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课后练习题
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球体
B、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古有“天圆地方说”,所以地球是正方体
D、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下列事例中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太阳光能照到地球上
B、发生月食时边缘是弧形
C、一个船队在海上航行1个月没有看到彼岸
D、看到远方开来的火车渐渐变大
4、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密测量后发现呈“梨形体”。

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
C、地球的自身形状在不断的变化
D、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nbsp。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 赤道 ) 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而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 ;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大于20°W或大于160°E )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小于20°W或小于160°E )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 ( 0?纬线 ) 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 ”表示 ;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 ”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 赤道 ) 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1.地球仪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而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 ( 0°经线 )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 ;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 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 小于20°W或小于160°E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 ( 0?纬线 ) 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 ”表示 ;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 ”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1519 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 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定义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的模型。

2、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叫地轴。

地轴是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相对的点叫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 4 万千米。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2)纬度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 90°。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北极点的纬度是 90°N,南极点的纬度是 90°S。

低纬度范围是 0° 30°;中纬度范围是 30° 60°;高纬度范围是 60°90°。

4、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2)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默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默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默写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默写 1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 /公转绕什么转:地轴 /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024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知识点

2024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知识点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6
一、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封闭的等高线中心,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们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后来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直到1519 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 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直观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1、定义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轴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4、纬线和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各分 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

5、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 180°,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是西经,用“W”表示。

6、重要的纬线和经线(1)重要的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35°纬线是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665°纬线是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2)重要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7、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七年级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补充阅读:麦哲伦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七年级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补充阅读:麦哲伦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 年 9 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

这时,一个难题便摆在面前,怎样找到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以便穿过美洲大陆(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

他们沿着南美洲海岸线航行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这个海峡。

1520 年8 月,船队继续南下。

10 月21 日,在南纬52 的海岸发现了一个很深的水道,麦哲伦命令船队由此向西航行。

这条水道波涛汹涌,两岸悬崖壁立,迂回曲折,最狭处只有数百米,形势极为险要。

在一个皎洁的月夜,船员们发现南岸有多处袅袅的轻烟,就把那里称为“火地”,这就是“火地岛”的由来。

1520 年11 月 28 日,他们继续向前,终于走出了水道,重新进入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到达了太平洋。

人们多年设想并寻找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这两大洋的海峡,终于成功了,为了纪念麦哲伦和他的船队的功劳,后人把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驶出麦哲伦海峡,船队向西北方向航行,越过赤道,转而向西。

在这 3 个多月的航行中,海上风平浪静,没有大风大浪。

船员们都说:“这真是一个太平之洋啊!”从此,这一大片广阔的水域就有了“太平洋”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这只是一个巧合,太平洋并非总是风平浪静,只是在每年的 2、3、4 月很少有大风大浪罢了。

船队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航行,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 1521 年 3 月到达菲律宾群岛。

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人的纠纷而身亡。

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横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于 1522 年9 月回到西班牙。

就这样,经过 3 年的时间,麦哲伦及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第一次环球航海。

去时的 256 人和5 艘船,回时仅剩 18 人和1 艘船,麦哲伦本人也为之献身。

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自东向西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也第一次向人们证实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真理:地球的确是球形的。

