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摘要:近2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一批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龙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国内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自身也存在各种问题,在这内外因素影响之下,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不同程度财务风险因此,对财务风险的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成因分析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公司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并不以个体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是客观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产物,这特征有利于财务风险的揭示,重新对财务风险进行全新的认识。

(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必要条件之一是不确定性,没有不确定性表示财务没有风险,对其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其有利于控制公司财务风险。

(3)可度量性可度量性是财务风险另一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因素,可用数学中概率论方法来度量。

如不能度量,其风险控制也无从谈起。

(4)双重性损失和收益是财务风险的双重性。

这个特征有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风险。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以免危害到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谋取更高的风险报酬,同时也要完全科学决策。

(5)全面性财务活动存在于财务风险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多种企业财务关系中体现出来。

认识这一特征有助于理解和探寻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

表现特征以及度量和控制,同时全面管理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衡量企业内部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1)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缺乏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体系存在不少局限性,比如其风险管理功能和协调功能较为欠缺,有时仅仅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形式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质上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进而缺乏一系列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失败内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失败内因分析

些管理者可 以不受任 何制约地主宰 上市公司的资产 , 以权 代法 , 随意动用、 处置 上市公司的 资金 , 重大投 资项 目不通 过 招标等竞争 机制 , 也不通 过正常 程序报批 审核 , 对于有 风 险的长期投 资不做可行性分析和考 察, 结果造成 了巨额 资金有去无 回, 导致公司 资产大量 流失和 浪 费, 出现财务
维普资讯
上市公 司财务失败 内因分 析
李俊 秀 ( 山西大 同大学工学院。 山西大同 0 4 0 4 0 O) 摘 要: 随着全球经 济一体 化 的逐 步形成 , 上市 公司所处 的 市场 竞争环境 日趋激烈 ,各种消极 因素如 同病毒 一般 , 随
1 0 — 8 12 0 0 — 0 3 0 8 8 8 ( 0 6)4 0 3 - 2 o
的股本 结构导致 股东监 督真空 ,造成 上市公 司内部人 控
制 。这些原 因造成信息不对称 局面 , 小股 东缺乏必 要的信 息判断上市公司策略 的好坏 , 大股 东便 有机会侵 占小股 东 的利益 。 平行式或 金字塔式 的控股结构刺激和便利 了大量 的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的关联交 易 , 刺激 和便利 了控 股股 东 “ 空” 掏 上市公司 , 造成公 司发生财 务失败 。 () 2 交叉持股 , 偏离一股一权 。许多上市 公司的大股 东透 过 交叉持 股 (r s — f r h l ig 与互 为董 事 (n co s sa e o d n) i t r o k n ie t r ) e l c ig d r co s 来增 强他们 的控 制 力 , 以此 为 在
