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3a59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1.png)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 调查目的:本次社会实践旨在了解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让座行为情况,探索如何促进文明乘车意识。
2. 调查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交通承载量不断提高。
然而,在拥挤的地铁、巴士等交通工具上,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应有的舒适体验。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1. 方法选择:a)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来收集大众对于让座行为及其态度观点;b) 实地观察记录法:派出小组成员前往各个重要站点进行现场观察,并做详细记录;c) 访谈法: 面对面采访乘客以获取他们关于让座问题认知水平及看法。
2. 范围确定:根据时间限制和资源条件,我们将主要针对A市内部分重要线路展开此项社会实践活动。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I.问卷调查结果总结:根据回收到的500份有效问卷数据统计显示,- 对是否愿意给有需要的人让座,6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 对于不给他人让座原因分析:35%认为自己也很疲劳;25%担心被误解或引起争端;20%没有注意到周围情况。
II.实地观察记录结果:1. 线路A站点:- 早高峰时段(7:30-8:00)共计进出乘客5000余人次,其中只有15位主动选择了空闲位置并等待其他乘客上车。
- 晚高峰时段(17:30-18:00),同样仅有10位主动示好行为。
2. 线路B站点:...III.面对面采访结果总结:通过与100名随机选取的市民进行深入交流和问答环节后得知,大部分市民都支持文明礼貌、关爱弱势群体,并且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来提升整个社会素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他们是否真正需要帮助以及怕惹麻烦而不敢开口请求等现象。
四:调查报告建议基于以上数据统计和综合性考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众教育宣传:通过媒体、广告牌等渠道,加大对让座行为的普及和引导力度。
2. 定期开展文明乘车主题活动:组织一系列以“关爱他人”、“礼让有序”为核心内容的社区互动或线下活动,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67b1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d.png)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座位让与不让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旨在关注社会公平和互助精神的体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让座的现象的存在。
为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探讨如何创建一个让座社会,我们进行了座位让与不让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⒈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⒉探讨座位让与不让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座位让与不让的习惯养成。
三、调查方法⒈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被调查者对座位让与不让的态度、行为和原因的信息。
⒉观察调查: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和情况。
⒊深度访谈:选择一部分被调查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座位让与不让的认知和态度。
四、调查结果⒈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根据观察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只有%的人会让座。
⒉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分析: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不了解让座的重要性、个人利益和权益优先、文化差异和态度等因素。
⒊座位让与不让的影响: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导致了公共场所的座位紧张、社会公德水平下降、诚信观念受损等问题。
五、解决方案⒈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座位让与不让的重要性的认知。
⒉法律规范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座位让与不让的义务和权益。
⒊培养社会习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座位让与不让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座位让与不让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附件:⒈调查问卷样本⒉观察记录表格⒊深度访谈提纲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公共场所:指供公众活动使用的场所,如车站、机场、公园等。
⒉社会公德:指社会成员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⒊诚信观念:指对他人和社会保持真实、守信用的价值观念。
关于公交车让座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公交车让座现象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8fd8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0.png)
关于公交车让座现象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是对公交车让座现象进行调查的报告。
通过对大量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公交车让座现象的统计数据和观察结果。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交车让座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公交车让座现象的改善。
1. 引言公交车让座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公交车让座现象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公交车让座不仅是一种礼貌和道德的表现,还体现了社会的互助和关怀精神。
因此,了解公交车让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交车乘客进行,涉及的问题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对于公交车让座现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实地观察则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线的公交车上进行,通过观察乘客和司机的行为,对公交车让座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
3.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乘坐公交车的人群中,有大部分人(约70%)有过被让座经历,而只有约40%的人有过让座他人的经历。
这表明公交车让座现象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另外,我们发现男性在让座行为上相对更多一些,而女性多为乘坐时被让座者。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也发现有些年轻人并没有主动让座的意识,可能是由于社会观念的演变和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
4. 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让座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文化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对于公交车让座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
其次是教育因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于培养个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因素还包括人口老龄化程度、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的期望以及个人的道德观念等。
