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政策调整取向的原因和内涵

我国财政政策调整取向的原因和内涵

我国财政政策调整取向的原因和内涵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

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这标志着实施已经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取向。

一、财政政策调整取向的原因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州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问题,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

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而且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

鉴于目前我国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

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又并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当前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行业降温,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其主要内涵如下几个方面:(一)控制赤字,但继续保持一定财政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引言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等重大挑战。

因此,分析和调整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取向的建议。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的特点财政政策的总体取向稳健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一直以稳健为主要特点。

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

随后,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财政政策逐渐转向稳健。

稳健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稳健取向是否需要调整,亟待讨论和研究。

财政政策的偏向于支出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偏向于支出。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相对较大。

财政政策的支出导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比如,财政支出的过度扩张可能导致预算赤字的增加、债务问题的加剧等。

因此,需要对财政政策的支出取向进行适当调整。

财政政策的重点领域发生变化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重点领域发生了变化。

过去,财政政策主要关注基础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

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财政政策的重点逐渐向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转移。

新兴领域的财政投入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在重点领域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问题。

调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灵活调整财政政策的稳健度当前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稳健度需要灵活调整。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适度放宽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适度收紧财政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和债务风险。

灵活调整财政政策的稳健度,有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效率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其结构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论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改善供给 扩大内需

论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改善供给 扩大内需

论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改善供给扩大内需【摘要】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是改善供给和扩大内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财政支持以改善供给结构,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政府也采取了措施来扩大内需,包括增加投资和消费支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消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

扩大内需有助于增加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表明,政府正在努力平衡改善供给和扩大内需的发展。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努力调整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财政政策、供给、内需、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实施情况、平衡发展、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制定并执行的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财政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旨在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政府支出、税收、国债发行等。

通过调节这些手段,政府可以影响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发展方向。

在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政策的取向是指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通常包括改善供给、扩大内需等方面。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是指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调控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的同时所体现出的导向和重点。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是改善供给和扩大内需并重。

这一取向的制定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通过结构性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近期我国财政政策基调

浅析近期我国财政政策基调

浅析近期我国财政政策基调一、财政政策含义与背景知识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我们作为普通民众,若能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是特别有帮助的。

财政政策第一个层级是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自身目标是财政可持续性。

还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2023年,政策的基调是“加力”,“加力”就是要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是为了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就是这四个目标。

为了促进四个目标的实现,就要保证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政策可持续性怎么判断?一个判断方法是看赤字率,一般来讲赤字率不超过3%,以及政府债务余额不超过GDP的60%。

另外一个判断方法就是看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看看政府的净资产是不是在减少。

国际收支有四个项目,其一叫经常项目;其二是资本项目;其三是储备与结算项目;其四是错误与遗漏项目。

国际收支这个词经常会出现在报刊上或者是其他媒体上,大家也都看到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比如我们的外汇储备、出口盈余等等,这些涉及的词汇都属于国际收支范畴。

财政政策第二个层级是财政配置政策,配置目标针对支出结构的两类有效性——财政平等与财政配置效率。

财政平等的含义非常丰富,基本含义是财政(收入)负担和支出受益的分配,应尽可能有益于贫困者或弱势群体。

财政配置效率的基本含义是财政支出被优先配置于综合(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最高的公共用途,这意味着与上年相比,支出结构需要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给定其他条件,调整幅度越大,越能表明从低优先级用途释放出来、随后被转移给高优先级用途的财政资源越多。

财政政策第三个层级是微观财政政策,运营绩效作为微观财政政策的适当目标,针对“支出使用”而非总额和配置,涉及把投入转换为产出以促进成果的运营过程。

“投入-产出-成果”由此构成分析微观财政政策有效性的结果链模型,它约束与引导决策者关注财政政策的微观效益:经济性(economy)、投入产出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通常并称为“3E”,形成绩效审计的三个绩效维度,反映服务人民的政府本质,也是一线支出部门和机构的工作重心和基本责任。

我国财政政策未来取向[论文]

我国财政政策未来取向[论文]