上市公司内部整体资金的匮乏。虽然很多 公司通过 多元化 战略成功地扩 大 了经营 规模 , 提高 了竞争力 , 但不 当的多
东对小股东 的利益侵 占。交叉持股通常分 以下两种类型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浅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浅探
3.缺 乏 产 业 实体 支撑 的 资 本 市 场 发展 战 略 。 自1990年 12 月 19日和 1991年 7月3日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与深 圳 证 券交 易所 成 立 以 来 ,我 国 的证 券 市 场 顺 应 整 个 经 济 发 展 的 潮 流 。经 历 了 从 无 到 有 、从 小 到 大 的发 展 过 程 .截止  ̄1J2004年7月 31日 ,已有 上 市 公 司 1 367家 ,市 值总 量达 到 了40 377.19'/L元 。总 体 看 来 , 我 国 的 证 券 市 场 已逐 渐 进 入 法 制 规 范 阶 段 ,但 目前 诸 多 上 市 公 司 仍 沉 迷 于 资 本 市 场 的 运 作 ,把 证 券 市 场 作 为 企业 整 合 的 手 段 ,希 望 在 资 本 市 场 上 创 建 神 话 。如 ,创 造 了 十二 年 形 成220 亿 元 资 产 规 模 神 话 的 新 疆 德 隆 ,由 于 缺 乏 核 心 产 业 ,最 后 还 是 走 向 了 崩 溃 。考 察 新 疆 德 隆 近 年 的扩 张 曲 线 可 以看 出 ,他 们 都 是 以 融 资 、收 购 、再 融 资 、再 收 购 等 手 段 来 控 制 靠 融 资 输 血 的 产 业 的 。 但 他 们 因扩 张 速 度 过 快 ,根 本 无 法 踏 踏 实 实 地 做 好 一 个 企 业 ,扩 张 战 略 未 能 服 从 于 整体 战 略 ,最 终 走 向 规 模 失 控 、不 择 手段 地 寻求 资 金 以维 持 残 局 。
【关键 词 】 财务 危机 上 市公 司 财 务 管理
财 务 危机 是 指 公 司无 力 支付 到 期债 务 或 费用 ,其 极 端 形 式 就是 破 产 。财 务 危 机 有 内 部原 因 ,也 有 外 部 原 因 。一般 情 况 下 , 外 部 原 因 (客 观 环 境 的 变 化 及 其 影 响 )对 企 业 来 说 虽 能 预 测 . 但 大 多 是不 可 能控 制 的 ,也 是 无 法 回避 的 。 企 业 应 该 建 立 自 己 的 信 息 预 警 系 统 , 及 时 对 外 部 环 境 的 变 化 做 出灵 敏 的反 应 。 内部 原 因 大 多 是 可 控 因 素 ,企 业 可 以通 过 危 机 管 理 降 低 其 危 害 程 度 。 本文 主要 结 合 近 年 来 市 的 实 例 ,着 重 分 析 企 业 财 务危 机 的 内 部成 因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投 资理 财
我国 卜 ▲ 市公司财务 危机成 因分析
河 北 省地 勘 局 第 五 地 质 大队 王 斌
蚤l疆 摹 t≥ 柱B盎复 架 多受娟枣 环境 - 我国上枣公 司遭遇赋备 凫机毡现 象凄娶凝蔓。苯叉研免1赋 务 f 危 机的涵义 , 分析了造 成我国上市 司财务危机唐 家 宏观经济环境 、 洇 经济体制、 行业等 外部 因素' 以及公 鬟 司战 略决策 、 治理机 制、 财务 管理等内部 因素 , 重点从 公 司盲 目 扩张的 多元化 经营 0 债务 比例 失衡 誊 一股独 天、 虹部 人控 现象帮 矗收繇 款数 额皂夫等方面进 行飞阚进 ≯ | | I |美镇阑 : |枣, 厶 \虱 碱务屯机 外部西素 翅鄯 鼠素 薯 | | |一
发 面 临窘 境 。
( ) 业 背 景 三 行
份 额 ,或 者 产 品 销 售 价格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从 而影 响公1 币 政 策 . 货 2 O 年 下 半 年 . 为 r抑 制 当 时 房 地 产 业 发 展 过 热 的 现 O1
展 方 向 。 了国家 整 体 利 益 , 府 往 往 制 定 ~ 些 政 策 对 某些 行 为 政
业 进行调整 , 由此 , 能 会 对 相 关 公 司 的 生 产 要 素 、 品市 场 可 产
行 缓 慢 之 资 金 投 入 不 足 、 林 周 期 且 不 能持 续 进 行 、 加 造 盈 利 回收 慢 , 及 我 国推 行 的保 护 自然 林 政 策 , 得 造 纸公 司愈 以 使
象 , 行开始规范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 央 降低 了 按 揭 贷 款 的 比例 , 得 房 地 产 业 的 f市 公 司 整 体 业 绩 下 滑 。2 0 年 房 地 使 01
产 上 市 公 司 业 主 营业 务 收 人 仅 增 长 了 1 4 . %,而 营 业 利润 、 1 利 润 总 额 、 后 利 润 、 股 收 益 、 资 产 收 益 率 指 标 下 降 2— 0 税 每 净 5 3 %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

