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论文法学专业的博士论文提纲范文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法学专业毕业论⽂提纲法学专业毕业论⽂提纲模板2篇 论⽂是⼀项"系统⼯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章进⾏通盘思考,论⽂提纲的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以下是yjbys⼩编为您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提纲模板,欢迎参考阅读。
篇⼀:法学专业毕业论⽂提纲模板 (以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为例) 中⽂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献综述 三、⽂章结构 第⼀章虚拟财产的理论界定 第⼀节财产的民法学概念与财产本质特征 ⼀、财产的民法学概念 ⼆、财产的本质特征 第⼆节虚拟财产的界定 ⼀、虚拟财产的概念--虚拟财产真实不虚 ⼆、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 三、虚拟财产⾃⾝的特点 本章⼩结 第⼆章虚拟财产之性质分析 第⼀节虚拟财产权利属性7:说讨论 ⼀、知识产权说 ⼆、⽆形财产说 三、债权说 四、物权说 第⼆节虚拟财产权是⼀种特殊的物权 ⼀、虚拟财产权债权和物权性质区分的必要性 ⼆、债权说的的不合观作分析 三、物权说的合理性分析 四、虚拟财产物权特性--虚拟财产拥有可⽀配性 ⽊章⼩结 第三章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第⼀节虚拟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 ⼀、虚拟财产归使⽤者所有的观点及分析 ⼆、使⽤者享有虚拟财产使⽤权,⽽所有权归运营商所有 第⼆节⽹络使⽤者协议分析 ⼀、使⽤者协议的特点 ⼆、使⽤者协议中霸王条款的表现 本章⼩结 第四章虚拟财产法律制度现状与完善 第⼀节虚拟财产现⾏法作制度问题分析 ⼀、我虚拟财产法律制度现状 ⼆、运营商虚拟财产体系中的地位 第⼆节虚拟财产法律制度完善 ⼀、物权法之保护 ⼆、合同法之保护 三、程序法之保护 本章⼩结 结语 参考⽂献 致谢 篇⼆:法学专业毕业论⽂提纲模板 (以论物权法业主概念体系的完善为例) 第⼀章引⾔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1.2 研究思路与⽅法 第⼆章我国物权法规范业主概念中的问题 2.1 我国物权法业主概念界定的不⾜ 2.1.1 物权法业主概念界定的不⾜ 2.1.2 物权法业主团体概念界定的不⾜ 2.2 物权法业主概念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我国物权法业主概念体系的完善 3.1 我国物权法业主概念的完善 3.1.1 明确我国物权法业主概念的性质 3.1.2 完善我国物权法业主的概念 3.1.3 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度衡量业主概念 3.1.4 从业主概念看业主⾝份的取得与丧失 3.2 我国物权法业主团体概念的完善 3.2.1 物权法业主团体的性质与概念 3.2.2 物权法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 3.2.3 物权法业主团体不成⽴的问题 3.2.4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团体的执⾏机关 结论 参考⽂献 致谢【法学专业毕业论⽂提纲模板2篇】相关⽂章:1.2.3.4.5.6.7.8.9.。
xx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xx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本的选题是:《诉讼欺诈问题的探索》。
本文是针对诉讼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而提出的,如行为人出于不法目的,故意提起民事诉讼,做虚假陈述、提供伪造的证据或串通证人作伪证,意图使法院做出错误判决,以借助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实现其占有财物、财产性利益的目的或其它非法目的。
这种行为即诉讼欺诈,它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也严重扰乱了我国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极大地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司法机关的权威形象,更阻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1、诉讼欺诈概述;在本部分中,笔者对诉讼欺诈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诉讼欺诈的行为模式展开研究;2、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研究;本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分析对比了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即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3、诉讼欺诈行为的立法和司法对策研究本部分主要论述了应该如何通过法律来控制诉讼欺诈行为,以维护合法权利人的权利,维护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
4、诉讼欺诈责任制度研究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应该如果追究诉讼欺诈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分别从刑事责任、司法责任和民事责任三个角度展开。
本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三稿,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完成了论文的修改工作。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是在老师的指点下都克服了。
目前在最后的阅读、纠错阶段,等到最后的定稿以及答辩。
本课题研究完成得比较好,基本符合学校规定的要求。
本文得以完成,离不开老师的辅导,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英语翻译都是本人亲手进行的,单词、语法的校对也是我亲自进行的。
所完成的英语翻译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英文翻译和原文的匹配性良好,文句通顺,可读性强。
本人在完成本论文的过程中表现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学到了很多知识,获益匪浅。
总体自我评价优秀。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者其他机构已经发表过或者撰写的研究成果。
法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参考)