5.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公交车让座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交车让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文明素质和责任心。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16b2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2.png)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一、引言公交车让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增加,公交车座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然而,一些特定群体,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需求群体,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因此,本报告通过对公交车让座情况的调查,总结相关数据,以期推动公交车让座问题的改善。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多个渠道广泛发放问卷,包括在公交车上、公共场所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85份。
三、调查结果1.座位占用者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占据座位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占比达到70%以上。
其中,男性占比60%,女性占比40%。
该结论可能与城市中劳动群体的庞大有关。
2.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1)老年人: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只有3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让座给老年人。
其他被调查者多数在老人需要座位时,选择装作没有看见或不愿意让座。
(2)孕妇:70%的受访者表示在遇到孕妇需要座位时,会主动让座。
这个数据较为积极,可能与广告、媒体以及社会对孕妇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
(3)残疾人:45%的受访者表示会给予残疾人让座。
相比于老人和孕妇,让座给残疾人的意愿稍低。
其中,职业学生群体的让座意愿最低,仅为30%左右。
3.不让座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让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年轻人较为疲劳,需要休息;(2)座位不够,没位置让;(3)觉得自己也很累,没有义务让座;(4)对于被让座的人群不关注,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四、问题分析1.人们让座意愿不高在调查中,大多数人表示自愿让座的情况并不多见,说明社会对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认识还需加强。
相比较而言,对于孕妇的让座意愿相对较高,说明社会已对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2.座位不足导致让座问题座位不足无疑是一大原因,衍生出了强烈的座位争夺现象,使得让座成为困难。
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布局,增加座位数量。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762f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3.png)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本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公交让座现象,旨在了解小学生公交让座行为的现状、原因、影响及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公交车上进行,调查对象为小学生乘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二、调查结果1. 让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公交让座现象普遍存在,但让座率不高。
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约30%的小学生会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
另外,让座对象多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而忽略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乘客。
2. 让座原因小学生普遍认为让座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表现。
另外,部分小学生表示,他们也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
3. 让座影响让座行为对小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让座可以让小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让座行为也会对周围乘客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公交乘车环境。
三、问题分析1. 让座率不高调查发现,小学生公交让座率不高,这与一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有关。
另外,一些小学生也表示,他们认为公交车上的座位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愿意让给别人。
2. 让座对象单一调查发现,小学生公交让座对象多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而忽略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乘客。
这可能与一些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有关。
另外,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存在问题,没有引导小学生关注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乘客。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教育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乘客,培养他们的社会关爱意识。
2. 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小学生公交让座率,可以建立奖励机制。
例如,对于主动让座的小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礼品、积分等。
这样可以激励小学生主动让座,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c567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4.png)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引言座位让与不让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德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交通工具上,让座行为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目睹让座行为的缺失。
为了了解当前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本报告团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提出改进策略。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被调查者。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被调查者是否曾经遭遇座位让与不让的情况;2. 被调查者是否愿意让座以及让座的原因和情况;3. 被调查者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3.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整体来看,让座社会实践存在一些问题:1. 仅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遭遇到有人让座的情况;2. 在这30%的情况中,大部分是因为有身体不适或者年龄较大的人得到了让座的帮助;3. 在不让座的情况下,被调查者表示主要是因为自身疲倦或者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让座;4. 对于让座的看法,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让座是应该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让座应该有条件或者是看情况而定。
