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https://img.taocdn.com/s3/m/b44ae6f933d4b14e852468e8.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作者:董浜中心小学王惠红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78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董浜中心小学王惠红《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对黄河、羊皮筏子、乘客、作者的感受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轻,乘客的从容、作者的胆战心惊,然后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师:谁能用中的词语来说明艄公值得赞颂?生:因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所以值得人赞颂。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请同学们再读六到八自然段,在书上做简要的批注。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从“专心致志”和“小心地注视”体会到艄公的小心谨慎。
生:我从“大胆地破浪前行”体会到艄公的沉着、冷静和他高超的驾船技术。
师:还有其他的语句也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吗?生: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生:他只有一个小小的筏子和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要战胜险恶的风浪,责任多么重大,而他却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多么令人佩服呀!……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b1fc16cd15abe23492f4d56.png)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一】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袁鹰的《黄河的主人》,使我的内心有了强烈的震撼。
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只要你永不言弃,问世间又有何物能打败你?在一个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有一个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上,和乘客谈笑风生,在黄河上就如履平地,我不禁对艄公这种机敏,勇敢,肃然起敬。
当读到“他站在十只羊大的羊皮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艄公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的注视着水势,大胆的破浪前行”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想,艄公之所以能在黄河上立足,就是因为他们不畏艰险,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与黄河顽强地较量,最终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由此可见,勇于和困难作斗争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而挫折就是钥匙上不可缺少的锯齿呀!我一定要学习黄河上的艄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畏缩、不气馁,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履平地,成为生活的强者!读《人性的弱点》每一篇都会有所感悟,每一章都受益匪浅。
我相信,经历过时间和地域的考验仍然经久流传的书,一定会为你我的生活带来不一般的改变。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二】你知道吗?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我告诉你吧!书者,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书喜爱的无论如何都是让人可敬的。
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香茗,其味,只有自己知道,它会让你浮想联翩,爱不释手,它就像一首无声的歌,有声的诗,在人们心目中荡起永远的涟漪。
黄河是中国的第2大河,他流域面积约为75.2万平方米,河口年平均流量居然高达1500立方米/秒呢!叫黄河是因为它的颜色是黄的,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
你们肯定看过《老人与海》吧,主人公冒着险;独自在海上捕鱼,连续好几次都没钓上鱼,可他依旧耐心的继续努力,最后钓上了大鱼,尽管被鲨鱼吃掉半条鱼,但老人凭着镇定和机敏,和鲨鱼搏斗,最终取的了成功。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9307c0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4.png)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黄河的主人》读后感3篇《黄河的主人》读后感1“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瞧,这就是袁鹰笔下的羊皮筏子。
而让筏子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的,正是那勇敢、机敏的黄河主人――艄公。
黄河那波涛翻滚声震耳欲聋,黄河是汹涌的,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仍令我胆战心惊。
所以,当读到“他站在十只羊大的羊皮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艄公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的注视着水势,大胆的破浪前行”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似乎看到了滔滔黄水间艄公那矫健、敏捷的身影。
我想,艄公之所以能在黄河上立足,就是因为他们不畏艰险,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与黄河顽强地较量,最终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
与之相比,黄河艄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强壮的身躯,仅以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能从容的面对危机,竭力地保障着乘客的安全,在我看来,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黄河的主人。
(.)由《黄河的主人》我又想到了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
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连续好几次都没钓上鱼,可他依旧耐心的继续努力,最后钓上了大鱼。
尽管鲨鱼来了,吃掉了半条鱼,但老人凭着镇定和机敏,勇敢的和鲨鱼搏斗,最终与艄公一样取得了成功!《黄河的主人》读后感2《黄河的主人》是一篇中学生的课文,我今天有空看了一下,虽然这篇文章很短。
可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在汹涌的黄河上作者在岸边发现了,在河的中心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看起来很小,上面还坐了六个人。
他们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而承载他们的竟然只是一个羊皮筏子,从岸上远远望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吞没。
尽管羊皮筏子非常小,上面除了人以外还装了几个麻袋。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f182ca83c4bb4cf6ecd15c.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1《黄河的主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关键是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
那么怎样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气势和艄公的品质呢?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在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
我在教学时,抓住了__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由这个重点总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