法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法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法学论文提纲范文一摘要 3-4ABSTRACT 4目录 5-8第一章绪论8-121.1 论文背景和意义8-101.1.1 本论文的背景 8-9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9-10 1.2 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0-111.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0-111. 2 论文研究实施方案 11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1-12第二章网络消费侵权概述 12-25 1 网络消费界定 12-18 1.1 网络消费的概念 12 1.2 网络消费的起源及发展现状12-131.3 网络消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151.4 网络消费者消费者权利内容及其保护原则 15-18 2 网络消费侵权的基本原理-221 网络消费侵权的概念2 网络消费侵权的分类-203 网络消费侵权有关主体类别 204 网络消费侵权的特点 20-223 网络消费中的侵权表现 22-233.1 网络消费中侵犯财产权表现 223.2 网络消费中侵犯人身权表现 22-23 3.3 网络消费中侵犯精神权益表现234 网络消费者权利救济维护的法律意义 23-254.1实现了网络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的平等、公平的保护 244.2 有效维护网络消费者与网络经营者间的利益平衡244.3实现网络消费主体权利的基本价值 24-25第三章国外网络消费权利侵害的法律救济经验 25-283.1美国网络消费强调经营者自律,依托法律规范维护消费者权益 25-263.2 欧盟网络消费维权有所侧重,注重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权利263.3日本网络消费者权益维护以对旧有法律的完善为主,注重交易各方权责的明晰界定 26-28第四章我国网络消费中的权利侵害与侵权救济现状28-334.1 我国网络消费中权利侵害现状 28-294.2我国网络消费中权益损害救济现状 29-304.1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救济体系建设发展现状294. 2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损害维护救济现状 29-30 4.3 我国网络消费中的侵权与损害救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0-33 4.3.1网络消费侵权救济法律的缺位 30 4.3.2 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使责任主体逃脱制裁30-314.3.3网络交易合同问题成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温床 314.3.4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使网络消费者维权成本高314.3.5 网络交易争议中消费者举证成本高 314.3.6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侵害个人隐私权 31-32 4.3.7网络消费支付方式面临财产安全风险 32-33第五章我国网络消费侵权损害救济制度的具体思考33-425.1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损害责任的承担33-365.1.1 网络消费侵权的归责原则 33-34 5.1.2网络消费侵权的构成要件 34-355.1.3 网络消费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损害认定的具体计算依据35-365.2 完善《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内容与保护措施 36-375.3 建构良好的网络消费平台,促进网络消费经济良性循环37-395.3.1 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37-385.3.2 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38-39 5.4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的损害救济程序的适用 39-425.4.1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双方协议和解救济路径 39 5.4.2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消费者协会解救济路径 39-40 5.4.3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行政申诉救济路径405. 4.4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消费者仲裁机构救济路径 40-415.4.5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司法救济路径 415.4.6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事件中其他救济路径 41-42第六章结束语 42-44参考文献 44-47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48致谢48法学论文提纲范文二摘要 3-4ABSTRACT 4-5目录6-8第一章绪论 8-1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8-9 1.1.1研究的背景 81.1.2 研究的意义8-91.2研究的现状 9-101.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0-11第二章附随义务理论概述11-141 关于附随义务理论的历史考察及产生依据 11-12 2 关于附随义务涵盖内容的争议 12-14第三章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 14-20 3.1 基于劳动关系下的附随义务14-163.1.1 劳动关系的内涵 14-163.1.2 劳动关系下的附随义务 163.2 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 16-183.3 劳动合同附随义务与其他义务之比较-20 3.3.1附随义务与基本义务义务之比较3.3.2附随义务与法定化义务之比较-20第四章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相关研究 20-22 4.1 德国 20-21 4.2 英国214.3台湾地区 21-22第五章我国关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规制现状及问题22-255.1 我国关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规制现状 22-235.1.1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225.1.2 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22-235.2 我国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现有法律规制问题 23-25 5.1《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之问题235.2 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之问题23-25第六章我国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体系之构建 25-361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类型化研究 25-311.1先合同义务 26-281.2履行中的附随义务28-29 1.3 后合同义务 29-31 2 违反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31-36 1 归责原则的选择31-32 2 违反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责任方式32-36 结语36-37参考文献 37-39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9-40致谢 40法学论文提纲范文三摘要 3-4Ab strat 4目录 5-71 前言 7-91.1 选题由来71.2 研究现状 7-8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8-92商业贿赂概述 9-151 我国反商业贿赂的立法现状 9-11 1.1 相关法律的规定 9-101.2 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10 1.3司法解释的规定10-112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 11-12 1 商业贿赂的主体 112 商业贿赂的主观方面 113 商业贿赂的客体114商业贿赂的客观方面11-12 3 商业贿赂的危害12-15 3.1 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12 3.2 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 3.3 恶化国内投资环境 12-133.4 助长权力寻租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3-153商业贿赂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15-253.1 商业贿赂受贿主体规定粗疏 15-17 3.1.1受贿主体的现行规定容易造成误解 15-163.1.2 商业贿赂的现行规定导致实务中法律适用的争议16-173.2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的贿赂范围厘定不清-22 3.1我国学者有关贿赂范围的几种学说-183.