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及启示
古代成语故事及启示四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及启⽰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故事篇⼀:【鞭长莫及】 鲁宣公⼗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强盛,要申⾈不向宋国借路。
申⾈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会杀我。
”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侮辱,就杀了申⾈。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得暴跳如雷,⽴即发兵攻打宋国,⼀下⼦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相持了⼏个⽉,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年春天,宋国派⼤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夫伯宗说:“⼤王,我们不能出兵,古⼈有话说:‘鞭⼦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
晋国虽然强⼤,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低低,都在⼼⾥’,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林草丛中暗藏有毒⾍猛兽,洁⽩的美⽟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还是忍⼀忍吧。
”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发兵,改派⼤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个⽉,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宋国⼤夫华元作为⼈质。
鞭长莫及的启⽰: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奢求做⾃⼰能⼒范围之外的事情。
要做,就做⾃⼰能⼒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才是最适合的。
只有适合的,才是的。
古代成语故事篇⼆:【墨守成规】 故事战国时期,⽊匠出⾝的墨翟主张兼爱与⾮攻,到处推⼴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与鲁班⽐试⽐试攻防演习,墨⼦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种云梯,准备攻城之⽤。
那时墨⼦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起⾛了⼗天⼗夜,到了楚国的郢都⽴刻找到鲁班⼀同去见楚王。
富含哲理的成语故事
富含哲理的成语故事十则1、一枕黄粱相传,古代有个姓卢的书生,家境贫穷潦倒,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
有一次,在旅店里道士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并对他说: “只要枕着它睡觉,一切就会称心如意。
”当时旅店的人正熬黄粱(即小米粥),卢生便枕着吕翁给的枕头睡去。
沉睡之中,他梦见自己被封官拜相,并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从此儿孙绕膝,人丁兴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卢生高兴极了,以致一惊而起,只见吕翁仍在身旁,锅中黄粱尚未煮熟,刚才只不过是作了一个短暂的美梦罢了。
这个故事说明,不从实出发的想法、欲望终归要消失。
它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杯弓蛇影西晋的时候,河南有个地方官叫乐广,一次他有个朋友病了,便亲自登门看望。
乐广见他朋友病情很重,便问其什么地方不舒服,那朋友支支吾吾地不愿说。
乐广再三询问,他才说了实情。
原来有一天他在乐广家里饮酒,刚要举杯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蛇,隐隐约约地在蜿蜒蠕动。
顿时受惊,一股厌恶冒上喉咙。
但因同坐的有几个朋友,他说也不便说出,更不便退席。
硬着头皮喝完后,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回到家便病倒了。
乐广听后很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他反复考虑这件事。
回到家中走到大厅,终于找出了原因。
他派人把老朋友请来,仍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
命侍从斟上满满一杯酒,对朋友说:“你凑近看,酒杯里还有怪物吗?”朋友一看,同上次看见的一样,一条蛇在杯中摆动。
乐广哈哈大笑指,指着墙壁上一张硬弓说:“那蛇是弓的影子啊!”原来如此,那朋友豁然开朗,舒眉展眼笑了,多日的病也顿时痊愈。
乐广的朋友把弓的影子当作是蛇,结果病倒了,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对反映客观实际的歪曲的反映,会给客观事物带来消极的作用。
它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按图索骥据说,伯乐年老的时侯,曾将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名叫《相马经》。
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
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关于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有哪些呢?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与其他民族语言中的成语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欢迎阅读与借鉴!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篇一:不拘小节的故事虞延是东汉时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长得非常威武,勇力过人,能肩扛千斤鼎奔走如飞,被人视为天神下凡。
年轻时在家乡任户牖亭长。
王莽称帝时宠幸魏贵人,朝中公卿及郡县官员对魏贵人的亲属及奴仆都畏之如虎。
虞延听说后十分震怒,他采取突然行动将那些不法的家奴抓进监牢。
王莽末年,天下纷争。
虞延身披甲胄,日夜巡逻,维护百里方圆的治安,百姓才得以安宁。
虞延在伏、腊之际,法外施恩破例允许监狱里的犯人回家与家人团聚。
犯人们对他感恩戴德,都能如期返回。
后来虞延辞职回到家乡。
当地的太守宗富对虞延的贤名早有耳闻,请虞延出任功曹(郡中总务长,可参与郡中一切政务)。
宗富生活奢侈,服装车马常常超过法定的标准,虞延认为这样下去迟早会触犯刑律,便劝谏说:“晏婴当齐国相国时,连一件像样的皮衣都没有;季文子为鲁国相国时,他的妻子从不穿丝绸衣物。
从古至今,生活俭朴的人很少犯生活错误,请您留意。
”但是宗富照样我行我素。
不久,宗富的过分奢侈被大臣们参了一本,皇帝下令处以死刑。
有一回,当刘秀的车驾进封丘门的时候,因城门狭窄,仪仗不能通过,一时路塞。
刘秀大怒,命令痛打负责此次行动的侍御史100鞭。
虞延即向前跪倒请罪说:“城门狭窄是地方官的责任,侍御史没有责任,受过的应该是我。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便赦免了侍御史。
虞延如此深明大义,在百官中传为美谈,他从此贤名远扬。
虞延虽然在原则问题上十分精明,但在小事上却从不大留心,所以史传上说他:“性敦朴,不注意细事(不拘小节)。
”道理:不拘小节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对待某一件事情不能太过较真,应该顾全大局,否则会影响大局甚至导致失败。
古往今来,能成大事的人,也往往是不拘小节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向成功的学习好的经验哦!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篇二:锲而不舍的故事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启示_成语故事大全
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启示是汉语词汇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启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启示篇一:响遏行云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
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
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经过一段刻苦的,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薛谭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青说:“老师,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
”秦青心里有些失望,不动声色地说:“好吧,明天我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摆酒为薛谭送行。
告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略带悲伤的歌曲。
高亢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飘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也被这歌声阻挡住停止不动了。
(原文是:“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听了老师精彩的演唱,薛谭才意识到自己的盲目自满是多么愚蠢,他十分惭愧地说:“老师,我原来以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差得太远。
请老师原谅我吧,我想继续跟着你学习。
”秦青听了很高兴,又重新收他做了学生。
从这以后,薛谭一直非常虚心地跟随老师学习,再也不敢说已经学成的话了。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那么,只有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用其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启示篇二:骑虎难下从前,有一个青年要到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
临行前,家人嘱咐他:遇到野兽也不必惊慌,爬到树上,野兽便奈何不了你了。
年轻人牢记在心,一个人上路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现,看来家人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他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
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猛虎飞驰而来,于是连忙爬到树上。
富有哲理的经典成语故事
