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数学中圆锥曲线重要结论地最全的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最常用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最常用二级结论总结

圆锥曲线的常用二级结论一、椭圆的常用二级结论1.(1)与椭圆22221x y a b +=共焦点的椭圆的方程可设为()222221,0x y b a b λλλ+=+>++.(2)与椭圆22221x y a b +=有相同的离心率的椭圆可设为2222x y a b λ+=,()2222,0x y b aλλ+=>.2.椭圆的两焦点分别为12,F F ,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以下结论成立:(1)122PF PF a +=;(2)1a c PF a c -≤≤+;(3)2212b PF PF a ≤⋅≤;(4)焦半径公式10||PF a ex =+,20||PF a ex =-(1(,0)F c -,2(,0)F c 00(,)M x y ).3.椭圆的方程为22221x y a b +=(a >b >0),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00,P x y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1)()()22222222000022,b a y a x x b y a b =-=-;(2)参数方程()00cos sin x a y b θθθ=⎧⎨=⎩为参数;4.设P 点是椭圆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 1、F 2为其焦点记12F PF θ∠=,则(1)2122||||1cos b PF PF θ=+.(2)焦点三角形的面积:122||=tan2PF F P S c y b θ∆=.(3)当P 点位于短轴顶点处时,θ最大,此时12PF F S ∆也最大;(4).21cos 2e -≥θ(5)点M 是21F PF ∆内心,PM 交21F F 于点N ,则caMN PM =||||.5.有关22b a-的经典结论(椭圆中的垂径定理)(1).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2).椭圆的方程为22221x y a b+=(a >b >0),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P 点是椭圆上异于,A B 两点的任一点,则有22PA PBb K K a=-(3).椭圆的方程为22221x y a b+=(a >b >0),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F 1,F 2点是椭圆上两焦点,则有四边形AF 1BF 2至少为平行四边6.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上,则(1)以000(,)P x y 为切点的切线斜率为2020b x k a y =-;(2)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7.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外,则过000(,)P x y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8.椭圆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 1、P 2时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是22221x y a b-=.9.过椭圆上任一点00(,)A x y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B,C 两点,则直线BC 有定向且2020BC b x k a y =(常数).10.若P 为椭圆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 1,F 2是焦点,12PF F α∠=,21PF F β∠=,则()sin sin sin c e a αβαβ+==+.11.P 为椭圆上任一点,F 1,F 2为二焦点,A 为椭圆内一定点,则2112||||||2||a AF PA PF a AF -≤+≤+,当且仅当2,,A F 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12.O 为坐标原点,P 、Q 为椭圆上两动点,且OP OQ ⊥.(1)22221111||||OP OQ a b +=+;(2)|OP|2+|OQ|2的最大值为22224a b a b +;(3)OPQ S ∆的最小值是2222a b a b +.13.已知A 、B 、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相交于点0(,0)P x ,则22220a b a b x a a ---<<.14.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ab 2215.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光线,经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必经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16.若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半焦距为c ,焦点()()12,0,,0F c F c -,设(1).过1F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有①2211,cos cos b b AF BF a c a c αα==-+;②2cos ab AB a c α=-2222(2).若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半焦距为c ,焦点()()12,0,,0F c F c -,设过F 2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有:①22,cos cos b b AF BF a c a c αα==22+-;②22cos ab AB a c α=-222结论:椭圆过焦点弦长公式:()()222cos 2sin ab x a c AB ab y a c αα⎧⎪⎪-=⎨⎪⎪-⎩222222焦点在轴上焦点在轴上17.若AB 是过焦点F 的弦,设,AF m BF n ==,则2112amnb+=18、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 作直线交圆锥曲线于A 、B 两点,若λ=BFAF ,则有下列结论:1、椭圆、双曲线(直线与双曲线两个交点在一支上)、抛物线(离心率e=1)(焦比公式)①焦点在x 轴上时:11cos +-=λλθe ,1112+-+=λλk e ;②焦点在y 轴上时:11sin +-=λλθe ,11112+-+=λλk e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

