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8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课件选修5
合集下载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课件中图版选修5
,特别是河
的地区。
点拨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
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自主学习区
思维活动 2.为什么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台风眼为 什么无风? 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力”,而不是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答案
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
台风
风暴潮
32 印度洋 (3)主要影响地区:太平洋、 ○
、西北大西洋沿
岸地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 严重的三个国家。
自主学习区
3.海啸
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 33 (1)定义:由○
34 滑坡 等引起的巨浪。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的国家。 35 (2)主要影响地区:○
自主学习区
(3)台风 a.定义: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⑲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2
级及其
以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外围:云壁高耸,风狂雨暴 b.天气状况 台风眼内:云消风息
自主学习区
2.旱灾 (1)定义:指土壤⑳ 水分 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成因: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3)多发地区: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
气温 骤降,伴有大风、雨雪和霜
冻等,有时还会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自主学习区
4.洪涝灾害
25 中低纬度 地区,主要是亚热 (1)从气候因素看,集中在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本章整合课件湘教选修5湘教高二选修5地理课件
(2)乙图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 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
2021/12/11
第十一页,共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本章整合(zhěnɡ hé)。对冷冻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预报,建设温室大棚,在冷空气来临前增加烟雾、浇水 提高土壤水分等。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例2】 读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图甲)、
2021/12/11
第十页,共十二页。
123
解析: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引起受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kěyǐ)看 出,乙图中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 洪水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021/12/11
第八页,共十二页。
123
3.洪涝灾害形成条件分析思路
在区域图中,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一般可采用以下三步。 (1)根据气候看降水。 由图示区域位置或其他条件判断出该区域气候类型,进而判定降水特征,
是全年分配均匀还是季节分配相对集中。
(2)根据地形(dìxíng)看汇水。 等高线稀疏,地势低平地区易积水,排水不畅。 (3)根据水系看排水。 如果水系排水条件好,则不易形成洪灾。
雾、浇水提高土壤水分等。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 (2)原因: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shānkǒu),风力大。 措施:加强天气预报和监测;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保温作用;温室大棚,保温作用;增 加烟雾,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 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
2021/12/11
第十一页,共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本章整合(zhěnɡ hé)。对冷冻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预报,建设温室大棚,在冷空气来临前增加烟雾、浇水 提高土壤水分等。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例2】 读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图甲)、
2021/12/11
第十页,共十二页。
123
解析: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引起受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kěyǐ)看 出,乙图中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 洪水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021/12/11
第八页,共十二页。
123
3.洪涝灾害形成条件分析思路
在区域图中,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一般可采用以下三步。 (1)根据气候看降水。 由图示区域位置或其他条件判断出该区域气候类型,进而判定降水特征,
是全年分配均匀还是季节分配相对集中。
(2)根据地形(dìxíng)看汇水。 等高线稀疏,地势低平地区易积水,排水不畅。 (3)根据水系看排水。 如果水系排水条件好,则不易形成洪灾。
雾、浇水提高土壤水分等。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 (2)原因: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shānkǒu),风力大。 措施:加强天气预报和监测;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保温作用;温室大棚,保温作用;增 加烟雾,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件 湘教版选修5
课前预习·巧设计
设计一 设计二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知识点一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二
创新演练·大冲关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能结合实例判断自然灾害,并阐述其主要特
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
(1)概念:危及人类 生命财产与 生存条件 的现象和过程。
时间2012年3月14日17时08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 生里氏6.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多年统计,日本平 均每天发生4次有感地震,每年有一次里氏6.5级的地震,每 10年有一次里氏7.5级的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里氏8级以
上的地震。地震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破坏,1923年9月1日发
生的关东地震,造成东京、横滨一带14万人死亡或失踪,同 时地震引发的火灾更是烧死了许多人。
6.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区域性、频繁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危害的严
重性和不可避免性等特点。
1.概念 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基本属性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
)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该示意图所反应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A.区域性 C.周期性 [解析] B.联系性 D.不可避免性
(
)
本题组主要考查堰塞湖的形成原理及自然灾害特
点的判断。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
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设计一 设计二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知识点一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二
创新演练·大冲关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能结合实例判断自然灾害,并阐述其主要特
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
(1)概念:危及人类 生命财产与 生存条件 的现象和过程。
时间2012年3月14日17时08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 生里氏6.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多年统计,日本平 均每天发生4次有感地震,每年有一次里氏6.5级的地震,每 10年有一次里氏7.5级的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里氏8级以
上的地震。地震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破坏,1923年9月1日发
生的关东地震,造成东京、横滨一带14万人死亡或失踪,同 时地震引发的火灾更是烧死了许多人。
6.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区域性、频繁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危害的严
重性和不可避免性等特点。
1.概念 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基本属性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
)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该示意图所反应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A.区域性 C.周期性 [解析] B.联系性 D.不可避免性
(
)
本题组主要考查堰塞湖的形成原理及自然灾害特
点的判断。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
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课件中图版选修5
探究(tànjiū)
探究
一
(tànjiū)二
探究 (tànjiū)
三
2.自然灾害的双重性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
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
存环境产生危害。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
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例如,降水