浅谈我国财政政策的未来取向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反周期,调控经济,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政策及其他政策的组合运用。

事实上,独立的货币政策或独立的财政政策是不存在的,最典型的是国债,它本来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再者,两大政策又各有其长,必须结合使用,取长补短。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决定于政府的选择;政府的选择又根源于经济的需要与两大政策的特性和作用。

现在看来,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要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

首先,在作用方向上,货币政策的主导方面是通过调节总量促进总供求的平衡,财政政策之中,公共财政的政策主导作用在于需求总量的调控,而国有资本财政的主导方面是调整供给结构,通过改善结构促进总供求的平衡。

虽然货币政策也具有影响需求结构的功效,但它是间接的。

财政政策虽然也可以普遍提高或降低税率,直接调节需求总量,但其中也存在税率结构配置问题,体现对结构的调整;财政支出的扩张或收缩也具有结构上的区别对待问题。

中国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应该是财政政策唱主角,政策的作用点在于调整结构,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在于配合结构调整把握住总量,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其次,强化财政政策的作用更能起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因为政府投资具有引导作用、担保作用和带动作用,对经济的拉动比较快。

最后,从制度环境看,货币政策发挥作用需要更高的市场条件,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货币政策就很难发挥作用,近几年连续7次降息、推动消费信贷等货币政策措施效果不显著的实践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基于这些理由,政府选择了强化财政政策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政策设计上,都要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松紧搭配,二是两种机制的契合。

在松紧搭配上,可以选择多种组合。

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搭配是为了防止启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诱发通货膨胀。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结构矛盾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创新发展模式等等。

下面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取向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2019年我国 GDP 增速为 6.1%,与历年相比较低。

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下降,内需下降以及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

然而,2020年我国成功控制疫情,逐步恢复生产和消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恢复正常。

预计 2021 年 GDP 增速将达到 8% 左右。

同时,虽然外部环境仍然严峻,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工作方针未变,市场活力和国内需求仍然强劲,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财政政策取向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采取了积极主动、灵活适度的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例如通过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特别国债等方式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民生保障开支等。

2.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中国政府通过减免股权投资、专利西药认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鼓励企业更积极地投资和创新。

3. 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

中国政府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结构作用。

通过一定程度的财政调控,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是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也具备机遇和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实现高水平开放,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经济正在向着更加强大和美好的未来迈进。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逆周期调节、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的财政政策则更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于过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导致了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相关领域,如交通、通信、能源等,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支持民生投入:民生投入可视为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生保障的基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旨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调整和升级的时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财政政策所倡导的重要方向。

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政策的一大作用是调节经济投资结构,通过优化投资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向,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如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投入,优先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人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财政政策取向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

同时,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

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

当前的财政形势与政策趋向

当前的财政形势与政策趋向
●资源税费改革 一是资源税改革,包括提高税率和改变计税依据 (从量改从价);二是矿业权改革(探矿权和采矿 权,无偿改有偿);三是资源性矿区环境治理与生
态恢复的责任共担机制(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投
入)。
四、近中期国家财政政策取向(续)
●燃油税改革 ●地方税改革(立法权、财产税、扩大基层收入) ●研究碳税、环境税.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续)
(四)长期经济预测与中国财政的发展趋势
1.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时期、高增长;
2.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面临的难题
3. 未来财政的前景 ——财政收入增长的潜力(经济增长、发展阶 段、法制化) ——财政压力趋大(构建和谐社会和解决上述
难题)
——向强大的财政和公共财政迈进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续)
2.世界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引发全球性
经济衰退。国际组织调低世界经济增速的 预期。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发展中国 家增速下降。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续)
3. 国际贸易回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续)
4. 通货膨胀压力减小,通货紧缩隐忧加
我国当前的财政形势 与政策取向
苏 明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 研究员)
主要内容
一、三十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当前我国财政运行存在的问题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 四、近中期国家财政政策取向
一、三十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
1. 建立了新财税体制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措施; 1994年以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做法; 近十多年税制改革的措施。
四、近中期国家财政政策取向(续)
3. 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财政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中国当前财政政策的背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三、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3.1 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平衡中国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目标,通过财政政策的支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财政政策也开始着力调整结构,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3.2 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了抵御外部冲击,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也在积极推动扩大内需。

