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体系--青海方言 (2)

合集下载

【蔓萝学方言】青海方言

【蔓萝学方言】青海方言

【蔓萝学方言】青海方言青海方言现在正被全国人民熟悉着,青海花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正在影响着全国人民,大美青海的战略也正在逐步地吸引着广大游客,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此,本文拟对青海的部分方言词语的语源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来源于生活,精彩于生活。

任何方言都是民俗的产物,任何方言也都是民俗最精彩的呈现。

方言来源于生活,精彩于生活。

站:青海方言中当然也指“站立”。

另外,它还有一个意思:“住宿”。

有个已经消失的词叫“站店”,就是“住旅舍”。

青海花儿中有这样的唱词:“尕马儿拉上着下四川,夜黑着没处儿站了;热身子趴了个冷地方,命苦着把天哈怨了。

”杠:说一个词,大家就明白了,“烟杠火冒”。

就是四处飘散的意思。

刮风了,“风沙杠着”;下雪了,“雪渣儿杠着”;磨面去了,“面杠着”。

还有一个意思,当“铲”解:“把土杠着架架车里”;“把粪杠着背斗里”。

还当“踢”解:“尻门上杠给两脚”。

就是不当它的原意“棍棒”或“垂直的道道”解。

绷:在青海方言中,它是指大睁着眼睛死盯着看。

“眼睛绷成恨猴着”,这是青海人的一句俗语。

“恨猴”是指猫头鹰,这又是一个被遗忘的词。

农村婆婆时常这样抱怨儿媳妇:“大绷着两个眼睛看着,还叫猪娃把酵头儿坛坛毁掉了。

”世: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古曲中就有它的影子。

就是“生就”、“长”的意思。

“世下的骨都长下的肉”,这是我在元曲中看见过的。

花儿中也有这样的唱词:“好看世在个眼睛上,心疼世在个嘴上。

”拓:这是一个非常古老又隽永的词,拓本、拓片、拓印,本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青海人保留了这种高雅。

在文书上盖印泥都叫“拓”。

摁个手印叫“拓个手印”,盖个章子叫“拓个章章”。

现录某天清早两个农民在巷道中的对话:“尕保娃,你阿去唡?”“我乡上拓个章章去,拉上点贷款了买个尕手扶儿说着打划着。

”吼:这个字谁都认识,大声喊叫的意思。

在青海方言中却比大声喊叫要厉害得多,指雷霆万钧,暴跳如雷。

有句俗话叫“吼成鸡儿”。

是指在斗鸡场上鸡冠破裂,羽毛奓起的公鸡。

青海家乡语言与文化

青海家乡语言与文化

青海家乡语言与文化青海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体系,主要通行于青海东部农业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和文化内涵非常复杂。

青海方言虽然属于中原官话体系,但是和其他地方的中原官话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根据青海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海汉族和少数民族与汉族几乎各占一半,少数民族中如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都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所以青海方言里面也大量融合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比如像“糌粑”(炒面)、“阿拉巴拉”(马马虎虎、凑凑合合)、“阿来”(应答之词,相当于“噢”)等词来自于藏语,“嗍”(吮吸)、“阿蒙”(怎么样)等词来自于蒙古语。

青海属于移民省份。

先秦时期青海地区正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区。

直到汉朝统一西域之后,为了稳固统治曾经向青海地区进行大面积移民,这算是青海历史上第一次汉人的移民。

后来唐朝与吐蕃对峙的战争时间内,青海作为双方的主要战场,也导致此地的汉族人口有所降低,后来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此地的汉人遭到了大量的屠杀基本上没了。

此后一直到明朝期间青海境内的汉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少得可怜。

青海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明清建立之后为了填充西部边防,才开始不断地从中原地区往青海地区移民,最有名的应该当属南京“竹子巷”、“珠玑巷”的传说。

青海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移民就是建国以后支援西部时期,1949年的时候青海只有148.33万人,从1954年到1987年期间青海共有将近433万人迁入,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最后都迁出了,比如在1960年和1961年两年就有将近40万人迁出。

经历过几次移民之后,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都有一定融合。

虽然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方言的传承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青海好多小孩都已经不会说青海方言了,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

青海方言是青藏高原上最绚丽珍贵的遗产,保护青海方言,即是传承文化的“DNA”。

古雅的青海方言

古雅的青海方言

文化视野Editor /王冬燕古雅的青海方言文•张雪峰在北方方言体系中,青海方言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

