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合集下载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归侨,侨眷及港澳台,外籍人口试点调查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归侨,侨眷及港澳台,外籍人口试点调查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归侨、侨眷及港澳台、外籍人口试点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为检验归侨、侨眷及港澳台、外籍人口在人口普查中的登记方式,调查表指标设置的可行性,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做准备,特进行本次试点调查。

二、调查范围本次试点调查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的开元街道进行。

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调查对象为2009年6月30日晚居住在本户,及2009年6月30日晚未居住在本户,但户口在本户的人。

包括:(1)中国大陆居民;(2)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地区居民;(3)外国人。

四、调查内容1、按户填报的有:户编号、户别、本户应登记人数、本户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本户住房建筑面积、本户住房间数等6项;2、按人填报的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出生年月、国籍、民族、是否归侨或侨眷、户口性质、户口登记地、调查时点居住地、离开户口登记地或来中国大陆时间、离开户口登记地或来中国大陆原因、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等14项。

五、调查标准时间本次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9年7月1日0时。

六、调查的组织实施1、调查的组织:本次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由福建省统计局和试点所在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调查方法:采取由调查员入户登记的方法。

3、调查员的选调:调查员要选择熟悉当地情况、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员担任。

4、调查的时间安排:(1)5月中旬确定调查点;(2)6月20日前将调查所需的各种物资运送到调查点所在街道办事处;(3)6月20日前完成调查员选聘;(4)6月22日进行调查员培训;(5)6月23—30日进行摸底工作;(6)7月1—10日进行入户登记;(7)7月11—12日进行复查核实工作;(8)7月13日开始数据编码、录入工作;(9)7月31日将录入结果报送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

(10)8月进行数据分析、试点总结。

七、数据处理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数据录入程序的研制,并组织数据录入工作。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三——摸底工作的问题解答一、普查员手里的《户主姓名底册》还有用吗?普查登记结束后《户主姓名底册》是否需要上报?答:有用。

在普查登记过程中,普查员会发现普查登记时的情况与摸底时记录在《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情况可能不一致。

不一致时,普查员除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普查表外,还要将新的情况记录在《户主姓名底册》上。

在普查登记过程中,普查员手里的《户主姓名底册》将不断更新。

因此,普查员手里的《户主姓名底册》非常重要。

普查登记和快速汇总结束后,普查员要将更新好的《户主姓名底册》逐级上报至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对《户主姓名底册》妥善保管,为下阶段数据开发做准备。

二、是否小区内每个住房单元都要在《户主姓名底册》上登记,新楼盘建筑物内只有少量人口入住,还有大量未售和已售但未入住的房子,是否只给有人居住的房屋户编号,其余大量空房户不给户编号?答:对。

按规定普查小区内的所有住房单元都要反映在户主姓名底册上,不管这些住房单元上是否售出,是否有人居住,是否是空房。

每个住房单元都要给房屋编号,没有普查对象的空房可以不给户编号。

空房要在备注栏注明。

三、人才交流中心等特大空挂户口集体户、整片动拆迁等编900以上编号的虚拟普查小区内的户是否要编制户主姓名底册?是否参加长表抽样?建筑物编号、房屋编号、户编号怎么编?答:编900以上编号的虚拟普查小区可按户籍资料或其他行政记录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以村级为单位,每个虚拟普查小区填写一行,仅需填写《户主姓名底册》中“本户地址”和“备注”栏。

