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五篇】

【导语】茨威格以他⾼超的语⾔功⼒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悉⼼揣摩作品的描述⼿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 积累字词 2. 学习并掌握⽂中⽐喻和夸张的运⽤,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中⽐喻和夸张的运⽤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的认识。

教学⼿段:⾃主、合作、探究 第⼀课时 ⼀、⾃由交流: 以四⼈⼩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

⼆、教师⼩结并导⼊: 托尔斯泰是⼀位⽂学巨匠,创作了世界⽂学中第⼀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量的⽂学作品,题材⼴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

托尔斯泰⼀⽣都致⼒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场上来,强烈反对⼟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个⼩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 黝⿊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低眉⼴袤⽆垠 2、解词: 器宇、鹤⽴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低眉、诚惶诚恐、⽆可置疑、黯然失⾊、⼴袤⽆垠 四、研读课⽂,品味语⾔、理解⼈物形象: (⼀)研读课⽂第⼀⼩节: 1、师范读课⽂,请同学们注意读⾳和句⼦中的停顿。

2、请⽣齐读课⽂ 3、思考:这段⽂字写了托尔斯泰哪⼀⽅⾯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量⽐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鬈、颔首低眉、粗制滥造”等字词。

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4、通过学习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懂得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透视托尔斯泰深邃丰富的精神世界。

难点: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速度浏览法圈点批注法启发引导法点拨讲解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要设计好导语)二、检查预习,疏通障碍。

读准加点字并了解四字成语的意思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锃亮颔首低眉粗制滥造三、跳读课文,读懂人物1.作者是怎样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的?在课文哪些句段?(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2、托尔斯泰外貌上难道没有闪光点吗?同学们帮老师找一找。

明确:目光目光有什么特点,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1)写犀利目光。

(2)写目光蕴情丰富。

(3)眼睛有威力。

3、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折射出他灵魂的高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欲扬先抑。

4、正是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我们展示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作为文坛泰斗的他,有哪些文学成就?让同学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和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实际主义标志”。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积累丰富的词语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2、理解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3、强化语言品味,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积累词句;2、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修辞;【教学难点】深化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屡次在自己的庄园进展改革,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他____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间隔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

我们曾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理清构造第一局部〔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局部〔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品味语言〔小组合作交流〕1、划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化印象的句子,试作点评:〔要求反复诵读〕2、班中交流:学生点评、交流,完成对语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领会。

老师引导学生整理、升华。

⑴体会容貌特征:须发──浓密:“植被多于空地”“热带森林”“滔滔白浪”;长相──平庸、丑陋、粗俗:“低矮的陋室”;〔眉毛、鼻子、额头、皮肤、耳朵、嘴唇……〕表情──忧郁、愚钝:“禁锢思想的囚牢”。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案【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

这个单元文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艺术表达颇具特色。

本文同时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 品味语言,多角度感知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第一,以文本为桥梁,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对托尔斯泰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去主动阅读托尔斯泰。

这样定位的理由在于文本的特殊性。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物塑造缺乏人物描写的常用手法——具体生动的事件。

初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还有一定难度。

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辞彩华丽,从相对独立的句子来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从全篇来看表达上稍显拖沓累赘,并非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

所以,与其让学生欣赏语言中的众多的修辞手法,不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验语言精华进而感受人物神采。

第二,以朗读文本和背景资料多角度了解托尔斯泰。

由于文本故事性不强,教师最可以挖掘和凭借的优势是文本语言的散文化韵律化。

另外,《列夫·托尔斯泰》中费解的难句较多,这需要背景资料的补充。

所以,与其靠教师辛勤讲解,还不如通过动人的故事的诵读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一、初识托尔斯泰1.导入: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

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请转变角色,我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罗斯文学青年,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粉丝”。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教案教案标题: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背景和作品;2. 分析和解读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生平和背景;2. 选读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3. 分析和解读选读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其他资源介绍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生平和背景,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主体:2. 分组阅读和讨论选读作品的章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

3. 引导学生分析选读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或其他形式进行。

拓展:4.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

总结:5.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6. 设计一些评价活动,如小组展示、写作或问答等,评估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传记和相关文献资料;2. 选读作品的文本或摘录;3. 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思想碰撞。

2.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选读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资源、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兴趣。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互相启发和补充彼此的观点。

3.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其他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2. 评价学生在写作或问答活动中对选读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 回顾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总结和评价。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第一至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和宗教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的概述和分析3. 托尔斯泰的思想特点:东正教信仰、道德观念、人类和解等4. 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托尔斯泰的思想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托尔斯泰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2. 托尔斯泰思想深度的理解和把握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分析其思想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问题和思想。

