?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 ?唐 ?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 ?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 ?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 ?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 ?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 ?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 ?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

钱币收藏价格表

中国钱币收藏价格表预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受到经融危机的影响,发展十分不景气,导致许多人在投资市场上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个时候收藏市场的出现就让大家耳目一新,许多人开始投身于收藏市场,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相对热门的就是人民币的收藏,从钱币收藏价格表中看出,人民币的收藏已经越来越流行,就像收集邮票一样。人民币也终于收藏价格来作为参考依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目前市场上钱币收藏价格表,为广大藏友在今后的收藏中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既然很多人想要投资人民币收藏,那么我们肯定要先去了解什么是人民币收藏。人民币的收藏并不是只看它的名称是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有很多种分类,只是它的全称叫人民币,在目前市市面上流通使用过的人民币已经有五套了,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第五套人民币。并且每一套人民币还分有多个券别,其中券别又包含有版别,细数下来,种类之多。而且还有国家为了纪念某些特殊的节日发行的纪念钞、纪念币之类的。所以想要投资收藏市场是真的要去努力学习了解。不同的人民币市场行情不一样,价格也就会相差很多,虽然目前人民币收藏总体的行情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想要长期发展还是谨慎小心。 到今天为止,我国一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在1948年12月1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2月21日发行了第二套、1962年4月15日第三套发行、1962年4月15日第四套、第五套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这一套是在1999年10月1号发行的。中国钱币收藏价格表如下图所示:

从钱币收藏价格表中可以看出,人民币的价格还是处于上涨的过程中。其中第一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目前在市场上存在量非常少,价格已经上涨的差不多了,其中有些钱币的价格已经达到30万元之多,所以在这里小编建议大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不要去选择投资这种价格很高并且升值空间小的人民币,如果收藏的话可以考虑这种钱币。而第三、四套人民币的价格就明显比前面两套的价格低很多,但是这两套人民币也有自己的好处,因为存世量相对于多一些,所以它的升值空间、上涨的空间都很大,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如果是投资的话这两套人民币是绝佳的选择,收藏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后小编还是提醒大家。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希望大家还是谨慎为妙,钱币收藏价格表仅供参考。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12文遗郭嘉祺 201224142247 先秦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秦汉钱币 秦代最重要的货币当属“半两”钱,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刀、布等旧钱,将“半两”定为法定货币。半两钱的出现将先秦时期各种原始形态的货币统一在方孔圆钱之下。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 汉初,因政府无力掌控,允许明间私铸钱币,于是郡国诸侯,地方豪强便纷纷私铸,形制各异的榆荚钱风行于世,随后导致通货膨胀及后来的七国之乱。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并在上林苑设立负责铸钱的机构,称作“上林三官”。颁布严刑峻法:“盗铸诸金钱罪皆死,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从此五铢钱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独步于大汉王朝的五铢钱又一次迎来了重大钱币史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汉末王莽时期的铸钱,它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铸材众多,形状各异,堪称一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隋唐钱币 隋王朝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迈向它的顶峰,经济上这时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隋文帝改革币制,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在各地设关卡置样。历史进入唐代,正如同唐代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唐代货币发展,同样迈上了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顶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改币制,废五铢,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 先秦—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一化阳曲布耸肩尖足空首布半环铅贝空首布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刀币尖首刀东周半两 ?汉—四铢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 ?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太平百钱直百 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晋—凉造新泉五朱 ?南北朝—太货六铢大吉五铢开平元宝开平通宝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永安五铢太和五铢常平五铢 ?唐—咸通玄宝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乾封泉宝建中通宝大历元宝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 宝飞龙进宝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应天元宝应圣元宝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聖元宝大有元宝天成元宝天德通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天德重宝大夏真兴天汉元宝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大唐通宝永隆通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唐国通宝大齐通宝延喜通宝永平元宝天策府宝乾德元宝 ?宋—大朝金合大朝通宝泉府元神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咸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祥符元宝治平通宝治平重宝治平元宝元符通宝元符重

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祐通宝绍元通 宝绍圣重宝绍聖元宝绍聖通宝元丰重 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应历重 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天圣元宝康定元 宝 ?皇祐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佑元宝庆历重宝 ?景佑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天聖元宝 ?丰济元宝(仅存其目,并无实钱) 清康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建国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 ?重和通宝聖宋元宝聖宋通宝应感通宝应运元宝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 ?淳熙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興通 宝隆興元宝干道通宝孝建四铢宋元通宝招纳信宝嘉定万宝嘉定之宝嘉定元 宝嘉定全宝嘉定兴宝嘉定安宝嘉定封