·综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分析长春工业大学纪晶华冯思瑶财务困境,也叫财务危机,指的是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现有债务。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内部与外部两种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大量产品缺乏竞争力度,实际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过高,投资重大项目时失败,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的质量极差,控股股东占用公司的资金以及证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等。

外部因素主要有证券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受到了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利影响等。

本文从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内部因素(一)企业主营业务陷入困境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一种困境就是经营的主要业务发生萎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够突出。

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关乎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如果主要经营的业务不够突出,就容易导致财务危机;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技术含量过低或者是技术相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如ST 圣方科在2001年年报中就提出,由于显示器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从而导致了企业产品销售速度极慢等现象;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过于单一,可能是企业主要经营的产品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额,而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在实际中投入生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

(二)费用过高,资金严重缺乏大部分企业的成本费用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成本费用较高,从而使企业难以支撑。

在经营管理方面效率过低,应酬支出较多。

在资金控制与管理上缺乏意识,不加以约束。

有的企业虽然主营业务利润每年都在上涨,但是就是因为其在成本费用方面缺乏控制与管理意识,因此,在费用的使用上经常大手大脚,最后,导致了企业每年的利润大幅度降低,最终因为亏损而倒闭。

(三)企业资产质量较低首先,应收款项质量过低,企业应收账款过大,从而挪动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应收账款可收回的可能性极低,质量也过低,进而使得企业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无法正常周转。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原因的思考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原因的思考
为得 以实 施 , 一 定 程 度 上 为 企 业财 务 危 机 的产 生 在 提 供 了 可 能 。 另 外 , 国 的 银 行 信 贷 管 理 不 严 , 企 我 对 业 贷 款 缺 乏 相 应 的 检 查 与 监 督 机 制 。 有 些 企 业 在 经 营 已经 陷入 困境 , 法扭 转 经 营局 面 的情 况 下 , 行 无 银
12 . 体 制 因 素 的 影 响 分 析
Ma h e . P re c a 1E. o tr认 为 : 定 企 业 盈 利 能 力 的 决 根 本 因 素 是 行 业 的 吸 引 力 , 业 固 有 的 盈 利 能 力 决 行 定 着 该 行 业 中 某 个 企 业 的 盈 利 能 力 。 (迈 克 尔 . 波 特 著 , 小 悦 译 , 0 3) 国 上 市 公 司 中 各 个 行 业 内 陈 20 我 失败企 业 的 数 量 所 占 比重 并 不 相 同, 差 异 很 大 。 其
1 3 国 家 宏 观 管 理 制 度 不 健 全 .
逐 年 上 升 , 此 对 公 司 陷 入 财 务 困 境 的 原 因 进 行 分 因 析 就 显 得 十 分 必 要 , 方 面 可 以 使 困 境 中 的 公 司 从 一
这 些 原 因 中 寻 找 解 决 的 对 策 , 公 司 走 上 良性 发 展 使
流 量 严 重 不足 、 能 支 付 优 先 股 股 利 、 偿 债 能 力 、 产 等 事 项 。 因此 本 文 从 宏 观 和 微 观 两 个 角 度 对 上 不 无 破
市 公 司 财 务 困 境 的 原 因进 行 了分 析 。 关 键 词 : 务 困 境 ; 观 因 素 ; 观 因 素 财 宏 微
都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企 业 在 做 决 策 时 要 考 虑 整 体 的 经 济运行 环境 , 经 济 增长过 热 还是 整 体趋 向萧 条 , 是

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7月037探析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佟佚洋摘 要: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现有到期债务而引发的风险,最极端的财务危机就是企业破产。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会造成员工失业、企业破产、银行坏账增加等危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现象。

因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危机 宏观因素 微观因素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037-02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支付到期债务的一种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的失败到企业破产。

资金管理失败引起的支付困难通常是暂时和次要的,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获得债权人延期的让步,通过资产抵押获得新债务以偿还旧债务等。

这些做法可以避免企业破产,但是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过高的资本成本和增加财务费用等。

破产是企业财务危机发展的一种极端情况,在企业资金和信用同时缺乏时出现,此时企业已经无可挽回。

无论哪种程度的财务危机,都会造成企业投资失败、员工失业、信贷出现坏账,进而会影响到国家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需要研究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测和防范措施,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 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宏观原因1.1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所处的水平和阶段、经济制度、通货膨胀与就业、贸易与国际收支水平、财政预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技术水平、国外的经济金融危机等。

在萧条时期,东道国国内消费和需求不足,导致企业产品滞销而出现亏损。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具有周期性,因此长时间的滞销、亏损最终会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在经济过热时期,过度的投资、消费引发物价快速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这时国家将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利率或税率,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甚至引发财务危机。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柯达公司曾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摄影和图像处理公司,但在2000
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财务危机和结构调整,最终于2012年申请破产。

原因分析如下:
1. 技术和市场转型不力。

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和手机等新技术
出现后没有及时转型,错失了市场机会。

相反,它一直依赖于传统
胶片业务,导致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 高额成本和陈旧的生产线。

由于柯达公司的工厂建设采用的
是产业时代的理念,这些生产线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成为了负担。

此外,制造成本较高也削弱了该公司的竞争力。

3. 销售渠道和市场格局的变化。

通过专卖店和其他商店销售的
传统零售渠道逐渐被互联网销售和自助服务取代。

不变的是竞争不
断升级,品牌差异和产品质量的竞争也导致柯达公司的市场份额逐
渐下降。

4. 资本市场的压力。

作为上市公司,柯达公司需要不断的利润
增长以维持股东的利益。

但是由于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市场份额的下降,柯达公司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这加大了财务风险。

5. 不合理的管理决策。

柯达公司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将生产线
外包给了其他公司,丧失了对生产关键性流程的控制。

此外,管理
层内部制度不严密,对市场和客户的关注不足,在市场和客户中已
经处于弱势,加大了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柯达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和市场转型不力、高额成本、销售渠道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资本市场压力和不合理的管理决策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证研究
是通过某种理论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发生, 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 出来 。因此, 然后 要准确测度 然是研究方法上 的重大创新 , 但实际效果却不 采取相应 的措施给予处理, 主要是对所得出结 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 , 从大量的财 务因子 很稳定。
果的一种判断; 定量分析方法是建立在财务危 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
我 国上市公 司财务危机 实证研 究
口文 / 王 敏
提要
获得能够有 从企业现实中的经营情况来 失或 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 的上市公司给 最小信息损失下转换为分类变量, 看,
效提高预测精度的多元线性判别方程 。 多元线 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生 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笔者认为, 证监会“ 财务状况异常” 基本体 性判别方 法又可细分为 : 贝叶斯判别、 型判 典 成. 有些问题, 开始时并不很严重, 但如果没有 主成分分析法、 距离判别法。 多元线性判别 及 时解 决, 逐渐积 累, 最终就会酿成 大祸 。 因 现了财务失败的内涵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 别 、 特别处理”s 公司) (T 界定为公 法虽然避 免了一元线性判别法 的缺点但会 受 此, 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 我们将公司被“ “ , 到统计假设 的约束。 多元逻辑回归判别法是用 防措施,将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获利能力、 甚 司发生 了 财务危机”其理 由为: l 特别处理” 、 “ 是一个客观发生的事件, 有 来分析选用的非配对样本在财务失败概率区 至生存的问题及早解决, 就成为包括企业管理
是通过大规模资产重组才摘掉 “ 特别处理” 据此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帽 此 子的, 这说明特别处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 克
出公司陷入了财务 困境。 二、 定量分析法概述 服 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 法受统计假 设约束 的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摘要】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是指公司财务出现严重问题,造成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包括财务造假、经营不善、市场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表现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迹象包括财务数据异常、资金链断裂、股价暴跌等。

