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吴既赦越与百姓同其劳?通增增加犯错误赦免劳动?3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 读含答案
• (甲)富贵不能淫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 自《孟子译注》)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 子》)
•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 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 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 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 东野语》)
磨练。
•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 甲)(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 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 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 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中 此之谓也
•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孙叔敖曰:不然。
• 14.翻译(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 (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
害吗?
•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篇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原文: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 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i)吾举于士,孙叔敖(ao)举于海,百里奚(xi)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1、书下注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狱官。

(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3)曾益:增加。

曾,通“增”,增加。

(14)恒过:常常犯错误。

(15)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0)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任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仲(名夷吾)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他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一段: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二段: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及译文

《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及译文

《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④,管夷吾举于士⑤,孙叔敖举于海⑥,百里奚举于市⑦。

故天将降大任⑧于是人也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⑩,空乏(11)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2),所以(13)动心忍性(14),曾益(15)其所不能。

人恒(16)过(17),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18),而后作(19);征于色(20),发于声(21),而后喻(22)。

入(23)则无法家拂士(24),出(25)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下》。

②〔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从田亩中被发现起用。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

发,起,被任用。

畎,田地,田间。

③〔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选拔他为相,殷国大治。

举,举用,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④〔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渔民、盐民中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

西伯(周文王)把他推荐给商纣王,得到重用,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鱼盐,鱼、盐贩子或渔民、盐民。

⑤〔管夷吾举于士〕管仲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的。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

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齐国因此称霸于诸侯。

士,狱官。

⑥〔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海滨隐居当中被选拔出来的。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国相)。

⑦〔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是从市井之间被选拔出来的。

百里奚,姓百里,名奚,春秋时虞国大夫。

虞亡后,为晋所虏,后由晋逃至秦,又逃入楚,为楚人所捕获。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使……贫困。 违背
同“增”,增加。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使(他的)心触动(警觉),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
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 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天上将 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 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中心论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主旨探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大量关 于人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种“忧患意识”是国家 长盛不衰的法宝,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 就,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忧患 意识,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 前进。文中处处运用了辩证思维,给我们分析问 题以有益的启示。
1、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2、 饿( 使......饥饿 ) 其体肤 3、 空乏( 使.... 穷困缺乏 )
4、 所以动(使......惊动 )心
5、 忍( 使.......坚韧
)性
6、 行拂乱( 使......颠倒错乱 )其所为
)其筋骨
7、 人恒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原文 译文 赏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原文 译文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译文赏析战国·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恒(18)过(19),然后能改(20);困于心(21),衡于虑(22),而后作(23);征于色(24),发于声(25),而后喻(26)。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国恒亡(29)。

然后知生于忧患(30),而死于安乐也(31)。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掷地有声的言辞是思想家孟子所阐述的人格标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它作为格言传诵至今。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为“亚圣”。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子是山东邹城人,三岁丧父,是母亲仉氏把他抚养成人。

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

“断机教子”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把织好的布剪断,并说:读书就跟织布一样,不能间断,不然会前功尽弃。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语版)第2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学常识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⒉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根据要求填空或按要求默写原⒈出自本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⒉本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写出两个与题目两个分句意思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1)多难兴邦:国家多灾难,可激发人民发奋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

(2)玩物丧志: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⒊第二自然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为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⒋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中能表现磨练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⒌全写法上,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苦其心志”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动心忍性”说的。

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⒎本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名言。

高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高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高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释【释义】忧患:忧愁祸患。

安乐:安逸享乐。

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指时时警惕,才能杜绝祸患。

也指仁人志士为国家、百姓的忧患而奔波劳碌,为国家、百姓的安乐而奉献生命。

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示例】宋·陆九渊《与苏宰书》:“然君子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业由是而进。

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知识点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

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

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

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孟子说:“舜发迹于田地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提举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管夷吾被举荐于囚徒之中,孙叔敖被提举于海滨,百里奚被提举于交易市场。

所以天若要将重大使命降临到某人身上,一定要使他的心意,受到苦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受到干扰,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

人经常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然后才能改进;心意困苦,思虑艰难,才能奋发而起;表现在脸色上,所发在声音中,才能使人了解和感到。

如果国内没有能够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往往是亡国的因素。

这样,就可以明白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能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赏读本文围绕客观环境和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中心命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著名论断,告诫人们要勇于克服困难。

在论证方法上,文章有主有次,有正有反,由个别到一般,别具一格,很值得称道,开篇列举的大量事例,为文章结论的归纳提炼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在修辞上,文章要用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句式,极力铺叙反衬人生成功之不易,形成强烈的震撼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本文所阐发的观点和主张更值得称道。