从此,人们真正相信了地球是一个圆球。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第1章 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第1章 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9小题每题3分共计87分)1.准确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 麦哲伦及其船队的环球航行B. 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代人们C. 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D. 外星人告诉我们【答案】C【解析】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最能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的照片2.为能证明人类的家园—地球是个球体小康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A. 水往低处流B.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C. 四季的变化D.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答案】D【解析】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都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水往低处流、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地球引力的作用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故选D3.世界上首次完成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壮举的是()A. 马可·波罗B. 麦哲伦船队C. 郑和D. 哥伦布【答案】B【解析】4.(1)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4.(2)这颗“蓝色弹珠”形似圆球但实际上是一个()A. 火星B. 土星C. 地球D. 金星【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地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答案】B【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属于的阶段是()A. 直觉认知“天圆地方”B. 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C. 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D.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答案】C【解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属于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阶段故选C6.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①月食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③流星划过天际隐没在地平线上④登高望远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①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流星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选D7.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由于()A. 观察者的位置B. 地球是个球体C. 光的折射现象D. 观察的错觉【答案】B【解析】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种现象是地由于地球是个球体造成的故选B8.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天圆地方B.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地球是正圆形的D.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答案】B【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9.地球是个球体绕地球一周最大约为()A. 10000千米B. 20000千米C. 30000千米D. 40000千米【答案】D【解析】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该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绕地球一周最大约为4万千米故选D10.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A. 观测月相变化C. 看地球卫星图片D. 参观环球航行【答案】C【解析】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地球卫星图片11.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①海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船帆先消失②太阳是圆的③月球是圆的④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故选D12.(1)邮票背景有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12.(2)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A. 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圆球体D. 圆柱体【答案】B【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描述的是地球大小而地表海洋深度和陆地平均海拔描述的不是地球大小故选D13.“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A. 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B. 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C. 南极和北极地区D. 赤道地区【答案】D【解析】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根据题意选项D符合故选D14.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日食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⑤流星现象⑥月食⑦远航的船舶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A. ①②③⑦B. ③④⑤⑦C. ①③④⑥D. ①③⑥⑦【答案】D【解析】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故选D15.李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传了《地球和地图》的课件他的学生们浏览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A. 玲玲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B. 贝贝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 齐齐说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D. 芳芳说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解析】16.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说明以下哪一个地理事实()A. 地球是个球体B. 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C.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D. 世界上的陆地大于海洋【答案】A【解析】17.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B. 地球是个球体C. 海水密度变化D. 地球绕太阳公转【答案】B【解析】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B正确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说法 A错误海水密度变化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与地球形状无关 C、D错误故选B.18.读北半球经纬网图由A到B经过北极则实际距离约为()A. 30000千米B. 10000千米C. 40000千米D. 20000千米【答案】D【解析】读图可得由A到B经过北极其长度约是1条经线的长度经线是半圆形其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则由A到B经过北极则实际距离约为2万千米故选D19.人类的家园是指我们的()A. 家庭B. 家乡C. 祖国D. 地球【答案】D【解析】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地球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0.(1)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20.(2)这颗“蓝色弹珠“形似圆球但实际上是一个()A. 火星B. 土星C. 地球【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地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答案】B【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1.(1)地球的形状是()21.(2)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A. 椭圆B. 圆弧C. 球体D. 方形【答案】C【解析】(1)经过计算地球的极半径约长6357千米赤道半径长约6378千米故地球是两极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C【答案】B【解析】(2)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这三个数据可以说明地球的大小陆地平均海拔和地表海洋深度不能说明地球的大小故选B22.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动手制作了地球仪.如图显示了其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和过程.据此回答1\sim 3 题.世界上首次证实地球形状的是()A. 古代的神话传说B.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C. 20世纪的卫星照片D.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答案】B【解析】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3.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 天圆地方说B.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D. 地球卫星照片【答案】D【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24.首次实现了绕地球一周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A. 魏格纳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迪亚士【答案】B【解析】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故选B2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所示的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B.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C. 地球不停的由西向东自转D. 地球在不停的绕太阳公转【答案】A【解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从海上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A26.地球的形状是()A. 正球体B. 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 无规则球体D.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答案】D【解析】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 D.27.地球是一个“巨人” 它的“腰围”﹣﹣赤道周长是()A. 5.1亿千米B. 6371千米D. 万里长城一样长【答案】C【解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C叙述正确28.地球的表面积是()A. 4万千米B. 6371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960万平方千米【答案】C【解析】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故选C29.人类首次实现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船队是()A. 麦哲伦船队B. 哥伦布船队C. 迪亚士船队D. 达伽马船队【答案】A【解析】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30.(1)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根据图中的提示写出这些点和线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30.(2)地球上有一个点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这个点名称是________30.(3)地球仪上有一条线的长度约4万千米这条线是地球的________ 属于图中B、D 两类家族中的________类家族30.(4)1884年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________的起始线【答案】(1)地轴, 纬线, 南极, 经线, 北极【解析】(1)地球仪上地轴是连接地心和南极、北极的假想轴是地球自转的中心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答案】(2)北极【解析】(2)地球上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是北极【答案】(3)赤道, B【解析】(3)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4)经度【解析】(4)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