应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对策包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等。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

结论指出,上市公司应当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原因、表现、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财务造假、公司债务违约等问题,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的现象。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往往会严重影响股东利益、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稳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保持稳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市场波动、管理不善、投资失误、财务报表造假等。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上市公司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财务危机的陷阱中。

本文将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以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实现稳健发展和持续增长。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规避潜在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1. 财务管理不善:上市公司在资金运作、财务规划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疏漏,导致财务风险逐渐积累。

未能有效管理公司的现金流,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人员存在舞弊行为,导致账目数据失真等。

2. 经营不善: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经营业绩下滑,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管理层因不善于战略规划和市场把控,导致公司长期无法实现盈利。

3. 会计准则不符:上市公司存在会计准则上的违规行为,例如夸大利润、隐瞒亏损、虚增资产等,导致财务报表失真,掩盖真实经营状况,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财务危机大数据报告分析(3篇)

财务危机大数据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危机事件频发,给企业自身、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深入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大量财务危机案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报道的企业财务危机案例、企业年报、行业报告等,涉及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财务危机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如危机发生时间、企业规模、行业分布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财务危机案例中可能存在的关联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管理水平等。

(3)回归分析:建立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分析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关键因素。

三、财务危机大数据分析结果1. 财务危机案例基本情况(1)危机发生时间: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15年、2016年期间,危机事件频发。

(2)企业规模:财务危机案例中,中小企业占比较高,但大型企业也不乏其例。

(3)行业分布:财务危机案例涉及多个行业,其中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受影响较大。

2. 财务危机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部分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2)行业发展趋势:部分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等原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3)企业管理水平:部分企业管理不善,如财务管理混乱、投资决策失误等,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4)融资环境: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得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加剧了财务危机。

3. 财务危机影响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指标:GDP增长率、CPI、PPI等宏观经济指标与财务危机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概率上存在差异,如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

( ) 目扩 大规 模 , 二 盲 负债 比率过 高。
我 国大部 分企业的发展基 本上具有相 同 的思路。一般都是 以同一笔 资金 , 根据某
种 需要 , 转 注册 成 立 了数 家公 司 , 成 辗 形

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 的手段 ,希望在资
本市场上 创建神话 。如创 造 了十二年形 成 2 0亿元 资产规 模神 话的新 疆德 隆 , 2 由于缺乏核心产业 ,最后 还是 走向 了崩 溃。他们扩张战略 未能服从 于整体战略 ,
维普资讯
CL
财务危机是指公 司无 力支付 到期债 务或 费用 , 其极端形式就是破 产。财务危 机有 内部原 因, 也有外部原 因。一般情况
下,外部原 因 ( 客观环境 的变化及其 影
响 ) 企 业 来说 虽 能预 测 . 大 多 是 不 可 对 但
营 , 结 果 使 自己 的 财 力 枯 竭 , 致 经 营 其 导
失败。 是 衰亡。 Leabharlann 、公司战略决策不当

个企 业经 营的成败 通常取决于策
略 运 用 是 否 得 当 。如 果 一 个 企 业 的 经 营
决策不 当, 就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种子 。
( ) 目扩 张 的 多元 化 战 略 。 从 经 一 盲
在不 足 ,有些规定 已经 不适合现在企业 的管理。 国家财政部 等有关部门已颁布新 修订 的财经法规制度 , 这对我国的公 司治 理 能够做 到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执法必
四、 健全监督体 系. 实维 护 切 度 , 中小股东权 益。借鉴 国外经验 , 保护 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顾风 险盲 目扩大规模 。在 开发 市场的 同 时. 利用这些企 业的不 实资产和业绩 , 以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对策论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是指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财务风险集中等原因,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破产的风险。

本文将从原因、表现及对策三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缺乏战略规划、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等问题。

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

2. 财务风险集中:公司财务风险集中表现为资金链紧张、高负债率、盈利能力下滑等情况。

很多上市公司在发展初期为了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借债进行扩张,但没有有效控制风险,导致财务压力过大。

3. 内部控制缺失:内部控制的缺失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一大原因。

一些公司存在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公司财务活动容易受到侵蚀。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信息异常:公司财务报表出现严重的错误、错报等情况。

这些错误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等原因造成的,反映了公司财务管理的混乱和不透明。

2. 股价下跌:随着财务问题的暴露,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下降,导致股价大幅度下跌。

这使得公司的市值严重缩水,进而影响公司的资金运营和融资能力。

3. 资金链断裂: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这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出现供应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等问题,进一步加剧财务危机。

应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经营管理: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决策和执行力。

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防控等环节。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趋突出。

