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圆的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合集下载

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伽利略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许多研究和发现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几个关于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伽利略发现地球是圆的。

在他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地球是平的。

但伽利略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注意到在海上看到的船只会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这意味着地球的曲率。

他还观察了月球的表面,发现它的形状是圆的,这也表明地球是圆的。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伽利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他研究物体在空气和真空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这表明万有引力的存在。

他还发现物体的重量与其质量成正比,这也是万有引力的体现。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伽利略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

在他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星体围绕地球运动。

但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恒星的运动,发现它们的位置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这表明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伽利略在科学探索方面的贡献,也表明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 1 -。

地圆说的发现

地圆说的发现

41.地圆说地圆说是一种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论。

自从人类开始对地球形状产生兴趣,各种各样的说法就层出不穷,比如:古代中国曾有“天圆地方”说,西亚人则认为大地是飘浮在海洋上的半球体,古希腊人最初将地球想象成一个扁平的圆盘等等。

后来,有人提出大地是一个球体,但是这一说法,直到航海家环球航海的成功,才彻底证实了大地是球体的这一事实。

1.地圆说的第一个提出者是谁?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地球”这一概念。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的一个小岛)。

他9岁时被父亲送到提尔,在闪族叙利亚学者那里学习,期间,他接触了东方的宗教和文化;以后,他多次随父亲作商务旅行到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29岁时,毕达哥拉斯在名师门下开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45岁,他在埃及开始学习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话历史和宗教;49岁时,他返回家乡萨摩斯,开始讲学并开办学校,但是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成效;大概60岁左右,他与母亲移居西西里岛,后来定居在克罗托内,在那里他广收门徒,建立了一个宗教、政治、学术合一的团体,创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持续繁荣了两个世纪之久。

几千年来,人类对自己生存的大地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既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

例如,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

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

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张衡的背景和贡献
2.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观点
3.张衡的论证方法和依据
4.张衡观点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对于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观点,对于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认为地球是圆形的,这一观点在他所著的《浑天仪》中有明确的阐述。

他认为,天是一个巨大的圆球,而地球则是在这个圆球内部的一个小圆球。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因为在此之前,我国的主流观念是“天圆地方”,即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张衡的论证方法和依据主要是基于他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数学计算。

他发现,在观测天体运动时,如果假设地球是圆形的,那么很多天文现象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同时,他也通过数学计算,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假设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天文现象,如日月食等。

张衡的观点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接受,但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地球的形状,也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他的观点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于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对于后世科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第1页共1页。

麦哲伦发现地球是圆的评价

麦哲伦发现地球是圆的评价

麦哲伦发现地球是圆的评价经历了几千年,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

近代,在麦哲伦的著名发现中,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圆的地球。

麦哲伦(Magellan)出生在西班牙,1480年他第一次着手到外面去探索外界的世界,1519年,他开始了他著名的探索旅程,也就是从西班牙穿越大西洋到发现美洲的行程。

在开始这次旅行之前,麦哲伦受到了皇家赞助,他将要比之前航海家发现更多地方,并且帮助西班牙建立一个更大的帝国。

麦哲伦用了3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麦哲伦发现了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这一发现是欧洲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为探索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从发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开始,麦哲伦不仅仅发现了美洲,也发现了世界的真实大小和世界的地理特征,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先驱。

他的发现最终解决了地球形状的争论,让人们知晓了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而非地平面形状。

除了发现新大陆和地球形状方面的贡献,麦哲伦还发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比如他利用海角来测量航程的方法,这也是后来海洋探索的基础。

麦哲伦的发现也开创了后来的航海者不断发现新领土的历史。

另外,围绕麦哲伦的发现,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比如他的发现导致了跨文化的冲突和殖民侵略。

然而,尽管有许多贬低麦哲伦发现的评论,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麦哲伦发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是个重要的事件,它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看法,也改变了航海行业的发展历史。

通过这次发现,我们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这种发现为后人的海洋探索和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感谢麦哲伦,他的发现改变了历史进程,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麦哲伦发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他的发现使人类拓展了海洋探索,并让全球化发展成为可能,他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视野,而且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世界上谁是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

世界上谁是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

世界上谁是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的人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

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提出的。

但是他的这种信念仅是因为他认为圆球在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

以后,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ofCyrene)根据正午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和两观测地的距离,第一次算出地球的周长。

公元726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主持了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利用北极高度和夏日日长计算出了子午线一度之长和地球的周长。

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FerdinandMagellan)领导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

17世纪末,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认为地球应是一个赤道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1733年巴黎天文台派出两个考察队,分别前往南纬2°的秘鲁和北纬66°的拉普林进行大地测量,结果证明了牛顿的推测。

