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标
准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1.2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1.3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食品理化检测岗位工作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理化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操作技术,适应岗位要求。
1.4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设计以样品中成分含量测定为线索,设置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酸度测定、脂肪测定、糖测定、蛋白质测定、维生素C测定、添加剂测定、金属离子测定、农药残留量测定等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合专业理论知识和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食品检测工作能力的目的。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都以检测操作方法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各项目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一般营养成分及添加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生产习惯,胜任理化检验检测岗位工作。
知识目标:熟悉食品理化检验的程序及相关标准;理解项目检验的原理,掌握操作要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独立操作的能力、正确处理
检验数据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拓展创新、团结协作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通过食品检验工技能考证检验学生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4.实施要求
4.1 教材编写与选用
(1)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本课程标
准编写教材。
(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形式进行设计,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把握本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
(3)教材编写应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图文并茂、配置光盘、多媒体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征,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结合经典实验,同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反映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4.2 教学模式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2)创设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选用典型样品测定,由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4)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3 教学考核与评价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结合实训的操作过程中表现以及实验完成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3)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
(4)考核比例:平时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挂图等电化教学手段以及实训室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
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传递、学生单独学习项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增加感性认识,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5.编制说明
(1)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0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接近1:1。
(2)前导课程建议开设《化学》、《仪器分析》和《生物化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