这已经成为影响全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成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面临着获得更多投资和融资的压力,因此会将财务数据虚构,以获得更高的股价和盈利。

此外,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为了保持股权或增加财富,也会通过舞弊手段获取公司的私利。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流通的不均衡,导致内部关键信息层层保密,使得公司其他员工和股东缺乏对公司真实状况的了解,误判市场。

此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往往无法获取公司的关键信息,难以对财务报表做出准确评估。

3.审计缺陷一些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机构纵容上市公司错误的会计记录和不当的财务报告,导致上市公司大量伪造盈利、隐瞒负债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被发现。

缺乏及时记录和披露确切的会计记录,引起整个市场的恐慌,股价暴跌。

4.监管不到位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监管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监管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

有些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却被多次审核通过,相关当局缺少有力的措施,难以推动争取监管改革,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增强监管机构的监管效力和信誉,提升监管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上市公司合规运作合法。

2.提高财务透明度上市公司应该充分披露经营活动的准确信息,并充分披露财务数据,让外部证券机构和股东了解经营状况,切实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维护公司形象和保护公司财产的意识。

上市公司应选择信誉和实力强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彻底的审计,加强内部服从与控制,及时记录会计核算数据并披露准确、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分析

危机与我 国上 市公 司整体的地 区分布有关 , 西北地 区和 东北地 区的上 市公 司发 生财务危机 的可能性远远 高于其他行政 区域 。
【 关键词 】 市公 司; 财务危机 ; 行 业分布 ; 危机 时间; 地 区分布 上


财 务危 机的 界定
为探 求陷入 财务 危机 的上市 公 司 的一些 规律 和特 征 , 文 本 对 2 0家财务 危机 公 司的 行业分 布 、 0 危机 时 间和 地 区分 布进 行 描述 性统 计分 析 。
按 照《 引》 当公 司 没有 一 类业 务 的 指 ,
家数 4
占危机公司% 行业 数 占行业% 20 % .O 3 0 1 .3 33 %
6 .0 70 %和 1 .0 0 %。考虑 到各 个 行业 上市 0
公 司 的实 际 家数 , 各个 行 业危 机 公 司数 占
震 , _ 雾_ l 期 营l
制造业( C) 14 3
则筛选后, 用作研究样本的财务危机公司共 2 0家。 0
表 1 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及代码 农、 、 、 林 牧 渔业 ( A)

从 行业 危机 公 司数 与财务 危机 公 司总数 的 比较 ( 3 可 以 列 ) 看 出 。 造业 和 综合 类 的危 机公 司数在 危 制 机公 司 总数 中所 占比重 相对 较 高 , 别 为 分
三 、 机公 司的 行业 分布 分析 危
财 务 危机 是一 种 企业 盈 利能 力 实质 性地 减 弱 , 伴 随持 续 并 亏 损 的渐进 式 的积 累过程 。 务危 机 的发 生会使 企业 经 营循 环 财 和 财务 循 环 无法 正 常持 续 或 陷 于停 滞 , 期 表 现 为违 约 、 前 无偿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等 人认为 。因为企业 的控股股 东和外部 小 股 东的利益全按 照市 场经济 的规则来运作。以我 国的造纸业 为例 . 国 我
的利益冲突 .从而使企 业增 加了财务 与经
营风险。 本文将 从内生 因素和外 生因素两 方面
造纸公 司 的纸浆 长期 以来主要 依赖 进 口. 目前国外纸浆市 场竞争激 烈 .为缓解原材 料供应压 力 . 国提 出 了“ 我 林浆 纸 ” 一体化
界 石油的库存量也降 到了较低的水 平。而
现 象. 包括从资金 管理技术性 失败到企业破
产 以及 处于 两者之间 的各种 情况。破产 是 财务危机 的一种极端形式 ,当企业资 金匮
入 仅增 长 了 11% . 营业 利 润 、 润 总 4 而 利
额、 税后利 润 、 每股 收益 、 净资产 收 益率指 标 下降 2 — 0 5 3 %。一些 经营 状况 较 差 、 融
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 的成 因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得从事造纸的上市公司愈发面临窘境 。
( ) 三 行业背景
Mih e. P r r 为. 定企业盈 利 c a 1 ot 认 E. e 决
观调控 . 由此 . 可能会对相 关公司 的生产要
素 、产 品市 场份 额或者产 品销售价格 产生 不利影响 . 而影响公司 的利润 . 公司陷 从 使
伊 拉克的石油生产 因局势恶化 、恐 怖袭击
的不断发 生, 无法恢 复到预 期的水 平。在 国
乏和信 用崩溃两种情况 同时出现时 .企业
破产便无可挽 回。
资 渠 道单 一 的公 司 因缺 乏 资金 而 发 生 财
务 危机。
际原油价格猛涨 的背 景下 .在新 加坡上市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研究
() 1 自然环境 的不确定性 。自然界 的运动发展过程呈现出不规则 的变化趋势 , 通常是人们无法预知和控制 的。公司的流动资产 、 固 定资产等会因为 自然灾 害等不可抗力 的发 生而产生损耗或毁损 。 公 司会因为债务人的死亡而引起 无法收 回应收账款 的风险。 ( 2) 政 治 环 境 的 不 确定 性 , 要指 社会 的 政 治 、 律 等 因 素 的变 化 , 主 法 各 种政治力量 、政治观点 的对抗以及地 区和民族冲突等可能引起政
到上市或再融资甚至操纵股价的 目的, 置国家法律于不顾 , 不及时 披露甚 至不披露重大信息 ,使公 司在虚假业绩 的外衣下步 入财务 危 机 的 深渊 。 ( ) 事会 的功 能 弱化 。 国 上市 公 司 采 用 的是 单 3监 我
层 董 事 会制 度 ,与 董事 会 平
业经理人的教育 、 培养和储备体系。 废除经理人 由行政机关任命 的 制度 , 将经理人 的选聘市场化 。完善规范人才测评制度 , 把好经理
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 , 无权任免董事会成 员或高级经理人员 , 无权
参 与和否决董事会 与经理层的决策 。 ( ) 4 经理 层的激励与约束
面临竞争 、 进入时机 、 管理失控等风险 , 多上市公 司并未获得低 许 成本 、 高效益的发展空间 , 相反却背上沉重 的包袱。 其 四, 资本结构不合理 , 负债 比率过高 , 过度 的负债削弱 了公 司的支付能力 , 当公司出现支付危机 时, 一方面使 自己失去信任而 加大其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 。
风险管理 l S NA E NT KMA G ME RI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研 究
平顶山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 司 杨 辉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遭遇了许多财务问题,给公司及其股东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同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以几个公司财务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案例一:财务数据造假案某上市公司在其业绩报告中,夸大其收入利润,虚报贸易账款,错误记录应收账款,故意掩盖公司业绩下滑的情况。