结合材料探究: 材料中描述的两次火山喷发是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提示:前者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后者是自然灾害,既以自 然异常变化为诱因,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第十三页,共37页。
探究 (tànjiū)一
探究(tànjiū) 二
探究 (tànjiū)
三
1.自然灾害三要素
●名师精讲●
第十四页,共37页。
第九页,共37页。
一二三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具 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提示:原因是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通常需要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 转的。
第十页,共37页。
一
二
三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
1.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具有区域性特征。 4.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探究(tànjiū) 一
探究(tànjiū) 二
探究 (tànjiū)三
2.财产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 后性和隐蔽性,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但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往往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pt课件1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 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 产损失。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 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 成机制。
•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 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课堂小结】
自 然
自然灾害
灾
害
及
其
影 响
自然灾害 的影响
定义
灾害 事件
自然 异变
受灾体
灾情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资源与环 境破坏
危害程度 地域差异
谢谢!再见!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 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 重的放射病。
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 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 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 产损失。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 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 成机制。
•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 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课堂小结】
自 然
自然灾害
灾
害
及
其
影 响
自然灾害 的影响
定义
灾害 事件
自然 异变
受灾体
灾情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资源与环 境破坏
危害程度 地域差异
谢谢!再见!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 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 重的放射病。
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 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ppt
答: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 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 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 木,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 瓦木等财产损失。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 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 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 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 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 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 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 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 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 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 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 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 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冰雪灾害
一、自然灾害
1、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 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 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三者的共同作用。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 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 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 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 木,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 瓦木等财产损失。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 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 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 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 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 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 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 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 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 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 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 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 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冰雪灾害
一、自然灾害
1、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 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 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三者的共同作用。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 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章末整合课件 湘教版选修5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教材P18 活动探究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
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本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
专 题
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环太
栏
目 平洋地区正处于板块边界地带,所以多地震。
开
关
3.(1)伊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处于亚欧
第二页,共19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教材P5 活动探究 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
(1)地形:河口三角洲地形,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本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当
专 题
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且势力强大时会造成洪涝灾害。
栏
目 开
(3)河流:流经该国最大的河流是恒河。河流纵横,降水
本
专 题
2.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
栏
目 开
教材P17 活动思考
关
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第十二页,共19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教材P17 活动探究
1.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2.九州岛和北海道。
本
专
3.A、B两地震级相同,A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
题
栏 目 开 关
第十三页,共19页。
本
专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题栏 源自 开 关第五页,共19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教材P7 活动探究 1.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
本 射的热量减少将导致寒冷。
专 题
2.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课件中图版选修5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 _自__然__资__源__与__环__境___遭受破坏的程度。 2.灾情表现:人员伤亡、_财__产__损__失___、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 坏。
【合作探究】 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6 年 4 月 16 日,厄瓜多尔发生 7.8 级浅源型强震,造成至少 233 人遇难,500 人受伤。地震导致该国首都基多房屋垮塌、桥 梁损毁、交通受阻、大面积断电,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材料中所描述的地震是自然灾害吗?简述判断的理由。 (2)除材料中描述的影响外,地震还有哪些影响? (3)直接经济损失一定大于间接经济损失吗? (4)不同人群在同一自然灾害中的伤亡情况相同吗?
