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合集下载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概念。科学与艺术并非截然不同,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科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透视法、光影效果等。这些科学原理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生动、逼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分析其中运用到的透视法、光影原理等科学知识,展示科学与艺术如何相互促进,创作出传世之作。
直接输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分联系了课本,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提高对科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认识。
3.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素养和美学素养,他们是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艺术创新中的科学思维:分析艺术创新过程中,艺术家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实例分析:赏析一些典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作品,如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等。
5.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艺术创作,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兴,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举例:让学生尝试利用光影原理创作一幅画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
(1)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突破这一难点。
举例:通过介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跨界合作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艺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2)科学思维在艺术创新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思维进行艺术创作,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科目:美术教案年级:五年级下册教案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具有艺术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与艺术的联系2. 科学现象的艺术表现3. 创作一幅以科学为主题的画作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和艺术的知识,以便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准备一些科学现象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学生参考。

3. 准备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具有艺术性。

2. 教师展示一些科学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科学的美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科学现象,并讨论如何运用艺术手法表现这个现象。

三、实践(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绘画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的艺术表现,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美术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艺术表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的第18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科学家和艺术家们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包括科学家们的发明和艺术家们以此为灵感创作的艺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如何将科学知识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促进关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促进关系,学会将科学知识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创作出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之美。

2.讨论法: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思考。

3.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4.评价法:学生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2.教学课件:包括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图片、相关科学知识的介绍等。

3.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4.参考资料:关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提到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讲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促进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科学家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将科学知识与艺术表现相结合。

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美术五年级下册 (1)

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美术五年级下册 (1)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及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评价的过程中,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他们在实际的生活空间中所经历的学习与生活,这种经验已内化为他们的知识,并与他们的感情发生密切的联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是新知识、新经验生成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

如果学习内容远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超越他们生活经验范围,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及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热身小活动(请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张纸制作成一个小手工艺术品)导课,并请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艺术品有哪些简单的科学原理。

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制作中感受到艺术和科学的内在联系。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艺术与科学这两兄弟形影不离的身影,这节课我们就以艺术与科学为题,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是怎么结合的,它们有哪些内在联系。

引出课题——《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活动2【讲授】归纳出与科学有关的艺术门类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总结出与科学有关的艺术门类。

活动3【讲授】具体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与讨论)分别以美术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典型作品讲解、分析艺术(主要是美术)与科学的具体关系。

活动4【活动】课堂拓展——汽车外形设计讲解有关汽车外形设计的关键点(八个关键点)任何汽车的外形都是由这八个关键点的变化设计的。

教师示范普通汽车、跑车外形的设计方法。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欣赏优秀作品(其他学生设计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生活用品),启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尝试设计一两种既功能合理又美观别致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给我们带来的舒适与快乐。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 (共48张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 (共48张PPT)课件
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只要一星半点的 理由就 可以化 为泡影 。 实际上,恒心也是一种修为,是可以通 过对自 己的认 识和了 解去挖 掘培养 的。
1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意 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 能吃苦 ,只是 因为我 们做某 件事情 的意愿 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 着头痛 恶心硬 撑到最 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 的心理 压力。 加上那 些立下 的瘦身 目标常 常不能 三两天 见效, 所以每 一次都 是心血 来潮地 开始, 虎头蛇 尾地结 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 持了下 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 别不起 眼的理 由:能 够一个 人呆一 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 忙乱到 连上厕 所都觉 得是一 种奢侈 。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 上运动 鞋,在 空旷的 街道上 吹吹凉 风,吸 吸那尚 未被污 染的空 气,戴 上耳机 ,听几 首喜欢 的歌… …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 让我足 够迷恋 。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 加快, 头疼, 手臂和 腿都酸 困地抬 不起来 。可对 我来说 ,只要 能出去 ,其他 都不是 什么大 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 稍稍放 慢脚步 ,调整 呼吸, 不一会 儿便能 缓解了 。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 如果痛 苦更明 显,坚 持就会 变得艰 难;如 果心理 需求更 胜,坚 持就只 是自我 成全的 必经之 路而已 。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科学:是关于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
探索规律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知识体系的总 称。科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
艺术:原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艺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人美版