史上最全钱币价格表,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钱币价格表,值得收藏! 小编今天整理了目前收藏品市场上常见的钱币,所对应的价格,仅供大家参考。附:人民币收藏术语:1刀→100张;1捆→1000张;全品:指纸币最高的完美品相,无任何缺失的痕迹。第一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 名称面值市场参考价格类别备注 壹圆--- 工农1元1700元第一套人民币 壹圆--- 工厂1元1700元 伍圆--- 帆船5元2550元 伍圆--- 绵羊5元2600元 伍圆---水牛图5元43000元 伍圆--- 织布5元1600元 拾圆--灌田.矿井10元2700元 拾圆--锯木.犁田10元2700元 拾圆---火车站10元3800元 拾圆---工农10元1600元 贰拾圆--火车.驴子20元12800元 贰拾圆--- 推车20元3800元 贰拾圆--蓝色万寿山20元6900元 贰拾圆--棕色万寿山20元11400元 贰拾圆--立交桥20元1600元

贰拾圆--火车.帆船20元15500元贰拾圆---打场20元13800元 伍拾圆--矿车.驴子50元19000元伍拾圆--红火车50元43000元 伍拾圆--蓝火车50元16500元 伍拾圆---铁路50元1890元 伍拾圆---工农50元3600元 伍拾圆---压路机50元7800元 壹佰圆---耕地.工厂100元3600元壹佰圆---火车.工厂100元6700元壹佰圆---万寿山100元7800元 壹佰圆---红色工厂100元5800元壹佰圆--蓝色北海桥100元3500元壹佰圆--黄色北海桥100元3800元壹佰圆--红轮船100元1650元 壹佰圆---运输100元1650元 壹佰圆-- 大帆船100元60000元贰佰圆---颐和圆200元5800元 贰佰圆---排云殿200元3900元 贰佰圆--万里长城200元1950元贰佰圆---炼钢200元1860元 贰佰圆---割稻200元9600元

中国古代货币规章制度和货币形态地演变

1-7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商品换来一般易于为别人接受的或需要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在众多的商品中就逐渐分离出一种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都能交换的商品。这种商品在政治经济学上叫做“一般等价物”,由于它的媒介作用,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成为最早的货币雏形。在我国古代,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多种多样,如牛、马、刀、箭、皮、帛、贝、玉等等。经过长时期的演变,为了交换的便利,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种类不断减少,逐渐集中并固定在少数的经常为大家所公认的几种商品上,这些商品即成为古代的原始货币。司马迁写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

2分钱币收藏价格表word版

2分钱币收藏价格表_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收藏分析 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收藏分析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因为其颜色为红色而得名,存量非常少,图案为红色天安门,因存量小价值高,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币。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券和黑一元券是第二套1 元纸币的两种版别,其中一种,币面主颜色为红色的,通称红一元,1955 年3 月1 日发行;由于易退色、或是鲜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总之,到1961 年3 月25 日即改版发行黑一元(由于币面主色为蓝黑色故称黑一元,发行时间只有6 个春秋,到1969 年10 月20 日银行对红一元只收不付。由于发行时间短,存世量小,成为第二套人民币收藏的精品之一,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的造假目标。 1、水印标志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票券采用的是原苏联的钞纸,纸上有不规则的空心五角星水印,迎光观察非常清晰。假币一般无水印,或用浅颜色印上去制造假水印,这种假水印不用迎光即可看到。 2、版印刷标志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采用的是双凹印刷工艺,即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版,具有版纹深、墨层厚等特点,用手触摸

有明显的凹凸感;假币一般是平版胶印手感平滑。 3、纹标志天安门光芒万丈的底纹,雕刻精细、线条均匀.立体感很强;假币一般是平版胶印或是电子扫描印刷,要么模糊不请,要么溢墨明显,总之很难达到真币的效果。 4、记标志以币券正面为视向,票面行长章的左边有个”中”字样,”中”字左斜上方有”人”字样,币面右下角数字”1”的右斜上方有”工”字样;”工”字右斜上方处有一”元”字;金水桥中轴线右侧的两栏间有”上”字样。暗记多用于钞币’,具有很强的防伪功能,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清晰可见’,假币不好仿制。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目录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秦到隋的币制研究 1、秦朝到隋朝的货币演变过程 秦朝的货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了货币改革令。基本精神是“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秦半两钱,“质如周钱,文若半两,重若其文” 中国货币史--秦“半两钱” 西汉的货币 汉初沿用半两钱。高祖实行自由铸钱政策。民间铸的钱小如榆荚,称为“荚钱”。经济凋敝加上钱币薄小,米一石贵至5000千或万钱。后在汉惠帝时禁止私铸。