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社会保障等举措,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投资,以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3.3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是积极的。

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加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四、未来财政政策的趋势4.1 增加减税降费力度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这既包括降低企业税负,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包括鼓励个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4.2 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并推动转型升级。

4.3 加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2023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政策的制定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的参考内容。

一、稳健的财政政策取向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坚持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保持财政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就业扩大内需和提高民生福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的财政支出方向2023年我国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

增加教育经费,提升教育质量,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覆盖范围,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三、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2023年将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科技、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四、改革创新的财政举措2023年我国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地方税制改革。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五、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2023年我国将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核和监督,严格预算约束,防止财政资金滥用和浪费。

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度,推动绩效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2023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取向,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复杂性、挑战性和机遇性。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已经逐年缓慢下滑,2020年GDP增速仅为2.3%,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经济困境。

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8%,但由于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步回升,加上口岸国际贸易复苏的拉动,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现在国内经济已经回归到了上升期。

此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动力。

但是,环保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收紧、房地产政策调整等政策的相应加码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少压力。

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是“稳定经济、促进发展”。

政策明确表态,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出手”。

今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明显感受到开支力度比去年略微增加。

此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表明了财政政策在增强内需、稳定就业方面下了硬功夫。

同时,财政政策也将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加大研发、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推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升级。

此外,财政政策还注重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安全防范,统筹考虑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和债务风险等多个方面,避免财政过度扩张给未来带来风险。

保社保稳定,还有去年加大对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也是财政政策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并不宏观地面临太大压力,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很多的投资和扶持政策,相信未来我国经济能够逐步稳定回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政策优化思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政策优化思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政策优化思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政策的优化愈加重要。

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接影响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优化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本文将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优化思考,探讨财政政策优化的方向和措施。

一、财政政策优化的方向1. 改变过分依赖财政资金投资的增长方式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投资拉动”不再是主导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过分依赖财政资金的投资增长方式,势必会带来投资效率降低、资金浪费等问题。

因此,财政政策的优化应该从改变过分依赖财政资金投资的增长方式开始。

具体操作上,政府可以改变传统的“逐年增加一定比例”的投资计划方式,调整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企业创新,鼓励民间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境内外国际资本参与自由贸易港、重点区域开发等经济建设项目。

2.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过去一个时期,由于财政投入较大,一些地方出现了“有钱投资、没钱发工资”的现象。

这些问题表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

财政政策的优化方向之一,就应该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是优化资金使用的管理制度,包括财政用支出、审批等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降低不必要的“环节”。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的各项支出都有明确的支出目的和社会效益,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使用。

3. 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加强资源优化配置。

财政政策优化的方向之一,是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在财政政策优化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注重“收支平衡原则”,稳步推进支出结构调整,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留足空间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具体操作上,政府可以通过优化税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1. 加强对综合财政收支的管控财政税收是实现国家财政稳定的重要手段,加强对综合财政收支的管控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调节预算、筹集资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年带动比率1:(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投资规模32800亿元)测算,将拉动形成投资总规模3.万多亿元。

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46万亿元,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基本改观,经济结构优化也取得明显成效。

2,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支持扩大国内外需求。

从1999年7月1日起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开始暂停征收;从1999年7月1日起,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连续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我国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由原来的8%左右提高到1%左右;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居民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到2003年底累计组织收入超过1000亿元。

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有利于扩大国内外需求。

3.注重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自主投资能力。

1999年以来,我国连续三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还实施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月人均基本工资水平,由1998年的400元提高到2002年的823元,翻了一番。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利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

然而,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担忧与风险1. 财政赤字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扩大,很多国家都面临财政赤字问题。

这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当赤字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债务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对策: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监管和评估,合理增加公共支出但避免超支,并通过改革税收体系、增加非税收入等途径提高财政收入。

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时候,虽然财政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未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或提高民生水平。

这主要源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审批程序繁琐、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对策: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批效率,严格执行项目评估制度以确保资金有效使用。