“本户地址”栏填写虚拟小区代码;“备注栏”填写该虚拟普查小区的户数和户籍人数。

摸底结束后,连同其它小区的《户主姓名底册》和摸底数据一同上报。

虚拟小区的最大规模为4995人(999张表*5人)。

编900以上编号的虚拟普查小区内的户不参加长表抽样。

编900以上编号的虚拟普查小区的建筑物编号统一编写为“00”,不需填写房屋编号。

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人口排名

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人口排名

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人口排名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来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一、姓氏人口排名前100位:(一)人口在1500万人以上的姓氏1、李姓9,500万占7.9%;2、王姓8,892万占7.4%;3、张姓8,484万占7.1%;4、刘姓6,456万占5.4%;5、陈姓5,436万占4.5%;6、杨姓3,696万占3.1%;7、赵姓2,748万占2.3%;8、黄姓2,676万占2.3%;9、周姓2,544万占2.3%;10、吴姓2,460万占2%;11、徐姓2,000万占1.7%;12、孙姓1,848万占1.54%;13、胡姓1,572万占1.31%; 14、朱姓1,512万占1.26%;(二)人口在1000—1500万人之间的姓氏15、高姓1,452万占1.21%;16、林姓1,416万占1.18%;17、何姓1,404万占1.2%;18、郭姓1,382万占1.15%;19、马姓1,260万占1%;20、罗姓1,032万占0.86%;21、梁姓1,008万占0.84%;(三)人口在600—1000万人之间的姓氏22、宋姓972万占0.81%;23、郑姓936万占0.78%;24、谢姓864万占0.72%;25、韩姓816万占0.68%;26、唐姓780万占0.65%;27、冯姓768万占0.64%;28、于姓744万占0.62%;29、董姓736万占0.61%;31、程姓689万占0.57%;32、曹姓684万占0.57%;33、袁姓658万占0.54%;34、邓姓648万占0.54%;35、许姓650万占0.54%;36、傅姓614万占0.51%;37、沈姓600万占0.5%; 38、曾姓600万占0.5%;(四)人口在300—600万人之间的姓氏39、彭姓588万占0.49%;40、吕姓564万占0.47%;41、苏姓564万占0.47%;42、卢姓562万占0.47%;43、蒋姓562万占0.47%;44、蔡姓552万占0.46%;45、魏姓540万占0.45%;46、贾姓504万占0.42%;47、丁姓504万占0.42%;48、薛姓504万占0.42%;49、叶姓504万占0.42%;50、阎姓492万占0.41%;51、余姓492万占0.41%;52、潘姓492万占0.41%;53、杜姓480万占0.4%;54、戴姓468万占0.39%;55、夏姓468万占0.39%;56、钟姓462万占0.38%;57、汪姓456万占0.37%;58、田姓456万占0.37%;59、任姓456万占0.37%;60、姜姓444万占0.36%;61、范姓432万占0.36%;62、方姓430万占0.36%;63、石姓420万占0.35%;64、姚姓420万占0.35%;65、谭姓409万占0.34%;66、廖姓408万占0.34%;67、邹姓396万占0.33%;68、熊姓384万占0.32%;69、金姓378万占0.32%;70、陆姓372万占0.31%;71、郝姓360万占0.3%;72、孔姓349万占0.29%;73、白姓348万占0.29%;75、康姓336万占0.28%;76、毛姓324万占0.27%;77、邱姓324万占0.27%;78、秦姓314万占0.26%;79、江姓313万占0.26%;80、史姓300万占0.25%;81、顾姓300万占0.25%;82、侯姓300万占0.25%;(五)人口在300万人以下的姓氏83、邵姓293万占0.24%;84、孟姓288万占0.24%;85、龙姓288万占0.24%;86、万姓288万占0.24%;87、段姓276万占0.23%;88、雷姓271万占0.23%;89、钱姓264万占0.22%;90、汤姓232万占0.19%;91、尹姓228万占0.19%;92、易姓228万占0.19%;93、黎姓226万占0.19%;94、常姓221万占0.18%;95、武姓216万占0.18%;96、乔姓216万占0.18%;97、贺姓216万占0.18%;98、赖姓216万占0.18%;99、龚姓205万占0.17%;100、文姓204万占0.17%。

淳人普办[2010]34号关于上报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最终数据的通知

淳人普办[2010]34号关于上报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最终数据的通知

淳人普办〔2010〕号
关于上报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最终数据的通知
各乡镇、青溪新城人普办:
根据市人普办《关于上报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最终数据的通知》(杭人普办〔2010〕95号)要求,各乡镇、青溪新城人普办要对户主姓名底册进行再一次完善,并上报户主姓名底册最终数据。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要求
目前,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登记、复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各乡镇、青溪新城人普办必须根据普查表的有关信息及时修改和完善户主姓名底册,并在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辅助程序中修改录入;户主姓名底册的相关数据要与普查表的快速汇总数据进行比对,如发现有差异,要再次查明差异原因,进行修改、完善和程序录入,直到数据比对相互衔接为止。