吕后铸八铢半两;文帝五年改行四铢半两;并废除《盗铸钱令》,再次实行自由铸钱的政策,造成“吴、邓氏钱布天下”的局面。后又禁铸。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武帝即位时,经济实力大大增加,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重如其文,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铢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 中国货币史--汉“五铢钱” 王莽时期的货币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八年间改了四次币制,导致币制混乱。 居摄二年(公元七年)第一次改变币制,新增错刀、契刀、“大钱五十”三种钱币和五铢钱并行;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第二次改变币制,取消五铢钱和契刀错刀,专用大小泉。 始建国二年(公元十年)第三次改变币制,实行宝货制,共5物6名28品:5物:金、银、铜、龟、贝。 6名:金货、银货、龟货、布货、泉货、贝货。 28品: (1)金货1品:黄金每斤值钱10000;(2)银货2品:分朱提银和其他银两以每流(八两);(3)龟货4品;(4)布货5品;(5)泉货6品;(6)贝货5品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改革币制:废除宝货制,改成货泉和货布。 复杂的币制使“农桑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陷大刑”。随着新潮的被推翻,王莽推行的币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莽时期的货币:大泉五十 东汉魏晋的钱币 王莽被推翻后,首先由更始帝(刘玄)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恢复五铢钱的铸造。后来东汉各个时期基本上沿用五铢制式。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大铸小钱。结果造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以谷帛为币,货币经济出现衰退景象。 三国鼎立,各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情况

2011年最新人民币收藏价格表(最完整版)

第一版人民币收藏价格编号人民币收藏品名称当前最高成交价(元张)当前最低成交价(元张)年壹圆工人与农民 年壹圆工厂 年伍圆帆船 年伍圆牧羊 年伍圆牛 年伍圆织布 年拾圆灌田与矿井 年拾圆锯木与犁田 年拾圆火车站 年拾圆工人与农民 年贰拾圆驴子与火车 年贰拾圆推车 年贰拾圆蓝色万寿山 年贰拾圆咖啡色万寿山 年贰拾圆立交桥 年贰拾圆帆船与火车 年贰拾圆打场 年伍拾圆驴子与矿车 年伍拾圆红色火车大桥 年伍拾圆蓝色火车大桥 年伍拾圆铁路(号码) 年伍拾圆铁路(号码) 年伍拾圆工人与农民(号码) 年伍拾圆工人与农民(号码) 年伍拾圆轧道机 年壹百圆耕地与工厂 年壹百圆工厂火车站 年壹百圆万寿山 年壹百圆红色工厂 年壹百圆蓝色北海桥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圆三版)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官章宽距)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皇冠)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幼长体)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平版) 年壹百圆轮船(号码) 年壹百圆轮船(号码) 年壹百圆运输 年壹百圆大帆船 年贰百圆颐和园 年贰百圆排云殿(粗体号码) 年贰百圆排云殿(皇冠) 年贰百圆排云殿(幼长体号码)

年贰百圆排云殿(平版) 年贰百圆万里长城(普通版) 年贰百圆万里长城(大东版) 年贰百圆万里长城(凡可升山禾版)年贰百圆钢铁厂(普通版) 年贰百圆钢铁厂(大东版甲) 年贰百圆钢铁厂(大东版乙) 年贰百圆钢铁厂(版) 年贰百圆钢铁厂(午月小水版) 年贰百圆钢铁厂(大力版) 年贰百圆割稻 年伍百圆农民与小桥 年伍百圆正阳门 年伍百圆起重机 年伍百圆收割机 年伍百圆种地 年伍百圆瞻德城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粗体大字号码)年壹千圆狭长耕地(粗体小字号码)年壹千圆狭长耕地(皇冠号码)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幼长号码)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号码)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平三版号码) 年壹千圆秋收(普通版) 年壹千圆秋收(西安版) 年壹千圆三台拖拉机 年壹千圆推车与耕地(有水印) 年壹千圆推车与耕地(无水印,争议)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普通版) 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千元版) 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水印版) 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背大红版) 年壹千圆马饮水 年伍千圆耕地机 年伍千圆耕地机与工厂 年伍千圆蒙古包(已无全品) 年伍千圆绵羊 年伍千圆渭河桥 年壹万圆军舰(无水印) 年壹万圆军舰(实心星水印) 年壹万圆军舰(菱花满版水印) 年壹万圆军舰(背面红棕色券) 年壹万圆双马耕地(菱花满版水印)年壹万圆双马耕地(实心星水印)