同时我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通过“我”的“提心吊胆”,感受到艄公面对着黄河险恶的环境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其次,以乘客的“谈笑风生,从容的神情”衬出艄公的技术高超,再次领悟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但上完课,我感觉整堂课的朗读还欠缺指导,那么究竟怎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呢?我经过反思,觉得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1、读有所思:教师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标,你为什么要让学生朗读?朗读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朗读的过程中有思维的过程,那么这样的朗读就是积极的,主动的。
例如,我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把黄河的气势读出来吧!”2、读有所获: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时间是很充分了,朗读的面也极广,可是朗读的能力却不见有多少提高。
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指导,这也是我这堂课最失败的地方。
我们常说让学生“自读感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但是,朗读也是需要训练的,没有训练,学生的语感从哪里来呢?因此,课上教师的指导攸关重要,从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处标点着手,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c87f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8.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篇1】上完了23课《黄河的主人》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善于利用侧面烘托的写法。
现就整个过程,反思如下:一、黄河的波涛汹涌。
课文用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黄河的波翻浪涌,浊浪滔天。
看着惊心动魄,听者胆战心惊。
其实这些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主人翁——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的高超。
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之法。
二、筏子的小和轻。
在滚滚的波涛中,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
初看是那样小,那样轻,似乎随时随地都会被浊浪淹没,被黄河吞没。
可是它却能够平稳地行驶在黄河上。
这一小一轻正好烘托了艄公能够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
三、筏上人多,神情自若。
通过描写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他们的神态自若,谈笑风生,可以看出他们一点也不担心乘坐筏子会有危险。
侧面烘托了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高超,让乘客放心。
这是一篇典型的侧面描写的*,通过这三方面的介绍,在孩子心里种下侧面描写的种子,希望以后能够开花结果。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篇2】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的主人》。
讲完课文后,我指着课题问同学们:“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学生或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来解答,但说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艄公只__着简单的工具,但凭着机智和勇敢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我引导学生们:“称艄公为主人,简单说,是因为——”生回答说是“征服了黄河”!文学到这儿后,我相机补充了一文《大森林的主人》。
刚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猜:“大森林的主人会是谁?”他们都猜是某某动物。
我相机激趣:“大森林的主人真是动物吗?除了动物还有谁呢?”带着问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我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问:“大森林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大森林的主人?”同学们这时纷纷说:“原来是猎人,因为他能克服困难,征服大森林。
”于是,我追问:“那么,从这两篇*中你体会到什么?每人写一句话。
”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他们不仅明白了主人的一般含义,还明白了要战胜困难,不要被困难压倒,不能让困难成为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014f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0.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1《黄河的主人》教学重点是引导同学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显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冷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关键是让同学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
那么,怎样让同学体会黄河的气势和艄公的品质呢?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同学在朗诵中心得语言文字,在朗诵中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在朗诵中激发同学情感。
在教学时,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冷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由这个重点总领全文,让同学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危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冷静和机敏。
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整体性。
同时,我适时巧妙地抓住四个对比,来引导同学精读心得。
一是“坐〞和“站〞的对比,二是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它负荷的重进行的对比,三是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四是将黄河的巨浪激流与羊皮筏子的稍微微小进行对比。
抓住这四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同学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冷静、机敏的形象,使同学受到激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同学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
但上完课,我感觉整堂课的朗诵欠缺指导,那么,究竟怎样的朗诵才是有效的呢?我经过反思,觉得应该从这几方面去合计:1、读有所思。
教师首先要明确朗诵的目标,让同学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
朗诵的过程中有思维的过程,那么这样的朗诵就是积极、主动的。
2、读有所获。
从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处标点着手,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引导同学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3、读有所感。
同学朗诵后要有所心得,这个心得不是教师通过传授,通过暗示强加给同学的,而是同学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受。
通过朗诵,同学脑海中留下的是丰满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真切的情感,是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浮于文本的文字。
听《黄河的主人》有感
![听《黄河的主人》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d0da087c1cfad6185fa732.png)