3. 阅读法:布置相关作品和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六、教学步骤: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对托尔斯泰有初步的了解。

2. 分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

3. 讲解托尔斯泰的思想特点:东正教信仰、道德观念、人类和解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和宗教等问题。

4. 讨论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其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5. 通过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和相关文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托尔斯泰思想特点的把握和思考。

3. 学生对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相关书籍: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集、传记等。

2. 网络资源:关于托尔斯泰的介绍和分析文章。

九、教学时间:第一章: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章:《战争与和平》等内容概述和分析教学时间:3课时第三章:托尔斯泰的思想特点:东正教信仰、道德观念、人类和解教学时间:2课时第四章: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时间:1课时第五章: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和相关文章教学时间:3课时十、教学总结: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能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把握其思想特点,认识到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课题《列夫·托尔斯泰》执教:蔡合良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能力目标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4.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5.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6.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1分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杰作。

在茨威格教材的《战争与和平》单元中,学生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2. 对《战争与和平》中主要人物、事件、思想进行深入分析;3. 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技能,如阅读理解、文献分析、写作等;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2. 深入阅读并分析《战争与和平》的文本;3. 学习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4. 掌握写作技巧,如写作计划、文献引用、论述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讲解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思想,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 阅读法:通过深入阅读小说,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写作法:组织学生针对小说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1. 教师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了解其文学贡献和思想影响;2. 引导学生阅读茨威格教材中有关托尔斯泰的内容,了解其最著名的作品;3. 学生自主查阅托尔斯泰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其人生和创作的细节;4.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让学生了解其文学特点和社会意义。

【第二课】阅读和分析《战争与和平》1. 教师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小说《战争与和平》,并介绍其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2. 学生阅读小说第一章,掌握人物关系和背景;3. 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4.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阐述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教案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了解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我说一下这位作家的信息,大家猜一下他是谁?他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写了很多为世人所喜爱的作品,主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大家猜的出来他是谁吗?那大家再来猜一下这位大文豪的长相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托尔斯泰。

2.熟读课文,积累并掌握重点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1.划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你不懂的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大体能够分为几个部分?1.学生提问,不懂的其他人解决。

随后老师解决。

写黑板上。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解释下列词语。

胡髭(zī) 长髯(r2n) 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ɡù) 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òu)粲(c4n)然盎(4nɡ)然2.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精读1-5自然段学生轮读1-5.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来刻画托的外貌的?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平平 5-拜访者的态度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及其作品《三作家》。

2. 使学生掌握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通过比较阅读,分析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描写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习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感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茨威格及其作品《三作家》简介。

2.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描写和评价。

4. 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描写和评价,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感悟人生价值。

四、教学方法1. 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描写和其他作家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 案例分析法:以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例,深入剖析其人道主义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茨威格及其作品《三作家》。

2. 第二课时: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第三课时:分析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描写和评价。

4. 第四课时:深入剖析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5. 第五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茨威格描写和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茨威格《三作家》原著或相关选段。

2.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资料。

3. 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描写和评价的文章。

4. 批判性思维引导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

5. 人道主义精神相关哲学和社会学著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相关主题讲座,加深对茨威格和托尔斯泰的了解。

2. 邀请作家或文学评论家进行讲座,分享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和感悟。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课题《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上册。

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内容本篇课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展开的传记描写,作者依托大量的篇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特征进行了刻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其平庸、甚至粗鄙丑陋的外貌。

在此基础上,作者笔锋一转,又对列夫·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写。

因此全文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为6-9段,主要描写列夫·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并逐步揭示出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二)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的知名作家,擅长小说、人物传记、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同时还翻译了许多优秀作品。

《月光小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看不见的珍藏》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是茨威格作品的突出特征,他喜欢借助戏剧性的情节来实现对人和事的烘托。

三、学情分析1.本文选自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是一种传记体裁。

在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知识面相对较窄的现状,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课前需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更好的体悟这位俄国作家的人格魅力。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当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进而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茨威格,把握写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人生追求以及精神境界。

3.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把握展现列夫·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具体文字内容。

4.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与达成的艺术效果。

(二)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入木三分的刻画,体会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深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深入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的评价和观点。

教学重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教学难点:1.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

2. 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文学名著》中《列夫·托尔斯泰》一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茨威格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阅读教材后的感受和收获。

