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姓名: ____________

(一)汗水浇灌成功的出路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句名言: ①“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是对成功之路的高度概括。然而, 这么多的汗水, 都洒在了攀登“顶峰”的路上吗?不尽然,事实上, 所有成功者无不在寻找② “路口”的过程中洒下了大量汗水。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 有一次从梯子上摔下来, 人们惊慌失措地跑向爱因斯坦, 可谁想到, 爱因斯坦已经完全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正思考着另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笔直地摔下来?哦, 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这一小小的事故, 为他研究③ “广义相对论”带来了很大启发。

也许你同时想起了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 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吧?这三个故事有个共同点, 就是有人能对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进行思考, 从而有了重大发现和发明。这三个主人公都被后人称为“科学巨匠” , 他们是否天生运气好呢?

一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男孩来找空军上将, 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上将没有回答他, 而是带他一起去郊游。回来后他对男孩说: “我发现四件小事会妨碍你成为飞行员: 一是你只知道敲门, 没发现有门铃; 二是你在车站忘记了车票搁在哪里; 三是由你做记录时, 你不确定是否带了铅笔; 四是你把我家门牌号记错了。你说人们会把一

架飞机交给一个这样的④‘细心人'吗?”

事实证明,从偶然中发现真理的科学家们并不是运气好, 大自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潜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 , 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1. 文中标序号的引号的用法分别是:①;②;③; ④ 。

A.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 表示特殊含义

C. 表示讽刺或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2. 短文第1自然段中,“顶峰”的意思是,“路

口”的意思是。

3. 用“ ”画出文章的观点。与这句话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B. 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迷信权威。

C.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D.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4. 短文为了说明观点,选择了两类事例,一类是正面的,一类是反面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 并在括号里用“正”“反”注明它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事例 1:

( 事例 2:

( 事例 3:

( 事例 4: ( (二)怀疑与学问 ( 节选)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

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 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辨别”三步 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 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要 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 不打折扣地承

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 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 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 一切学问才会进步。 许多大学问家、 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 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 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

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 不 但对于流俗传说, 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常 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 都是

这样产生的。 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 那就没有新问 题,没有新) ) ) )

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下列是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 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3. 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5.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1.A B D C

2. 研究的成果研究的问题

3. 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潜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 , 从而踏上成功之路。A

4. 事例1:爱因斯坦不顾从梯子上摔下来的疼痛, 一心思考笔直摔下的原因, 有了新的发现。(正)

事例2: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正)

事例3: 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正)

事例4: 男孩因为不细心而不能做飞行员的故事。(反)

(二)、1.C 2. 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3. 选择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4. 后两句是正面说理,前

两句是反面说理。5. 一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