听《黄河的主人》有感一、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看老师能否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沈老师的这节课,运用了较为灵活的教法,突出了字、词这项教学重点。
在课的开始阶段,为了让孩子理解黄河为什么是一条让人胆战心惊的河?他重点理解词语胆战心惊。
师:这个词与两个人体器官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随后,他再次引导孩子理解,看到黄河,人们的胆和心会怎么样?生:人的胆会颤抖,心会发慌师:这种害怕的状态就是胆战心惊的意思!随后,他又说:黄河是一条胆战心惊的河。
让孩子找出这句话的毛病。
在这一环节中,沈老师不仅运用语素分析法理解了词语,还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对词语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浅层的理解上。
在生字教学上,他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如在板书惊涛骇浪这个词语时,他有意把骇这个字写错,然后,好像无意似的问孩子我写得怎么样?聪明的孩子们立刻发现了问题,这样地处理,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可以有效地避免再次发生写错的现象。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他还运用类似的方法教学了筏。
除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沈老师以简练精当的语言引导孩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在指导朗读第3节时,为了突出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作者特别惊讶的感情,师问:六个人多吗?作者为何要一个一个数?学生们听了老师的问题,立刻知道了该用怎样的语速读。
随后,师再点拨,惊讶的语气也读出来了。
在这样的细节处理过程中,可见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二、充实有序的教学容量一堂好课,还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
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的课就不算好课。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沈老师的课算是一节好课。
因为用的是我班的学生,于是,我特别注意统计了孩子发言的范围和频率。
一节课下来,全班共22人回答了问题,占全班人数的78%,最多一人回答了9次问题,最少一次,覆盖面广。
不仅如此,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a36ad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3.png)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1《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羊皮筏子上的沉着冷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的黄河,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展示后我觉得学生对黄河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就播放了一段黄河波涛浪涌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对黄河的汹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导入课文时,我通过质疑课题“谁是黄河的主人”直接切入,引导学生在文中最后一小节找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紧接着就是提问:为什么将艄公称为“黄河的主人”?整篇课文的学习也就是围绕这个大问题展开。
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利于抓住文章的核心,学生也能有所得。
在教学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环节中,我没有一步一步的教学,而是直接出示要求: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艄公是黄河主人的句子并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做批注。
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讲得非常好,找出了很多句子。
还有些句子存在争议,我就因势利导带着学生一块儿讨论,我欣喜的看到有些问题学生回答的比我设想的还要精彩,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整节课进行的非常流畅,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就说出了艄公的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和机智勇敢等品质,我只扮演了引导者和总结者的角色,班级很多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有的踊跃发言,有的出谋划策,有的给伙伴加油鼓劲,整个课堂完全成为了学生的主场,以至于我不得不狠拍桌子才能终止他们激烈的争论。
下课铃声传来,学生们都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么快就下课啦。
其实课堂上还有一些知识点没有时间讲解,比如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比如羊皮筏子的简介,比如列举中华民族其他和艄公一样的名人,这些我都放在课外,让他们回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们能自主归纳出艄公的品质,我觉得就是他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2《黄河的主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https://img.taocdn.com/s3/m/5e59476cf5335a8102d22085.png)
《黄河的主人》评课稿王义娟201304《黄河的主人》是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课文着力表现黄河的主人——老艄公勇敢、智慧、机敏的品质。
听了陈老师这节课,我感觉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比上一节课有所进步。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亮点:一、导入开门见山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黄河,然后出示李白、王之涣的诗句,并指导朗读,为下文做好语言和情感铺垫。
二、创设情境,感受黄河看了一段录像后,让学生说说你见到了什么样的黄河?从而是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咆哮、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黄河的可怕,这就为后面学生感悟艄公的形象、品质打下伏笔。
三、敢于放手教学中,陈老师能放手,包办的不多,能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自始至终,陈老师说的都不多,尽量多地让学生说。
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1、陈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课文的教学重点。
课题是《黄河的主人》。
“主人”是本文的文眼,着力表现的是主人的品质。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围绕“主人”品词读句,引导学生感悟艄公的形象。
课文表现艄公品质是三大块内容:(1)、羊皮筏子的轻、小、难驾驶。
(2)、艄公撑篙的小心、大胆。
(3)、乘客的谈笑风生、从容。
但陈老师这节课重头戏好像是放在分析、感悟羊皮筏子的特点上。
羊皮筏子的轻、小、难驾驶只是表现艄公品质的一个方面,后面两个重点内容陈老师用时很少,没有怎么引导学生品析感悟,而是直接把人物品质写上去。
正因为学生对艄公的品质没有真正的领悟,所以当你设计这个环节时,学生回答就偏题了,让人发笑。
记得有这样一个环节:假如这位艄公邀你乘坐羊皮筏子,你敢做吗?问题设计的很好,但学生没有感悟,就乱回答了。
有的回答“有黄河主人的感觉”,有的回答“坐上去很刺激”。
这样的回答显然学生没有融进自己对艄公品质的认识。
2、引用描写黄河的诗句,这个环节很好。
但我觉得不需要反复吟诵。
引用诗句是为了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的,不是学诗,陈老师在这上面耽误了很长时间,并且冲淡了主题。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3b85c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e.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上完了23课《黄河的主人》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善于利用侧面衬托的写法。