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贿赂范围的规定-203.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下贿赂范围的理论争议20-223.4 小结 223.3 行政责任资格罚缺失且处罚幅度小 22-253.3.1 行政处罚种类单一且资格罚缺失 233.3.2行政处罚幅度小 23-254、完善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的建议 25-434.1 准确界定商业贿赂的受贿主体 25-28 4.1.1适格商业贿赂受贿主体的认定标准 25-274.1.2 商业贿赂受贿主体的界定27-284.2 明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将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纳入商业贿赂的贿赂范围 28-334. 1 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贿赂的贿赂形式采取利益说的合理性分析 28-324.2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的界定 32-334.3 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资格罚33-344.3.1 加大处罚力度 33-344. 3.2 增加资格罚 344.4 建立商业贿赂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 34-43 4.4.1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黑名单制度的介绍及评析 34-374. 4.2 商业贿赂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分析37-404.4.3 商业贿赂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的具体构建40-43结语43-44参考文献 44-47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7-48致谢 48。
法学专业的博士论文提纲范文
法学专业的博士论文提纲范文仲裁员是指承受当事人技权,在法律和仲裁规那么容许的范围内以其专业知识、经历和判断力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其裁决可以依法执行的人,仲裁员关系到仲裁制度的生死存亡。
一、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方法第一节本章概要第二节英国一、背景简介二、研究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哉机构法律关系的途径三、英国债法综述四、英国法下的相关立法与司法理论五、小结第三节德国一、背景简介二、研究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裁机构法律关系的途径三、德国债法综述四、德国法下的相关立法与司法理论五、小结第四节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困境及其解决一、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价值选择二、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合同迷局三、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途径选择四、仲裁员与仲裁庭的关系五、小结第五节小结比较研究第一节本章概要第二节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比较研究一、仲哉员w任的纵向比较二、仲裁员贵任豁免的横向比较三、仲哉员民事贵任与法官民事责任的比较第三节身份一合同模型下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制度的构建第四节小结第一节本章概要第二节我国现行仲裁员责任制度第三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反思--枉法裁决罪之批判一、枉法裁决罪的积极意义二、对枉法裁决罪内容的置疑三、对枉法裁决罪影响的置疑第四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再反思一、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现状的原因分析二、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现状的利弊分析第五节小结第一节本章概要第二节机构仲裁语境下我国仲裁员的法律地位及责任制度设计一、商事仲裁相关法律关系的法理分析二、我国商事仲裁相关法律关系与法律环境协调性分析第三节仲裁员责任制度及其豁免一、仲裁员责任制度二、仲裁机构责任制度第四节仲裁员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一、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责任保险的制度考虑二、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责任保险的方式选择三、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贵任保险的现实困境四、小结第五节小结。
法律论文提纲
法律论文提纲法律论文提纲范文3篇法律论文提纲范文一摘要 3-5Abstract 5-61 引言 9-13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9-101.1.1 研究目的 91.1.2 研究意义 9-10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13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21.3.2 论文的创新点 12-132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概述 13-182.1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概述 13-152.1.1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概念界定 13-142.1.2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发展概况 14-152.2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概述 15-182.2.1 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的性质 15-162.2.2 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的来源 16-183 国外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认定及启示 18-213.1 国外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的认定 18-203.1.1 安全注意义务 18-193.1.2 自愿冒险原则 19-203.2 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214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认定的现状与缺陷 