交流评价:
1.科学与艺术结合 2.最创意又富有艺术性
融合
谢谢
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
科学与艺术的巨匠————达●芬奇
达·芬奇于1483在在一 本记事簿上绘制了人类第一个 降落伞的设计图(下图)。
他在这张设计图旁边写到:“如果有人 用一大幅涂上树胶的麻布,每边长12码,高12 码,那么不论他从多高处跳下来,都不会受 伤。” 英国人尼古拉斯依照达·芬奇设计的方法 制造了一个降落伞,由一个离地面3000米高 的热气球上跳下,结果安然无恙。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
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达到 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北京●鸟巢)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
新印象主义用光学原理指导艺术
因为具体敷色时用 点彩的方法, 所以被称
作“点彩派”。
《下楼梯的女人》杜尚(法)
通常的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一个静止 的瞬间影像,而杜尚受到了高速摄像机的启 发,创作的这件作品,打破了常规的表现形 式和局限,进行了新的有意义的尝试。
用艺术表现科学



学 与



术 的









科学图片
太阳的表面图片
人体红血球(显微照片)2009年
科学与艺术的感觉那么的相近……
疱疹病毒(电子显微照片)
地平经纬仪 玑衡抚辰仪
纪限仪 天体仪
艺术实践:
用绘画、拍照、文字记录的方法 完成一次科学与艺术的美丽创作。
你知道这是什Biblioteka 设计吗?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word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word教案

第十八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件欣赏现代建筑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教师总结、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重视功能,简化装饰;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四、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五、课堂延伸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篇小论文。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开放式讨论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也从中收获了很多。但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自信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内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程内容,我决定在课后设立答疑时间,方便学生随时向我请教。
3.艺术创作中的科学元素:分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融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4.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实践: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基本概念。科学与艺术结合是指科学家和艺术家相互启发,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的过程。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使科技与人文相互交融,丰富我们的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作,他运用了解剖学、光学等科学知识,使画作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
举例:如达芬奇在绘画中运用解剖学知识,梵高在画作中表现星空的科学观察。
(2)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分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融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举例:如杜尚的《裸体下楼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运动与时间概念。
(3)科学与艺术实践:学会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美学素养。
举例:利用光学原理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20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2012)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肖像画的特点以及科学插图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崇敬,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科学家肖像画的特点以及科学插图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表现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和科学研究的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科学家肖像画作品、科学插图作品、相关资料图片、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美术本、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科学家肖像画作品和科学插图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谈谈对科学家肖像画和科学插图的理解,从而引出本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家肖像画的特点,如神态、服饰、背景等,分析科学家肖像画的表现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科学家,分析其研究成果和贡献,讨论如何表现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和科学研究的场景。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教师示范(10分钟)教师以一位科学家为例,示范如何表现科学家肖像画和科学插图,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绘画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和教师示范,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科学家肖像画或科学插图。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作品展示。

2. 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从画面表现、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科学家肖像画特点:神态、服饰、背景等科学插图表现方法:线条、色彩、构图等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科学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科学家肖像画或科学插图,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2014秋) (共25张PPT)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2014秋)  (共25张PPT)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上帝之眼 2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并拍摄到的美丽的星云
用显微镜观察并拍摄到的叶子
大自然充满了美的形态
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美
法国
《下楼梯的女人》杜尚(法)
通常的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一个静 止的瞬间影像,而杜尚受到了高速摄 影机的启发创作的这件作品打破了贯 常的表现形式和局限,进行了新的有 意义的尝试。
用艺术表现科学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法国)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பைடு நூலகம்局部
科学推动了美的发展
用艺术形式表现科学
中国
浙江宁波保国寺
西 汉 长 信 宫 灯
上海 东海大桥 32.5公里
赵州桥(隋)
人水 在从 苍碧 龙玉 背环 上中 行去
作业要求
根据赵州桥的拱形原理 设计一座桥吧!



未来概念汽车


现 在 的 汽 车
1949年,美国设计的有史以来“最漂亮” 的飞机之一,几次发生飞行事故。
1958年设 计的新型客机,机 窗改为有圆弧倒角 的形状,成为既安 全又漂亮的客机。
——
方形的窗户是 一个致命的设 计错误。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2023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人美版(2023秋)
1.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对艺术与科学融合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科学主题的艺术创作潜能。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掌握运用绘画、手工等技巧表现科学元素的基本方法。
4.强化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完成科学艺术作品的创作。
5.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将科学知识融入艺术创作,提升综合素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艺术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学与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乐趣。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科学元素巧妙地融入艺术创作还显得有些迷茫。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创作过程的指导,鼓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举例:在创作关于环保主题的作品时,结合科学知识,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表达对环保的认识和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比如,我们在科技馆看到的展品,往往既具有科学性又富有艺术美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秘。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例:分析古今中外著名案例,了解成功结合科学与艺术的实践经验。
-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艺术元素融入科学作品,展现个性和创意。
举例:在讲解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时,可以通过介绍达芬奇在绘画与解剖学、物理学等多领域的成就,强调艺术对科学探索的推动作用。
2.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融合:学生往往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忽视艺术思维,难以将创新意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或者是话题设置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三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艺术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发明与设计:掌握科学家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运用艺术思维的方法,例如通过类比、隐喻等手法进行创新设计。
-艺术在科学传播中的应用:学会运用艺术形式表达科学知识,提高科学传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增强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审视科学,提升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强化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增进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是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的关系,通过各种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对科学和艺术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水平和手工制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个别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手段表现科学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范例作品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实例,如科学家的人物肖像、科研成果的插图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然后示范如何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3.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然后进行创作实践。