此举违反了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和《现代公司治理法》等多项法律法规。

分析与解决:造假行为正在面临被市场和政府严惩,因为它破坏了整个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

为确保公司的不断健康发展,解决财务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回归基本经营理念,注重内部管理和规范企业行为,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

一旦发现财务数据造假行为,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及时予以查处,加强市场信息公开力度,保持市场透明度。

案例二:资金链危机案某上市公司在业务拓展中出现经营负面风险,使得公司资金链出现短期困难,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此举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市值蒸发,给公司及其股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资金链危机是很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保证资金链安全的关键是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合理运用资金,定期进行资金需求预测,防范潜在风险。

同时,扩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加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松绑财政管制,支持合法市场化融资手段,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是应对资金链危机的关键。

案例三:高管腐败案某上市公司高管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以受贿行为,对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进行侵占,甚至存在挪用公司财产的行为,导致公司陷入盈利低迷,市值急剧下跌。

高管腐败会影响到公司的运营和发展,甚至危及其生存。

为防止此类事情发生,企业应完善治理结构,委派高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并建立公司监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建立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形成有监督、有问责、有约束的企业环境。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正文: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在中国的股市中,上市公司是最受瞩目的企业,而财务危机则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常常给股民和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信任度造成不小的影响。

所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和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成因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有很多种,一般可以分为市场因素、公司内部因素和监管因素三大类。

市场因素:市场的不景气是财务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市场的不景气又与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密不可分。

当经济形势不好时,市场需求下降,公司的销售额如何,资金流入就会减少,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短缺,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此外,行业的竞争也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断推出更新、更好用的产品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

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面对竞争的压力,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公司内部因素: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在追求短期利润时,放弃了长期发展的机会。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会低估成本,高估业绩,虚报销售额,用虚构业绩来瞒骗市场,达到挤占竞争对手份额的目的。

此外,一些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虽然成功的投资收益很高,但亏损的风险也最大。

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管理层往往不会及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若企业管理层不能及时管控,或者不能有效地利用公司的资源和技术来解决问题,则会更加恶化局面,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监管因素:市场监管的失灵、原则不严明等问题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国家和地方的监管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管理和监管缺乏强制力。

监管不到位会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规范自身行为,导致违规行为频出,从而引起市场恐慌,企业破产等情况。

二、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对市场风险进行掌控的必要步骤之一,它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措施,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摘要: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遭遇财务危机的现象屡屡发生。

本文介绍了财务危机的涵义,分析了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投资决策、融资能力等内部因素,以及自然、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因素。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内生因素;外生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倍受各方面的关注。

近几年,我国陷入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多,如东方宝龙, 民生银行, ST东航, ST 申龙、熊猫集团、四川长虹等等。

据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

一年前,1600家上市公司的盈亏比例是1268:332。

而现在,wind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月9日,共计578家公司发布了2008年业绩预告,其中盈亏比例为300:273。

盈亏家数相差无几,这个比例在近4年来尚属于首次。

在这些严峻的数字面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务危机的涵义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是指公司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其极端形式就是破产。

企业财务危机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会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加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对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监控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市场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内生因素2.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运行是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决定性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表现在:2.1.1控股股东不履行忠实义务。

由于控股股东可以在支配权交易、关联交易、内幕交易以及一些排挤小股东的交易中占有优势地位,从而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