二、上报内容
各地开列到户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信息。

三、上报时间
2010年11月25日17时前。

四、上报方式
1、上报格式:将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辅助程序转出的.RK格式上报。

2、上报方式:党政网县人普办收发室
3、上报名称:乡镇名称命名。

如有不明事项,请与县人普办各片联络员联系。

淳安县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九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8:36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1年5月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

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 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51.6%;女性为94 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下降为106.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 4岁的人口为162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
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
仅供汇总使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号:
制 表 机 关: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

号:
国统字 (
)
本户地址:
县( 市、区)
乡( 镇、街道)
数:


人 人


建筑物编号
H5.本户住房建筑面积

_____
H6.本户住房间数 (不包括厨房、平过方道米、厅)

R1.姓名
每个人都
R2.与户主 关系
R3.性 别
R4.出生年月
R5.民族
R6.普查时点居住地
0. 户主 1. 配偶 2. 子女 3. 父母 4. 岳父母
或公婆 5. 祖父母 6. 媳婿 7. 孙子女 8. 兄弟姐妹 9. 其他
县(市、区)
1. 没有离开户口 0. 务工经商
登记地→ R10 1. 工作调动 1. 农 业
2. 半年以下
2. 学习培训
3. 半年至一年
3. 随迁家属 2. 非农业
4. 一年至二年
4. 投亲靠友
5. 二年至三年
5. 出差
省(区、市)
6. 三年至四年 7. 四年至五年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五年至六年
R8.离开户口登 记地时间
6周岁及以上 (2004 年10月31日以 前出生 ) 的人填报
R9.离开户口登 记地原因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9日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境外”是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本表全国合计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

[4]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国合计常住人口(包括现役军人和难以确定常住地的人口)的比重。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第六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户主姓名底册
________县( 市、区)_________乡(镇、 街道)_________普查区 __________普查小区





筑房
户物 屋
编编 编
户 号号 号
本户地址
户主姓 名
户口 在本
村 (居 )委 会人

摸底时住在本户的人数
户口在其 其中:离 其中:户 他村 开户口登 口登记地
(居)委 记地半年 在省外人 会人数 以上人数 数
户口 待定 人数
1 23 4
5


6
78
9
10
11
12
现居住 在本村 其他普 查小区 的人数
13
本户户籍人口中
离开本村 离开本村 (居)委 (居)委 会不满半 会半年以 年人数 上人数
14
15
其 中: 现在 省外 人数
16
2009.-11.1 2010.10.31 出生 死亡 人数 人数
本户港、 澳、台及 外籍人数
17 18

预约 上门 时间
20
备注 21
逻辑关系:摸底时住在本户的人数(7)=(8)+(9)+(12) 本户户籍人口=(8)+(13)+(14)+(15) 本村(居委会)户籍人口=(8)+(14)+(15)
普查区人口普查小组负责人____________
生日的尾数_________ 普查员(签字):__________日期:2010年10月_____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2010年08月04日浏览次数:1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关于普查登记时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填写相关问题的说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

每个普查对象要在现住地进行登记,属于人户分离的,同时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按照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实际所在普查小区和建筑物,填写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

对一些特定人口群体(武警、服刑、劳教人员及大规模户口空挂人员),登记时的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需要特殊处理。

现就相关问题具体说明如下:(一)各地在组织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和名称地址代码清单的确定工作时,暂无需考虑特定人口群体。

要按照“有实际地域和地域完整覆盖”的原则,依据除特定人口群体之外的普查对象的规模与分布,划分普查小区。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核实确定的普查区名称地址代码清单以及实际划分的普查小区个数,统一整理、生成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文件(标准地址码库),供登记填表使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

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0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00普查小区、第801普查小区。

(三)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县级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

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5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50普查小区、第851普查小区。