实际上地球是椭球型的,即:椭圆形的。

地球椭球体又称“地球椭圆体”和“地球扁球体”。

代表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数学曲面。

以长半径和扁率表示。

因它十分迫近于椭球体,故通常以参考椭球体表示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

椭圆绕其短轴旋转所成的形体,并近似于地球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即用相对于参考椭球体的偏离来表示。

通常所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实际上就是以参考椭球体的半长径、半短径和扁率来表示。

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推荐的数据为:半长径6378140米,半短径6356755米,扁率1∶298.257。

通俗地说就是将大地体绕短轴飞速旋转所形成的一个表面光滑的,规则的地球形体。

是对地球形体的描述,是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测图工作的需要而定义的。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亚里士多德证明地球是圆的主要证据

亚里士多德证明地球是圆的主要证据

亚里士多德证明地球是圆的主要证据。

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他也被称
为古希腊哲学的灵魂。

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就是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曾观察地球上的现象,从而推测出地球是一个圆球。

首先,他发现
太阳在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时间出现。

比如,在夏季,太阳时间比冬季更久。

其次,他还发现,太阳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而且离赤道越近,太阳在空中的位置也越高。

最后,亚里士多德发现从地球的一端看向另一端,星辰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一样,说
明地球并不是平面,而是一个圆体。

通过以上实验所得到的结论,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如今,地球的圆
度得到了更好的证实,使其备受赞誉。

然而,仍然有许多科学家很感谢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因为他的工作为今天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哥伦布地圆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哥伦布地圆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哥伦布地圆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哥伦布地圆学说的起因和背景,以及地圆学说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哥伦布地圆学说是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提出的地球是球体而非扁平的学说。

在哥伦布时代,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地球是扁平的,这一观念源自古代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然而,哥伦布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坚信可以通过西向航行抵达东方。

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质疑。

哥伦布地圆学说的提出背后有着一系列的背景因素。

首先,哥伦布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他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并深入研究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地理著作。

其次,哥伦布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充满了思想家的探索精神和对传统观念的质疑。

这样的时代背景促使哥伦布敢于提出自己的地圆学说,并选择冒险航行以验证自己的理论。

哥伦布地圆学说的提出对当时的观念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他的航海探险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掀起了欧洲航海事业的热潮。

这次探险不仅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且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促进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交易。

此外,哥伦布的探险也为后来的地理学和天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启示。

然而,哥伦布地圆学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哥伦布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他并没有完全正确地估计地球的大小,这导致他在探险中的一些错误判断。

此外,哥伦布的地圆学说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人们对于地球的认知,依然有些人坚持认为地球是扁平的,这一观念在科学界直到后来才逐渐被否定。

总的来说,哥伦布地圆学说的提出对人类的认识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观念,也推动了科学和探索精神的发展。

哥伦布地圆学说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理学和天文学领域,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一次巨大挑战和突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讨论了本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安排。

通过清晰而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路发展。

哥伦布地圆学说

哥伦布地圆学说

哥伦布地圆学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哥伦布地圆学说,又称哥伦布地球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重要科学理论。

该理论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后来被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人发展完善。

哥伦布在15世纪末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主张从西方航行到印度,最终发现新大陆的想法,开创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哥伦布地圆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颠覆性的,因为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平的,甚至被称为“平面地球说”。

哥伦布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理,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且是一个比传统观念中更大的球体,这一理论对当时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哥伦布提出的地圆学说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还对人类的地理探索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哥伦布之前,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一些大胆的航海探险,比如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航行和波利尼西亚的南移。

哥伦布的地圆学说为后世的探险家们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航海方向和目标。

哥伦布的地圆学说也对欧洲的文化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哲学、地理、天文学等知识一直是被教会控制的领域。

哥伦布的地圆学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提倡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打下了理论基础。

哥伦布地圆学说也遭到了当时人们的质疑和困扰。

很多人认为哥伦布的理论荒谬可笑,不值一驳。

甚至有人嘲笑他是一个疯子和异端。

直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才使他的地圆学说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哥伦布地圆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科学理论,它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推动了人类的地理探索和科学发展。

哥伦布的勇气和决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敢于挑战传统,勇往直前,开启未知的探索之旅。

【2000字】第二篇示例:哥伦布地圆学说是指15世纪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提出的有关地球形状的理论。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而哥伦布却坚信地球是一个圆球体,并且试图通过向西航行来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更短的航线。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摘要:
1.张衡的背景和贡献
2.张衡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3.张衡的论证方法和依据
4.张衡的见解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项重要成就。

张衡在《浑天仪》一文中,提出了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他认为,天是一个巨大的圆球,而地球则是在这个圆球内部的一个小圆球。