21-26 4.1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认定的现状 21-224.2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认定的缺陷 22-264.2.1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的法律属性存在争议 22-234.2.2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 234.2.3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存在争议 23-244.2.4 自冒风险原则的效力不明确 24-265 我国非商业模式自助游民事责任认定的完善 26-335.1 在《旅游法》中明确界定非商业模式自助游的法律属性 26-285.2 明确非商业模式自助游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28-305.2.1 明确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295.2.2 明确参与者的相互救助义务 29-305.3 明确非商业模式自助游侵权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 30-315.4 明确自冒风险原则在非商业模式自助游侵权责任中的效力 31-33结论 33-34参考文献 34-36后记 36-37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7法律论文提纲范文二摘要 4-5Abstract 51 引言 8-13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9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01.2.2 国内研究现状 10-111.3 本文思路和创新点 11-13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基本问题 13-212.1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相关概念解析 13-142.1.1 计算机软件 132.1.2 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132.1.3 软件的兼容 13-142.1.4 软件的反向工程 142.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过程与目的 14-162.2.1 软件开发的正向流程 14-152.2.2 软件反向工程的过程描述 15-162.2.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目的 162.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合法性 16-212.3.1 软件反向工程合法性的著作权法分析 16-172.3.2 软件反向工程合法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17-192.3.3 软件反向工程合法性的法律价值规范分析 19-21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实施中的法律问题 21-293.1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引发的著作权问题 21-233.1.1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模式 21-223.1.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合理使用抑或侵犯著作权 22-23 3.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引发的技术秘密问题 23-263.2.1 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保护模式 23-243.2.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正当竞争抑或侵犯商业秘密 24-25 3.2.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与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能否共存 25-26 3.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引发的合同法律问题 26-293.3.1 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许可合同 26-273.3.2 软件反向工程禁止条款:意思自治抑或霸王条款 27-294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比较研究 29-354.1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国外立法的实践考察 29-334.1.1 欧盟的立法实践 29-304.1.2 英国的立法实践 30-314.1.3 美国的司法与立法实践 31-334.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国外立法的借鉴 33-355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法律问题的诠释及立法建议 35-435.1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分析 35-385.1.1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实施条件 35-365.1.2 著作权法应明确合理使用的内容 36-375.1.3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反向工程条款”评析 37-38 5.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竞争法分析 38-405.2.1 反向工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途径 38-395.2.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与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协调 395.2.3 商业秘密侵权认定相关司法解释评析 39-405.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合同法规制 40-435.3.1 意思自治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40-415.3.2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禁止条款的合同效力 415.3.3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合同法规制的建议 41-43结论 43-44参考文献 44-47后记 47-48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8法律论文提纲范文三摘要 4-6Abstract 6-8目录 9-111引言 11-15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21.1.1 研究的背景 111.1.2 研究意义 11-1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3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13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13-151.3.1 研究方法 13-14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152 商标反向混淆的界定 15-202.1 商标反向混淆的内涵 15-172.1.1 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 15-162.1.2 商标反向混淆的表现和危害性 16-172.2 商标反向混淆的基本特征 17-202.2.1 方向的混淆性 172.2.2 反向混淆危害的隐蔽性 