另一方面,青海方言又较多地保留了自身的独特性,在青海方言中,仍然有许多古代汉语元素。

青海方言的古雅,往往体现在这个词语对应的事物已经难觅真迹,但在方言中,仍然能找到它们的痕迹。

如乡村大夫开药给病人,常常会叮嘱一句:吃药期间,不要吃葱韭薤(hái )蒜各类发物。

这个“薤”读音同“鞋”,是一种类似野葱的蔬菜。

在古代,薤是五菜之一,在黄帝内经和本草中有重要的用途。

在青海方言中,鞋读作(hái ),所以薤字也按发音习惯读成了青海话中的鞋。

也就是说,葱韭薤蒜这个古老的词语,仍在青海人的生活用语中存在。

类似的还有“锅甗(yǎn )釜灶”。

甗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气。

“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与锅不同的是,釜往往有好几个把手。

锅甗(yǎn )釜灶在青海话中代指一切厨具,如果置办一个新家,厨具是一个重要的器物,锅甗釜灶购齐了,新家里就可以动烟火了。

盛夏时节,青海人喜欢“浪”河滩,叫上亲朋好友,带上锅甗釜灶,在草地上煮肉喝酒。

想来也是神奇,甗和釜这两样东西,算是非常古旧的器物了,现代人未必知道它们长啥样子,但青海的乡言俚语中,它们真的实实在在,一点都不马虎。

除了描述器物,在青海人的生活习俗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古汉语遗存。

青海人婚丧嫁娶,离不开亲朋好友的参与和帮衬,青海人称之为亲戚六眷。

说起“亲戚六眷”,那可是很有来头的。

按《汉书》的说法,六亲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中也有这样的对白:“为人就没个亲戚六眷?此是我姨娘家借来的钗梳。

”青海方言中,“六眷”发音为“陆眷”,这很可能不是误读,也甗╱╱6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文化视野Editor/王冬燕许在古时,“六”字就是这个读法。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青海方言青海方言(一):1、大大阿大:父亲2、阿妈:母亲3、小叔:丈夫的弟弟4、姑舅:表兄弟5、婶子:婶母6、挑担:连襟,妻子姐妹的丈夫7、太爷:曾祖父8、达达:伯父9、阿太太奶奶:曾祖母10、外奶奶:外祖母新新妇:初婚少妇11、丈母:岳母。

女婿当面仍称阿妈12、老阿奶:老年男子对自己老伴的称呼13、阿爷:祖父或对老年男子的称呼14、舅舅:妻子的兄弟15、阿奶:祖母或对老年女子的称呼16、姨娘:姨母,前房儿子称继母为姨娘17、带羔子:贬称妇女改嫁带的子女18、婆娘:一般指中年妇女19、先后:妯娌20、外爷:外祖父21、丫头:女孩子22、尕妹:弟妻(只流行于农牧区)23、尕娃:男孩24、巴巴:叔叔,回民叫“阿爸”,前房儿女称继父为巴巴25、嬷嬷:伯母26、阿哥:哥哥27、新姐:嫂子(只流行农牧区)28、娘娘:姑母29、月娃娃:指刚出生或满月的婴儿30、丈人:岳父。

女婿当面仍称阿达31、奶干:最后生的孩子32、阿伯子:丈夫的哥哥青海方言(二):1、秀溜:秀气苗条2、受瘾:舒服3、高厥厥:突出的高4、饥脸:贪食5、红丢丢:很红6、苦及及:苦涩7、黑漆挖缺:又黑又脏8、攒劲:有本领能干9、麻骚:动作快10、硬叫:说人厉害11、绿湛湛:很绿12、逮:说人有本领13、蓝汪汪:很蓝14、干散:办事利落漂亮15、灰不楚楚:浅灰色16、红不及及:不好看的红17、辣嘘嘘:辣18、黄不下下:病态的黄19、跌拉:没本事20、松泛:简单21、黑洞马虎:很黑,看不清22、明几溜光:干净,明亮23、扎挖:厉害24、黑乌乌:不明亮25、展板:大方26、活泛:不呆板27、干旦:期望不大不济事28、胡都:很,十分29、岗掉了霎掉了:跑掉了30、酸啾啾:适口的酸31、款款:留意32、心疼:希奇漂亮33、旋旋:渐渐慢慢34、不得济:弱智,体质差35、白刺拉挂:不好的白36、停停儿:平均37、机溜:机灵青海方言(三):1、衣:钻钻:小孩穿的无袖、筒形棉衣汗:衬衣坎肩、夹夹:背心主腰:棉袄帮身:斜襟双层长衣皮袄:长皮衣皮褂:短皮衣衫子:单层布大襟长衫鸡窝:棉鞋被儿:被子老衣:老年人去世后穿的衣服孝衫:用白布制成的丧服2、食:饭:指面条、拉条等面食的总称汤:农牧区指面条搅团:用豆面粉做成的糊状饭拌汤:用面粉做成的稀汤熬饭:用肉、萝卜、洋芋等烩成狗浇尿油饼:一种边烙边浇油的饼子锅馍:一种用铁铸成的小圆锅制的馍馍麻食:一种用大拇指搓成的圆筒状面食,下到有稍子的汤里吃。

青海话

青海话

街-------该小孩------边娃爸爸-------阿大表哥,表弟-----姑舅表姐,表妹----姑姐姐小姨子------尕姨女孩------丫头神经西西的人------瓜娃罗嗦---搅沫末、胡搅蛮缠湟源人让你先去洗衣服--- 你先死刺.你死吊了脑死他们-----家门我们-----脑门遗憾-----求多聊天------喧个非常-----忽毒辣非常遗憾-----忽毒辣求多昨天----夜来高儿.明天-----明早去年----年四这儿天-----这两忍昨天晚上-------黑来个儿今天晚上-----今晚夕午夜------半晚夕里你在做什么-----你句撒找找笨蛋-----囊怂,.攮棒一巴掌-----一哈丙不讲理-----鸟吧你好吗-----你好着撒心烦-----闹监(泡饭)不团结-----抽地板。