各朝代古钱币的基本特征简述

各朝代古钱币的基本特征简述 先秦时代的刀币和布币,币形虽大,但币身很薄,如翻砂铸造后的伪钱,由于模具会干后收缩,所以币身必然较厚;同时,在浇铸成型时有浇进铜汁的浇口,刀币的浇口在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浇口外常有留在范外的余铜,因此浇口的铜面不平整,呈未经琢磨状态。伪铸者不了解当时的工艺过程,或将浇口磨平。或浇口不在规定位置,应疑其为伪。另外,刀、布币埋入土中已二千余年,经长期腐蚀,必然表面不十分平整,币的重量也轻,呈久经沧桑侵蚀的形态,如刀、布币币身很厚,平整光亮,即可疑其为伪。 宋代是我国古代金属铸币铸造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每一皇帝均有几个年号(除个别外),每改元一次就铸年号钱,每种年号钱又有大小、不同地区铸造的多种版别。宋钱数量巨大,质精样多,千奇争艳,琳琅满目。北宋初铸宋元通宝,后又铸宋元通宝铁钱。太宗时铸太平、淳化、至道三币,淳化元宝为太宗亲书,分真、行、草三体。以上宋初四钱钱文由彷开元钱而发展为一钱多体,宋钱面深背浅的特点已形成,多数背有星月及竖划。真宗铸咸平、景德、祥符、天穗四币,钱文均楷书,大小轻重不齐,咸平、样符二币有大型宽缘钱,祥符的小平钱背有星月,余皆光背。仁宗铸天圣、明道、景右、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佑八币。其中康

定元宝只有铁钱小平,庆历只有铜、铁的重宝,皇宋通宝有九叠篆文者,其余几种以小平为主,大钱罕见。英宗只铸治平元宝、通宝,神宗铸熙宁、元丰两币,数量极多,最多时年铸500多万贯,版别极复杂,但熙宁通宝、元丰重宝存世仅以枚计。哲宗铸有元右、绍圣、元符三币,绍圣币多小平、广穿,哲宗后期铁钱极多。徽宗时铸钱工艺和钱文艺术均达到高峰,有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圣宋元宝篆文铸造精美,而圣宋通宝发现极少。崇宁通宝为徽宗手书,瘦金体钱文飘逸劲拔,小平钱不多,折十钱有通宝、重宝二种,铸量大,后改折三使用。大观钱仅通宝一种,亦徽宗手书。近年来关中出土大批大观通宝铁钱,数十枚中无二枚相同者,版别之多可见。政和币有通宝、重宝,重宝铁钱近年亦有出上。重和改元仅一年,重和通宝仅见篆隶对品一种版别。宣和币有元宝、通宝二种,均篆隶成对,通宝文字奇丽,制作精美。政和,宣和币还铸有白铜小平钱。钦宗铸靖康通室、元宝,数量极少而版别多,伪品较多,伪钱数已超过了真钱数。钱文亦为钦宗手书。 南宋钱币总的特点和北宋一样,但铸钱的规模和数量不及北宋。高宗时铸建炎、绍兴二币,建炎币有元宝、重宝、通宝,绍兴币有元宝、通宝,绍兴钱较多而小平钱罕见,有折五、折十环读大钱。孝宗时铸有隆兴、乾道、纯熙、淳熙四币,前二种未铸小平钱,自淳熙七年起背有纪年数字。光宗时铸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参考(1)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参考 从1993至2000年,国家又发行了8套精装硬币,内装1、2、5分,1、5角,1元硬币各1枚。其中的1、2、5分硬币不参与市场流通,是专供收藏用的,应该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并且有可能成为钱币中的珍品。第二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4月发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面值的金属硬币,配合第三套纸币流通。其中角币的材质为铜锌合金,元币材质为铜镍合金。这套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共七种不同的版别,每年4枚,计28枚。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币最为稀少,收藏价值较高。其他年份的硬币在市面上也已不多见,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第三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6月发行的1991版1角、5角、1元三种面值的流通金属硬币,配合第四套纸币流通。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其中1994年的1元硬币较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币图谱》把这枚1元硬币列为两星级。第四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制版的1角、5角和1元硬币,是配合第五套纸币流通的辅币。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 中国硬币收藏投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硬币在1980到1986年发行,除一分两分伍分外,增加了一角两角伍角一元四种,其中一角两角伍角均为锌铜合金,国案、版式、边齿接近一分两分伍分勉铝合金币;一元硬币为镍币,正面仍为国徽,但背面有长城图案。当时发行量较少,其中某些年份、面额犹其少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81、85 年的发行量较大,所以现在还常可以见到,有收藏价值,但有限。而80、82、84、86 凡年份双数的都是精品,少之又少,很难见到,不过总的来说,都有收藏价值。 目前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1、硬分币五大天王,即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2、不参与流通的1993年至2000年1分 2分5分计24枚。3、1980年至1986年各年份1角2角5角和1元(俗称长城币),计28枚。 4、1994年1元硬币。 中国硬分币价格表参考 年份 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 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先秦 ?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燕国:一化 ?战国赵国:阳曲布 ?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 ?战国中后期:半环 ?商中晚期:铅贝 ?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 ?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 刀币尖首刀 ?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 ?秦始皇:半两 ?汉 ?汉文帝刘恒:四铢 ?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 ?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 ?三国时期:太平百钱 ?三国刘备父子:直百 ?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晋 ?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 ?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 ?南北朝 ?太货六铢 ?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 ?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 ?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

