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面各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 朗读诗歌要把握好朗读节奏,比如,可以这样划分《我看》中的诗句节奏: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B.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一个假设复句。

C. 《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都是清代小说家,他们那分别是曹雪芹、吴敬梓和蒲松龄。

D. “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同样是谦辞的还有“家兄”“小女”“拙作”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A项错误,应划分节奏为: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B项错误,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C项错误,《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依次是吴敬梓、曹雪芹和蒲松龄;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复句类型、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辨析。

A、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B、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C、《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

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A:正确;

B:错误。普希金是俄国人;

C:错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错误。《木兰诗》是乐府诗;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

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错误。令堂是对方的父亲;

B项正确;

C项错误。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项错误。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如“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礼节等。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有误,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 佃农指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D.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背景和结语不是必要部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答案】 A

【解析】【分析】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对课内注释多留心,多记忆,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