同时,推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提供。

二、不平等与社会抵触1. 贫富差距扩大在一些国家,财政政策在分配上存在偏向富人或重点地区的问题。

高收入者受益更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未能显著改善。

这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并可能引发社会不满甚至冲突。

对策:加强税收调节措施,适当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负。

同时,在支出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事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

2. 区域发展失衡一些地区得益于财政政策支持而经济迅速发展,而其他地区却没有相应的机会和资源去发展。

这造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对策: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规划,在财政支出上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和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推动减少行政限制,鼓励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的自由化。

三、环境与可持续性挑战1. 自然资源消耗过大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在财政支出中忽视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导致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新形势下的我国财政政策取向

新形势下的我国财政政策取向

50 0 亿, ̄g 3 o - o亿。建议明年可适度扩3- ̄建设国 v: t < 债规模, 加强对 “ 三农” 节能环保、 、 基础没施的支持。
3财政支 出结构要优化 :要 明确方 向、重点 ,优 .
是正的。从地方 睛 况来看,各地不均衡。财政是经济 的一个部分, 现在财政出现了新隋况, 这说明宏观经
比地方 收人增长要慢 ,中央本级 支出是负增长 ,地方
服装 、高科技 、 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 ; 要考虑 给予中小企业更优惠的政策; 加快出台资源税 , 要研 究环境税、能源税、 碳税等等。
2赤字 国债政策 :从 长期看 ,需要压缩和控制赤 .
字和国 债, 但结合当 前形势, 可考感 彭苷 提高赤字和国 债。赤字率今年预算安排0 %,明年可适度提高。长 . 6 期建设国债这几年呈减少的趋势 , 前年80 , 0 亿 去年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及财政的影响
当前 的金 融危 机 给全 球 经济 带来 影 响 ,对 美 、
了,国际环境变了, 我们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政 策要变 。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 ,包括税收 、预 算 、国债、投资、管理等手段 ,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
手段 ,来改善经济形势。

欧 、日 三大经济体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影响。危机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 表现为对经济增长三
大支柱特别是外贸影 响明显 。下半年 以来 中国经 济增 长 和 出 口增长放 缓 ,国内对 一些 重要 生产资 料如钢
) 我们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什么内容
铁 、煤炭 、电力的需求在下降 ,价格也在下降。当
然 ,中国经: 目前不是 褪 ,是增 长彭 。 济 袁 缓
1税收:重要的是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减税, . 减税是 一个方 面 ,只提 减税是 不行 的 。要 给企业 减 负, 使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出E l 退税政策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基于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基于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0 0 8年 1 1月
9 7 9. 65 9. 6 9 9 6 9. 5 6 9. 4 2
9. 08
9. 02 9. 06 9. 08 9. 02 9 0 8. 98
8- 92
9 43 9 4 9. 45 9. 37 9. 34 9. 24
nt o . / e. m c DRCNE Ch n e. e / ) c n T. a n 1 W b。
根据国研网的数据统计 ,0 8 各月社会消费总额及增长 20 年 率均高于 20 年 。但是 ,0 8年卡斯特景气指数显示 ,0 8 07 20 20 年
消费者预期指数 、 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 者信心指数基本上呈 下降态势 ,1月份 满意指数 已跌破 9 , 1 0达到 8., 9 预期指数则从 2
实经济增长 率大于必要经济 增长率时 , 需求超过 生产能 力 , 总 经济出现过 热现 象 ; 当现实经济增长 率没有达到必要经济增长
9 .降 至 9 .。 8 6 0 由于物价上涨 、 8 股市快速下跌等多重不利因素 的 叠加影响 , I 1月份消费信心指数创下近三年最低 9 .。持续下 02
由图 1 可以看 出 ,0 8 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20 年 速度 , 前二个季度全 国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 1%以上 , 0 与世界其他 国家相 比 , 这个 速度是最快 的。同时 , 往年偏快 的经济增速 到 20 0 8年减缓下来 , DP在 2 0 G 0 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 济扩 张 周期的峰 值, 此后连续五个季度 出现 回落。 另外 ,0 6 20 年和 2 0 07 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平稳 , 特别是 2 0 0 7年 G DP增 长率在高位运行 。2 0 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 力依然强劲 , 08 如 果按照前两年的规律 , 第二季度应比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快 , 实 但 际却 出现了下降的态势 , 明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减弱 ; 说 第三 季度更是下降 至 9 比同期回落 25个百分点 , %, . 下降幅度明显 增大 ,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开始走下降通道 。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财政支出效益不高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些支出并不都能够切实提升经济效益。