圆锥曲线重要结论椭 圆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7. 椭圆22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 2F PF S b γ∆=.8.椭圆22221x y a b+=(a >b >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NF.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即0202y a x b K AB-=。

双曲线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7.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2F PF S b co γ∆=.8.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两点,则MF ⊥NF.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2y a x b K AB =。

圆锥曲线经典结论3

圆锥曲线经典结论3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部分知识点梳理六、椭圆的常用结论: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1F2在点P 处的外角.2. PT 平分△PF1F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以焦点半径PF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5.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6.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外,则过0P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7.椭圆22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2F PFS b γ∆=.8. 椭圆22221x y a b+=(a >b >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2(,0)F c 00(,)M x y ).9.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即022y a x b K AB-=。

12.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推论】:1、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总结

圆锥曲线重要结论椭 圆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 2F PF S b γ∆=. 8.椭圆22221x y a b+=(a >b >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NF.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即0202y a x b K AB-=。

双曲线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 2F PF S b co γ∆=.8.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两点,则MF ⊥NF.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2y a x b K AB =。

知识梳理_圆锥曲线重要结论及条件转化

知识梳理_圆锥曲线重要结论及条件转化

圆锥曲线常用重要结论及条件转化一、椭圆与双曲线相关结论1、到焦点的距离相关结论:(1)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P 为椭圆上一点,当P在左端点时,2PF 取最大值为a c +;当P 在右端点时,2PF 取最小值为a c -。

【证】设(),P x y (a x a -≤≤),()()2222222221x c PF x c y x c b x a a a⎛⎫⎛⎫=-+=-+-=- ⎪ ⎪⎝⎭⎝⎭;[]2,cPF a x a c a c a=-∈-+。

(2)双曲线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P 为双曲线上一点,当P 在右支端点时,2PF 取最小值为c a -。

【证】设(),P x y (x a ≥或x a ≤-),()()2222222221x c PF x c y x c b x a a a⎛⎫⎛⎫=-+=-+-=- ⎪ ⎪⎝⎭⎝⎭;当x a ≤-时,2c PF a x c a a =-≥+;当x a ≥时,2cPF x a c a a=-≥-。

【例题】已知定点(,0)P a ,点A 是椭圆2214x y +=上的一个动点。

若当点A 取椭圆右顶点时,AP 取到最小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设点(,)A x y ,则222222341()()1()14433x a AP x a y x a x a =-+=-+-=-+- 在2x =时取到最小值,故43232a a ≥⇒≥。

2、焦点三角形相关结论:(1)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21F F 、,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θ∠=,则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为122tan2F PF S b θ∆=,且当12PF PF =时, 12F PF ∠最大。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的结论及多种证明方法 高考数学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的结论及多种证明方法 高考数学
得: AB的方程为化为: 即 由得 即当时,即直线AB恒过定点( ).
七、圆锥曲线中的平行弦的问题
在前面一、推论:“若圆锥曲线为圆,直线AB交C于A、B两点,的斜率分别为,当时,为定值,”给出了平移图像法、一般法、参数方程法等多种证明方法。现在我们对一、推论
31.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探究如下:设点是圆上的一定点,过点P作x轴的
2. 当 时, 【1】化为: 。即 时,为定值,,
3.当)时,,得, ,,即 ,
,即 。 得:
; 【2】
即: 或 (因为直线AB不过点P,舍去)AB的方程为化为: 即 由得 即直线AB恒过定点( )。
3. 当时, 由 【2】化为: , , , 即:。(因为直线AB不过点P,舍去)或;,即 为定值.
1.当时,, , ,
,即: , ,
化为:, (因为直线AB不过点P,舍去)或。, ; 【6】AB的方程为化为: 即 由得 即当时,直线AB恒过定点( )。
2.当 时, 【6】化为:; 即当时,为定值,。
3.当时, 即, ,,即 ,
, ; 【7】 ,化为:, (因为直线AB不过点P,舍去)或。由,
2.当时,直线AB恒过定点(
3.当时,为定值
4.当时,即直线AB恒过定点( ). 及其证法已知点(其中 是圆锥曲线上的一个定点,过点作直线分别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点A、 则必定存在以下结论:
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的统一结论
1.当时,为定值,
2.当时,直线AB恒过定点( )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的
结论及多种证明方法
主讲人:某某某老师
某某学校
山东东营 徐新华 大家都知道,圆锥曲线的很多重要结论,特别是圆锥曲线的定点、定值问题并没有列入高中数学教材,但它们一直确是高考数学试题中考察的重要内容。本文件中,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对圆锥曲线的定点、定值问题的结论作出了证明,并力求对证明过程给予最大化的展示。需要说明的是,个别证法有相当大的难度,其证明过程也极为复杂,因此叙述也就比较详细具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相关结论192条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相关结论192条