提示:(1)是。理由:有致灾因子(岩石圈的异变活动)和受灾客 体(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灾区人员心理和精神创伤;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3)不一定。在有些灾情报告中,只涉及了直接经济损失,对间 接经济损失没有计量,因为间接经济损失只有经过一段时期以 后才能显现。但这并不等于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 于间接经济损失,恰恰相反,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 济损失。 (4)不相同。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 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 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不同人群的伤亡情况是不同的。
2.读教材 P9“阅读”,探究下列问题。 暴雨之后,在平原和山区各会出现怎样的灾害链? 提示:暴雨过后,在平原地区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在山区, 经常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读教材 P10~11“案例研究”,探究下列问题。 (1)从印度洋大海啸所造成的重大损失中,体会自然灾害的特点。 (2)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你看到、听到了哪些防灾减灾的经验 和事例?对你有哪些启示? 提示:(1)从印度洋海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灾害的 严重危害性、发生时间和过程的突发性、种类和频率的区域性 以及连锁发生的特点。 (2)本探究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要求同学们积极查找资料,并 组织起来进行讨论。
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湘教版选修5高中地理课件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指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 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 地震 1.定义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 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 地震的危害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 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之间成为一片废墟,死亡人数 24.4万之多。重伤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人民币。
1555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83万。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0万。
四百多年来,三次大的地震中国就损失130多万人。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 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 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周期性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 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危害:伴随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现象,引起洪涝, 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
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探究活动】 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 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震多发生在台湾省以及西
课 时
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在西南地区;
栏
目 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风暴潮分布在东部沿海地
开
关 区,病虫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农耕区。
教材 P14 “读图”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 —喜
马拉雅一线、东非大裂谷及大洋海岭附近。
山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洪涝。
本 课
教材 P11 “复习题”
时 栏
1.自然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如
目
开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如台风、
关
干旱、寒潮、洪灾、涝灾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
海冰等;生物灾害,如蝗灾、鼠灾等。
教材详解区
2.(1)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往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网络构建区
章末整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网络构建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教材 P4 “探索”
本 课
所列现象中,1、2 不是自然灾害;3、4 属于自然灾害。
时
栏
教材 P5 “思考”
目
开 关
自然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几种以
外,火山喷发、霜冻、冻雨、龙卷风、海冰等属于自然灾
频发,且多为发展中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
本 课
洋洲、欧洲损失最轻,原因是这些大洲自然灾害较少,且
时 栏
多为发达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23 “复习题”
1.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
本 课
拉雅地震带上;干旱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热带气旋主
时 栏
害。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霜冻、冻雨、龙卷风属于气
象灾害,海冰属于海洋灾害。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8 “思考” 如下表所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 P9 “思考”(上)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
布,河流的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9 “思考”(下) 平原地区:暴雨—洪涝—流行性疾病。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16 “读图”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有中国东南沿海、印
度和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
本 课
教材 P18 “思考”
时
栏
由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
目
开 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关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23 “思考” 非洲、亚洲造成损失最重,原因是这些大洲自然灾害
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 2010 年 1 月 12
本 日发生在海地的大地震造成 23 万人死亡, 5 万人失踪,经
课
时 济损失达 10 亿美元。
栏
目 开
(2)自然灾害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关 之分。如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干旱灾害具有渐发性。
教材详解区
(3)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具有区域性特征。
排放大量的人为热容易诱发城市上空的强对流天气,城市
本
课 时
中工业企业众多,排放大量的烟尘,增加了凝结核,水汽
栏
目 容易凝结,再加上城市硬化的地面不利于雨水的下渗以及
开
关 城市的排水能力低,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这些都是人为原
因导致的结果。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27 “思考”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暴雨、干旱、洪涝、暴风雪、龙
要发生在北半球的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
目
开 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五个海域,以及南半球的南太平洋西
关
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三个海域。
教材详解区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主要自然
灾害如下表所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教材 P24 “探索”
如海啸、台风发生在沿海地区,火山、地震一般发生在板
块交界处,凌汛发生在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有结
本
课 冰期的河段。
时
栏 目
(4)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如地震可能引发滑
开 关
坡、海啸、火灾等自然灾害。
教材详解区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教材 P12 “探索”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是旱灾多发区;洪涝集中在长
卷风等自然灾害。本案例研究主要是让我们明确全球气候
变化对中国各地区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教材 P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题”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夏季某些地区出现暴雨的强度、频率增加,冬季
本
课 时
出现的冻雨天气,有些地区出现的极端干旱天气等。
栏
目
2.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开
关 控制 CO2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25 “思考” 城市多发暴雨灾害主要是人为原因,因为城市中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