部分地方和单位倾向于过度依赖基建投资,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且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此外,在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效。

2. 收入分配失衡问题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并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高收入者数量仍相对集中,居民消费需求受限制。

社会公平与正义感受损失。

3. 财税体系需要改革完善当前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

诸如税制设计上过于繁杂复杂、缺乏合理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多,隐性债务问题尚未根治;税收征管水平不够高效等。

二、对策为解决上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注重项目选址的合理布局以及环保要求。

鼓励投资者进行技术创新,并引导投资流向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的行业和领域。

另外,应该增加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供给。

确保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并提高财政支出在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使用效率。

2.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致力于优化税收制度,在深化个税改革的同时适当考虑增值税调整。

坚决打击非法避税行为,加强财产及遗产监管审查以减少不合理积累。

此外,推动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稳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衔接,并实现劳动报酬合理分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

3. 改革完善财税体制要建立简明合理、公平透明的税收制度,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监管,并清理整顿隐性债务问题。

同时,推动政府预算透明化, 以信息公开为基础, 建立全面覆盖财政预算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 提供实时数据和审计跟踪。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政策过分依赖于货币政策,导致其效果受限。

其次,财政政策在一些领域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不理想。

此外,财政政策在一些方面存在滞后性,使得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调节能力有限。

最后,存在一些地方政府财政运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1. 过分依赖货币政策我国财政政策长期以来过分依赖货币政策,导致其调节效果受限。

在经济下行时,央行通过降息等手段刺激经济,但此时财政政策却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财政政策对经济需求的刺激作用较弱,无法有效扩大内需。

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央行往往更倾向于利用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作用相对较小。

2. 执行力度不足财政政策在一些领域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不理想。

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税收减免、投资支持等方面,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

这样一来,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

3. 滞后性问题财政政策在一些方面存在滞后性,使得其对经济波动的调节能力有限。

特别是在短期经济波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往往无法及时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决策层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不足所致。

4. 地方政府财政运作不规范地方政府在财政运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对财政资金的滥用,以及对项目的随意决策和执行,使得财政投入效益不高。

此外,地方政府的财政运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财政状况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对策针对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1. 多元化调控手段为了减少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应该推动多元化调控手段的发展。

除了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还应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创新政策等方面的调控。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摘要】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财政收支变化、主要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也存在财政政策的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应着重优化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对于全球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需与国际接轨,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将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引言、背景、目的、意义、正文、宏观调控、财政收入、支出、变化、主要措施、影响、不足、改进方向、结论、总体成效、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全球经济、启示1. 引言1.1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可以说是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财政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也对我国的财政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必须通过财政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可以说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之间寻求平衡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有效引导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调节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国内经济稳定增长,还在于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遭到重创。

目前中央作出重大决定,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本文在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变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今后要采取的财政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形势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财政政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在此环境下无法独善其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下面就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这几个指标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1、GDP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DRCNET.Channel.Web/。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前二个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最快的。

同时,往年偏快的经济增速到2008年减缓下来,GDP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回落。

另外,2006年和2007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平稳,特别是2007年GDP增长率在高位运行。

200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按照前两年的规律,第二季度应比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快,但实际却出现了下降的态势,说明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减弱;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9%,比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开始走下降通道。

2、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2008年GDP增长速度趋缓,但是投资仍然保持了过热的势头。

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1亿元,同比增长26.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53365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546亿元,增长22.7%。

2008年各累积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明显高于2007年,增长率也基本上比2007年高。