现就整个过程,反思如下:一、黄河的波涛汹涌。
课文用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黄河的波翻浪涌,浊浪滔天。
看着惊心动魄,听者胆战心惊。
其实这些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主人翁――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的高超。
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之法。
二、筏子的小和轻。
在滚滚的波涛中,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
初看是那样小,那样轻,似乎随时随地都会被浊浪淹没,被黄河吞没。
可是它却能够平稳地行驶在黄河上。
这一小一轻正好衬托了艄公能够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
三、筏上人多,神情自假设。
通过描写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他们的神态自假设,谈笑风生,可以看出他们一点也不担忧乘坐筏子会有危险。
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高超,让乘客放心。
这是一篇典型的侧面描写的文章,通过这三方面的介绍,在孩子心里种下侧面描写的种子,希望以后能够开花结果。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2《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扬了黄河上的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乘客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的情景以及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壮观场面,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知晓艄公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艄公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并使这个问题贯穿教学始终。
《黄河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主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512b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4.png)
《黄河主人》教学反思《黄河主人》教学反思1上完了23课《黄河的主人》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__善于利用侧面烘托的写法。
现就整个过程,反思如下:一、黄河的波涛汹涌。
课文用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黄河的波翻浪涌,浊浪滔天。
看着惊心动魄,听者胆战心惊。
其实这些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主人翁——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的高超。
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之法。
二、筏子的小和轻。
在滚滚的波涛中,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
初看是那样小,那样轻,似乎随时随地都会被浊浪淹没,被黄河吞没。
可是它却能够平稳地行驶在黄河上。
这一小一轻正好烘托了艄公能够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
三、筏上人多,神情自若。
通过描写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他们的神态自若,谈笑风生,可以看出他们一点也不担心乘坐筏子会有危险。
侧面烘托了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高超,让乘客放心。
这是一篇典型的侧面描写的__,通过这三方面的介绍,在孩子心里种下侧面描写的种子,希望以后能够开花结果。
《黄河主人》教学反思2《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羊皮筏子上的沉着冷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的黄河,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展示后我觉得学生对黄河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就播放了一段黄河波涛浪涌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对黄河的汹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导入课文时,我通过质疑课题“谁是黄河的主人”直接切入,引导学生在文中最后一小节找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紧接着就是提问:为什么将艄公称为“黄河的主人”?整篇课文的学习也就是围绕这个大问题展开。
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利于抓住__的核心,学生也能有所得。
在教学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环节中,我没有一步一步的教学,而是直接出示要求: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艄公是黄河主人的句子并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__、做批注。
《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文档
![《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ba3ccde80eb6294dd886cba.png)
《黄河的主人》听后感《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它赞扬了羊皮筏子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因而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心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苏老师在上课时有这样几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一.学习课文以读为本《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读”贯穿全课,是苏老师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
男女生分任务读、抓住关键字读、前后对比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感、在读中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妙的设置和引导学生读书,既能突破重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情动人苏老师用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震撼学生。
苏老师不仅自己范读,而且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羊皮筏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在酝酿好感情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读,深层挖掘学生的感情。
特别是有一个情景创设让我印象深刻,师生对话,身临其境,苏老师设置情景如果这时你此时,你坐在羊皮筏子,你敢吗?学着岸上的人和筏子上的乘客对话,从而让学生情感体验,建立起以文本交流,创设一个接一个心灵碰撞的情境。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乘客的心理状态,更反衬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从而升华了主题。
另外这节课苏老师采用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课堂,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的机会,而学生们经过合作也都陶醉其中,积极参与。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的主人》听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的主人》听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28b99c76a20029bd642df2.png)