17-182.2.3 反向混淆原被告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差异性 182.2.4 产品领域的特定性 182.2.5 侵权范围的广泛性 18-192.2.6 反向混淆中的被侵权人具有间接受益性 19-203 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考察 20-233.1 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评介 20-223.1.1 日本“符合保护”模式 203.1.2 美国“防止混淆”模式 20-213.1.3 欧盟的“双重规定”模式 21-223.2 国外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立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22-234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法律规制的现状 23-284.1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行为的现状 23-254.1.1 我国关于商标反向混淆行为的立法现状 234.1.2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司法实践 23-254.2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制度缺陷 25-284.2.1 当前我国商标反向混淆认定制度的缺陷 25-264.2.2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责任分配与承担上的制度缺陷 26-285 我国规制商标反向混淆的制度安排 28-375.1 商标反向混淆认定所涉主要因素 28-315.1.1 商标后使用人的主观过错 28-295.1.2 商标权人的市场地位弱于商标后使用权人 29-305.1.3 造成了混淆的结果 30-315.2 商标反向混淆的抗辩事由 31-325.2.1 商标合理使用 315.2.2 在先商标显著性缺乏 31-325.2.3 在先商标权无效 325.2.4 非商业性使用 325.3 商标反向混淆的责任分配与承担 32-375.3.1 非财产类民事责任在商标反向混淆中的应用 33-34 5.3.2 财产类民事责任在反向混淆中的运用 34-37结论 37-38参考文献 38-41后记 41。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三篇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三篇法律毕业论文提纲三篇篇一:法律毕业论文提纲(1)仅供参考(结业论文提要之法律毕业论文提纲(1))标题:xxxxx一:法律毕业论文提纲(1)的前言提出我黎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大量存在无证人出庭作证既奇特又正常的征象。
为引入正文作铺垫。
二:证人出庭之现状首先提出执法要求证人作证的使命。
引用.齐文远.姚莉.邹斌:>,载>1997年第6期,崔敏:>载>1998年第1期中证人出庭作证征象之稀疏作为本文论据之一,评释这种征象之紧张。
三:证人缺席的危害证人缺席将使执法真实偏离客观真实,对当事人的正当职权造成侵害,同时将侵害执法公正。
重要表现在1无法保证书面证言的真实性;2无法保证书面证言的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提出的证据未被更换,最初提出的证据与庭审中出现的证据系统一物。
引用张卫平主编>清华大学出书社;3褫夺了正当的质证权利。
四:证人缺席的源头分析诉讼是一种执法举动必须依法举行,执法的健全是诉讼运动的保障,这是诉讼的客观要求。
诉讼必须由人即诉讼主体来实验,诉讼主体的意志必将在诉讼历程中打下自身的烙印,这是诉讼中的主观体现。
因此证人不出庭作证作为诉讼中的征象,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探求答案。
即证人不出庭题目的剖析必须置之于整个诉讼的配景下举行——这是本文的重要论点。
五、我国执法在实体方面和步伐方面临质人出庭的范例都存在肯定的缺陷篇二:法律毕业论文提纲(2)前言一,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1):超期羁押的界定二,法学毕业论文提纲(1):超期羁押的危害性(一)超期羁押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二)超期羁押严重妨害了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实现(三)超期羁押妨碍了刑事诉讼的效率,增加诉讼成本(四)超期羁押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1):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篇三:法律毕业论文提纲(3)1.有合理的项目一般在毕业论文题目之下,编制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
例如,写明:第一,题目(中心论点);第二,三至四个分论点(下位论点);第三,一至四个论据。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样本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样本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样本篇一: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样本摘要 3-5Abstract 5-6绪论 10-20一、研究范围 10-11二、史料概述 11-14三、学术史回顾 14-20第一章秦法制传统的形成和延续 20-36第一节秦法制形成的背景 20-24一、历史和民族背景 20-22二、百家学说影响的背景 22-24第二节秦早期成文立法管窥 24-33一、商鞅量孝公十八年铭 25-29二、青川木简《田律》 29-30三、虎符铭 30-32四、立法技术的快速成熟 32-33第三节秦法制的延续性 33-36第二章秦的基层司法官吏 36-56第一节县级机构的组成人员及其司法职责 37-40第二节佐 40-46一、佐和史是县级“少吏”的二种基本成分 40-42二、佐的职责及其司法角色 42-44三、佐的来源和升迁 44-46第三节史 46-56一、史的.来源和司法职责 46-54二、史的升迁 54-56第三章秦地方司法案例分析 56-98第一节癸、琐相移谋购案 57-75一、案卷文本 57-60二、案情概要 60-61三、法律适用 61-75第二节尸等捕盗疑购案 75-83一、案卷文本 77-78二、案情概要 78-79三、法律适用 79-83第三节芮盗卖公列地案 83-98一、案卷文本 84-86二、案情复原 86-88三、法律适用 88-93四、司法程序 93五、秦“列”制蠡测 93-98第四章秦地方司法案卷分析 98-134第一节较完整案卷的分析 101-122一、官吏被劾纵弗论案 101-102二、统一战争中奔命卒逃亡案 102-104三、即讯爰书 104-105四、失踪报案爰书 105五、洞庭郡交办巴郡卒人案件的文书 105-107六、覆狱查询文书 107-113七、乡官行书不当案 113-114八、县尉行政不当案 114-115九、县司空失弗令田案 115-117十、县吏失拜爵案 117-118十一、乡长官劾船人践更案 118-119十二、县吏被劾论罪不应律令案 119-120十三、小史詈骂乡长官案 120-122十四、官吏私令劳役者出庸案 122第二节残缺案卷的辑录和分析 122-134一、劾文书 122-124二、上级交办论罪的文书 124-125三、上级交办调查案情的文书 125-126四、同级交办案件的文书 126五、讯问记录 126-130六、讯问记录和鞫狱文书 130七、诊书 130-131八、同级间移交案卷的文书 131九、当罪或报谳文书 131十、具狱记录 131-132十一、性质不明的残缺案卷 132-134第五章与秦地方司法有关的其它问题 134-164第一节秦法制在楚故地的推行 134-144一、秦国制度的全面推行 135-137二、秦国移民政策与法制的关系 137-139三、楚因素对秦制度的影响 139-142四、秦楚之际楚政治文化的短暂复兴 142-144第二节《封诊式》类文献的形成及其编纂技术管窥 144-151一、《封诊式》类文献的形成和传播 144-146二、《封诊式》编纂技术管窥 146-151第三节《奏谳书》类文献的性质再探 151-161第四节《法律答问》类文献的编纂 161-164结语 164-168参考文献 168-18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81-182后记 