天神.-----. 天那,老天夜烦-----给杂洋芋-----三月不好-----日鬼,片穿,求多,干吗-----组撒着啊为什么-----那门了啊到那里-----啊起俩发拉拉-----质量不好的东西!初出茅庐的司机-------电报鸡舒服,合适------弧度拉服坦,嬲死了;不好------片船;小偷------贼娃.婴儿------月娃娃固执------犟板劲打扰------搅打学生-----学生娃呆子-----纣世保游泳------打搅洗;捉迷藏-----墙马马胡儿;一边去-----屁家灾跟本没希望-----卡码子卡字儿毛有!在这里-----直扎俩在附近-----乃扎俩在远处-----乃------扎很远处-----乃-------------------扎乱说话-----满皮胡搅你累了吗----你罚聊哇去干吗-----闹边起里哇(距撒起俩)生气了-----求多俩我渴了------脑炕着去那里-----啊扎起俩去玩吧-----发走吧泡妞去-----绕湾子走,好旦旦等一会儿再聊-----等一挂再喧瞎子------麻眼儿历害-----发码再见-----勾子买邋遢的人-----醒口参加宴会-----吃席父母-----娘老子去旅游-----浪起俩挥霍钱财的人-------散匠没钱的人------穷皮马,驴,牛,马------统称为头狗不认识------认不得说男孩子长的帅------赞禁啊说女孩子漂亮------欢啊美女------欢旦和他不交朋友-----给他俩死毛然头这个人狡猾的很-----直个人奸着飞俩在丧礼中管理事务的人-------知客啥也不懂-------黑着火食,迷着拉拉什么都不会干的人-------指头比上者更严重的人------壮指头,壮脖说别人不要脸-----皮脸脑不要经常骂人的话-----你这个日妈妈还有许多方言请大家交流一下嘿嘿:我们青海人的愿望是:国酒青稞王,国宴面片汤,国语乐都腔,北京是大通一个乡,首都设在上午庄!唉!想吃点花卷还不想吃蒸哈子,想吃点锅盔还不想吃烙哈子。

青海方言

青海方言

青海方言一、日常用语(一)常用口语阿么了———怎么了?阿么个———怎么样?一挂———(1)一会儿。

如请您稍等,我一挂就来。

(2)全部,所有的。

心疼———模样好看。

多指小孩和少女。

发麻——厉害,牛逼。

(褒义)逮——也指厉害。

(褒义)夫着——语气助词。

发麻夫着:厉害!你好着撒———你好吗?你忙啥着———你在忙啥?阿来———应答词,表示同意对方说的。

喧———交谈、聊天。

阿个人———谁?脑—————我家门----- 他们脑门----- 我们组撒着啊----- 干吗呢?偏(pian三声)传------别扭、麻烦毛有——没有求多俩----- 生气了(贬义)你罚聊吗---- 你累了吗搅沫末---罗嗦、胡搅蛮缠你组撒者----- 你在做什么?赞襟———极好。

Zan jin。

例句:那个小伙赞襟啊。

囊头、囊怂——笨蛋,懵头。

音nang。

例句:连这个都不会做,你真是个囊头。

你这个怂!——骂人的话(慎用)瓦清———明白,知道。

例句:脑再说一次,你挖清了没?脑瓦不清——我不明白,不懂!丫头————女孩尕娃————男孩浪————游玩、逛悠。

去西宁浪一圈!拉呼———打呼噜,不干练、拖拉干散(san三声)———利索,麻利,痛快。

例句———那个人干散。

乔————请客例句:有空,脑乔你一顿!啊起俩----- 到那里阿扎两———在哪儿?阿扎价———从哪儿?啊扎———哪里。

扎哩———这里。

直扎俩----- 在这里乃扎俩-----在附近乃-扎-----很远处鞭娃———小孩,臭小子。

例句:这个鞭娃真坏。

(贬义)脬蛋娃———小孩(贬义)。

脬,pao.例句:这个事儿肯定是那个脬蛋娃做下的。

娘娘———姑母,也可称呼中年的已婚妇女。

老阿奶——称呼老年妇女。

脑给家缶(fou一声)给——我和他说一下!缶给:说给!吃中午——吃午饭哈来——下来。

西宁哈来料!你忙桌,脑先走。

——你忙着,我先走。

吃咒———发誓。

偏闲串、拉干蛋、囋刚拉———闲聊天。

讲古今儿———讲故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

[经典语录]青海方言200例青海方言青海方言(一):1、大大阿大:父亲2、阿妈:母亲3、小叔:丈夫的弟弟4、姑舅:表兄弟5、婶子:婶母6、挑担:连襟,妻子姐妹的丈夫7、太爷:曾祖父8、达达:伯父9、阿太太奶奶:曾祖母10、外奶奶:外祖母新新妇:初婚少妇11、丈母:岳母。