在我国控股股东履行忠实义务的法律基础尚不牢固,存在许多漏洞。

2.1.2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国有独资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几乎都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并且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外部因素
1. 国家经济政策。政府往往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或税收政策进行宏 观调控, 这可能会对相关企业的生产要素、 产品市场份( 下转第 85 页)
证券投资

所或经纪公司将丧失对扩大的资金损失的追偿权。而且, 期货市场中的 交易所、 经纪公司不仅是权利主体, 也是责任主体, 其有权利维护自己的 也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正常有序的期货交易。若交易者保证金 合法利益, 不足, 则势必增加期货交易的风险, 从而破坏正常的期货交易秩序。 ( 四) 权利转义务说 此观点认为, 当交易者未满足追加保证金要求时, 期货经纪公司开 始取得了强行平仓的权利 。此时, 作为经纪公司的权利, 强行平仓可行 使, 也可不行使。此权利属性一直持续到必须实施强行平仓时间。 一 期货交易所、 期货经纪公司均制订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须追 般情况下, 也制订了当交易者未按通知规定追加保证金, 亏损进 加保证金的标准, 一步扩大到何种程度实行强行平仓的标准, 即强行平仓点的确定。 当 交易者持仓亏损达到强行平仓点时, 交易所、 经纪公司就丧失了强行平 仓的权利, 而负有了强行平仓的义务 。 交易所或经纪公司都必须履行 这一义务, 否则构成违反履行义务行为, 需承担相应责任。 权利义务虽 但可以分阶段转化 。 当价位刚达到强行平仓点时, 行情 不能同时存在, 又反转, 则强行平仓的义务又转化为强行平仓权利, 此时可强平, 也可 又达到强行平仓点时, 强行平仓权利又转 不强平。当行情进一步恶化, 化成义务。 本文同意上述第四种观点, 即强行平仓是期货经纪公司的权利, 但 达到一定条件时, 则转化为经纪公司的义务, 关键在于权利转化为义务 的临界点。若单纯强调双方约定的交易风险控制条件, 则有可能忽略 或违背国务院规章中对经纪公司收取客户交易保证金比例的规定, 故 强行平仓的权利转化为义务的临界点应以期货交易所限定的最低保证 金为界。依照现有规定, 经纪公司在控制交易保证金比例上比交易所 对期货经纪公司收取的交易保证金至少高三个百分点 。 当客户保证金 不足使交易风险达到约定条件时, 经纪公司在履行了合同约定的方式 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义务后, 由于客户不能按时追加, 经纪公司便享有 了对该客户持仓部分或全部强行平仓的权利, 直至保证金余额能够符 合约定的交易风险控制线 。由于约定的风险控制线比交易所对经纪公 司收取保证金比例至少高三个百分点, 当客户保证金低于期货交易所 对经纪公司收取保证金水平时, 经纪公司应该行使强行平仓的权利而 则属经纪公司失职, 此时强行平仓的权利便转化为义务 。 未行使,
二、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内部因素
1. 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 盲目扩大规模, 负债比率过高。 近几 年, 我国有些上市公司采用多元化战略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 但在现实中, 不少公司却吃了大规模跨行业发展的苦头, 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他们不专心于本业经营, 贸然涉足不熟悉的产业, 结果新业务不但 “包袱 ” 。 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其 反而成为公司的 没有提高公司业绩, 原因就是, 扩张的新项目挤占了优势主业的资金, 却无法产生相应的效 以至于拖垮优势主业, 造成企业内部资金整体匮 乏 。 这种情 况 说 益, 不顾企业自身的能力, 盲目搞多元化经营, 其结果使自己的财力枯 明, 竭, 导致经营失败 。一些原本不错的企业走向破产, 一些上市公司走向 退市, 其盲目扩张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思路, 一般都是以 另外, 同一笔资金. 根据某种需要, 辗转注册成立了数家公司, 形成一个集团 集团为了做大, 常常不计成本、 不择手段地进行融资, 不 的架构。然后, 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 。在开发市场的同时, 利用这些企业的不实资产 和业绩, 以抵押、 担保, 甚至重复抵押、 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进行融资套 维持企业的经营运作 。而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 发生的融资成 现, 本和管理成本不断吞噬着企业的现金流量, 使企业不得不以新的、 更大 的融资来维持还本付息和资金消耗 。 这些企业往往是靠银行的输血维 其本身却在不断丧失造血功能, 一旦银行停止输血, 持着表面的繁荣, 企业的结局就是衰亡 。 2. 公司结构、 控制不完善 。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的潜能不 企业就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财务管理效 能最大程度的发挥, 率降低,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势必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 盲 造成物资积压, 生产成本升高, 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 影响 目采购存货, 到企业资金的安全, 不能够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有效地参与生产经 营。 3. 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过高 。 成本费用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目标 82
证券投资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蒋业发展的基础, 然而, 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 我国上市公司遭遇财务危机的现象屡屡发生, 严重的会导致破 产。因而, 研究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各种原因, 对企业进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 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 。 本文, 首先对财务危机的概念 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 。 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 上市公司随时都会遇到财务危机的威胁 。 上市公司要想生存、 发展和 获利就必须加强对财务危机的防范和治理 。 因此对财务危机的研究是 上市公司不能回避的问题 。作者对财务危机的原因和化解做了详细的 旨在对避免财务危机和财务危机的治理等问题上做一些有益的 分析, 探讨。 利润能否实现。