182-183篇二: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样本摘要 3-4ABSTRACT 4引言 7-8第1章法官释明概述 8-131.1 法官释明的含义 81.2 释明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8-101.3 释明性质的澄清 10-111.4 释明的分类 11-131.4.1 辩论性释明与处分性释明 11-121.4.2 消极释明与积极释明 121.4.3 事实释明与法律释明 12-13第2章法官释明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 13-242.1 释明制度与相关诉讼原则的关系 13-172.1.1 释明制度与辩论主义 13-142.1.2 释明制度与处分主义 14-152.1.3 释明制度与诉讼指挥权 15-162.1.4 释明制度与当事人平等原则 162.1.5 释明与程序参与原则 16-172.2 释明制度具有重要法律价值 17-212.2.1 公正价值 17-192.2.2 效率价值 19-202.2.3 社会价值 20-212.2.4 权利保障价值 212.3 法官释明能够促进实质正义目的的实现 21-22 2.4 法官释明可以防止诉讼中遭遇突袭 22-24第3章我国法官释明的立法、实践及其问题 24-34 3.1 我国建立法官释明制度的必要性 24-263.1.1 释明制度能够理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4-25 3.1.2 释明制度能够弥补当事人的诉讼能力缺陷 253.1.3 释明制度制度能够提升司法公信力 25-263.2 我国释明制度的立法评析 26-303.2.1 法官释明的立法梳理 26-303.2.1.1 立法中的应当释明 26-283.2.1.2 立法中的禁止释明 28-303.2.1.3 释明的其他规定 303.3 我国法官释明的司法实践探索 30-313.4 当前我国法官释明存在的问题 31-34第4章完善我国法官释明制度的具体构想 34-424.1 法官释明的基本原则 34-364.1.1 公开原则 344.1.2 中立原则 34-354.1.3 适度原则 354.1.4 同等原则 35-364.1.5 个案释明原则 364.2 释明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 36-374.3 释明的行使主体 37-384.4 释明的内容 38-394.4.1 举证的释明 384.4.2 诉讼请求与事实主张的释明 38-394.5 释明的方式 394.6 不当释明的救济措施 39-42 结语 42-43致谢 43-44参考文献 44-45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5。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2018-02-10法学可以对社会发生直接和间接和影响。
法学的对象、分科、方法都是实在性的。
法学在实践中产生,其发展也是为了指导实践。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摘要引言第一部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一、商业秘密的概述(一) 商业秘密概念的争议(二) 商业秘密的商业秘密的特征和构成要件二、商业秘密立法的目的三、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一) 英美法系国家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二) 大陆法系国家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三) 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四、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一) 违反保密义务的认定(二) 商业秘密秘密性的认定(三) 关于竞业禁止的侵权认定五、保护商业秘密的关键要素(一) 竞业禁止合同的采用(二) 商业秘密案件中证据的留取六、侵犯商业秘密救济的立法现状七、商业秘密法律救济的方式(一) 商业秘密的竞争法救济(二) 商业秘密的民法救济(三) 商业秘密的侵权法及合同法救济(四) 商业秘密的有关知识产权法间接救济(五) 商业秘密的刑法救济第二部分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移植的观察二、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历程三、我国目前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层面存在的问题(一) 缺乏单独立法(二) 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基本问题(三) 现有法律规定权利人保护商业秘密形式不明确(四) 现有程序法对商业秘密保护缺乏科学性规定第三部分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完善一、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一) 制定商业秘密保护单行法(二) 扩大商业秘密的概念和侵权责任主体(三) 扩大未来商业秘密立法的调整范围(四) 明确商业秘密和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五) 规范商业秘密司法鉴定(六) 明确规定侵权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责任二、完善侵害商业秘密的司法救济程序(一) 完善商业秘密的诉前救济制度(二) 完善侵害商业秘密的举证责任三、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一)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二) 检察机关对商业秘密保护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三) 检察机关介入商业秘密保护案件公益诉讼的正当性(四) 检察机关提起商业秘密民事公益诉讼的合法性(五) 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商业秘密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和原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二:一、商业秘密的概述(一) 各国法中对商业秘密概念的界定1. 英美法2. 大陆法和国际公约3. 我国法(二)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1. 秘密性2. 价值性3. 管理性(三) 商业秘密的范围(四) 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1. 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2. 商业秘密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和法理考察(一) 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1. 保护隐私权理论2. 保密合同理论3. 侵权行为理论4. 财产权理论5. 反不正当竞争理论(三) 启示三、商业秘密的侵犯与救济(一) 商业秘密的违约行为1. 商业秘密合同违约行为的表现2. 我国商业秘密合同法保护的表现3. 商业秘密合同违约的构成要件(二) 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三) 商业秘密权的限制(四) 侵犯商业秘密权的救济1. 民事法律责任2. 行政法律责任3. 刑事法律责任(五) 商业秘密侵权的事前防范四、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构想(一) 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二) 我国现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 现有法律在立法上尚欠严密性和完善性2. 现有法律和法规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仍然不够充分3. 现有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操作性不强4. 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缺失5. 缺乏程序法的保障(三) 完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立法的建议1. 明确界定商业秘密的概念2. 进一步拓宽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3. 明确商业秘密权的内容4. 明确不视为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5. 增设惩罚性赔偿责任和完善相关刑事责任6. 完善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程序性规定(四) 我国相关配套法律的完善。