的充要条件为 , , 的横坐标(纵坐标)成等差数列.
结论 54:焦点在 轴上的双曲线(或焦点在 轴)上三点 , , 的焦半径成等差数
列的充要条件为 , , 的横坐标(纵坐标)成等差数列.
结论 55:焦点在 轴上的抛物线(或焦点在 轴)上三点 , , 的焦半径成等差数
列的充要条件为 , , 的横坐标(纵坐标)成等差数列.
x0
mx
a2
m
y0
n y
b2
n
1.
结论 18:点 M ( x0 , y0 )在抛物线 y n2 2 px m外,过点 M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
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y0 ny n px x0 2m.
结论 16:(补充)点 M

x0

y0
)在椭圆
x
a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相关结论192条
结论 1:过圆 x 2 y 2 2a 2 上任意点 P 作圆 x 2 y 2 a 2 的两条切线,则两条切线垂直.
结论 2:过圆 x 2
y2
a2
b
2
上任意点
P
作椭圆
x a
2 2
y2 b2
1( a
b 0 )的两条切线,
则两条切线垂直.
结论 3:过圆 x 2
结论 47:椭圆的准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点弦 过其相应的焦点 ,且 ⊥ .
结论 48:双曲线的准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点弦 过其相应的焦点 ,且 ⊥ .
结论 49:抛物线的准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点弦 过其焦点 ,且 ⊥ .
结论 50:椭圆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交准线于 , 与相应的焦点 的连线交椭圆于 ,
则 必与该椭圆相切,且 ⊥ .

高中圆锥曲线结论总结

高中圆锥曲线结论总结

高中圆锥曲线结论总结
高中圆锥曲线结论总结
1. 圆锥曲线的四个结论
(1)射线定理:从一点到圆锥曲线的任意一点所经过的射线的数量等于该点到曲线的曲线线切线的数量。

(2)弦定理:任意一点到圆锥曲线的弦的长度大于等于这个点到曲线的曲线线切线的长度。

(3)指数定理:圆锥曲线的指数为1/2。

(4)矩定理:圆锥曲线的曲线线切线的长度等于任意一点到圆锥曲线的弦的弧长的平方。

2. 圆锥曲线的曲线线切线
圆锥曲线的曲线线切线的斜率大于等于0,且圆锥曲线的曲线线切线的斜率没有上限。

3. 圆锥曲线的曲线长
圆锥曲线的曲线长是指从曲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它等于圆锥曲线的椭圆长度加上圆锥曲线的半径长度。

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高考圆锥曲线秒杀结论

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高考圆锥曲线秒杀结论

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高考圆锥曲线秒杀结论
圆锥曲线的相关内容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是支撑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一)
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二)
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三)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二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知识点
2.数学高考题圆锥曲线题解题套路分析
3.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论文
4.20__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复习方法
5.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优秀范文
第 1 页共 1 页。

高中数学-有关圆锥曲线的经典结论

高中数学-有关圆锥曲线的经典结论

有关解析几何的经典结论一、椭 圆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7. 椭圆22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2F PF S b γ∆=.8. 椭圆22221x y a b+=(a >b >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 ⋅=-,即020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二、双曲线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7.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2F PF S b co γ∆=.8.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的中点,则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2y a x b K AB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总结