2. 学生针对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分析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2. 学生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创作特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如现实主义、心理描写等。

2. 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那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应该怎么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收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2、能力目标:⑴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⑵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同学们,似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课程设计详细版本

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课程设计详细版本

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课程设计详细版本课程名称: 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课程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这两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 理解和分析《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3. 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课程内容:课时一: 介绍作家和作品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这两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 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作家有初步了解课时二: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作品分析1. 选取列夫·托尔斯泰或茨威格的一篇短篇小说或章节作为分析对象2. 指导学生使用文学分析方法,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情感和人物形象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和个人观点课时三: 文学鉴赏和阅读技巧培养1. 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2. 引导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或茨威格的一篇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3. 分组进行作品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课时四: 创作与表达1. 鼓励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或茨威格的作品进行创作性写作或绘画2.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分享3.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个人演讲或朗诵课时五: 作品欣赏和影视赏析1. 邀请学生观看与列夫·托尔斯泰或茨威格的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2.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分析,探讨影视创作与文学表达的差异3. 学生进行影视赏析的小组展示,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课程评价和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3. 提供指导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备注: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文学分析和鉴赏,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此单元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单元。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涵;通过细节描写,深入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字斟句酌,揣摩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体会恰当贴切的语言,精读细读,深切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题上看,都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这些课文,感情醇厚,内涵深刻,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学习此单元,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学生从传记作品中获取人生的营养,进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此单元的课文以刻画人物为主,要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富有特色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腻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复杂的感情的写法。

三、单元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

此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名家名文,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与生活的关联性相对密切,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此单元也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联系必要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加深理解。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3.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设计说明此文是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托尔斯泰》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教案是教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那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应当怎么制作?【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⑴积存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收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2、力量目标:⑴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奇特的夸大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⑵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地。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超群的语言功力呈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亮,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奇特的夸大和连珠的妙喻。

这给读者创设了宽阔的思维空间,活学生的想象联想力量,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 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同学们,似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顶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日,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醉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 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此后,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展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 年2 月22 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无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⑴注音:髭(zī)髯(rán)鬈(quán)广袤(mào)无垠犀利(xī)禁锢(gù)滞留(zhì)颔(hàn)首低眉为难(gān gà)乌黑(yǒu)炎热(chì)锃(zèng)亮⑵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锐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非凡。

为难:(神色、态度)不自然:境况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方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峻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担忧。

广袤无垠:宽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思考:⑴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⑵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大、比方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⑶文中第 8 语段“托尔撕秦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俗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巧,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提醒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学生思考后答复,教师明确:⑴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他那天父般的如同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坎坷、平凡,甚至粗俗。

“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一般群众的脸,由于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⑵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盛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如同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敏锐、犀利。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奇特的夸大和连珠的妙喻。

不仅使形象鲜亮,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比方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大是有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⑶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表现他眼睛深刻、惟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隐藏着丰富的感情。

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生气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提醒他观看社会、人生、时代的宽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提醒他人生的不幸。

3、学生精读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丰富内涵。

四、联系背景材料,深展感悟思想内容1、教师指名诵读课文 6~9 语段,请学生认真揣摩以下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多媒体显示)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⑶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仆人时是格外可怕的,由于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学生研讨后乐观发言,教师明确:⑴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大,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托克、莎士比亚比肩的宏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文中有句话可以为此作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缺乏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提醒广袤无垠的宇宙。

”⑵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看、争辩,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呈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⑶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糊涂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 19 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缘由无不赐予深刻的提醒,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秒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2、合作研讨:⑴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终十年,他脸上掩盖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退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⑵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学问财宝”,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冲突?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争辩:托尔斯泰到底幸福还是不幸?⑶作者在课文前半局部竭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非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 前半局部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研讨后答复,教师提示:⑴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有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根底——土地私有制表示猛烈的否认,对国家和教会进展猛烈的抨击。

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冲突的道路。

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格外严峻,感情变得格外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和蔼。

”“这种严峻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

他那好似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严峻的,老人的嗓子是严峻的,笑容和目光是严峻的。

”⑵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学问财宝,”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学问财宝的主宰和仆人。

这句话与“他确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冲突。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苦痛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苦痛,假设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苦痛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缘由,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转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苦痛。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冲突,最终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⑶课文前半局部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凡甚至丑陋,二是他和一般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区分不出来。

写他脸相平凡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群众的一般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凡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贵重,反衬他的眼睛精巧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这样,前半局部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猛烈深刻的印象。

3、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凡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方和夸大的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