由于忽视成本费用管理,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表现 在: 没有在成本费用预测的基础上, 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预算; 对 供应市场情况不清楚, 盲目采购, 造成企业采购成本升高; 对物资验收 把关不严, 以次充好, 甚至缺斤短两, 造成生产成本升高; 企业销售业绩 但是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大幅增加; 营业外费用非正常增加 没有增长, 等等。这些生产费用过度增加必然会导致利润的降低。 4. 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流通股比重非常低, 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 非流通股过于集中, 而流通的公众股份散于广大个人股东之中, 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过小; 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为一家控股公司, 而不是自然人。 上市公司 “真空 ” , 股本结构的这种特点有一个明显的缺陷。 就是股东监督出现 “内部人控制” 。平行式或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刺激和便 导致上市公司 利了非正常的关联方交易, 刺激和便利了控股股东利用非常规关联方 交易进行利益输送、 内线交易、 掏空公司资产的违法违规行为, 导致公 司财务危机。 5. 公司财务管理不健全, 应收账款数额巨大。 在维持公司正常运 公司由于资金管理和调度不当, 会造成支付能力不足, 这种技术 转时, 性失败所引起的困难可能是暂时或局部的, 若不能采取恰当措施加以 就会使财务状况整体恶化, 并诱发财务危机。 补救, 另外,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 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而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公司 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就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相当 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 严重影响公司资产的流 诱发财务危机。 动性及安全性, 6. 资金流动性差。在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时, 企业由于资金管理和 调度不当。会造成支付能力不足. 这种技术性失败所引起的困难可能 若不能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补救, 就会使财务状况整体 是暂时或局部的, 恶化, 并诱发财务危机。公司资金流动性差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应收账 款多且不能及时收回、 存货积压占用资金过多、 存货质量差、 资金周转 资金利用效益差等几个方面。 资金流动性差会造成公司在 能力不强、 经营、 资本运作上出现故障、 经营能力减弱、 营运能力差等现象 . 导致收 益下滑、 现金流人量减少入不敷出。 这时债务一旦到期, 如果企业没有 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来偿债, 就会产生财务危机。 资产周转率是衡量 企业资金流动性的指标。 如果资产周转率很低, 特别是流动资产周转 则表明企业资金流动性差, 这必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导致投 率很低, “用脚投票” , 资者 公司股票市价下滑. 使得公司融资能力锐减, 势必影 响公司支付能力, 最终导致公司财务危机。 可以说, 资金流动性差是引 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导火线。 7. 投资节奏把握和组合欠佳。有些上市公司只注重横向方面的互 补性投资, 如金融和产业、 产业链之间的互补, 而忽略了在投资节奏方 即长期、 中期、 短期投资没有按比例结合, 长期投资的比 面的结构安排, 重过大, 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还有些公司只看到了富有诱惑力的投资 忽视了公司高速成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过度负 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 债的投资. 会随时使企业支付的潜在危机变为现实。 企业直接借人的 短期债务, 常常被用于大型项目投资, 这些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往往 是短期债务期限的若干倍, 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流动负债大大多于流 动资产。
三、 强行平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上接第 82 页) 额、 产品销售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使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 2. 行业背景。 不同行业, “门槛 ” 进入的 不同。 有些行业, 进入门 槛高, 一般企业难以进入, 而己进入的企业已形成规模, 这种行业竞争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可能性小。 例如, 水力、 电力和公交行 不会太激烈, 业。另一些行业, 企业进入门槛低, 行业内部激烈竞争, 企业很容易在 竞争中陷入财务危机 。 例如, 食品、 纺织、 家电业。 企业生产的产品所 处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对企业财务状况也存在影响 。 处于发展阶段的 有效需求大, 进入行业的企业不是太多, 竞争相对 行业由于利润率高, 要弱, 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 。 3. 突发灾害。突发灾难往往是企业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的, 如战 争、 恐怖主义、 火灾、 地震、 洪水等。 这些灾难的破坏力之大, 足以给企 截至 5 月 18 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如 2008 年 5. 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日, 四川至少有超过 14000 家工业企业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达 670 亿元。 其中剑南春贮酒设备综合损失近 4 成,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7 亿元。从产 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四川地区白酒工业受挫, 人力丧失和厂房倒塌, 给 四川白酒产业造成了致命打击, 阻碍了白酒工业发达的四川经济的发 展。另外, 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因局势恶化、 恐怖袭击的不断发生, 无法 恢复到预期的水平, 也使得 2004 年世界石油供应陷入极大的困境。 4. 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我国某些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使得公司之 间大打价格战, 销售利润急剧下降, 使公司严重亏损, 陷入财务 危机。 ST 厦华在 2001 年年报中分析财务危机时解释说 , “报告期内, 例如, 国 内视听、 通信产品市场爆发了最为激烈的恶性降价竞争, 许多产品已出 ” 现零毛利的情况, 严重危及到公司的生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