4. 讨论与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是让座社会实践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在不让座的情况下,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和考虑其他人也应该让座的心态,而忽略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尊重和关注;2. 缺乏法规的规范也是让座社会实践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让座行为如果能够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要求,将更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让座意识和行为;3. 让座行为的普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教育培养个体的公德意识,也需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让座行动中。
5. 结论与建议针对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2. 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让座行为的要求和义务;3. 加强媒体宣传,倡导让座文化,引导全社会关注让座行为;4. 组织和开展各类让座活动,提升让座行为的普及和影响力。
关于坐公交车主动让座调查报告作文
![关于坐公交车主动让座调查报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2a332d4028915f814dc205.png)
篇一:《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的调查报告调查小组组长:严秋文学号:201203034256调查小组成员:朱志峰学号:201203034250调查小组成员:罗丽婷学号:201203034219执笔者:朱志峰学号:201203034250内容摘要:本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数据等方法,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深刻剖析了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低下的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意见。
本小组衷心希望能通过这一调查报告,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带来进步。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公民道德;道德建设1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公交车又是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因此大力拓展公交车路线成为改善交通的重中之重。
不过,作为社会公德之一的公交车让座,却折射出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的水平低下的现象。
为此,本文尝试通过这个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地下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建议。
一、调查背景与现状2006年联合国公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的调查中,中国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位,这个结果不能说不让我们惊讶,但是在惊讶之余我们也应该承认,当代国人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确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差距。
例如。
在电视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让座后老人给予年青年红包,年老的给年轻人让座,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老人给小孩让座等等。
这些无不折射出当代国人公民道德现状。
二、调查对象与目的调查时间:2013年7月——8月调查形式:在线问卷调查对象:在线网友,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希望从被调查者中获知当代国人道德水平底下的原因。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找出当代国人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最后对症下药得出有效结论和提出建议。
三、数形结合说明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网友进行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总的来说,公交车让座情况良好。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fb26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d.png)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中让座行为的现状和问题,探索让座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2 调查背景近年来,让座问题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备受关注。
虽然有许多人乐于主动让座,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行为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让座现象减少的趋势。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为解决让座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上的乘客。
2.2 调查内容2.2.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2.2.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2.2.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2.2.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三、调查结果分析3.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通过对乘客让座行为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得出让座行为在不同交通工具上的频率以及不同的让座方式。
结果显示,在地铁中,站起让座的形式较多,而在公交车上,常见的是移动身体让座的方式。
3.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行为。
然而,也有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消极态度,认为让座是个人权利,不应被强制。
3.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让座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道德责任感、同情心和习俗传统等。
然而,也有一些乘客不愿意让座的原因,例如身体不适、不了解让座的规则等。
3.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让座行为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让座行为较为普遍,而在一些二线城市,让座行为相对较少。
四、对策建议4.1 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道德责任感,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推广等方式,加强对让座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让座的义务和权利,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对乘客的让座行为予以保护和奖励。