?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 ?唐 ?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 ?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 ?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 ?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 ?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 ?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 ?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大有元宝 ?五代十国梁国朱温:天成元宝

一分 二分 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核心提示:金属流通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金属货币的发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一国发达与文明的标志。金属货币不仅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金属流通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金属货币的发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一国发达与文明的标志。金属货币不仅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第一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3枚铝质金属分币,俗称”硬分币”; 第二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80年4月15日发行的,一套4枚,以铜镍为主要材质,俗称”长城币”; 第三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92年6月1日发行的,一套3枚,以铝、铜、钢等金属为主要材质,俗称”牡丹币”; 第四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2000年10月16日发行的,一套3

枚,以铝、铜、钢等为主要材质,俗称”菊花币”。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有97种年版; 第二套金属流通币有28种年版; 第三套金属流通币有31种年版。 金属流通人民币的设计风格独特,铸造工艺先进、图案精美、题材丰富多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钱币爱好者和钱币收藏家鉴赏、收藏的珍品。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年份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3 1.00 未发行未发行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

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以上均为用锈色辨别古钱真伪的方法。

中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中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纸币收藏在市场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版块儿,退出流通市场的纸币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并展现出了价值,中国纸币收藏指的就是退出流通领域的纸币,我国共发行过五套人民币,其中前三套人民币早已消失在流通领域,第四套人民币虽然还有少部分仍在以法定货币的形式存在市场中,但是它退出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对第四套人民币采取只收不付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存在的纸币数量。 中国纸币收藏是个热议话题,收藏无国界,但是相比而言,我国收藏爱好者还是喜欢中国纸币,这些纸币的价值都包含在几个方面,我国发行的纸币都带有时代的特色,这些从图案上即可看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表现我国成熟的印刷工艺的同时,也各自反映了或是工农业发展,或是重要历史人物纪念;纸币的教育功能也很强,可以使持有者感受到纸币上所宣传的主题,通过交易达到传递的效果。 第二套人民币最新价格表(仅供参考) 名称面值最新价格备注 伍角水库最新价格0.5元100-200 全品单张 红壹元最新价格1元100-1000-3000 全品单张 黑壹元最新价格1元100-800-2000 全品单张 贰元宝塔山最新价格2元100-1000-3000 全品单张 叁元井冈山最新价格3元500-5000-30000 全品单张 红伍元大团结最新价格 5元500-5000-20000 全品单张

纸币收藏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还与其保值功能密切相关,纸币的市场价值都是高于其面值,前三套人民币市场价格都高于其面值数倍,甚至有个别品种高于其面值数百倍,这也导致了中国纸币收藏常年都保持火爆的局面,很多投资者想要通过收藏中国纸币赚取一笔利润,当然,这就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对时机的把握了。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2015年最新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最完整版)

