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保护焊电弧特性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保护焊电弧特性

(一)

1.1 什么是焊接电弧?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它能把电能有效而简便地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和光能。

定义:有焊接电源供给的,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与母材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称为焊接电弧。

1.2 焊接电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焊接电弧的基本特点为:

1)维持电弧稳定燃烧的电弧电压很低,只有10~50V。

2)在电弧中能通过很大电流,可从几安~几千安。

3)电弧具有很高的温度,弧柱温度是不均匀的,中心温度最高,可达到5000~30000K,而远离中心则温度降低。

4)电弧能发出很强的光。电弧的光辐射波长为(1.7~50)×10-7m。它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3个部分。

1.3 电弧由哪几部分组成?其特点是什么?

电弧是由3部分组成,即弧柱区、阴极区和阳极区,如图1所示。

1、弧柱区

弧柱区呈电中性,它是由分子、原子、受激的原子、正离子、负离子及电子所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子几乎相等,所以又称为等离子体。带电的粒子在等离子体定向移动,基本上不消耗能量,所以才能够在低电压条件下,传输大电流。传输电流的主要带电粒子是电子,大约占带电粒子总数的99.9%,其余为正离子。

因为阴极区和阳极区的长度极短,所以可以认为弧柱区长度为电弧长度。弧柱区的电场强度较低,通常只有5~10V/cm。

2、阴极区

阴极被认为是电子之源。它向弧柱提供99.9%的带电粒子(电子)。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对电弧稳定性影响极大。阴极区的长度为10-5~10-6cm,如果阴极压降为10V,则阴极区的电场强度为106~107V/cm。

3、阳极区

阳极区主要是接受电子,但还应向弧柱提供0.1%的带电粒子(正离子)。通常阳极区的长度为10-2~10-3cm,则阳极区的电场强度为103~104V/cm。由于阳极材料和焊接电流对阳极区压降影响很大,它可以在0~10V之间变化。例如当电流密度较大,阳极温度很高,使阳极材料发生蒸发时,阳极压降将降低,甚至到0V。

1.4 试述短路引弧法的原理及提高引弧成功率的方法。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都是利用短路引弧法进行引弧,钨极氩弧焊大都采用非接触引弧法,但也有采用短路引弧法。下面以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为例说明短路引弧法的原理。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引弧时首先送进焊丝,并逐渐接近母材,如图2所示。一旦与母材接触,电源将提供较大的短路电流,利用在A点附近的焊丝爆断,进行引弧。如果在B点爆断,则引弧失败。所以在A点爆断是引弧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A点还是在B点爆断主要是由于焊丝在该点附近产生电阻热的大小,也就是其接触电阻的大小。A、B两点的接触电阻如图3所示。B点为焊丝与导电嘴的接触处,其接触电阻R B 随时间变化很小,基本上不变。在A点却不同,A点为焊丝端头与母材的接触点。R A为接触电阻,在焊丝与母材接触瞬间R A为无穷大;随着短路电流的增加,A点迅速软化,使接触面积增加,于是R A急剧减小。可见,为确保引弧成功,希望短路电流增长速度di S/dt越大越好,R A衰减速度越慢越好。也就是在R A很大时,短路电流i S增加到较高的值,使得在A点发生爆断。

提高引弧成功率的方法如下:

1)提高短路电流增长速度di S/dt,主要是改善电源的工作状态。如整流焊机中往往利用电流电感调节焊机的动态特性,以便减小飞溅和改善成形,但是却降低了di S/dt,而降低了引弧功率。为此,在引弧时常常利用旁路电路将直流电感短接,而引弧成功后再将该电感接入。此处,当逆变焊机出现后,充分利用电子电抗器调节电源动特性,而选用很小的直流电感,所以勿需采用上述方法,都可以得到很可靠的引弧过程。

2)减小接触电阻R A的衰减速度。引弧时令焊丝送进速度慢一些,以便减小焊丝与母材的压力增长速度,R A衰减速度减缓。送丝速度太慢也不利,通常选用1.5~3m/min。引弧成功后,应立刻转换为正常送丝速度。