这种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先进和科学的。

张衡的论证方法和依据,主要是基于他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数学运算。

他发现,如果假设地球是一个圆形,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天体运动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的自转等。

同时,他也通过数学运算,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张衡的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地球圆形说,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张衡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推动中国的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是谁首先提出地圆的假说

是谁首先提出地圆的假说

是谁首先提出地圆的假说?2016-03-14 16:32:50 来源:趣历史在所有人类早期文明中,所有人都以为天地的结构是“天上地下”,神仙居住在天上,凡人居住在地上,那么就立刻产生了这个问题,大地下面是什么?可能是大象、乌龟、巨鲸,或者各种怪兽吧。

这种认识和为了阐述这种认识而产生的创世故事成为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只有极少数古人思考过不一样的回答。

比如米利都学派的第二人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世纪),他提出来我们居住的大地不是平板一块,而是一个椭柱体,我们居住在这个柱体的一个顶端上;这个思想更重要的一点是,椭柱体意味着,我们的大地(还不能叫地“球”)并不是在天的下方,而是被“天”所包围,也就是大地悬浮于虚空之中!这是在此之前,包括泰勒斯都不曾想过的。

这是一个真正石破天惊的理论!当在东方也有个人想到了类似的可能性,这就是张衡(公元2世纪)在《浑仪注》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当然张衡这里还在论述应该有气、水承载天地,,也就是说他模糊地想到“悬浮”的可能性,还不够干净利索。

很多人以为“地如鸡中黄”是在说“地球”,其实这是把我们今天的看法转移给张衡了。

张衡在同一短文中还说道:“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这立刻就暴露了缺少“地球”观念的本质,只有地平观念才会强调北极高度,而且“北极乃之中”是中国传统地平说的基本假设。

张衡这个想法,只是被中国古代当作一个神奇的想象,并没有成为建立天文学的基础,从而实际上从未重视。

所以张衡真的很可惜,没能把这个想法理清楚,与一个重大发现擦肩而过,这个发现就是“地球”。

比阿那克西曼德略晚些的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给出“大地是个球” 明确证据。

1.北极星的高度随地理位置的南北而改变;2.由于大地挡住阳光而形成的月食阴影的边缘是圆的;3.当海船出海时,先是船身不见然后才是桅杆不见了,这说明“海平面”并不是平的。

2019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必背

2019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必背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粤教版)1、那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答: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时间第一次完成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3、地球的赤道长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12800千米。

4、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5、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3左右。

6、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7、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的半径约6400千米。

8、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太阳每分钟给地球输送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

9、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也就是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答: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10、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也是月相变化的原因)11、月相变化规律。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上弦月过后,在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

我们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
地球是我们生活在其表面的行星,其形状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但是这个理论需要很多证明。

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或者是一个倾斜的平面。

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认为地球是一个圆形。

他观察到在地球上行走时,远处的物体会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这种现象只有在一个圆形物体上才能发生。

这一理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到了中世纪,天主教会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绕着地球旋转。

这个理论被称为“地心说”,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

到了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质量引力理论。

这一理论支持了地球是一个圆球体的概念,因为只有在一个圆球体上才能使引力在表面上均匀分布。

今天,我们通过卫星和太空探测器的观测,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的球形。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地球不同地方的重力和地形来确定地球的精确形状。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一个略带扁平的椭球体,即“地球形状”。

这一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人们最初的猜测到现在的科学证明,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

- 1 -。

地球是圆的提出与证实

地球是圆的提出与证实

地球是圆的提出与证实地球是圆的提出与证实地球圆形之提出几千年来,人类对自己生存的大地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

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

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

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

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

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

他们是通过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得出的。

因为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总是圆的,而如果假如地球是其他形状的(比如是一个圆盘)那就不会总是圆的,而可能是其他形状(比如椭圆)。

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

我国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曾有“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的说法,他把宇宙比作鸡蛋,地就像鸡蛋中的蛋黄。

这种学说叫浑天说,比过去的盖天说有了很大进步。

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是葡萄牙航海家。

1505年,25岁的麦哲伦亲任船长,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海岸线航行,经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又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菲律宾群岛的棉兰老岛,然后沿原路返回里斯本。

由于葡萄牙国王未能提升他的职务,他离开葡萄牙,向西班牙的“印度协会”提出了取道西方,经过南美以南的海峡到达马鲁古群岛的航行计划。

由于麦哲伦决心很大,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以5条旧船组成的船队从桑卢卡尔港出发,利用赤道洋流和东北信风横渡大西洋,到达巴西的东海岸。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故事从公元前600年开始:
当时有一位叫做哥白尼的著名学者,他认为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而不是图灵说的“地球是平面的”。