法律论文提纲
法律论文提纲法律论文提纲模板法律论文提纲模板【1】第一章刑事禁止令概述第一节刑事禁止令的概念第二节刑事禁止令的法律性质一、刑事禁止令不是刑罚二、刑事禁止令不能完全体现保安处分4三、刑事禁止令与缓刑指示存在异同四、刑事禁止令是独立性、依附性和强制性的统一第三节刑事禁止令的作用定位一、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教育挽救作用二、从行刑个别化出发体现特殊预防作用三、从行刑社会化出发体现公共利益维护作用第二章刑事禁止令的域外立法及其评析第一节域外禁止令制度的立法和执行优势一、适用范围和内容更具体化二、衔接机制和执行队伍更体系化三、监督体系和制裁措施更严格化四、执行方式和监控手段更科学化第二节域外禁止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第三章我国刑事禁止令立法司法现状第一节刑事禁止令的立法司法现状一、以比较法看立法现状二、以实证分析看司法现状第二节存在问题及原因一、适用条件不明确导致量刑不均衡二、裁量指引缺失导致适用质量不高三、监督评估机制缺位导致执行不到位四、专业及科技力量投入不足导致适用积极性低第四章我国刑事禁止令制度完善第一节刑事禁止令的立法司法完善一、细化刑事禁止令适用规则二、制定刑事禁止令配套程序三、明确刑事禁止令救济途径第二节刑事禁止令的执行完善一、健全刑事禁止令责任主体衔接机制二、建立专业、多元、社会化参与的执行模式三、采用信息化、技术化的执行方式结语本文结论综上所述,当刑事禁止令进入我国刑法典的那一刻,我国行刑个别化、行刑社会化就开启了新的篇章。
从现有立法来看,刑事禁止令为我国的管制和缓刑制度补强了内容与抓手,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从制度源头来看,刑事禁止令是以人为本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为犯罪人提供了行为约束、改过自新的机会,为侵犯对象降低了再次遭受侵害的可能,为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支撑。
从古今中外对比来看,域外刑事禁止令制度比我国领先,在适用范围、制度设计、体系建设上均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从我国刑事禁止令抽样调查来看,仍存在这一些问题。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例文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例文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文章目的与研究问题
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二、相关理论与概念解析
1.法学基本概念
2.相关理论介绍
3.相关概念解析
三、法律问题分析
1.法律问题的提出
2.法律问题的原因分析
3.法律问题的影响与危害
四、借鉴外国经验与对策建议
1.外国相关经验介绍
2.对策建议的制定原则
3.对策建议的具体方案
五、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1.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论
2.统计数据和实证分析结果
3.案例分析与讨论
六、立法建议与政策建议
1.立法建议的制定原则
2.立法建议的具体内容及原因解释
3.政策建议的制定原则
4.政策建议的具体内容及原因解释
七、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2.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策略。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提纲提纲简单来说就是提炼纲要,更容易让人清楚明白。
不知道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是不是也这样呢?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XXX,2016级法学专业学生。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醉驾应否一律入罪的法律思考》。
我的指导老师是XXX,论文是在史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
在老师细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做学问的方法,并且顺利的完成了完成了论文的写作。
在这里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本论文写作的目的等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一、选题的动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汽车的时代,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
所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就成为了正确处理饮酒与开车之间关系的准则。
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目无法纪,对禁止酒后驾车的规定置之不理,依旧特立独行,导致醉驾事件频繁出现,由此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醉酒驾驶、酒后驾车导致的事故比重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为有效地促进醉驾入刑的具体实施,促进我国法律的公平平等施行,维护我国法律的尊严,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5月1日开始施行。
《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施行顺应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增加了对醉驾的刑罚处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本论文通过介绍《刑法修正案(八)》对醉驾入刑的立法规定,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凭借学校图书馆查阅并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通过互联网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通过比较研究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归纳出结论,提出解决办法。
法学毕业论文的提纲模板