(四)在户籍地登记人户分离人口时,对大规模连片拆迁区域内户口未迁的户籍人口,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集中管理的空挂的大集体户人口,由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经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核准后,登记时均填写普查表短表,并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乡级区域的相关普查区中,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标准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标准版)

R7.户口登记地 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4.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户口待定→R11
R12.受教育 程度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出生于: ______年
2. 女 ______月 族
R9.离开户口 登记地原因
6周岁及以上(2004年11月 以前出生)的人填报 R10.户口 R11.是否 性质 识字 1.农 业 2.非农业 1. 是 2. 否
R1.姓名
R4.出生年月
R5.民族
R6.调查时点居住地 1.本普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本乡(镇)其他村(居)委会 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5.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6.港澳台或国外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学习培训 4.随迁家属 5.投亲靠友 6.拆迁搬家 7.寄挂户口 8.婚姻嫁娶 9.其他
1.农 业 2.非农业
1. 是 2. 否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超过五人的户,从第2张普查表起,户记录只填写“H1.户编号”)
省(区、市) 地(市) 县(市、区)
1. 没有离开户口 登记地→R10 2. 半年以下 3. 半年至一年 4. 一年至二年 5. 二年至三年 6. 三年至四年 7. 四年至五年 8. 五年至六年 9. 六年以上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学习培训 4.随迁家属 5.投亲靠友 6.拆迁搬家 7.寄挂户口 8.婚姻嫁娶 9.其他
2. 女 ______月 族
1.本普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本乡(镇)其他村(居)委会 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5.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6.港澳台或国外

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情况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情况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主要人口指标要实行全过程监控:户口整顿、摸底和正式登 记、复查。 每一环节都要善于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
10、普查区域划分,绘制普查区及普查小区地图, 录入上报地址码 ★普查区域划分:市、镇级、普查区、普查小区人口普查地理
区域与同时期国家法定行政区划一致。 人口普查地图:市级、镇级、普查区和普查小区 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地图要交上级普查机构,作为质量检查的 重要依据。
9、户口整顿 ★积极参与、协调;掌握户口整顿结果:户籍人口、流动人
口、出生、死亡人口、入户登记表。
★ 特别关注几个主要指标:死亡未销户、迁出未销户、未落
常住户口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数(县内、县外 市内、外市、外省)、居住本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人口(县内、县外市内、外市、外省)、居住本地,离开户 口登记地不到半年人口(县内、县外市内、外市、外省)。 户口整顿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第一次获得详细入户资料,对 于这项工作要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其成果。 户籍人口是人口普查登记和判断常住人口的基础性参考资料。
摸底、登记和复查。 问题到登记和复查阶段才发现很可能在时间上无法 、入户登记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建立机构、普查经费预算
★建立机构时间要求:村级 5月份前 ★加强基层普查机构的协调能力 : 组织入户;资料收集。 ★外籍人口多的地区还要考虑外语沟通问题。 2、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图)
2、 复查 11月11---15日
切实解决现场登记存在的问题,不要将问题带入下一阶段工作。
3、对登记资料进行质量验收 11月16---25日 ★日常质量控制 。市镇人普办要设立质量控制组。
★质量验收:2000年人口普查,每个普查区抽1个普查小区;要
求7个指标同时合格。总人口差错率、净差率、出生、死亡 人口差错率、总记录差错率、性别和年龄差错率。

人口普查表填写说明

人口普查表填写说明

一、普查表的种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以下简称境外人员普查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0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

(二)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和境外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九)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

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普查对象具体是指普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

即201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口和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人口。

分为两种情况:1.2010年10月31日晚住在本普查小区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包括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口,也包括户口在外村(居)委会的人口。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均普查登记。

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居住地进行登记,填写境外人员普查表。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_人口金字塔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_人口金字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2.备注栏中可注明全户外出、全户港澳台或外籍人口、空户、寄挂户、集体户、登记期间计划外出、非居住用建筑物等。

本普查区确定长表抽样随机起点的指导员(签字): 生日的尾数: 普查员(签字): 本普查小区共 页,本页是第 页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注:1.(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4)≤(9)+(10)+(11);(25)≤(9)+(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