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吗?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了解了食源性疾病后,我们必须掌握一些中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下面是三个方面的中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
一、中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要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
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不要购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确认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要盲目追随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
利益的体现。

二、中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
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要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要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合理膳食”宣传教育科普知识

“合理膳食”宣传教育科普知识

“合理膳食”宣传教育科普知识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合理膳食”宣传教育科普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

奶类含钙、蛋白质等,可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00毫升为宜。

肉类、家禽、水产类、蛋类、豆及豆制品等,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4—6两为宜。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应吃1斤。

米、面等谷物主要含淀粉,即糖类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热能,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8两为宜。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

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

基本前提是:营养的满足应该主要通过饮食来完成。

食物能够提供对身体有益的系统营养物质和其他合成物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物可能会帮助增加一种或多种仅靠一般饮食而摄入量不足的营养物质。

然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推荐膳食补充物,但它仍然不能代替健康的饮食。

通过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身体锻炼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减少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危险。

合理膳食的'注意事项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提要: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提要: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膳食重要特点之一。

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食源性疾病防控学习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防控学习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防控学习培训资料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由常说的“食物中毒”逐渐演化而来,近二十余年来,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而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1984年,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是:“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根据这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已不仅包括传统上食物中毒,而且包括经食物传播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位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

食物中毒概念食物中毒的概念在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定义为: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三致作用)的疾病。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因食品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急剧繁殖或产生毒素;2、食品被已达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3、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被当作食物误食;4、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在加工、烹调中末能除去;5、因食物发生了生物性或物理化学变化而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质。

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1、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暴发性。

3、症状相似。

摄入同一食物而中毒的病人,其症状及其相似,多数病人呈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即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食品健康安全宣传小手册》

《食品健康安全宣传小手册》

食品安全健康宣传小手册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

5.少吃、不吃零食。

6.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7.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8.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9.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10.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二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

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 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常见食源性疾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应急处置与报告制度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中
的应用 •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认识和防
范意识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引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检查食品标签和保质期,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加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 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相关课 程,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食堂和配餐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食堂和配餐管理,确 保食品来源可靠、加工过程卫生、食品留样等制度得到有 效执行。
病毒性食物中毒
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贝类海鲜、 生菜等食品。
轮状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多发生在 婴幼儿中,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感染
由贾第鞭毛虫引起,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多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污 染的饮用水而感染。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自动化、智能 化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
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疫苗和药物研发将成为未 来研究的热点,为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 新的手段。
06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 疾病认识和防范意 识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食品安全是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我编写了以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第一部分:食品安全基础知识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不受到污染,不含有有害成分,符合食品法规和标准的状态。

保障食品安全是国家的法律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自我保护责任。

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我国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保护。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食品污染问题食品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食品污染问题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有合格证明的正规渠道,并注意检查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2. 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用于改善食品质量和加工技术的物质。

然而,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硫磺熏蒸、苏丹红等。

为了避免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风险,我们可以选择少吃或不吃加工食品,并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食品。

3. 食品存储问题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我们应该选择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存放食品,并注意密封和保质期。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的个人防护措施1. 洗手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在接触食物或食品原料前后,务必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干净的手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 生熟食物分开加工生熟食物应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刀具和餐具来加工和存储生食和熟食。