数学圆锥曲线总结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1)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且此常数一定要大于,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线段F F,当常数小于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F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且此常数一定要小于|F F|,定义中的“绝对值”与<|F F|不可忽视。

若=|F F|,则轨迹是以F,F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F F|,则轨迹不存在。

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第二定义中要注意定点和定直线是相应的焦点和准线,且“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其商即是离心率。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给出了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与此点到相应准线距离间的关系,要善于运用第二定义对它们进行相互转化。

Attention:(1)在求解椭圆、双曲线问题时,首先要判断焦点位置,焦点F,F的位置,是椭圆、双曲线的定位条件,它决定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类型,而方程中的两个参数,确定椭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椭圆、双曲线的定形条件;在求解抛物线问题时,首先要判断开口方向;(2)在椭圆中,最大,,在双曲线中,最大,。

4.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1)椭圆(以()为例):①范围:;②焦点:两个焦点;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一个对称中心(0,0),四个顶点,其中长轴长为2,短轴长为2;④准线:两条准线;⑤离心率:,椭圆,越小,椭圆越圆;越大,椭圆越扁。

(2)(2)双曲线(以()为例):①范围:或;②焦点:两个焦点;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一个对称中心(0,0),两个顶点,其中实轴长为2,虚轴长为2,特别地,当实轴和虚轴的长相等时,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方程可设为;④准线:两条准线;⑤离心率:,双曲线,等轴双曲线,越小,开口越小,越大,开口越大;⑥两条渐近线:。

(3)抛物线(以为例):①范围:;②焦点:一个焦点,其中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③对称性:一条对称轴,没有对称中心,只有一个顶点(0,0);④准线:一条准线;⑤离心率:,抛物线。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

圆锥曲线重要结论椭 圆1.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2.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7. 椭圆22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 2F PF S b γ∆=.8. 椭圆22221x y a b+=(a >b >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9.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即0202y a x b K AB-=。

双曲线1.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2.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4.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7.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 2F PF S b co γ∆=.8.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9.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A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202y a x b K AB=。

【数学指导:圆锥曲线知识分析】 高考圆锥曲线50大结论

【数学指导:圆锥曲线知识分析】 高考圆锥曲线50大结论

《【数学指导:圆锥曲线知识分析】高考圆锥曲线50大结论》摘要:、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理椭圆参数方程,()双曲线和椭圆标准方程知识结构相似①方程形式相似只别(椭圆是+、双曲线是②对称性相都关x 轴、轴、原对称,+x0;若左半支上则||(x0+ ), ||(x0 )数学指导圆锥曲线知识分析、复习目标、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理椭圆参数方程、了圆锥曲线简单应用二、要精讲、圆锥曲线统性()从方程形式看直角坐标系椭圆、双曲线和抛线这三种曲线方程都是二元二次所以也叫二次曲线()从集合(或轨迹)观看它们都是与定和定直线距离比是常数集合(或轨迹)这定是它们焦定直线是它们准线只是由离心率取值围不而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曲线(3)这三种曲线都可以是由平面截圆锥面得到截线因而才称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二定义把曲线上、焦、相应准线l和离心率四者巧妙地系起所以圆锥曲线问题凡与准线、离心率、焦有关问题应充分利用二定义、双曲线与椭圆系与区别()双曲线和椭圆标准方程知识结构相似①方程形式相似只别(椭圆是+、双曲线是②对称性相都关x 轴、轴、原对称()双曲线和椭圆也有明显区别①双曲线和椭圆形状是不样双曲线是两条曲线而椭圆是条封闭曲线;②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而椭圆没有渐近线;③双曲线有两顶离心率准线两顶;而椭圆有四顶离心率03、焦半径圆锥曲线上与其焦连线段称这焦半径下面是用较多焦半径公式()对椭圆 ( )而言|| +x0|| x0()对双曲线 ( )而言若右半支上则|| +x0;若左半支上则||(x0+ ), ||(x0 )(3)对抛物线x(0)而言| |x0+以上各式(x0 ,0)是曲线上、分别是椭圆、双曲线左、右焦是抛物线焦这里特别强调是由曲线方程不焦半径公式也各不相、几常用结论()椭圆焦三角形椭上与椭圆两焦、组成三角形称椭圆焦三角形与椭圆焦三角形有关问题应椭圆定义、正弦和余弦定理运用()关抛物线焦弦几结论设B抛物线 x (0 )焦弦(x )、B (x , ) ,直线B倾斜角则① xx ; ② |B| ③以B直径圆与准线相切;④焦对、B准线上射影张角900;⑤三、特别提示、当椭圆焦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可设方程 (00且)这样可以避免讨论和繁杂运算椭圆与双曲线标准方程可用简单形式 x+(0)表示所不是若方程表示椭圆则要00且若方程表示双曲线则要0利用待定系数法标准方程应方法合理使用以避免讨论、双曲线是具有渐近线曲线复习要以下两问题()已知双曲线方程它渐近线方程将双曲线标准方程常数换成0即得 0然分因式即可得到其渐近线方程 0;若心不原对称轴平行坐标轴双曲线渐近线方程只将双曲线方程x分别配方然将常数换成0再分因式则可得渐近线方程例如双曲线渐近线方程 0即3(x+)因如双曲线方程已确定那么它渐近线方程也就确定了()已知渐近线双曲线方程已知渐近线方程 0可设双曲线方程再利用其他条件确定值法实质是待定系数法如已知双曲线渐近线双曲线方程却不是惟确定3、建立抛物线标准方程坐标系以抛物线顶坐标原对称轴条坐标轴建立坐标系这样不仅具有对称性而且曲线原方程不含常数项形式更简单便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重要结论一、定义:第一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c,0),F2(c,0)的距离和为定值(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F1F2|)2a的点的轨迹叫椭圆,两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与坐标轴的交点叫顶点。