3)利用剪断效应引弧。一般情况下,焊接时都利用钳子剪断焊丝端头残留的金属熔滴小球,以利于引弧。但这样做很麻烦,所以现在许多气体保护焊设备增加了去球功能,也就是剪断效应。在焊接结束时,适当降低电弧电压和送丝速度,从而实现自动去球功能。

4)导电嘴磨耗较大时,将增大B点处的接触电阻R B,不利于引弧。为此应及时更换导电嘴。

1.5 试述高频高压引弧和高压脉冲引弧法的原理。

钨极氩弧焊时,主要采用高频高压引弧法或脉冲引弧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将钨极接近工件,但是不接触,它们中间留有2~5mm的间隙。这两种方法的电压都很高,达到2000~3000V。引弧时利用高压击穿电极与工件的空间,形成火花放电,在高压作用下,电弧空间形成很强的电场,加强了阴极发射电子及电弧空间的电离作用,使电弧空间由火花放电或辉光放电很快就转变到电弧放电。由于电弧放电时产生的高温,可以在低电压情况下维持电弧放电。这样就完成了引弧过程。引弧时需要高电压击穿电弧空间,为了安全而采用高频或脉冲电压。

1.6 何谓最小电压原理?

最小电压原理是电弧的一种特性,用以表征电弧的最小能量消耗的性能。大家知道,自由电弧是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气体放电现象,其导电截面可以自由扩大和缩小,也就是输入电弧的能量等于电弧散出的能量,于是表征电弧特性的各种物理参数,如弧柱直径(D)、弧柱温度(T)和弧柱电场强度(E)等都为确定值,其大小都遵循着能量消耗最小原则。

最小电压原理是:对一个轴线对称的电弧,在给定的电流和边界条件下,当电弧处于稳定状态时,其弧柱直径(D)或温度(T)应使弧柱电场强度(E)具有最小值。

利用最小电压原理可以解释许多电弧现象,例如当电弧被周围介质强迫冷却时(高速气流或环境温度降低),电弧将自动收缩其断面,使其电流密度升高,电场强度和电弧温度也提高。因为电弧的散热增加,要求电弧产生更多的热量给与补偿。电弧产热为IE,如果电流I不变,则E必定要增加。根据最小电压原理,电弧有自动使E增加到最小限度的倾向,也就是热损失最小的倾向。所以在电弧被冷却时,电弧将自动收缩到某一个直径,这时电弧电场强度E增加得最小。

1.7 何谓阴极斑点和阳极斑点?它们有什么特点?

阴极斑点的定义:电弧放电时,负电极表面上集中发射电子的光亮极小区域。

当阴极材料熔点、沸点较低,而且导热性很强时,即使阴极温度达到材料的沸点开始蒸发,此温度也不足以通过热发射产生足够数量的电子,阴极将进一步自动缩小其导电面积,直到在阴极导电面积前面形成密度很大的正离子空间电荷,形成很大的阴极压降值,足以产生强的电场发射,以补足热发射的不足,向弧柱提供足够的电子流维持电弧燃烧。此时阴极将形成面积更小、电流密度更大的斑点(该斑点的电流密度达106~108A/cm2)来导通电流,这种导电斑点称为阴极斑点。在用高熔点材料(W、C等)作阴极时,在小电流情况下,也可能产生上述的阴极斑点。当用低熔点材料(A1、Cu、Fe等)作阴极时,无论电流大小都可能产生阴极斑点。此时,阴极表面将由许多分离的阴极斑点组成斑点区,这些斑点在斑点区以很高速度跳动(其速度可达104~105cm/s)。形成新的阴极斑点应具有如下条件,首先该点应具有发射电子的条件(主要是场发射和热发射),其次是电弧通过该点弧柱能量消耗较小,也就是IEL C较小(I——电流,E ——弧柱电场强度,L C——弧柱长度)。总之阴极斑点的跳动,总是自动选择发射电子时消耗能量最低的点。如采用直流反极性焊铝时,阴极斑点有自动寻找氧化膜的倾向,如图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