富有哲理的经典成语故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其来历故事,且富含道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有哲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鞭长不及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
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
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哲理:很多事情并非你的能力强就能办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非常多2.梁上君子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
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
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
哲理: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梁指的是房梁,四字成语“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3.水滴石穿水滴石穿一词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哲理: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4.星火燎原《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不可扑灭。
”明·张居正《张文忠集·答云南巡抚核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原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哲理:比喻小乱子可以发展成为大火海,也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燎原:火烧原野。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成语作为语言中定型化的固定短语,形象生动,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篇一:不懂装懂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
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
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
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
”主人不禁哑然失笑。
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
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
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
启示: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会就是不会,要多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要装懂,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道理我们经常听,难免有时会觉得老生常谈,枯燥乏味。
如果多些故事性或许有趣些。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希望你们喜欢。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1: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2:如释重负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
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
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
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_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篇一:墨守成规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那时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
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
”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
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
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
”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
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
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
”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启示:阻止人们进步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恰恰是已知的东西。
因为过去的经验曾经带来过的成功,所以容易成为诱人的陷阱和前进的羁绊。
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尤其是现在,世界瞬息万变,总是恪守老经验、老方法是无法处理这些变化的问题的,我们千万不要做墨守成规的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及启示篇二:出尔反尔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
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
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
邹穆公非常气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帮他出主意。
成语故事给人的启示
成语故事的启示1.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说这就叫物化。
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
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2.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
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
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
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
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
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3.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4.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
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常常流传了千百年,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其中不少成语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启示性,让我们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一、惊弓之鸟惊弓之鸟一词来自《战国策》,讲述了楚国的一名猎人在林中打猎时,一只碰巧经过的鸟被他的弓箭吓坏了,飞了起来,撞到了树枝上,最终摔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外界环境和事件所影响,以免后悔莫及。
二、鸠占鹊巢鸠占鹊巢一词源自《战国策》,讲述了有一只鸠居然占了一只鹊的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能占用别人的财产、名誉或地位,这不仅道德有问题,而且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一词来自《庄子》,讲述了一个愚蠢的农民发现一只兔子不小心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于是他就天真地认为他的好运将会持续下去,就一直守在那棵树边等着兔子,结果什么也没等来。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懒惰和依靠运气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自《韩非子》,讲述了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在画一条蛇,认为蛇不够完美,于是自作聪明地使用笔给这条完好无缺的蛇画了几个脚,从此就把这幅画毁了。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过分再加别人已经完好无缺的作品上,要珍视原有成果的完整性和美好。
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词来自《诗经》,讲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虽然容貌出众,却内心空虚、品格低劣,和她相处最终会让人非常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外在的美貌、权势和名声并不代表其内在的质量,我们应该更注重人的内在和品质。
以上是一些有启示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经验,让我们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积累人生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时常要回归这些故事,用它们来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做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语故事道理
成语故事道理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成语故事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更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道理。
成语一,画龙点睛。
相传,古代有一位画家,他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龙,但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思索良久,最终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这龙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点睛之笔就能使事物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懂得点睛之笔,让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更加精彩。
