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科学技术社会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编写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吸收科学技术论(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的研究成果,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现状和具体体现,进行编写。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主要体现在:

(1)本章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部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

政治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

术社会批判理论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等;

(2)本章第二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建制”部分,吸收了马克思主

义“科学活动是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与伦理”的相关论述;

(3)本章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部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科学技术

社会运行条件方面的论述。

●“吸收科学技术论”,主要体现在:技术化科学与第一生产力;

科研组织方面的科学家的分类、性别分层以及“机械连带”与“有机连带”;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技术研究等。

2、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联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概括分析,既体现这种关联的历史性,也体现它的现实性。

● “体现这种关联的历史性”,主要是从历史的维度展现科学、技术与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建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概

貌;

● “体现这种关联的现实性”,主要是从现实的维度概括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与社会关联的新问题,评析有关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关联的理论思潮,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

● 这里的新问题有:技术的科学化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怎样?科

学技术发展对于经济转型的意义如何?科学技术应用对于人与自然关

系的

影响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研组织和科学分层有什么样的新呈现?

科技伦理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科技

发展战略制定原则?科技风险表现及其国家治理原则?如何协调“科学文

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冲突?科学技术的性别含义以及对于欠发达国家

的意义如何?西方反科学思潮的表现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的意义?

(3)在对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2003年9月16日公布的“普通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本着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作了相应调整。

● 没有涉及原大纲中的“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部分,因为该部分现在已经归入本大纲下一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 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相关内容以及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部分。

这样既体现这门课程的政治理论性,也体现它的科学技术的建制保障和运行结果考察,内容上更加丰富、具体、全面。

二、教学要点和教学要求

1、教学要点:

(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核心内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观,认识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活动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理解科学技术运行的风险治理与文化重建的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增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便更好地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科研组织的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三节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

2、教学难点:

第一节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科学技术共同体与科学分层、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及应对,

第三节科学技术风险的公共决策与国家治理、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

四、教学建议

1、选择性教学

不要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所教学生专业特色以及知识结构,选择相关内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2、研究性教学

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进课程的教学中,进行研究型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问题性教学

将所要教授的内容设置成各个问题,如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怎样?科学家与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伦理责任?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何?科技风险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国家治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有什么样的冲突,应该如何协调?为什么要反科学主义?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及反科学的内涵如何?

4、针对性教学

本课的讲授对象是各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针对他们对于科技与社会相关问题的一般性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选择相关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的教学。

如在科学技术社会应用上,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普遍持有科技乐观论;在有关科技伦理上,他们存在一定的欠缺;在科技负面影响上认识不足;在有关科技风险的解决上普遍持有乐观主义态度;在科学对于人类生活以及文化的意义普遍理解不够全面;普遍持有科学主义的观念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案例性教学

利用案例来讨论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如针对科技风险与公共政策,可以用核电站决策中的科技专家角色定位为例,来说明是坚持技治主义,还是在民主社会背景下将科技专家定位于观点的辩护者或诚实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