他用球体模型来引起人们的思考,并进而开始应用于航海的计算中。

几个世纪后,欧洲的勃兰登堡学院科学家里昂证实了哥白尼的理论。

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发现地球正如哥白尼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地球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加清楚地球的形状以及它的大小,我们发现它不仅是圆形球体,而且是圆锥体,这意味着它有公转和自转两个运动轴,也因此才能够维持它每秒十五度的旋转速度。

人们也发现,地球的各块大陆都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其中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而最低点是贝加尔湖。

今天,大多数学校使用多种模型来描绘地球的形状,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认知培训,以帮助孩子们撰写地球科学故事。

这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故事一直激励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学习有关宇宙以及地球特性的知识。

麦哲伦探险记作文【初中初一500字】

麦哲伦探险记作文【初中初一500字】

麦哲伦探险记
地球是圆的,大家一定都知道吧,但是是谁第一个证明了这点呢
是麦哲伦.
麦哲伦于1480年,出生在葡糖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里,在麦哲伦的时代里,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虽然人们都在说地球是圆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去证明她.麦哲伦儿16岁时假如了航海事物厅,了解了航海的各项航海事物.
他向葡糖牙国王要求给他一只船队,让他去证明地球是圆的,可是葡糖牙国王拒绝了他,然后他来到了西班牙,西班牙国王接受了他的请求,但是这次发现的所有土地归国王所有,土地收入5%归麦哲伦,麦哲伦充当总督.麦哲伦率领了一只200多人的船队,五只船的船队出发了,他们来到了一个海口,以为是南美洲的极南端,正当他们可以进入一个大样了.都大呼:"找到海峡了."可是那只是现今乌拉圭的一个海口而已,大家都心灰意冷,几名船长趁机反对麦哲伦,但麦哲伦以他的聪明机智,使船长们都没得逞.后来麦哲伦在一个地方,想利用当地土著之间的矛盾乘机占领那块土地,但是他们却因介入土著们的纷争而被杀死了,后来只有一只船回到了西班牙
虽然麦哲伦死去,但是他所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他将永远浮现在人们心中.
PS:
考场作文..写地不好。

...希望不要介意。

古人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吗?其实在汉朝就已经知道了

古人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吗?其实在汉朝就已经知道了

古人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吗?其实在汉朝就已经知道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你能想象到其实古代的人们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吗?他们又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公元6世纪后半期,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曾提出地球是球形。

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中越来越多地持有这种观点。

随后,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并提出“在埃及能看到的某些星星,在北方是看不到的,这表明大地是一面”。

并且他提出月食时的黑影是地球投下的阴影,这就是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而证据却不比“你到海边看帆船,看出海的船先看不见船体,后看不见桅杆,看回来的船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

八世纪时,中国科学家太史监南宫说,在现河南境内进行了一次弧度测量,得出结论:“子午线上纬度每差一次,地面相距132千米左右,比现代测出的110.95千米长约21千米。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测弧。

大约在公元10世纪,波斯学者比鲁尼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的地球半径大约为6339.9千米,比现代平均值6356.7千米还不到三分之三。

17世纪末,英国牛顿和荷兰的惠更斯首先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19世纪早期,地球椭球体的扁平率被确定为1/300。

自1960年代以来,这一数字已改为接近1/298.25。

在中国古代,宇宙学说主要有三种: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天道论。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古言天者有三个,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汉灵帝的时候,蔡邕在朔方上书说:“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周的术数有存,天有失,多有失。

唯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其法。

立八尺圆而有天地之形,以黄道,占察发敛,以月为月,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代不易之道。

官吏之器无书,前志亦阙”。

……夜之书亡,惟汉秘书郎裴萌记先师传云:“天了,眼而视之,故苍苍也。

山中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属七曜星宿或逝者,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故各异。

故辰极常居于其所,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是圆的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地球是圆的是麦哲伦发现的。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的椭圆球体。

地球是圆的是麦哲伦发现的。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的椭圆球体。

谁发现地球是圆的
第一次发现地球是圆的是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一次观察月蚀时发现月面黑影呈弧形,他想,月蚀是地球的在月球上的投影,既然黑影呈弧形,说明地球外形是球形.
后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利用夏至太阳直射某地物体无阴影的条件,测出该地到自己当地的间隔,并测出当地夏至太阳直射物体的阴影角度,推算出地球周长约为48000公里.
而第一次科学地证明地球是圆的是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组织的环球航行.
地球形状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那么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那么椭圆球体,夸大地说,有
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异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非常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那么球体。

假如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发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那么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