女婿当面仍称阿妈12、老阿奶:老年男子对自己老伴的称呼13、阿爷:祖父或对老年男子的称呼14、舅舅:妻子的兄弟15、阿奶:祖母或对老年女子的称呼16、姨娘:姨母,前房儿子称继母为姨娘17、带羔子:贬称妇女改嫁带的子女18、婆娘:一般指中年妇女19、先后:妯娌20、外爷:外祖父21、丫头:女孩子22、尕妹:弟妻(只流行于农牧区)23、尕娃:男孩24、巴巴:叔叔,回民叫“阿爸”,前房儿女称继父为巴巴25、嬷嬷:伯母26、阿哥:哥哥27、新姐:嫂子(只流行农牧区)28、娘娘:姑母29、月娃娃:指刚出生或满月的婴儿30、丈人:岳父。

女婿当面仍称阿达31、奶干:最后生的孩子32、阿伯子:丈夫的哥哥青海方言(二):1、秀溜:秀气苗条2、受瘾:舒服3、高厥厥:突出的高4、饥脸:贪食5、红丢丢:很红6、苦及及:苦涩7、黑漆挖缺:又黑又脏8、攒劲:有本领能干9、麻骚:动作快10、硬叫:说人厉害11、绿湛湛:很绿12、逮:说人有本领13、蓝汪汪:很蓝14、干散:办事利落漂亮15、灰不楚楚:浅灰色16、红不及及:不好看的红17、辣嘘嘘:辣18、黄不下下:病态的黄19、跌拉:没本事20、松泛:简单21、黑洞马虎:很黑,看不清22、明几溜光:干净,明亮23、扎挖:厉害24、黑乌乌:不明亮25、展板:大方26、活泛:不呆板27、干旦:期望不大不济事28、胡都:很,十分29、岗掉了霎掉了:跑掉了30、酸啾啾:适口的酸31、款款:留意32、心疼:希奇漂亮33、旋旋:渐渐慢慢34、不得济:弱智,体质差35、白刺拉挂:不好的白36、停停儿:平均37、机溜:机灵青海方言(三):1、衣:钻钻:小孩穿的无袖、筒形棉衣汗:衬衣坎肩、夹夹:背心主腰:棉袄帮身:斜襟双层长衣皮袄:长皮衣皮褂:短皮衣衫子:单层布大襟长衫鸡窝:棉鞋被儿:被子老衣:老年人去世后穿的衣服孝衫:用白布制成的丧服2、食:饭:指面条、拉条等面食的总称汤:农牧区指面条搅团:用豆面粉做成的糊状饭拌汤:用面粉做成的稀汤熬饭:用肉、萝卜、洋芋等烩成狗浇尿油饼:一种边烙边浇油的饼子锅馍:一种用铁铸成的小圆锅制的馍馍麻食:一种用大拇指搓成的圆筒状面食,下到有稍子的汤里吃。