第二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1的距离比为常数e(0<e<1)的点的轨迹,定点叫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椭圆的准线;引申定义:⒈若一个圆C1内含于另一个圆C2,则与大圆内切与小圆外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为一椭圆,两圆的圆心为焦点,其长轴长为两圆半径之和;⒉在一个圆内有一点,则过该点且与已知圆相切的圆的圆心的点的轨迹为一椭圆,且其长轴长为已知圆的半径。

⒊过两点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一负常数m的点的轨迹为一椭圆(两点除外)。

两定点为椭圆的顶点,两定点间的距离为长轴长。

(-1<m<0时,焦点在x轴上;当m<-1时,焦点在y轴上)例:过点(-8,0),(8,0)的两直线11,12的斜率之积为-3/8,求其交点的轨迹。

⒋将圆的横坐标(或纵坐标)拉伸或缩短为原来的m倍,该圆变成椭圆;⒌连接圆内一定点与圆上任一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圆上该点到圆心的连线的交点的轨迹为一椭圆。

方椭圆的长半轴与圆的半径长相等;⒍两个同心圆较大圆上任一点与圆心的连线与小圆交于一点,从大圆上该点作x轴的垂线,则过小圆交点向该垂线作垂线,其垂足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对应练习:⑴在椭圆上任一点M与焦点F1F2构成△MF1F2,I为该三角形的内心,连MI交长轴于N点,则MI/IN的值为多少?⑤若过点P作∠F1PF2的平分线交过点F1作其平分线的垂线于M,交PF2于N点,则有PF1=PN,所以有⑶在椭圆上任一点P求:· 的最大值(a2-c2),PF1×PF2的最大值a2,点P到对应顶点的最短距离为a-c.⑷若在椭圆内部有一点M,要求作一点P使该点到右焦点F的距离与到该定点的距离和最小。

则应连接M与左焦点F',由|MF'|+|MP|+|PF|≥|PF'|+|PF|=2a,当P,M,F'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距离最小.最小距离为2a-|MF'|.二、⑴椭圆的标准方程:(略)⑸P(x1,y1)为椭圆上任点则焦半径(椭圆上任一点与焦点之间的线段长)为:|PF1|=a+ex1,|PF2|=a-ex2;⑺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椭圆反射后会经过另一个焦点。