七年级地理上(星球版) 第一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星球版)   第一章知识点(含答案)

16.填表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17.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 热带 北温带 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___、________、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与南温带 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南回归线 ________。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以北会出 北极圈 极夜 现______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______现象。 极昼
18、填空
五带 热带
地理特征 终年炎热
天文特征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四季变化明显既无极昼、极夜也无 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19、判断经纬度时,经度数向东增加为___经, 东 E 用字母表示为___。经度数向西增加为___经, 西 南 用字母表示为___。纬度数向南增加为___纬, W S 用字母表示为___。纬度数向北增加为___纬, 北 用字母表示为___。 N
一个透明的球体 12、由于地球是___________,地球上的同纬度地区,位 东 西 置偏___的地方,要比位置偏___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为了 使全球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 24 15° _____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________个时区。每隔 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相 1 邻两个时区相差______小时。
11.地球绕着________不停的自转。方向为 地轴 自西向东 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 一天 地球呈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 逆时针 顺时针 球呈________方向旋转。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日月星城的东升西落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地理地球──我们的家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地球──我们的家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地球──我们的家园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4•南川区)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答案】B【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从海上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2.(2014•昆明)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案】B【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读图解答即可.3.(2014•滨州)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答案】D【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解: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4.(2014•绥化)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A.天圆地方B.圆形C.椭圆形D.球体【答案】D【解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解: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结合选项.故选:D.点评:注意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5.(2014•湖北)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约为()A.5.1亿平方千米B.40000平方千米C.1.5亿平方千米D.3.6亿平方千米【答案】C【解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解:地球表面的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其中陆地占29%,那么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6.(2014•南川区)下列关于“经纬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B.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A【解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解:A、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A错误;B、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的长度相等,故B正确;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C正确;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属于基础题,识记即可.7.(2014•齐齐哈尔)判断如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在的半球()A.20°S 10°W西半球南半球B.20°N 10°E东半球北半球C.20°N 10°E西半球南半球D.20°S 10°E东半球南半球【答案】B【解析】写经纬网上某地点的经纬度时,先观察该点是哪条经线和哪条纬线相交,再观察该经线与相邻的经线的度数,若向东增大,经度代号为E,若向西增大,经度代号为W,同理向北增大纬度代号为N,向南增大纬度代号为S,最后写出过该点的度数和代号.西经20°和东经160°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0°经线和180°经线相反).解:读图可知,图中P点的经纬度是10°E,20°N.根据南北半球和南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断P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8.(2014•泰安)关于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答案】D【解析】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是赤道;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解: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越往两极长度越短;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在解答该题时,根据经纬线的性质,筛选出正确选项.9.(2014•大庆)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共有90条B.都是半圆形C.指示东西方向D.长度都相等【答案】C【解析】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解: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纬线的特点,知识点简单,识记即可.10.(2014•丰南区)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天文上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做为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标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你认为现在(6月20日)接近哪个节气()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据此可判断,6月20日接近的节气是夏至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11.(2014•上海)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A.23.5°B.66.5°C.30°D.60°【答案】A【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解: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23.5°,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关系,牢记即可.12.(2014•大庆)2014年第二届青年夏季奥运会将于8月16日在南京开幕,读地球公转示意图,青奥会开幕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答案】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青奥会开幕时8月16日,位于夏至日(6月22日)与秋分日(9月23日)之间,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地球运行在图中的②段.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读图回答即可.13.读东半球示意图,甲地的纬度是0°,经度为()A.110°E B.90°W C.70°E D.90°E【答案】C【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地所在的经线位于20°W与160°E中间,即与20°W、160°E均相差90°,因此可判断,甲地的经度为70°E.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经度的变化规律,属基础题.14.(2014•广东)今年3月,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在越南空中管制区失联,地点为北纬06°55′15″,东经103°34′43″,在图中表示该地点的是()A.B.C.D.【答案】D【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读图可知,A选项中经度范围是西经95°﹣105°,纬度范围是北纬0°﹣10°;B选项中经度范围是西经95°﹣105°,纬度范围是南纬0°﹣10°;C选项中经度范围是东经95°﹣105°,纬度范围是0°﹣南纬10°;D选项中经度范围是东经95°﹣105°,纬度范围是南纬0°﹣北纬10°;因此可判断,符合马航失联地点(北纬06°55′15″,东经103°34′43″)的是D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15.(2014•大庆)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共有90条B.都是半圆形C.指示东西方向D.长度都相等【答案】C【解析】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解: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纬线的特点,知识点简单,识记即可.16.(2014•黑龙江)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形成五带D.昼夜长短不同【答案】A【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根据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识记即可.17.(2014•抚州)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A.四季的变化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答案】C【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故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18.(2014•滨州)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2013年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互拍成像完成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如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12月中旬是指12月11日﹣20日,此时位于乙秋分日与丙冬至日之间,并且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9.(2014•株洲)今天是6月16日,距离今天最近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据此可判断,距离今天(6月16日)最近的节气是夏至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20.(2014•丰南区)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天文上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做为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标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你认为现在(6月20日)接近哪个节气()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据此可判断,6月20日接近的节气是夏至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常考考点复习资料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常考考点复习资料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