青海话方言

青海话方言

青海话方言经考证,青海方言里存留了很多古汉语,更有与藏语、内地方言融合的痕迹,故一并注出,同赏。

娘娘――姑妈。

姨娘――姨妈。

阿大――父亲。

大大――父亲。

大大――伯伯。

爹爹――父亲。

阿妈――母亲。

姆妈――母亲。

爷(呀)儿――爷爷尕娃――男孩儿、小伙儿。

尕,小。

音嘎,ga。

奶肝儿――最小的儿子。

例句:他是家里的奶肝儿。

鞭娃――小孩,臭小子。

例句:这个鞭娃真坏。

脬蛋娃――小孩,比喻小孩象尿脬一样大。

脬,膀胱,泡音,pao.例句:这个事儿肯定是那几个脬蛋娃做下的。

婉子――女朋友。

例句:那个丫头是我的婉子,你别乱动。

欢蛋――漂亮活泼的大姑娘。

例句:那两个欢蛋是我们一个院里的。

连手――情人。

例句:去年的“花儿”会上,他们一人领了一个连手。

肉儿――爱人。

例句:哎哟妹妹啊我的肉儿,想起你,我就心疼。

猪脸宝宝――丑女孩。

例句:那个丫头纯一个猪脸宝宝。

奘指头――庄稼人。

奘,粗而大,壮音,三声,zhuang。

例句:我们奘指头,天天在地里打交道。

精脚――赤脚。

例句:你精脚就往外跑,不怕扎吗?精肚郎――光肚皮。

例句:他不穿上衣,天天一个精肚郎。

奶目头――额眉头。

例句:他在我奶目头一下,血就下来了。

脖板――脖子。

板颈――脖子。

犟板颈――固执,死犟。

例句:那个娃娃纯粹一个犟板颈,啥也不听。

孤拐――脚踝骨。

卵蛋窝――男性阴部,大腿弯。

尻子――屁股。

尻,青海话里发勾音,gou.野狐梁梁――小腿骨正面。

例句:他在我的‘野狐梁梁’上一脚,差点儿就断了。

指狐狸的脊梁,最脆弱的地方,不经打,故此。

阿嘞――是的。

此语有明显藏语痕迹。

例句:问:他说对了吧?答:阿嘞。

怕没有――不必害怕。

倒装句。

此语有明显藏语痕迹。

例句:晚上路灯很亮,怕没有。

撂――扔。

搅骚――搅扰,骚扰,破坏。

绾疙瘩――系疙瘩。

晚音,wan.奅烦――特别烦恼。

奅,大。

泡音,pao。

例句:哎哟,这件事儿让人奅烦啊。

熬煎――煎熬,心烦,痛苦。

例句:事情办不成,我熬煎着。

搅骚――搅扰,破坏。

青海方言词汇

青海方言词汇

青海方言词汇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中汉语方言以藏羌官话为主要代表。

在青海的不同地区,汉语方言也有不同的变体。

以下是一些青海方言的词汇:
1. 唉呀(āi yā):表示惊讶或感叹。

2. 哪儿(nǎr):表示哪里的意思。

3. 小道(xiǎo dào):表示小路的意思。

4. 搁草(gē cǎo):踩在草丛上。

5. 唠叨(láo dāo):表示说话频繁、不停的意思。

6. 甭(béng):表示不用的意思。

7. 拎包(līng bāo):表示提包的意思。

8. 支开(zhī kāi):表示赶走的意思。

9. 乌秧子(wū yāng zǐ):表示青稞的意思。

10. 呷(xiā):表示喝水、吃东西的意思。

11. 累赘(lěi zhuì):表示负担、重担的意思。

12. 随便(suí biàn):表示随意、随手的意思。

以上是一些青海方言的词汇。

了解和使用方言,也是体验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青海方言_精品文档

青海方言_精品文档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青海方言
概述:
青海方言是汉语言系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省及附近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青海方言在语音、词汇
和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
青海方言的特点和发展。

一、语音特点:
青海方言的语音特点受到西北官话和藏缅语族影响。

在音节结构上,青海方言倾向于较为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或双音节词。

与普通
话相比,青海方言存在明显的声调差异,语调随着方言区域而有所
不同。

此外,青海方言还特点在发音上的浊化、咝化和后缩等特点,使其独具一格。

二、词汇特点:
青海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部分词汇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在农业、畜牧业等特定领域的词汇中,青海方言更加丰富。

例如,\
1。

青海方言大全

青海方言大全

青海方言大全青海方言,是指分布在青海省各地的方言。

由于青海省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因此青海方言也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青海方言主要包括藏语方言、蒙古语方言、回族方言、土族方言等。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

藏语方言是青海省最为广泛的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部地区。

藏语方言有着浓厚的藏族特色,其语音、词汇和语法与藏语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藏语方言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如“拉莫”(意为美丽)、“嘎玛”(意为妈妈)等,这些词汇反映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环境和亲人的热爱和尊敬。

蒙古语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地区,是当地蒙古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蒙古语方言与蒙古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蒙古语方言中的词汇丰富多彩,如“哈达”(意为礼物)、“巴音”(意为富裕)等,这些词汇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回族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是当地回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回族方言与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回族方言中的词汇具有鲜明的宗教和民俗特色,如“清真”(意为清真寺)、“开斋”(意为斋月结束)等,这些词汇反映了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土族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南部地区,是当地土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土族方言与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土族方言中的词汇反映了土族人民对自然环境和农耕生活的依赖和热爱,如“田园”(意为农田)、“耧斗”(意为耧斗鼓)等。

总的来说,青海方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了青海省的多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青海方言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青海省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青海方言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关注和支持青海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促进青海省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青海方言

青海方言

出息,成才,象回事 干饼 哪里 这里 眼睛失明的人 白费,不起作用 别人,他们 古铜钱 怀疑,疑问 不慌不忙 差不多 胡编乱造 踢踏 搅干 搅搭 逗 啊来 谈嫌 背善 脏蛮 满富 麻达
现代汉语意思 不雅观的仰卧姿势 确确实实 由于什么原因? 说慌,不诚实 专门做某件事 无精打采地
现代汉语意思 没有精神,困乏的样子 饭稀汤多 依势逞强 不守规矩,我行我素 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胡来,干不正经的事情
事情办砸了,家境差 胡都 白搭,不起作用 紧急,紧张 (红白)事情 抗拒 额头 二温 罕稀 麻达 掂抓 将才 劲松 怒害 不理睬 爱怜,爱惜 落怜
干脆、干净、利索、漂亮 飞紧 晚上 指人中的优秀者 闲气、闷气 令人痛爱 (因贫穷、疾病)可怜 向往、心愿 怎么样? 现在、立刻、马上 瞎忙,白干,事倍工半 训斥 抢白、指责 毛茸茸 最心爱的人 家产,家底儿 父、母亲 客套话、空话 专门 天真可爱的样子 奸刁玩劣之人 做事莽撞不计后果的人 哪一天 哪一个 胡作非为的人 心想 野生草莓 差一点 山鸡 怎么了? 在哪儿? 从哪儿? 偶然,少许 虚皮 眼热 眼黑 展板 机溜 巅顿 搅搭 赖歹 扯杂 漫散 央及 硬气 胎亥 阿扎 只扎 麻眼 干蛋 价门 麻钱 野儿 消停 棒尖 编弄 方言 营干 鼓抗 崩棱
者、哈、个、吧、呀、等
全部,所有,整个 漂亮,厉害 杠给了 奶干儿 逗儿个 训斥,责骂,反诘 排行最小的儿女 触摸一下,逗乐 突然,猛然间,忽然间 婴儿,新生儿 是谁?哪个人? 打小报告,告黑状 对有狐臭者的统称 不务正业的人,杂种 忍不住,难以克制 胃脘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不成材、不够数 爱撒谎、骗人的人 轻浮,不稳重,骄傲 满巴掌打在脸上 心眼,心思, 闲逛,无所事事 落空,抛弃,失算 固执的人 不明白,不清楚 没有主见的人 打耳光