4.3 加强对乘客让座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举报渠道,对恶意占座等现象进行查处和处理。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9470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3.png)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公车让座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公共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城市中,公共汽车是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然而,在公共汽车上,让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让座的规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有时在公共汽车上,往往会出现乘客不主动让座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在公共汽车上乘客是否愿意主动让座,以及不主动让座的原因,从而为提升公共汽车乘车环境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线的公共汽车上发放问卷,对乘客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乘客年龄、性别、平均每周乘坐公共汽车次数、是否愿意主动让座以及不主动让座的原因等问题。
四、调查结果1.调查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0份。
2.乘客年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18-30岁的乘客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31-45岁的乘客,占比为30%。
3.乘客性别比例:男性乘客占比57%,女性乘客占比43%。
4.愿意主动让座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乘客表示愿意主动让座。
5.不主动让座的原因:对于不主动让座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点:忙于玩手机或听音乐(25%)、没有看到需要让座的人群(20%)、不想被指责或压力(15%)、觉得不舒服或疲劳(10%)、不愿意让座给自以为不需要帮助的人(5%)。
6.建议:部分乘客提出建议,希望公共汽车公司能够设置更多的“爱心座”,并在公共汽车上开展宣传活动,提醒乘客应该主动让座。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乘客表示愿意主动让座,但仍然有少部分乘客存在不主动让座的情况。
为提升公共汽车乘车环境,建议公共汽车公司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醒乘客应该主动让座,同时加大对“爱心座”的设置力度,营造更加文明和和谐的乘车环境。
综上所述,公共汽车是大家共同的交通工具,乘客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主动让座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举动,但却能传递出社会文明的正能量。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539b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e.png)
研究目的
让座现象的“得”
02
让座是一种善行,表现出个人的良好品德和素养,有助于塑造个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升个人品德
通过让座,个人可以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增强自我认同感
提升个人品德和形象
典型示范
加强媒体宣传和引导
结论和建议
06
1
研究结论
2
3
让座行为在公共交通中具有广泛的道德和社会影响力。
让座给他人可提升自我道德感和社交形象。
让座行为与个人社会地位和年龄等因素关系不大。
研究不足与展望
没有考虑让座行为对受益者的心理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以更全面地了解让座行为的得与失。
研究范围
主题简介
社会现象
让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在不同文化、地域及情境下,让座现象可能存在差异
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让座现象的得与失,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让座意义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研究背景
探究让座现象的利弊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让座行为对让座者、受让座者及整个社会的利弊。
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让座行为,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弘扬传统美德
让座现象的“失”
03
1
弱化个人权利
2
3
让座给他人会削弱自身的权利,如休息、安全和舒适等。
侵犯个人权利
在公共交通中,强制或暗示让座给特定人群,无法体现公平原则。
缺乏公平
将让座视为义务而非权利,容易固化错误的权利观念。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d0e2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f.png)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乘坐公交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的素质意识的提高,公交车上座位不足、乘客受伤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了解公车让座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目的:1.了解公交车上的乘客让座意识和行为表现;2.分析导致公交车不愿让座的原因;3.提出改善公交车让座情况的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在城市公交车站集中进行调查,用问卷形式对乘客进行调查。
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了19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1.乘客让座意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乘客表示在乘坐公交车时会主动让座。
这表明大多数乘客具备了良好的让座意识,并愿意为需要让座的人让出座位。
2.乘客行为表现:尽管大多数乘客表示愿意让座,但实际上有45%的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从未主动让座,只有在被他人提醒或请求时才会让座。
这说明还存在一部分乘客缺乏主动让座的行为表现。
而且,37%的乘客表示他们在公交车上始终占据着座位,从不让座。
这意味着一些乘客对让座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
3.公交车让座情况原因:调查显示导致公交车让座情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座位不足:62%的乘客认为座位不足是导致公交车让座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未成年人占座:42%的乘客认为未成年人在公交车上占据座位而不让座是让座问题的主要原因。
(3)面子问题:28%的乘客认为让座会受到其他人的嘲笑或压力,因而不愿意主动让座。
结论与建议: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乘客具备了让座意识,但实际行为表现和座位不足、未成年人占座、面子问题等原因有关。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改善公交车让座情况。
1.增加座位数量:加大投入,提升公交车的空间设计,增加更多座位数量,减轻座位不足问题。
2.增强让座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在公交车站、车内等地方设置让座倡议标志,提醒乘客让座的重要性。
3.对未成年人进行公益宣传: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对未成年人进行让座的教育宣传,增强他们的让座意识。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1f95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6.png)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公交车让座调查报告怎么写),供大家品鉴。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共五篇]》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dae8ad168884868662d69d.png)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共五篇]》第一篇。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经过了为期5天的调查活动,我们调查小组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社会实践任务。
针对论让座的得与失的调查,我们小组旨在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情况与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通过调查显示:1、公民社会公德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不太乐观。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