2015年最新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最完整版) 第四套人民币的角币现在市面上还有大量流通,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到超市买个塑料袋之类总会出现角币找零,也就是说,角币现在本身并没有收到任何追捧,当然冠号类题材的收藏除外,但四连体却在没有发行过角币类的,那么在第四套人民币真正宣布退市之际,会不会为了纪念而再度发行角币连体钞就说不准了,毕竟第四套人民币是最后一套有角币的人民币。 第四版人民币整版钞价格上涨对于大庄家来说就是福,因为他们手中都有大量的存货,而且入货的时候价格都是比较低,目的就是要囤积大量的货,然后通过媒体的大肆宣传,把价格炒高,然后就开始抛售,坐收渔翁之利。而这个时候买进第四版人民币整版钞的收藏爱好者就有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价格已经基本是最高的价格了,没有什么升值空间可言,而且还会因为市场的不稳定而跟着下降。所以说第四版人民币整版钞上涨是福还是祸,就因人而异了。 第四套人民币中有几张钱币现在升值速度较快,已经作为收藏品进入收藏领域,例如,存世量逐渐减少的2角和2元券面的纸币。2元券银行只收不付已经整整11年,是很值得收藏的。再者,就是现在热门的80版、90版50元券,它的存世量极少,现在价格上涨速度飞快,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另外,第四套人民币中80版1元和2元券也值得关注。 99版100元三连体钞中的100元来自我国第五套人民币。它是随着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的诞生而诞生的。目前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仍然处于流通的过程中,但是99版几乎已经退出了市场,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是2005版的。虽然如此,第五套人民币还是流入了收藏市场。许多人是为了在将来第五套人民币退出流通后在收藏投资市场占个有利位置,抢占先机。所以在收集较为容易的现在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收藏了。而99版100元三连体就成了人们战斗的法宝,它的市场情况可以说较为热烈。 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历时18年的准备,运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整套钞票的设计,印刷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技术,制作工艺和手法,钞面的精美度,都是前三套人民币无法企及的。它所有的币种图案设计都庄严肃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形式上又有中国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第四套人民币也是采用当时最高的防伪标准,不仅采用质量上乘的短棉绒纸张,还加强油墨防伪,如无色荧光油墨、同色异谱油墨、磁性油墨等。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也加强了防伪,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功能。安全线的使用也是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大亮点。这些防伪世纪使得第四套人民币更具权威性。 三连钞就是为了纪念历史重大事件而发行的,不是为了流通而发行的。99版一百元三连体因为数量很少,所以价格居高,我们可以说它比黄金贵的多,99版一百元三连体价格在10000元以上。它的重量不足3克,你它说说比黄金贵多少呀。99版一百元三连体是为了纪念第五套人民币发行的,又是在千年开始发行,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在选材,印刷上都是很讲究。它不仅仅是没有裁开的百元三连钞,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99版一百元三连体把少,奇,贵,美,融为一体,是人民币收藏市场的奇葩,是每一个收藏爱好者的喜欢的币种。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复习进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史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 作为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历史悠久、变化无穷、形式多样的古币。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中国古币大都具有以铜为主、方孔圆形状,主要采用铸造工艺制币和含有丰富的书法艺术内容等共同特征。中国货币至少经历了从贝币到“半两”到“五铢”到“通宝”乃至现今流通的纸币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形成一种极具中国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与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贝的国家之一。至于我国何时以海贝作为货币,有人认为是夏朝,但大多数人认为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海贝已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商代商业是较繁荣的,商人以经商为荣,为致富捷径,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也许与殷商时商业繁荣有关吧。李亚农先生指出,那个佩戴着贝串起来项链的人,就是带着贝币去作生意的商人。如此看来,海贝在当时具有饰物与货币的双重职能。 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伟大的青铜时代,一种青铜仿制的海贝--原始的金属铸币诞生了。由于铜金属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奠定了在以后很长时间内,铜钱始终是中国货币流通的主流。到西周时,这种金属货币被熔铸成条块形,切割成一定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具有面额价值,成为中国后来普遍使用的“称量货币”。后来其材料逐渐发展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韩、赵等中原地区的货币形状源于农具铲,称为布币;北部燕地和东部齐地的货币形状源于工具刀削,称为刀币;南部楚地的货币形状源于青铜贝,称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状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此外,由于古代将金属分为黄(黄金)、白(白银)、赤(青铜)三大类,货币流通的形式也以这三类为基准出现。 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统一为方孔钱。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由秦朝沿用到清末。汉承秦制,并允许民间自铸。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但重量与名称渐渐地不符了。西汉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王莽钱名目等级繁杂,其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属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