北方方言体系--青海方言 (2)

北方方言体系--青海方言 (2)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诗经》之《国风》有《桃夭》一诗:“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形容青春美好的姑娘美艳如桃花。“灼灼其华”
是说桃花般美丽的姑娘又如灼灼的光焰异彩照人。后两句说, 这样美好的姑娘嫁到婆家,肯定会使婆家家庭美满。而“桃之 夭夭”中的“桃”与“逃”谐音,后人遂以“逃之夭夭”表示 逃跑,其意多含诙谐或嘲讽的成分在内。如此,这“桃之夭夭” 便毫无理由地和“逃之夭夭”“联姻”,而成为逃跑的代名词 了。 白龙马它吃了千江水, 就只为身驮了取经的唐僧;我为你变成 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青海的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体系。由于历 史上人口的 迁徙、各民族长期相处, 形成了青海汉语自己的独特风格。青海方言 (青海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大 抵属于中原官话的秦陇片,其中各地方言又有 不同,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和文化内涵非常复 杂,可谓方言的语言特色
1,不分前后鼻音 2,在声母方面,普通话凡读为“zh”、 “ch”、“sh”的翘舌音在青海话里明显地分 为两类,一类仍读“zh”、“ch”、“sh”, 与普通话相同,一类却读成平舌音“z”“c”、 “s” 3,声调,尾音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1,宾语、动词用法上普通话中宾语一般在动词 之后,青海方言而则相反,如“你黑饭吃了 没?”(普通话:你吃晚饭了没有?);“你 茶喝了吧?”(你喝茶了吗?);状语与否定 副词的用法上把状语放在否定副词之前,如 “你胡不要说煞”(你不要乱说);“你赶紧 把饭做好”(你抓紧时间做好饭);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1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辅音声母自带音节

青海话

青海话
没钱的人------穷皮 -
马,驴,牛,马------统称为头狗 -
不认识------认不得 -
说男孩子长的帅------赞禁啊 -
说女孩子漂亮------欢啊 -
美女------欢旦 -
和他不交朋友-----给他俩死毛然头 -
这个人狡猾的很-----直个人奸着飞俩 -
在丧礼中管理事务的人-------知客 -
一头含蓄的公牛对一头母牛温柔的说:"爱拉乌有",母牛说:"卡码毛有,你阿扎子,边娃!" -
曾经有一碗胡度咧香的面片撩在脑德跟前脑莫求管呐!挖清地时候发现脑就是个吃鼻!阳世上最球多地事就斯之高。唉!偏传哈地!-
小偷------贼娃 -
.婴儿------月娃娃 -
固执------犟板劲 -
打扰------搅打 -
学生-----学生娃 -
呆子-----纣世保 -
游泳------打搅洗; -
捉迷藏-----墙马马胡儿; -
一边去-----屁家灾 -
跟本没希望-----卡码子卡字儿毛有! -
在这里-----直扎俩 -
啥也不懂-------黑着火食,迷着拉拉 -
什么都不会干的人-------指头 -
比上者更严重的人------壮指头,壮脖 -
说别人不要脸-----皮脸脑不要 -
经常骂人的话-----你这个日妈妈 -
还有许多方言请大家交流一下 -
嘿嘿:我们青海人的愿望是:国酒青稞王,国宴面片汤,国语乐都腔,北京是大通一个乡,首都设在上午庄! -
唉!想吃点花卷还不想吃蒸哈子,想吃点锅盔还不想吃烙哈子。人活成抹布了,心成掉铺曾了,头发成掉毡毡了。唉,收不到你的信息了,脑把你想成咒世了! -

青海方言写报告

青海方言写报告

青海方言写报告1. 引言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化的方言。

青海方言作为青海省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本文将介绍青海方言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方言的起源、语音特点、词汇特点以及方言的使用情况等。

2. 青海方言的起源青海方言起源于青海地区的汉藏语系,是该地区多个民族语言的综合体。

青海方言主要受到汉族、藏族、回族等民族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系统和词汇体系。

3. 青海方言的语音特点青海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韵母的变化:青海方言中的韵母较为丰富,包括单元音和复元音。

与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韵母变化较多,给人以独特的语音感觉。

•声调的变化:青海方言中的声调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

这种特点使得青海方言听起来更加柔和。

•辅音的变化:青海方言中的辅音发音相对较轻,喉音的使用频率较高,给人以独特的语音特点。

4. 青海方言的词汇特点青海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音字的使用:青海方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这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也增添了方言的趣味性。

•词汇的丰富性:青海方言中的词汇非常丰富,包括许多特色的地方词汇和民间俚语。

这些词汇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5. 青海方言的使用情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便利,青海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普通话的使用已经成为主流。

然而,在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青海方言仍然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

6. 结论青海方言作为青海省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虽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青海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但它仍然是青海省民众进行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保护青海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青海的文化遗产。