预防食源性疾病五大要点

预防食源性疾病五大要点
► 使五大要点用于健康的食品市场 尽管食品市场是上百万人民可获得食品的重要来源,但是这些市场也与重大疾病暴发有关。作为健 康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世卫组织制定了“健康食品市场”措施,以改进城市市场销售的食品的安全性 和营养质量。为健康食品市场使用而修定的五大要点列入一份题为“健康食品市场指南”的新出版 物,可在http://www.who.int/foodsafety/capacity/healthy_marketplaces/en/index.html上获取。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宣传画包括更容易记忆的简单标题,对改进的具体建议和所提建议措施的理由。 已将这 一宣 传画翻 译 为 40 多种 语言, 目前 被用于 在全 世界传 播世 卫组织 的食 品卫生 主旨 。 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consumer/5keys/en/index.html网页提供了所有语言的宣 传画副本。
在所有区域,与国家卫生部门开展的合作将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主旨以适合受众的语言和形式传播 至商业、学校、医院、老人院、教堂和私人居住地。
提高认识战略及伙伴关系 世 卫 组 织 一 个 合 作 中 心 - NSF International 和 美 国 农 业 部 最 近 召 开 了 一 个 食 品 安 全 宣 教 会 议 (/media/enews/0601_atriskconference.html)。向与会代表提供了由工业界、政府 和学术部门提供的食品安全宣教材料。显然需要在食品安全方面作更多工作,成功的食品安全教育 必须是一种合作努力。在会议上,世卫组织提出了五大要点概念并加强了与决心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教育的伙伴之间的协作,已在这次会议(同样会议的第二次)的结果上继续这项重要工作。

食品安全宣传|预防食源性疾病,这些知识要记牢

食品安全宣传|预防食源性疾病,这些知识要记牢

食品安全宣传|预防食源性疾病,这些知识要记牢们常常会提到食品安全,其实,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

各类食品都有可能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化学的和物理的污染。

食源性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例如胃部不适、腹泻、呕吐、腹部痉挛等。

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很多,但只要采取相应的但并不复杂的措施,就可能减少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尤其是在家庭中。

下面就介绍一下家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防范食源性疾病。

冰箱冷藏室一般为4-6℃,可以减缓细菌孳生,但细菌仍然会缓慢生长,因此冰箱内储存的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吃。

如果冰箱塞的太满,里面的冷空气就无法正常循环,冷藏效果降低,也易造成食品腐败。

婴幼儿食品要现吃现做,不要储存。

生熟不分是家庭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各种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都是细菌容易孳生的地方,需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

处理生食的器具如果再拿来处理熟食,生食的细菌就会污染熟食,应使用两套不同的器具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以避免交互污染。

生吃蔬菜水果无论在百姓家中还是在餐馆,都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要洗干净才能吃,那怎么洗最科学呢?大体上都是先用水浸泡,再仔细清洗。

生菜、白菜等叶菜类是先将叶片分别剥开后,浸泡数分钟,再以流水仔细冲洗。

萝卜、土豆等根茎类,是利用软刷直接在水龙头下刷洗。

橙、柚、柑桔等须去皮的水果类,可用软刷轻轻刷洗。

葡萄、蕃茄等不须去皮的水果类,则先浸泡后,再水洗。

首先“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预防食物中毒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便后不洗手,大量细菌就会停留在手上。

吃东西时,细菌就会和食物一起吃进去而使你生病。

另外在处理生的肉类或水产品之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触其他食品,避免交叉污染。

熟食品要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剩菜剩饭不宜贮存太久,低温贮存的食品必须回锅加热处理,一般只能存放1至3天,超过24小时就要重新加热后再用,超过3天的肉、蛋、奶类熟食最好废弃。

特别是肉禽、水产品烧熟煮透很重要,可以杀死其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食源性疾病宣传手册最终版

食源性疾病宣传手册最终版

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我们家人的身体健康?下面将以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为重点,科学解读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动植物性的等。

2.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究竟有多严重?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

美国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就达3.66亿美元。

您的食品安全吗?—— 远离食源性疾病2014年收到全国30个省(区、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包括食物中毒)1480起,患病17651人,其中死亡111人,而这仅仅是实际发病情况的“冰山一角”。

 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小到我们肉眼都看不见,经常隐匿于食物和各种环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们的袭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3. 婴幼儿健康的敌人——阪崎肠杆菌阪崎肠杆菌是谁?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具有耐热、耐干燥、对渗透压的忍耐力较强等特点,可长时间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如果奶粉在冲调、存放时操作不当,就可能被环境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而被其污染的婴儿配方粉正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病因食品。