(8)离心率的求解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线段整体设置,也可以进行坐标设置.对应小题题例:⑴当m+n<0时,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⑵求证:直线AB与⊙P不相切.(09新乡一模21题) 解析:设点F,B,C的坐标分别为F(-c,0),B(0,b),C(1,0)⑵证明:假设相切,则点B必为切点,而k AB=b,⒊设F1,F2为椭圆上的两个焦点,椭圆上有一点P与这两个焦点的连线所成的角为90°,A.1:5B.1:3C.1:2D.1:1⒋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离心率的取值范围A. B.2 C. D.3 A此类题的解题思路不外乎是依据第一或第二定义进行整体设置或根据参数方程进行坐标设置,本题就可以进行依据第一定义整体设置:过B作BB'⊥l,则BF:BB'=1:,又BF=AB/2,故BB':AB=1:.∠ABB'=45°,又F到l的距离为1,所以AF=.此为法一;法二:设l交x轴为D,则FD=1,FA=3FB,故点F的横坐标为4/3,则右求出其纵坐标为1/3,并可求出A的纵坐标为1,所以FA=.A.[0,3]B.[2,3)C.[0,2)D.[0,4]⒏已知A(2cosα,sinα),B(2cosβ,sinβ),C(-1,0)是平面上三个不同的点,且满足⒐满足条件+=6的动点轨迹为C,若曲线C上三点到点(0,4)解析:由题中条件知曲线C为一条在(-3,0)到(3,0)的线段,此等比数列的三项的最短与最长分别为4和5,而其比为公比q的平方.A.cB.b C .a D.不确定C(10年湖北八校联考)如图,由已知,Rt△OAM∽Rt△OFB,OA:OB=OM:OF→OB·OM=OA·OF=a2,故ON=a.11.已知F是橢圓C 的一個焦點, B是短軸的一個端點,線段BF 的延長線交C於點D.析:法一,依題意知點D 坐標為,由點D在曲線上,故滿足法二:过点B及点D分别向其准线作垂线,垂足为B',D'依题意得:例⒈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0。

-1),F2(0,1),直线y=4是椭圆的一条准线,⑴求椭圆的方程;⑵若点P在椭圆上,设| |-||=m(m≥1),试用m表示·;解:(本题第一问主要是考查椭圆的几个参量之间的关系,第二问主要考查椭圆的基本定义及向量介入的有关运算;第三问主要考查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如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但在椭圆中若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个焦点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则是这点与两焦点连线所在的边之差小于等于第三边,同时也考查了相关函数的单调性。

)即m≤2,所以m∈[1,2]过椭圆的右焦点F(c,0)(c>b)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炮大圆于第一象限办点A,OA交小圆于点B,设直线BF是小圆的切线。

⑴证明:c2=ab,并求直线BF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解:⑴由题设条件知:Rt△OFA∽Rt△OBF∴直线BF与y轴的交点. ∴直线BF与y轴交点为(0,a)点为M(0,a)→(b2+a2k2)x2 +2a3kx+a4-a2b2=0 ④由③消去x整理得:(b2+a2k2)y2-2ab2y+a2b2-a2b2k2=0 ⑤注意到:a2-ab+b2=a2-c2+b2=2b2例⒊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斜率为1,且过右焦点F交椭圆于A,B两点,+ 与=(3,-1)共线。

⑴求椭圆的离心率:⑵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λ+μ(λ,μ∈R)由+=(x1+x2,y1+y2),=(3,1)且+与共线得:3(y1+y2-2c)+(x1+x2)=0,又y1=x1-c,y2=x2-c。

⑵由⑴知a2=3b2∴椭圆方程为:x2+3y2=3b2,设=(x,y)由已知(x,y)=λ(x1,y1)+μ(x2,y2)又x21+3y21=3b2x22+3y22=3b2代入①得λ2+μ2=1故所求为定值。