青海方言

青海方言

青海方言一、日常用语(一)常用口语阿么了———怎么了?阿么个———怎么样?一挂———(1)一会儿。

如请您稍等,我一挂就来。

(2)全部,所有的。

心疼———模样好看。

多指小孩和少女。

发麻——厉害,牛逼。

(褒义)逮——也指厉害。

(褒义)夫着——语气助词。

发麻夫着:厉害!你好着撒———你好吗?你忙啥着———你在忙啥?阿来———应答词,表示同意对方说的。

喧———交谈、聊天。

阿个人———谁?脑—————我家门----- 他们脑门----- 我们组撒着啊----- 干吗呢?偏(pian三声)传------别扭、麻烦毛有——没有求多俩----- 生气了(贬义)你罚聊吗---- 你累了吗搅沫末---罗嗦、胡搅蛮缠你组撒者----- 你在做什么?赞襟———极好。

Zan jin。

例句:那个小伙赞襟啊。

囊头、囊怂——笨蛋,懵头。

音nang。

例句:连这个都不会做,你真是个囊头。

你这个怂!——骂人的话(慎用)瓦清———明白,知道。

例句:脑再说一次,你挖清了没?脑瓦不清——我不明白,不懂!丫头————女孩尕娃————男孩浪————游玩、逛悠。

去西宁浪一圈!拉呼———打呼噜,不干练、拖拉干散(san三声)———利索,麻利,痛快。

例句———那个人干散。

乔————请客例句:有空,脑乔你一顿!啊起俩----- 到那里阿扎两———在哪儿?阿扎价———从哪儿?啊扎———哪里。

扎哩———这里。

直扎俩----- 在这里乃扎俩-----在附近乃-扎-----很远处鞭娃———小孩,臭小子。

例句:这个鞭娃真坏。

(贬义)脬蛋娃———小孩(贬义)。

脬,pao.例句:这个事儿肯定是那个脬蛋娃做下的。

娘娘———姑母,也可称呼中年的已婚妇女。

老阿奶——称呼老年妇女。

脑给家缶(fou一声)给——我和他说一下!缶给:说给!吃中午——吃午饭哈来——下来。

西宁哈来料!你忙桌,脑先走。

——你忙着,我先走。

吃咒———发誓。

偏闲串、拉干蛋、囋刚拉———闲聊天。

讲古今儿———讲故事。

青海话日常用语

青海话日常用语

青海话日常用语青海话是青海省特有的一种方言,也是当地人日常交流的语言。

青海话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不仅在发音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词汇和语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青海省,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能说青海话,因此学习青海话对于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非常有帮助。

青海话的发音比较特殊,其中最常见的是“儿化音”,即在词尾加上一个“儿”字。

例如,普通话中的“好”在青海话中发音为“哈儿”,“吃饭”则是“吃饭儿”。

此外,青海话中还有很多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如“哇嘎”、“嘎嘎”、“哇嘎嘎”等,这些都是青海话中比较常见的发音。

青海话的词汇也非常独特,有很多词汇是普通话中没有的。

例如,“热糊子”就是指热麦片粥,“赶鱼”则是指捉鱼,“热吃”则是指热饮食,“拉肚子”则是指腹泻,“脂肪肝”则是指脂肪肝病等。

这些词汇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因此学习青海话的人也需要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在青海话中,有很多常用的日常用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海话日常用语:1. 早上好 - 早上好啊(zaoshang hao a)2. 晚上好 - 晚上好啊(wanshang hao a)3. 谢谢 - 拉谢(la xie)4. 不客气 - 没事(mei shi)5. 对不起 - 拉嘞(la lei)6. 没关系 - 没事(mei shi)7. 你好 - 您好(nin hao)8. 再见 - 拉嘞(la lei)9. 好吃 - 好吃咯(hao chi lo)10. 好喝 - 好喝咯(hao he lo)11. 累了 - 累死了(lei si le)12. 快点 - 快点儿(kuai dian er)13. 慢点 - 慢点儿(man dian er)14. 睡觉 - 排床(pai chuang)15. 走路 - 走路咯(zou lu lo)16. 骑车 - 骑车咯(qi che lo)17. 开车 - 开车咯(kai che lo)18. 看电视 - 看电视咯(kan dian shi lo)19. 听音乐 - 听音乐咯(ting yin yue lo)20. 玩手机 - 玩手机咯(wan shou ji lo)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青海话日常用语,这些用语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因此学习青海话的人也需要掌握这些用语。

青海方言大全

青海方言大全

青海方言大全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各地的方言也是千姿百态,其中藏族、回族、土族等民族的方言更是别具特色。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方言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习俗,是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青海各地的方言特点。

首先,我们来说说藏族方言。

藏族方言是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藏区地区,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等地。

藏族方言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与藏传佛教密不可分。

同时,藏族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充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回族方言。

回族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回族聚居地区,如西宁、海东、海南等地。

回族方言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语音、词汇中融入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成分。

回族方言的语音优美、词汇丰富,有着独特的韵味,是青海省的重要语言文化资源。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土族方言。

土族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海北、海南、果洛等地。

土族方言受到藏族和汉族的影响,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土族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和成语反映了土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青海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各民族的方言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青海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象征。