法学毕业论文的提纲模板摘要ABSTRACT引言第1章法官释明概述1.1 法官释明的含义1.2 释明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3 释明性质的澄清1.4 释明的分类1.4.1 辩论性释明与处分性释明1.4.2 消极释明与积极释明1.4.3 事实释明与法律释明第2章法官释明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2.1 释明制度与相关诉讼原则的关系2.1.1 释明制度与辩论主义2.1.2 释明制度与处分主义2.1.3 释明制度与诉讼指挥权2.1.4 释明制度与当事人平等原则2.1.5 释明与程序参与原则2.2 释明制度具有重要法律价值2.2.1 公正价值2.2.2 效率价值2.2.3 社会价值2.2.4 权利保障价值2.3 法官释明能够促进实质正义目的的实现2.4 法官释明可以防止诉讼中遭遇突袭第3章我国法官释明的立法、实践及其问题3.1 我国建立法官释明制度的必要性3.1.1 释明制度能够理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3.1.2 释明制度能够弥补当事人的诉讼能力缺陷3.1.3 释明制度制度能够提升司法公信力3.2 我国释明制度的立法评析3.2.1 法官释明的立法梳理3.2.1.1 立法中的应当释明3.2.1.2 立法中的禁止释明3.2.1.3 释明的其他规定3.3 我国法官释明的司法实践探索3.4 当前我国法官释明存在的问题第4章完善我国法官释明制度的具体构想4.1 法官释明的基本原则4.1.1 公开原则4.1.2 中立原则4.1.3 适度原则4.1.4 同等原则4.1.5 个案释明原则4.2 释明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4.3 释明的行使主体4.4 释明的内容4.4.1 举证的释明4.4.2 诉讼请求与事实主张的释明4.5 释明的方式4.6 不当释明的救济措施结语致谢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_毕业论文提纲_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目录序言 1一、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立法 2(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3(二)基本法解释权存在的法理依据 41.法律需要解释 42.立法原意 43.法律解释权 64.基本法解释权的配置 7(三)基本法制定程序中的瑕疵 8(四)基本法解释权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 10二、香港基本法第158条的解读和适用 11(一)基本法性质的认定 11(二)基本法解释权的归属 14(三)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原则 151.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162.维护香港高度自治原则 163.法治原则 174.高度信任原则-->17(四)基本法解释权配置的特征 181.解释权行使主体复合 182.立法性与司法性并存 183.常委会完全解释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有限解释权 18(五)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程序 18(六)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效力 19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关系 21(一)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内涵 21(二)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其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22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3(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立法权的关系 23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3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24(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2.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制度的完善 25(一)完善基本法解释权制度运行的配套立法 26(二)关于香港基本法解释权配置和行使主要所涉及到的机关的建议27结语 29参考文献 30后记 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仲裁员责任制度
二、仲裁机构责任制度
第四节仲裁员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一、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责任保险的制度思考
二、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责任保险的方式选择
三、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贵任保险的现实困境
四、小结
第五节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三、对枉法裁决罪影响的置疑
第四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再反思
一、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二、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现状的利弊分析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设计一兼及仲裁员责任保险制度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机构仲裁语境下我国仲裁员的法律地位及责任制度设计
一、商事仲裁相关法律关系的法理分析
二、我国商事仲裁相关法律关系与法律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仲裁员贵任豁免的横向比较
三、仲哉员民事贵任与法官民事责任的比较
第三节身份一合同模型下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制度的构建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反思--兼及枉二节我国现行仲裁员责任制度
第三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反思--枉法裁决罪之批判
一、枉法裁决罪的积极意义
二、对枉法裁决罪内容的置疑
一、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价值选择
二、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合同迷局
三、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路径选择
四、仲裁员与仲裁庭的关系
五、小结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仲裁员责任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仲裁员责任及其豁免
比较研究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比较研究
一、仲哉员w任的纵向比较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英国
一、背景简介
二、研究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哉机构法律关系的路径
三、英国债法综述
四、英国法下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
五、小结
第三节德国
一、背景简介
二、研究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裁机构法律关系的路径
三、德国债法综述
四、德国法下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
五、小结
第四节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困境及其解决
法学专业的博士论文提纲范文
仲裁员是指接受当事人技权,在法律和仲裁规则许可的范围内以其专业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其裁决可以依法执行的人,仲裁员关系到仲裁制度的生死存亡。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法理基础--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法律关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