人美版小学美术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课件(19张幻灯片)

人美版小学美术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课件(19张幻灯片)
潜伏重要性的数据,还给人带来颇富美学的灵感。让人不禁感叹 隐藏于科学世界背后的艺术之美。
修拉(法国)

画家采用光学 原理和色彩对照 及颜色并列混合 效果理论而选用 纯色小圆色点点 彩完成的。
用艺术表现科学
用艺术情势表现科学
科学的发展激发了艺术创作的新灵感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浙 江 宁 波 保 国 寺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科学的发展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新效果
小组研究要点:
视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 研究讨论以下问题: • 1、艺术美体现在哪? • 2、科学性体现在哪?
电脑绘画艺术 桥梁建筑艺术
家居壁纸艺术
钻石艺术品
电 脑 绘 画 艺 术
壁纸装饰艺术
( 赵 州 桥 )
桥 梁 建 筑 艺 术
《向日葵》 凡•高(油画)
二氧化硅纳米丝
• 据《连线》杂志4月27日报道,每隔6个月,材料研究学会即会庆 祝他们在研究进程中发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图片——赞美科学与艺 术的完善结合。如今,他们对实验样本的细致分析不仅产生具有
给科学插上 艺术的翅膀
用天文望远镜视察并拍摄到的美丽的星云
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美
科学的发展拓宽了艺术欣赏的新视野
《下楼梯的女人》杜尚(法)
通常的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一个静止 的瞬间影像,而杜尚收到了高速摄影机的 启示创作的这件作品打破了贯常的表现情 势和局限,进行了新的有意义的尝试。
用艺术表现科学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的第18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科学现象,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艺术作品,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艺术作品有较强的欣赏能力。

同时,他们对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复杂的科学现象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科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对科学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艺术形式表达科学概念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培养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科学现象,运用艺术形式表达科学概念。

2.难点: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现象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科学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艺术作品和科学现象的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将科学现象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4.评价法: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艺术作品和科学现象,准备教学PPT。

2.学生准备:带好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科学现象,如光学、几何学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题《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的科学现象。

通过展示教材中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科学概念,如细胞的结构、生物进化等。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年级:五年级下册学科:美术教材版本: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具有艺术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2. 科学现象的艺术表现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科学现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艺术作品图片,教学PPT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科学现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科学现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从中发现美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科学也可以具有艺术性,今天我们将要探讨如何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艺术作品是如何表现科学现象的?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科学现象转化为艺术作品,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科学现象作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2. 学生可以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表现所选科学现象的艺术性。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8课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科学家和艺术家合作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和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平台。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将科学知识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中的美,并激发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和创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和创造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和创造科学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中的美,并激发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和创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和艺术作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准备好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合作作品,引起学生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科学现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科学现象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中的艺术元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科学现象,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创造这个科学现象。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省赛一等奖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省赛一等奖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一、激趣导入1、屏幕显示一幅彩色画,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2、揭秘:它是科学家在高倍率显微镜下看到的柠檬酸晶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二、探索新知1、出示望远镜下宇宙的照片,对比天体油画,并提出问题。

(1)有什么不一样?(2)有哪些变化?画家通过抽象的绘画方法将科学呈现了出来,加上色彩的变化,让我们觉得遥远的空间变得可以触及。

显微镜下的世界更美,我们就再来欣赏一下,更多的显微镜下艺术。

出示PPT。

映入眼帘的仿佛是夕阳的余晖照应着一座座的山脉,非常有水墨画的意境。

但它却是巧克力的晶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

不只有巧克力,很多物质在显微镜下都有它艺术的一面。

比如美酒、塑料袋、DNA、或者蝴蝶的翅膀。

他们给我们呈现出的非常美的一面2、师: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显微镜下的美丽世界,怎么变得更美?生答:赋予颜色。