阪崎肠杆菌的危害是什么?阪崎肠杆菌最容易袭击1岁以下,特别是早产、出生体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新生2第一篇 食源性疾病潜伏在你我身边儿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死亡率高达20-50%。

一是由于婴儿的胃酸pH值比成人高,对细菌的杀伤力还不够强,阪崎肠杆菌可以安全抵达婴儿肠道中,并在那里避难、生存;二是因为婴儿的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全,阪崎肠杆菌又可趁虚而入,轻松进入婴儿脑部引发脑膜炎。

如何避免婴幼儿感染阪崎肠杆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①婴儿配方粉应使用不低于70℃的热水冲调,并且冲调后应在2小时内尽快喂哺;②如需预先冲调,冲调后应快速冷却且存放在不超过5℃的冰箱内,并在冲调后24小时内饮用,喂哺前必须重新加热;③对于早产、体重低或免疫力低等高风险婴儿,应使用商业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奶。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宣传

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宣传

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宣传什么是食源性疾病?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疾病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

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临床表现为头晕、发热、恶心、腹泻等。

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 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

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 植物性食物中毒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3篇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3篇

食品平安知识宣传资料·1一、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

(2)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

(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

(6)生熟食品穿插污染。

(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

(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

(9)使用了来源不平安的食物。

(10)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二、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净后浸泡):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去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根底方法。

主要用于叶类蔬菜。

一般先用水冲洗掉外表污物,否那么等于将果蔬浸泡在稀释的农药里。

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以参加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

方法是先将外表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m1水中参加碱面5g-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沾染农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4)储存法:农药随着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空气中的氧与蔬菜中的酶对残留农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

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

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知识

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知识

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知识一,食品安全基本知识1.食品安全的定义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

食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有营养价值;(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3)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2.什么是食品污染?有哪些环节导致食品污染以及其防制措施有哪些?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食物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烹调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常表现为:(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2)造成急性食品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食品污染的防制主要有:(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4)加强农药管理;(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3.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吗?绿色食品并非特指那些"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它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水产、肉类。

绿色食品分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食品安全知识 宣传

食品安全知识 宣传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话题,因为食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为了提醒大家关注食品安全知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食品安全知识,并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做到吃的放心、安心。

一、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指确保人食用的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管理活动。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食品不安全不仅会导致食物中毒、细菌感染等疾病,还可能对身体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所以,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食品的认知和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食品安全知识点1.购买食品时应该选择正规超市或商场购买,避免在街头小摊购买食品,减少食品发生污染的可能性。

2.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和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异常气味或颜色,有无霉菌、虫子等。

3.存放食品时要根据食品的特性确定不同的存放方式,如冷藏、冷冻、常温等,避免食品变质。

4.食品烹饪时要彻底煮熟,确保食品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温度,避免细菌感染。

5.避免生食海鲜、生蔬菜和生肉制品,这样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6.经常清洗水果、蔬菜等食品,去除农药残留和土壤中的污染物。

7.注意食品的过期日期和保质期,不要食用过期食品,以免造成食物中毒。

8.避免食用加工食品、速食食品以及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尽量选择天然、绿色的食品。

9.不要过量食用含防腐剂、色素和增味剂等食品,这些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10.饭前要洗手,餐具要清洗干净,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三、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1.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热量过高的食物,保持适量均衡的饮食。

2.避免过度食用含糖、盐、油、添加剂较高的食品,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3.保持食品安全常识的更新,关注食品安全新闻和相关政策法规,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4.定期清理食品柜、冰箱、餐具等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保持厨房的整洁。

5.在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外包装标签,选择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齐全的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吗?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那么当你了解了食源性疾病后,我们接下来必须掌握一些中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下面三方面中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
一、中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

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中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中学生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同学们,食品安全很重要,请你一定要牢记以上食品安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