《黄河的主人》听后反思四年级语文教案4月17日,中年段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拉下了帷幕.7节同样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一、换一扇窗,风景会更精彩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是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看你是否打开了另一扇窗。
《黄河的主人》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
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感知作者惊讶及提心吊胆的心情,感知乘客乘坐羊皮筏子的从容。
教学难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清这些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
这虽然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文中描写主人公的笔墨并不多,而是通过多方位的描写立体地表现人物形象。
正因为教材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教学的切入点很多,在今天的7节课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韦玲、赵芸、徐爱华三位教师先让学生感知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再进入课文的初读,最后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从而为理解艄公的形象做了横好的铺垫。
杨巧生和刘莉莉老师就是按平时我们正常的思路来教学的。
汤小琴老师也是先让学生感知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接着设问:艄公是凭借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的?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中心句,再进入课文的初读,最后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优选)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3f02137084868762cbaed576.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上完了23课《黄河的主人》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__善于利用侧面烘托的写法。
现就整个过程,反思如下:一、黄河的波涛汹涌。
课文用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黄河的波翻浪涌,浊浪滔天。
看着惊心动魄,听者胆战心惊。
其实这些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主人翁——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的高超。
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之法。
二、筏子的小和轻。
在滚滚的波涛中,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
初看是那样小,那样轻,似乎随时随地都会被浊浪淹没,被黄河吞没。
可是它却能够平稳地行驶在黄河上。
这一小一轻正好烘托了艄公能够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
三、筏上人多,神情自若。
通过描写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他们的神态自若,谈笑风生,可以看出他们一点也不担心乘坐筏子会有危险。
侧面烘托了艄公驾驶羊皮筏子技术高超,让乘客放心。
这是一篇典型的侧面描写的__,通过这三方面的介绍,在孩子心里种下侧面描写的种子,希望以后能够开花结果。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2《黄河的主人》作为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
这篇散文通过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艄公品行铸就“主人”,从多角度描绘、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这一形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对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离黄河实在太遥远,对羊皮筏子的了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并想象到滚滚黄河的壮观和惊险,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难的。
另外,要使学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避免线性的串讲,在教学时,我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首先是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其次是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最后是化疑得法,建构艄公的形象。
通过设计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3《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黄河的主人》听后反思
![《黄河的主人》听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05bc75312b3169a451a4fb.png)
---------------------------------------------------------------范文最新推荐------------------------------------------------------《黄河的主人》听后反思4月17日,中年段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拉下了帷幕.7节同样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一、换一扇窗,风景会更精彩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是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看你是否打开了另一扇窗。
《黄河的主人》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
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理解1 / 6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感知作者惊讶及提心吊胆的心情,感知乘客乘坐羊皮筏子的从容。
教学难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清这些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
这虽然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文中描写主人公的笔墨并不多,而是通过多方位的描写立体地表现人物形象。
正因为教材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教学的切入点很多,在今天的7节课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韦玲、赵芸、徐爱华三位教师先让学生感知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再进入课文的初读,最后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从而为理解艄公的形象做了横好的铺垫。
讲好黄河故事500字读后感
![讲好黄河故事500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e174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4.png)
讲好黄河故事500字读后感导言在现代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该忘记那些传统的文化基因,其中之一便是中国的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500字读后感》这本书为我们带来了对于黄河的深入了解和感悟。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
一、关于黄河从书中我们了解到,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无数的人们为它倾注了热血和智慧。
读了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二、黄河的波澜壮阔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波澜壮阔。
例如,作者详细叙述了黄河的源头、穿越西北平原、形成黄土高原等重要节点。
这些精彩的故事唤起了我对黄河的浓厚兴趣,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黄河的宏伟景象。