先不论经济和军事实力怎么样,就全民素质而言,我们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正在不断地上升着。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
但是,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少数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在,这些人不但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也给我们国人的脸上贴了黑。
还记得几十年前,中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是油尖嘴滑的形象。
那时的一些留学生为了占小便宜,甚至在公用电话投掷的硬币上拴上了线,投进去又能拽出来,而后来的防盗公用电话就是专门因为这些留学生应运而生的发明。
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的有些人做的事情是令人发指的。
而在如今国民素质逐渐攀升的现在,有些现象的发生还是会令我们心寒。
在我们对公交车的让座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今让座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很多人能够主动自觉地为他人让座,并且公交车上的不文明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得出这个结论是利用几年前的数据与我们的数据以及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所得出的。
但情况只是有所好转,不让座、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这让我们体会到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2、让座成了年轻人的一种主流。
通过我们调查可以看到,现今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中有90%以上都是年轻人。
由此可见,让座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表现的一种主流趋势。
这是大家很乐于看到的,我们通过这次实践调查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善良与蓬勃的朝气。
我们同时也相信,这种主流一定引导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重视年轻一代,同时年轻人也有着回报社会的强烈信念。
一个人道德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小步,而整个民族的道德提升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乘公车主动让座情况——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
![乘公车主动让座情况——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7c16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4.png)
乘公车主动让座情况——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背景介绍在日常的公共交通中,有时候会出现老人、孕妇等需要座位的人却没有座位的情况。
这时候,乘客中是否有人能够主动让座呢?这个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对此进行了一项小型调查,旨在了解在乘坐公共交通时,乘客是否能够主动让座,并探讨让座的得与失。
调查方法我们在市中心的公交车上进行了调查。
在耳边放上耳机后,用眼睛观察了上车的几个人群。
记录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和是否主动让座。
对于主动让座的人,我们在下车时询问了其让座的原因和感受。
调查结果在我们的观察中,乘客主动让座的情况不是很普遍。
其中,30%的乘客主动让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分析主动让座乘客,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性别和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发现,性别和年龄并不是决定乘客是否主动让座的最重要的因素。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主动让座的情况发生。
让座原因主要是同情心我们询问了部分主动让座的乘客让座原因和感受。
其中70%的人告诉我们,他们让座是出于同情心。
有些人表示,看到孕妇或者老人需要座位,就会第一时间想到要让座。
让座具有一定的得与失虽然主动让座是一种善意的行为,但是有些人认为让座也会有一定的得与失。
他们可能会感到累或者不适,甚至担心让座后再没有座位可坐。
此外,一些人认为,让座的人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礼貌或者礼节,因此,在某些时候,他们需要慎重考虑是否要让座。
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乘客主动让座情况的信息。
虽然主动让座的乘客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多数出于同情心。
对于乘客来说,让座是一种善意的行为,但也需要权衡得与失。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展现同情心,帮助有需要的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7篇
![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05c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d.png)
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7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1调查地点:校园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6、定期打扫厕所。
7、购买专门的'洁厕工具。
8、让各班请同学定期清扫窗台。
9、定点擦黑板。
我的结论: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3、最后,对教室进行每周大扫除。
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2一、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至9月。
三、调查范围虹星桥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2349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8.png)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座位让与不让是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为了探讨座位让与不让的现象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得与失,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座位让与不让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主动让座,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愿意让座。
其中,座位让与不让的得与失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教育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应加强公共场所的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座位让与不让;得与失;暑期社会实践一、引言座位让与不让是社会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公共场合,例如公交车、地铁、医院等地方,让座是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表达了社会凝聚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让座,这给他人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探讨座位让与不让的得与失,本调查对座位让与不让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城市和乡村居民进行统计和分析。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座位让与不让情况的统计。
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1.座位让与不让的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主动让座,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让座。
同时,也有近一半的人表示不愿意让座,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男性群体中。