师:你看出我是怎么变化的了吗?生答:老师主要突出了一朵花,淡化了另一朵。

颜色丰富了,而且有过渡色。

那你们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得想尝试了呢?我们就小组内观看一下,显微镜下的世界里有什么?三、观察感受小组观看,并汇报,你看见了怎样的世界。

小组讨论,并实践:将看见的世界画出来。

教师指导。

四、评价说一说:你们小组看见的世界是怎样的?进行了哪些变化?评一评:哪一组画的更有艺术感?五、延伸拓展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实践,把科学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其实除了绘画,还有其他的方式。

1、香囊:香囊的整体都是镂空的艺术,而且花纹复杂里透漏着规律,线条流畅,这些都能体现它的美,它的里面有个陀螺仪,能保证里面的香料无论怎么晃都不会洒出来。

2、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它的建筑形式和网状结构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外形结构虽然看着简单美观,其实是经过严密计算出来的,可以抵抗温度的变形和地震力,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建筑艺术品。

3、我们身边也有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作品------万花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本课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人类文明成果,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本课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难点:
感悟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艺术与科学,犹如双翼,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进程。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科学与艺术本是同根生,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即发端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同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它们追求的目标虽然一为精神、一为物质,但同属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体现了人类追求的终极需要。

艺术家以一种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描绘一幅幅理解我们内心的感性图像;科学家用一种超越常识的理论理解我们生存于宇宙世界中的理性图像。

实际上,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无一不充满着艺术美感。

广袤无垠的宇宙星空,繁星闪烁,引人无尽的遐思;晶体结构精巧奇妙,让人赞叹不已,DNA 的双螺旋楚楚动人,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的原子犹如灿烂的星空,科学与艺术实在是人类心灵的浪漫之旅。

它们凝结着无数科学家、艺术家等探索事物本源的美妙的心路历程。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与《昨天、今天和明天》、《科学创造新生活》构成科学与艺术的学习单元。

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在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等过程中,感受科学与艺术带来的心灵感悟,认识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综合探索能力。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既欣赏科学的理性精神又崇尚艺术的人文精神,养成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汲取美,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从传统工艺品、绘画、科学图片、科学仪器四个方面揭示科学与艺术的紧密关系。

通过40页中“思考与讨论”启发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科学与艺术有机的深入结合。

教材中古老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器铸造技术与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唐代三彩骆驼载舞俑是高超的陶瓷烧制技术下的完美艺术作品;文字的注解反映出两件艺术品中科学技术的运用。

绘画作品《下楼梯的女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科学技术的思想在艺术家笔下的思辨。

生活中可供观察科学现象的范围非常广阔,教材中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两张图片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地动仪和古观象台是我
国古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它在拥有强大的科学功能的同时,自身也体现出高超艺术水平。

41页“科学艺术考察建议”提供了用艺术视角看科学的的途径与建议。

“艺术实践”及“评一评”提供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建议,并通过评一评加以反馈。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完备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发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参与探索、研究、创造等活动,积极合作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此学段学生正处于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努力向更高层次开拓进取的过程。

同时,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科学与艺术专题的具体方法并不完善。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有针对性的问题链,方便学生从活动中提炼、总结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并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报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及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

技能: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⒉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收集、观察、讨论、发现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联系;用绘画、摄影、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类科学与艺术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⒉教学难点: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设计一
设计二
五、教学建议
挖掘身边资源开展主题考察。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设计规划带领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如寻找身边的科学与艺术之美、走进微观世界、绘画中的科学发现等。

指导学生合作调查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实例,并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组织小组交流考察收获,提升对科学与艺术的认识。

六、相关资料
(一)资料库
⒈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曾侯乙墓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⒉三彩骆驼载舞俑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

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

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

骆驼载舞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⒊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新印象主义的创始者和卓越代表。

新印象主义试图用光学科学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也是新印象主义最典型的作品。

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布满了精密、细致排列的小圆点,这些小圆点是用不加调和的暖、冷色以及相近色、互补色等堆积而成的,在欣赏者一定距离的视角范围内观看,形成了极为鲜艳和饱满的色彩效果。

⒋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和地平经纬仪、玑衡抚辰仪。

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二)参考书目
[1]许延浪﹒科学与艺术.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张之杰﹒艺术中的科学密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3]戴吾三刘兵﹒艺术与科学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编者:杨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