通过学习和了解青海各地的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

总而言之,青海方言是青海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了解青海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海这片土地的多民族、多文化特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青海方言,让它成为青海多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龙马它吃了千江水, 就只为身驮了取经的唐僧;我为你变 成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历史上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至今少数民族人 口还占总人口的近40%。境内世居民族除了汉族, 还有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多民 族长期一起杂居生活,互相学习,语言也通过频繁 交际而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大量的移民将江淮官 话带到青海之后,又跟当地的西北陕甘方言、民族 语言特别是藏语、撒拉语、土族语、蒙古语等融合, 而后形成一种颇有特色的地方方言。该方言除保留 原来江淮话的一部分语音系统、基本词汇、语法结 构之外,又大量吸收一些民族语言、借词和语法结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着”在普通话里作为虚词,青海话作为虚词在不同语言条件下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读音,如:“张工还没来着,其他的人一挂来着”,前一个“着” 读音如“招”,后一个“着”字读音为“遮”
“啥”青海话中作为语气助词经常出现,如:“你喊给一啥”(你去叫一 下);
“佛”青海话中经常在句尾使用,作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肯定的语气, 如:“家阿蒙没来佛?”(他怎么没来呢?);“家说不来了佛”(他说 他不来了);
青海的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体系。由于历史上 人口的 迁徙、各民族长期相处,
形成了青海汉语自己的独特风格。青海方言(青海 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大抵属于中原 官话的秦陇片,其中各地方言又有不同,青海汉语 方言的形成和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可谓化石级研究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由于青海地区独特的地理、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 响,语言不同历史层次叠置的特点更为明显。在这 些不同时期的语言叠置中,沉淀着一部地区变迁史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 比较句在普通话里常驻机构用“甲比乙如何”来 表示,青海话里却常常相反,如“致些房子把奈 些房子不到”(这些房子没有那些房子好); “我们的话把你们的话没像着”(我们的话跟你 们的话不同)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 语气词的用法与普通话的用法有明显的区别,如 “给”普通话为动词,青海话中常表示动作的完 成或有祈求、商量的口气:“牲口饮给了”(牲 口饮过了);“把你哈麻烦给了”(把你麻烦一 下);“哈”青海话中做为语气词广泛应用, “沙果红哈了”(沙果已经红了);“我致两天 病哈了”(我这两天病了);
青海方言的语言特色
1,不分前后鼻音 2,在声母方面,普通话凡读为“zh”、“ch”、 “sh”的翘舌音在青海话里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 仍读“zh”、“ch”、“sh”,与普通话相同,一 类却读成平舌音“z”“c”、“s” 3,声调,尾音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1,宾语、动词用法上普通话中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 青海方言而则相反,如“你黑饭吃了没?”(普通 话:你吃晚饭了没有?);“你茶喝了吧?”(你 喝茶了吗?);状语与否定副词的用法上把状语放 在否定副词之前,如“你胡不要说煞”(你不要乱 说);“你赶紧把饭做好”(你抓紧时间做好饭);
• (1)北方方言区。为汉语的主流。以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 (3)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4)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5)闽方言区。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 (6)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1)北方方言区。为汉语的主流。以北京话为代表.
(上2)海吴话方为言代区表。。以(3)昌赣话方为言代区表。。以南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诗经》之《国风》有《桃夭》一诗:“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形容青春美好的姑娘美艳如桃花。“灼灼其
华”是说桃花般美丽的姑娘又如灼灼的光焰异彩照人。后两 句说,这样美好的姑娘嫁到婆家,肯定会使婆家家庭美满。 而“桃之夭夭”中的“桃”与“逃”谐音,后人遂以“逃之 夭夭”表示逃跑,其意多含诙谐或嘲讽的成分在内。如此, 这“桃之夭夭”便毫无理由地和“逃之夭夭”“联姻”,而 成为逃跑的代名词了。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1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辅音声母自带音节
韵母方面
声调方面的差异
一些特殊音节
一些特殊音节
• 谢谢!!!
4)湘方言区。以长沙 话为代表。
(5)闽方言区。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
6)客家方言区。 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7)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青海方言笑话
•青校内地饭馆吃饭想吃醋,可内地饭馆都不放醋。 就喊:服务员……服务员来了,他说:去。服务员就 走了。 他等了好久,不见服务员拿来就又喊服务 员……服务 员来了,他又说:去 服务员只好又就走了……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青海原始居民是古羌人,后臣服于匈奴,与诸胡杂居。 随着西汉对河西的经营,汉族人成批移入河湟地区并繁 衍生息。青海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促使汉族移民不断成 批进入河湟,必然带进中原文化及其语言。至今西宁方 言入声中的清声字归阴平,浊声字归阳平,正符合中原 官话的基本特征。在青海汉语方言中,这些很古老的汉 语词汇为数不少,大多是中原古语遗留。例如:贾岛诗 “门尝侵早开”,而青海汉语方言则作“清早”,读同 “侵早”。还有,西宁话把棉袄叫“主腰儿”,这种说
“俩”在青海方言里除在“你俩儿”、“我俩儿”等结构中意义和用法与 普通话相同外,其他用法比较特殊,如“有俩没”(有没有?);“
“儿”在许多句尾中都带,如“花儿”、“梨儿”、“雀儿”、“电影儿”,、 “老伴儿”、“月牙儿”,等等。
为了加强语意,多用重叠语言、拖音和重音,重叠语如“鞋鞋”、“帽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