三、黄河的历史文化黄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多元化的文化载体。
书中提到了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以及黄河文明的辉煌历史。
这些内容让我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黄河的灾难与挑战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也面临着很多的灾难与挑战。
书中详细描述了黄河的洪水泛滥、断流枯竭等问题。
这些灾难与挑战给我们带来了深思,我们不能忘记黄河对于中国人民的考验与历史。
五、自然保护与人文关怀在书的最后,作者呼吁人们要关注黄河的保护与发展。
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深感作者对于黄河的关怀与热爱。
结语《讲好黄河故事500字读后感》这本书使我对于黄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唤起了我对于黄河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黄河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好黄河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讲好黄河故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f1a9d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7.png)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整理的《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1《黄河的主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
那么,怎样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气势和艄公的品质呢?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在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时,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由这个重点总领全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镇静和机敏。
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整体性。
同时,我适时巧妙地抓住四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一是“坐”和“站”的对比,二是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它负荷的重进行的对比,三是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四是将黄河的巨浪激流与羊皮筏子的轻微渺小进行对比。
抓住这四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学生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
但上完课,我感觉整堂课的朗读欠缺指导,那么,究竟怎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呢?我经过反思,觉得应该从这几方面去考虑:1、读有所思。
教师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
朗读的过程中有思维的.过程,那么这样的朗读就是积极、主动的。
2、读有所获。
从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处标点着手,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一】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袁鹰的《黄河的主人》,使我的内心有了强烈的震撼。
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只要你永不言弃,问世间又有何物能打败你?
在一个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有一个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上,和乘客谈笑风生,在黄河上就如履平地,我不禁对艄公这种机敏,勇敢,肃然起敬。
当读到“他站在十
只羊大的羊皮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
细的竹篙。
”“艄公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的注视着水势,大胆的破浪前行”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想,艄公之所以能在黄河上立足,就是因为他们不畏艰险,遇
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与黄河顽强地较量,最终成为
了黄河的主人。
由此可见,勇于和困难作斗争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而挫折就是钥匙上不可缺少
的锯齿呀!我一定要学习黄河上的艄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畏缩、不气馁,持之以恒,勇
往直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履平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读《人性的弱点》每一篇都会有所感悟,每一章都受益匪浅。
我相信,经历过时间和
地域的考验仍然经久流传的书,一定会为你我的生活带来不一般的改变。
黄河的主人读后感500字【二】
你知道吗?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我告诉你吧!
书者,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书喜爱的无论如何都是让人可敬的。
读一
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香茗,其味,只有自己知道,它会让你浮想联翩,爱不释手,它就像
一首无声的歌,有声的诗,在人们心目中荡起永远的涟漪。
黄河是中国的第2大河,他流域面积约为75.2万平方米,河口年平均流量居然高达1500立方米/秒呢!叫黄河是因为它的颜色是黄的,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
你们肯定看过《老人与海》吧,主人公冒着险;独自在海上捕鱼,连续好几次都没钓
上鱼,可他依旧耐心的继续努力,最后钓上了大鱼,尽管被鲨鱼吃掉半条鱼,但老人凭着
镇定和机敏,和鲨鱼搏斗,最终取的了成功。
而《黄河的主人》艄公站在十只羊打的羊皮筏子上,面对风浪,身系乘客的安全。
他
的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
大胆的破浪前行……
他之所以能在黄河上立足,是因为他们不畏艰险,碰到挫折不气馁,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与黄河较量,最终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我们与目标之间挡着一扇门,只要我们坚强、智慧、胆大,就会得到一把钥匙来打开
这扇门,我们的目标就能成功。
让我们先学会做学习的主人吧!
我认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个阶段,可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个
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
他的童年充满黑暗,而我童年时,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买糖果给我吃,和我一起玩游戏,还带我到郊外游玩,
快乐极了。
我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这本书讲述了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
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安妮。
安妮是个孤儿,但她生性乐观,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这使她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生活也由此
变得快乐而充实。
安妮长大后考上了大学,这时马修去世了,安妮为了照顾玛瑞拉,放弃
了学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尤其是主人公安妮
令我难忘。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爱慕虚荣的皇帝,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说谎的大臣们的人呢?我
想他们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缩影。
人越长大,虚荣心就会越强,往往会被虚荣、自私自利
占据着头脑,一不小心就会跨越正义的边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