2.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主动让座的人士表示,他们让座是出于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心。
此外,一些人士也表达了对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
而那些不愿意让座的人则主要表达出自我利益至上、社会道德观念淡薄、情感冷漠等因素。
3.座位让与不让的影响因素座位让与不让的得与失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教育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
一些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让座,是因为他们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让座调查报告
![让座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637d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9.png)
让座调查报告让座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交通工具上,让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了解人们在让座问题上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项让座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性别和地域的人群,共有1000人参与。
调查内容包括让座的频率、原因、态度以及对于让座行为的期望等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在交通工具上让座的频率相对较低。
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每次乘坐交通工具都会主动让座,而有40%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不让座。
这表明在公共交通中,让座问题确实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其次,我们了解到让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因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其次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这说明人们在让座问题上,既有出于道德和同理心的考虑,也会考虑到自身的情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对于让座问题持有消极态度。
他们认为让座是个人选择,没有义务去做。
这种态度反映了一部分人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也反映了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期望。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的人愿意让座。
他们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他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了解决让座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等渠道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让座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养成让座的习惯。
其次,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交通公司加强管理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提供必要的培训,引导乘客遵守让座规则,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交通公司也可以通过设置让座标识和提供让座服务,方便有需要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让座行动中。
让座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327e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9.png)
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交车承载着大量市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拥堵情况的加剧,乘坐公交车成为让座问题的焦点。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现状,评估不同群体的态度和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获取样本的观点和态度。
问卷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信息、乘坐公交车的频率、对让座问题的看法、乘客让座行为的认可度等。
调查对象为城市公交车乘客,通过在公交车站、大型商场、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进行随机抽样,收集有效问卷476份。
三、调查结果1. 乘坐公交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乘客中,有57%的人每天都乘坐公交车,36%的人每周乘坐公交车3-5次,仅有7%的人偶尔乘坐公交车。
2. 对让座问题的看法关于让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调查对象认为公交车上应该有让座行为,尤其是老人、孕妇、残疾人等需要特殊关怀的人群。
3. 乘客让座行为的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0%的调查对象认为乘客应该主动有序地让座,参与调查的乘客中,有62%的人表示曾主动让座给需要的人群。
然而,也有8%的调查对象认为乘客无需主动让座,应该由司机负责。
四、讨论与建议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乘客普遍认可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行为,但在实际行动中较少有主动让座的乘客。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让座文明宣传活动,提高乘客的让座意识。
2. 需要加强对司机的引导和培训,使司机能够积极主动地引导乘客进行让座。
同时,引入技术手段例如公交车内的让座提醒系统,提供给司机相应的实时数据和建议。
3. 加强城市公交车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出行环境,减少对乘客让座的需求。
4.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交车让座行为的义务和权益。
通过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公交车让座秩序。
让座的调研报告
![让座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b6f0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a.png)
让座的调研报告标题:让座行为调研报告一、引言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一种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体现,也是表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尊重。
为了了解现实中让座行为的情况,本文进行了调研并介绍了相关结果。
二、调研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1000名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背景的人群。
三、调研结果1. 总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7%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会主动让座,2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主动让座。
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让座的意识和行为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 年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年龄段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愿意主动让座,其中90%的人表示会主动让座;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中,只有70%的人表示会主动让座。
这可能与年轻人更加关注社会公德的现象有关。