3、居民消费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DRCNET.Channel.Web/。


根据国研网的数据统计,2008年各月社会消费总额及增长率均高于2007年。

但是,2008年卡斯特景气指数显示,2008年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上呈下降态势,11月份满意指数已跌破90,达到89.2,预期指数则从98.6降至90.8。

由于物价上涨、股市快速下跌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11月份消费信心指数创下近三年最低90.2。

持续下跌的卡斯特景气指数及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意味着今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会发生改变,内需将会缩小,对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财政效应机理分析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F.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Domar)开始的。

哈罗德把凯恩斯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所提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

在同一时期,多马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完全独立地提出了与哈罗德基本一致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且还引入了财政政策变量,为后来诸多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效应开了先河。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把生产能力和总需求处于均衡增加的经济增长叫做必要增长率。

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大于必要经济增长率时,总需求超过生产能力,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当现实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必要经济增长率里,生产能力超过总需求,出现经济萧条。

1、基本模型
假定没有政府财政支出,社会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不存在对外贸易,不考虑时滞问题。

根据这些条件,多马经济增长基本模型为:
其中,R为必要增长率,Yd为国民收入,ΔYd为国民收入增加值,s为边际储蓄倾向,v为产出系数(即1单位投资所能带来的生产能力的增加)。

2、在多马的经济模型中引入财政因素
多马认为财政既具有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又有提高生产能力的效应。

(1)财政对总需求的作用效应。

由于财政政策的介入,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写为:
ΔYd=ΔC+ΔI+ΔG(1)
其中,ΔC是消费需求增加,ΔI是民间投资需求的增加,ΔG是财政需求增加。

ΔC=(1-s)(ΔYd-ΔT)=(1-s)(1-t)ΔYd (2)
其中ΔT是税收增加额,这个公式表示消费需求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另外:
ΔG=gΔYd (3)
这个公式代表财政支出介入后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式,可以看出经济变动的始发因素就是投资变动。

(2)财政对生产能力的作用效应。

生产能力的增加可写为:
ΔYc=v(I+rG)(5)
其中,ΔYc是生产能力的增加,r是财政支出占投资支出的比率,rG是财政投资额。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财政投资的产出系数与民间投资的产出系数相等。

该公式表明财政投资的介入会使生产能力增加。

(3)财政介入对必要增长率的影响。

为了实现均衡经济增长,生产能力的增加和总需求增加必须处于均衡水平,即:
由于Yd=C+I+G,G=(1-r)G+rG,可得:
I+rG=[1-(1-s)(1-t)-g(1-r)]Yd(7)
公式(9)是考虑财政介入后的必要增长率,式中存在各种财政变量——财政投资率r、财政支出率g和税率t。

这些财政变量作为财政政策的手段各自对必要增长率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对此,下面分别求出r、g、t的偏微分。

投资增加会创造和扩大生产能力,从而促使经济增长。

率。

当g提高时,在整个政府财政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了消费支出,也就是说更多的民间投资被财政消费所占据,财政投资降低,客观上造成了必要增长率降低。

率就等于提高财政储蓄率。

三、中国目前财政政策取向
1、增加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这项措施实际上是通过降低政府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率来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

相对于资本边际生产率而言,我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高投资率,因为政府投资增加,会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经济增长率必然也会随之提高。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推出了十项措施及4万亿投资计划,4万亿元中有10000亿元来自中央政府直接财政支出,其余由地方政府及其他非政府机构承担。

除此之外,为保证各级政府投资资金的顺利到位,应适当控制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开源节流,监督完成这项投资计划。

2、发行国债,实行赤字政策
赤字政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经济低谷时期的一项有效的短期政策。

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复苏。

我国目前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增加政府开支,二是减税。

根据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减税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在我国两税合并之后,减税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目前我国应适当地加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短时期内提高政府支出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最快捷最有效的来源渠道就是发行国债。

我国是世界上赤字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03—200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依次是2.4%、2%、1.6%、1.3%、0.8%,均低于国际警戒线(3%)。

为保证今后4万亿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铁路、城市公共交通及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央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社会需求,实行赤字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