已故国家主席在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曾引用了本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段,并一度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我修养的座右铭。

其说明孟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至今为许多人所传诵、用以自勉。

《孟子》二则

《孟子》二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于:畎亩:举:
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降:任:于:是:苦:
劳:饿:拂:乱:所以:
动:忍:曾:益:
翻译: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恒:过:然后:衡:作:
征:喻:入:拂:亡:翻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知:
翻译: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岂:诚:熄:
翻译: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是:焉得:
翻译: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丈夫之冠:命:往:戒1:
女:戒2:以...为:正:
翻译: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1:居2:行:道:
翻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由:
翻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淫:移:屈:此之谓:
翻译:。

《孟子》 Microsoft Word 文档

《孟子》 Microsoft Word 文档

九年级下册(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拂:违背,逆,不顺。

乱:扰乱。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3篇 《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3篇 《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具,三年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 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学做了三年 却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蜂 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 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 (郁离子知道此事后,说道:“人生
山西省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
)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5.(2015·安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二、(山西太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也。
筋骨劳累。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 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 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奋__起__,__指__有__所__作__为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经__常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山西省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山西省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篇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原文: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i)吾举于士,孙叔敖(ao)举于海,百里奚(xi)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1、书下注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狱官。

(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3)曾益:增加。

曾,通“增”,增加。

(14)恒过:常常犯错误。

(15)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0)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部编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心整理

部编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心整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发: 。 喻: 入: 。 法家拂士:法家: ; 拂士: 。拂:通 出: 。 敌国: 。敌: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

。 。 。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 ,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 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为相,百里奚从 之间被赎出后被任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 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 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 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一个人 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 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 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 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 有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 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 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 所为作也。”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 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 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译文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译文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译文及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所创作的,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亦有写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选自《孟子》(战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常用下列‎一段文字: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段文字书‎法本段通解: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事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quan)亩之中,傅说(yue)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说】孟子说:“舜在田野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

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扰困,思虑 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表 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句解:承接上文,由古贤人引申至一般人,从正 面说明忧困、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 连词,表承接
国学拓展
南宋朱熹把和《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国学拓展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 《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 易、春秋” 六艺,即《易经》《尚书》《诗经》 《礼记》《乐经》《春秋》,合称“诗、 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1 生于忧患,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 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宣扬 “仁政”“王道”,反对诸侯的武力兼 并,反对暴政虐民。他的“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 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也有积极的影 响。
句短全解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 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殷王武丁 寻访到他,用他为相。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 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④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 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 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 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⑤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 王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为令尹。 ⑥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 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 羊皮把他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为大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五读,译读全文,梳理大意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 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身体劳累,使他经 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使他 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途径)用来使他 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 具备的能力。
• 相同: • 1、都是运用类比论证,甲文以战争谈到治国, 乙文以个人事例说到国家; • 2、都运用排比、对偶、对比,句式灵活,形式 多样 • 3、语言都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 力 • 4、写作意图都是针对于最高统治者 • 不同: • 第一篇论点在开头,开门见山指出中心论点; • 第二篇论点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尾,水到渠成,卒章显志,揭示 中心论点
•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正确的翻译是( A )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 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 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 打仗就一定胜利。
• 6、请照下面例子翻译下列加色的 词。 例:必先苦其心志。 译:使他的内心痛苦。 • 1)劳其筋骨。 译:使他筋骨劳累。 • 2)饿其体肤。 译:使他身体饿瘦。
( ) 代词,代那座城池 3)委而去之 ( ) 动词“到” 4)寡助之至( ) 代词,代指“失道”“寡 5)亲戚畔之 ( 助之至”的人 )
• 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1) 亲戚畔之 畔 叛 __通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 增 __通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弼 __通___ 4)困于心,衡于虑 衡 横 __通___
五读,译读全文,梳理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
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衡于虑()
(3)必先苦其心志( ) (4)人恒过( )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A【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2010年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案
【小题1】(1) 被选拔(2)通“横”,梗塞,不顺(3)使……痛苦(使……困苦)
(4)犯错误(4分,每空1分)
【小题1】D (2分)
【小题1】(一个国家),内部(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在国外)没有势利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表述完整到位,语言通顺即可)【小题1】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解析【小题1】解释下词语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2)衡于虑(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困苦) (4)人恒过(犯错误)【小题1】对词的理解的考查。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入:(一个国家),内部。

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出:外部(在国外)。

恒:常常。

【小题1】本文观点的考查。

本文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