成语二,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位酒客在酒后走路时,看见地上的一根弯曲的杯子,竟然以为是一条蛇。
他吓得魂不附体,一直跑到家门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恐惧和焦虑来源于我们的臆想,我们应该学会理性思考,不要被杯弓蛇影所困扰。
成语三,守株待兔。
传说有一个农夫,他种的一棵树下,常有兔子来觅食。
有一天,他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于是产生了守株待兔的念头。
然而,他守了几天几夜,却再也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幻想侥幸,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成语四,画蛇添足。
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蛇,但他觉得画中的蛇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他在画上再加上了几只脚。
这样一来,原本完美的画蛇反而变得荒诞不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分的追求完美反而会适得其反,应该学会适可而止,不要画蛇添足。
成语五,纸上谈兵。
古代有一个军事家,他喜欢在纸上谈兵,总是纸上谈兵。
最终,他在实战中屡战屡败,最终一事无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注重实践,不要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内涵,也能够在生活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受益,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二十个四字成语故事
二十个四字成语故事1、长风破浪启示解释: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例子原文:南朝宋国知名将领宗悫从小就存有雄心壮志,讨厌舞枪搬剑,他的叔父宗炳反问他的志向,他提问说道:“愿意乘坐长风溃万里浪!”,后来他领兵攻取林邑国,运用计谋获胜,被尊为左卫将军。
2、千呼万唤救赎表述:形容再三劝说。
例子出处: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
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
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3、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睡著自己变为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4、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应邀。
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至卧龙冈谒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有看见,第三次终于看见诸葛亮,真诚恳请诸葛亮出马5、以一当十当:相当。
一个人阻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1.爱憎分明:爱与恨的界限清清楚楚。
2.安然无恙:恙:疾病,亦借代灾祸。
很平安,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事。
形容平无事,没受侵害。
3.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
涉水:徒步过水。
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4.百看不厌:贱:厌烦。
看看很多遍也不能深感厌烦。
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
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急于从中挑拨是非。
5.变本加厉:本:原来。
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轻微。
多不含贬意。
6.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
7.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
具备与众不同的精妙构想。
8.不出所料:出来:远远超过。
料:推测,料想。
没有超出所料想的。
则表示早已预料到了。
成语故事及道理
成语故事及道理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之一,它们既富有文化内涵,又能够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道理。
一、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画了一幅很好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就在蛇身边加了几只脚,结果画得很丑。
后来有人看到了这幅画,就说,“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好了,再做就显得多余了。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贪多,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他就装了根柱子,准备撑住天。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怕天会塌下来。
”后来就有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整天担心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要过分担忧,要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井底之蛙。
有一只蛙住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因为它从来没有出过井口。
有一天,一只大海龟从外面来到井口,告诉蛙井外的世界有多么辽阔美丽,蛙却不相信,认为海龟在说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了自己身边狭小的世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不要囿于一隅,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四、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整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死在树下。
结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兔子,反而树被风刮倒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学会努力奋斗,而不是等待奇迹的发生。
五、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他怕别人听见铃声,就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
别人问他听见了吗,他说没有听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愚蠢的行为,不要逃避现实,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六、画龙点睛。
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画了一幅很好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就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
成语故事及寓意和道理
成语故事及寓意和道理1. 《画龙点睛》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可是不点眼睛。
大家问他为啥,他说点了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信,非让他点。
嘿,没想到他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后,那两条龙真的腾空而起!哇塞,这可太神奇了!这故事告诉咱,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笔,能让事情变得特别出色。
就好比你写作文,最后来个精彩的结尾,是不是一下子就让文章上了个档次呀!2. 《叶公好龙》叶公那可是整天说自己多么喜欢龙啊,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结果呢,当真龙来的时候,他吓得屁滚尿流!你说搞笑不搞笑?这就告诉我们,别光嘴上说喜欢,真遇上了可别露怯呀!就像你说喜欢冒险,那遇到点小困难可别退缩哦!3. 《亡羊补牢》有人丢了羊才去修补羊圈,虽然有点晚了,但总比不补好吧!这就像你平时学习,发现了错误及时改正,还来得及提高成绩呀!你想想,要是你一直错下去不管,那不是越错越多吗?4. 《拔苗助长》那个急性子的人啊,想让禾苗快点长,就去拔高它们,结果禾苗都死了。
哎呀呀,这可不能急呀!你学习也不能一味求快呀,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不然知识没学扎实,那不就白忙活啦!5.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多狡猾呀!这就好像有些人,自己没本事还装厉害。
咱可不能学他们,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吃饭哦!你说,要是没了老虎,那狐狸还威风得起来吗?6. 《掩耳盗铃》那人捂着自己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见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嘛!就像你犯了错不想承认,可错就是错呀,掩饰也没用呀!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呢。
7. 《守株待兔》那农民守在树桩子旁等兔子撞上来,这也太不靠谱啦!生活中可没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事儿啊,你得努力奋斗才行!不然天上怎么会掉馅饼呢?8. 《刻舟求剑》船都走了,还在船上刻记号找剑,这不是糊涂嘛!事情都是会变化的呀,咱得灵活点应对。
就像你解决问题,不能老是用老一套方法,得跟上时代的变化呀!总之,这些成语故事都很有意思,也都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呢!我们要从中学到智慧,用到生活中去呀!。
四字成语故事和道理
四字成语故事和道理- 故事: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
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再也没有捡到野兔,而他的田地却因为长时间无人耕种而荒芜了。
-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如果只依赖偶然的运气而不努力,最终只会一无所获。