3. 性别差异在性别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更愿意主动让座,占调查对象的60%;女性较少主动让座,只占40%。
这与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有绅士风度、主动让座的形象有关。
4. 职业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白领职业中主动让座的人数最多,占调查对象的45%;蓝领职业中主动让座的比例较低,只占30%。
这可能与不同职业背景下的工作压力和习惯有关。
5. 地域差异在地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城市中主动让座的人数最多,占调查对象的55%;二线城市中主动让座人数较少,只占35%;而三、四线城市中主动让座的人数最少,只占10%。
这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地域文化差异有关。
四、分析和建议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年轻人更愿意主动让座,说明当前教育和社会舆论对社会公德的强调取得了积极效果,应继续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引导。
2. 性别差异中,男性更愿意主动让座,这也许与社会对男性绅士风度的期望有关,应通过教育和宣传扩大女性的主动让座行为。
3. 职业差异中,蓝领职业中主动让座的比例较低,应通过培训和组织活动加强对蓝领工人的公德教育。
让座的调查报告
![让座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8d3f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9.png)
让座的调查报告让座的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对于公共交通中让座行为的重视和提倡。
让座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关爱他人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共计1000人。
调查内容包括对于让座行为的认知、实际行动以及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让座行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
其中,85%的受访者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一种礼貌。
他们认为让座可以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是一种社会公德。
此外,9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主动让座或者接受过他人的让座,这显示出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普遍认同和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女性在让座行为上更加积极主动。
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主动让座,且接受他人让座的比例也更高。
这可能与女性更加关心他人和社会责任感的特点有关。
其次,年龄对于让座行为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年轻人更容易主动让座,而年长者则更容易接受他人的让座。
这可能与年轻人更加注重社会公德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有关。
最后,职业对于让座行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调查显示,公务员和教师等职业更容易主动让座,而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接受他人让座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这些职业对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关。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让座是一种应该普遍提倡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义务。
他们认为社会应该加强对于让座行为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行动。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于让座行为持保留态度。
他们认为让座应该是自愿的,而不应该强制或者过分强调。
他们担心过于强调让座行为可能会导致人们的不自在和压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让座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实践。
人们普遍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女性、年轻人以及某些职业的人群在让座行为上更加积极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交车让座现象调查报告一、前言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传播着正能量,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也体现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文明。
其实,公交车让座折射的是公民的素质与道德。
为了了解到生活中公交车让座现象的比例,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3年8月16日。
三、调查地点:1路、2路、10路、16路公交车上。
四、调查人员:陈龙娇、代晓璇、苏亮东、鲁亚涛、王雅靓、高华、张瑜舒、齐肽、辛仪敏、艾梦圆、王颖。
五、调查对象:公交车上的全体乘客。
六、调查方法:分两组观察并记录全程中需要让座和让座的人数等,分析整理出所需数据。
七、调查过程经过短暂商议,我们分别从1路、2路、10路、16路公交车的起点站上车,到终点站下车。
七、调查结果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结论:八、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接受让座的大多数是老人,其余则是抱孩子的妇女、携带东西过多的人等,而让座的都是学生、叔叔阿姨以及二十多岁的青年。
所以我们推断,在公交上让座的多是青少年和中年人。
青少年正在校接受教育熏陶或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文化素养较高,道德观念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能够推己及人,有孝心和爱心。
但不让座的仍然居多,其中还是多为中年人。
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上比较拥挤。
偶尔有老人或妇女上车,而上班族却置之不理。
九、总结社会重视我们,我们也应该有着回报社会的强烈信念,一个人道德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小步,而整个民族的道德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公交车上的让座现象更加巩固了美德的根基,让公交车让座,成为一个文明国道德的桥梁,让它跨越整个社会!篇二:关于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公交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它方便了我们大家的出行。
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体现了这辆公交车所在城市的文明程度。
可以这样说,公交车部分的反应了这座城市中居民的大体素质。
公交车让座折射的是公民的素质与道德。
希望通过此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人对于公交车上让座这一问题的观点。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 2:实地采访三、调查时间: 2011年10月18日至 2011年10月28日四、调查内容:(一)【社会角度观察】:让座到底是义务,还是自觉?如果是义务,眼下的座位设计存在问题;如果不是义务,仅仅是自觉,那么,我们固然可以对让座给予赞赏,但对于不让座,也不应该给予鄙视。
自觉让座跟两种情况有关:一种是道德素质,另一种是具体情况。
不让座不全是道德素质不高的缘故,“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这样的理由未必荒唐。
如果我们真觉得不让座是多么接受不了的事情,那么不妨把让座变成义务。
在公交车座位的设计上明确“老弱病残孕”专座,或用醒目提示,或用醒目颜色,或用醒目设计,让其他乘客知道这些是专座,非特殊乘客不能坐,起码在特殊乘客上车的时候必须让座,把“我想让就让、不想让不让”的自觉,变成“必须让”的义务。
从社会对不让座的苛责来看,让座应当成为一种义务;但从公交车的设计来看,让座是一种自觉。
正是这样矛盾的现实,才使让座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我觉得,有必要明确让座到底是义务还是自觉。
如果是义务,就改进公交车座位的设计;如果不是义务,就请批评者闭嘴。