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

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0.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1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12.辨认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13.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14.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16.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单元测试 达标卷】(解析版)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单元测试 达标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商务星球版)第三章海洋与陆地(达标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作,圆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航天员视角看地球:蔚蓝色的星球,美不胜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进步2.如果给地球缝制外衣,地球穿上衣服后,泡在海水部分和没被泡在海水部分的比约是()A.6:4 B.3:7 C.7:3 D.4:63.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米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C.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地球自转一圈的周期是一年【答案】1.B 2.C 3.B【解析】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B正确。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大地测量技术的进步不是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ACD错。

故选B。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因此泡在海水部分和没被泡在海水部分的比约是7:3,C正确、ABD错。

故选C。

3.地球表面约5.1亿km²,A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正确;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C错误;地球自转一圈的周期是一天,D错误。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量检测试题答案1.1519一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环球航行能证实()A.“地球是一个球体”B.“天圆地方”C.“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此次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B.北冰洋C.大西洋【答案】1.C2.B3.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晓红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两地习俗不同B.两地季节不同C.两地存在时差【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

由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时间差,中国时间较早,美国时间较晚,中国已经进入新年了,美国时间还处在除夕,C正确。

跟习俗无关,A错误。

两地都是北半球,季节相同,B错误。

故选C。

4.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正确的做法是()A.平视地球仪,自左向右拨动球体B.从北极上方向下俯视,顺时针旋转球体C.手托底座任意拨动球体5.演示地球自转时,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图中ABC三点中的()A.A点B.B点C.C点6.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答案】4.A5.A6.C【解析】【分析】4.在侧视情况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自左向右,A正确,C错误。

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极上空向下看为顺时针,B错误。

故本题选A。

5.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最先消失的为A,A正确。

B点后消失,C点最后消失,故本题选A。

6.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地球仪上面的能够被照射的地方不断变化,明暗交替,模拟的是地球昼夜变化,C正确。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作者: ————————————————————————————————日期:ﻩ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 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这次事件证明了:( )A. 地球上都是海洋B. 地球是一个球体C. 地球是方的D. 地球上海洋陆地各占一半【答案】B【解析】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B符合题意。

2. 地球自转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答案】A【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择答案A。

【考点】地球自转的方向3.地球的平均半径和最大周长分别是A. 6317千米,约4千米B. 6731千米,约4万米C. 6173千米,约4万米D. 6371千米,约4万千米【答案】D【解析】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故D符合题意。

4.火山、地震往往在()A. 板块底部B. 板块内部C. 板块交界处D. 与板块运动无关【答案】C【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的变迁。

5.本初子午线是A. 0°B. 20°WC. 160°ED. 180°【答案】A【解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6.全球的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 北美洲B. 大洋洲C. 亚洲D. 南极洲【答案】C【解析】世界七大洲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7.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A. 白令海峡B. 土耳其海峡C. 巴拿马运河D. 苏伊士运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和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和聚落1.人口和人种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②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五、发展和合作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和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和欧洲为界,西南和苏伊士运河和非洲为界,南面隔海和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

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和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