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 故事: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跳。
小偷心想: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道理:此故事表明,自欺欺人是愚蠢的行为。
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为主观的掩盖就消失不见,对于问题或者错误,我们不能采取逃避的态度,而应该勇于面对并解决。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简短故事及道理。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1:倚门倚闾齐王的宗族王孙贾,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
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
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仓惶逃走,逃到了营城,这天,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因不见齐王,只得回家。
母亲见了,问: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
王孙贾道:“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
”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了,我会倚在家门口等。
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再去打听齐王下落。
道理:比喻了长辈们对子女的盼望和怀念,提醒后人应该多回去看望父母亲人。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2:惟命是从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
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都城。
郑襄公出于无奈,只好裸露上身,牵着一只羊向楚庄王求饶说:“我不能很好的服侍君王,令大王生气,这都是我的罪过。
今后,大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只要大王不灭郑国,让郑国像您的众多属国一样服侍您,这就是您的恩惠了,也是我的心愿。
我大胆的说出心里话,请大王决定吧。
”楚王看到郑伯的可怜相,认为郑王可以取得百姓的,就下令退兵,允许郑国求和,还与郑国订立了盟约。
道理: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服从命令,没有自己的逐渐,或者说屈服一个人。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3:一暴十寒战国时,有个叫孟轲的人,大家称他为。
孟子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
当时,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
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
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关于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有哪些呢?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的成员,它们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定型,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欢迎阅读与借鉴!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篇一:功败垂成的故事东晋时期后秦在北边迅速崛起,后秦皇帝苻坚不顾许多大臣们的坚决反对,亲自统率六十余万大军逼近淝水,号称百万雄狮,想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一举消灭东晋。
东晋宰相谢安命令谢石谢玄统兵八万在淝水对岸安营扎寨,准备迎敌。
谢玄抵达前线后,立即给苻坚写信挑战。
信中开诚布公地说:“将军既犯我疆土,而在河边列阵,显然不想速战速决。
真打算决战,请把兵营后移,让我军过河,一决雌雄,岂不爽快。
”苻坚自恃兵强马壮,下令往后退。
谢玄亲率八千精锐骑兵强行渡河。
谁知道军令一下,后秦军兵马秩序大乱,立刻失去了控制。
苻坚在混战中被冷箭射伤,后秦兵军马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此时晋军乘胜北伐,很快就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
这时朝廷官员中有人妒忌谢安立下的汗马功劳,以镇守淮阴为借口调回了他的军队。
谢玄眼看收复国土的大业转瞬之间变成沤浮泡影,不禁忧心忡忡,没有过多久就与世长辞了。
道理:我们都知道想要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的艰难许多人都经历过,当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失败,不论是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自暴自弃。
因为东山再起会比之前简单一些,毕竟你的基础在那儿了。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生活的希望哦!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篇二:江郎才尽的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成语故事及启示
回天之力的意思解释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
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的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慎重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
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
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
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
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
”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出自《新唐书张玄素传》)
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及启示
闻鸡起舞的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襟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沉,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闻鸡起舞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启示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成语铁杵磨针的故事及启示
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愉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慨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假如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铁杵磨针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鹤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假如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习题的。
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及解释
盲人摸象的故事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忠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率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率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
盲人摸象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低声密语,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登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答复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
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
”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
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部分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买椟还珠的故事及寓意
买椟还珠的故事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买椟还珠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懊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为难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巧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买椟还珠的寓意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本末倒置、本末颠倒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启示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
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受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四周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守株待兔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守株待兔的启示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的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开展的。
这即是守株待兔的道理。
[经典成语故事及启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