(二)【问卷调查】:关于“公交让座”行为的调查问卷1您经常坐公交车吗?(单选)a 经常b 偶尔c 没有2您有过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的经历吗?(单选)a 经常有b 偶尔有c 没有3你所选择的让座对象有哪些(多选)a 老人 b残疾人 c 儿童 d 孕妇 e 抱小孩的人f 病人4 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您会主动让座(多选)a 无论什么情况下b 自己比较方便时c 售票员要求下d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e 要帮助的人就长在我旁边时f 看情况5 如果你不想让座,会怎么做(多选)a 上车后直奔后排座位,尽量靠里坐b 低着头,做打瞌睡c 朝窗外看,装没看见d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6 如果在公交车上你自己没有座位,还会帮老弱病残孕寻找座位吗?(单选)a 会,我会友好地提醒有座位的人让座b 不会,让不让座是人家的自由c 视情况而定7 对于积极让座的人,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吗?(单选)a 应该b 不应该c 无所谓8 您觉得让座最能反应一个人的什么品质?(多选)a 善良b 正义c 尊老爱幼d 受过良好教育e 有教养f 助人为乐 h 其他9您觉得有必要向大家宣传让座这一美德吗?(单选)a 有必要b 没必要10 您觉得让座能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多选)a 人的品德高尚b 社会的和谐融洽c 社会素质的提升d 其他11 你认为应该用哪些媒介去宣扬“公车让座”这种道德风尚呢?(多选)a 广播b 电视c 计算机d 报刊e 其他12 假如公车上有老弱妇孺,你会主动提醒别人让座给那些老弱妇孺吗?a 会b 不会 c没必要13 你觉得当今人们的让座意识如何?a 很好b 较好c 差d 极差14 我国曾经大力宣扬“八荣八耻”,你觉得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公车让座”的意识吗?a 有b 一般c 没有15 假如你到了60岁,你还会给比你年龄还大的长辈让座吗?a 肯定会b 不一定c 肯定不会(三)【调查结果】认为有必要将此行为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占了半数以上,大多数人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让座意识变强,调查还发现,一般情况下,乘客上车会选择靠后的座位就坐,如果自己没有座位,帮老弱病残弱找座位的意识相对就薄弱。
如今非常支持大学生让座,这反应一个人善良、尊老爱幼,是有教养和助人为乐的体现。
所以,非常有必要向大家宣传这一美德,这折射的是人的品德高尚、社会的和谐融洽以及社会素质的提升。
绝大部分的群众认为应通过电视等媒介去宣扬“公车让座”这种道德风尚。
不过在主动提醒别人让座给那些老弱妇孺问题上犹豫的人不少。
通过调查,可见大学生的让座意识较好,受到了“八荣八耻”的影响。
(四)【访谈实录】成人:普遍情况下,三四十岁的妇女会让座,男士让座意识普遍要差。
学生:大人很少给老弱病残孕人群让座,孩子主要受到社会道德等因素影响,现在看来,小学生的让座意识强很多。
五、调查情况分析一提到“公交车上让座”就必然要引出“文明”、“雷锋精神”等话题。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的状态下,也不能一味的用“雷锋精神”来衡量现代的复杂多元。
“公交让座”也应该与时俱进。
一方面,有的人确实需要得到座位。
比如孕妇,他们本来就行动不便,应该得到特殊的关照。
况且,一个挺着肚子的孕妇不可能有事没事去挤公交车。
不管是为了将来的家庭生活,还是为了现在的工作,一个母亲不畏艰辛的奋斗形象,有理由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更何况区区一个座位。
同样的,那些为社会奉献余热的老年人,也应该得到年轻人让来的座位。
另一方面,有的人不应该得到座位。
比如面对压力十足、身心俱疲的中学生的那些红光满面的老人,赶早场买便宜鸡蛋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获得“早场奖励”的那些人。
再者,有些比较倔强,不服老的老人。
他们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可以以硬汉的形象挺立在这个时代。
如果给他们让座,有可能不仅得不到感激,还有可能被埋怨。
在这个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景仰与爱戴,应该驻留于理解与欣慰的眼神、简单而默契的动作中。
六、自我总结:在公交车上提倡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没错的,但是也应该同时提倡一下,让那些被让座的人,向给他们让座的人予以适当的感谢。
接受让座别接受的太理所应当,互相之间本来就没有长辈晚辈的关系,人家只是在公交车上不期而遇的陌生人,年轻人没有必然的、照顾陌生老人的义务,让座只是一种道德的具体体现。
因此,哪怕只是接受了一个让出来的座位,也是受了他人的恩惠,向给自己恩惠的人,向有道德的人表示感谢,对社会道德的提升,是一定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话又说回来,向给自己恩惠的人表示感谢,这何尝不是个人道德的另一种体现呢?只有以德报德,公交车上,才会更有德。
篇三: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乘坐公交车让座的调查报告调查小组组长:严秋文学号:201203034256 调查小组成员:朱志峰学号:201203034250 调查小组成员:罗丽婷学号:201203034219 执笔者:朱志峰学号:201203034250 内容摘要:本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数据等方法,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深刻剖析了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低下的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意见。
本小组衷心希望能通过这一调查报告,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带来进步。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公民道德;道德建设1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公交车又是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因此大力拓展公交车路线成为改善交通的重中之重。
不过,作为社会公德之一的公交车让座,却折射出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的水平低下的现象。
为此,本文尝试通过这个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地下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建议。
一、调查背景与现状2006年联合国公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的调查中,中国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位,这个结果不能说不让我们惊讶,但是在惊讶之余我们也应该承认,当代国人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确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差距。
例如。
在电视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让座后老人给予年青年红包,年老的给年轻人让座,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老人给小孩让座等等。
这些无不折射出当代国人公民道德现状。
二、调查对象与目的调查时间:2013年7月——8月调查形式:在线问卷调查对象:在线网友,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希望从被调查者中获知当代国人道德水平底下的原因。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找出当代国人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最后对症下药得出有效结论和提出建议。
三、数形结合说明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网友进行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总的来说,公交车让座情况良好。
35.48%的网友经常让座,38.71%的网友见到老弱病残孕者是让座,14.52%的网友偶尔让座,6.45%的网友有过一两次让座的经历。
由此可见,一方面政府社会的宣传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网友的道德素质较高。
不过,仍然有 3.23%的网友至今从未有过让座的经历,这表明社会上还有漏网之鱼,国人的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
以下图表是关于“您乘坐公交车时是否有让座的经历”问题上的数据统计。
2图1:关于“您乘坐公交车时是否有让座的经历”问题的调查调查表明,在被调查者中有46.77%的网友不让座的原因是自己不舒服,37.1%的网友不让座的原因是自己让座前已经有人让座了,这说明网友整体素质和社会公德的水平较高。
可是仍有3.23%的网友认为自己想做着不想站,3.23%的网友认为认识平等的没必要让座。
这也说明部分网友的让座意识薄弱,也就是理解认知能力不足,思考深度不够,道德判断能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