双曲线:一、概念:第一定义:到两定点F1(-c,0)、F2(c,0)的距离差为定值2a(小于两定点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两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引申定义:⒈与两个相离的非等定圆均外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为以这两定型圆圆心连线为实轴的双曲线的一支;⒉过两定点且相交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正常数的点的轨迹(两定点除外)为双曲线。

⒊圆外一定点与圆上任意一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和圆心与圆上动点连线的交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圆半径为双曲线的实轴长,圆心与定点(为焦点)间的距离为焦距长。

二、⒈标准方程:(略)三、相关运算:注意直线是交在双曲线的同一支上还是交在两支上,特别是焦点弦交在同一支上,最短弦是垂直于过焦点⒉焦半径公式:P(x0,y0)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与左右焦点之间的线段为焦半径。

|PF1|=ex0+a,|PF2|=ex0-a若点P在左支上时,|PF1|=-ex0-a,|PF2|=-ex0+a.A.内切B.外切C.内切或外切D.外切或相交⒋在证明或解答相关双曲线的问题时,要注意运用设而不求的点差法。

如直线y=kx+m,若焦点在x轴上的⒌如果在进行直线与双曲线的相关求解时,若直线斜率需要考虑不存在时,可设直线为x=my+c的形式,只不过这样求出的直线的斜率与所求的直线的斜率呈负倒数关系,若是求的范围,a<m<b,则所求的直线的斜率为1/b<k<1/a,这一点务必注意。

⒎在焦点三角形中,过F1作∠F1PF2的平分线的垂线,则垂足H的轨迹为圆,其方程为x2+y2=a2,(本题证明可延长F1H 交PF2于M点),依题意知PF1=PM故PM-PF2=F2M=2a,即点M是以F2为圆心2a为半径的的圆即:(x-c)2+y2=4a。

⒏相关点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条数:在双曲线外部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条数有2条;在双曲线上时,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条数为3条;在双曲线外部:在直线与双曲线之间(如渐近线与双曲线一支之间且位于x由上方)由于过该点平行于渐近线的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但要与双曲线相切只有让该直线的斜率大于正斜率的渐近线故只有与右支相切,同理与双曲线相切的直线也只有与右支相切,所以共有四条.⒐已知双曲线x2-y2=a2(a>0)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B,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P,∠PAB=α,∠PBA=β,∠APB=γ,试确定三个角之间的关系.⒑双曲线上任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大于等于焦点到对应顶点的距离.即d≥c-a.⒒若在双曲线外部有一点P,要在双曲线上求作一点M,使该点到P点与到对应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其主要方法:过点P作准线的垂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就是所求作的点.小题题例:⒈A,F分别是双曲线9x2-3y2=1的左顶点和右焦点,P是双曲线右支上任一点,若∠PFA=λ∠PAF,则λ= 2 .(特值检验通径)A. B.2 C. D. C⒍设e1,e2分别为有公共焦点F1,F2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p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右准线l:x=1/2,|AF|=3,过F作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P,Q两点,延长PB交右准线l于M点。

⑴求双曲线的方程;⑵若·=-17,求△PBQ的面积S;⑶若=λ,(λ≠0,λ≠-1),问是否存在实数μ=f(λ)的左右焦点,使得=μ,若存在,求出μ=f(λ)表达式,否则说明理由⑶(题中=λ及所求μ=f(λ)其实都是两点P,Q之间的关系,故首当其冲就是求出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注:在求解与证明与圆锥曲线相关的问题时,如果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该直线斜率是否存在的问题,应分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然有时也将该直线设成x=my+n的形式,但要注意求解后对相关斜率的对应处理,即式中的m与所求的斜率为负倒数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对图中相关面积的处理,尽量用较简化的方式处理,如利用题中相关线段的互相垂直关系,这时常常要利用某个三角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公共底来处理以简化运算。

对相关点的处理:主要有两种,利用向量的关系;利用点差法处理。

例⒉(成都市07第二次毕业诊断性测试22)如图,与抛物线x2=-4y相切于A(-4,-4)的(理)求⑴中切点T到直线PQ的距离的最小值;抛物线一、概念:平面内与定点F的距离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